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模呂燕的創業傳奇
吊梢眉、小眼睛、塌鼻梁……呂燕的面孔被西方視為經典的“CHINA FACE”,自她出道之日起便飽受爭議,但這爭議恰如一股急速猛烈的力量,讓她成為屹立不倒的時尚標桿,繼續演繹屬于她自己的傳奇。下面我么來看看關于超模呂燕的故事。
作為中國第一批真正走向國際的“名模”,呂燕似乎已經“沉寂”了許久。但是,對于熟悉時尚圈的人來說,設計師呂燕才剛剛開始走紅。近幾年,明星、名模轉型,跨界做服裝生意的人不在少數,但真正做下來的并不多,呂燕算是其中一個。或許,憑著“人緣”可以讓明星朋友穿上你的衣服捧一時之場;但消費者真金白銀地買單,才是最具有說服力的認可。
呂燕回來了。
已經在大眾視野中消失許久的她,帶著一個叫做Comme Moi的品牌回到了闊別已久的北京,她做了一場“呂燕時裝發布會”。
那是2014年7月的第一天,天氣預報有暴雨。
從早上到下午,許多人等了大半天,雨還是沒有下。那天下午的天氣悶熱而陰沉,呂燕時裝秀的場地選在了位于CBD柏悅酒店三層的大宴會廳,宴會廳中央搭出了專業的T臺、架上了專業的舞臺燈光,T臺兩側是一排排整齊的座椅,呂燕像一條游刃有余的魚兒穿梭于臺前幕后。追求完美的她總感覺還有很多細節要調整,但呂燕并不擔心天氣會讓來看秀的人減少,也沒有想過會不會因為天氣的原因“冷場”,時尚圈浸潤多年的經歷以及大方爽快的性格總讓她的心態能保持到最好——她相信:該來的人始終會來!
夜幕降臨,烏云在城市的上空越積越厚,暴風雨即將席卷整個城市,呂燕的紅毯卻沒有受到影響,在時裝秀開始之前,嘉賓名單上的章子怡、景甜、瞿穎、宋佳等諸多明星相繼出現,臺前星光熠熠,在后臺為時裝秀做最后準備的呂燕,突然有點緊張了。
如今,回憶起自己作為設計師舉辦的首次時裝秀,呂燕的評價是,“每一場秀總會在開場前就出一些大大小小的狀況,每一次活動都會吸取一些教訓,然后用在下一場活動,希望下一場做得更好。”在那場Comme Moi的首次亮相中,直到秀的最后,模特們魚貫而出,呂燕從幕后走到臺前,在掌聲中向大家揮手致意,她仍舊覺得有點不大真實,“這就結束了?”預期中的暴雨在秀結束后也伴隨著閃電降落到了這個城市,人們松了一口氣,呂燕也松了一口氣。
她用一種特別的方式,宣布了自己的回歸,也宣告了從模特到設計師身份的轉換。
美丑
走出去,說不定就成功了呢?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呂燕之所以給人印象深刻,很大程度上因為她長得和大家不一樣。
在中國傳統的審美中,人們喜歡那種皮膚白白、眼睛大大的女孩,認為這才是美;而這位來自江西德安縣的姑娘卻完全和中國人認為的“美”毫不沾邊,從而被歸到了“丑”這一派。步入時尚圈至今,呂燕經常會被問到和“美與丑”有關的話題,這種稍微尷尬的問題在她看來只不過是“我就是長得并不是大家說的漂亮的那一種,但我自己真的從來沒覺得我自己長得丑,我只是覺得我長得比較特別而已”。
也有人很直白地問她,大家都說你丑,長得像丑小鴨,你煩嗎?心里會難過嗎?這時候,呂燕總會很淡定,“我身邊的朋友,不可能來問我的,我也聽不到這些,只是在媒體上看到,那關我什么事呢,我又不靠他們吃飯!”
正是這種外表和性格上的特別開啟了呂燕不一樣的人生。呂燕標志性的照片之一,是當年她給東田造型拍的第一張照片,照片中,她滿臉雀斑、手拿一大把筆和刷子,張嘴大笑。這張照片被做成大廣告掛在王府井的大街上,雖然“當時很多王府井的路人問:這是干嗎的?是治雀子(雀斑)的嗎?”但她卻由此得到了許多人的關注,其中就包括國外的模特經紀公司和導演。
在北京呆了短短的一年之后,一個去法國的機會來到了呂燕面前,她并沒有猶豫太多,一把抓住了這個機會。
“我本來就沒有什么,失敗了也沒有什么,但說不定就成功了呢?”
