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成語故事精選15篇
有關成語故事1
呆若木雞
“呆若木雞”的“木雞”指木制的雞,見于《莊子·達生》中,原是用來比喻訓練有素的斗雞,在任何情況下都十分沉著,紋風不動。斗雞,是一種使雞相斗以決勝負的游戲。
從前有個叫紀渻子的人為齊王馴養這種戰斗用雞,十天后齊王問:“可以了嗎?”他回答道:“還不行!牠看來還是很驕傲,很容易沖動!庇诌^了十天,齊王再度詢問,他仍說:“還是不行!別的雞鳴叫,牠就跟著叫,不夠沉著!痹龠^十天,齊王再問,他又說:“還是不行!牠的氣勢還太旺盛!苯K于在十天后,齊王再問時,他說:“可以了!牠現在對于其它同伴的鳴叫毫無反應,沉穩的態度使牠外表看來像是只木制的雞,可說是已具備了完善的戰斗力。我想別的雞只要看到牠的樣子,一定不敢應戰,轉身就跑!焙髞恚@只雞果然百戰百勝。
莊子的這則故事里,其實是以那只看似“木雞”的斗雞來比喻人學養高深,態度穩重,從而故有“木雞養到”之語。但后人又取“木雞”不動的停滯模樣形容失神的樣子,后來“呆若木雞”這句成語就從這里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愚笨或受驚嚇而發愣的樣子。
有關成語故事2
鶴立雞群
鶴代表高雅,雞意謂平庸。鶴立雞群,當然超乎脫俗了。這說的是晉代嵇紹的事。
嵇紹是魏晉之際“竹林七賢”之一嵇康的兒子,他體態魁偉,聰明英俊,在同伴中非常突出。晉惠帝時,嵇紹官為侍中。當時正面臨“八王之亂”,嵇紹對皇帝始終非常忠誠。
有一次都城發生變亂,形勢嚴峻,嵇紹奮不顧身奔進官去。守衛宮門的侍衛張弓搭箭,準備射他。侍衛官望見嵇紹正氣凜然的模樣,連忙阻止侍衛,并把弓上的箭搶了下來。
不久京城又發生變亂,嵇紹跟隨晉惠帝,出兵迎戰于湯陽,不幸戰敗,將士死傷逃亡無數,只有嵇紹始終保護著惠帝,不離左右。
敵方的飛箭,像雨點般射過來,嵇紹身中數箭,鮮血直流,滴在惠帝的御袍上。嵇紹就這樣陣亡了。
事后惠帝的侍從要洗去御袍上的血跡,惠帝說:“別洗別洗,這是嵇侍中的血!”
嵇紹在世時,有一次有人對王戌說:“昨天在眾人中見到嵇紹,氣宇軒昂如同野鶴立雞群之中!
后來就用“鶴立雞群”比喻一個人的儀表或才能在周圍一群人里顯得很突出。
有關成語故事3
三國時期,劉備占據蜀地,建立蜀國。他死后,兒子劉禪繼位,又稱"劉阿斗"。劉禪昏庸無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國就被魏所滅。劉禪投降后,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個食俸祿無實權的“安樂公”稱號,并將他遷居魏國京都許昌居住。
魏王自己也無實權,掌大權的是司馬昭。在一次宴會上,司馬昭當著劉禪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劉禪隨從人員想到滅亡的故國,都非常難過,劉禪卻對司馬昭說:“此間樂,不思蜀!彼稽c兒也不想念蜀國。
有關成語故事4
很久很久以前,在邊塞的一個小村莊里,住著一戶人家。他們有一匹良種馬。這是一匹公馬,并且馬的性格溫和,從來都不和其他的馬打鬧。有那么一天,正當人們在田間耕作的時候,只聽見山坡的另一邊傳來一聲馬的嘶鳴,聽起來是一匹母馬的叫聲。于是,正在田間耕作的這匹公馬,掙脫了鎖鏈,向著母馬嘶鳴的方向奔去,一會兒就消失了蹤影。剛剛反應過來的人們,試圖朝著馬跑的方向去追尋,但是無奈,兩匹馬都已經消失的無影無蹤了。
