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論文

        時間:2022-04-26 19:35:46 其他類論文 我要投稿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論文(精選20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論文,肯定對各類論文都很熟悉吧,借助論文可以有效訓練我們運用理論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的能力。你所見過的論文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論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論文(精選20篇)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論文 篇1

          摘要:近年來,大學生自殺事件頻頻發生,這一現象引起了家庭、學校以及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對多數苦讀三年的高中生而言,步入大學校門無疑是一件喜事。而隨著大學生活的開始,每個人都面臨著一個嶄新的環境,心態也會因此有所改變。大學正處于青春期,青春期是生長發育的高峰期,也是心理發展的重大轉折期,這一時期的大學生們往往在各種互相矛盾的心理狀態中掙扎,如獨立性和依賴性的矛盾、自制性和沖動性的矛盾、渴求感與壓抑感的矛盾等等。因此,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尤其值得關注。

          關鍵詞:大學生 大學生活 矛盾 心理健康

          一、主題簡介

          我們圍繞大學生心理健康這一話題為主題,利用網絡、實地調查、查閱資料等方式對我們身邊的同學進行了心理健康調查。作為當代大學生的我們,面對著嶄新的生活,無論是在生活上、學習上還是情感上,很多人都曾有過一段迷茫的時期。而近年來,關于大學生心理問題引發的悲劇報道也日益增多,所以我們希望通過對同齡人的調查,總結出大家目前存在的一些普遍問題,提出寶貴的意見,向身邊的同學宣傳關注心理健康的必要性,幫助身邊的同學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健康快樂地度過自己的大學生涯,并為將來步入社會做好準備。

          二、活動日程

          1. 7月1-9日:準備階段

          組員集中,分配任務,內部交流,通過各種渠道收集相關資料,談論自己對大學生心理狀況的看法,提出問題,制作調查問卷。

          2. 7月10-13日:調查階段(一)

          校內調查:(1)口頭詢問,在宿舍、班級、同學之間互相交流。作為初步參考資料。(2)問卷調查,在校園內隨機派發問卷進行調查。

          校外調查:將問卷以郵件的形式發送給其他大學的同學進行問卷調查。

          3. 8月16-20日:調查階段(二)

          在揚州大學農學院進行實地調查,分小組行動并且討論調查情況。

          4. 8月24-25日:咨詢階段

          將通過調查總結出的大學生主要面臨的心理問題咨詢 相關的老師,聽取他們的意見,并進行信息匯總。

          5. 8月26-28日:總結匯報階段

          小組成員一起討論整理材料,各自發表自己的觀點,最后以書面報告形式進行總結。

          三、調查情況

          1. 調查背景

          近年來,關于大學生由于心理健康問題而引發的負面報道越來越多,這一現象引起了學校、家庭以及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結合到我們的實際大學生活,我們也確實面臨著學習壓力、嚴峻的就業壓力還有復雜的感情問題。

          2. 調查目的

          我們想通過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調查,從中尋找出當代大學生所面臨的一些比較普遍的心理困難,向大家宣傳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為大家提出一些適當有效的生活學習以及情感建議,幫助大家克服那些出現在我們多姿多彩大學生活中的小阻礙,為我們的健康成長提供動力與信心。

          3. 調查對象

          本校的同學和江蘇省其他各高校的一些大學生。

          4. 調查方法或工具

          主要是問卷調查,通過網絡以及實地調查兩個方面進行實施。

          5. 數據分析或問題與現狀分析

          心理健康調查問卷問題分析

          (1)您認為您目前所在的大學與高中的整體氛圍相差很大嗎?

          a.特別大 b.很大 c.差不多 d.無差別

          分析:12%的同學認為相差的氛圍特別大,無論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上。48%的同學認為相差很大,主要實在學習氛圍和生活習慣上,大學的學習相對輕松而且老師也不會總是督促學習,大學都是住宿生活而很多人都是到了大學才離開家開始住在學校,這一方面很多人表示一開始真的很不習慣。40%的同學認為差不多,雖然大學與高中相比是一個嶄新的環境,但他們表示自己很快就適應了這樣的生活。0%的同學認為無差別。

          (2)您對目前的大學生活適應狀況如何?

          a.很好 b.還可以 c.較差 d.差

          分析:調查顯示15% 的同學認為對大學生活狀況適應狀況很好,而25%的同學對大學生活適應狀況感覺較差,絕大部分的同學樂觀的認為適應狀況還可以。這說明大部分同學(60%)生活態度非常樂觀他們懂得調節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難,然而小部分同學則值得注意,他們對生活中的事情處理的不是很樂觀,由于他們思想太重,壓力太大,所以他們需要更多的幫助和鼓勵。

          (3)您認為壓力在您的學習生活中對你的影響怎樣?

          a. 正面影響,學習的動力 b.沒影響 c. 有點影響,影響情緒 d.負面影響,無心學習

          分析:有58%的同學認為壓力是一種正面影響是他們學習的動力,這表明這些同學面對壓力是有著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他們化壓力為動力為自己的人生增添光彩,32%的同學認為有點影響,但并不嚴重,這樣說明他們也能夠逐漸地找到處理壓力的方法而不是受挫沮喪,10%的同學認為壓力是負面影響,會導致他們無心學習,這說明他們的心理素質還不是很好。

          (4)當您出現學習效率底下的情況時,您會覺得心煩氣躁嗎?

          a.經常會 b.偶爾會 c.很少會 d.不會

          分析:調查表明有63%的同學認為偶爾會,20%的同學認為很少會,7%的同學認為不會,這表明絕大多數同學能夠樂觀地處理自己的學習問題,有著良好的心理素質,而10%的同學表示他們經常會覺得心煩氣躁,他們需要加強鍛煉。

          (5)您認為宿舍是否有利于您的學習?

          a.非常有利 b.比較有利 c.一般 d.比較不利 e.非常不利

          分析:從調查中發現沒有同學認為宿舍非常有利于他們的學習,25%的同學認為比較有利,32%的同學認為一般,而38%的同學認為比較不利,5%的同學認為非常不利。這說明大多數同學還是把學習放在第一位的,但宿舍的學習氛圍不是很好,所以大多數同學表示他們還是傾向于去圖書館或者自習室學習。

          (6)您是否對學校或者教學質量產生過不滿心理?

          a.經常有 .b.偶爾有 c. 很少有 d. 沒有 e.未考慮過

          分析:調查發現15%的同學經常有不滿心理,說明他們時常在思考自己,反省自己,但又從未去試圖改變現狀,改變自己,有50%的同學偶爾會產生不滿心理,說明大多數同學是樂觀的,只是學習任務和不幸偶爾讓他們心煩,只有20%的同學很少會出現不滿心理,13%的同學從未不滿,5%同學從未考慮過這一問題,這說明他們的心理素質非常好。

          (7)您與同學相處的狀況是否讓你感到壓力?

          a.經常會 b.偶爾會 c.根本不會

          分析:從調查中發現有12%的同學經常會有壓力,說明他們非常重視同學之間的友誼,但出于某些客觀原因使他們對自己的友誼表示不滿,有60%的同學偶爾會存在壓力,這說明他們的交際能力和心理素質是很好的,而28%的同學則認為根本不存在,說明他們在交際上都是很樂觀,總體來說同學們的交際交友都沒有什么大的障礙。

          (8)遇到壓力你會最先向誰求助?

          a.家人 b.知心朋友 c.專業人士

          分析:據調查有42%的同學遇到困難會找家長,說明他們的依賴心理還是很強的,缺乏獨立思考生活的能力,有58%的同學認為找知心朋友更好,這類同學適應性比較強,自我生活能力比較強,他們不想讓父母擔心最先想到的是知心朋友。

          (9)您贊成大學生談戀愛嗎?

          a.贊成 b.不贊成 c.有時好就可以談了 d.完全沒有必要

          分析:有33%的同學贊成談戀愛,他們覺得不管以后能不能走在一起,都會給自己留下美好的回憶,62%的同學認為有時好就可以談了,這說明這部分同學會根據自身的條件狀況來決定談與不談,而5%的同學認為大學生的任務仍然是學習,應該把學習放在首位,而且大學生的經濟來源都是父母,談戀愛需要花費,也會浪費學習的時間,影響學習。

          (10)您失戀后會傷心嗎?

          a.不會 b.會 c.看情況 d.無所謂或一點都不傷心

          分析:對大學生失戀問題,13%的同學不會,5%的同學認為無所謂或一點不傷心,談戀愛只是在找異性朋友,失戀也許是對方的不足,或者是自己的缺點,而42%的同學認為會傷心,畢竟雙方都是真心的最后如果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不能在一起還是很難過的,40%的同學認為要看情況。

          從調查問卷中可以看出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現狀:

          1. 心理素質方面,具體表現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適應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自信心,依賴性強等。在困難與挫折面前,很容易束手無策、茫然,面對學習生活中的種種壓力,不能調整好心態以樂觀積極的態度去面對他們。

          2. 人際關系方面,沖動、不能平靜地考慮問題是許多大學生的共同問題,缺乏溝通,不能融洽地與同學相處也是一部分同學的困難所在。

          3. 情感方面,當面對學習生活中的一些挫折時,許多同學都會出現不良情緒,有些人能夠正確地對待它們,而有些人卻會因此造成人生的悲劇。同樣在大學生最敏感也最普遍的戀愛問題中,有些同學可能無法面對失戀最終自我墮落。

          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分析:

          大學生心理素質方面存在的種種問題一方面是與他們自身所處的心理發展階段有關,同時也與他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分不開。大學生一般年齡在十七、八歲至二十二、三歲,正處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變化最激烈的時期。由于心理發展不成熟,情緒不穩定,面臨一系列生理、心理、社會適應的課題時,心理沖突矛盾時有發生。

          1.客觀原因

          1)學習的任務、內容、方法發生了變化。大學更加強調獨立自學、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像中學有老師天天輔導,日日跟隨。

          2)生活環境發生了變化。進入大學,宿舍成為主要的生活區,生活需要自理,對于那些沒有寄宿經歷和依賴父母的同學來說無疑是個巨大的挑戰。

          3)人際關系較中學時代要復雜?邕M大學,周圍的人來自五湖四海,大家有著不同的生活習慣、語言、習俗等,形成了陌生的交流環境。

          4)對待社會工作的態度發生了變化。大學強調的是學生的自我管理,除了學習之外,還需要參加一些社會工作來鍛煉自己的能力,有些同學面對這些倍感壓力。

          2.主觀原因

          1)盲目自滿與自我陶醉 。考上大學之后很多人都不由自主地懈怠了下來,一方面大學里沒有了中學里的學習壓力,另一方面許多同學自認為中學里自己是個佼佼者而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卻不知大學里的人才比比皆是。

          2)失望與失寵感 。很多同學都覺得目前的大學與自己理想中的大學相差甚遠,因此產生了失落感,同時在大學里一下子不再是家庭與老師的重點保護對象也不免覺得有些失寵。

          3)畏首畏尾。面對嶄新的環境以及激烈的競爭,很多同學此時卻失去了信心,他們不敢表現自己展現自己的才華,久而久之還會產生自卑心理,這給自己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6. 解決方法

          (一)開展相關心理講座,設立心理咨詢室

          校方應充分發揮作用,積極引導同學們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心理問題的出現很可能是由于同學們對自我和社會的認知不夠,心理教育一方面可以向學生灌輸正確的觀念,另一方面也可以糾正大家過去的錯誤觀念,幫助有困難的同學走出心理陰影,沐浴陽光。

          (二)積極參加活動,保持良好心態

          多數同學認為自己并不快樂,其實快樂隱藏在生活中的許多角落里。保持良好的心態,首先需要相信:快樂是自己尋找的。自我暗示也是一種有效方法。時刻相信自己是快樂的,就能在無意中將陰霾無限縮小直至消失。積極的參加社會活動,能夠增進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將自己的不快樂與快樂都學會與身邊的人分享,困難時尋求朋友的幫助,失落時尋求朋友的安慰,在這樣的氛圍中自己也體會到了助人為樂的快樂,進而形成樂觀的生活態度。

          (三)降低壓力,促進良性競爭

          現代的大學生雖然還沒有步入社會,但是沉重的壓力卻已經在他們身邊蔓延開來,就業壓力,各種各樣的競爭壓力,來自父母老師的壓力等等,這么多的壓力往往壓得許多人透不過氣來。因此,一方面學生應學會自我調整,學會怎樣把這種激烈的競爭環境轉化為源源不斷的動力,另一方面,學校與家庭應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與鼓勵,而不是一味地施加壓力。只有這樣,才能避免過多的壓力壓垮學生,造成嚴重的心理問題。

          四、結語

          大學對于許多人來說都是一個滿載夢想與希望的園地,大學也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在這里我們不斷積累,在這里我們不斷成長,在這里我們不斷感悟,所以我們應當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正視一切困難,堅定自己的決心與信心,只有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才能讓我們更好地感受大學生活的美好,感受大學生活的多姿多彩,為自己的未來插上飛翔的翅膀。

          在這次關于大學生心理健康調查的社會實踐中,我們受益頗多,雖然只有短短的十天,但是這十天里的經歷卻是一分寶貴的財富。

          十天里鍛煉的是我們的能力。在實地問卷調查的過程中,我們也遇到了一些小困難,例如遇到有些同學的不配合,成員之間的意見分歧等等,但是我們都認真耐心地去解決這些小困難。我們總是帶著誠懇的微笑去與每一位接受我們調查的同學進行交流,我們總是心平氣和地進行小組討論,我們總是積極地參與到小組活動中去。這十天我深刻地意識到與人交流溝通的重要性,溝通是人與人和睦相處的重要平臺,溝通也是人與人之間互相了解的重要工具,溝通更是人與人之間心靈磨合的潤滑劑。與朋友的溝通,與陌生人的溝通,與老師的溝通,面對不同的對象,需要的是不同的溝通方式,但無論怎么樣,真誠的心平靜的態度都是或不可缺的金鑰匙。這十天我也感受到團隊合作的重要力量,團隊合作不僅僅體現在學校體現在班級里,它還是我們步入社會的一個重要考驗。作為小組的小組長,我擔負著使組員默契配合的重要責任,團隊里既要體現團隊合作的精神,也要發揮每一位組員的能力。

          十天里幫助我們樹立了積極樂觀的態度。參加問卷調查的同學都是我們身邊的同齡人,對于近年來頻繁發生的由于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引發的悲劇我們也深有感觸,自殺、傷害他人這些原本不該出現在多姿多彩的大學生活里的事,只因為同學們的一念之差而釀成了千年之恨。通過我們自己的實踐調查,大家對身邊的朋友同學以及自己都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也充分認識到了擁有健康的心態,快樂的心靈對于自我生活學習的重要性。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論文 篇2

          摘 要:當代大學生是國家未來的主要建設者,為使大學生能更好地承擔起這一重任,學校要加強對大學生的教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便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具有健康心理的大學生能更好地應對社會的挑戰。主要介紹大學生各種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并對其提出解決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心理知識

