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正言順的成語故事3篇
名正言順的成語故事1
出處:《·子路》。
意思:指做事時只有名分正當、理由充足,才牟把道理講通,進而理直氣壯。
春秋時期,任魯國大司寇的孔子因為對魯國國君成天沉溺于淫樂之中,再無治國的心思而感到失望,便帶著學生子路前往衛國。衛國國君對孔子的到來表示歡迎,并給予優厚的俸祿。子路于是問孔子:“如果衛國國君衛靈公請你管理國家,你首先抓什么?”孔子說:首先要“正名”,因為“名不正,言不順”。子路認為孔子的想法不切實際。于是,孔子進一步解釋說:如果言不順,事情就做不成,禮樂、刑罰就無法實施,使百姓無所適從。
“名正言順”便由此而來。
名正言順的成語故事2
公元前501年,五十一歲的孔子當了魯國的中都宰?鬃幼隽艘荒辏苡谐煽。被提升為管理建設工程的司空;不久,轉而為司寇,管司法工作。這樣,孔子參與政治的抱負終于實現了。孔子五十六歲那年,又由大司寇,代理相國職務。
他參與國政僅僅三個月,魯國的風俗就大大變了樣?鬃拥某删褪过R景公感到害怕,他特地挑了八十個美貌的女子,讓她們穿上華麗的衣服,教她們學會舞蹈,加上一百二十匹駿馬。一起送給貪圖享樂的魯定公,以腐蝕他的意志;這一計果然奏效,魯定公沉湎于歌舞淫樂之中,不再過問政事了?鬃拥膶W生子路見到這種情況,便對孔子說。老師,我們可以離開這里了吧!孔子回答說:魯國現在就要在郊外祭祀,如果能按照禮法把典禮后的烤肉分給大夫們。那我還可以留下不走。結果,魯定公違背常禮,沒有把烤肉分給大夫們。
于是,孔子離開魯國,來到了衛國。衛靈公問孔子,他在魯國得到的俸祿是多少?鬃踊卮鹫f是俸米六萬斗。于是,衛靈公也給他這個數的俸米。跟隨孔子的`學生們見有了安身之處,都很高興。子路尤其高興,問孔子道:衛國的君主等待你去治理國政,你首先干些什么孔子略為思索了一下,說:我以為首先要糾正名分。
子路不客氣他說:老師未免太迂腐了,這有什么糾正的必要呢孔子反駁說:您真粗暴!君子對他所不知道的只有疑在心中。名分不正,道理也就講不通;道理不通,事情也就辦不成;事情辦不成,國家的禮樂教化也就興辦不起來;禮樂教化興辦不起來,刑罰就不會得當;刑罰不得當,老百姓就會不知如何是好,連手腳都不曉得往何處擺了。所以君子用的名分,一定要有道理可以說得出來,講出來的道理也一定要行得通。
不久,有人向衛靈公說了孔子不少壞話,衛靈公就派人監視孔子的出入。孔子怕繼續留在這里出事,在衛國只居住了十個月,就離開了。
名正言順的成語故事3
[拼音]:míng zhèng yán shùn
[釋義]名正:名義或名分正當;言順:道理講得通。指名分或名義正當說起話來便順理;逆理也講得通。亦泛指做事有充分正當的理由。
[語出] 《論語·子路》:“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辨形]名;不能寫作“各”。
[近義]理直氣壯
[反義]理屈詞窮
[用法]含褒義。一般作謂語、定語、補語。
[結構]聯合式。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子路問孔子:“衛君想請你幫他理政,您將先做什么?”孔子說:“先正名分!弊勇氛f:“老師,您太迂腐了,名分有什么好正的?”孔子說:“你真魯莽。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教化不興,教化不興則刑罰不當,刑罰不當則老百姓不知所措。所以要先正名”。后以“名正言順”謂作事理由正當而充分,含有理直氣壯的意思。
[造句]:
一、農民起義軍政權的建立名正言順,天誘其衷。
二、同學們都說“:你是班長,代表全班上臺領獎,當然是名正言順!。
三、一只小羊在河邊喝水,狼見到后,便想找一個名正言順的借口吃掉他。于是他跑到上游,惡狠狠地說小羊把河水攪渾濁了,使他喝不到清水。
四、他名正言順地當上了校教務處處長。
五、身為監察委員,對於公務員失職提出彈劾,本是名正言順的事。
六、本來是件名正言順的事,被你這樣一搞,什麼立場都沒有了。
七、頂天馬上:他名正言順,真是一個堂堂正正、頂天馬上的漢子漢。
八、另外一個是,向麥克白一樣,總統希望能夠名正言順的履行他的承諾。
九、你們應該先向校方申請場墳,才可以名正言順地舉辦活動。
十、石油公司希望該項法案可以通過,這樣他們就可以名正言順的增加產量。
十一、他是我班名正言順的班長。
十二、王經理得到董事長授權整頓營業部門,名正言順,誰敢不服?
十三、根據繼承權法,他是名正言順的國王,但是要去得到王冠他必須去圍攻巴黎并最終成為天主教徒。
十四、他所做的事總是名正言順,所以不曾受到非議。
十五、拾金不昧是名正言順的事情。
十六、選舉結果公布,蘇同學的得票數最高,名正言順地成為下一屆學生會長。
【名正言順的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神話成語故事歷史成語故事11-14
經典成語故事「精選」12-05
成語故事經典11-21
成語故事精選12-12
經典成語故事08-18
經典的成語故事10-20
經典成語故事01-16
成語故事07-22
成語故事多則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