事情很快在村子里面傳開了,大家都對丟失了馬的這家人很是同情,更覺得他們好可憐,沒有了耕地干農活的幫手。唯獨只有一個住在村子邊上的瞎眼老婆婆,并不認為這是一件壞事。村里的人,都議論紛紛,大家對瞎眼老婆婆的說法很不以為然。
出人意料的是,三個月后的一天,這匹跑了的公馬,帶著一匹外國母馬回來了,這匹母馬已經懷孕了。這戶人家欣喜萬分,村里的其他人也替他們感到高興。唯獨那位瞎眼老婆婆,并不高興,還說這可能是件壞事。不過,村里有一些人開始相信老婆婆的話了。
一年之后,母馬到了要生產的日子了,大家都很期待。不料,可能因為小馬的身軀太大了,母馬艱難的生下了小馬后,因失血過多而死。公馬非常悲傷,大病了一場。病好之后,身體大不如從前,干活也沒力氣。并且,因為母馬是因為生產小馬而死,公馬非常痛恨小馬,經常折磨小馬,不讓小馬吃飽。不出幾個月,公馬也郁郁而死。大家都很悲傷,紛紛去安慰這戶人家。唯獨瞎眼老婆婆并沒有難過,還說,這未必是件壞事。
這戶人家失去兩匹馬后,對僅存的小馬愛護備至,小馬在主人的悉心照料下,長得非常健康。漸漸的,大家發現,原來不起眼的小馬長成了一匹非常稀有的汗血寶馬。恰逢此時,周天子正御駕親征,在邊塞攻打胡人。途徑這個村子的時候,發現了這匹寶馬。立刻花萬金買下了這匹汗血寶馬。這匹汗血寶馬在戰場上屢立戰功。這戶人家不僅得到了花不完的金銀財寶。還被封官加爵,代代富貴。
事后,大家都很好奇,瞎眼老婆婆是怎么料事如神的。瞎眼老婆婆慢悠悠地說了一句話:“福之為禍,禍之為福;豢勺悖畈豢蓽y也!
是啊,好事與壞事之間,又何嘗是不能轉換的呢?
有關成語故事5
予取予求
【出處】春秋·左丘明《左傳·僖公七年》
春秋時期,申國(今南陽)被楚國攻滅,國君申侯被留在楚國當大夫。申侯為人貪婪,又善于奉承拍馬,很受楚文王寵幸。
楚文王臨終時,擔心后人不能寬容申侯,就勸他外出避禍,并對他說:“唯我知汝,汝專利而不厭,予取予求,不汝疵瑕也。”意思是我最了解你的貪得無厭、任意索取,別人是不會原諒你的。
隨后,申侯到鄭國當上了大夫。在楚鄭戰爭中,申侯陽奉陰違,憑著能說會道,周旋在各國之間,并索取賞賜。他不僅取媚齊國,又向楚國獻媚,使鄭國屢屢遭兵禍,鄭文公便殺了申侯。
申侯被殺的消息傳到楚國后,令尹子文嘆道:“先王早已看出申侯貪得無厭,予取予求,早晚會惹來殺身之禍!
有關成語故事6
盡善盡美:形容好到極點,毫無缺陷.
孔子在齊國,有機會欣賞到他認為最美妙的音樂[[韶]]. 謂其"盡善矣,又盡美也!"而后大受感動,一連好多天老是想著它,吃肉也沒有味道了.三月不知肉味,原是形容孔子對于音樂入迷的情況.后人卻借它來形容貧窮,真是怪哉.
侃侃而談:不慌不忙地談著
在周代的等級制度中,孔子的地位相當于下大夫. 孔子是個一舉一動都力求合乎周禮的人.他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在家鄉,他顯得溫和恭順,好像不會說話;在朝見場合,卻長于談論,有些謹慎罷了;在朝廷上,國君不在之時,他與同級官員說話,侃侃而談,理直氣壯;同上級說話,和顏悅色;君主來了,既恭敬而又不安,非常之小心.
不舍晝夜: 表示時間不停地流逝之意.
孔子的時間觀念強,曾對著河流嘆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意思是:光陰一去不復返啊!就如河水這樣晝夜不停地奔流吧!
時間如流水,一定要珍惜.孔子之所以青史留名,是因為他懂得:時間就是財富啊!
道不拾遺:形容社會風氣道德良好.
孔子在魯國當了幾任官,他在任之時,魯國政治有了極大改良:賣東西不討價還價;掉了東西不必驚慌,老百姓都有自已的人格,不肯拾起收為已有.
登堂入室:表示已達到一定的程度或是已得到老師專授指點.
