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大學生心理適應能力年級差異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 大學學生 心理適應 年級
[論文摘 要] 本研究采用中國大學生心理適應量表(CCSAS),運用心理統計技術對大學生心理適應能力的年級差異進行了研究。研究結果為:低年級學生心理適應能力不如高年級;隨著年級增長,大學生心理適應水平也越來越好;三個年級在人際關系適應、學習適應、情緒適應和擇業適應方面存在非常顯著差異。根據研究結論,筆者分析了引起大學生心理適應困難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建議和對策。
一、引言
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心理發展處于關鍵期,容易出現各種心理問題,需要給予心理支持和指導。為了找到合理的心理健康指導途徑,以指導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很多研究者從不同研究視角對大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了研究和探討。其中心理適應能力尤其是大學新生的心理適應能力是很多專家學者研究的重要領域之一。很多研究顯示,大學新生入學后,在思想、學習和生活等各方面都出現心理不適感,具體表現為:思想消極;自我認知不當;學習欲望不高;日常生活處理能力薄弱,不能正確處理各種人際關系。這些都給大學新生帶來了心理困擾。心理適應能力是個體對周圍環境的一種心理自我調節能力,是個體一種很重要的心理特征。從心理適應的概念和內涵來看,個體的心理適應能力不止存在于個體的某一個發展階段,而是貫穿于個體的整體發展之中。因此,心理適應問題不止存在于大學新生中,高年級學生中同樣存在心理適應問題。從當前研究現狀來看,很多研究者采用不同研究方法、從不同研究視角,對大學新生的心理適應問題進行了研究和探討,但很少從發展的觀點來探討大學生的心理適應問題。因此,本研究以非畢業班三個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研究探討大學生心理適應能力的年級差異問題。
二、研究方法
。ㄒ唬┭芯繉ο
從某本科院校大學一年級、二年級和三年級學生中共抽取696名大學本科生,其中每個年級各抽取232人。三個年級男女生比例、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比例、城市鄉村比例都相同,每個年級男生和女生人數都為116人;獨生子女為70人,非獨生子女為162人;城市學生為67人,農村學生為165人。
。ǘ┭芯抗ぞ
采用中國大學生心理適應量表(CCSAS)。研究證明,該量表具有很高的結構效度。經過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所有項目因子載荷都在4.5以上,各維度積累解釋率都達到42%以上;該量表的信度系數為0.93,穩定性比較高,適合中國大學生使用。該量表包括7個維度,共有60個項目,采用5級評分:1=不同意,2=不太同意,3=不太確定,4=比較同意,5=同意。分值越高,表明心理適應狀況越好[1]。
。ㄈ⿺祿慕y計與整理
本研究采用SPSS17.0對數據進行統計與整理。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表1 不同年級學生在適應各維度方面的差異比較
由表1可見,在各個維度方面,高年級適應分值(M值)都高于低年級學生。三個年級在人際關系適應(P=0.001<0.01)、學習適應(P=0.003<0.01)、情緒適應(P=0.005<0.01)和擇業適應(P=0.000<0.01)幾個適應維度方面存在非常顯著差異。這表明低年級心理適應能力不如高年級,尤其是表現在人際關系適應、學習適應、情緒適應和擇業適應維度方面。
表2 不同年級學生在人際關系適應維度方面的多重比較
由表2可見,經過多重比較,一、二年級之間差異不顯著,一、三年級之間(P=0.000<0.01)和二、三年級之間(P=0.016<0.05)差異顯著。這表明二年級人際適應能力只是比一年級有所提高,但不明顯。只是到了三年級,人際適應能力有了明顯提高。
表3 不同年級學生在學習適應維度方面的多重比較
由表3可見,經過多重比較,二、三年級之間差異不顯著;一、二年級之間(P=0.009<0.01)與一、三年級之間(P=0.001<0.01)差異顯著。這表明一年級學習適應能力最差,到了二年級,學習適應能力有了明顯提高;三年級比二年級雖有提高,但提高的梯度不大。
表4 不同年級學生在情緒適應維度方面的多重比較
由表4可見,經過多重比較,一、二年級之間(P=0.003<0.01)與一、三年級之間(P=0.006<0.01)差異顯著,二、三年級之間差異不顯著。這表明一年級適應能力最差,二年級和三年級適應能力相差不大。
表5 不同年級學生在擇業適應維度方面的多重比較
