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預防接種知識
對于疫苗接種的常識你們又知道多少呢?下面小編準備了一些有關預防接種知識,供大家參考,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有關預防接種知識
1.疫苗有什么特性?預防接種不良反應發生率多高?
疫苗對于人體畢竟是異物,在誘導人體免疫系統產生對特定疾病的保護力的同時,由于疫苗的生物學特性和人體的個體差異(健康狀況、過敏性體質、免疫功能不全、精神因素等),有少數接種者會發生不良反應,其中絕大多數可自愈或僅需一般處理,如局部紅腫、疼痛、硬結等局部癥狀,或有發熱、乏力等癥狀。不會引起受種者機體組織器官、功能損害。僅有很少部分人可能出現異常反應,但發生率極低。異常反應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實施規范接種過程中或接種后造成受種者機體組織器官、功能損害。異常反應的發生率極低,病情相對較重,多需要臨床處置。近幾年,我國每年預防接種大約10億劑次,但是經過調查診斷與接種疫苗有關且較為嚴重的異常反應很少,發生率很低。
2.既然接種疫苗是有風險的,那么為什么國家還要下那么大的力氣推進預防接種工作?
接種疫苗后出現不良反應的風險遠遠小于不開展預防接種而造成的傳染病傳播的風險。實施免疫前,我國疫苗針對傳染病發病率非常高。自實施免疫規劃以來,通過接種疫苗,減少大量兒童因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質炎、結核、破傷風等疾病發病,避免成千上萬名兒童的死亡。
用脊灰和麻疹發病來說明這一情況:20世紀60年代初期,全國每年約報告20000—43000例脊髓灰質炎病例,實施計劃免疫后,發病率逐年下降,自1994年10月以來未發現本土脊灰野病毒病例。1950—1965年,我國年平均麻疹發病率為590/10萬,其中1959年發生全國范圍內的麻疹大流行,發病率高達1433/10萬,并且每100例麻疹患者中有3人死亡,自1965年廣泛使用疫苗以來,麻疹流行強度大為減弱。通過實施兒童計劃免疫和免疫規劃工作,近幾年麻疹發病率一直控制在很低的水平。
3.關于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怎么監測?
目前,在我國已建立了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監測系統。對疫苗接種后出現的懷疑與預防接種有關的不良反應均需要報告和監測,責任報告單位和報告人為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接種單位及其執行職務的人員,發現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均要進行報告,必要時進行調查處理。報告和處理按照原衛生部制定的《預防接種工作規范》和《預防接種異常反應鑒定辦法》等規定進行。
按照相關規定,醫療機構、接種單位、疾控機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機構、疫苗生產企業、疫苗批發企業及其執行職務的人員為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的責任報告單位和報告人。責任報告單位和報告人發現屬于報告范圍的.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包括接到受種者或其監護人的報告)后應當按照要求及時向受種者所在地的縣級衛生行政部門、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報告,同時向縣級疾控機構報告,縣級疾控機構將收到報告信息后,要通過網絡上報至國家“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信息管理系統”。各級疾控機構和藥品不良反應監測機構可通過該系統對報告信息進行實時監控。
2010年12月和2014年4月,世界衛生組織分別對我國國家疫苗監管體系進行了正式評估。評估認為我國預防接種不良反應監測工作達到了世界衛生組織的相關要求。
4.怎樣開展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的調查診斷?
對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的監測、報告和處理,在《預防接種工作規范》(以下簡稱《工作規范》)和《預防接種異常反應鑒定辦法》(以下簡稱《鑒定辦法》)中都有明確的規定。
關于異常反應的調查診斷,由于造成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的因素非常復雜,所以在國家《工作規范》和《鑒定辦法》中明確規定,在省、市、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成立預防接種異常反應調查診斷專家組,負責開展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的調查診斷,專家組由臨床、流行病、醫學檢驗、藥學、法醫等相關學科的專家組成。受種方、接種單位、疫苗生產企業對預防接種異常反應調查診斷結論有爭議時,可以在收到預防接種異常反應調查診斷結論之日起60日內向接種單位所在地市級醫學會申請進行預防接種異常反應鑒定。(申請預防接種異常反應鑒定,由申請鑒定方預交鑒定費。經鑒定屬于一類疫苗引起的異常反應,鑒定費由國家支付,由二類疫苗引起的異常反應,鑒定費用由相關疫苗的生產企業承擔。不屬于異常反應的鑒定費用由提出鑒定的申請方承擔)需要說明的是,鑒于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的原因很復雜,對預防接種異常反應進行調查診斷需要時間,不會馬上得出結論。任何醫療機構和個人不能對預防接種異常反應做出調查診斷結論。對于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引起的死亡事件,需要進行尸檢才能得出結論,而尸檢一般需要2個月左右時間。
5.我國近年來報告的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發生率如何?