孔子的弟子子路,為人剛勇,一日在孔家彈瑟,瑟聲中帶有殺氣,犯了孔子的大忌--仁.孔子自然不喜歡,又不便發作,就不滿道:"子路彈瑟的本領已經登上廳堂,但尚未能進入內室.他為何要在我家彈瑟啊? 無聊!" 孔子的眾弟子一聽老夫子對子路不滿,馬上就改變對子路的看法和態度,越來越鄙視他.
兩個啟示:在別人家里最好安份些;
對于頭兒,要懂得投其所好才是啊!
道聽途說:泛指沒有根據的傳聞
子曰:道聽而涂說,德之棄也(涂同途)
意為:從道路上聽來一些沒有根據的話,就在道路上不負責任地傳播,這種道德作風是要不得的.
有很多類似的玩藝,被人一本正經地轉來轉去,實際上這些謠言里漏洞百出,只要自己稍微認真想一想、查一查,就能夠看出其中的謊言成分,然而很多人卻信以為真,樂此不疲。是我們自己太脆弱太輕信還是網絡里情緒的煽動太容易?要警惕啊!
發憤忘食:形容學習努力,工作勤奮.
楚國某縣尹問孔子弟子,請他談談對孔子的看法,弟子木訥小心,一言不發,縣尹只得怏怏而回.孔子得知后,很不高興,怨道:你為什么不說:我的老師是個發憤忘食,樂而忘憂的好學者啊!弟子一聽馬上明白,愧道:"老師,是我糊涂啊,現在我終于明白了.今后若有人再問我,我必遵師囑答之." 孔子一聽舒服,欣然笑道:"好,好,好."
俗話說酒香不怕巷子深,可孔夫子都懂得在適當的時候吹一把,真是我們學習的楷模啊!
鳴鼓而攻:形容聲討犯罪的人.
孔子弟子冉求在朝中干活,準備試行新法,向孔子請教,孔子剛好是站在保守一邊,于是氣憤無比,把冉求罵個狗血淋頭,冉求一再堅持自已的改革,于是孔子對眾徒發出追殺令:冉求不是我的門徒,你們一起向他攻擊吧!"[[ 論語.先進篇]]"求,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哇靠,人多力量大,自古都是人多勝人少,以強凌弱的風格早已定型.
你的社會關系如何? 你有硬梆梆的后臺嗎?你的朋友多嗎? 如果沒有,可得小心行事,潔身自好呀!
以強凌弱:憑借強力欺負弱小.
跖,一奴隸起義首領,士大夫蔑稱起義者為盜.孔子想游說盜跖走入正途,于是斗膽找了他,不料惹來盜跖一陣亂罵,罵得孔子是眼光失神,臉色如土,滿懷感羞啊! 來,那些看著孔夫子就煩的人們有機會了,跟著盜跖英雄一起罵:
"你這死夫子,你不勞動卻吃得香,不紡織卻穿得好,整日搖唇鼓舌,惹是生非,迷惑天下君主,虛假做出孝敬父母,友愛兄弟之舉,以求得封候,求得富貴,你就天下最大的盜.堯,舜興起后,設立百臣,商流放國君,周武王殺死商紂,從此社會都是以強凌弱.你所說的那一套,是我所唾棄的,不能保全人的本性,都是奔走鉆營,虛偽巧詐的東西.
天下人為啥不叫你盜丘,而叫我盜跖!你這個罪大惡極的人,趕快滾回去,不然,我將用你的肝拿來加菜配酒吃了哈!"
東家之丘:比喻不認識身邊著名人物.
孔子名丘,老家山東,幾千年來幾乎無人不知.然而他在世時,并沒有如此名氣.[[孔子家語]]說:孔子的西鄰住著一老頭,卻不是鄰居是啥大人物,每次提到孔子都會直呼其小名,說是俺東家之丘如何如何.
有關成語故事7
人物:
狐貍、老虎、小猴、斑馬、小野豬、小松鼠、小孔雀、小兔子小鹿等,由小演員帶面具頭飾表演。
舞臺布置:
森林一角。大樹、大石塊、山花等錯落其間。
旁白:
(上場,音樂漸起,森林小鳥聲依稀可聽見。朋友們,你見過大森林嗎?那兒有許許多多高大的樹木,有紅的花,綠的草,還有各種各樣的小動物,發生了很多奇奇怪怪的小故事。哎,聽說過"狐假虎威"這個成語嗎?今天,我來講給大家聽。
小白免:(在歡快的音樂中向內喊)小花鹿,小野豬,大家快來呀!
