信息技術課改論文
雖然新課改中明確提出了開展信息技術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目前的高考科目中卻并未涉及這一科,只是將其作為一個學業水平考試科目,這就導致學校與任課教師也一直將信息技術課程看作“副科”,使得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常常被邊緣化。而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信息技術課改論文,歡迎閱讀。
信息技術課改論文1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將教學與信息技術有機整合起來,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另一方面,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的整合,可以實現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改革和創新,這也是符合國家新課程改革理念的一種有效教學模式。那么,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教師應當順應怎樣的整合原則,實現小學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機整合呢?
1.小學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原則
1.1 適度性原則。所謂“適度性”原則,是指教師在使用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的整合過程中,要把握好“度”,把握好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的“輔助”地位,而不是主導地位。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能過度使用多媒體教學,應當根據教學的和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點,采取合適的教學模式,實現課堂教學效率的最大化發展。
1.2 去繁就簡原則。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任何一種教學模式的使用,都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根本目的。
1.3 層次性原則。層次性原則指將應用與創新相結合。在活動中,既要有普遍達標式的應用型任務,也要留給學生創新的時間和空間,使創新能力的培養落到實處。"應用"讓學生理解新的知識與技能,而"創新"需要學生發揮想象力,是對學生更高的要求。
2.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整合的意義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具有很多積極的意義,主要如下:
2.1 利用信息技術可以緩解課堂教學的壓力。數學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學科。利用信息技術教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上課的壓力,讓枯燥的教學轉換為輕松的教學方式。小學生對整個世界還充滿好奇和憧憬的狀態,他們在面對新鮮事物的時候會有很大興趣。
2.2 教學課件有利于學生的復習。小學數學的信息技術課件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任務來不斷增添和修改,將小學數學教學的最新成果作為小學數學教學的背景資料,更有助于更新學生對小學數學的了解方向,從而建立更為開闊的視野。信息技術設備便于操作,并且便于保存。
3.小學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策略分析
3.1 立足學生實際,制作有效的教學課件。在小學數學PPT課件的制作過程中,教師應當立足于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和思想,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做一個徹底充分的了解,例如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生的性格特征、數學思維養成情況、數學基礎水平、數學理解能力、數學思考能力等等,都需要教師有一個充分的了解和把握,以幫助教師在課件制作的過程中,最大程度地做到因材施教。其次,教師應當研究教學并對它在知識體系中的地位、與其他知識之間的聯系、重難點所在等等進行探究和深入了解。教師在課件制作的過程中,應當秉承簡單性的原則,避免過度花哨的教學課件喧賓奪主。教師應當重視的是課件的,而不教學課件的展現形式?傊,教師在課件制作的過程中,應當堅持目的性原則、簡潔性原則,以確保教學課件真正達到實效性。
3.2 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教師將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有機整合起來,可以實現教學與教學模式的創新,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采用聲音、圖像以及信息技術課件的方式來表現媒體的功能,將教學融入到一定的情景當中,凝聚學生的'注意力,這也在充分激發這著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用這種帶有趣味性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學習,有利于發揮教學中寓教于樂的優勢。在講課的過程,如果能夠給學生直接的感官刺激,對學生要學的傳遞十分有效。
3.3 利用信息技術滲透生活化的教學。新課程改革強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強化教學與生活的聯系性,不斷提升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因此,在小學數學信息技術的教學課堂上,教師應當將利用信息技術,搜索一些與教學相關的生活實例,并借助多媒體課件給學生展示出來,不斷提升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此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創設一些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實現教學生活化的目的,實現學生生活實踐能力的不斷提升。