          當代大學生是社會重要的建設者,社會的不斷發展對大學生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這便要求大學生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可以適應社會的壓力和在社會中遇到的挫折,但是當代大學生往往因為各方面的原因造成了一些心理上的問題,阻礙了大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一、大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

          1.現實情況與自我預期不相符造成消極心理

          現代大學生在進入大學前處于學校及家長的保護下,對一些事情的認識不正確,往往不是過于積極便是過于消極,對事情沒有一個界定,處于兩極之間。大學生對自己的大學生活充滿幻想,這些幻想往往是過于美好且不符合實際的。當大學生真正開始大學生活時,便察覺到大學的現實生活和自己所想的完全不一樣,這樣的想象和現實之間的差距,使大學生不能更好地適應,從而導致大學生產生心理問題。

          2.挫折產生抑郁,有自殺傾向,抗壓性差

          生活往往不會是一帆風順的,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有些學生是獨生子女,從小到大處于家長的寵愛下,心理承受能力較弱。當面對這些挫折時,大學生會產生焦慮、自我懷疑甚至自我放棄,采取一些過激的行動。

          3.互聯網的自由使大學生沉迷網絡

          當代大學生處于信息爆炸的時代,網絡對大學生來說充滿了誘惑,網絡環境是自由的,大學生可以把在生活中遇到的苦悶通過暴力游戲和對別人的惡意攻擊抒發出來,隨著這種習慣的逐漸形成,大學生會把生活和網絡環境相混淆,從而做出一些自毀前程的事情。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實現方式

          1.鼓勵學生進行社會實踐

          大學生對社會認識不深,社會閱歷不豐富,心理承受能力較輕。為了改變大學生這種現狀,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學校要聯合家長鼓勵大學生進行社會實踐,在實踐中讓大學生走出學習和生活的環境,在新環境中體會挫折,增加對社會規則的認識。如,鼓勵大學生在課余時間內打工、勤工儉學,通過勤工儉學讓大學生拋開學生的身份,以一個社會人的身份體會社會中的酸甜苦辣。

          2.豐富教師資源建立術業有專攻的教師團隊

          現今大學教師體系中,心理相關專業的教師較少,往往是學生出現了心理問題后,教師并不能及時發現,從而導致了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學校要豐富教師資源,通過校園招聘、社會招聘或定向培養等多種方式,在大學校園中引進具有心理學知識的教師,做到術業有專攻。同時,要對普通的授課教師進行心理學方面的培訓,如,對教師開展心理知識講座或是開展關于心理健康的研討會。普通的授課教師同學生接觸的時間較長,為使教師能及時發現學生的心理問題便需要授課教師擁有健康的心理,教師在教師生涯中也會遇到許多問題和挫折,有時也會產生心理問題。其次,學校要構建綜合性互補的教師體系,通過將專業性教師同普通教師的教學活動相重合,讓教師之間有話題可談,增加教師之間的熟悉感,當教師授課時察覺到某些學生的異樣時,可以與專業教師進行探討,及時獲得解決的意見、建議。

          3.針對大學生普及心理知識

          學校要通過各種手段向大學生普及心理方面的知識。首先,學校可以把大學生心理衛生健康以及心理學等課程引入學科體系中,通過把以上課程設置成大學生的必修課,使大學生了解維護心理健康的知識和方法。在進行心理健康課程的授課時,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在實踐中運用所學的知識,了解心理健康的具體操作方法。如,在針對大一新生的期望與現實不符的問題上,授課內容主要應包括人際交往、自我探索、情緒表達與控制、網絡運用、團結協作等等方面的內容。通過對學生進行課堂訓練,讓學生在課堂訓練及不同角色的扮演中體會到新的感受,并將感受到的貫徹到自己的大學生活中。其次,要重視大學中與大學生心理健康相關的社團組織,學校要積極支持這些社團的各項活動,因為這些社團組織中的成員都是在校大學生,大學生對這一群體是充分了解的,這些組織進行的活動往往都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可以規避大學生群體中的一些敏感問題。

          總之,當代大學生中仍存在許多心理方面的問題,但是我相信,隨著學校的重視以及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定會使大學生養成健康的心理衛生習慣,最終實現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參考文獻:

          [1]陳家麟.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操作與實務[M].教育科學出版社,20xx.

          [2]施福新.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成因及對策[J].常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xx.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論文 篇3

          摘要:大學生作為一個在社會上備受關注的群體,心理波動十分顯著,大學生患有心理疾病或在心理上存在問題的人占有一定的比例。本文查閱參考了大量的文獻資料,試論體育鍛煉對緩解心理壓力正確解決所遇到的困難和挫折,對大學生加強體育鍛煉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大學生作為一個備受關注的社會群體,心理波動是顯著的,對各種應激的承受能力也處于逐漸發展過程之中,在面對各種緊張生活事件時,很容易出現各種不良的應激反映,對他們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響。據有關調查顯示,患有心理疾病或者心理障礙的,在大學生群體中占有比較大的比例。所以,我們應該努力改變這種狀況,通過體育鍛煉,促進和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刻不容緩的。

          1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1.1心理素質不穩定

          大學生的年齡處于親少年和成人之間,遇事的情緒波動較大,大喜大悲,大起大落。內心的波動大,對很小的刺激容易引起強烈的情緒反應,一時會極其消沉,一時又會因為有希望而忘乎所以。對事物的認識有時看不透,抓不住事物的本質,理解片面、偏激,甚至“鉆牛角”,想不通。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常常不成熟,容易走極端。心理素質的不穩定,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1.2對大學校園生活的不適應

          大學生來自全國各地,由于省份不同,生活習慣、生活方式、家境因素,氣候等方面存在著差異,再加之有不少大學生在家時過于依賴父母的照料、愛、生活起居、獨立生活的能力極差,當進入大學后,大學生就要面對全新的生活環境,全新的生活方式,學習的自覺性等等,完全需要依賴自己獨立完成,有些學生無所適從,不知所措,這就必然會產生不同程度的焦慮和不安,如不能正確面對現實的差異,不能從困境中走出來,那么隨著挫折感的增強,不良情緒的上升,長期下去必然會造成心理障礙。

          1.3家庭貧富差異帶來的不健康心理

          大學生有著各自不同的家庭背景,家庭的收入也不同,入學前,適應了家庭的生活狀況,衣食住行都由父母操心,一心投入學習,進入大學后,同學的朝夕相處,生活水平明顯拉開了距離,低收入家庭的學生,有些能正確的認識問題、解決問題,通過學校的勤工儉學,減輕由于家庭收入低帶來的困惑;而有些學生卻不以為然,盲目攀比,當對愿望無能為力時,不良心理膨脹,壓抑之下產生嫉妒、自卑、缺乏自信心、思想不通,甚至有些學生為了達到目的,通過不正當的手段謀取利益,正因為這種不正確的思維觀念,是一些大學生迷失了方向。

          1.4人際交往的障礙

          人際交往對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由于大學生的心理不成熟和社會復雜性,一些學生在交往中遭受挫折,如處理不當,會產生相互間的猜疑、冷漠、敵對,隨之而來的是緊張感、壓抑感、孤獨感與不安全感,其內心非?鄲,精神很不愉快,這種痛苦復雜的心理狀態達到一定程度,必然造成各種不同的心理障礙。

          1.5戀愛造成的不良影響

          隨著社會的發展,現今大學生在校期間的戀愛現象非常普遍。大學生的心理并不穩定,不完全成熟,在戀愛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問題,有不順利的時候,也有失敗的時候,當出現挫折時缺乏處理情感糾葛的能力,一度陷入悲觀的漩渦,不可自拔,自尊心受到嚴重的傷害,甚至是絕望。不能正確對待失戀,心理上的創傷就易導致心理異常。

          2體育鍛煉對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影響和作用

          2.1體育鍛煉可以提高智力功能

          智力功能受非智力影響大。智力功能是指個人在認識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認知能力,包括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思維分析能力。非智力功能指人在認知事物,掌握知識過程中的興趣、情感、性格等心理活動。由于大學生在校期間的主要精力放在學習上,腦力勞動的強度大,通過體育鍛煉,加強呼吸、血液循環和神經細胞興奮與抑制的交替,培養學生的注意、記憶、想象、思維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穩定的情緒、廣泛的興趣,提高反應能力,提高學習成績,減緩疲勞,是大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

          2.2健康的身體是為良好的心理狀態打好基礎

          身體健康是心理健康的條件和保證,若大學生患有某些生理疾病或生理機能低下,這時他的生活以及學生會帶來負面影響。通過體育鍛煉,可以提高大學生的生理功能,改善機體健康水平,從而預防和消除某些生理疾病。

          2.3體育鍛煉可以緩解心理壓力

          人體受到某種壓力時,在大腦里形成一個強刺激,從而引起一個興奮灶,使人陷進痛苦。如果這時候去從事體育運動,就可以轉移大腦皮層中的興奮中心,運動中樞的興奮就會抑制痛苦中樞的興奮性,這時候往往只注意身體的運動,而把煩惱拋到腦后,起到了轉移注意力的作用,有益于大腦活動的調節,從根本上緩解壓力。

          2.4體育鍛煉可以改善大學生的情緒

          情緒是以主體為中介的一種心理活動形式,它由客觀事物與人們的需要的關系所決定。體育鍛煉蘊藏著許多刺激,例如:競爭、冒險、成功與失敗等等,這些都會相應地引起主體情緒的體驗,這是體育鍛煉本身的特點決定的,也是體育鍛煉的魅力所在,體育鍛煉對情緒狀態的改善常用于檢查體育鍛煉的心理健康影響的重要指標。體育鍛煉對大學生的情緒狀態的改善具有短期效應和長期效應,短期效應產生于活動過程中和活動的結束,能給人帶來舒適和流暢的感覺。由此產生對運動的直接興趣和享受,轉變為長期效應,許多學生能堅持不懈的進行鍛煉。

          2.5培養學生的堅強意志和良好的適應能力

          積極進取、勇于拼搏的競爭精神,是社會發展的動力,是事業取得成功的必備素質之一。體育鍛煉作為一種具有豐富強烈的情緒體驗活動,是幫助學生克服困難,培養堅強意志,獲得奮發進取精神的有效手段。運動過程總是帶有一定的危險性,但是通過老師的指導、同學相互間的鼓勵和自身的努力,而完成了動作,且不斷地成功和超越,獲得了奮進向上的積極情緒體驗,也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堅強意志。室外環境下的體育運動,要經歷風吹日曬,炎熱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參與者必須具備頑強的毅力,吃苦耐勞的精神,有利于提高學生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

          2.6體育鍛煉可以塑造學生良好的人格

          統一的人格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標志之一。體育對學生人格的塑造,具有特殊的作用:①學生正處于發育的敏感生理期,通過體育不失時機地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練就強壯的體魄,為其人格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礎;②學生的性格、氣質、能力、價值觀、道德觀處于幼稚待發展階段,可塑造性很強,而體育過程模擬社會的特點,對人格的形成發揮直接的作用。心理健康的人格特征是在正確的人生觀和信念的支配下,樹立遠大的理想,使思想認識、行為相一致。體育運動能磨練人的性格,使人變得堅強、剛毅、開朗、樂觀。在集體項目中,學生之間相互尊重,相互合作,培養集體主義精神和榮譽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

          2.7體育鍛煉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種最為可貴的品質,它能使人在挫折中崛起?v觀古今中外,在事業上有成就者,大多是非常自信的。自信心是超越自我的內在動因,是人走向成功的基石。體育競賽不僅是對手之間的體能、機能和智慧的較量,也是對每一個學生心理素質、意志品質的考驗。災區的體育比賽勝利之后,每一個人都會有一種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正是這種體驗,使學生產生自信心,既是比賽失敗,在經過總結,找差距,再勤學苦練之后取得成功,獲得的自信心還會更加堅定。

          2.8體育活動有助于大學生人際關系的改善

          當代大學生受各種學習、考試壓力的影響,以及現代網絡技術的應用,獨立自閉學習的時間越來越多,參加各種群體活動大大減少,交際困難造成心理壓力增大,從而造成人與人之間缺乏感情交流,人際關系疏遠。體育運動則能打破這種隔離和孤獨,讓不同院系、年齡、性別的人相聚在運動場上進行平等、友好、和諧的活動和比賽,使人與人之間產生親近感。他們不用言語,有時只需通過一個手勢或幾個動作就可以直接和間接的溝通信息,交流心聲,自覺或不自覺的產生一種情感,并能獲得較高的安全感和自信心。例如籃球運動和足球運動等多人數配合運動,運動的精華就在于配合的默契和彼此的信任,在運動中不自覺的已經形成了一種信任,并且運動之后依舊保持著這種信任,類似的項目都需要同學們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相互尊重。同時體育活動對于改善大學生之間的人際關系,培養集體主義觀念都有重要作用。由此,大學生可以通過體育活動來結識更多的同學和朋友,大家和睦相處,友愛互助,這種良好的人際關系將令人心情舒暢,精神振奮,從而有更好得校園生活。

          3結語

          綜上所述,體育鍛煉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高等院校應為大學生的體育鍛煉創造有利條件,積極組織開展各項體育活動,引導和調動大學生體育鍛煉的積極性,激發大學生積極進行體育鍛煉的興趣,深刻理解體育鍛煉對大學生所產生的積極而深遠的影響,養成對體育鍛煉的自覺性和終身鍛煉的思想,讓學生認識到體育的價值,生活中離不開體育,體育給他們帶來無窮的樂趣和作用,終身受益。

          【參考文獻】

          [1]錢建龍.心理學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

          [2]李崢.心理學新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3]劉婭.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J].浙江中醫學院學報,20xx(1)

          [4]王小艷.高校體育健康教育的實踐與思考[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xx(1)

          [5]王紅民.學生心理健康與學校體育[J].體育學刊,20xx(1)

          [6]鄧慶標,鐘偉芳.體育鍛煉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效益研究.期刊論文——中外健康文摘,20xx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論文 篇4

          【摘要】音樂無處不在,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無論是在你痛苦、失落時,還是在你開心、激動時,音樂都是最好的陪伴。音樂影響著人們,也改變著人們。它不僅能陶冶人們的情操,提高人們的審美能力,而且也改變著人們的性格、態度,甚至價值觀和人生觀,進而影響著我們的人生進程。

          【關鍵詞】音樂;審美欣賞;大學生;心理健康

          大學生是最具年輕、有活力的一族,是一個看似輕松卻承擔著巨大壓力的群體。這些壓力來自學業、生活、家庭、感情以及就業等方方面面。近年來,因大學生心理問題休學、退學的現象逐步攀升,自殺、兇殺等不良事件屢見不鮮,一個個血淋淋的事實在不斷的警示我們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告急,關注大學生心理健康刻不容緩。