眾動物:(從四面跑上)來啦!來啦!
小白免:今天天氣真好,咱們在一起玩,好嗎?
眾:好,好,太好啦。(快板)金色的陽光照大地,大森林里真美麗。
小鹿仰起乖乖角,
小兔子點頭笑嘻嘻。
野豬胖胖扭一扭,
斑馬姐姐踢踏踢。
小猴高興地翻筋頭,
小松鼠從東跳到西。
一同唱歌做游戲,做游戲。(眾歡呼,樂起,眾起舞)小猴:(無意間)哎,大家快來看,那邊是誰來啦?
眾:啊,是一只大老虎,這可怎么辦呢?
野豬:別慌,別慌,我看大家先躲起來,快快。ū姴仄穑├匣ⅲ海菲穑庠隽甑厣焐鞈醒,打哈欠)今天真是糟糕透頂,轉了好半天,一點好吃的東西都沒找到,餓死我了,嗯,我先在這里等等看。(藏起)狐貍:(樂起,鬼頭鬼腦自語)我是一只花狐貍,專門愛動壞腦筋,
小動物看見我就害怕,
今天出門散散心,散散心。
。吠,老虎悄悄轉出,突然發現狐貍,撲過去,一把逮住狐貍)老虎:啊哈,我可找到美味佳肴啦。
狐貍:(眼珠一骨碌,扯著嗓子對老虎嚷)怎么,你敢吃我?
老虎:(一愣)為什么不敢!我就要吃了你!
狐貍:(奸笑)慢!森林里面有規矩,老天爺派我來管理,今天你要是吃了我,就是把老天爺的命令來抗拒,哼哼,有多大的膽子,我看你!
老虎:(被蒙住了,松開了爪子)不好,不好,真不好!
糟糕,糟糕,真糟糕,
到口的東西吃不到,
弄得我心驚又肉跳。
狐貍:(得意地搖了搖尾巴)怎么樣,我帶你到百獸面前去走一遭,也讓你看看我的威風?
老虎:(無可奈何地)行,行,咱們走著瞧!
。ㄞD場,樂起)
狐貍:我神氣活現走在老虎的前面。
老虎:我半信半疑地跟在狐貍的后面。
狐貍:(小聲地)我要借老虎的威風嚇跑百獸。
老虎:我東張西望,心驚膽顫。
(轉下,樂停。眾動物一個接一個小心翼翼地上場,湊在一起)斑馬:伙伴們,我看見老虎好像跟狐貍在一起。
小鹿:它們在一起搞什么鬼名堂?
。ê偂⒗匣囊唤窍群笊蠄觯
小免子:狐貍來了!
小野豬:咦,狐貍今天好威風啊,大搖大擺的樣子!
小鹿:它肯定是搞什么鬼名堂!
斑馬:(發現大老虎)不好,大老虎來了,快跑哇!
眾動物:(驚慌地)救命呀,救命呀!
。ò佾F四散逃下場。樂急起)
狐貍:(狡猾地笑著對老虎)怎么樣,你該服氣了吧?看看,它們見了我就跑!
老虎:(開始深深地佩服川阿,狐貍大上,這回我服你啦!我有眼不識泰山,請你原諒。ㄓ窒蚝傋饕荆┖偅菏茄剑阋院蟮寐犖抑笓]!
老虎:(又鞠一躬)以后,我一切都聽你的!
狐貍:(又東張西望地,對臺下輕聲說)見好就收吧!嘿嘿,我找機會得趕快跑呀,別等它琢磨過味兒,一口把我給吃了!
(狐貍趁老虎不注意,狡猾地逃竄)
老虎:啊,它怎么跑了?(忽然恍然大悟)原來,這狡猾的狐貍是借著我大老虎的威風,才把百獸嚇跑的呀!我上當了,還以為它們怕的是狐貍呢!(咬牙切齒地)花狐貍—一看我怎么能饒恕你!
(邊喊邊追下,樂漸停)
旁白:小伙伴們,看了小朋友們的表演,你一定對"狐假虎威"這句成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吧’!狡猾的狐貍就是憑借大老虎的威風,嚇跑百獸的。告訴大家,咱們可不能像老虎那樣上壞人的當,更不能像狐貍那樣倚仗別人的勢力來欺壓百姓啊!