3.4 利用信息技術實踐教學活動。數學課堂要多有活動教學,通過多媒體的展示,讓學生有代入感,從而鼓勵學生參與課堂實踐。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實踐活動,讓整個實踐活動中,學生能積極融入、參與,并且認真實踐、積極去思考。實踐活動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不僅是對相關問題進行實踐操作,還可以通過觀察來提出問題,通過PPT 播放相關材料,對各種信息手段加以搜集。鼓勵小學生積極去總結相關,并發現其中的奧妙,在此之后,教師幫助學生得出相關的答案。這樣的教學模式,可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也可以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是一門很重要的課程,在小學階段中顯得尤為重要。在信息化的社會背景之下,教師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應當將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有機整合起來,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的創新性和現代性,實現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的又好又快發展。
信息技術課改論文2
新課程改革的號角已經吹起,再使用傳統的教育方式,已經不能完全適應現代教育的需求,那么現代教學課堂也就不能完全沿用老的教學方法了。各學科如此,信息技術作為一門特別的學科,更是如此,理由有三:(1)它是一門新的學科。我國在2000年教育部頒發的《中小學信息課程指導綱要(試行)》將“計算機課”改為“信息技術課程”,并列為中小學教育階段的必修課;(2)它的核心目標使然。在2003年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中信息技術標準》中明確提出把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作為核心目標;(3)該課程本身所具有特點使然。它的兩個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操作性與應用性。所以該學科就要在教學理念,教學方式,教學方法上有所創新,有所突破。要搞好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信息技術教師是關鍵,那么什么樣的教師才算是一名合格的信息技術教師呢?結合本人多年來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的體驗,我想從以下五個方面談談。
一、要更新教育思想
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仆人”。我想,這也是一名合格的高中信息技術老師首先應具有的一種心態,我國著名的教育改革先鋒崔其聲說過,“學習的敵人是依賴,教師的悲哀是包辦”,因此,一名好的信息技術教師不在于他的課講得有多好,而在于他的學生能否積極主動的學習。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新的課程,現成的教育學習模式很少,況且也不一定適合自己所教的學生,只要激發起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有了學習的動力,一切的技術問題都會迎刃而解的。
二、要提升教師自身的魅力
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教師必須在學生心目中樹立威信,而威信的樹立又要求教師具有較高的素質。這種素質包含兩方面:一是道德修養,教師對學生多一分關愛,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寬容;二是專業技能,教師要不斷學習,提高專業素質,對所用教材全面理解,高度把握,融會貫通。
三、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自信
令信息技術課教師最頭疼的事情就是在機房上課時的紀律問題。我想很多同行都遇到過這種情況,學生人數多,供學生用的微機少,而課時安排更少。同時由于與學生接觸時間少,甚至很多同學名字都叫不出來,那么,要深入學生內心深處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無異于上青天,如若再遇上一些不聽話的學生,致使課堂紀律不盡如人意……這時就要求我們老師要有一種舍我其誰的精神,有一種相信自己有能力解決所有問題的信心和決心。
四、要把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作為教學的核心目標
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要落實在每一節課的學習中,信息技術課內要有很多操作性的內容,教師應從實際需求出發引導學生合理化的學習,既不能專為技術而學習,又不能放棄技術紙上談兵。由于信息技術學科的'應用性很強,老師還可以將該學科的學習整合到其他學科當中,這樣做更有利于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
五、要重視這門學科,信息技術課也是“主科”
教育就是要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所以學科教學應“排名不分先后”,信息技術老師應首先更新自身觀念,即信息技術課也是主科。很多教師,甚至是學校領導都認為信息技術學科是副科,甚至還不如美術課、體育課,學校輕視,教師不重視,甚至連自己都這樣認為,那信息技術老師的自信在哪兒?又何談能搞好這門學科呢!為了能保證這門學科的健康良性的發展,不僅我們信息技術教師要堅信信息技術課也是主科,在此也想提醒那些學校領導們要更新教育觀念了,別再唯升學是舉,也重視一下學生素質的培養吧!
信息技術課教學的關鍵在信息技術學科教師,只要我們能從以上幾個方面反思自己、提高自己,我們的信息技術課就能越上越有滋味,我們的信息技術教師就會越教越起勁,學生們的學習熱情也會越來越高漲,那么,我們國家的信息化能力必然會越來越強。讓我們付出行動,為做一名合格的信息技術教師而努力吧!
