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語故事20個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用過成語吧,成語是語言中經過長期使用,錘煉而形成的固定短語,你知道經典的成語有哪些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國成語故事文字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國成語故事 1
狐假虎威
有一天,一只老虎正在深山老林里轉悠,突然發現了一只狐貍,便迅速抓住了它,心想今天的午餐又可以美美地享受一頓了。
狐貍生性狡猾,它知道今天被老虎逮住以后,前景一定不妙,于是就編出一個謊言,對老虎說:"我是天帝派到山林中來當百獸的,你要是吃了我,天帝是不會饒恕你的。"
老虎對狐貍的話將信將疑,便問:"你當百獸,有何證據?"狐貍趕緊說:"你如果不相信我的話,可以隨我到山林中去走一走,我讓你親眼看看百獸對我望而生畏的樣子。"
老虎想這倒也是個辦法,于是就讓狐貍在前面帶路,自己尾隨其后,一道向山林的`深處走去。
森林中的野兔、山羊、花鹿、黑熊等各種獸類遠遠地看見老虎來了,一個個都嚇得魂飛魄散,紛紛奪路逃命。
轉了一圈之后,狐貍洋洋得意地對老虎說道:"現在你該看到了吧?森林中的百獸,有誰敢不怕我?"
老虎并不知道百獸害怕的正是它自己,反而因此相信了狐貍的謊言。狐貍不僅躲過了被吃的厄運,而且還在百獸面前大抖了一回威風。對于那些像狐貍一樣仗勢欺人的人,我們應當學會識破他們的伎倆。
中國成語故事 2
如魚得水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劉備為實現統一天下的宏愿,特意拜訪隱居的諸葛亮,請他出山。他連去了兩次都未能見著,第三次去,才見了面。
劉備說明來意,暢談了自己的宏圖大志。諸葛亮推心置腹,提出了奪取荊州、益州,東聯孫權,北伐曹操的戰略方針。劉備聽后大喜,于是拜孔明為軍師。
孔明竭力地輔佐劉備,而劉備對孔明的信任和重用,卻引起了關羽、張飛等將領的不悅。他們不時在劉備面前,表現出不滿的神色,秉性耿直的.張飛,更是滿腹牢騷。劉備耐心地作了解釋,他形象地把自己比做魚,把孔明比做水,反復說明,孔明的才識與膽略,對自己完成奪取天下大業之重要。他說:“我劉備有了孔明,就好像魚兒得到了水一樣,希望大家不要再多說了!币院,劉備在孔明的輔佐下,東聯北伐,占荊州,取益州,軍事上節節勝利,勢力不斷擴大,最終與魏、吳成了三足鼎立之勢。
故事出自《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成語“如魚得水”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對自己很合適的環境。
中國成語故事 3
愚公移山
傳說古時候有兩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那里的北山住著一位老人名叫愚公,快90歲了。他每次出門,都因被這兩座大山阻隔,要繞很大的圈子,才能到南方去。
一天,他把全家人召集起來,說:“我準備與你們一起,用畢生的精力來搬掉太行山和王屋山,修一條通向南方的大道。你們說好嗎!”
大家都表示贊成,但愚公的老伴提出了一個問題:“我們大家的`力量加起來,還不能搬移一座小山,又怎能把太行、王屋兩座大山搬掉呢?再說,把那些挖出來的泥土和石塊放到哪里去呢?”
討論下來大家認為,可以把挖出來的泥土和石塊扔到東方的海邊和北方最遠的地方。
第二天一早,愚公帶著兒孫們開始挖山。雖然一家人每天挖不了多少,但他們還是堅持挖。直到換季節的時候,才回家一次。
有個名叫智叟的老人得知這件事后,特地來勸愚公說:“你這樣做太不聰明了,憑你這有限的精力,又怎能把這兩座山挖平呢?”愚公回答說:“你這個人太頑固了,簡直無法開導,即使我死了,還有我的兒子在這里。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孫子又生孩子,孩子又生兒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而山卻不會再增高,為什么挖不平呢?”