有關成語故事8
劉備
【求田問舍】舍:房子。多方購買田地,到處問詢屋價。指只知道置產業,謀求個人私利。比喻沒有遠大的志向。
出自于:《三國志·魏書·陳登傳》:備曰:“君有國士之名,今天下大亂,帝主失所,望君憂國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問舍,言無可采,是元龍所諱也,何緣當與君語?”
劉禪
【樂不思蜀】很快樂,不思念蜀國。比喻在新環境中得到樂趣,不再想回到原來環境中去。
《三國志·蜀書·后主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
263年劉禪投降曹魏,受封為安樂公,和一些大臣被遷往洛陽居住。有一天,司馬昭宴請劉禪,吩咐演奏蜀樂,并歌舞助興。蜀漢舊臣們想起亡國之痛,個個低頭流淚。只有劉禪怡然自若。司馬昭問劉禪:“安樂公是否思念蜀?”劉禪答道:“此間樂,不思蜀。”
晉武帝司馬炎
【羊車望幸】意為希望得到別人的重視或者寵愛。
晉朝開國皇帝司馬炎有粉黛近萬,因此,每天晚上到底要臨幸哪個妃子,就成為一個讓他十分頭疼的問題。于是他想出一個辦法,就是坐著羊車,讓羊在宮苑里隨意行走,羊車停在哪里他就在哪里寵幸嬪妃。有個聰明的宮人便把竹枝插在門上,把鹽水灑在地上,羊因為喜歡鹽水的味道,停下吃食,于是羊車就停在她的宮門口。
晉惠帝司馬衷
【何不食肉糜】意為對事物沒有全面認知,也指沒有親身經歷過的人對別人的處境或行為妄加評論或建議。
《晉書·惠帝紀》記載:帝嘗在華林園,聞蝦蟆聲,謂左右曰:“此鳴者為官乎,私乎?”或對曰:“在官地為官,在私地為私!奔疤煜禄膩y,百姓餓死,帝曰:“何不食肉糜?”其蒙蔽皆此類也。
晉明帝司馬紹
【日近長安遠】比喻向往帝都而不得至,多寓功名事業不遂,希望和理想不能實現之意。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夙惠》,其中典故為:晉明帝年少時,坐在元帝的膝蓋上。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就問明帝:“你覺得長安和太陽哪個遠?”明帝回答:“太陽遠,沒有聽說有人從太陽那里來!痹鄹械襟@奇。第二天,元帝召集群臣舉行宴會,重新問他,他卻回答說:“太陽近!痹鄢泽@:“你怎么跟昨天說的不一樣呢?”明帝回答說:“抬頭只看得見太陽,看不見長安!
煙花
前秦世祖皇帝苻堅
【投鞭斷流】把所有的馬鞭投到江里,就能截斷水流。比喻人馬眾多,兵力強大。
出處:《晉書》卷一百十四〈苻堅載記下〉,典故為:苻堅即位后想消滅東晉,遭朝中大臣勸諫,指出東晉有長江天險,不易攻下,但驕傲的苻堅回應:“我坐擁百萬大軍,只要我一聲令下,所有士兵把他們的鞭投入長江,足可把長江水斷流,長江天險還有什麼好怕的?”
后趙開國皇帝石勒
【鹿死誰手】鹿:獵取的對象,比喻爭奪的政權。原比喻不知政權會落在誰的手里,F在也泛指在競賽中不知誰會取得最后的勝利。
出處:唐·房玄齡《晉書·石勒載記下》。典故:十六國時期的后趙開國皇帝石勒評價自己說:“我如遇到漢高祖,必當北面而事奉他,與韓信、彭越并肩齊驅而爭為人先。倘若遇到光武帝劉秀,當共同馳騁于中原,未知鹿死誰手!
北齊顯祖文宣皇帝高洋
【快刀斬亂麻】
出處:《北齊書·文宣帝紀》:“高祖(高歡)嘗試觀諸子意識,各使治亂絲,帝(高洋)獨抽刀斬之,曰:‘亂者須斬!’
隋文帝楊堅
【一衣帶水】像一條衣帶那樣狹窄的水域。原指窄小的水面間隔,后泛指江、河等水面不足以限制人們的交通與交往!八痹搁L江。
出處:《南史·陳紀下》:“隋文帝謂仆射高熲曰:‘我為百姓父母,豈可限一衣帶水不拯之乎?’”
