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談閱讀教學的悅讀術的發展論文
語文教學的核心任務之一是“閱讀”。對于學生來說要完成這樣的任務卻有些“枯燥”——古時塾師教學生閱讀是“反復讀”,不論學生對文章內容是不是理解都要反復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其實是個枯燥低效的過程。新中國成立后,語文閱讀教學先是繼承了塾師的“反復讀”教學法,所以閱讀教學仍舊枯燥。接下來又全面引進了蘇聯的“分析閱讀法”,這種閱讀教學法雖然沒有了“反復背誦”的枯燥,卻把一篇文章“肢解”得七零八落,對文章含義的“分析”又顯得“高深莫測”,于是閱讀教學進入到“深澀難懂”的境地,這同樣讓閱讀教學顯得枯燥低效。
新課程改革之后,尋求“悅讀”的教學方法成為語文教學改革的重要任務。在追求“悅讀”教學的道路上,語文閱讀教學的改革思路越來越清楚,那就是化“枯燥”為“愉悅”,變“低效”為“高效”。下列幾種思路可以實現語文閱讀教學的“華麗轉身”。
一 、用“問題發現”激發閱讀快樂
《丑小鴨》(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下冊):
師:吐綬雞、小雞、小鴨、女傭們都說它是“丑小鴨”,這只“丑小鴨”在什么樣的環境里才不會被別人說“丑”呢?
生:應該是在天鵝群體里。
師:如果丑小鴨出現在天鵝群體里,丑小鴨會得到什么樣的“言語待遇”?請大家動筆寫一寫丑小鴨在天鵝群體里受到的語言評價吧。
生:天鵝媽媽高興地“呀!看看我的孩子吧,它有多么可愛喲——金褐色的軟羽,一看就是個飛翔高手。再看這寬寬的璞,劃水時一定沒人比得上。再聽它的嗓音吧,高亢又高貴。真是個出色的天鵝寶寶!
生:天鵝哥哥對丑小鴨說:“弟弟,我的任務就是保護你,我不能讓你這高貴的羽毛受到損害,也不能讓你弱小的身軀受到傷害,你會成為最高貴的鳥兒。”
師:同學們的想象力都不錯。以前被人貶為“丑”,現在被人贊為“美”,從丑小鴨在不同環境里的評價際遇,大家發現了什么問題?
生:美丑是不同標準下的判定——似我者美,不似我者丑。
生:美與丑是一種主觀判斷,“同類為美,異類為丑”往往是對別人造成傷害的主觀成因。
生:美和丑是同一事物對不同環境的反映結果——美丑反映的是環境狀況,而不是事物本身的天然屬性。
方法評述:
在學習這篇課文前,學生對丑小鴨的故事已經非常熟悉,所以教學這篇課文有“嚼舊饃”的味道。學生當然不喜歡“嚼舊饃”,所以閱讀興趣會降低。如何讓學生在“舊故事”里尋到閱讀的新觸點呢?有效的方法是“溫故識新”,從舊故事中發現新的道理。上面的這段教學設計,用環境假定,拓展了學生的閱讀思維,把丑小鴨置于天鵝群體中,讓學生想象丑小鴨的新境遇,從而發現有關于“美”的新道理。在發現新道理的過程中,學生獲得了“哲學家”的成就感,閱讀興趣就因這身份的獲得自然而生。
二、用“情感體驗”激發閱讀快樂
《貓》(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下冊):
師:當作者知道自己因為誤會而傷害了第三只貓,會產生什么樣的心情?
生:非常內疚。
師:你誤會過別人嗎?在事情的“謎底”被揭開之后,如果你發現自己錯了,你內疚嗎?請表述你當時的感受。
生:我會非常非常自責,恨死自己了。
生:心里像堵了一塊鐵疙瘩,很堵,但是一時又無法甩掉它。
生:在心里為自己的過錯懺悔過,無臉見到他,難過了很長時間。
師:其實,釋放內疚心理最重要的原則就是“知錯認錯”。不妨把自己當成作者,向被誤會的花貓說聲對不起吧。
生:花貓,對不起,是我的無知傷害了你,F在我很后悔,我不期望你原諒,我希望誤會不會重演。
生:花貓,你死了,帶著我對你的誤會死去,我知道你委屈,我已經沒有機會彌補,只能對著你的靈魂說聲對不起。
生:所有的對不起都顯得蒼白無力,得不到你的原諒,我無法寬恕自己。如果有來世,我不會那樣對待你。誤會在傷害你的同時,也傷害到我自己。
方法評述:
以貌取“貓”讓貓“含冤”,誤會成為作者心中的痛。以貌取人讓人委屈,學生在人生經歷中肯定傷害過別人,從而產生內心的痛感。學生的“內疚”與作者的“內疚”貼合到一起,學生在閱讀時就會產生與文本“情感相依”的共鳴。情感體驗可以讓學生更容易走進課文所設置的情緒氛圍,讓學生對課文的閱讀態度從“粗略遠觀”走向“深入體驗”,于是課文內容對學生就會產生吸引力,心相通,情相吸。有了情感的體驗,被吸引的學生當然會獲得閱讀的愉悅,而不是排斥。
三、用“討論辨析”激發閱讀快樂
《愛蓮說》(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八年級上冊):
師:課文用了精美的句子對“蓮”做出了評價。請結合課文內容和平時你對蓮的觀感,說一說蓮所具有的特點。
生:蓮生長在污濁的澤泥中卻不受其污染。
生:蓮形體筆直,并且有沁人心脾的清香。
師:君子的品質與蓮的形態有共通之處嗎?
