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養豬界的“袁隆平” 獲多項國家發明專利
遠著院士,以“湖北白豬”為母本,進行雜交試驗,優選出高瘦肉率的瘦肉型商品豬———杜湖豬。1988年,他因此獲得了湖北省科技進步特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此時,熊遠著已經58歲了。以下是小編J.L分享的養豬界的“袁隆平” 獲多項國家發明專利,更多熱點創業項目參考歡迎訪問(www.oh100.com/chuangye)。
今年86歲的熊遠著院士,是我國唯一的中國工程院養豬學院士,是我國運用數量遺傳學理論進行瘦肉型豬雜交育種的開拓者之一,創建了我國第一個種豬測定中心。他長期從事動物遺傳育種研究,主持培育了瘦肉型母本新品種“湖北白豬”及其品系;并培育出瘦肉型商品豬———杜湖豬,其生長速度、瘦肉率達國際先進水平。目前,這些瘦肉豬已推廣到全國各地,形成了年產百萬頭商品瘦肉豬的生產規模,取得了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他由此被尊稱為“養豬學里的袁隆平”。
出身書香世家,卻愛上“一頭豬”
1930年7月,熊遠著出生竹山縣。熊家在當地屬于衰敗的書香世家,父親熊小石仕途不順,后在私塾謀得一教席。熊遠著從小聰明,而且好學上進。1945年,初中畢業以后,在報考的1000多名考生中,他以總分第3名的成績順利地考入省立高級中學。
1950年,熊遠著以優異成績考入湖北農學院。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與同學一起觀摩了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獸醫處請日本學者所作的手術表演,心靈受到極大的震撼。他被手術者的學識和嫻熟的手術操作技巧所折服,從此堅定了他學好獸醫專業,為新中國的獸醫學科貢獻力量的決心。
正當他躊躇滿志開始獸醫專業的學習時,一場久治不愈的“五更痢”,迫使他不得不休學。1955年病愈后返校。但由于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并,獸醫專業被調并到其他高校。無奈,只得選擇了與獸醫專業相近的畜牧專業。
年輕的熊遠著在學習上有用不完的勁,除了完成正常的學習任務以外,在老師的指導下,他還自學了拉馬克的《進化論》、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孟德爾的《遺傳學》以及J.漢蒙的《農畜繁育生長和遺傳》、J.F.拉斯里的《家畜改良遺傳學》、W.B.馬瑟爾的《數量遺傳學原理》,這些經典名著,豐富了他的學識,也培養了他慎密的思維方式,為他以后在學術上的飛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因病多次中斷學業的熊遠著,直到1959年秋才從華中農學院畜牧專業畢業,畢業留校后的熊遠著被安排到畜牧場工作。這期間,他接觸了畜牧場各種家畜、家禽的飼養管理、遺傳育種等方方面面的實際情況,學到了過去在課堂上不易學到的東西。不久,學校派他參加在湖南望岳召開的“萬頭豬場”現場研討會,從此,開始了他一生的種豬選育生涯。
大器晚成 ,創造業界“唯一”
與當前不到30歲就已是大學教授的年輕人相比,甚至與同時代的學者相比,熊遠著都算是大器晚成。
因疾病幾度休學,29歲的熊遠著才從原華中農學院畢業,53歲評為副教授,56歲完成平生第一個重大科研項目并成為教授。此時他已任教27年。為此,他被人稱為大器晚成的科學家。
上世紀60年代起,熊遠著一邊教書,一邊忙著調查我國的種豬資源。此后的20多年里,他的足跡踏遍了湖北省60多個縣市。他還到臨近省份及海南、東北、西北各地調查。
白天,他蹲在農家的豬圈里,測量豬的長、高,在田間地頭向農家詢問豬的來源及飼養經驗,餓了吃點干糧,渴了喝口白開水;晚上回到住處,在昏暗的油燈下,他小心翼翼地整理調查資料,直到深夜。經他整理的資料,足足裝了兩竹箱。熊遠著等通過對地方豬種類型、特征、源流、分布以及性狀形成的條件等詳細追蹤調查,并對地方豬種的類型進行了劃分、分布與改良區劃,為我國地方豬種資源的保持、開發與利用提供了科學可靠的技術資料。歷經千辛萬苦,他終于與其他學者一道,完成了我國迄今為止最完整,也是唯一的一部《中國豬品種志》,成為我國種豬研究重要資料。
回憶那段經歷,熊遠著說:“感覺就像重新上了一次大學。”更重要的是,那些調查,為他后來開展豬種選育與改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肥豬”年代,他育出“瘦肉豬”
上世紀70年代,香港人的口味發生了變化,更想吃瘦肉。可內地運過去的肉猶如“丹頂鶴”,只有上面一點紅的瘦肉,剩下的全是白白的肥肉,一時在香港市場上少人問津。
而此時香港幾乎是內地換取外匯的唯一市場,生豬則是內地換取外匯的主要商品。
一個夏夜,熊遠著和同事坐在竹床上一邊乘涼一邊聊天,“搞瘦肉豬有什么難的,我們也能搞!”
領導說,“那好,給你最好的條件,看你能不能把中國的瘦肉豬搞出來?”
后來,領導給了熊遠著1400元,還建了一棟茅草豬舍。就此熊遠著與同事開始了培育中國瘦肉豬的艱難歷程。
為了育種,熊遠著與同事養了一棟豬舍的母豬和小豬。每天早上,熊遠著要去南湖機場附近打湖草,回來煮熟,再加點飼料喂給豬吃。
這樣的豬食,熊遠著每天要挑十幾擔,所以常常累得倒在豬場的床上睡著了。
選育的道路并不順利。70年代末,大多數的中國人連肥肉都吃不上,對熊遠著培育瘦肉豬這一超前舉動,一些人支持,但也有人不以為然。有人還斷言他不會獲得成功。
有一次,因操作不當,熊遠著的豬場培育出了一只“怪豬”,渾身長著長長的“羊毛”,養了六個月只有80斤。許多人嘲諷他:這就是熊教授養的瘦肉豬。一時間,熊遠著受到了巨大的壓力。但他沒有退卻,“外國人能搞瘦肉豬,我們也能搞!”