          一、大學生不良心理現狀

          1.1情緒控制、抗挫能力差。當代大學生多數是獨生子女,從小就活在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生活環境中,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無論是生活還是學習上基本都是一帆風順,幾乎沒有受一點委屈和苦難。這就使得他們缺乏獨立自主、經受挫折及良好的解決問題的能力[1]。上大學后,有的學生要遠離父母,獨自學習和生活,沒有了父母的庇護,一旦遇到什么困難,他們就開始產生負面情緒,加上就業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使得他們對前途十分迷茫,遇到挫折便會出現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甚至情緒失控,做出過激行為。1.2人際交往能力差。上面提到目前很多大學生都是獨生子女,他們獨處時間較多,步入大學后要面對新的同學和新的環境,他們難以適應。加上在與人交往中缺乏技巧,便產生交往恐懼,對人自私、冷漠。另外,由于大學大多是開放的校園,大學生身心基本偏向成熟,他們有的開始談戀愛,但是往往會在戀愛、性方面出現心理與行為的偏差,一些學生難以把握住自己,一旦出現問題便走向極端。1.3自我認知能力差。所有大學生步入大學生活前都覺得大學生活是豐富多彩、輕松愜意的,但現實與理想總有一定的差距[2]。進入大學后,由于學習生活、環境的轉變,加上受學業、社會經驗、人際交往、感情及就業等方面壓力的影響,導致有的大學生由于壓力過大而承受力低下,便逃避現實,沉浸在自己的理想世界中,或依賴互聯網等虛擬世界,通過玩樂、放縱麻痹自己的心靈,發泄對現實的不滿,久而久之出現消沉、頹廢、苦悶、抑郁等不良心態,甚至滋生自殺傾向等嚴重心理問題。

          二、音樂審美欣賞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2.1培養學生認識美、發現美的能力。音樂是一門特殊的藝術。在所有藝術形式中,音樂最能撥人心弦、最擅長抒發情感,并具有極強的感染力和震撼力。音樂是人抒發情感、寄托情感的藝術語言。音樂家在創作音樂時,充分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他們將音樂美分為六類,分別是:優美、壯美、歡樂美、悲劇美、崇高美和喜劇美。學生通過音樂欣賞,能喚起內心深處的美好,并從中獲得精神和心理上的愉悅和滿足,獲得美的感受。

          2.2調節不良情緒。人有悲歡離合,也有喜怒哀樂。音樂也是如此,有的音樂輕快歡樂,有的音樂悲傷萬分,有的音樂鼓舞人心,有的音樂催人淚下。不同的場景下創作出不同的音樂,不同的心理下也要聆聽不同的音樂,這樣才能有效的控制并調節人的不良情緒。大學生由于受各種因素及壓力的影響,難免會有不良的情緒。當憂郁、煩悶時,可以聆聽《彩云追月》、《金蛇狂舞》等清新、明快的樂曲;當自卑、情緒低落時,可以聆聽軍歌、進行曲等具有號召力和鼓動性的音樂,從而激發學生們的斗志,讓他們找到自信,形成積極向上的樂觀心態。

          2.3培養大學生高尚的情操。大學時期是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重要階段。受不良風氣及不良誘惑的影響,當代很多大學生對感情觀以及思想觀存在一定的誤區,不能理性的對待情感。通過音樂審美欣賞,學生們能在音樂家譜寫的音符及樂曲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并產生共鳴,有效培養大學生高尚的情操。

          三、結語

          大學生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棟梁之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關系著他們的成長和祖國未來的發展。音樂不僅能陶冶人們的情操,提高人們的審美能力,而且也改變著人們的性格、態度,甚至價值觀和人生觀,進而影響著我們的人生進程。因此,教師在大學教學中要擅于應用音樂欣賞,從而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質。

          參考文獻:

          [1]孔杰.音樂審美欣賞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分析[J].音樂時空,20xx,08:183.

          [2]朱燕聰.在音樂欣賞中培養大學生的健康心理[J].音樂時空,20xx,09:115-116.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論文 篇5

          摘要:社會的進步,科學技術的發展,給人類帶來的改變是雙面的。一方面方便了人們的生活,加快了生活的腳步。但與此同時,社會節奏加快,人們身心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難免產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大學生是時代驕子,他們的身心素質決定了國家的發展和走向。因此,應重視他們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管理。本文體育教育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提出體育教育融合心理教育的措施,以提高大學生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大學;體育教育;大學生;心理健康

          1體育教育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1.1體育教育能夠調節學生心態,振奮精神

          大學生壓力比較大,特別是在期末或是面臨一些重要抉擇的時候,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緒,將一些不利的情緒變得積極,就涉及到心理素質問題。積極參加體育教育,能夠使他們的身心得到放松,在鍛煉過程中,消極情緒會受到抑制,也會暫時告別煩惱的困擾,而且能夠產生一些積極的想法,對問題的解決很有幫助。再者體育教育是一個宣泄的途徑,釋放出來之后,更是會感覺到心里的輕松。調節心態,最主要的途徑就是宣泄,哭是很多女孩子選擇的途徑,而體育教育同樣是行之有效的手段。特別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一些小的煩惱和困擾都可以嘗試通過運動鍛煉的方法發泄出來,緩解心理壓力,改變心境。

          1.2體育教育能夠提升學生意志力,培養品質

          很多用人單位在選拔人才時,非常重視應聘者的意志力,因為缺乏這種精神就無法在工作崗位中取得成就,很容易因為挫折而喪失信心,導致效率下降。從用人單位的選拔條件中,就能夠看出整個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和需求,必須從教育層面給予重視。體育教育是一種對身體的磨礪,與此同時,也是靠意志力來克服困難的過程。如今大學生因為生活環境變好,家庭條件優越,而相對之前來說吃苦比較少,加上父母的“溺愛”,造成他們受挫折能力弱,缺乏戰勝困難的毅力和勇氣,遇事會先選擇逃避,而不是面對。體育教育恰恰能夠以最簡單的方式,來豐富學生的情緒體驗,培養他們的意志力,以身體本能作為基礎,去培養奮發精神。體育教育本身所具有的競爭性,能實現學生的自我監督、自我激勵、自我戰勝等,從而實現超越別人、超越自我。同時學習一些較高難度的動作,或是重復一些基礎動作時,還能夠鍛煉學生的堅韌與耐心、恒心,去克服主觀和客觀的困難,從主觀方面更加努力。也將這些品質進一步延伸到學習和生活等其他方面,擴大影響。

          1.3體育教育能夠提高交際能力,收獲友情

          交際過程本身也是一個“發泄”的過程,能夠傳播好的情緒,消散壞的情緒,而且對于生活來講,友情是幸福的,是快樂的。體育教育往往是一個團隊合作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之間的'交流與玩鬧都能成為他們的點滴記憶,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能夠在一起為實現同一個目標而努力,這本身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當然在體育教育中也會出現各種沖突,如時間沖突、責任沖突等,如何協調這些更是學生“情商”的鍛煉過程。通過這些有效的團隊合作,提高了學生的交際能力,成為健康心理的必備素質之一。

          2高校實現體育教育融合心理教育的實際措施分析

          2.1更新傳統高校體育教育理念

          當代高校實現體育教育與心理教育的首要任務,就是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修整傳統體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心理教育人事誤區,將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體育教育工作重點發展的位置。就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而言,由于缺乏關注和重視,僅能掛靠在學校德育部門進行,多由兼職教師負責,部分高校相對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設置了相應的心理咨詢室,但普遍處于起步發展階段,實際效用仍有待進一步提高。

          2.2明確高校體育心理健康教育目標

          大學學習生活是多數學生最后的學生生活,大學可以看做是社會的簡化縮影,這一時期學生的生活環境和學生環境與之間接受的存在巨大差異,學生逐漸成為生活的主人并開始嘗試主導個人生活走向,學生個體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步入最后的調整階段。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需要面臨心理衛生、學業、就業、個人問題等多方面復雜的生活問題生活壓力劇增,相關調查顯示,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主要表現于情感問題、人際關系問題、焦慮問題、性健康等方面內容。針對復雜的學生心理問題,高校在制定體育心理健康教育目標時,應組織進行廣泛的學生心理調查,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心理狀態及存在的主要問題,從而有針對性的調整教育目標,優化教育效果。心理健康教育與傳統教育不同,必須建立在了解學生需求的基礎上,才能有效調整教育重點,結合高校體育教學分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標主要包含以下幾點內容:(1)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培養學生積極的自我認識;f2]提供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建立校園和諧關系;(3)加強學生心理品質教育,強化學生心理適應能力;(4)鍛煉提升學生的意志力及耐挫力;(5)培養學生科學、健康的心理調節習慣,提高學生自控力;(6)挖掘學生終身體育潛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2.3豐富高校體育心理健康教育內容

          高校體育應積極調整自身教育內容組成,適當提高心理教育內容在高校教育中占有的比重,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健康觀,引導學生逐漸重視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學生積極了解、掌握心理健康知識,從而加強體育教學與心理教育的聯系性,使學生形成包含心理健康的體育運動觀念,以滿足學生實際成長需求。傳統高校體育教育側重于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對于體育運動的競技因素關注較多,對于心理、情感、態度等內容關注較少,因此豐富高校體育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具有重要意義。

          2.4保持高校體育教育原有特點

          高校體育教學經過多年發展,具有自身獨特的教學體系和教學模式,實現高校體育教學與心理健康教學的融合,應注意保持體育教學原有特點。高校應認識到體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間的關系,并非從屬關系,并不是要將體育課程改為心理健康課程,而是要把握尺度,促進2者的協調發展。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論文 篇6

          一、結果

          1、長安大學大學生與大學生常模比較

          本研究所采用的常模中一個是在關于大學生SCL-90分析研究中比較常用的胡啟先建立的2685名大學生常模,稱為大學生常模,由于該常模的制定距今有10余年,所以研究中將黃艷蘋等人的薈萃分析結果作為另一常模,稱為新大學生常模。長安大學大學生SCL-90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9個因子均顯著低于大學生常模和新大學生常模,這說明本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大學生常模和新大學生常模,總體心理健康狀況良好。

          2、男性大學生與女性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比較

          本校女大學生SCL-90的10個因子中恐怖因子均值高于男性大學生,且差異具有顯著性。男女大學生SCL-90其余的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敏感、抑郁、焦慮、敵對、偏執、精神病性8項因子的差異不具顯著性。這表明本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存在一定的性別差異,女性大學生對孤獨和公共場合的懼怕高于男性。大學生SCL-90總分為121.71±27.55,本校大學生SCL-90總分大于或等于160分的陽性檢出率為9.81%,任意一項或一項以上因子分大于或等于3分的檢出率為2.89%,這些信息從一定角度反映了本校學生心理健康態勢良好。在軀體化、強迫、人際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和精神病性方面的中度及以上不適感(因子分≥3)分別占0.41%、1.34%、0.41%、0.41%、0.41%、0.93%、0.21%、0.72%和0.31%,其中強迫因子檢出率最高,其次為敵對和偏執。其中男大學生在焦慮因子的檢出率方面顯著低于女大學生(P<0.05),其余軀體化、強迫、人際關系、抑郁、敵對、恐怖、偏執和精神病性各項的檢出率與女生無明顯差異,表明女生在產生神經過敏、緊張以及由此產生軀體震顫等情緒或行為方面比男生表現的更為明顯。

          二、結論與建議

          1、結論

          本校大學生SCL-90中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敏感、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9項因子的均值均顯著低于所選取的大學生常模,這說明我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總體良好,高于選取的大學生常模。這可能與學校重視心理健康教育有密切關系。我校女大學生SCL-90中恐怖因子均值顯著高于男大學生,且焦慮因子分大于或等于3的檢出率亦顯著高于男大學生。這表明我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存在性別差異,女性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恐怖和焦慮方面低于男性大學生。除了男女性格、情感上的這一差異之外,主要是因為面對社會激烈的競爭和就業壓力的增大,女性大學生承受的心理壓力比男性大學生更大,在社會角色、性別意識、升學就業等方面女性大學生所受的壓力很大。盡管本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總體良好,但仍有部分大學生的SCL-90的總分大于或等于160,部分學生在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敏感、焦慮、敵對、恐怖、偏執和精神病性9項因子方面某一或某幾項因子分大于或等于3,提示部分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待于進一步提高,這些學生需要對其心理健康程度做進一步的篩查,要特別重視,有必要的可行心理治療。

          2、建議

          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進一步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赏ㄟ^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印發宣傳冊和海報、開展相關講座等方法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學校應組織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建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檔案,對于心理健康水平較低的學生進行跟蹤,及時發現解決問題。女性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至關重要,針對當前女性大學生出現的心理健康問題,對她們進行及時的心理輔導與矯正,提供有效的心理援助與支持,使她們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發展。女大學生對孤獨和公眾場合的懼怕可通過集體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進行合理的引導,加強安全感。改善部分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對于有輕度與中度心理問題的大學生,要以人為本,有針對性通過心理咨詢等形式,改變其不良的心理狀態。

          三、小結

          大學生的健康水平至關重要,教育部先后通過《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試行方案)》、《國家學生體質健康》的實施及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等方法來改善大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但20xx年國民體質健康監測結果顯示大學生體質健康喜憂參半,作為體質的一部分但又在目前體質健康測試中忽略的心理健康與體質健康之間是何種關系,它們之間能否相互促進,它們各因子之間是否有聯系,比如軀體化因子是否與體質健康或其中的某一組成成分有聯系,都是我們在后續研究中需要進一步探索的,以其尋求提高大學生身心健康的有效手段。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論文 篇7

          一、大學生自我概念和心理健康的測量結果

          1.大學生的自我概念狀況

         、俅髮W生自我概念總體情況。從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計分方法得知,大學生自我概念各維度得分處于中間水平,自我概念水平一般,標準差值比較大,說明個體之間的差異比較大。

          ②大學生自我概念性別差異狀況。男女生在心理自我和社會自我兩個維度上差異不顯著,但在其他維度和整體水平上存在極顯著差異。女生的自我概念狀況明顯高于男生。

          ③大學生自我概念年級差異狀況。不同年級的大學生在心理自我、社會自我和自我行動三個維度上有差異,自我概念水平總體情況沒有差異。

          2.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

          ①大學生心理健康總體狀況。從MHT計分方法知,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較差的占17%,心理健康狀況一般的占77%,心理健康狀況良好的占6%。

         、诖髮W生心理健康性別差異狀況。大學男生和女生在孤獨傾向、自責傾向、過敏傾向、身體癥狀、沖動傾向五個維度有顯著差異,整體水平差異不顯著。

         、鄞髮W生心理健康年級差異狀況。大學三個年級只在學習焦慮和沖動傾向兩個維度差異不顯著,其他各個維度和整體水平差異極顯著。

          3.大學生心理健康與自我概念各維度相關分析

         、傩睦斫】蹬c自我概念各維度相關分析。對大學生自我概念各維度的得分,與其在MHT中各因子的得分進行相關分析可見:自我概念與MHT因子呈負相關,換句話說在70%的量上,自我概念量表諸項目與心理健康呈正相關,即自我概念水平越高在病態測量分數上得分越高;所有顯示出正常的負相關的相關項都不是顯著相關,就是說從總體上來看,擁有較強自我概念除了極個別的項目上表現出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外,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有較低的心理健康水平,就是說在這20%范圍內,較高的自我概念水平對心理健康水平產生了消極的影響;具有較強的自我概念水平幾乎是在全部情況下導致了學業焦慮。

