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博弈學與中國哲學
博弈是以斗爭為主要形式,努力追求和諧共贏的結果,那么,博弈學與中國哲學的關系是怎樣的?
一、博弈的本質
我們在探討博弈的本質的時候,我們必須要首先搞清博弈是什么,才能進一步探討它的本質。
1、什么是博弈?
博弈的說法有以下幾種:
(1)博弈就是圍棋、局戲、賭博。在中國古代社會中,人們好圍棋、局戲、賭博,喜好在斗爭中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所以人們認為圍棋等就是一種博弈,故而博弈這一詞在大多數人中顯得有些貶義。
(2)博弈,指博弈論,發源于西方,在當代,為應用數學的一個分支理論,是研究具有斗爭或競爭性質現象的數學理論和方法。在當代,一般說博弈就指的是博弈論。
以上說的只是狹義的博弈,在我看來,博弈是一種人類社會的共同存在方式,是人類社會行為的一種表現,是人的特有的思維形式,是人類社會源源不斷向前發展的動力,只要有人的存在,就會有博弈的存在。
2、關于博弈的形式
雖說博弈無處不在,但它始終卻是與人以及人類社會有關,博弈的形式無非也就三種,主要有:人與人之間的博弈、人與社會的博弈、人與自然的博弈,在這三種形式當中,其所追求的目標是一樣的,都是實現利益最大化,追去自身的全面發展,因而博弈學可以說成是一種追求人的全面發展的學問。
3、關于博弈的本質
通過我們前面對博弈的含義以及博弈的形式的簡單論述,我們可以發現博弈的本質:博弈是以斗爭為主要形式,努力追求和諧共贏的結果,努力在斗爭的過程中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尋找各種有利于人發展的條件,以保證人更好的生存下去,無論是人與人的博弈,還是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博弈。
二、博弈的特性
我們通過對博弈的本質的探討,我們會發現博弈有以下的特性:
1、道德性
(1)什么是博弈的道德性?
博弈的道德性是指博弈的雙方在從事博弈的時候,所作所為必須要符合道德。如果不符合道德,就會受到懲罰,即使是取得了所謂的利益最大化,也是不長久的。無論是在人與人的博弈中,還是在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博弈中,如果有一方對另一方做出不道德的行為,以促使自己的利益實現,那么輕則身敗名裂,大則喪失生氣。故我們在博弈的過程中必須要注意其道德性,以保證自己能夠長期的生存下去。
(2)為什么博弈需要道德?
沒有道德的博弈就不是博弈,如果博弈沒有道德,那么整個社會就會混亂。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逐利性會越來越強,沒有道德的博弈,就意味著整個社會就會混亂,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人類自己滅亡自己,所以博弈必須有道德。截拳道開山鼻祖李小龍先生說過:“截拳道是武學的修為,而不是殺人的伎倆”,博弈也是一樣,它也是一種修為,既去幫助人不斷的實現自己的全面發展,實現自身物質條件的不斷提高,又在整個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的精神內涵,實現自己對生命真諦的理解與覺悟。所以博弈需要道德,有了道德才會實現真正的利益最大化。
2、規律性
(1)什么是博弈的規律性?
博弈的規律性是指在博弈的過程中,雙方所采取的行為要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而不是盲目的采取行為。
(2)為什么博弈需要規律?
沒有規律的博弈是不符合利益最大化的原則的,沒有規律的博弈可以說是一種投機行為、賭徒行為,不是一種投資行為,這樣的博弈是不長久的,而且對于博弈的雙方而言,必定是危險的,最終的結果不是穩定的,更有可能的雙方魚死網破或者是一方得利,那么其不符合雙方的互利共贏,結果可想而知,要么不會得到任何利益,要么利益就是暫時性的,不長遠的利益則是不符合博弈的規律和利益最大、互利共贏的原則的。
3、利益性
(1)什么是博弈的利益性?
博弈的利益性是指在博弈的過程中,以獲取利益最大為原則,努力實現雙方的互利共贏。
(2)為什么博弈需要利益?