信息技術課改論文3
2004年,國家正式出臺了《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標準(試驗)》,高中信息技術學科不僅在課程內容上有較大的拓展和深化,而且在課程的性質上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在現代教學理念中,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學生的參與、思考、總結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實踐表明,分層教學、分組教學、任務驅動等教學模式能夠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增強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使學生能更好地掌握信息技術知識,提升他們的信息素養。
一、分層教學
在上課前,了解學情。要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和興趣差異等,將學生大致分成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學生信息技術知識比較豐富,學習興趣濃厚,學習能力強,一般不滿足教材上的基本內容。第二個層次:學生各方面都比較一般化,課堂學習中能掌握教師所傳授的知識,但缺乏學習的主動性。第三個層次:學生直接接觸信息技術知識很少或學習能力不夠強,或對電腦沒有興趣,學習有一定困難。
在教學中,先按教學目標和要求進行全班集體講解,然后安排學生做練習。一般情況下,第一層次的學生往往很快完成練習并掌握了教學內容。第二層次學生完成起來難度不大,可安排第一層次的學生分組幫忙指導,教師則集中精力輔導第三層次學生。
在教學深度上,確定教學目標要在分析學生的基礎上,結合具體教學內容來確定,設置分層目標要遵循“既要讓全體學生達到教學大綱要求的基本目標,又允許學有余力的學生超過課程要求去學習”的原則,使目標層次與各類學生現有發展水平相適應,讓不同起點學生都有力所能及的目標。
這樣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分層次教學法,能夠克服教學內容與學生興趣愛好之間的矛盾,克服學生掌握知識水平兩極分化的矛盾,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出發點,充分發揮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學校信息技術課的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分組教學
分組教學采用分組開展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一定要充分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把在分組教學完整實施過程中可能遇見的問題做詳細的規劃和預案處理,避免分組流于形式?赏ㄟ^問卷調查或平時課上表現,根據學生的電腦知識、學習成績等情況,對學生進行分組。每組3—4人左右,每個小組保證至少一名知識豐富、組織能力較強的學生,由其擔任學習小組的小組長,負責分配任務,督促和檢查小組成員的學習,配合分組教學的實施。在教學過程中組長不但負責維持本組紀律,而且要能夠部分地解決本組學生提出的問題,同時分析、匯總本組在教學實踐操作中出現的問題,及時地反饋給教師。分組教學模式為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創造了條件。
分組活動需要學生很大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這與學生本身的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有很大的關系。選好小組的組長非常關鍵,只有小組長有效的管理,才能更好地為教學服務。教師先將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都要明確地告訴組長,讓他們做到心中有數。經過一段時間的磨練和磨合,各小組長能真正地成為組員的教學小助手,組員間的協作關系更加穩固可靠,使他們結成學習共同體,理論與實踐水平不斷提高。
在此學習環境中,學生獲得知識能力和方法是在教師、同學的幫助下,通過獨立探究或協作交流,主動建構起來的。在成為學習主人的同時,情感交流也健康發展,個性得以完美展現。上課期間,教師布置“任務”在各組展開競賽,在競爭的情境氛圍中,對于較難的“任務”會使學生頻繁地提問,組長在能力范圍內及時給予指導和組內互幫互助,組員間的優勢互補,互幫互助,獻計獻策,齊心協力的團隊精神就得以潛移默化的培養和體現,教師也能更好地把握教學節奏,巡回指導、逐一點撥。
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操作完畢,根據“任務”或課題的完成情況及各組的寫作意識與組員的參與程度、掌握進度等,采取自評、互評,組評、師評相結合的方式,對各組進行點評。學生在接受他人評價的過程中,逐步完善自我。同時在評價他人的過程中也反思自己的問題,修正自己的行為。使得學生進一步加強對課程的理解和記憶。
三、任務驅動
“任務驅動”式教學法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認真分析教學目標,將教學目標巧妙地蘊含到學生感興趣的內容中,通過讓學生去完成一個包含一定具體知識或能力訓練的實際任務,達到某個教學目標。把教學內容分解到精心設計的一系列任務中,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或小組合作的形式來完成教師設置的任務,完成任務的過程既是學生應用已有的知識的過程,也是自主學習新知識的過程,而且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使用信息技術的意識和創新能力。