隋文帝在588年冬下令伐陳。出發前,他對高颎說:“我是天下老百姓的父母,難道能夠因為一條像衣服帶子一樣狹窄的長江的阻隔,而不去拯救那里的老百姓嗎?”隋文帝志在必得,派晉王楊廣為元帥,率領五十萬大軍渡江南下,向陳朝的都城建康發動猛烈的進攻,并很快就攻下建康,俘獲了陳后主,滅掉了陳朝。
唐高祖李淵
【雀屏中選】雀屏:畫有孔雀的門屏。指得選為女婿。
出處:《舊唐書·高祖竇皇后傳》典故:李淵善于騎射,其妻竇皇后未嫁時為貴族女,明艷照人。其父北周大將竇毅舉辦射箭之賽,比武招親,要求求親的公子們以射中雀屏上的孔雀為標準。李淵竟然兩發各中一目(孔雀眼睛),而娶得竇氏,這段佳話流傳后世成為成語“雀屏中選”。
唐太宗李世民
【小鳥依人】依:依戀。像小鳥那樣依傍著人,F用于形容女孩子嬌小可愛的樣子。
出處:《舊唐書·長孫無忌傳》:“褚遂良學問稍長,性亦堅正,既寫忠誠,甚親附於朕,譬如飛鳥依人,自加憐愛!
典故:有一天,唐太宗李世民將朝中大臣評論一番,最后說到了褚遂良。唐太宗說:“褚遂良在學問方面大有長進,性格很剛直,對朝廷忠心,對我很有感情;平時一副飛鳥依人的模樣,我很是憐愛他啊!”
宋太祖趙匡胤
【黃袍加身】黃袍:也稱龍袍,指古代皇帝的袍服。指政變后奪得政權。也指登上帝位。
出自:《宋史·太祖紀一》。典故:后周顯德七年(公元960年),北漢勾結契丹入寇,趙匡胤 出師御之,兵次陳橋驛 ,在趙普、石守信等策劃下,發動兵變,黃袍加身,擁立趙匡胤即帝位,改國號為宋。史稱“陳橋兵變”。
宋太宗趙光義
【開卷有益】開卷:打開書本,指讀書;益:好處,收獲。讀書總有好處。
出處:宋·王辟之《澠水燕談錄·文儒》卷六:太宗日閱《御賢》三卷,因事有閥,暇日追補之,嘗曰:“開卷有益,朕不以為勞也!
典故:宋太宗常常對左右的人說:“只要打開書本,總會有好處的!庇捎谒麍猿置刻扉喿x三卷《太平御覽》,學問十分淵博,處理國家大事也十分得心應手。當時的大臣們見皇帝如此勤奮讀書,也紛紛效仿,所以當時讀書的風氣很盛。
有關成語故事9
別有天地
唐玄宗開元十五年,27歲的詩人李白“仗劍去國,辭親遠游”,輾轉來到安陸。在這里,他與唐高宗時的宰相許圉師孫女結婚。隨后,居住于離許宅10華里的碧山中。
李白為何落腳安陸,不僅是現代,即使在當時,都有許多人不理解。至今民間還流傳一個故事:有一天,安陸在朝中做官的一位何姓閣老回到碧山腳下的老家,聽到鄉親們介紹李白生得英俊瀟灑,博覽群書,一目十行,吟詩作賦,揮筆成章,十分欣賞。于是,吩咐家人準備名肴佳釀,請李白來家作客。
李白來后,閣老一見果然氣象不凡。又談詩書,李白都能對答如流,閣老更為佩服。于是忍不住發問:“李學士,天下名山那么多,緣何單單看中了我們的碧山呢?”李白聽了,不假思索,隨口答上:“桃花流水杳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遍w老一聽,大聲稱贊,立即讓家人取出筆墨紙硯,請李白錄下。李白當即再補兩句,并取名《山中問答》:“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桃花流水杳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這首《山中問答》不脛而走,廣為傳誦!皠e有天地”也成了一句流行的成語,意為一種新的境界。
輕財好施
