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眾點評成功之外的十大教訓
從上周起,騰訊以4億美元買下大眾點評20%股份的各路猜測信息就傳來傳去。但同樣在O2O領域里刨食,咱不像某些自媒體,天天幻想站在馬化騰、馬云的背后指點江山,咱能做的就是以一個純草根創業者的角度,重新復盤一些大眾點評過去十年的成長軌跡。
復盤完畢,結論也很簡單,大眾點評過去這十年,走的實在過于虐心。如今它晉身騰訊嫡系,不管將來被全資收購還是IPO,貌似結局都在向好發展,但仔細分析其成長歷程,其中實在有太多教訓,值得創業者以及那些創始員工們特別警醒。
第一點:定位不準,在一個不該慢的領域偏要做慢公司。
電商領域是個啥生意?個個都是天天打雞血的主兒。快還跟不上,誰還敢慢下來。迄今為止,除了豆瓣,還有誰還敢說自己是慢公司?反正沒看到過幾家。豆瓣敢說,人家那是做文藝范,大眾點評一個搞吃喝玩樂三俗應用的主兒也敢叫慢公司?
我自己從半年前轉型做本地的外賣業務,也算大眾點評的同業,哪天不是跟小伙伴們跑斷腿?動輒被人家馬仔從店里面趕出來的情況天天發生,誰還有心情慢下來呢。但即便如此,你看看身邊團購公司的那些區域經理,你夜里就睡不著。人家地頭可能不如你熟,但架不住人家人多,后臺支持大。我本人在三線城市,還沒有跟大眾點評的區域經理打過照面。不過在報道中看到,大眾點評創始人張濤早期曾明確說過,匯集點評類信息的活兒就快不起來。
對此,我只想說兩點,第一點,該慢還是該快,你看看大眾點評與美團現在的差距就知道了;第二點,我希望大眾點評接下來能繼續堅持這種觀點,給我們這小地方的創業者多留一些緩沖時間。
第二點,時機把握不準,行業先行者突遇團購嗆行。
雷布斯說過一個很有名的風口與豬的理論,話糙理不糙。大眾點評作為餐飲點評類創業項目的先行者,的確值得敬仰。但說實話,他在前幾年的孤獨成長期里并沒有搶先筑成行業壁壘,不好聽的話說是一直慢悠悠的往前晃,結果等到團購模式橫空出世,幾十億美金砸到行業里,大眾點評剛開始的確是有點發懵的。
一開始說不懂團購也不會去做,一副嘴硬加傲嬌的樣子。再然后,等到2010年各獨立團購網站紛紛上線,大眾點評才回心轉意,倉促上線團購業務,但此時,不但最早的先發優勢消失殆盡,在團購里他反倒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后來者。
這里面,坦率的說,不全是運氣的問題,更關鍵的還是能否識時務,并及時作出調整。這一點對于創業者尤其重要。
第三點,目標過高,從打造中國互聯網第四大平臺到借助騰訊才能繼續往下講故事,落差可謂巨大。
創業者有些傲氣傲骨太正常了,但更多是在戰略或者在市場營銷上。落實到企業內部具體目標時,在保持想象力的同時一定還要回歸現實。站在大眾點評的角度上,IPO這個目標很正常,估值要達到20億也算正常。但是要打造中國互聯網第四大平臺就算是好高騖遠了。
比如它在2013年初發布了一個所謂平臺,但反響其實寥寥無幾。原因在哪里?開放平臺不是你想做就能做的。如果你是BAT這樣的巨頭,你不談開放平臺會有人來求著你。大眾點評是什么級別的公司?千萬級別的用戶數,自己還在圈用戶的過程中。還要開放平臺給別人?人家信你才怪呢。
即便到現在,大眾點評已經接受了騰訊的戰略投資,事實上是大眾點評要借助騰訊的概念才能將IPO的故事繼續講下去。但張濤似乎還在發聲說,做第四大平臺的想法依然沒有改變,我覺得這就有點過分了。撇開美團這些競爭對手不說,你有沒有問過身后的騰訊會怎么想啊?
第四點,轉型不堅決,從信息到交易的閉環一直難有突破。
創業者在創業時都想找一個就自己會別人都不會的絕招,但這玩意兒從來都不容易找到。大眾點評最擅長的也就是他一開始做的點評信息類。這種類社交媒體的概念的確有其商業價值。但這種做法的宿命是,離錢太遠。但凡自己做過生意的都知道,離錢越近的競爭越激烈,離錢越遠的就越寬松。即便到現在,真正只做餐飲點評的其實也不多見。
主流的商業模式認為,品類可以少,但一定要做成閉環。我相信,大眾點評在此期間肯定是猶豫了挺長時間的。要擱在我身上,我也會猶豫。但不同的是,在下了決定之后,我會堅決執行。大眾點評在決定轉型之后的執行現在看起來是不成功的。很多用戶(包括我本人)在大眾點評上還是只是看點評信息,真正要團購時卻要跳到美團等其他應用上去。大眾點評沒能進一步改造這種消費路徑依賴,的確是個敗筆。
第五點,創始人太糾結,在獨立上市賣身之間搖擺不定。
這一點無需多說了,從兩年前開始,大眾點評要被收購的消息就沒斷過。從張濤等創始人的角度看,一會放點風聲一會又嚴肅辟謠,你想在談判桌上爭取主動爭取更大利益,這一點沒問題,但是你有想過底下這些員工的感受嗎?不管有沒有期權,大家都在一條船上,你一會說賣一會說不買,怎么讓大家定下心來干活?