         、诓煌昙壌髮W生心理健康與自我概念各維度相關分析。相對于大二和大三,大一學生的自我概念水平與心理健康問題呈顯著正相關,意味著大一學生的自我概念對其學業產生更多的負面影響而不是正面影響。然而大二和大三階段學生卻表現出更多適應了屬于自己的自我概念而對學業焦慮發展出有效的調節機制。③男女生的自我概念與心理健康的相關分析。男生自我概念對學習焦慮的影響最為顯著。生理自我、社會自我和自我概念對男生的心理健康影響較為顯著。大學女生社會自我和自我批評對心理健康影響最為顯著,道德倫理自我和自我滿意對心理健康影響較為顯著。

          二、大學生自我概念和心理健康研究結論及建議

          1.研究結論

         、僮晕腋拍顮顩r。大學生自我概念的總體水平一般,男生和女生的自我概念水平差異比較顯著,因為男女生的自我概念發展規律有所不同,女生的自我概念在小學高年級已經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而男生在初中以后心理發展才會有比較大的進步。不同年級的自我概念水平差異不顯著,但在一定維度上呈現遞增的情況。從理論上來說,自我概念發展的總體水平應該是隨著年級的遞增而遞增,出現這種沒有差異的情況可能是因為樣本容量過小,采集的樣本不具有代表性。

         、谛睦斫】禒顩r。心理健康狀況一般的學生占據統計數量的大部分大學生普遍面臨比較重的壓力,大學三個年級只在學習焦慮和沖動傾向兩個維度差異不顯著,其他各個維度和整體水平差異極顯著。

          ③自我概念與心理健康的相關分析。相對于大二和大三,大一學生的自我概念水平與心理健康問題呈顯著正相關。由于大一的新生相比其他年級,其注意力更加集中在學習身上,由于相比其他年級來說其更需要在學校適應和學齡階段轉變適應以及新的學習方式適應,新班級、新教師的適應在花費更多的精力,對學習的過分關注而導致的學業焦慮也就變得理所當然。隨著自我概念的不斷成熟,高年級的學生可能認識到學習只是自我發展的一個方面而不是全部,這樣學習焦慮的程度才會有所下降。大學階段,男生成績動機中所含的競爭性和新奇性等成分高于女生,女生成就動機中的認知成分高于男生,在大學,附屬動機對男生的支配作用比女生大。

         、艽髮W生自我概念與心理健康的研究結論:大學生自我概念總體處于一般水平;男女生在心理自我和社會自我兩個維度上差異不顯著,但是在其他維度和整體水平上存在極顯著差異;不同年級的大學生自我概念水平沒有差異;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呈正態分布,大部分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一般;不同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學生自我概念水平差異顯著。

          2.改善建議

          大學生的自我概念處于從兒童期到成人期的過渡期,紊亂無序。因此,青少年的心理問題大多是屬于與自我概念發展有關的問題,為了保證青年一代的心理健康,需要社會、學校、家庭及青年本人通力合作。首先,父母要改變觀念,正視兩代人之間的差異,以理解、尊重的態度去引導他們認識自我與環境。其次,學校要肩負起教育青年一代的重要責任。一方面,學校要從根本上改變只重分數和升學率,使學生形成健康而準確的學業自我概念。另一方面,學校要通過心理教育,使學生對自己的身體和心理發育特點有了解,防止其因無知而帶來的社會問題。最后,大學生本身要自立。大學生要了解多方面的充實自己,要有服務他人的意識,堅信能做個更好的自己。這樣才能建立準確的自我概念,正確面對自我和環境。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論文 篇8

          1. 心理學概論

          說到心理學,首先要研究的是什么是心理學,心理學的對象是什么,要研究的是什么?對于學習心理學的我們這些問題都是我們應該知道的和了解的。

          每一門學科都有自己的研究領域和對象,心理學也不例外,心理學顧名思義,研究的對象是心理現象,主要是人的心理現象。

          人的心理現象,就是指心理活動經常表現出來的各種形式、形態或狀態。心理學一般為了研究的方便,把人的心理現象劃分為: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兩個方面,每一個方面又分別有許多附屬的方面。

          2. 感覺和知覺

          我們的感覺和知覺都會影響我們的我們的心理的因素,那感覺和知覺又是什么呢? 感覺:腦對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個別屬性的反映。

          知覺:腦對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 整體屬性 的反映。

          感覺特性:感受性、感覺的能力、感受性變化、感覺的適應 、感覺的相互作用 知覺特性:選擇性、整體性、理解性、恒常性

          3. 情緒與情感

          我們的心理是每時每刻都影響著我們的情緒和情感,而情緒與情感卻會影響我們的行為,那情緒與情感的區別是什么,情感與情緒是什么呢?還有情緒又包括哪幾種呢? 情緒與情感與我們的心理息息相關,正確的認識情緒與情感有利于我們控制我們的情緒與情感不至于失控。

          情緒:情緒是由生物性需要是否得到滿足引起的體驗;

          情感:情感是由社會性需要是否得到滿足引起的體驗。

          七種積極的情緒:愛、性、希望、信心、同情、樂觀、忠誠。七種消極情緒:恐懼。仇恨、憤怒、貪婪、嫉妒、報復。迷信。

          如何改變你的情緒:人的情緒在本質上是一種態度與認知的過程。所以一個人的情緒不但源自于個人的哲學信念,且會因為不改變這些觀念而使情緒持續下來。所以我們可以通過改變我們的想法,來改變與控制情緒。由此可知,只要人能控制自己的想法,他就能使自己過著滿足、自我實現的生活,甚至在任何一種情境下都能平和快樂。

          4.個性

          一談到個性與我們的心理當然是分不開的,我覺得個性會影響我們的心理,心理也同時會影響這我們的個性,可以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那我們要學習的的是個性的特征,還有個性有哪些?還有影響個性的因素!

          現在每個人都在說個性,都喜歡個性,那么個性又是什么呢?

          個性的內涵:個性是一個人在其先天生理素質的基礎上,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形成的具有一定意識傾向性的穩定的心理特征的總和。

          其包括兩部分:

          一、個性的心理特征:氣質、性格、能力。

          二、個性的品質傾向:需要、動機、興趣、態度、理想、信念等。

          個性的特點:社會性、差異性、相對穩定性。整體性、傾向性。

          影響個性的因素:自然的、遺傳性因素、后天社會化因素、社會實踐、組織環境因素。

          5. 大學生心理健康

          大學生心理健康我覺得是我們大學心理學里面最重要的一節,因為這與我

          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只要好好學習和了解我們大學生的心理,我們就可以讓我們的大學生活變的更加的精彩,會讓我們減少更多的心理矛盾,讓我們的心理保持健康。所以其作用是非常的重要的。

          心理健康對大學生的作用:心理健康有助于當代大學生認識立志、樹德和做人的道理,選擇正確的成才之路。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與建設、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實踐,為當代大學生展示才華、實現理想提供了廣闊舞臺,也對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心理的健康有助于同學們對明確真正的生命正面狀兒科論文態,明確自身成長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明確自身肩負的歷史使命,明確自己的努力方向、前進目標以及成長的途徑和方法。綜合而言就是使己知己。

          心理健康有助于大學生掌握更加豐富的知識,為提高心理素質打下堅實基礎。心理健康是一種全面而博大的人文內容,它幫助大家系統的掌握許多提高修養、啟迪智慧的知識,并自動學會修身養性、陶冶氣質的方法,從而進一步促進心理的健康。 心理健康有助于大學生 擺正“德”與“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備全面發展。好的心理素質是當代大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它幫助大學生正確認知“德”“才”的辯證關系,避免走路“重智輕德的誤區,從各方面發展自我、完善自我。

          心理健康還能讓同學們更快地適應新的社會環境,提高受挫能力,增加個人幸福感。 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學生克服依賴心理增強獨立性。大學生經過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競爭,告別了中學時代、跨入了大學,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學生必須從靠父母轉向靠自己。上大學前,在他們想象中的大學猶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無比。上大學后,緊張的學習,嚴格的紀律,生活的環境,使他們難以適應。因此,大學生必須注重心理健康,盡快克服依賴性,增強獨立性,積極主動適應大學生活,度過充實而有意義的大學生活。

          最好的心理醫生是自己

          所以心理調節的方法有:心理自動調適法、意義尋覓法、認知調控法、活動調適法 、合理渲泄法 、身心放松法 。

          6.大學生愛情心理與 大學生求職心理

          我想這兩個心理是每個大學生都又的心理,我想基本是每個大學生都要經歷的事情吧!那就我來說說吧!

          古人有:問情為何物?那我們也來說說愛情究竟是什么呢?

          愛情是一種個人體驗,每個人只能通過自己并為自己得到這種體驗。

          愛情要求所愛的人品質恒久不變,同時又要求這種品質具有可塑性,不斷翻新,它崇敬傳統、習俗,但又渴望理想的美,渴望生活的完美,渴望雙方關系文明化。

          愛情的種類:浪漫之愛、伴侶之愛、閃電之愛、圓滿之愛。

          戀愛也是有條件的,它要求有:生理成熟、心理成熟。

          大學生戀愛的特點:一是大學生戀愛的高純度,純凈、美麗有時甚至顯得單純。

          二是大學生戀愛的精神特質。

          三是大學生戀愛的沖突性、不穩定性。

          四是大學生戀愛表達的自然與隨緣。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論文 篇9

          大學生是祖國的希望,民族的未來,他們是天之驕子,是家庭的中心,是每位父母的驕傲,他們肩負著振興中華之責,挑起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他們能否健康成長直接影響著國家和民族的興衰。健康成長不只意味著擁有健康的體魄,習得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只有其備了完善的人格、健康的心理,才能稱之為健康的社會人。近此年,因為心理疾患導致大學生群體中出現自殺、傷害他人、退學、休學的現象層出不窮,這此問題的出現不僅給學生、家庭帶來困擾,也對社會造成不利影響。這此現象的頻發已引起社會各界及各大高校的高度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高校教育工作又一新的重點與難點

          目前,各大高校已初步建立有效的心理問題防范機制,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來防范和矯正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但隨著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頻發,僅依賴高校心理輔導所取得的效果并不顯著。經研究表明,人類心理健康問題的出現是經過長期積累而形成,其有較長的潛伏期且受多方面原因影響,其中,家庭教育的影響最為直接、深遠,因此,重視家庭教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極為重要

          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長輩在日常生活中通過言行對子女自覺或不自覺、有意識或無意識的所形成的影響。不良的家庭環境及成長經歷易導致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產生,例如:父母離異、父母死亡、父母再婚、家庭關系緊張、教育方式不當、過度溺愛等。其一、應試教育的影響。由于我國的應試教育方式,多數家庭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只注重科學知識教育,忽視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其二、獨生子女家庭結構的影響。當代大學生多來自獨生子女家庭,父母過分溺愛,為孩子提供優越的生活條件,生怕孩子犯錯誤、受委屈,過多干預孩子的學習生活,導致孩子以自我為中心,過度依賴父母,在遇到問題和挫折時失去判斷能力和應變能力。其三、家庭經濟情況對孩子的影響。經研究發現,非困難家庭學生的理健康指標優于困難家庭學生,由于成長環境的異于普通學生家庭,這部分學生其有極度自卑心理。自卑、敏感、缺乏自信心、人際交往能力差是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最普遍的表現。在人際交往中始終過于小心謹-匾的態度,與其他同學的交往能力較差,存在交往恐懼感,自尊心和自我保護意識特別強,不輕易與同學交流,顯得孤僻、不合群、難以相處,甚至會出現自我封閉和抑郁等眾多心理問題。其四、父母心理健康狀況對孩子的影響。家庭教育是人類教育的起點和基礎,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父母的言行深深影響著孩子性格的形成。從人類出生起,孩子每時每刻都在模仿著父母的言行,當母親焦慮時,孩子也能感知到母親的情緒,并被影響產生焦躁情緒,當父母爭吵時,孩子會產生不安焦慮的情緒,所以父母的心理健康直接影響著孩子的身心健康。其五、家庭氛圍對孩子心理健康的影響。孩子的情緒脆弱多變,容易受到父母情緒的影響,良好和睦的家庭氛圍能為孩子提供穩定的成長環境,并有助于孩子形成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性格。如果家庭成員關系緊張,家庭氣氛冷漠,會使孩子長期處于情緒不穩定狀態,給孩子帶來較大的心理壓力,而導致心理健康問題的產生。其六、教育方式對孩子心理健康的影響。家庭教育方式是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有的家庭對于孩子過于溺愛,包攬孩子的吃穿住行,導致孩子喪失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以至于在孩子脫離父母步入大學生活后缺乏自理能力,無法快速融人集體適應新環境,從而產生一系列心理問題。另一類家庭對孩子放任自流,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缺乏耐心,不講方法,當孩子犯錯時一味的以暴力的方式懲罰孩子,致使孩子形成心理壓力甚至造成心理障礙

          高校在預防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同時,應增強家庭教育的主動意識,積極預防減少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產生

          營造良好家庭氛圍,關注孩子心理健康狀況。父母在為孩子提供優越的物質基礎的同時,更應注重孩子心理上的細微變化。時常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與孩子多交流溝通,通過民主、和平的方式與孩子探討問題,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善于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保護培養孩子的上進心,尊重孩子,時常給予孩子表揚和鼓勵,營造平等民主和諧的家庭氛圍

          轉變觀念,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重視度。不要一味追求好成績、好前程,一個人健康、幸福與否,更多的取決于健康的心理和正確的人生觀,使學生掌握合理釋放不良情緒的方法。在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時不要覺得羞于開口,要主動向家長和老師尋求幫助

          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在大學期間,學生會面臨著升學、就業、情感等來自家庭社會各方面的壓力,如何幫助學生合理宣泄排解壓力,是我們高校工作的重點。針對大學生心理問題,我們應加以重視并使之融人日常學生管理工作中去。在新生人學之際,即對學生進行全面的心理調研,便于了解學生心理狀況。通過新生心理調研,發現有心理隱疾的學生立即建立個人檔案,建立有效的防御機制。通過張貼標語、定期組織開展心理知識講座等活動使同學們充分認識到心理隱疾的危害,普及心理健康的相關知識,提高大學生自我心理健康重視程度,幫助大學生學會正確合理解決心理困擾的方法

          注重家庭倫理道德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以“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等為代表的傳統倫理道德,維護著家庭和諧穩定,保障著社會健康運行。而在經濟迅速發展的現代,“金錢觀”、“功利主義”將傳統的倫理道德觀念取代,從而導致現代大學生道德的喪失,致使家庭、社會關系緊張,進而造成心理問題的產生。因此,在家庭關系中要樹立“父慈子孝”的教育理念,寵愛孩子但絕不溺愛,孩子應注重孝道,學會感恩,以此為準則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平等交流,相互理解,幫助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目前絕大多數大學生來自獨生子女就家庭,從小享受著父母的專寵,習慣以自我為中心,缺乏謙虛禮讓的精神。因此在家庭教育中提倡“兄友弟恭”,有助于大學生學會謙讓、友愛,學會關心他人,融人集體,從以自我為中心的自然人轉變為善于與人合作的社會人。幫助孩子學會溝通和理解他人,建立珍貴友誼,消除孤單與不安的情緒,促進心理健康成長