當時山神見愚公他們挖山不止,便向天帝報告了這件事。天帝被愚公的精神感動,派了兩個大力神下凡,把兩座山背走。從此,這里不再有高山阻隔了。
中國成語故事 4
刻舟求劍
從前,有個人帶著一把寶劍坐船。船才開出來,突然聽見“撲通”一聲,他的劍落到水里去了。
怎么辦呢?他想了半天,終于想到了一個辦法,他用小刀在船上刻了一個印記,便悠然自得的在船上坐著。
劃船的人很著急,對他說:“讓我把船停下來,你快跳下去把劍撈起來吧!”
可那個人卻指著船說:“到了對岸再說吧,反正我在船上劃了一條線,劍是從這兒落下去的,到時候從這里下去找就行啦!”
劃船的人說:“你的劍掉進了水里,劍又不會跟著船走,怎么還能在對岸找到呢?”
那個人不聽船夫的話,于是,船夫把船劃到了對岸。
這時,那個人脫掉衣服,從他劃的那條線那里跳了下去,可他撈了很久什么也沒撈到。
劍掉進了河里,現在船走了這么遠,他是不能從船上的線找到劍的.。
刻舟求劍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爸邸笔恰按,“求”是“尋找”。有的人辦事不管時間地點的變化,始終不肯改變原來的主意,我們就可以說他是刻舟求劍。
中國成語故事 5
按圖索驥
春秋時候,秦國有個叫孫陽的人,擅長相馬,無論什么樣的馬,他一眼就能分出優劣。他常常被人請去識馬、選馬,人們都稱他為伯樂(“伯樂”本是天上的星名,據說負責管理天馬)。
有一次,孫陽路過一個地方,忽見一匹拖著鹽車的老馬沖他叫個不停,走近一看,原來是匹千里馬,只是年齡稍大了點。老馬拉著車艱難地走著,孫陽覺得太委屈了這匹千里馬,它本是可以奔跑于疆場,可以發揮更大作用的寶馬良駒,現在卻默默無聞地拖著鹽車,慢慢地消耗著它的銳氣和體力,實在可惜!孫陽想到這里,難過得落下淚來。
為了讓更多的人學會相馬,使千里馬不再被埋沒,也為了自己一身絕技不至于失傳,孫陽把自己多年積累的相馬經驗和知識寫成了一本書,配上各種馬的形態圖,書名叫《相馬經》。
孫陽有個兒子,看了父親寫的.《相馬經》,以為相馬很容易,就拿著這本書到處找好馬。他按照書上所繪的圖形去找,一無所獲。又按書中所寫的特征去找,最后發現有一只癩蛤蟆很像書中寫的千里馬的特征,便高興地把癩蛤蟆帶回家,對父親說:“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親一看,哭笑不得,沒想到兒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說:“可惜這馬太喜歡跳了,不能用來拉車!苯又袊@道:“所謂按圖索驥也!
