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畝三分地的成語故事
人們常常用“一畝三分地”來形容個人利益,也有人用來比喻自家的一些特定的事務。那么,“一畝三分地”這一說道是怎么來的呢?可能會有人以為“一畝三分地”是指計劃經濟時期分給農民的'自留地,也叫蔬菜地,其實,不是這意思。
原來,本是我國北方游牧民族的滿族,在1644年建立清王朝之后,為了弄懂漢人耕種技術,熟悉節令,及時了解農時,居住在深宮大院里的皇帝便在驚蟄時分乘龍車從正陽門到先農壇耕地。當時劃出的這一塊地叫“演耕田”,相當于現在我們搞的示范方了,每年由皇帝、皇后演試“親耕”,表示普天之下該種五谷了,并以此顯示其對農業生產的重視。這種做法世代沿襲,他人不得將此地改作它用。由于當時皇帝“親耕”的這塊地恰好為“一畝三分地”,于是,人們推而廣之,將個人利益或個人勢力范圍稱為“一畝三分地”。
一畝三分地的出處:明朝時始皇帝在京城設立祭拜神農的先農壇。位于北京正陽門外西南三公里的先農壇(也叫“山川壇”),內設觀耕臺,作為春季皇帝檢閱大臣們農耕的地方,觀耕臺前(南方)大臣們耕作的農田有一畝三分地。后來“一畝三分地”被人們引申為“自己的小地盤”之意。含有“自私”之意。
【一畝三分地的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985 211大學名單分地區排名06-26
牛糞養蚯蚓,一畝賺3萬09-29
淺談更充分地把握國際會計標準的論文09-11
孟母三遷的成語故事12-30
關于韋編三絕的成語故事12-08
舉一反三的成語故事12-08
退避三舍的成語故事07-12
成語故事:三釁三浴12-12
2016年福建體育類專業統考須分地域報到10-10
關于入木三分的成語故事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