教師在創設任務時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是教師創設,教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根據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學習難點以及學生的學習水平來創設任務。第二種則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創設,教師起引導作用。比如,由教師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提出任務,或教師設計出開放度較高的任務,由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設計自己的任務。
任務設計的合理與否是任務驅動式教學法能否成功實施的前提。任務驅動法是要營造一個學生感興趣的情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能動性。任務要有針對性,即任務是圍繞教學目標進行的。設計的`任務要有階梯性,要因人而異。教師進行“任務”設計時,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充分考慮學生現有的文化知識、認知規律以及學生的興趣、愛好、接受能力等特點,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驅動“任務”設計要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問題,要具有可操作性。教師在課前要認真把握好教材,在任務的設計過程中,要將每節課的知識點與技能蘊含其中,任務必須與學習的主題相吻合。
任務完成后,要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評價任務可先以小組為單位,對照設計的評價量規表,由小組的各個成員先進行交流、討論、評價,對不完善的地方作相應的修改。教師則組織和引導學生進行自評和互評活動,對任務完成好的加以表揚,對任務完成有困難的或有瑕疵的加以引導或點撥。通過有效的評價,不僅能完善和豐富學生的認知結構,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對教師來說可以借此了解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從而為下一步的教學設計提供準確的信息。
“任務驅動”教學法只是一種教學手段,一定要根據教學目標,結合所學習的內容,按照“從大到小、逐步細分”的思路,分層次、分階段、分課時地把總目標分解為一個個小的學習模塊,并使每一個模塊對應一個個容易掌握的任務。使學生能更好地掌握信息技術知識,提升他們的信息素養。
信息技術課改論文4
2004年秋季以來,全國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已有20個省市。根據教育部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總體推進部署,重慶市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已于2010年下學期全面推開。對于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改革,老師的意見比較分歧,有的老師認為新課改有很多的弊端,還不如不改,而我認為,任何一次改革都不可能一步到位,都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進步的過程。只有通過改革才能改變目前高中信息技術教育的現狀,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
作為高中的信息技術課,由于它不是高考學科,在很大程度上地位受到了削弱,學生、學校的重視程度不夠!那么作為高中的信息技術教師應該如何去認識中學信息技術教學?怎么去適應中學信息技術教育的現狀和變革呢?我通過近幾年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歸納總結了如下幾點心得體會:
信息技術教師自身態度的端正。
不可否認,新課改以來,課程地位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由于我市高中信息技術新課改才剛剛推行,對于信息技術的考核機制不明確,并因為傳統考試機制的影響,人們仍然會把是否拿入高考作為衡量一門課程是否重要的標準。舉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如果有人問一名老師教的哪個科目,信息技術教師回答后,通常對方都會表現出一種輕視,因為信息技術等同于豆芽課。雖然信息技術作為八大學習領域之一的技術領域中的一個科目,使信息技術與物理、化學等科目并列,并且也作為學業水平測試的一門課程,但實際上,在所有高中學科教師中,信息技術教師的地位仍然處于最底層。
所以要求信息技術教師自身有一種正確的態度,認真的面對。以前有的信息技術教師發出這樣的感慨:“信息技術課太好上了!”還有老師說:“我上課從來不需要備課,備課筆記都是應付學校檢查的”。傳統的信息技術課堂中老師的作用是依次對各種常用的辦公軟件進行介紹,于是出現了“微軟說明書”式的教學。上課的時候隨心所欲,想到什么就說什么,課堂教學實際上處于一種無目標、無定位的混亂散漫狀態。認真的對待這門課程不僅是為以后信息技術拿入高考奠定基礎,而是要做到對學生負責,做好作為一名教師的本分。
提高信息技術教師的專業知識