原先我們在大企業的時候,就天天吐槽說公司的毛病是職業經理人換來換去,不容易做到長期打算,但創業公司像大眾點評這種做法其實對公司的傷害更大。人心浮動,是創業團隊的大忌。說實在話,從創業到IPO,誰不是在憋了一口氣想盡快游上岸,整整兩年多的功夫里,大眾點評任憑各種消息飛來飛去,團隊不泄氣才怪。
第六點,戰略前瞻力不夠,沒有行業老兵的擔當和魄力。
一個行業有一個行業的擔當。本地生活服務里面最愁人的是什么?信任。我要去哪個館子吃飯,要看你的信息;我要預訂這家館子的菜,要先給你付款。但最終,這飯菜從來不是你這家公司做出來的。這需要消費者對你付出多大的信任?
比如目前業內已經成為標準的過期退款,最早業內誰也沒提出來過,后來是美團王興站出來說這是消費者的錢,要給退回去。結果大眾點評表態說,這事我們絕對不會跟進。消費者看到這個表態會是什么想法?你不退,那就是說你想黑我的錢唄。這不是一個行業老兵應有的態度。你可以對競爭對手不屑,但是不能誤傷了用戶。
第七點,執行效率太低,拖住了公司轉型的進程。
這一點跟前面的“慢公司”息息相關。我們在外界可能不太清楚,大眾點評管理層是如何得出結論認為,點評信息行業快不起來。但我想來想去,覺得最大可能是,基層地推和運營員工首先形成了這種觀點,然后將這種觀點灌輸給了張濤等管理層。
如果是這樣,我只能說,第一,基礎執行團隊的執行能力的確遇到了瓶頸,這種瓶頸不一定是態度,更可能是方法問題;第二,大眾點評管理層對執行層面失去了控制,這種失控首先是對信息的判斷失去準確性,其次是沒有在激勵管理制度上及時跟上。
第八點,發展節奏失控,十年之間耗時太長。
發展節奏對創業公司非常重要,是因為不管投資人還是前來加盟的牛人們,其實目的性都很強。換句話說,這些錢、這些人在這里每待一年都有他的預期。作為公司創始人,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管理好這種預期。
現在看起來,大眾點評最大的問題是,他把這個預期的時間拉的太長了,足足有十年多(即便現在有了騰訊投資也不算上岸)。反觀已經上市的中國概念股,大家都是有基本認知的。
比如網易、騰訊第一代大佬們分別成立于1997、1998年,然后分別在2000、2004年上市,此后像360、58同城、去哪兒都是在2005年成立,又分別在2011、2013年陸續上市。平均下來,從成立到上市花費時間在6年左右。
大眾點評花費的時間幾乎是他們的兩倍。坦白說,這對投資人、對創始人、對員工都是一種太大的煎熬。試問一個人能有幾個十年?如果放在我身上,我覺得我會崩潰。
第九點,創始人影響力沒有清晰呈現,已經失去話語權。
作為大眾點評創始人,張濤在公司創業早期付出的努力的確值得欽佩。但從另一個角度看,你會發現,長期以來,大眾點評創始人張濤給外界的形象其實比較模糊的。
第十點,對微信帶來的利好可能再次誤判。
騰訊入股大眾點評,分析起來可謂有名有利。名是加入騰訊嫡系,有大佬背書;利是指微信可能給他獨家入口,流量一響,黃金萬兩。
這種好事,對我們這種純吊絲來說,你說不嫉妒那是假話,但事實也可能沒有那么美好。微信紅包夠火了吧,一個春節也就幾百萬;易迅算是微信親兒子了吧,在微信里的獨家入口轉化率也不高。從QQ+到微信+,騰訊其實是越來越聰明了。原先QQ+時代是讓自己人做小白鼠,現在讓外部團隊來做。
有大眾點評在,你也不能說騰訊的平臺完全不開放,人家放開了一扇門,你沒擠進去,不能怪別人是不。而對于微信團隊來說,每天一睜眼,這邊是易迅、微生活,那邊是高朋、F團和大眾點評,你說張小龍能高興得起來嗎?
【大眾點評成功之外的十大教訓】相關文章:
大眾點評張濤:找到合適的人往往是成敗關鍵03-14
成功創業十大心理02-26
失敗的教訓比成功經驗更值錢03-26
吸取教訓,創業才會成功03-23
生意的十大箴言,創業成功的十大心態03-28
創業-創業成功的十大細節12-10
十大成功創業準則03-10
女生創業的十大成功秘訣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