由表5可見,經過多重比較,一、二年級之間(P=0.002<0.01)、一、三年級之間(P=0.000<0.01)和二、三年級之間(P=0.029<0.05)差異都顯著。這說明大學生的擇業適應能力隨著年級增長有了明顯提高,表現為直線式上升的趨勢。運用心理學原理分析說明,隨著個體年級和年齡增長,個體對擇業問題的自我認知能力和自我調節能力會明顯提高,因而個體的擇業適應能力也相應會提高。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表明擇業問題是大學生很關注的一個問題。
四、結論與建議
。ㄒ唬┐髮W一年級學生心理適應能力最差
本研究表明,大學一年級學生心理適應能力最差,因此,學校應重視大學一年級學生的心理適應問題。下面談一談大學一年級學生心理不適的表現及調節對策。
1.大學一年級學生心理不適的表現
。1)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帶來的心理落差
很多學生在中學階段把大學想象得非常美好,但當他們上了大學后感覺大學生活和他們的想象相差很遠。有的同學感覺校園環境、宿舍環境、校園周圍環境等等都沒有他們的想象美好。還有的同學高考沒有考好或報志愿時沒有考慮好,因此導致他們所上大學并非他們所愿。這些理想與現實的差距使一些大學生感到困惑和不知所措。
(2)生活上的不適應
大學新生從中學考入大學后,首先要面臨新的環境。在中學,他們更多依賴家庭照顧,而進入大學后,他們的生活需要自己獨立處理,F在很多學生生活處理能力很差,他們只會讀書,不會生活。這些生活自理能力很差的學生在新的生活中必然產生心理不適感。再有大學一年級學生要面臨新的人際關系。當他們帶著原有的價值觀念和生活習慣進入大學后,由于缺乏人際關系處理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容易出現人際心理障礙。
(3)學習上的不適應
大學的學習不同于中學,二者在學習內容、課程安排、學習方法、學習時間分配和學習評價體系等很多方面存在很大差異。中學的學習具有基礎性和普遍性,學習內容比較少,中學的學習是為了高考,而且中學生大多是在老師的指導和監督下學習。由于大學培養的是全面發展的大學生,因而大學的學習內容具有專業性和多樣性。學習內容比較多,其中包括基礎課、專業課、必修課、選修課、實踐實訓課、畢業論文等。大學生的學習時間比較充裕,大多由自己安排支配。此外,大學對學生的評價體系不同于中學, 要考慮很多因素。大學一年級學生進入大學后,以原有的學習觀念和學習方法來進行大學的學習必然產生很多困難。很多一年級學生很難對大學與中學的不同之處作出合理調節,因而產生心理不適感。
(4)自我認知偏差導致的心理不適
考上大學的學生在中學大多是學習比較好的學生,甚至是尖子生,他們有的是班里的重點培養對象,具有很強的心理優越感。到了大學后,學校對學生的評價不僅僅依賴于學習成績,他們原有的心理優越感逐漸減退。還有的同學不能正確評價自己,認為自己除了學習好之外,沒有什么優點,因而容易產生心理焦慮。
2.大學一年級學生心理不適的調節對策
。1)學校應從思想上高度重視大學一年級學生的心理適應問題[2]。學校應組成專家隊伍,專門針對大學一年級學生的心理適應問題制定方案給予實施,以協助大學生度過心理適應期。
(2)學校應根據本學校學生情況,選擇恰當的心理健康量表對全體新生進行心理普查。根據普查結果為全體新生建立心理檔案,對篩查出有問題的學生進行預約咨詢,同時建立咨詢檔案,以便于對有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心理干預和指導。
(3)學校應根據心理適應的不同方面和大學一年級學生容易出現的心理問題,采用多種形式,為大學新生開展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工作。
。ǘ┤齻年級在人際關系適應、學習適應和情緒適應方面存在非常顯著差異
本研究結果表明:三個年級在人際關系適應、學習適應和情緒適應方面存在非常顯著差異。而進一步的多重比較結果分析表明:在人際關系適應方面,一、二年級之間差異不顯著;在學習適應和情緒適應方面,二、三年級之間差異不顯著。這表明,相對于適應較差的一年級學生來說,二年級的人際關系適應能力也不是很高,三年級的學習適應和情緒適應能力也沒有比二年級學生表現出很大的提升。因此,學校不僅僅要重視一年級學生的心理適應問題,高年級心理適應問題也要重視,特別是需進一步加強二年級學生的人際關系適應能力、三年級的學習適應能力和情緒適應能力的培養。
1.高年級學生心理不適的原因分析
在學習適應方面,很多調查研究表明,不管在低年級還是在高年級中,大學生逃學、逃課、早退、上課睡覺的現象比比皆是。一方面是一些學生對專業不感興趣,或由于學習內容的加深缺乏恰當的學習方法對專業學不通;另一方面由于受其他一些不良因素的影響,使一些學生淡薄了學習意識,學習態度消極,缺乏較強的學習動機,忽視了學習的重要性。在人際關系適應方面,相對于大學一年級學生而言,高年級學生建立了比較熟悉的人際關系。人際關系的深度與廣度也在延伸,因而他們要面對比較復雜的人際關系。但處于青春期的大學生自我意識強烈,凡事以自我為中心,自私心理明顯,不顧及他人感受。有的同學自我評價過高,自命不凡,漠視他人,有的學生自我評價過低,羞于與他人交往,再加上他們比較低的人際處理能力,這些都給他們處理復雜的人際關系帶來了很大困難。在情緒適應方面,相對于一年級學生而言,高年級學生要面對更加復雜的學習任務和人際關系,同時他們要考慮更多的問題,包括畢業工作選擇問題、是否考學繼續深造問題等等,這些都給他們帶來了心理壓力,因而容易產生各種負性情緒,情緒容易波動。
