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院校英語的教學論文
[摘要]哲學是關于自然、人類社會、思維發展的一般規律的科學。大學英語教學中蘊含深厚的哲學思想,有意識地將哲學思想融入到大學英語教學中,將有助于提高英語教學的質量,以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本文主要從辯證唯物主義的角度對哲學思維在英語教學中的影響進行闡述。
[關鍵詞]哲學思想;英語教學;辯證
唯物主義哲學,定義大概如下:哲學是關于自然、人類社會、思維發展的一般規律的科學。它是一門使人變得聰明的學科。哲學這個詞來自希臘文philosophia,由兩部分組成,philo喜愛,sophia智慧,顧名思義哲學家是喜愛智慧的人。
1辯證唯物主義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相對的。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認為“人不能夠二次踏進同一條河流”,因為河里的水是流動的、是運動的。同樣的道理,英語教學也是動態的。首先,英語教學的對象是人,人是在不斷運動的;其次,英語教學這一行為也應該是運動的。隨社會的不斷進步,英語的知識體系也是在不斷完善發展,每天都有可能產生新的詞匯、新的表達等,被賦予新的含義。在教學課堂上,不同年齡段的大學生往往有其自身特點,如80后、90后,他們的英語水平、教育背景、學習方法等方面都各有差異,甚至在學習目的、學習態度、重視程度等方面也是不同的。教師就應該根據不同的學生情況,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如大一、大二的學生,剛從高中的英語教學中走出來,對大學英語教學還不能完全適應,可能需要考慮銜接問題,但如果完全摒棄高中的教學模式“把著手教”,學生的學習效果可能會不理想。因此,教師在教學的最初階段(第一學期)應盡量多延用高中的教學方法,讓他們慢慢適應大學學習氛圍后,逐漸向大學的教學模式“自主學習”過渡。筆者親自在2008級、2009級的大一新生中嘗試“自主學習”模式,摒棄了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手把手”教學模式,把更多的學習自主權利交給學生,結果學習的效果反而很差,有的同學跟不上學習進度。筆者在2010級、2011級改變教學模式后,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接受能力明顯改善。
1.1矛盾統一規律(課堂教學)
矛盾分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而解決問題的關鍵就是解決事物的主要矛盾。例如,一篇英語課文對于學生而言,主要矛盾是什么?是課文的語法問題,還是課文中的短語或表達法的使用。如果學生對短語或表達法不清楚,教師就應該花大力氣去講解語法問題,其它的就可以略解;再如,課后習題問題,如果學生在某個知識點方面總是出錯,就應該把它看成是個主要矛盾,詳細講解,而其他方面成為次要矛盾,作一般講解就可以了,甚至可以讓他們自己互相比照、糾正錯誤。
1.2質量互變規律(冰果網絡作文系統)
大學英語學習同樣遵循質量互變規律,特別是作文,需要反復練習,寫作水平才能夠不斷提高。為了方便學生練習作文、教師批改作文,我校引進了冰果寫作系統。冰果寫作系統是由國內知名的機構研發出來,全國許多院校也引進了此系統,它功能強大,可以自動識別學生的作文有無抄襲、是否切題、語法錯誤自動修改等功能。一學期內,學生的英語寫作數量由以前的2~3篇,發展到現在的一學期7~8篇,平均每月增加了一至二篇。由于寫作數量增加,寫作質量也得到明顯改進,作文平均成績也有所提高。(李順英,2014)大量的、積極的語言輸出,可以提高學習者第二語言的流利程度和準確性,如一組不寫英語日記、作文,其他二組寫5篇共12周的英語日記、作文,通過SPSS16的統計結果顯示,不斷加強英語日記、作文訓練可以提高學生英語寫作水平。
1.3共性與個性
共性,是事物的普遍的、共同的屬性;個性,是不同于事物的普遍的獨有的特性;共性中包含個性,個性存在于共性中。教育部的教材是全國高校共同使用的,屬于共性。但是對于醫學院校的學生而言,他們還需要專門學習醫學英語以更好地應用到將來的職業生涯中。因此,我們可以把大學公共英語看作外語學習的共性,把醫學英語看作外語學習中的個性。醫學院校還有部分非醫學專業,也可以開設其他專門用途英語,如,科技英語、工程英語、法律英語、財經英語、旅游英語、IT英語等,讓更多的學生進行選修,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以及綜合能力。多方面的相互共存、相互協調問題是值得思考的問題,F在的大學英語教學中,普遍的情況是,低年級階段,大學第一年、第二年開設通用英語課作為必修課,學生著力于大學公共英語的學習;高年級階段,大學第三年、第四年開設專業英語,和其他英語拓展課作為選修課,學生著力于醫學英語或其他專門用途英語的學習。