對近年來全國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報告數據分析,未發現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的數量異常增多,異常反應發生率與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其他國家發生率基本持平,沒有超出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預期發生率范圍。
不同品種的疫苗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的發生率不一樣。世界衛生組織對部分疫苗的異常反應研究顯示,卡介苗引起的淋巴結炎、骨髓炎、播散癥發生率分別為100-1000/100萬劑次、0.01-300/100萬劑次、0.19-1.56/100萬劑次;乙肝疫苗引起的過敏性休克為1—2/100萬劑次;麻疹/麻風/麻腮風疫苗引起的熱性驚厥、血小板減少、過敏反應(非休克性)、過敏性休克、腦病分別為330/100萬劑次、30/100萬劑次、10/100萬劑次、1/100萬劑次、<1/100萬劑次;破傷風疫苗引起的臂叢神經炎、過敏性休克分別為5-10/100萬劑次、0.4-10/100萬劑次;全細胞百白破疫苗引起的癲癇、過敏性休克、腦病分別為80-570/100萬劑次、20/100萬劑次、0-1/100萬劑次。
6.哪些情形不屬于預防接種異常反應?
一是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接種后一般反應;二是因疫苗質量不合格給受種者造成的損害;三是因接種單位違反預防接種工作規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導原則、接種方案給受種者造成的損害;四是受種者在接種時正處于某種疾病的潛伏期,接種后偶合發病;五是受種者有疫苗說明書規定的接種禁忌,在接種前受種者或者其監護人未如實提供受種者的健康狀況和接種禁忌等情況,接種后受種者原有疾病急性復發或者病情加重;六是因心理因素發生的個體或者群體的心因性反應。
7.預防接種后偶合癥是什么?
不屬于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的六種情況中,偶合癥是最容易出現的,也是最容易造成誤解的。偶合癥是指受種者正處于某種疾病的潛伏期,或者存在尚未發現的基礎疾病,接種后巧合發病(復發或加重),因此偶合癥的發生與疫苗本身無關。疫苗接種率越高、品種越多,發生的偶合率越大。
8.預防接種過程中的偶合癥發生概率有多大?
以兒童偶合發病為例。我國衛生服務需求調查結果顯示,0—4歲兒童兩周患病率為17.4%,因此兒童接種疫苗后,即使接種是安全的,在未來兩周內,每100名接種疫苗的兒童中仍會有約17名兒童由于患其他疾病,盡管所患疾病與疫苗接種無關,但由于時間上與接種有密切關聯,非常容易被誤解為預防接種異常反應。再以新生兒接種乙肝疫苗偶合死亡為例。我國新生兒(0—28天)死亡率為10.7‰,全國每年出生兒童約為1600萬;據此推算,全國每年約有17萬名新生兒死亡,即每天約有466名新生兒死亡。按照我國乙肝疫苗免疫程序規定,乙肝疫苗在兒童出生后24小時內接種,以全國新生兒乙肝疫苗首針及時(出生后24小時內)接種率75%計算,則每天約350名新生兒死亡者接種了乙肝疫苗,即全國每天新生兒接種乙肝疫苗可能出現偶合死亡350起。
9.預防接種異常反應如何補償?
預防接種是一項公共衛生措施,在保護絕大多數人群健康的同時,極個別人承擔了發生異常反應的風險。充分考慮到受種者的權益,《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中規定,對因異常反應引起的嚴重損害者給予一次性補償,具體補償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制定,屬于一類疫苗引起的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的補償費用由省級財政安排,屬于二類疫苗(自費接種)引起的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的補償費用由生產企業承擔。
異常反應它是疫苗本身固有特性引起的,是不可避免的;異常反應的發生是小概率事件;它既不是疫苗質量問題造成,也不是實施差錯造成,各方均無過錯。通過預防接種建立免疫屏障,保護受種者同時,也保護了受種者周圍人群。因此,對受種者予以一定經濟補償,不是賠償。
【有關預防接種知識】相關文章:
護士資格證考試預防接種的知識點11-20
淺談兒童預防接種的護理干預論文06-17
兒童預防接種信息管理論文10-07
有關知識經濟與知識產權08-30
企業上市有關知識詳解08-09
有關商務禮儀知識09-09
和Excel有關的知識10-25
數字化預防接種門診建設申請報告范文07-08
國慶節的有關知識10-17
有關精益生產的知識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