故事出自明朝楊慎的《藝林伐山》。成語“按圖索驥”,比喻機械地照老辦法辦事,不知變通;也比喻按照某種線索去尋找事物。
中國成語故事 6
海角天涯
韓愈,字退之,是唐代中葉時的偉大文學家。
他兩歲時就死了父親,不久他的母親又死去。幼時依靠他哥哥韓會和嫂嫂鄭夫人過活。韓會有一個嗣子(韓愈次兄介之子,出繼與長兄為嗣)叫老成,排行十二,所以小名叫十二郎,年紀比韓愈小一點。
后來韓會四十二歲的時候,因宰相元載的事,貶為韶州刺史,不到幾個月就病死在韶州,這時韓愈只有十一歲,十二郎也很小。韓愈雖然有三個哥哥(會、弁、介),但都很早離開了人世。
這時,繼承祖先后代的,只有韓愈和他的侄子十二郎兩個人,零丁孤苦,沒有一天離開過。韓愈十九歲時自宜城前往京城,以后十年的時間中,只和十二郎見過三次面。當他正打算西歸和十二郎永遠生活在一起的時候,不幸十二郎就在這時死去了。韓愈知道了這消息,悲痛欲絕,寫了一篇“祭十二郎文”,叫建中備了一些時下的`物品從老遠的地方去致祭他。
這篇祭文,一字一淚,令人讀來心酸。祭文中有“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的句子,后人便把它引伸成“天涯海角”這句話,用來比喻極其遙遠的地方。
中國成語故事 7
雪中送炭
宋太宗是宋太祖的弟弟,年輕的時候曾和宋太祖一起打天下,深知江山來之不易。因此,他特別愛護老百姓。
淳化四年的冬天,東京(今開封)滴水成冰,房檐垂下的冰掛有一尺多長,在清冷的冬天,在不足以給人任何溫暖的陽光照射下,像一把把垂下來的刀,令人望之即瑟瑟發抖。宋太宗在皇宮里面,穿著龍袍,烤著炭火,還覺得寒氣逼人。這時,宋太宗想起乾德二年的冬天,哥哥宋太祖上朝時,身穿貂皮大衣,戴著皮帽全副武裝,所有的大臣都縮著手不勝寒瑟站在講武殿臨時鋪的地毯上,上奏章說話哆哆嗦嗦,冷得舌頭打結的情景。
于是,他更感冰寒,便命人拿來美酒,借酒來驅趕寒冷。他一杯酒還沒有喝完突然想到了弱勢群體:“我住在皇宮中,穿著狐貍皮做的龍袍,烤著炭火,喝著酒,還覺得冷,那些缺衣少食的'貧苦農民,他們又沒有炭火烤,不知會凍成什么樣兒。我必須想點兒辦法,幫助他們解決這個實際問題!
想到這里,他馬上召來開封府尹,對府尹說:“現在天寒地凍,我們這些有吃有穿有火烤的人就覺得冷,那些缺衣少食沒火烤的老百姓,肯定更加受不了。你現在馬上替我去慰問他們,幫助他們迅速解決這個燃眉之急!边@位皇帝的意旨內容是——給京城所有高壽人瑞發獎金,超過100歲者賞賜金腰帶。再賞京城鰥寡孤獨以及貧窮者一千錢、米炭若干。
開封府尹一接到圣旨,馬上帶領他的所有隨從,準備好衣服、錢財、糧食和木炭,挨家挨戶地送到老百姓手中。于是人們看見很多窮苦的百姓都拎著木炭你來我往的身影。宋太宗首開雪中送炭的愛心先河,著實感動了許許多多的百姓。“雪中送炭”的故事便這樣不脛而走,一個勁地稱贊宋太宗是“雪中送炭”。
中國成語故事 8
螳螂捕蟬
吳王要出兵攻打楚國。他已經下了決心,對臣子們說:“誰要是勸阻我,我就把誰殺了!”吳王身旁有一個侍候他的少年,想勸吳王不要出兵,可是不敢直說。他就每天清早起來,拿著彈弓和泥丸,在花園里走來走去,想讓吳王看見,好趁此勸勸吳王。
直到第三天早上,吳王起來偶爾向窗外一望,看見那少年在花園里走來走去,就喚他說:“孩子,你大清早在花園里干什么呢?你看,你的衣服都叫露水給打濕了。”那少年把手里的`彈弓揚了一揚,說:“大王,別作聲。您看樹上有一只知了,正在高高興興地喝露水呢!他不知道有一只螳螂正躲在他的身背后哪!眳峭趼犃擞X得好笑,說:“螳螂捉知了,這有什么稀奇呢!你真是個孩子!”那少年仍舊很有興趣地說:“您看,那螳螂悄悄地繞過樹枝,正要撲上去,沒想到有一只黃雀正躲在他的身背后哪!眳峭踉诖白永锟墒裁匆矝]看見,就問:“那黃雀又怎樣呢?”