不同階段,開設不同需求的英語課程,這樣就可以更好地結合共性與個性的發展需求,即使是在醫學院校,大學英語的教學也是科學而豐富的。因材施教,也是哲學思維中共性與個性的體現。孔子,是我國偉大的哲學家、教育家,他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其中也包含了深厚的哲學思想,即,對不同的人群,教學方法在使用方式上應該有所不同。如80后,相對中規中矩,多以老師的課堂講解為主,學生的個性為輔;而90后,個性化強烈,每個人都急于展現自己,表現欲非常強烈,因此要應盡量滿足90后學生的表現欲,如以學生為導向的教學方式為主、老師課堂講解為輔,多給學生機會展現自己,特別是口語方面,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方式。此外,進行小組值日報告、課堂小組討論、課后網絡的英語自主學習、網絡英語作文練習,包括翻譯練習等,都是他們個性化需求的體現。到底應該是以老師的課堂講解為主,還是以學生的個性表達為主,完全取決于當時課堂教學的具體情況,老師可以適時掌握。同樣地,教師在教學中也可以向某些方面個性化發展,它是基于先天個性,后天培養,逐漸形成的,有意識地模仿、借鑒、培養為基礎和前提,從而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1.4內因與外因
內因,是指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本要素,即內部根據;外因,是指事物發展變化的次要原因,即外部條件。(任平,2003)內因是事物發展的基礎,是事物發展的根據和根本,決定事物的性質和發展方向。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外因對于事物變化發展,能夠起到加速或延緩的作用。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起關鍵性的作用;外因是是事物發展的外界條件,起催化性的作用。教學活動,是內因與外因相互作用的結果。如果說學生是教學活動的內因,那么教師是教學活動的外因,起輔助性的作用。例如,教師非常認真地教學,而學生根本不努力學習,最終的學習效果肯定可想而知。在英語教學活動中,老師與學生,這兩者是相輔相成、互為互動的。
1.5本質與現象
本質,是事物的根本屬性,是事物本身組成要素間相對穩定的內在聯系,是由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殊矛盾構成的,F象,是事物的外部聯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本質的外在表現。我們應當學會透過現象去看本質。要想知道事物的本質,首先應做好調查研究的工作。搞調查研究,就需要我們在完成好基本工作的同時,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弄清問題的性質,分析問題的癥結,把零散的、粗淺的認識系統化深刻化,最終找到事物的規律,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辦法。
2結語
在教學中,現實的情況是,一旦學生的成績上不來,往往問責追究老師的責任,而忽略考慮學生因素這個內因,這顯然是有失偏頗的。在一般情況下,不負責任的老師是相對極少數的,特別對于外語這門文科性很強的學科,需要學生下的功夫更多,外語單詞需要去記、去背,短語也是占了一定比例,作為內因的學生需要付出相當的努力。學生成績不好的原因,需要認真分析,要透過現象看本質,以確定主要責任歸誰,和次要責任在哪方。總之,老師應該引導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道路上,保持正確的態度,掌握科學的方法,而不完全是一味強調記憶具體的單詞、短語的使用方法,只會是治表不治本。反過來,學生也要積極配合老師的教學活動,才有利于學習效果的提高,F代英語教育強調學生對英語綜合使用的能力。實踐證明,有意識地將哲學思想融入到大學英語教學中,將有助于提高英語教學的質量,以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李順英.英語日記自主寫作教學實踐與效果評價[J].重慶:中華醫學教育探索,2014(13).
[2]任平.東吳哲學[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3).
【醫學院校英語的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英語學習教學論文11-29
英語教學論文04-01
試論西部醫學院校大學英語教學的思考03-27
英語電影英語教學的論文02-18
醫學院校學生醫德教育探析論文03-05
英語情景教學的論文04-01
英語教學論文的格式04-02
小學英語教學論文05-27
大學英語教學論文03-17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