          綜上所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高校的責任,更是家庭的責任,我們應充分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幫助孩子在成長初期即樹立其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出身心健康優秀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論文 篇10

          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現狀:

          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素質不僅影響到他們自身的發展,而且也關系到全民族素質的提高,更關系到跨世紀人才的培養,大量調查表明,目前我國大學生發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礙,精神疾病已成為大學生的主要疾病。具體表現為恐怖、焦慮、強迫、抑郁和情感危機、神經衰弱等。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不容忽視。

          對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分析 :

          大學生心理素質方面存在的種種問題一方面是與他們自身所處的心理發展階段有關,同時也與他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分不開。大學生由于心理發展不成熟,情緒不穩定,面臨一系列生理、心理、社會適應的課題時,心理沖突矛盾時有發生,這些沖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導、合理解決,久而久之會形成心理障礙,特別是當代大學生,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爭中取勝,幾乎是全身心投人學習,家長的過度保護、學校的應試教育、生活經歷的缺乏使這些學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學習、生活、交友、戀愛、擇業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們中的一些人難以承受,以致出現心理疾病,甚至離校出走、自殺等。對變化的環境適應不良而出現的各種困惑、迷惘、不安、緊張在明顯增加,社會的變革給正在成長著的大學生帶來的心理沖擊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更強烈、更復雜。各種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會因素交織在一起,極易造成大學生心理發展中的失衡狀態。心理素質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適應高速度、高科技、高競爭的環境,心理負荷沉重便容易導致各種心理疾病。

          1、客觀方面 :與中學比,大學時期的學習、生活、人際關系都發生了很大變化。

          1)學習的任務、內容、方法發生了變化。 中學學的是基礎知識,大學學的是專業知識,中學有老師天天輔導,日日相隨;大學要有較強的自學能力,獨立地思考和解決問題。新大學生往往不適應這種變化了的學習生活,不知道如何適應和支配時間。

          2)生活環境發生了變化。 部分新生在中學有寄讀經歷,但多數新生仍然是上學到學校,放學同家人居住在一起。進入大學后,班集體成為主要生活環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區,日常生活全要自理,這對那些平時習慣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來說,確實是個難題。這種變化給他們帶來了一定的精神壓力。

          3)人際關系較中學時代要復雜。 大部分新生在中學時期居住的比較集中,從小學到中學,都有一些從小在一塊兒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數年,天天相見。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語言、習俗,構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環境。跨進大學,周圍的人來自不同地區,素昧平生,語言、習俗各不相同;同學間由原來的熱熱鬧鬧、親密無間變得陌生,有想法也難以啟齒。因此,每逢節假日就會想家、想同學,會產生孤獨感。

          2、主觀方面 新生物質生活的依賴性與精神生活的獨立意識發生著矛盾;日益增強的自主自立意識以及主觀愿望上的自主自立與客觀條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間發生著矛盾。這兩方面的原因使那些適應新環境能力不強的新大學生很容易產生如下心理問題: 一是盲目自滿與自我陶醉 。因為考取了大學,老師表揚,同學羨慕,親友夸獎,父母慶賀,部分學生在這種自我陶醉中漸漸松懈了斗志,終日悠哉游哉,認為自己是中學的尖子,大學里成績也不會差,從而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滿。 二是失望與失寵感 。有的學生入學前把大學生活過于理想化、神秘化,入學后感到理想與現實差距太大,因而產生失望感,有的學生曾是中學的尖子,是家庭與學校的重點保護對象,進入大學一下子不受重視了,就會產生失寵感。 三是松氣情緒與歇腳心理。 有的同學認為考上大學就是端上了鐵飯碗,長期拼搏的目標已經達到,心理上得到了滿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進入大學后奮斗目標不明,適應能力不強,競爭的氣勢也有所減弱,便產生了“松口氣,歇歇腳”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進的勇氣了。 四是畏首畏尾。 因為環境變化而瞻前顧后畏縮不前,社會活動不參加,運動場不光顧。整日除了學習之外,無所事事,生活單一,有礙個性發展。

          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教育措施 :

          人的心理素質不是天賦的,而是取決于后天的教育與訓練,教育對心理素質的提高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1、充分發揮學校心理咨詢作用。 學校心理咨詢是增進學生心理健康、優化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咨詢可以指導學生減輕內心矛盾和沖突,排解心中憂難,開發身心潛能。還能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適應外界環境。近年來,心理咨詢機構不斷完善,增設了多種形式的服務,已成為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最有效的途徑。

          2、開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調查,做到心理問題早期發現與預防。 開展心理素質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學生心理素質的狀態,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出教育措施與方案。采用“心理健康問卷”從中篩選出有心理癥狀的學生,主動約請他們到心理咨詢中心進一步通過面談分析診斷,區別不同的問題類型與程度,采取不同的應對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問題早期發現、及時干預,使學生在入學之初就能得到具體的心理健康指導。

          3、開設心理教育必修課,增強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質的提高離不開相應知識的掌握,系統學習心理、衛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識,有助于學生了解心理發展規律,掌握心理調節方法,增強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質教育就是要注重培養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4、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為大學生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心理社會環境。 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健康的心理社會環境,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離不開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校風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影響學生心理發展的重要條件。良好的校風會潛移默化地優化學生的心理品質,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有助于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和健康愉悅的情緒特征。因此,學校應該花力量抓校園文化建設,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和學術活動,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圍、寬松理解的環境,有助于學生深化自我認識,充分發展個性,改善適應能力。 優良的心理素質在青年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二十一世紀是一個思想文化激蕩、價值觀念多元、新聞輿論沖擊、社會瞬息萬變、的世紀,面對如此紛繁復雜的世界,二十一世紀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將經受更為嚴峻的考驗。

          為此,要不斷加強對青年大學生的適應性、承受力、調控力、意志力、思維力、創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使他們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來,不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體魄的儲備,更要作戰勝各種困難挫折的心理準備,從而引導他們科學地走出自我認識的誤區,更新觀念,突破時空,超越自我,搏擊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參與國際人才競爭,迎接新世紀的挑戰!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論文 篇11

          摘要:針對大學生出現心理健康問題比例不斷上升的問題,高校應從完善宣傳教育機制,完善培訓機制,規范咨詢、治療程序,建立快速反應危機干預機制等方面完善工作機制,切實做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機制

          近年來,由于社會、家庭等因素的影響,大學生出現心理康問題的比例在不斷上升。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實施的一調查顯示,有40%以上的大學生認為由于就業、學習和經上的負擔而面臨較大的心理壓力,有10.6%和6.8%的人為心理壓力來自“人情冷漠”和“人際關系緊張”。[1]這些現象表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經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熱點和重點。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對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幫助大學生健康成長,推動和諧校園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一、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

          1.部分學校和學生認識存在偏差

          心理輔導和咨詢的本源是如何測量人的個性差異,更有效地進行差異教學,發揮人的長處,使人與職業更好地匹配,輔助人的生涯規劃,讓人更完美地生活。目前部分學校的心理輔導與咨詢工作已偏離了本源目標,成了解決心理問題的手段,通常認為來心理輔導和咨詢的,都是有心理問題的學生,有心理問題就等于心理不健康,這似乎成為人們普遍認同的一種觀點。基于這種觀點,大部分學生認為有病才去咨詢,咨詢中心是治病的地方,部分有強烈心理咨詢愿望的學生由于害怕周圍同學的異樣目光,對心理咨詢機構也只能敬而遠之,他們只能獨自查找資料或向身邊的同學、朋友求助,而未能向具有專業技能的服務人員咨詢,這極大地降低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時效性。

          2.心理咨詢工作水平亟待提高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項科學性、專業性和技術性很強工作,對工作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要求都很高[2]。在歐美高校,從事這項工作的人員必須獲得碩士或博士學位。在我國,按照要求,從業人員至少要具備必要的心理學知、掌握一定的心理輔導和心理治療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能用一些基本的心理測量工具。在很多高校,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的人員主要有心理學專業教師、輔導員、班主任、德育工作者和其他管理人員,大多為兼職或“半路出家”,他們大都沒有經過正規的心理學知識與技能的培訓,專業化程度偏低,其心理學、心理咨詢學方面的知識儲備不足,缺乏心理咨詢所需的有關經驗,不能妥善處理心理咨詢與思想政治工作的關系,心理咨詢常常不能令學生滿意,自身也感到不能適應心理咨詢發展的要求,在心理教育和咨詢實踐中難以保證良好的效果;其中不少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的理解與心理學原則背道而馳,已經開展的心理咨詢偏重于教育和指導,心理活動課偏重于形式而書本化,缺乏整體構建,缺少預防性指導,師生關系很難做到相互尊重與平等。從學生的角度看,學校心理咨詢的效益是低的,存在來訪學生對心理咨詢效果和咨詢師的業務水平的評價偏低的問題。有些學生滿懷希望而來,卻失望而去,長此以往,學生將對學校心理咨詢失去信賴,對學校心理咨詢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發展產生極大地影響。從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情況來看,師資短缺、水平參差不齊、專業化程度低、隊伍不穩定仍是制約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的一大問題。按照國際標準,學校心理咨詢師與學生的比例應為1:500。而許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遠遠不能滿足教育教學的需要,經過專職心理咨詢教師資格認證的更是寥寥無幾。因此心理咨詢隊伍的建設便成為較突出的問題,制約著心理咨詢科學化、規范化發展。

          3.高校心理咨詢工作的宣傳力度需要加大

          大多數學生對心理健康咨詢和教育工作知之甚少,心理咨詢工作人員要借助報刊、黑板報、廣播、講座、特別是各學科課堂教學等多種渠道,全方位地大力宣傳和普及心理衛生和心理咨詢常識,使學生了解心理咨詢的意義、內容、方式和原則等,逐步認識到心理咨詢是面向所有學生包括正常健康的學生。在信息高速發達的現今,應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廣泛宣傳和開展心理素質教育活動,以使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與學生的實際需要相適應。

          4高校心理咨詢工作方法有待完善

          通過日常與學生交流中還得出,大多數學生對高校心理咨詢工作的方式和效果不甚滿意。從理論角度分析,咨詢應遵循自愿原則,不能采取強制手段使求詢者參與。只有當求詢者有強烈的求詢愿望和動機,自愿尋求咨詢,這樣才會主動講出自己的心理問題,并積極配合,使咨詢取得好的效果。因此,我們要完善心理咨詢方法,例如對學生中的個性問題可采用面對面的咨詢與書信咨詢、電話咨詢及網絡咨詢結合的方式。如當一些學生面對面難以啟齒問題時,書信和電話咨詢可以減輕學生內心的緊張和壓力。并且以平等交互、虛擬隱藏性為基本特征的網上咨詢就特別適合有求助必要又不愿走進咨詢室的學生;我們也可以對學生中存在的共性問題、焦點問題進行團體心理咨詢,團體咨詢因涉及面廣,范圍大,有助于從整體上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如新生學習、生活適應,應屆畢業生的就業面試等就可采用團體心理咨詢。

          另外,心理健康教育在學校教育中之所以占有一席地位,是由于人們對心理疾病危害性的認識,家長和學校教育工作者關注到心理不健康的個體,把注意的焦點集中在心理問題方面,所以無論是心理健康教育課,還是學校心理輔導與咨詢,都是針對教育對象中已存在或易發生的心理問題和存在心理問題的個體進行的,這就導致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無論是教育的內容、形式和途徑,還是教育的對象和實施者,都偏離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目標和基本原則,使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浮在面上,難于深入和擴展,其實效性和發展都受到一定的限制。問題的癥結在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價值取向上偏離了心理健康的積極心理學取向,而陷入一種心理疾病預防和治療的病態心理學取向。

          二、高校應構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長效機制

          高校應從構建長效機制、完善工作方法等方面著手,咨詢、教學、宣傳、科研四管齊下,營造校園心理健康教育氛圍,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成長,有效推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要加大宣傳力度,發揮課堂的主陣地作用

          高校應在學生中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等課程。同時,對不同年級專業學生的心理特點,分年級分專業開設專題心理健康教課程,幫助學生緩解來自生活、學習、情感、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壓力,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增強學生心保健意識。要充分校園廣播電臺、校園網絡、櫥窗、心理教育?让浇榈淖饔,最大限度地宣傳普及心健康知識。校園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在校園文化設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通過組織大學生心理健康月,開辦心理講座、心理知識競賽等主題教育活動,把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校園文化活動中。轉變學生觀念,讓學明白善于求助也是一種能力,讓學生真正形成正確的心理康教育觀念。

          2.加強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建設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其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施教育的隊伍的素質,所以,隊伍建設是關鍵。開展大學生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隊伍主要包括:專業咨詢師隊伍、輔導員隊伍、學生干部隊伍。專業咨詢師是心理健康教育隊伍的核心組成部分,應重視咨詢師的培訓,提高其的理論水平、業務水平和業道德,并參照國家有關部門的心理咨詢專業人員有關規和要求,每個心理咨詢師達到持證上崗要求。輔導員(班主任)是隊伍的中堅力量,通過培訓讓輔導員掌握一定的心理學基本理論、心理咨詢和精神病學知識,學會鑒別常見的心理問題和嚴重的精神疾患,這樣在心理危機干預中輔導員可以于第一時間采取有效措施。抓好學生干部隊伍建設和培訓,在各班級設心理委員,專門負責班級學生心理危機的發現、匯報、控制和跟蹤,并發揮朋輩心理咨詢的作用。

          3.完善大學生心理檔案,建立快速危機反應機制

          通過心理普查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采用卡特爾PF人格測驗、SCL290心理健康測驗以及大學生心理健康驗(UPI)等心理測驗對大學新生進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學生心理健康電子檔案。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是及時找到心理問題的一種快捷方式,有條件的學校,應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時以心理測查為輔助手段形成宣傳、篩查、干預、跟蹤、控制一體化的工作機制,切實做好篩查中可能有心理問題學生的后期支持工作。但在利用學生心理檔案進行學生心理狀況的分析研究時,既要注意收集學生心理活動的整體材料,又要結合系別專業、年級、班級和學生本人特點考慮,清楚而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把學生心理健康檔案看作是一個相互聯系的系統。

          輔導員通過日常與學生的談話,走訪,了解學生情況,跟蹤學生心理發展軌跡及時補充完善,大學生心理檔案不是固定不變的,應對學生心理發展情況進行追蹤記錄,隨時報送,新近出現或可能出現的問題學生檔案,以保證及時有效地預防或治療,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的心理狀況。根據心理健康檔案,初步對學生的情況進行判斷,對于存在心理障礙的學生,要及時介紹到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詢中心。專職人員通過對大學生進行具體的、有深度的個別幫助,幫助他們化解心理壓力,克服心理障礙,及時進行危機干預。發現存在嚴重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的學生,要及時轉介到專業衛生機構進行治療。要真正建立從學生骨干-輔導員-院部-學校的快速危機反應渠道,建立從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到專業精神衛生機構的快速危機干預通道。

          4.加強家庭教育和朋輩教育

          根據問卷調查,我們了解到,學生在有了心理困惑時有較多選擇“朋友或同學的幫助”而較少的選擇“希望通過心理咨詢師解決”。這說明需要進一步強和改進心理咨詢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尊重學生的自我選擇的同時,注意加強家庭教育和朋輩教育等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大學生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對象,培養身心健康大學生是高校教育的基本落腳點,高校要不斷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機制,切實有效地做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參考文獻:

          [1]佘海舟.試析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與對策[J].湖北招生考試,2007(16):59.