那少年把泥丸搭在彈弓上,說:“黃雀伸長了脖子,正要去啄螳螂,沒想到我已經瞄準了他的小腦袋了。這三個家伙都只看到面前的利益,而不顧背后的禍患!眳峭趼犃松倌甑脑,想了好一會兒才說:“你說得對!庇谑,他就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螳螂捕蟬”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通常和“黃雀在后”連在一起用。比喻只看到面前的利益,而不顧背后的禍患。
中國成語故事 9
葉公好龍
魯哀公經常向別人說自己是多么地渴望人才,多么喜歡有知識才干的人。有個叫子張的人聽說魯哀公這么歡迎賢才,便從很遠的地方風塵仆仆地來到魯國,請求拜見魯哀公。
子張在魯國一直住了七天,也沒等到魯哀公的`影子。原來魯哀公說自己喜歡有知識的人只是趕時髦,學著別的國君說說而已,對前來求見的子張根本沒當一回事,早已忘到腦后去了。子張很是失望,也十分生氣。他給魯哀公的車夫講了一個故事,并讓車夫把這個故事轉述給魯哀公聽。
然后,子張悄然離去了。
終于有一天,魯哀公記起子張求見的事情,準備叫自己的車夫去把子張請來。車夫對魯哀公說:“他早已走了!
魯哀公很是不明白,他問車夫道:“他不是投奔我而來的嗎?為什么又走掉了呢?”
于是,車夫向魯哀公轉述了子張留下的故事。那故事是這樣的:
有個叫葉子高的人,總向人吹噓自己是如何如何喜歡龍。他在衣帶鉤上畫著龍,在酒具上刻著龍,他的房屋臥室凡是雕刻花紋的地方也全都雕刻著龍。天上的真龍知道葉子高是如此喜歡龍,很是感動。一天,真龍降落到葉子高的家里,它把頭伸進窗戶里探望,把尾巴拖在廳堂上。這葉子高見了,嚇得臉都變了顏色,驚恐萬狀,回頭就跑。真龍感到莫名其妙,很是失望。其實那葉公并非真的喜歡龍,只不過是形式上、口頭上喜歡罷了。
中國成語故事 10
井底之蛙
一口廢井里住著一只青蛙。有一天,青蛙在井邊碰上了一只從海里來的大龜。
青蛙就對海龜夸口說:“你看,我住在這里多歡樂!有時快樂了,就在井欄邊跳動一陣;疲乏了,就回到井里,睡在磚洞邊一回;蛘咧涣舫鲱^和嘴巴,安寧靜靜地把全身泡在水里:或者在軟綿綿的泥漿里散一回步,也很舒適?纯茨切┪r和蝌蝦,誰也此不上我。而且,我是這個井里的仆人,在這井里極自由拘束,你為什么不常到井里來游賞呢!”
那海龜聽了青蛙的話,倒真想進去看看。但它的左腳還沒有整個伸進去,右腳就已經絆住了。它趕忙后退了兩步,把大海的情形告知青蛙說:“你看過海嗎?海的.廣闊,哪止千里;海的深度,哪只千來丈。古時候,十年有九年大水,海里的水,并不漲了多少;后來,八年里有七年大早,海里的水,也不見得淺了多少?梢姶蠛J遣皇芎禎秤绊懙摹W≡谀菢拥拇蠛@,才是真的歡樂呢!”
