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企業創業期的“八做八不做”
做企業,不要做事業
不少創業型企業的文化口號很宏大,都說自己經營的是一份事業,好像談及自己的愿景是一家企業很沒面子。那么,什么是事業呢?《易經》有云,舉而措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簡單地說,就是做了自己喜歡的事情,卻又幫助了他人,這個就是事業。
現實是很多企業做不到這一點,即使是知名企業也不敢說自己經營的是一份事業,成就一番事業不是那么好達到的,為了“事業”制訂或是花費一些虛榮的東西還不如務實一點做企業搞好經營為好。直接回歸到從商的本質,企業的核心就是銷售,銷售就是介紹商品提供的利益,以滿足客戶特定需求的過程。作好銷售也是一種成功,管理大師德魯克說過“企業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創造顧客”。
換而言之,要明白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有所為,有所不為”。創業型企業要把自己定位好,在商言商,低調做事比做秀更重要。
做目標,不要做戰略
世界頂尖管理大師,戰略研究第一人哈佛大學教授邁克爾·波特曾指出:競爭的優勢來自戰略,中國的成功沒有戰略。因為市場的不成熟。
對于創業型企業來說,只是市場的追隨者,在生存層面上,戰略不重要,關鍵是你能不能生存下來。創業型企業的經營依據不是戰略規劃,而是目標經營。愿景只是理想,目標卻是標桿,把戰略轉換為經營目標進行合理分解,按階段性目標的實現來衡量企業的可持續性。
現代社會是一個完全競爭的社會,有一則數據表明:開店達到三年,50%的店面會關門。
馬云有一個經典語錄:少開店,開好店,店不在于多,在于精。就是基于做好目標的出發點,抬頭看天,低頭看路,創業型企業看路的次數遠要比看天的次數多。
做事,不要做人
曾有好幾個店老板向我感嘆,店內有員工(多數是老家的親戚)把自己悉心傳授的技術學會后就跑了,自己去開了個店。為什么這種事例時有發生,其實這里面就涉及中國人的為人處世的習慣,工作與生活往往混在一起,親情和制度左右搖擺,公司的本質是經營,做事與做人是兩個概念,做人正,做事奇;做人柔,做事剛;做人天真,做事世故;做人誠懇,做事精明;做人懂得后退一步,做事明白前進一步。對事就不能對人,對事負責,才是對產品對公司負責。
創業型企業在初期往往會遇到很多的干擾,這些干擾因素總是導致企業發展不知不覺偏離主航道,顧及太多,就等于沒做,很多公司的失敗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公司首先是靠制度來約束的,管理團隊里如果有人管理方面有明顯不足,可以調整,同時公司也應建立起到位的監督機制,如果一個干部的道德品質沒問題,就像諸葛亮用魏延,取其勇,同時就要容忍其缺點。
做銷售額,不要做消費者
創業型企業有時候就像一個剛離開父母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年度銷售額太大,還是每月增加的忠實消費者數量比較實在?特別是對于店面企業,老顧客的回頭率是一項硬性考核指標。那么,這對不對呢?其實市場規模上的每一次擴大,起決定作用的是從眾效應和品牌效應。京東商城劉強東認為:“我們的成功就是不斷在舍棄一些客戶。,忠實消費者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他們只是小眾,只有不斷有新的消費者加入和能吸引到廣泛的關注者,才能擴大細分市場的份額,在產品創新上吸收廣泛消費者,才能掌握市場的主動權。
創業型企業永遠不要想能主導消費者的消費需求,老老實實做市場占有率,不要做什么顧客占有率。因為你改變不了市場格局,改變不了市場趨勢,那只有改變自己。立足于產品,精耕于渠道,借助廣告和營銷模式進行市場網絡的快速復制,將自己的產品賣給所有的人。市場永遠不會飽合,因為對于創業型企業來說市場實在是太大了。
做專注,不要做多元化
不要“迷信”多元化是成功的標志。把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里,是不是轉移風險?對于創業型企業,唯一做好的就是專注。在主業還沒有發展穩定的時候,將有限的資源進行重新分配,會分散現有的有限資源。