博弈本身就是一種斗爭的形式,斗爭的目的是要攫取自己的利益最大罷了。所以,自從博弈產生之日起,就注定了它的利益性,它的利益性是走不掉的,它存在于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歷史中,有人的地方就有博弈,就有利益。李小龍先生說過:“武術的本質就是格斗,自由的發揮自己身體的無限潛能,以此而戰勝對手”,博弈也是一樣,同武術一樣追求的是戰勝對手,所以注定了它具有了利益性。
總之,通過我們對博弈的特性的探討,我們了解了博弈的道德性、規律性以及利益性,博弈的三個特性誰都不能離開誰,如果離開了其中任何一個,博弈都不稱其為博弈,那樣的博弈都是失敗的,都是不符合博弈的本質的。
三、關于博弈與中國哲學
前面我們通過對博弈的本質以及特性的探討,我們對博弈又有了深一步的認識,如果我們想要讓博弈變得更符合社會發展的趨勢,讓它能為人類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我們就要進一步它與中國哲學的關系了。在中國的近幾千年的哲學的發展歷程中,哲學流派眾多,
但卻始終以儒家哲學、道家哲學、釋家哲學為主,在這里,我們就談談博弈與三家的關系:
1、博弈與儒家哲學
眾所周知,儒家哲學以仁義著稱,是內圣外王之學,是由孔子所創,它注重人們的道德,注重通過宣傳道德以使百姓知榮辱,懂廉恥,講仁義,從而推動社會的和諧發展,達到大治的境界。在儒家思想中,最典型的思想就是“和”思想,在國人的觀念中,也是“和為貴”,而且“仁義”的目的也是為了達到天下大同,追求“和”的境界,博弈的道德性就和儒家思想是一致的,因而博弈和儒學之間有著緊密不可分割的聯系。在博弈論中有一個著名的理論——納什均衡論。納什均衡論,納什平衡,又稱為非合作賽局平衡,是博弈論的一個重要概念,以約翰·納什命名。如果某情況下無一參與者可以獨自行動而增加收益,則此策略組合被稱為納什均衡點。在此理論中,我們可以知道,在博弈的過程中,沒有任何一方可以單獨行動的話,其中的各方就必須要去進行合作,以保證自己獲取的利益最大化,實現各方的共贏,因而博弈的終極目標就是為了實現各方的互利共贏,在這個共贏的過程中,和諧就會體現出來,其與儒家的“和”是一致的,為了更好的實現各方的互利共贏,就得遵守道德,保證博弈的有序合法的進行,從而推動博弈的發展,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所以,博弈是具有道德性的,和儒家哲學是一致的。2、博弈與道家哲學
博弈無處不在,就如同道家哲學的“道”,博弈也許是“道”的具體體現形式,“道”崇無,博弈崇有,注重無中
而博弈也是如此,博弈的雙方所作出的行為反應也要符合規律,如同陰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二者協調,互相統一,博弈太極雙魚圖,其中的顏色是紅色和黑色,其代表了象棋中的兩個主流顏色,紅色代表陽,黑色代表陰,雙方相互斗爭,但雙方又誰都離不開誰,如果有一方滅亡了,另一方也就沒有存在的價值了,二者之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系,雙方的一舉一動都要順乎局勢,二者要共存的最好方式就是和諧共存,努力使自己的行為符合世界發展的大道。博弈是一門策略選擇的學問,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要符合萬事萬物的發展規律,如果所作所為不符合規律,那么肯定不會達到利益最大化以及互利共贏,那樣這樣的選擇就是失敗的,所以這也要求了博弈具有規律性,因而和道家哲學也是息息相關的。
3、博弈與釋家哲學
釋家哲學,也就是佛教哲學,在一般人眼中,認為佛教哲學是一種消極避世的哲學思想,“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句話在一般人看來,就是讓人們無欲無求,去過苦行僧的生活,不去與世間的爭執,因而許多人終身參悟不透佛法,終身為其所惑,若稍有一點爭執之心即是很大的罪過,要么誤入歧途,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要不就一輩子惶惶恐恐,沒有什么作為。其實在佛法里,佛祖并沒有說讓人們禁欲,只是讓人們控制自己的欲望,一切保持合適的態度,學習佛法,是為了練就一個更好的心態,能夠坦然面對生活中的坎坎坷坷,廣行善緣,目的就是為了讓人有個更好的人際關系,即使在困難之時也能夠幫助自己,佛教哲學其實追求的也是一種積極大同的世界,并不是那么的消極無為,追求的是一種天下同樂,讓人們生活的更好!
這就是釋家哲學的利益性,一種很高明的利益追求方式,貌似不爭,實則只是不去爭自己不該有的,對于正當的、自己需要的可以去追求,這樣就不會損害別人的利益,這樣就會天下大治,這就與博弈的利益性有著很強的聯系,所以博弈與釋家哲學是有著很強的關系的。
四、博弈的運用
當我們了解了博弈的特性之后,我們會深深發現博弈與我們的生活是真正的息息相關,是無處不在的,當我們在運用博弈的時候,必須要將博弈放在絕對理性的框架下,理性是絕對的,感性是相對的,學會讓感性為理性服務,當然在我們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并不是任何時候都要這樣,只是在牽涉到與自己利益相關和他人的利益的時候,才需要我們這么做。當然,在運用博弈的過程中,要做到絕對理性的話,就需要我們見多識廣,不斷地去學習,擁有足夠的力量去追求利益最大化,實現互利共贏。
總之,我們通過對博弈的本質、特性以及與中國哲學的關系的探討后,不難發現:博弈的特性與中國哲學有著深刻的聯系,博弈的特性是建立在中國哲學的基礎之上,即是對中國哲學的精髓的繼承,又是對中國哲學的發揚,將會進一步推動中國哲學的發展,而且將會推動博弈自身以及中國哲學向著其更本質的方向的發展。
【淺談博弈學與中國哲學】相關文章:
淺談歷史哲學中的批判哲學02-21
淺談中國哲學中的辯證思維對傳統法律的影響11-16
關于淺談美學與哲學的混淆的論文02-12
淺談音樂哲學還是音樂美學12-11
淺談住宅與安居的哲學理念12-11
淺談禮樂哲學論綱論文02-13
哲學碩士論文:論中國哲學的特質11-25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