井蛙聽了海龜的一番話,驚訝地呆在那里,再沒有話可說了。
中國成語故事 11
冰消瓦解
這個典故出自《隋書.楊素傳》。楊素是隋朝皇帝楊堅手下的一位近臣,他在幫助楊堅建立隋朝的過程中立下汗馬功勞,所以被隋文帝楊堅封為越國公。楊素為人心狠手辣,治軍嚴謹。在他的部隊中,只要軍令一下,官兵們稍有違抗就遭殺頭之禍,而英勇殺敵立功的,能夠及時得到封賞進官。所以他打仗取勝的時候很多。隋文帝楊堅的兒子楊廣很賞識他的才干,想方設法拉攏他為自己的私人勢力。公元604年,楊廣陰謀殺父篡位,稱煬帝。當這個消息傳出后,不少宗室大臣紛紛遣責楊廣這種卑鄙的'有失天倫之道的行為。漢王楊諒在并州(今山西太原)發兵對抗。楊素得知消息后,在楊廣的指令下,親自率軍追擊,雖然楊諒人多勢眾,楊素兵少將弱,但他采取了聲東擊西、避實就虛等戰術,很快以少勝多,攻到并州城下,迫使楊諒兵敗投降。戰報傳到京都之后,隋煬帝很高興,親自寫了詔書,向楊素全軍表示慰問。詔書中稱贊楊素戰術謀劃得當,出其不意,英勇善戰,所到之處,"霧廓云除,冰消瓦解。"楊素班師回京后,不久被進封為楚國公。
現一般用此典故比喻某種事物完全消失或崩潰。
詐偽裝的辦法去消滅敵人。
中國成語故事 12
避實就虛
這個典故源于《孫子.虛實篇》。孫武是我國古代著名的軍事家,春秋時期齊國人。他所著的《孫子兵法》是一部重要的.軍事著作。在這部著作中的《虛實》篇中,他主要論述如何使敵虛我實,從而達到在戰斗中以實擊虛、奪取勝利的目的。他指出:作戰的方式、方法,就好像水的流動一樣,因為水是避開高處往低流,所以打仗用兵應該避開敵方實處而擊其虛處。水適應地理形態變化而流動,那么用兵打仗就應該針對敵情的變化而制定取勝的辦法。因此說用兵打仗沒有一定的規律,流水也沒有一定的固定地形。如果能根據敵情變化而制定奪取勝利的辦法,可稱其為用兵如神。所以五行(金、木、水、火、土)之中沒有哪一行是常勝的;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沒有哪一季是固定不變的。因此說,日子有長有短,月亮有缺有圓,打仗用兵也是這樣。
現一般用此典故說明談論問題空洞無物,回避要害。
中國成語故事 13
一筆勾銷
宋代文學家范仲淹小時候就很有志氣。他十幾歲時便辭別母親,外出求學,夜以繼日地勤奮苦讀。冬天感到特別疲乏時,就用涼水洗臉;吃的東西不夠,就喝粥充饑。經過刻苦學習,他最終考中了進士。
慶歷三年,范仲淹被宋仁宗任命為參知政事,他和同時任命的韓琦、富弼等一起,進展了一場以改善吏治為中心的改革,史稱“慶歷新政”。“慶歷新政“的措施之一就是裁減冗官。范仲淹取來官員名冊,一個個檢查他們的'任職狀況。但凡不稱職的官員,他都在名冊上一筆勾去,撤掉他們的職務?粘龅穆殑眨瑒t從下一級能夠勝任的官員中委任。富弼平常非常敬重范仲淹,對待他像自己的長輩一樣,他見范仲淹對這些不稱職的官員這么毫不留情,擔憂地說:“你用筆一勾,就撤掉了他們的職務。他們一家人都要難過得痛哭流涕了!”