此外,還有一個致命的因素就是創業型企業的經營能力還達不到對多元化的掌控,原夏新停牌到退市,老夏新的教訓在于:行業跨度大,除了做手機,還做電視、筆記本,甚至做汽車;過分參與垂直整合,將投資放在開模具廠、買注塑機等上。顯然,盲目多元化是致命傷。
有數據顯示,在中國新產品上市的成功率是可憐的5%?梢妱摌I型企業所面臨的壓力有多大,史玉柱當年的巨人集團轟然倒閉就是一個生動的例子。還有保健品行業的三株企業,多元化規模竟抵不了一則社會新聞,可見多元化是多么的脆弱。
做好過程,不要做結果
過程是什么?就是執行力。過程做得好,結果自然好。創業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產生企業執行力上的惰性,隨著時間推移這種惰性會越來越嚴重,不自覺中成為企業問題的最大隱患,結果就會造成了經營成本會越來越大,市場越來越艱難。
聯想并購之前,IBM個人電腦一臺機器的組裝費24美元,而聯想只用5美元,柳傳志就此分析說:“最大的問題不是差別為什么這么大,而是為什么這么高的成本居然在很長時間里沒有人注意,也沒打算修改。”
在執行過程中要注意兩點:一是至少要保持三年內的“精兵減政”,不要搞什么“看板管理”,“模型績效”等管理策略,不如把心思放在“日清日畢”上,做好日報表,做好月計劃。二是不要被制定的目標所束縛,要在經營中不斷總結執行問題,形成本企業的標準體系和規范流程,以利于下一經營年度目標的科學合理制定。
做好廣告,不要做炒作
企業離不開廣告,消費者也離不開廣告,因此一些企業在廣告宣傳上就不遺余力地渲染。
其實廣告是一把雙刃劍,運作得好則一本萬利,反之會自受其傷。如果創業型企業認為通過一些市場行為炒作產品,如找專家吹噓,獲得某某大獎,或者在廣告中“痛哭流涕”說這個產品真是好,就走進了一個誤區。因為,這種炒作,結果都往往只會是曇花一現。
創業型企業對生存的意愿十分迫切,可以理解。但是想通過炒作出位,無疑是飲鴆止渴。尤其是隨著市場監管機制的健全,消費者的消費觀念也越來越理性化,這種取巧的空間會越來越小,其中的風險不言而喻——一經查處,大企業會大傷元氣,小企業甚至會面臨解體。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市場上出現的炒作產品只是冰山一角,大量的炒作類產品死在昨天的晚上。炒作其實也是一條高風險之路且往往得不償失。
專家建議:在做產品廣告時,創業型企業一定要做好產品的特色定位,做好廣告的有效投放,以賣點的差異化贏得核心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在策略上以小眾影響大眾,以服務體現品質,以專業體現品牌力。
做體系,不要做經驗
銷售產品,做好4P就可以了嗎?很多創業型企業有一個不好的習慣,就是盲目的自信。其實上并沒有這么簡單,現在是一個營銷轉型的時代,市場環境和營銷思維都不可避免的發生了改變,過去那種屁股決定腦袋的營銷手段已經逐漸被市場自然淘汰,從買與賣的初級銷售,到市場需求,到定制個性化,營銷方式面臨著不斷升級,訴求的情感銷售已經不能滿足于消費者的購買需求。隨著市場格局的變化,優勢也會是劣勢。每個企業的經驗只是相對的,成功的公司也不是盲干型,在沖勁的背后往往是要有敏銳的分析力和果敢的魄力。
做企業不畏懼失敗,也不應逃避失敗。如何才能避免失?靠的不是經驗,而是系統專業的運營體系。運營體系是隨著企業動態發展的,始終貫穿于公司管理休系之中,是企業需要自身不斷修正、完善的。如企業面臨的公關危機,產品危機,營銷或是資金危機,都需要專業、系統的策劃運作。而社會分工的細致化也要體現在公司內部,創業型企業要“做足準備工夫、量力而為、平衡風險”。這是值得思考和借鑒的。
【企業創業期的“八做八不做”】相關文章:
不做白領做果農 大學生創業種草莓03-23
創業公司做PR的八大好處03-19
不做外企白領“加盟”創業03-26
俞永福:做別人不做或做不好的事03-18
創業的八步11-18
他們不做投資了,你還創業嗎03-13
精選創業計劃集合八篇01-21
創業計劃匯總八篇01-23
【精選】創業計劃集合八篇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