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衛生文明倡議書
在當今社會生活中,我們可以使用倡議書的機會越來越多,通過倡議書可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梳理具有奉獻愛心的精神,營造一個更美好和諧的社會。那么你有了解過倡議書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安全衛生文明倡議書,歡迎大家分享。
安全衛生文明倡議書1
親愛的同學們:
古人云:“不學禮無以立,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迸e手投足,文明禮儀的每一個細節無不體現一個人的素養。
為了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進一步加強校園精神文明建設,鞏固和發揚我院優良校風和學風,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創建和諧文明的校園環境,在此,我們向全院學生發出積極參加文明伴我成長活動的倡議:一提高思想認識,從衛生,禮貌,禮儀,禮節著手,自覺維護校園環境,提高學生文明素質。
二積極行動,以主人翁姿態投身到創建活動。倡導安全文明,共建和諧校園,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我們要不斷增強創建工作的責任心和自覺性,關心,支持參與文明伴我成長活動,用雙手創造潔凈優美的校園環境。
三從我做起,爭當文明先鋒,我們要從自我做起,從點滴做起,從現在做起,爭當文明個人,爭創文明班級。
親愛的同學們,讓我們從現在開始行動,爭做儀表得體,積極文明的大學生,讓文明之花開滿校園的每個角落。
xxx
xx年xx月xx日
安全衛生文明倡議書2
親愛的同學們:
新的學期開始了,我們心情愉悅,我們快樂酣暢,因為我們擁有寶貴生命,因為我們擁有幸福安康,我們可以自由勾勒生命的畫卷,我們可以盡情描繪生活的美景?墒牵斘覀兟犝f某些地方學生擠踩、造成傷亡;當我們看到某些同學追跑打鬧、撞得鼻青眼腫;當有的同學好吃不潔食品,引發疾;當全國各地不斷地有學生遭遇車禍、溺水等意外傷亡的新聞……我們痛心,這種對安全的忽視給當事人的父母、家庭、師長帶來怎樣的傷害?在我們身邊,很多同學也有著不良的行為習慣——吃零食,不僅嚴重影響了校園的環境,而且大大危害了同學們的身體健康。安全第一,文明重要!那就讓我們全體四小學生牢固樹立安全意識,摒棄不良習慣,關注安全,珍愛健康,珍愛生命!學校少先隊大隊部特向同學們發出如下倡議:
一、按時上學放學,不早到,不遲到,不帶危險物品,在校期間不私自出校門,放學后不在外逗留,按時回家。
二、校園內不追跑打鬧,不做危險游戲,不攀爬高處,不溜樓梯扶手和走廊欄桿,不到危險的地方玩耍。
三、上下樓道不擁擠,靠右行,不在樓道玩耍、嬉戲、停留。
四、吃好三餐,告別零食,堅決不攜帶零食進校園,不在校園內吃零食,保護校園環境衛生。
五、注意飲食衛生,堅決不購買流動攤販上的燒烤、油炸等不衛生食品。提倡勤儉節約,堅決不亂花零用錢
六、不玩火,不觸電;遵守交通規則,會自救、懂自護;遠離危險,遠離傷害,善待生命!
同學們,讓我們樹立正確的觀念,告別零食,凈化校園環境,營造安全的學校環境,創建文明、平安校園。讓我們唱響“文明之心常駐,安全警鐘長鳴”的口號,做文明的四小人吧!
xxx
xx年xx月xx日
安全衛生文明倡議書3
局機關院內各單位、全體干部職工和住戶:
局機關大院是我們共同的.家園,院內及各單位內部的環境衛生以及所有干部職工的精神面貌、服務水平直接關系到我局的對外形象,體現機關的文明程度,也體現著每一名干部職工個人的綜合素質。創建整潔、優美、文明的機關環境是我們共同的心愿。為此,我們向院內各單位、全體干部職工和住戶發出如下倡議:
一、講文明、講衛生,積極爭創衛生、文明單位。
二、自覺維護機關院內草坪、停車場、綠化帶、樓道、廁所等公共場所衛生整潔,不亂倒垃圾、污物,不高空拋物,不擅自亂搭亂建和堆放雜物,不亂停放車輛。
三、自覺遵守機關文明衛生管理制度,做到不在院內飼養寵物,不在草坪、停車場、樓道、陽臺及其它公共場所燒柴火、生明火、冒黑煙。
四、培養良好的文明語言和衛生行為,不隨地吐痰、便溺、亂扔果皮紙屑、亂扔煙頭等廢棄物;不在院內高聲喧嘩,不發生吵鬧、謾罵等不文明的語言和行為。
五、愛護機關院內公共財物和花草樹木,不得摘取花卉枝葉,不向綠化帶和花卉盆內拋灑廢物。
六、積極維護機關大院內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做到在工作時間不在草坪、停車場內進行體育和集會等活動。
七、積極做好防火、防盜等安全事故防范工作。
八、自覺遵守機關門衛、安全等各項規章制度。
院內各單位、全體干部職工和住戶,相信我們的倡議一定會得到大家的支持和響應。人人都盼望美好的環境,人人都有享受美好環境的權利,人人都有保護機關衛生文明的責任。愿大家身體力行,從自我做起,為創建和保持機關大院環境優美、行為文明、工作和諧盡到自己的責任和義務,爭做文明機關干部,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努力吧!
xxx
xx年xx月xx日
【安全衛生文明倡議書】相關文章:
1.文明班級獲獎感言
5.職場文明禮儀知識
6.男性職場文明禮儀
7.儀表文明禮儀常識
8.文明禮儀英語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