范仲淹答復說:“他一家人哭,總比他們禍患千家萬戶,讓那些人家全部哀痛好得多吧!庇谑,他把那些不稱職的官員全都罷免了。
但是,由于新政觸犯了當時貴族官僚的利益,遭到劇烈反對,推行不到一年便夭折了。范仲淹也被貶到陜西任四路宣撫使。也就在這一年,他寫下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名句。
中國成語故事 14
鞭長莫及
這個典故出自《左傳.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楚國國君楚莊王因左司馬申舟去齊國路經宋國被殺,一氣之下,發兵攻打宋國。宋國被楚國軍隊圍困了半年,逼得實在沒有辦法,便向晉國求援。晉國國君晉景公認為,晉國實力較雄厚,不出兵怕世人恥笑,便打算出兵救宋。但是大夫伯宗卻不同意出兵。他對晉景公說:"我們決不能派救兵去幫宋國打楚國,古語說得好,馬鞭子雖長,也不能抽打馬肚子,不能去攻擊它。楚國現在正是強盛的.時期,我們和它相爭只能有害無益。即使像江河湖泊都能夠容納污濁之水,山林草叢可以隱藏猛獸毒蛇,就是一塊美玉有時也難免有斑點,那么做國君豈不能容忍一時的屈辱呢?"晉景公經過伯宗的開導,認為他說的很有道理,就不派兵救宋了。
現一般用此典故比喻人們在做某件事時,由于受客觀因素所限,力量達不到(要求)。
中國成語故事 15
筆底生風
這個典故出自《圖畫見聞志.吳道子》。唐玄宗開元年中,裴旻因為家中父母亡故,到吳道子那里,請他答應到天宮在幾個墻壁上畫鬼神,憑借這幾個鬼神賞善罰惡,幫助勸善。吳道子回答說:"我長久不動畫筆了,您若有意讓我畫幾個鬼神,就為我舞劍一節,劍鋒犀利猶如風猛,可以通過舞劍通到陰府幽冥。"裴旻聽到這,立即脫去喪服,像平常的裝束一樣,跑馬如飛,左旋右旋,把高劍拋到云空中,劍高數十丈,仿佛一道電光下射。之后裴旻手握劍鞘收劍回套。圍觀的.人達數千人,沒有人不驚訝戰栗的。吳道子于是握筆在壁上畫圖。運筆神速有力,風聲颯然,確為天下的壯觀一景。吳道子平生繪畫,都是從這得到的益處。
形容書法、繪畫筆勢遒勁有力。
中國成語故事 16
東施效顰
西施是春秋戰國時期越國的一位美女,與王昭君、楊玉環、貂蟬并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
西施原名施夷光,天生麗質。那時越國稱臣于吳國,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圖謀復國。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許國,與鄭旦一起由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把吳王迷惑得眾叛親離,無心于國事,為勾踐的東山再起起了掩護作用。
《莊子》里面記載這樣了一個故事。當西施還在自己的家鄉生活時,有一次害心痛病而捂著心口,皺著眉走路。村子里的人見到西施楚楚可憐的樣子,都覺得西施更加美麗了,對她的美貌贊不絕口。村子里還有一個女子名叫東施,模樣長得非常丑陋,她看見后,認為西施那種樣子非常好看,于是就模仿著西施,也捂著心口,皺眉蹙(cù)額地走在村莊里,想增加自己的'美貌,博得別人的贊嘆?墒,事與愿違,人們見了她那種怪模樣,趕緊把門關上,不愿見她;即使見了她,也避得遠遠的。她只知道西施眉頭皺看起來很好看,卻不知道西施皺眉好看是因為她本身就美麗無比。
后來,人們就用“東施效顰”來比喻模仿別人,不但模仿不好,反而出丑。有時也作自謙之詞,表示自己根底差,學別人的長處沒有學到家。
中國成語故事 17
對牛彈琴
春秋時期,魯國有個著名的音樂家,名字叫公明儀。他對音樂有極深的造詣(yì),善于彈琴。他的琴聲優美動聽,人們聽到如此美妙的琴聲之后往往如醉如癡。
有一年的春天,他帶著琴來到城郊的田野散步,和煦(xù)的春風將青草的'芳香吹到他的面前,讓他心情非常舒暢。他環顧四周,發現不遠處有一頭大公牛正在吃草。他興致勃發,突發奇想要為這頭公牛演奏一曲,于是他撥動琴弦,對著這頭公牛彈奏了一首高雅的《清角之操曲》。