李白“辭親遠游”,并不是直接來到安陸的,而是“南穹參梧,東涉溟!保^了三年的游俠生活。在東游維楊(楊州)時,不到一年,便“散金三十余萬”。然而,“黃金散盡交不成”,促使詩人結束了游俠生活,寓居安陸。
在與許氏結婚后的第三年,李白寫了著名的《上安解裴長史書》。詩人為了讓裴長史了解并且重視自己,向他介紹了自己的身世和到安陸之前的情況,其中關于楊州的一段是這樣表述的:“曩昔東游維楊,不逾一年,散盡三十余萬,有落魄公子,惠皆濟之,此則是白之輕財好施也!陛p財好施,由此而來。
聲價十倍
李白在上書裴長史無果的第二年,前往長安尋找機會,仍是屢屢碰壁。于是發出了“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的長嘆,頹喪地踏上歸程。其間,聽到韓朝宗出任荊州大都督府長史的消息后,又“心雄萬夫”,希望“一登龍門”。因而,揮筆寫下了《與韓荊州書》。
《與韓荊州書》開篇即是:“白聞天下俠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萬戶侯,但愿一識韓荊州!瘟钊酥澳揭恢劣诖艘控M不以有周公之風,躬吐握之事,使海內豪俊奔走而歸之,一登龍門則聲譽十倍,所以龍蟠鳳逸之士,皆欲收名定價于君侯?君侯不以富貴而驕之,寒賤而忽之,則三千賓中毛遂,使白得穎脫而出,即其人焉!边@就是成語“聲價十倍”的出處。
然而,韓朝宗并沒有重視李白,甚至連理也沒有理他。李白在安陸期間,屢屢上偈不遇,政治上十分失意,只有無可奈何地“酒隱安陸,蹉跎十年”。這種境遇造就了詩人“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骨氣,使中國文壇多了一個偉大詩人。
有關成語故事10
三國時候,魏國有個人叫盧毓。他十歲就成了孤兒,兩個哥哥又先后去世。在兵荒馬亂中,他辛勤努力養活著寡嫂和侄兒,日子過得很艱難。他的為人和學問受到了人們的.稱贊。
后來盧毓做了官。他為官清正,任職三年多,提出了不少好建議,魏明皇帝很信任他。
那時選拔官吏,一般是憑人推薦,而推薦者往往只推薦有名的人物,這些名人多數只重清談,不務實際,互相吹捧,因此魏明帝很不滿意。在選拔中書郎時,魏明帝就下令說:"這次選拔,要由盧毓來推薦。選拔的人不要只看名聲。名聲就像在地上畫個餅一樣,其實是不能吃的啊!"
有關成語故事11
戰國時,楚國有人家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警惕,把隨身攜帶的一把寶劍失落江中。他連忙去抓,曾經來不及了。
船上的人對此感觸十分痛惜,但那楚人彷佛胸中有數,頓時取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個暗號,并向各人說:“這是我寶劍落水的中央,以是我要刻上一個暗號!
各人都不睬解他為什么如許做,也不再去問他。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刻在船上刻暗號的中央下水,去撈取失落的寶劍。撈了半天,不見寶劍的影子。他以為很稀罕,喃喃自語說:“我的寶劍不便是在這里失下去嗎?我還在這里刻了暗號呢,怎樣會找不到的呢?”
至此,船上的人紛繁大笑起來,說:“船不停外行進,而你的寶劍卻沉入了水底不動,你怎樣找失掉你的劍呢?”
《呂氏年齡》的作者也在寫完這個故過后批評述這個,“守株待兔”的人是“太愚笨可笑了”!