          [2]王強,狄玉峰.淺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現狀及其對策[J].職業時空,2007(15):41.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論文 篇12

          摘要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痹诮裉焐鐣,知己知彼仍然至關重要,尤其作為一個獨立的當代大學生,更應該剖析自我,認清自己的長短、優劣,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把握自己的長處并使其得到充分發揮,才能脫穎而出,走好成才之路。通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習,我們了解到如何正確認識自我,并分析自己的性格,由此我們才能解決好各種問題與矛盾。當代大學生面臨著巨大的社會壓力,所以如何調節好自己的精神、心理壓力,解決好理想與現實的沖突問題、人際關系問題及戀愛中的矛盾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所以,我本著“剖析自我,走好人生之路”的主題,來進行自我梳理,作此論文。

          關鍵詞:剖析自我 心理健康教育 成功成才

          正文

          一、 心理健康的定義

          據了解,關于心理健康的定義,國內外不少專家都有過專門的研究和論述。英格里氏認為:“心理健康是指一種持續的心理情況,當事者在那種情況下,能做良好的適應,具有生命的活力,而能充分發揮其身心的潛能;這乃是一種持續的心理情況,不僅僅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辈险J為:“心理健康是合乎某一水準的社會行為:一方面能為社會所接受,另一方面能為本身帶來快樂!蔽覈颠B璋強調健康的含義應包括以下因素:

          1、身體各部分發育正常,功能健康,沒有疾病。

          2、體質堅強,對疾病有高度的抵抗力,并能刻苦耐勞,擔負各種艱巨繁重的任務,經受各種自然環境的考驗。

          3、精力充沛,能經常保持有較高的效率。

          4、意志堅定,情緒正常,精神愉快。

          而大學生不管是在身體上還是在心理上都有著巨大的變化。尤其是心理上的跨越,學習方向專業化、學習內容多元化、學習的自主性等學習上有了改變,而且在人際環境、角色心理等方面也有著不同程度的變化。那么,究竟要怎么調試自己的心里,從而使自己能夠較好的認識自己適應大學生活呢?這首先要剖析自我,給自己定位。

          二、 自我剖析

         。ㄒ唬 性格分析

          總體來說,我是一個性格比較外向的人。平時熱衷于參加各種活動,喜歡結識各種朋友,所以給人的感覺一般是大大咧咧、沒心沒肺的樣子。可是,每個人都有著不為人所知的一面。也許是因為表現出來的堅強給我披上了勇敢的外衣,但實際上越是這種看似堅強的人越脆弱,因為堅強的外衣下掩蓋的是不為人知的不堪一擊。所以有時候會懷疑自己的 這種偽裝的堅強是否有意義,可總是在下定決心改變自己時發現自己根本做不到,因為自我不能接受自己是個弱者的事實。

          也許是自我心理因素所致,有時候會覺得因為我的這種外在的堅強會讓大家認為我什么都可以做,任何刺激、打擊都能扛得住,認為我是一個不需要顧及、不需要保護的人。從小到大,在學校跟在家里的我扮演著迥然不同的角色。在家里我是個處處被保護的小孩子,不管是來自于爸媽還是姐姐,我一直都是什么都不會做的人,所以他們認為我很弱;可是在學校,我卻一直扮演著強者的角色,不管是作為一個班干部還是一個普通的學生,同學們總是會認為我是一個足夠堅強到扛得住一切的人,我的一切付出輕易不會有什么回報?墒菚r間長了,我的身心俱疲,我不再再想要讓自己成為強者,很少人能明白我是多么的需要被理解、被保護,我想要大聲的向全世界吶喊出我心里的委屈,可事實確實總是把這些委屈偷偷藏在心里,表現出來的依然是沒心沒肺的堅強與樂觀,也許這才是真我吧。

          我不是一個弱者,但我也清楚的認識到自己不是一個強者。在所有人看到的樂觀、堅強背后也盈滿了心酸、委屈與淚水,只不過這些都是屬于沒有星星的夜晚。一個粗糙的人不懂得如何將心事付瑤琴,所以只能讓委屈隨著淚水在黑暗中傾泄,第二天大家看到的依然是最燦爛的我。我不知道這是不是一種壓抑的不正確的做法,可我深深的明白一點:不要因為自己不爽就連帶別人遭殃,我們改變不了環境到是可以改變心情,改變不了事實但卻可以尋找另一種心態對待?傊灰D嫁自己的情緒,這一點我確信是正確的。

         。ǘ 學習特點

          學生的學習是狹隘的學習。馮忠良教授在《學習心理學》一書里對學生學習的特點進行了高度的概括,認為學生的學習與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學習區別有三:

          1、掌握前人的經驗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內容;

          2、從總體上來看,學生的學習是以間接經驗的形成為主,以直接經驗的形成為輔;

          3、由于學生正處于生理和心理不斷發展的時期,學生必須在德、智、體、美諸方面全面發展。

          之所以提到這種特點與區別,我的主要目的是分析我自己的學習特點進而與權威的研究做比較以求異同。

          我是一個學習比較自主的人,我認為一切你想要得到的知識和能力都應該是一個主動接受的過程而不是被動的,主動接受與學習的效率遠遠高于被動接受。因此,我習慣在自己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自己應該得到的知識的學習,不管是做作業抑或是自我補充都是如此。從小到大,我的學習從來沒有來自于父母的壓力,也許是家庭環境的關系,我一直都認為自己肩負著一種職責,那就是好好學習,考上大學。所以我的學習都會是自己主動接受室的過程。

          雖然學生的學習很狹隘,但也不僅僅局限于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還必然的包括適應社會能力及學習生活的能力。亦如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我認為不管是哪方面的學習,都不能脫離主動接受這一中心要點,只有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你才會有想要學習的欲望,才會想要主動學習與接受,因此不管是任何方面的學習,都一定要跟著自己的感覺走,興趣第一。

          (三)人際交往能力分析

          大學生由于自身成長中的固有特點及涉世不深,也必然的對于人際交往有一定的障礙,比如認知錯覺、性格障礙、能力缺陷等。大學的同學在生活習慣、性格、過去經驗等方面存在很大差異,在校園內交往的主體同為面臨艱巨適應任務而又缺乏經驗的個體,雙方的人際適應困難較為突出。

          性格決定我的人際交往態度,我認為與人交往貴在一個主動。主動的與人溝通、交流才會讓你更快的打入人群,拓寬你的人際關系面甚至人際關系網,只有這樣你才會擁有寶貴的人力資源與人際關系。當然,圈子大了,那么沖突也越容易發生,在我看來解決人際沖突的關鍵是要相信一切沖突都是可以通過理性的建設性協商獲得解決的,這也少不了一個主動:主動的弄清楚沖突的原因、主動的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主動地面對錯誤從而主動的提出可能解決沖突的方法。

         。ㄋ模⿷賽坌睦矸治

          戀愛是一種高級的情感交流,是男女雙方相互傾心、相互愛慕,以愛情為中心培養愛情的社會心理行為。斯滕伯格認為不論人類的愛情有多么的紛繁復雜,它都是由三個相同的成分構成的:動機、情緒與認知。進而又將動機、情緒與認知三者各自在兩性間發生的愛情關系,分別稱之為熱情、親密與承諾。我是一個完美主義者,一直相信會有最完美的愛情,即完全擁有親密、激情和承諾。作為互相吸引的兩性,生活中不可能缺少親密與激情,但是我認為完美的愛情承諾確是最重要的,這種承諾并不是山盟海誓,而是一種基本的對人格、人性以及生活方面的擔保,這是我們獲得安全感所必需的成分。

          三、 塑造健全人格,走好成功之路

          人格,是指一個人區別于他人的、在不同環境中一貫表現出來的、相對穩定的、影響人的外顯和內隱行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總和,它包括能力、氣質和性格等。人格的基本特征就是整體性、穩定性、獨特性和社會性。在人格結構中,氣質是人格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發現人的氣質類型包括膽汁質、多血質、粘液質和抑郁質。我是一個多血質為主體的人,平衡靈活善于交際,行為外向容易接受新事物,而且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但注意力容易分散,興趣多變。要塑造健全的人格,就要努力使自己內部心里和諧發展,能正確處理人際關系,發展友誼;有效的把智慧和能力運用到獲得成功的工作和事業上。從而使自己能更全面、主動的融入社會、適應生活。

          【參考文獻】:

          [1].《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程》 熊建. 王巧云 上海交通大學,2006.

          [2].《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教程》 齊力主.五洲傳播出版社,2007.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論文 篇13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競爭壓力空前加大,給大學生帶來了較大的壓力,這就會直接影響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給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心理效應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展開論述。

          關鍵詞:心理壓力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效應

          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的發展,當前社會的競爭壓力空前加大,這就對在校大學生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他們的壓力比較大,在強大的壓力之下會產生許多的心理的問題,心理問題的長期存在嚴重的影響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這是我們要特別關注的問題,要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本文就來談一談這個問題。

          一、要詳細的掌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狀況

          經過相關的調查發現,現代的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如下的問題:有一部分學校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還停留在對個別學生進行心理咨詢工作,比較表面的工作。還有一些大學的心理教育只是開設一門課程和個案的咨詢。即使是某些大學已經開展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但是實際的教學質量不佳,教學內容不符合要求,沒有形成系統。從學校的層面上講,學校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視度不高,投入的也不夠,更沒有形成規范性的工作體系。

          二、優選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核心理念

         。ㄒ唬┤烁窠逃怀

          1.客觀的認知與正確的自我意識

          對實際情況有個客觀的認識指的是對待現實情況要實事求是,不帶有主觀色彩,不帶有偏見的看待問題。馬斯諾指出:客觀的認知是使世界變得和諧的前提條件。一個人形成正確的自我意識,對自己有正確的、客觀的態度主要內容是人應該對自己的存在和周圍人或者是物的關系始終持有正確的態度,人要明白自己為什么活著,活著的真正意義是什么,人應該是積極向上的,應該是陽光自信的,應該是自尊自愛的。

          2.生活態度要樂觀,情緒體驗要積極

          人要擁有樂觀的生活態度,要擁有積極的人生態度,只要心中有陽光,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才不會被輕易的打倒,遇到不順心的事情也抱有樂觀的心態,心境是明朗輕松的,覺得每天都是充滿陽光的。這樣的人幸福感是很強的,比那些悲觀消極的人容易取得成功。

          3.處理人際關系的方法要正確

          在相關的研究中得出:20―24歲這個年齡段的年輕人群中,這是在他們的人格發展中處在親密對孤獨的階段,這個階段若處理好人際關系是可以很好的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的階段。在這個年齡段青年人如果用正確的方式處理了人際關系,那么他們就會收獲和諧、緊密的人際關系。反之,若處理人際關系的方式不正確,就會導致人際關系不協調,嚴重的可能會影響到心理健康。大學生的年齡還比較小,社會閱歷不夠,與人處事的方法還沒有掌握全面,要通過學習,掌握正確處理人際關系的方法,保證健康的心理水平。

         。ǘ┳⒅亟】敌睦硭刭|的培養

          我們將心理素質分為2種:一個是正性的心理素質,一個是負性的心理素質。負性的心理素質是一種消極、不健康的心理素質。正性心理素質是一種積極、健康的心理素質。在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對他們心理素質的教育是比較重要的內容,要不斷的培養學生的健康的心理素質,使學生的心理素質是正性的,這對學生的整體素質的發展是十分有意義的。

         。ㄈ⿲嵤┓e極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1.積極的教育

          積極教育屬于當前比較新穎的教學理念。積極教育提倡老師要以學校和師生的現實情況為教學的出發點,教師在教學中要以積極的行為與思想去教授知識,從而促進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與品質。

          2.積極心理學

          積極心理學重視的是人的積極的心理力量,從而促進了心理學向著更加科學的方向發展。積極心理學能夠使人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這對大學生的發展是有重要的意義的。

          3.積極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設計與實行要根據大學生的實際的心理情況來決定,價值取向是人的向善性,教師要應用積極的教育內容與方法來教學,促進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三、構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模式

         。ㄒ唬┬睦斫】到逃n程

          1.必修課

          必修課面對的是廣大的學生,是目前我國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模式。但是在我國這門課程的名稱還沒有達到統一,但是實際的教學內容與目的是相同的。

          2.選修課

          如果在必修課的基礎上根據各個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選修課的話,就能夠使這門課程更加具有針對性,能夠彌補必修課的某些缺點,使這門課程更加的完善。

          3.網上教育

          網絡已經非常普及了,大學生對網絡的熟悉程度很高,利用網絡這一資源開展網上教育能夠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ǘ┬睦斫】到逃n程之外的輔助途徑

          1.使用校園情境對學生進行心理的訓練

          大學階段在學校的生活是很豐富多彩的,我們可以利用校園情境對學生進行心理鍛煉,要掌握學生的實際心理情況,在這個基礎上精心設計、組織,進行系列化的心理鍛煉。

          2.給學生多提供一些社會實踐活動

          學生最終是要走入社會的,為了能夠讓學生盡早的接觸社會,在社會中鍛煉自己,我們要多給學生提供一些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多參加多種有益的社會實踐活動,在真實的社會環境中鍛煉自己的品行,磨練自己的意志。

          3.為學生創建良好的心理氛圍

          如果校園的心理氛圍好的話,學生就會被感染,漸漸的學生的心理也會健康發展。因此,我們要努力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校園心理氛圍,營造積極的、和諧的、充滿希望的大學校園心理氛圍,學生在這種大環境下就會形成較佳的心理,這是對學生形成健康心理有重要意義的。

          綜上所述,在大學階段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我們要非常的重視,通過多方面合作,為學生創建良好的心理氛圍,應用新穎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學生的心理健康、積極了,是有利于學生一生發展的。

          參考文獻:

          [1]方黛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協同創新路徑研究[J].職教通訊,2014,(17)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論文 篇14

          【摘 要】舞蹈治療以心理治療方式,利用動作來加強個體情緒、身體和認知的整合。對于專業院校的學生來說,舞蹈或許是種技術技巧的學習與展現,而這里所說的舞蹈,重點是讓學生在相同的環境下,根據不同的節奏與方式手舞足蹈,放松緊張的肌肉、關節以及心靈,使身心在各種高壓下得到放松,從而達到有創造性的自我表達。

          關鍵詞舞蹈治療;大學生;心理問題;創造性

          中圖分類號:J70-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7-0179-01

          我國作為一個人口大國且正處在社會轉型期,快節奏的生活導致人們的心理壓力如影隨形,全民的心理問題也在逐步顯現,在青少年中間尤為明顯。近年來,據心理健康調查報告表明,大學生已成為心理弱勢群體。震驚世人的“北大學生殺母案”以及近期的“碎尸案”,讓人不禁要問:大學生們究竟怎么了?導致這些案件發生的原因何在?

