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發展時期應用型英語人才培養模式探究論文
轉型發展已成為當前地方普通高校改革的主旋律。本文在全面分析轉型發展時期應用型英語人才培養中存在問題的基礎上,從人才培養目標定位、課程體系優化、師資隊伍建設、教學方法改革等方面提出了應用型英語人才培養新路徑。
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是高校四大重要職能之一。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就業率和就業質量問題日益凸顯。而據調查,全國不少用人單位卻為找不到合適的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而苦惱。一些高校不了解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閉門造車”,導致培養的人才不符合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
為了適應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需要,國家先后頒布了《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以及《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并明確提出了要加快引導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向應用型轉變的重大決策部署。在這種背景下,傳統英語教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必須進行改革。培養符合國家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發展需要,具有一定創新精神的應用型英語專業人才成為一種必然選擇。
一、轉型發展時期應用型英語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1.人才培養目標定位趨同,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脫節。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特別是新建本科院校普遍存在“向上看”的攀比心理,在辦學類型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發展目標定位、學科專業定位等方面向重點大學甚至是“985”、“211”大學看齊,導致地方普通高校專業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規格要求沒有自己的特色。部分院校與業界嚴重脫節,盲目追求高水平、高規格,沒有很好地研究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對英語專業的知識、能力、素質等方面的新要求,沒有根據學校自身發展實際、服務面向以及經濟社會發展對英語人才的要求來設定人才培養目標。從總體上看,目前很多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的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理念滯后,沒有形成自己獨特的辦學特色,所培養的人才不能很好地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學生就業率低,就業質量不高。
2.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沒有真正落地。由于過去傳統的外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已不能適應新形勢發展的需要,2000年經教育部批準實施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明確提出了復合型外語人才的概念,即學生不僅要掌握一門外國語語言知識和技能,而且還應掌握另外一個專業的基本知識和技能。目前,我國許多高校已經開始注重“英語+專業”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如“英語+旅游”、“英語+商務”、“英語+法律”、“英語+新聞”等。然而,很多院校采用的復合型培養方式是減少英語專業課程或學時,適當開設2~3門其他相關專業課程。李伯和認為,這種在一個專業內復合另外一個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不管學科專業間如何交叉融合,課程體系如何優化,“其自身固有的缺陷卻無法回避:一方面學生相關專業知識或技能難以達到足夠的深度和廣度;另一方面學生的外語專業知識、人文素養甚至是外語技能都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削弱,達不到原來(單一)外語人才應有的標準和要求”。
3.課程體系不科學,重理論輕實踐。地方高校英語專業課程設置過分強調語言的工具性,即語言基本技能訓練,在課程設置上忽略了語言的人文性,即人文學科、自然學科等相關學科知識,加上教材老化,教學內容陳舊,知識結構單一,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比例嚴重失調,理論教學處于絕對主導地位,學生無法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理論與實踐的脫節,導致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與培養應用型復合型英語人才培養目標相差甚遠,學生畢業后很難適應當前經濟社會發展新常態、產業結構升級的需要。
4.“雙師雙能型”師資力量不足,缺乏實踐經歷和行業背景。地方普通高校,特別是新建本科院校的英語師資隊伍職稱、年齡、學歷結構不盡合理,普遍以青年教師助教、講師為主,高職稱、高學歷者少。青年教師大多畢業于學術型院校,從學校到學校,沒有實際工作經歷,實踐經驗嚴重不足,甚至根本沒有任何實踐經驗,加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經費偏少,待遇不高,教師不穩定,流動性較大,教學熱情不高,進修、交流學習機會較少,導致一些教師教育理念陳舊,教學方法落后,教師的專業背景較為單一。因此,他們很難滿足當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要求。
5.英語教育純工具性傾向。很多地方普通高校在培養應用型英語專業人才時,始終把語言技能訓練放在首位,特別是隨著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提出,很多高校增加了商務、旅游、法律、金融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壓縮人文素質、自然科學類課程,學生的人文素質培養和自然科學知識教育進一步弱化,導致英語專業邏輯思維能力、思辨能力、創新能力較差,學生自然科學以及人文基礎知識較為薄弱,對中國傳統文化知之甚少,對西方文化了解更為膚淺。學校在培養學生成為“職業人”、“技術人”的同時,忽視了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全人”。