我們經常會發現這樣的現象:信息技術教師之間多數在發牢騷、報怨言,說來說去還是地位低、待遇差、領導不重視等話題。我認為,能改變信息技術教師命運的只有我們自己,放下怨言,,通過主動學習、交流、研究、反思來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實現自我價值。
信息技術教師的專業知識包含教學能力和專業技術兩個方面。信息技術教師中不少這樣的教師,專業技術不錯但教學能力不強,這種情況男教師比較多,還有一種就是教學能力不錯,但是專業技術方面較差,這種情況女教師比較多。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還是教師注重了其中一個方面而忽視了另一個方面。
所以要求我們的信息技術教師不斷的學習,與時俱進。學?梢越M織教師定期參加培訓,不光是教學方面的還有專業技術方面的,很多人認為一些學校有了信息技術專業教師,卻不專用,往往身兼數職,成為“電教保姆”。甚至有的教師說,他們的角色是領導檢時的“守門員”、電腦故障時的“維修員”,不能像語文、數學、英語學科那樣集中精力教學。但是我卻認為只要合理安排教學任務和其它職責,能夠更好的推進教學,因為信息技術不同于其它科目,他是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教學的目的不只是讓學生掌握理論,而是通過理論能夠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重視教學設計
通過調查發現,學生對信息技術有興趣的高達99。8%,從這個數據說明學生對信息技術是有興趣的`,盡管這種興趣可能僅僅是對打游戲、看電影。在課改后,我們為什么不反思呢?為什么學生對我們的上課內容不感興趣呢?是教學方法太枯燥乏味了,還是游戲的樂趣實在是太強了學生才會分心的?不管怎么樣,我們要讓他們在學習中體會到樂趣,不是老師滿堂灌,而是學生想學。
在新課改下,有的老師轉變了舊的觀念,樹立了新的教育理念。大家都想方設法從學生日常生活需求出發來設計課堂教學,如:網絡技術應用中《認識IP地址》這節課,有的老師采用了開心詞典的答題方式進行教學,這樣很容易激活課堂氣氛。有的老師在講IP地址的構成是這樣設計的:
師:“大家家里有固定電話吧?”
生:“有”
師:“下面我把我們學校部分部門的電話號碼告訴大家,請大家尋找規律”
師:對了,日常生活中電話號碼由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表示該電話的所屬地區,后一部分表示該地區一個電話的號碼,在因特網中,計算機的IP地址也分成兩部分:即“網絡標識”和“主機標識”。
一下子同學們對IP地址的結構有了認識,然后老師再趁機引導,“電話號碼能相同嗎?”同學們異口同聲的說,“不能!”于是老師說:“我們的IP地址同樣不能有重復,同一個網絡所有計算機使用同一個網絡標識,其中每一臺計算機又有唯一的主機標識,這兩部分構成了IP地址!苯涍^這樣的引導,許多同學茅塞頓開?梢,此類精心的教學設計,符合新課程改革的理念,符合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老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快樂,同時,學生覺得信息技術課不像以前那么枯燥了。
重視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
新課程標準中特別強調從問題解決出發,讓學生親歷處理信息、開展交流、相互合作,特別強調結合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實際設計問題,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掌握應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思想和方法,同時鼓勵學生將所學的信息技術應用到生產、生活乃至技術革新等實踐活動中。
例如在講解“良莠并存的信息世界”時,設計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非常富有挑戰性,一方面,我們在享受信息世界帶來的各種益處,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面對來自網絡的攻擊,教材雖然提到了“網吧困擾”,但如果僅僅作為資料很難引起學生的思考,因此,我們就“高中生上網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展開辯論,讓他們發表各自的觀點,闡述理由反對對方觀點,加深對網絡的認識。實踐證明,辯論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的表現欲和競爭欲,培養了學生的表達、交流和評價信息以及相互合作的能力。
總之,課程改革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進步的過程,這個過程不會一帆風順,因此信息技術教師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領會,并與實踐相結合,以積極的態度去解決問題,我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
【信息技術課改論文】相關文章:
電工技術課改教學論文03-02
信息技術課程的網絡應用與素質教育論文03-09
我國信息技術課程研究現狀分析論文03-08
改論文格式02-19
汽車新技術課程信息化教學改革的論文12-05
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中生活化設計的應用論文03-16
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應用主題式教學實踐論文03-17
中職信息技術課程的思考11-19
模具制造技術課程改革論文03-19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