          一、導致大學生存在心理問題的五大因素

         。ㄒ唬┘彝ヒ蛩兀好總有問題的孩子都有一個有問題的家庭。家庭關系的不和諧、親子關系的緊張以及家庭教育失當,都會導致孩子心理相對敏感、承受能力差等。

         。ǘ┙巧Q能力差:當教學模式從填鴨式的教學轉變到自主學習時,在很大程度上給學生們帶來精神層面上的壓力,如困惑、懷疑等,成為心理疾病的誘因。

         。ㄈ┥缃灰蛩兀涸诩彝ァW校和社會這三大不同的環境背景下培養出來的學生會有很大的差異,他們在思考問題的廣度、深度、性格、擇友方面以及為人處事方面各不相同,在相當大的程度上造成了大學生無法處理好人際關系。

         。ㄋ模┉h境壓力:在大學里,學生需要獨立處理好各方面的關系,對于平時習慣于依靠父母和家庭的大學新生來說,這種變化給他們帶來了一定的精神壓力,導致一定程度的自卑和自閉。另外,近些年來,因就業環境的不景氣,給大學里眾多高年級的學生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壓力,許多心理問題也隨之而來。

         。ㄎ澹┣楦刑幚硎Ш猓捍髮W生因戀愛所造成的情感危機,是誘發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重要因素之一。戀愛的失敗導致其心理發生扭曲,產生諸多消極思想,甚至有的人因無法走出陰影而走向極端,最終釀成悲劇。

          二、舞蹈治療的方法

          (一)肢體動作:通過對來訪者構建情感表達的細微特質性動作和手勢的仔細觀察和響應,與之建立信任及同感關系。

         。ǘ┫笳鳎阂宰园l性和創造性韻律動作體驗進行想象、幻想、回憶和設定的過程,通過動作的力量,被壓制的恐懼情感可以得到釋放,培養來訪者的自愈能力,與來訪者建立信任感和接受感。

         。ㄈ┲委熜詣幼麝P系:以語言及非語言的的參與和催化動作,幫助咨詢師和來訪者建立起良好的互動。

          (四)團體節奏性動作:通過有節奏、有組織的方式促進和支持思想和情感的表達,改善來訪者的行為方式,提高交流能力。

          三、舞蹈治療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一)舞蹈具有自娛性,而舞蹈治療具有自愈性。舞蹈在源頭上是人們工作生活和娛樂的一部分,而在舞蹈治療中,舞動不是為表演,而是希望通過體驗動作感受內心,做到自我接納,整合自己內心世界和外部世界的平衡狀態,從而深層次地了解自己的心理狀態,以達到自愈的目的。

         。ǘ┪璧妇哂袆撛煨,而舞蹈治療具有自發性和自控性。藝術的本質在于創造和表現,舞蹈治療本身也是一種創造性的心理治療,是一個追求創造和實現美的過程,學生正是具有創造力和想象力的一類人,而創造性和表現力的源泉就是自發的狀態。通過舞蹈治療引導個人建立行為上的自發、自控能力,在活動中可以盡情地享受美的概念。

         。ㄈ┪璧妇哂羞m應性,而舞蹈治療具有自省性。為增進學生對自我身份的認同感,提升自我存在感和價值感。通過體驗式的舞蹈治療程序,使學生逐漸適應舞蹈,引導者以語言及非語言的的參與和催化動作,來加強與學生的信任和共情關系。在此基礎上,通過音樂道具等練習活動,營造安全和支持性的氛圍,讓學生透過舞蹈動作表達自我,在自我暴露和宣泄的基礎上,達成自我的覺察和自省。

         。ㄋ模┪璧妇哂谢有,舞蹈治療具有團體性,而它們都具有社會性;邮谴蜷_彼此心靈的最好方式之一,團體舞蹈治療本身就是一個人與人互動的情景,引導者要創造一個安全、支持、接納的環境,讓學生充分信任團體并融入其中,當與他人一起舞蹈時,必須通過感覺、視覺和觸覺與合作者進行情感的互動交流,動作才能達到和諧、統一。

          四、結語

          在大學生中間開展舞蹈治療,具有極大的社會意義。通過舞蹈治療這種方式,實現大學生良好的身心構建,并推廣到大眾中去,對實現社會的和諧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弗蘭·麗芙.舞蹈動作治療——療愈的藝術[M].北京:億派國際出版公司,2014.

          [2]伏羲玉蘭.舞蹈心理治療的新進展[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2(3).

          [3]謝丹.論舞蹈治療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J].文化學研究,2013(1).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論文 篇15

          一、結果

          1、長安大學大學生與大學生常模比較

          本研究所采用的常模中一個是在關于大學生SCL-90分析研究中比較常用的胡啟先建立的2685名大學生常模,稱為大學生常模,由于該常模的制定距今有10余年,所以研究中將黃艷蘋等人的薈萃分析結果作為另一常模,稱為新大學生常模。長安大學大學生SCL-90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9個因子均顯著低于大學生常模和新大學生常模,這說明本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大學生常模和新大學生常模,總體心理健康狀況良好。

          2、男性大學生與女性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比較

          本校女大學生SCL-90的10個因子中恐怖因子均值高于男性大學生,且差異具有顯著性。男女大學生SCL-90其余的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敏感、抑郁、焦慮、敵對、偏執、精神病性8項因子的差異不具顯著性。這表明本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存在一定的性別差異,女性大學生對孤獨和公共場合的懼怕高于男性。大學生SCL-90總分為121.71±27.55,本校大學生SCL-90總分大于或等于160分的陽性檢出率為9.81%,任意一項或一項以上因子分大于或等于3分的檢出率為2.89%,這些信息從一定角度反映了本校學生心理健康態勢良好。在軀體化、強迫、人際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和精神病性方面的中度及以上不適感(因子分≥3)分別占0.41%、1.34%、0.41%、0.41%、0.41%、0.93%、0.21%、0.72%和0.31%,其中強迫因子檢出率最高,其次為敵對和偏執。其中男大學生在焦慮因子的檢出率方面顯著低于女大學生(P<0.05),其余軀體化、強迫、人際關系、抑郁、敵對、恐怖、偏執和精神病性各項的檢出率與女生無明顯差異,表明女生在產生神經過敏、緊張以及由此產生軀體震顫等情緒或行為方面比男生表現的更為明顯。

          二、結論與建議

          1、結論

          本校大學生SCL-90中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敏感、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9項因子的均值均顯著低于所選取的大學生常模,這說明我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總體良好,高于選取的大學生常模。這可能與學校重視心理健康教育有密切關系。我校女大學生SCL-90中恐怖因子均值顯著高于男大學生,且焦慮因子分大于或等于3的檢出率亦顯著高于男大學生。這表明我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存在性別差異,女性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恐怖和焦慮方面低于男性大學生。除了男女性格、情感上的這一差異之外,主要是因為面對社會激烈的競爭和就業壓力的增大,女性大學生承受的心理壓力比男性大學生更大,在社會角色、性別意識、升學就業等方面女性大學生所受的壓力很大。盡管本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總體良好,但仍有部分大學生的SCL-90的總分大于或等于160,部分學生在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敏感、焦慮、敵對、恐怖、偏執和精神病性9項因子方面某一或某幾項因子分大于或等于3,提示部分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待于進一步提高,這些學生需要對其心理健康程度做進一步的篩查,要特別重視,有必要的可行心理治療。

          2、建議

          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進一步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赏ㄟ^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印發宣傳冊和海報、開展相關講座等方法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學校應組織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建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檔案,對于心理健康水平較低的學生進行跟蹤,及時發現解決問題。女性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至關重要,針對當前女性大學生出現的心理健康問題,對她們進行及時的心理輔導與矯正,提供有效的心理援助與支持,使她們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發展。女大學生對孤獨和公眾場合的懼怕可通過集體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進行合理的引導,加強安全感。改善部分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對于有輕度與中度心理問題的大學生,要以人為本,有針對性通過心理咨詢等形式,改變其不良的心理狀態。

          三、小結

          大學生的健康水平至關重要,教育部先后通過《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試行方案)》、《國家學生體質健康》的實施及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等方法來改善大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但2011年國民體質健康監測結果顯示大學生體質健康喜憂參半,作為體質的一部分但又在目前體質健康測試中忽略的心理健康與體質健康之間是何種關系,它們之間能否相互促進,它們各因子之間是否有聯系,比如軀體化因子是否與體質健康或其中的某一組成成分有聯系,都是我們在后續研究中需要進一步探索的,以其尋求提高大學生身心健康的有效手段。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論文 篇16

          摘 要:如今大學生心理健康情況不容樂觀,因心理原因產生的問題越來越多,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迫切需要。本文旨在通過調查探求心理問題出現的原因,提出心理問題的解決方法。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問題;健康教育措施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的日益加快,大學生承擔著越來越大的心理壓力。因此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日益凸現出來,逐漸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然而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晚、發展慢,未能充分發揮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調節作用。因此,通過對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現狀分析,有助于完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大學生心理問題調查

          一個月前,我們使用“人際關系綜合診斷量表”、“抑郁自評量表”與“焦慮自評量表”三種貼近大學生日常生活與學生心理聯系密切的量表對河南科技學院新科學院的新生進行了心理測試調查。此次調查結果表明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平均水平低于正常群體水平,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集中在強迫、抑郁、 焦慮、恐怖等方面。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研究表明一個人心理健康如果出現問題,那么他在其他各個方面都會受到影響。當代大學生,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爭中取勝,幾乎全身心投人學習,家長的過度保護、學校的應試教育、生活經歷的缺乏使這些學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學習、生活、交友、戀愛、擇業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們中的一些人難以承受,以致出現心理疾病,甚至離校出走、自殺等。從環境因素看,竟爭的加劇、生活節奏的加速,使人產生了時間的緊迫感和壓力感;個人對生活目標的選擇機會增多,難以兼顧的矛盾加劇了內心的沖突,產生了無所適從的焦慮感。凡此種種,對變化的環境適應不良而出現的各種困惑、迷惘、不安、緊張在明顯增加,社會的變革給正在成長著的大學生帶來的心理沖擊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更強烈、更復雜?梢娙缃翊髮W生心理問題愈發嚴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經迫在眉睫。

          三、大學生心理問題產生原因分析

          筆者認為心理健康問題的產生原因可以分為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主要原因可以分為六點。

          1.對網絡產生過于強烈的依賴性

          不少大學生一方面因交際困難而在網絡的虛擬世界里尋找心理滿足,另一方面也被網絡本身的精彩深深吸引。所以,有些大學生對網絡的依賴性越來越強,有的甚至染上了網癮,每天花大量時間泡在網上,沉湎于虛擬世界,自我封閉,與現實生活產生隔閡,不愿與人面對面交往。

          2.交際困難造成心理壓力

          “踏著鈴聲進出課堂,宿舍里面不聲不響,互聯網上述說衷腸。”這句順口溜實際上反映了相當一部分大學生的交際現狀,F代大學生的交際困難主要表現為不會獨立生活,不知道如何與人溝通,不懂交往的技巧與原則。有的同學有自閉傾向,不愿與人交往;有的同學為交際而交際,不惜犧牲原則隨波逐流。

          3.學習與生活的壓力

          大學生的學習壓力相當一部分來自于所學專業非所愛,這使他們長期處于沖突與痛苦之中;課程負擔過重,學習方法有問題,精神長期過度緊張也會帶來壓力;另外還有參加各類證書考試及考研所帶來的應試壓力等等。精神長期處于高度緊張的狀態下,極可能導致大學生出現強迫、焦慮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生活的壓力主要在于學生不善于獨立生活和為人處世,還有生活貧困所造成的心理壓力。

          4.情感困惑和危機

          當前,大學生對情感方面的問題能否正確認識與處理,已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影響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是大學生的性困惑問題,在性意識與自我道德規范的沖突中產生心理矛盾。其次是大學生因戀愛所造成的情感危機,這是誘發大學生心理變異,有的人因此而走向極端,甚至造成悲劇。

          5.就業壓力

          近幾年來,由于社會競爭的加劇,就業市場的不景氣,大學生找工作或找比較理想的工作越來越困難。這對大學里眾多高年級學生造成很大的精神心理壓力,使他們因焦慮、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許多心理問題也隨之產生。

          6.家庭及外界環境的不利影響

          家庭及外界環境的不利影響也會成為誘發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因素,比如不當的家教方式、單親家庭環境及學校環境的負面影響、消費上的浪費攀比、對貧困生的歧視、學習節奏過于緊張等等。

          大學生的心理困原因概括來說就是一“高”一“低”:高,大學生是個承載社會、家長高期望值的群體,自我成才欲望非常強烈;低,其心理發展尚未成熟,缺乏社會經驗,適應能力較差。正是這欲與不能之間的矛盾導致大學生心理問題頻頻出現,并且人數越來越呈上升趨勢

          四、大學生健康教育措施

          1.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活動

          大學生要積極參加社交活動,在社交活動中解決自身的心理問題。

          2.加強心理訓練,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訓練是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一個有效渠道。心理訓練應不拘一格,可以通過組織辯論、演講、郊游、 社會調查等多種形式,根據具體對象,充分運用放松、暗示、音樂、表象、心理劇、模擬與模仿等心理學技術與方法,結合 其他輔助手段、設施,設計特定的情景,使參與者在其中積 極活動,最終達到改變其心理面貌養成預期的行為習慣, 提高心理素質,促進人格的全面發展。

          要普及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促進大學生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賈偉.《善待心靈》[M].北京:di震出版社,2006.143-147

          [2]文柯.《心理學改變生活》[M].北京:世界出版社,2006.229-243

          [3]詹姆斯.《心理學原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164-170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論文 篇17

          摘要:加強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環節,更是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校德育工作的需要,因此,構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本文結合時代發展需求以及當代大學生的身心特點,提出了一系列適合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對新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構建和實踐應用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心理健康;心理障礙;教育模式

          隨著社會的發展,競爭壓力的不斷加劇,現在的高校大學生承受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心理健康問題也由此更加凸顯。逃學、玩游戲、悲觀厭世甚至自殺現象時有發生,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所引發的不良影響已經引起了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因此,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然而,由于種種因素限制,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還存在很多薄弱環節,很多高校沒有一套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既不能很好地滿足大學生心理上的需要,也大大限制了心理健康教育作用的充分發揮[1]。因此探索如何在新時期開展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徑和新方法,并且構建一套符合我國國情并且適合于高校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國內外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

          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得已經相當普遍,并且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視,心理學課是高校大學生的必修課,而且還形成了很多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和流派,掌握并創造了多種獨具特色的實際操作模式。在國內,很多高校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大都只是注重專業技能的教育,而忽視心理素質的培養,注重政治思想表現,輕視健全人格的培養,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教育混為一談。