雖然公明儀彈奏的曲子非常悅耳動聽,但是那頭吃草的牛兒卻根本不理會那高雅的曲調,仍然低著頭繼續吃草。因為公牛雖然能聽到琴弦發出的聲音,但是并不能理解曲子中的美妙意境。
公明儀見美妙的琴聲并不能打動這頭不懂音樂的牛,非常無奈。過了一會兒,他又想出了一個辦法。公明儀撫動琴弦,彈出一段段奇怪雜亂的聲音,有的像嗡嗡的蚊蠅聲,有的像迷路的小牛犢(dú)發出的叫聲。這時候這頭大公牛才像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搖搖尾巴,豎起耳朵,聽了起來。
后來,人們就用“對牛彈琴”來比喻對愚蠢的人講深刻的道理,或對外行人說內行話,白白浪費時間;現在也用來譏笑人說話不看對象。
中國成語故事 18
多多益善
秦朝末年,各地農民起義風起云涌。有一個很有軍事指揮才能的青年人,名叫韓信。他先是參加了項羽領導的起義軍,但項羽并不重用他,于是他又投靠了另一支農民起義軍的領袖劉邦,被劉邦任命為大將軍。他通過數年的征戰,指揮軍隊攻克了秦朝的國都并打敗了項羽,幫助劉邦建立了漢朝。
劉邦當了漢朝皇帝后,擔心手下的功臣們謀反,對韓信也逐漸失去了信任,于是設計將韓信抓了起來,但是并沒有治罪,只是降了韓信的.官職,又將他從監獄里放了出來。韓信知道這是劉邦畏忌自己的才干,所以心里悶悶不樂,經常推說有病而不去上朝。
劉邦明白了韓信的心思,于是就常常找韓信聊天,討論國事,并談論朝中各位將領的才能。有一次,劉邦問韓信:“你覺得我能統率多少軍隊呢?”韓信回答說:“陛(bì)下最多能統率十萬人的軍隊!眲罱又鴨柕溃骸澳悄隳兀俊表n信從容地回答說:“我帶兵越多越好。 保ㄔ氖牵骸俺级喽嘁嫔茽!”)劉邦笑道:“既然你帶兵打仗越多越好,為什么以前還是被我逮住了呢?”韓信說:“陛下您雖然不善于帶領士兵打仗,但是您很善于率領和指揮將領,所以我就被您抓住了!眲盥犃斯笮ζ饋。
后來,人們就用“多多益善”來比喻越多越好。益,更加;善,好。
中國成語故事 19
三折其肱
晉國時,有范氏和中行氏兩個集團的人,預備起兵攻打晉定公;當時有人指出戰事勝利和失敗的關鍵,要看民眾是否支持,假設不能取得民眾的信任和支持,便將失敗無疑。范氏和中行氏起兵攻打晉定公是一種反叛行為,民眾自將不會支持也們的。何況晉定公自己曾經伐君失敗,落得流居異國的田地,可以說是經受過失敗的過來人。正如一個經過三次折傷手臂的人,雖經醫療后獲得痊愈,但他已嘗透了折臂的味道;在幾次三番的折臂和治療的經受中,他已了解到折臂的緣由,和治療的經過與方法,換句話說,他已是個中的老手了。所以“三折其肱”這句成語的含義,是頗為深刻的。
不管何人,只要他是經過屢次挫折,從艱難中奮斗而得到勝利的.,我們都可以說地是與逆境奮斗過的“三折其肱”的人。世界上的宏大人物,并不是與生俱來的。他肯定是經受了不少挫折,卻仍不斷地奮斗,結果才得勝利。失敗是勝利之母,我們正可以借用偉人們的“三折其肱”來勉人自勉。
中國成語故事 20
伯牙鼓琴
本典故見《呂氏春秋.本味》,另外在《列子.湯間》、《說苑.尊賢》等亦有文字大致相同的記載。春秋時,伯牙善于鼓琴,而鐘子期善聽琴。伯牙在鼓琴時的思想感情,子期根據琴音便能心領神會。伯牙鼓琴時,如志在高山,鐘子期就說:"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便說:"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后來,鐘子期死去,伯牙就破琴絕弦,不再鼓琴。
后來,人們用"伯牙鼓琴"或"高山流水"等來比喻知音、知己,也有表示琴音及其它作品的'高妙。
【中國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中國經典成語故事05-06
中國經典的成語故事02-22
中國經典成語故事03-10
經典中國成語故事05-23
中國成語故事11-23
中國成語故事【經典】09-21
中國成語故事11-08
中國最經典的成語故事02-04
中國經典歷史成語故事10-14
中國成語故事14篇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