2.高年級學生適應不良的調整對策
。1)學校應根據大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發展規律,根據高年級學生特點、學習狀況和專業特點,有針對性制定高年級學生心理調試方案。同時學校還應通過多種渠道和途徑了解和關注那些對學習和專業不感興趣的學生,協助那些學生調整學習方法和認知策略,增強學習興趣,掌握學習方法,提升學習效果。
。2)學校應充分了解高年級學生中容易出現的情緒問題和容易引起高年級學生產生情緒困擾的相關因素,對高年級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開展心理健康工作,培養他們的情緒管理能力。很多研究表明了情緒健康的重要性[3]。因此,學?梢酝ㄟ^開展情緒健康講座、情緒健康相關課程或通過團體心理輔導形式,協助大學生增加情緒健康心理知識,提高大學生自我情緒管理能力。
。3)學校應根據高年級學生人際關系心理特點和人際困擾原因開展多種形式的人際關系心理健康工作。人際處理能力也是大學生重要素質之一[4]。因此,學校應通過各種方式協助高年級學生掌握人際關系原則和技巧。此外,學校還應關注那些有特殊人際心理困擾的學生,對他們進行個別心理咨詢和輔導。
。ㄈ┤齻年級在擇業適應維度方面具有非常顯著差異
本研究結果表明:三個年級在擇業適應維度方面具有非常顯著差異,而且多重比較結果表明:三個年級兩兩之間差異都顯著。很明顯,大學生的擇業適應能力隨著年級增長有了明顯提高,表現為直線式上升的趨勢。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表明,大學生對擇業問題的意識比較強烈,擇業問題是大學生比較關注的一個問題。因此,學校應從大學生入學到畢業分年級進行有針對性的大學生職業生涯指導和就業指導工作,協助大學生建立合理的擇業觀念和就業觀念,同時學校應為大學生積極拓展就業渠道,以提高學生就業率。
總之,學校應認識到不僅大學新生中具有心理適應問題,高年級學生中同樣也存在。本研究結果揭示,在某些心理適應維度方面,盡管高年級的適應分值比低年級學生有些提高,但提高的梯度不明顯。因此,學校應從發展的觀點看待大學生的心理適應問題,應認識到不同年級具有不同的心理適應狀況,不同年級心理適應問題的內容和表現形式會有所不同。對此,學校應根據不同年級所表現出來不同的心理適應問題開展心理健康工作。同時,學校應根據年級特點進行大學生自我調控能力的培養,注重提高大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5],使大學生學會正確認識評價自己和他人,學會主動適應,學會愉快學習和生活。
[參考文獻]
[1]方曉義,沃建中,藺秀云.《中國大學生適應量表》的編制[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5(2):p95~101.
[2]樊艷萍.淺談大學生入學后的心理適應問題[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1999(3):p77~78.
[3]陳偉偉.大學生情緒智力的初步研究[J].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5(1):p107~109.
[4]杜江峰.淺析影響大學生人際關系的因素及對策[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1999(5):p90~91.
[5]賈愛武.試論大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養[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增刊):p82~84.
【淺議大學生心理適應能力年級差異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淺議游戲與游戲改編電影的敘事差異論文11-18
大學生消費心理與行為的個體差異研究11-26
城市文化的地域性差異研究的論文03-07
淺議小學語文誦讀教學研究論文11-17
情緒對大學生心理旋轉的影響研究論文提綱03-27
淺議當代大學生誠信問題論文01-01
城市文化的地域性差異研究論文范文03-01
“意境”的審美心理研究論文提綱11-15
大學生心理障礙現狀分析對策的研究論文03-08
心理教育研究述評教育論文03-10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