          二、高校大學生心理障礙表現

          1、適應性心理障礙。適應性心理障礙主要存在于大一新生中,由于大一新生剛從中學來到大學這個新的環境,因此有些學生就會產生一些不適應,比如對新環境的不適應。對于大多數新生來說,來到一個陌生的校園,嶄新的面孔、生疏的群體、不同的風俗人情、甚至不同的方言都會讓學生感覺不適應,感覺不知所措,常常會感到與人難以交流,從而產生寂寞孤獨感。對于新生來說,還會產生一些學習上的不適應。大學的生活不像高中那么緊湊,自由支配的時間比較多,所以很多學生就不知道如何適應和支配這些課余時間,也不知道如何學習和生活,從而覺得大學生活非常無聊、枯燥、乏味,結果會有掛科、留級、目標不明確,渾渾噩噩地度日等現象出現。

          2、人際關系方面的心理障礙。由于大學生都是集體生活,人際關系就顯得尤為重要。倘若搞不好人際關系,將對學生的學習、生活及心理健康都將會有不良的影響。然而,由于各人的性格、生活背景的不同又會產生一定的思想上的隔閡,所以,由人際關系而引發的困惑和苦惱就會出現。來到大學,一般都非常期望能夠建立友好與和諧的人際關系,而這種期望又過于理想化,對別人要求過高,因此現實與理想的矛盾會導致大學生對自己人際關系的不滿,認為自己人緣不好,不會處理問題,造成錯誤的歸因。而這種錯誤的歸因往往又會反過來對人際關系帶來消極的影響。因此,他們就很容易會產生自卑怯懦、自暴自棄、嫉妒猜疑、悲觀厭世、孤僻冷漠等方面的心理障礙,這對高校大學生的生活、學習乃至身心健康都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

          3、學業方面的心理障礙。由于大學的學習和中學的學習不同,所以,就會有一些大學生出現學習方面的心理壓力,有些學生對所學專業不感興趣,或者學不會,這樣很容易自暴自棄甚至走極端。甚至有些學生無法正常完成學業,這對其心理造成的影響非常嚴重。而對于即將畢業的學生,他們的心理壓力更大,一方面,他們要正常完成學習,另一方面,由于目前高校擴招,畢業生增多,找工作比較困難,要想找一個理想的工作就更是難上加難。在他們就業時會遇見猶豫、彷徨、忐忑不安等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這就會給臨近畢業的大學生造成巨大的壓力,不僅是學業更是就業的壓力,這些壓力可能會以一種不正常的舉動宣泄出來,如打架斗毆、喝酒鬧事、悲觀厭世等。如果不對其進行正確的疏導,將會對學校乃至社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

          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構建

          在高校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僅是為了少數確實有心理問題而需要救助的學生,更是為了在大學校園推廣及普及心理健康知識,使大學生能夠正視在學習與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幫助同學們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和健全的人格,使學生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能力,挖掘自己的潛力,正確面對和處理生活中出現的各種挫折,更好地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和價值體系,健康快樂地成長,進而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以期達到身心健康發展。所以,要切實做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須構建一套適合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1.成立專門的心理健康輔導中心。高?梢猿闪⒋髮W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或者大學生心理健康輔導中心,并且成立一支專兼職相結合并且有貢獻精神的心理輔導教師隊伍,對于專職心理輔導老師來說,應該具備一定的專業心理咨詢水平,并且有一定的工作經驗,這樣可以給大學生提供準確、高效的心理咨詢服務;對于兼職心理輔導老師來說,要有一定的心理學、教育學基礎,并且熱愛心理咨詢工作且具有一定的專業水平。心理健康輔導中心將負責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工作,并且制訂每年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計劃,負責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組織協調和運行工作,調動各方面的力量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服務。

          2.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課。高校應根據大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開設一套符合本校實際情況的大學生心理健康課。在內容上,要不僅涉及到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還要著重于幫助大學生建立良好的心理品質、挖掘潛力,提高心理調適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更好地發揮自己的能力。使大學生心理健康課能在真正意義上幫助大學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在形式上,可以采用互動式、體驗式等教學方法,在人數不多的情況下,可以采用團體輔導的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進來。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論文 篇18

          1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投入不足

          受長期“應試教育”的影響,把心理健康教育僅僅看作智育的附屬品,認為心理健康教育是“耍嘴皮,空對空”的觀點還有相當的市場,造成很多醫學院校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經費投入無明確規定,更缺乏長遠的經費投入規劃。相當一部分醫學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只能維持低水平的工作,難以深入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建設研究、教材建設研究、制度建設研究、教育教學研究。有些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后,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工作(主要指心理咨詢工作和心理輔導工作)不計入教學工作量,教師得不到相應的報酬,嚴重影響了心理健康教師的工作熱情。

          2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法和手段單一

          目前,各醫學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是針對全體學生的課堂教學和針對少數學生的個別心理咨詢、心理輔導。團體輔導活動、心理行為訓練、書信咨詢、網絡咨詢等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還開展得較少。還沒有形成以課堂教學、課外教育指導為主要渠道和基本環節,課內與課外教育、教育與指導、咨詢與自助緊密結合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專題講座、宣傳欄、心理健康宣傳月、宣傳日等有助于營造增進心理健康良好氛圍的活動開展得不多。尤其在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網絡已經成為大學生獲得信息的重要渠道,如何通過網絡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經成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者必須應對的課題。高校在這方面的探索研究還遠遠落后于形勢的需要。

          3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醫學化傾向

          這種傾向是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是以“調試”和“治療”即解決大學生心理問題,排除心理障礙或危機干預為出發點,甚至主張應用藥物或醫療技術對學生進行心理治療,把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當成心理醫生。個別醫學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在不具備行醫資格的情況下,擅自給學生進行藥物治療或儀器治療。這種傾向的存在不但混淆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與醫療單位專門心理醫生的區別,而且背離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出發點。另一方面,把多數大學生中存在的發展性心理問題當作疾病對待,造成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恐懼。

          4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化的傾向

          醫學院校中,許多人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質認識不足,尤其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方法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時,不去認真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手段的創新,而是寄希望于心理健康教育包打天下,甚至把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混為一談。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醫學院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在醫學院校德育工作體系中是互為補充、相互促進的關系,較高層次的思想觀念、政治覺悟、道德修養往往建立在健康心理的基礎上,而健康心理的形成和發展亦受良好的思想政治道德諸品質的引導,但是二者絕不能互相替代。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無論在出發點、工作立場、實施方法、應用手段上都有著相當大的不同。上述這些問題的存在表明,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遠不能適應形勢發展,特別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需要。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及高等學校要在認真總結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新形勢下開展這項工作的重要意義和積極作用,針對存在問題,尋找應對措施和解決辦法,積極探索新思路,求得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發展,更好地完成幫助大學生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優化心理品質、增強心理調適能力和社會生活適應的能力、預防和緩解心理問題的中心任務,促進大學生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論文 篇19

          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當今的形勢對當代大學生的期望值是越來越高,需要的是復合型全能人才。 現代青年不僅要具有相當的文化知識和專業技能,還應勇于創新,敢于挑戰,具有一定的身心承受能力。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不僅是指身體沒有疾病,而且是身體、心理上和社會上的完好狀態。 由此可見,健康包含著身體、心理和社會健康三個方面。 擁有健康的心理素質是當代大學生成長的重要保證。心理學指出,心理包括:認知過程、情感過程、意志過程、個性心理(能力、氣質、性格需要、動機、興趣、信念和世界觀)。

          1、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1、人的身體素質影響心理狀態,又依存于心理素質

          在運動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建立在良好的身體素質的基礎上,而其身體的發展又依存于心理素質。例如,在接受耐力素質練習時,哪些勇敢而好勝心強的學生,他們具有自覺、頑強的意志品質就容易戰勝疲勞取得良好效果,而哪些怕苦怕累、意志品質較差的學生,他們就會提早產生疲勞而堅持不下去,影響練習效果。

          1.2、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養并發展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創造性,還可陶冶他們的情操

          1.3、培養未來人才的需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心理素質日趨重要。 普通高校是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的場所,面對現代社會的激烈競爭,未來的人才不僅要掌握現代的科學技術,具有較強的能力,而且要有強健的體魄、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素質。

          2、高校體育教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特點

          2.1、特殊的教育目的

          在體育課教學過程中以心理保健、心理適應、心理素質的培養與發展來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開啟學生的心理潛能為目的。

          2.2、特殊的教育內容

          在體育教學中, 心理健康的教育內容包括學生的學習心理指導、情感教育、意志教育、能力培養、氣質培養、性格培養及學習興趣的培養。

          2.3、特殊的教育對象

          教育的對象是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學生, 他們主觀意志較強,思想復雜,不易把握,但易溝通,所以要正確引導,使他們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2.4、特殊的教育方法

          心理教育可以通過不同的教學手段發展學生的健康水平,在教學過程中采用說服疏導法、典型榜樣法、競賽評比法、表揚與批評等方法,還可以傳授一些心理常識,以及心理輔導與咨詢等等,還可以有意安排一些針對性的練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3、心理健康教育途徑

          3.1、在準備部分安排有針對性的游戲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體育游戲大都具有豐富的趣味性,在教學的準備部分,有針對性的安排體育游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體育興趣,利用游戲本特點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參與意識與協作意識。

          3.2、結合教學內容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教師應以“健康第一”的思想來指導教學計劃、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引導和幫助學生自覺的進行身體鍛煉,促使他們將體育運動納入到生活中,從而促進體育的社會化進程,讓學生深知體育運動不僅可以提高身體素質, 還能提高人的心理應激能力和適應能力,減少心理疾患,培養樂觀的思想和健全人格的深遠意義。 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健康第一”這一觀念的宣傳教育,利于教學內容中的積極因素及深刻內涵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例如,利用中長跑的“極點”現象,對學生進行意志品質教育,利用健美操的美感、節奏、力量感及韻律感來陶冶學生的情操,激發他們對生活的熱愛與自信。

          3.3、鼓勵學生進行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

          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對于大學生來說,不僅有著磁鐵般的吸引力,能夠融洽人際關系,溝通心靈,有助于培養團結互助、友好協作等良好品質,而且能發揮自己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有助于個性發展和才能發揮。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依據教學計劃和教材,結合學生自身特點,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有針對性的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培養良好學習態度;與學生積極溝通,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激發與培養他們對課余體育鍛煉的興趣。根據教學內容、學生掌握情況和學習興趣,適當布置課外體育活動作業,并幫助和引導他們自己制定鍛煉計劃,進行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

          3.4、教師在課中保持良好的情感狀態

          作為高校體育教師,應擁有樂觀的人生態度,在體育教學過程中,保持良好的心境,沉穩的情緒,還要具備較強的自控能力和抗外界干擾能力,防止煩躁、焦慮和抑郁等心理疾病的發生;掌握大學生在體育課堂中的情感投入和體育運動中得情感表現,并分析其成因和處理方法,幫助學生以愉悅的心情參與體育運動。平等對待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興趣,對學生公正評價,同時教師要精心備課和組織課堂教學,注意教學的藝術性、技巧性,增加情感投入,縮短心理距離,多與學生加強交流。

          參考文獻:

          [1]運 動 心 理 學 編 寫 組。運 動 心 理 學[M].北 京:人 民 體育出 版社 ,1998.

          [2]學 校 體 育學 編 寫 組。學 校 體 育學[M].北 京:人 民 體育出 版社 ,1998.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論文 篇20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生了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遷,當代人的心理適應也面臨巨大挑戰。大學生是時代的先鋒,對社會變化更加敏銳,其心理健康將受到更大威脅。心理健康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和成才的關鍵。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但首先要明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標準。所以,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綜合大學生心理特點提出心理健康標準,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據,進而提高教育效果,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

          1.學習能力良好

          學習是大學生的首要任務,學習能給大學生帶來快樂和滿足,使其保持心理健康。而學習壓力過重,學習方式、目標不當或缺乏學習動力等問題則易導致心理不健康。心理健康的大學生善于學習、樂于學習,具體表現在有強烈的求知欲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合適的學習方式、良好的學習習慣、高效的學習效率,能學有所成、學以致用。

          2.情緒健康

          大學生大多正處于青年期,情緒情感體驗豐富深刻、表達復雜多樣、波動較大。情緒起伏大往往是出現較嚴重心理問題的先兆。情緒健康不僅能促進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個人成長,也使大學生活變得豐富多彩。情緒健康指情緒穩定、情緒控制良好、情緒積極,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標。一般表現為樂觀開朗,對生活充滿希望,情緒穩定,善于調控情緒,既能克制約束,又能適度宣泄,使情緒的表達既符合社會需求,又符合自身的需要,在不同時間和場合有恰如其分的情緒表達。

          3.意志健全

          意志健全是大學生有效學習、活動的必要條件,也是影響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意志健全指在自覺、堅持、果斷、自制力、勇敢等方面都有較好的表現。意志健全的大學生在實踐中有較強的目的性,不易受外界影響,能迅速根據實際作出決斷,在行動中控制情緒和言行,以充沛的精力和堅韌不拔的毅力戰勝困難和挫折。

          4.自我意識完善

          自我意識是個體對自身生理、心理和社會功能狀態的知覺和主觀評價。個體只有對自己各方面都有較深的了解,才能獲得更好的發展,所以完善的自我意識是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條件。心理健康的大學生能客觀、全面地認知和評價自我;善于自我接納,自尊自信;既獨立有主見,又善于合作;確立自我同一性;能進行有效的自我控制。

          5.人際關系和諧

          人際交往是個體正常的心理需要,人際交往能力是大學生融入社會、實現理想的必備能力之一。和諧的人際關系能使大學生獲得優質資源,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認可。它既是大學生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條件,又是其獲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徑。大學生人際關系和諧表現為喜歡交往、交際廣泛,又有三五知己;學會分享、接受和給予;有同情心,善于理解他人;寬以待人,樂于助人;端正交往動機。

          6.適應能力強

          適應能力指個體與現實生活和諧相處的能力。大學生面對大學的生活環境、管理方式、教學形式等方面的變化,如不能有效處理與現實環境的關系,則易引起心理問題。適應能力強一般表現為能主動和社會保持良好的接觸,對社會現狀有較清晰正確的認識,思想和行為都能與時代發展相契合,與社會的要求相符合。

          7.心理行為符合大學生的年齡特征

          人的心理發展和年齡密切相關,年齡階段不同,心理行為特征也不同。心理行為特征只有在特定的年齡段相符合才相得益彰。心理健康的大學生具有與年齡相符的心理行為特征:精力充沛、思維敏捷、情感豐富、朝氣蓬勃、熱情奔放、活力四射、反應靈敏、百折不撓、勤學好問。如出現所謂的少年老成、無精打采、喜怒無常,或過于幼稚、依賴等現象,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

          參考文獻:

          [1]高 東.大學生心理健康標準研究[J].華夏醫學,2011,24(5):586-589.

          [2]魏 杰.新時期大學生心理健康標準整合的探索性研究[D].南京:南京大學,2013.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論文(精選20篇)】相關文章: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格式09-26

        高校圖書館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的論文10-19

        心理健康論文范文09-21

        瑜伽教學對大學生身體及心理健康的影響體現論文06-02

        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10-26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10-26

        2017心理健康教育碩士論文提綱11-08

        關于醫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09-26

        積極心理學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10-26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