二、轉型發展時期應用型英語人才培養對策
1.創新教育理念,明確應用型人才培養定位。根據國家創新驅動發展、中國制造2025、“一帶一路”、國際化大都市等重大戰略目標,結合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特別是地區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等需求,堅持特色發展、內涵發展、錯位發展、產教融合的思路,突出應用,強化實踐,進一步明確應用型、復合型英語人才培養定位,細化應用型人才培養規格,著力于培養學生的專業應用能力,思辨能力和創新創業精神,多元思維與國際化視野,領導力和團隊合作精神,終身學習意識,全力提升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
2.優化課程體系,更新教學內容。應用型本科院校應始終堅持“理論適度、工學結合、理實一體”的課程建設原則,以崗位需求為導向,以職業能力為目標,深入分析研究用人單位對應用型英語人才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要求,將英語專業課程與相關職業標準相對接,職業資格鑒定標準與課程考核標準相對接,科學處理好三個關系,即英語語言技能類課程與文化文學類課程比例、英語專業課程與復合專業課程的比例、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比例,在培養學生語言技能的同時,注重學生復合專業和人文素質類課程的學習,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
堅持“刪除蕪雜、保留經典、體現現代、涉及前沿”的原則進行課程教學內容改革,注重課程間的邏輯關系和教學內容更新,著力減少課程間教學內容簡單重復問題,淘汰過時的課程和教學內容,避免脫節和不必要的重復,及時將業界最新研究成果納入課程教學內容中來。
3.加強“雙師雙能型”師資隊伍建設。應用型本科院校培養應用型英語人才,要求教師不僅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還要有較強的實踐能力。教師不僅在承擔教育教學任務時能理論聯系實際,傳授知識,指導實踐,有效培養應用型人才,而且能夠與企業緊密合作,為企業解決實際問題,具備為企業服務的能力。
堅持“引、陪、用”相結合,加強“雙師雙能型”師資隊伍建設。構建“雙師雙能型”教師激勵機制,制定鼓勵教師參加專業實踐、掛職鍛煉的激勵政策。積極為教師搭建行業資格證書培訓平臺,鼓勵教師評定(考取)相關專業技術職稱和行業資格證書。在績效考核、職務(職稱)評聘等方面向“雙師型”教師傾斜。加強教師培訓,增強教師實踐教學能力,有計劃地選送教師外出培訓進修,到企業接受培訓、掛職鍛煉。遵循“不為所有,但求所用”的思路,深化校企合作、產教融合,選聘優秀企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擔任專兼職教師,聘請業內知名的專業技術人員參與學院的學科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全過程。
4.改革教學方法,實施多元化考核評價方式。傳統以教師為中心的單向“填鴨式”教學過于強調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從而阻礙了學生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改革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要始終將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放在首位,改變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所扮演的角色,即由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轉變為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教師只是學生課堂學習活動的引導者、設計者和促進者,突出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積極引入啟發式、案例式、探究式、討論式等教學方法,充分利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通過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小組討論、仿真模擬、實景操作等方式,培養學生在真實工作環境中的英語應用能力。徹底改變傳統終結式考核評價方式,注重過程考核,積極采用開卷、口試、試論情感語言節目主持人萬峰、鐘曉的語言特點基于園本課程開發背景下研究教師教育理念的形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護理相關因素分析及對策試析價值多元化背景下學生價值觀的引導試論高等職業院校高等數學課程改革爭議試論中職《外科護理學》的情境式教學試析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問題研究經濟學和經濟法基礎課程融通教學小針刀治療頸椎病療效觀察手術側臥位適宜度的研究、課程設計等考核方式。
當前,隨著高等教育內部結構的調整以及高考生源的萎縮,高校面臨“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殘酷競爭。地方普通高校要在轉型發展大潮中,順勢而為,積極轉變思想觀念,在應用型英語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根據學校自身實際和辦學條件,堅持以職業崗位需求為導向,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以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為途徑,更新教育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優化課程體系,積極探索富有特色的應用型英語人才培養模式。
【轉型發展時期應用型英語人才培養模式探究論文】相關文章:
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市場營銷論文11-14
應用型人才培養案例教學探究11-21
高職專業英語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論文02-22
論高職應用型法律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11-25
林業生態模式下產業發展探究01-16
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模式探究03-26
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研究論文提綱03-29
中小企業決策模式探究論文11-09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