實在,劍失落在江中后,船連續行駛,而寶劍卻不會再挪動。像他如許去找劍,真是太愚笨可笑了。
有關成語故事12
虎狼之國
【出處】:漢"司馬遷《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春秋戰國時期,時任楚國左徒的屈原主張聯合齊國,共同抗秦?墒浅淹趼犘抛嬔裕恍湃嗡。
秦國怕齊、楚聯合,派張儀出使楚國;栌关澬牡某淹鯏嘟^了與齊國的友好關系之后,又受到張儀的欺騙。楚懷王一怒之下,便匆匆發兵攻秦,反而被秦國打得大敗。楚國只得向秦國割地求和。有一次,秦昭王請楚懷王到秦國商談結盟諸事,屈原知道后,竭力反對,并在南陽內鄉(今屬西峽)一道山嶺處攔處了楚懷王,他扣馬而諫:“秦國乃虎狼之國,不可信,不如勿行!笨墒牵淹醪活櫩嘀G執意前往。屈原仰天長嘆、憂郁而歸。其結果是楚懷王聽信讒言,身入虎狼之國,被扣受辱,客死于秦。
從此,屈原扣馬而諫的山崗被當地人稱作“屈原崗”,遺存至今。
有關成語故事13
先憂后樂
【出處】: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公元1045年,范仲淹因參與慶歷新政夭折而被貶至南陽鄧州任知州。在鄧州,他創建了花洲書院,執經講學,以文會友,與民同樂。慶歷六年(公元1046年)九月,他的摯友滕子京派人請他為重修岳陽樓作記,范仲淹欣然揮筆,一氣呵成,寫成了千古名篇《岳陽樓記》。
文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為天下歷代文人志士所傳頌,并由此名句簡縮為“先憂后樂”。
此外,千古名篇中的“百廢俱興”、“心曠神怡”等也成為千古流傳的成語。
有關成語故事14
【出處】:漢"司馬遷《史記"酷吏列傳》
西漢時期,有個名叫義縱的人,因其姐姐醫好了皇太后的病而得到漢武帝的任用。由于他能夠依法辦事,不畏權勢,由縣令升為南陽太守。
當時,南陽城里有一個管理關稅的都尉叫寧成,依權霸市,異常殘暴,官員、百姓都懼怕他。寧成聽說義縱要來南陽任太守,深感不安,并領著全家老少恭恭敬敬迎接義縱上任。然而,義縱上任即派人調查寧成家族,凡查到違法者,一律嚴加懲處,寧成也被治罪。由此使當地有劣跡的富豪聞風喪膽,嚇得逃離了南陽。后來,漢武帝又調義縱治安混亂的定襄任太守,義縱上任便將二百多名重罪輕判的犯人重新判處xx,并將私自探監的家屬也判處xx。一天就殺了四百多人。盡管當時的天氣不冷,然而聽到這個消息的人們都感到不寒而栗。
有關成語故事15
【破釜沉舟成語故事】
“破釜沉舟”這則成語的釜是鍋;舟是船。砸破燒飯用的鍋子,鑿沉船只,比喻拚死一戰。
這個成語來源于《史記.項羽本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秦朝末年,秦二世派大將章邯攻打趙國。趙軍不敵,退守巨鹿(今河北平鄉西南),被秦軍團團圍住。楚懷王封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副將,派他們率軍去救援趙國。
不料,宋義把兵帶到安陽(今山東曹縣東南)后,接連46天停滯不進。項羽忍不住,一再要求他趕緊渡江北上,趕到巨鹿,與被圍趙軍來個里應外合。但宋義另有所謀,想讓秦、趙兩軍打得精疲力竭再進兵,這樣便于取勝。他嚴令軍中,不聽調遣的人,不管是誰都要殺。與此同時,宋義又邀請賓客,大吃大喝,而士兵和百姓卻忍饑挨餓。
項羽忍無可忍,進營帳殺了宋義,并聲稱他勾結齊國反楚,楚王有密令殺他。將士們馬上擁戴項羽代理上將軍。項羽把殺宋義的事及原因報告了楚懷王,楚懷王只好正式任命他為上將軍。
項羽殺宋義的事,震驚了楚國,并在各國有了威名。他隨即派出兩名將軍,率2萬軍隊渡河去救巨鹿。在獲悉取得小勝并接到增援的請求后,他下令全軍渡河救援趙軍。
項羽在全軍渡河之后,采取了一系列果斷的行動:把所有的船只鑿沉,擊破燒飯用的鍋子,燒掉宿營的屋子,只攜帶三天干糧,以此表示決心死戰,沒有一點后退的打算。
這支有進無退的大軍到了巨鹿外圍,立即包圍了秦軍。經過9次激戰,截斷了秦軍的補給線。負責圍攻巨鹿的兩名秦將,一名被活捉,另一名投火自焚。
在這之前,來援助趙國的各路諸侯雖然有幾路軍隊在巨鹿附近,但都不敢與秦軍交鋒。楚軍的拚死決戰并取得勝利,大大地提高了項羽的聲威。
從此,項羽率領的軍隊成了當時反秦力量中最強大的一支武裝。
后來,“皆沉船,破釜甑”演化為成語“破釜沉舟”,用來比喻拚死一戰,決心很大。
項羽也成了當時農民起義軍的著名領袖人物,并在不久和劉邦的起義軍一起,推翻了秦朝的統治。
【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神話成語故事歷史成語故事11-14
經典成語故事01-16
經典成語故事08-18
經典的成語故事10-20
成語故事經典11-21
經典成語故事11-07
成語故事精選12-12
經典成語故事「精選」12-05
成語故事07-22
合浦珠還成語故事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