他更加忘我地投入工作,甚至達到廢寢忘食的地步。當時他的家在漢口,到華農的交通極不方便。為了方便工作,他干脆吃住都在豬場里。為了育種,熊遠著很少回家,幾乎在豬場里待了16個年頭。
1986年,熊遠著與他的研究集體終于成功培育出我國自己選育的第一個高瘦肉率的豬母本新品種——湖北白豬及其品系,1988年他獲得湖北省科技進步特等獎。
不久,他以“湖北白豬”為母本,進行雜交試驗,優選出高瘦肉率的瘦肉型商品豬———杜湖豬。1988年,他因此獲得了湖北省科技進步特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此時,熊遠著已經58歲了
“杜湖豬”運抵香港后,一度引起轟動。正在大家頻頻舉杯慶祝這一成果時,同事們卻發現熊遠著失蹤了。后來,還是在桌子底下找到了他。這位非常注重形象的科學家,高興得喝醉了。
豬棚里走出一個“院士”
熊遠著引進世界名優豬種,在全國規劃建立8個瘦肉型豬核心育種場和70余個生產基地,使我國出口商品豬良級率由15.52%上升到90%以上,累計創匯3.6億美元。
他的“瘦肉豬”已推廣到全國各地,形成了年產百萬頭商品瘦肉豬的生產規模,取得了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他由此被尊稱為“養豬學里的袁隆平”
熊遠著和他的團隊并未在成功面前止步。
他主持組建了我國第一個種豬測定中心,農業部種豬質檢中心、農業部豬遺傳育種重點開放實驗室和國家家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先后主持了國家及省部級重大科研項目30余項,獲國家科技進步獎5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0余項。
他帶領團隊,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展的豬氟烷測驗、生化遺傳標記研究及其單倍型推斷鑒別豬應激敏感基因的基礎上,提出了RYR1基因多重效應的利用途徑與方法;1990年初組建豬資源家系,開展了豬的重要經濟性狀QTL定位及候選基因的研究;構建了豬染色體遺傳連鎖圖譜,分離了40余個與肌肉生長、肉質、脂肪代謝、繁殖密切相關的新基因和分子標記,為我國開展豬的分子育種奠定了基礎。
1999年的,69歲的熊遠著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執著的事業追求與厚積薄發的治學精神,使他成為我國養豬學界的第一位院士。
在他看來,豬育種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更是一種堅守。他帶領團隊,跟蹤世界豬育種研究前沿開展攻關,承擔了多項國家及省部級重大科研項目。其中,中國瘦肉豬新品系選育與配套技術、DIV系優良種豬示范推廣分獲1999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和三等獎,DIV1系持續選育與配套利用獲“九五”國家科技攻關重大科技成果獎,瘦肉型豬新品種(系)及配套技術的創新研究與開發獲2006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這一系列重要成果,為我國動物遺傳育種領域做出了巨大貢獻。
他先后培養了博士生70余人、碩士50余人、博士后2人,大多成長為我國科研院所的主要學術骨干,部分已成為國內外著名養豬學專家。
以豬為樂,晚年愛上“香豬”
年輕的時候,熊遠著多才多藝,吹拉彈唱,樣樣使得。此外,他還精通詩詞。他在上課和演講時,古詩詞名句常脫口而出,令人嘆服。
但自從開始種豬研究后,養豬便成為他最大的樂趣。“每天走進豬棚,我的心情就特別好。”他笑著說,豬棚里小豬的哼哼聲,在他聽來就是美妙的音樂。
熊遠著愛豬是出了名的。他常在豬棚里,抱起一些小豬崽愛不釋手。見此情景,同事們常常忍俊不禁。他還將飼養小豬的豬舍戲稱為“幼兒園”。“這些豬可是他心頭的寶貝疙瘩。”他的一名同事說。
如今,盡管年事已高,但他仍常常走進豬棚,親自指導飼養和研究工作。
2015年1月,熊遠著院士又獲得了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于的“瘦肉型雜交香豬的生產方法”的國家發明專利。
香豬是我國本土最珍貴的微小型豬種,肉質鮮美,蛋白質和氨基酸含量是全世界豬種中最好的,香豬的肌體組織也是動物中與人類最為接近的,易被人體接受。熊遠著院士和大龍農業湯衛平共同發明的“瘦肉型雜交香豬良種繁育體系”,不僅保持了普通香豬肉質美味的特色,還使得單頭豬的養成時間大大縮短。養殖效益比普通香豬提高了3-4倍,具有很明顯的經濟優勢。
這項發明讓祖國沉睡的一個珍貴豬種,獲得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填補了香豬開發領域的空白。
年近90歲的熊遠著,不言放棄,仍戰斗在教學和科研一線,繼續帶領團隊攀登新的科研高峰。
【養豬界的“袁隆平” 獲多項國家發明專利】相關文章:
武大學生跨界創業回鄉養豬02-26
多項政策幫你創新 多項服務助你創業11-27
養豬創業故事12-12
粵多項優惠促創業03-02
養豬女狀元的創業之路12-26
大連多項政策補貼創業人員03-06
養豬創業計劃書范文01-12
養豬創業計劃書模板01-20
生態養豬創業計劃書03-10
寧夏出臺多項措施降低創業門檻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