生:君子行為正道,與蓮出污泥而不染的形態相通。
生:君子美名遠揚,與蓮香遠益清的形態相通。
生:君子儀態端莊,通事達理,與蓮亭亭凈植中通外直的形態相通。
生:世人愛君子,世人愛蓮花,都是因為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品質。
師:人要向蓮學習,要守君子之道。大家覺得如何在生活中追求君子品質。
生:有的同學見人作弊他也作弊,就是受不了誘惑的表現。做君子,首先做到“不隨人犯錯”,堅守正確的做人之道,即是“出污泥而不染”。
生:是的,堅守自己的品行,擺脫不良環境的影響,我們距離君子之德就會更近些。
生:俗話講“近墨者黑”,如果做到“近墨卻不黑”就更容易成為正人君子。
方法評述:
閱讀,因為辨析而精彩。上面的這段課例,老師引導學生進行了“從蓮類比君子,然后到學做君子”的道德辨析。辨析讓閱讀不再是“死讀書”,而是“以讀促辨”的新思考。辨析也是把自己“讀書所得”拿出來與人交流共享的方法,把自己體驗到的閱讀成果拿出來“展示”,可以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品嘗到“分享”的快樂。閱讀有辨析,學生就喜交流,各抒己見,能大膽直言。這樣的課堂氣氛充滿“愉悅”的氛圍,學生不喜歡閱讀都難。
四、用“師生互動”激發閱讀快樂
《最后一課》(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下冊):
師:韓麥爾先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生:他很可憐——在強敵面前的無奈,很讓人心酸。
師:我覺得他還很嚴厲——對學生要求很嚴格。
生:性情是可以變化的,他對待敵人的態度也是由弱轉強的——最后一課其實是一節表達“勇氣”的課。
師:是的,他的“勇氣”讓我們發現他是一個愛國者。
生:我始終覺得他是一個愛國者,沒有堅強的意志,想做一個愛國者是有困難的。特別是最后“下課”一句話,看似無奈,實則表達的是一種堅定——不屈的抵抗不會停止。
師:人的形象不會是平面的,而是“立體”的,說說韓麥爾豐滿的人物形象。
生:他看似軟弱,但內心始終堅守“恨敵愛國”的底線,這說明他有勇氣,是一個忠心耿耿的愛國者,這讓他成為一個高大的人。
師:課文為什么讓一個形象“高大”的人以普通人的身份出現?
生:為了讓韓麥爾成為普通法國人的代表,體現每一個普通法國人的心中都充滿熱烈而深沉的愛國主義情感……
方法評述:
教學表達“愛國精神”的課文,往往會走進“教師宣講愛國精神,學生被動接受”的陷阱里。在這個教學陷阱里,教師成為“正確思想”的輸出者,學生只能被動接受,所以常常會成為“正確思想”的受壓迫者。老師講學生聽,師生之間缺乏平等的雙向交流,教師成為“道德制高點”上的施壓者,于是學生不喜歡課文,也不喜歡老師!皭蹏笔钦_的,但正確的思想不需要“教師強制給予”,不妨變“單向輸出”為“交流所得”。教師應該將自己置于與學生相同的“道德高度”,與學生平等地交流“愛國問題”,把閱讀教學從“說教”的陷阱里掙脫出來,讓學生進行閱讀學習時不再討厭老師的說教,而是樂于與老師平等地交流。
【例談閱讀教學的悅讀術的發展論文】相關文章:
教育論文:談閱讀教學中讀的重要性03-25
談計算機發展與前景論文(精選8篇)06-25
談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發展趨勢論文02-16
談電子商務在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論文07-05
談以《美麗的磨坊姑娘》為例小議聲樂套曲的藝術特征及價值論文12-03
名著閱讀教學論文03-22
簡談環境工程的發展史論文(通用6篇)03-24
談財務集約化發展的趨勢論文03-03
談農村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制約策略論文07-07
談我國鑄造裝備發展01-17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