這個剛剛在國內嶄露頭角的女孩想得很簡單。2000年6月17日,飛機降落在了戴高樂機場,她來到了巴黎開始了模特之旅。這一年,她19歲,從未出過國,既不會講法語也不會講英語。
巴黎
第一個月,她吃了100多個雞蛋
呂燕成名之后,有不少人都讓她出書,講講在國外闖蕩的辛苦,呂燕無一例外是拒絕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她并不覺得有多苦,反而對國外的生活樂在其中。
和所有初到國外的人一樣,迎接呂燕的并不是輕松的日子,因為語言完全不通,她甚至比別人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她把落腳地安在了圣路易島,開始了每天拿著快譯通、地鐵線路圖和自己的造型相冊,去參加模特面試的日子,有時候一天十個面試,但可能一個工作都得不到;因為完全不認識食品包裝上的說明,也不會表達要買什么,呂燕只能吃自己認識的雞蛋。第一個月,她吃了100多個雞蛋。
來到巴黎大概兩個星期之后,呂燕開始有了工作,然后接二連三就有了很多工作。
即便在國內她已經有了一些模特經驗和拍攝經驗,但在國外,因為語言不通要求不同,她往往要付出比別人多的代價。她還記得第一次拍俄羅斯《Vogue》,攝影師跟她說,“Don't Move!”可呂燕根本不知道他在說什么,“我就動,攝影師都快急了,后來他突然說,stop,我說,哎,stop我明白,我就知道不要動了。后來拍所有的照片,只要他想讓我不動的時候,他就stop。慢慢我覺得攝影師臉上也開始笑了,也覺得拍起來比較容易了……”
回憶起在巴黎的那些日子,呂燕并不覺得自己苦,“我是從鄉下出來的,在鄉下的時候沒有自來水、沒有沖水馬桶,都是一個缸,夏天進一趟廁所,出來是一身臭的。但是到巴黎之后有自來水、家里有暖氣,雖然房間是15平方米、11平方米,可是整個設施都是好的,在巴黎我會覺得每天都是希望。”讓她感覺最難熬的是寂寞,“語言不通沒有朋友,半年沒有人跟你能說一句話。”
放假沒有人說話的時候,呂燕就背上書包,放一本地圖,裝著煮雞蛋,去逛博物館。她看過很多博物館,看了很多藝術品,開闊了視野,對藝術有了一番自己的理解;她也努力融入當地,“在巴黎,他們說我是一個瘋狂的中國女孩。因為巴黎人覺得中國女孩應該是含蓄、害羞、安靜的,我完全不是,我是相反的。比如說在中國你要是不認識人你去跳舞一般不太好意思,我跟朋友一起去我從來沒有不好意思,大家怎么跳我就怎么跳,我還站在桌上跳。我覺得無所謂,玩嘛,開心就行。”長著東方傳統的長相,有著西方人的個性,呂燕覺得這樣很好。
紐約
到新的地方,重新開始
在巴黎4年,呂燕獲得了時尚界的肯定,客戶群也已經相當穩定。然而在2004 年,她決定來到紐約,開創新的事業,一切又要重新開始,呂燕安慰自己說,“有了4 年巴黎的生活經驗,紐約相對來說倒是容易很多。這里的街道很好認,我自己英語也很流暢了,生活完全不是問題。”來到新的環境,是因為她有點害怕自己在巴黎的安逸中會不思進取,新的環境是一種壓力也是一種挑戰,逼著她不斷學習新的東西。
呂燕說自己也會遇到低谷,當大概有三個月沒工作的時候,就會想是不是新模特又出來了?是不是自己現在太老了,沒有人再愿意要自己工作了?然后有一天,她突然想明白了,每個人都是不同的,代表的也是不同的喜好、不同的個性,相互之間的所謂競爭其實是個偽命題,“喜歡杜鵑那種類型的就不會來找我,大家其實是不相撞的。”于是,她能跟很多“同行”成為好朋友,也成就了自己的“好人緣”。
在現代化的`紐約,呂燕接觸了和巴黎完全不同的時尚環境和生活方式,體會到了更加現代和多元化的生活。她保持著愛逛博物館、愛旅游、愛交朋友的性格,做模特之余,還嘗試給國內的時尚雜志做國際編輯、嘗試做策展人等以往從未試過的新職業;她漸漸從臺前退到幕后,低調地過自己的生活,做自己喜歡的工作,有自己的生活圈子,參加派對、到處旅行、健身、逛街、泡club、嫁給了法國人、生了兒子、回到中國、居住在上海……
她生活得從容而淡定,在發現自己懷孕以后,呂燕并沒有表現出太多的不同,也沒有向整個世界廣而告之;她沒有停止工作,也不穿孕婦服,依舊會打扮得漂漂亮亮地出門去工作。直到懷孕八個月,實在飛不動了,她就把上海的家裝修了一遍。
正是那些不同環境的歷練讓她已經變得足夠強大,不再畏懼太多,隨時都能重新開始。她有了做一個品牌的想法,“模特是一個容易受別人掌控的職業。我希望做一個受我掌控的事業,我喜歡掌控自己。機會是自己爭取來的,有些人喜歡算命和看相,我只相信我自己。”
呂燕打算轉行,做一個自己能控制的品牌。
Comme Moi
喜歡我,像我一樣
Comme Moi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
“Comme Moi其實是法語名字,是like me,有兩種意思,一個是說像我一樣,另外一個意思其實就是說喜歡我。”呂燕說,這個品牌的目標顧客群是大女人,經濟獨立,對自我有認知,懂得保養和美麗之道,她絕對了解自己的生活方式。
盡管信心滿滿,讓呂燕感到意外的是,無論是家人還是朋友,身邊竟然沒有一個人支持她做這個品牌,理由無非是“做一個品牌特別特別累”、“現在經濟不好還是不要做了”,諸如此類。但呂燕卻相信自己能做得成:“我穿過無數設計師的衣服,不同品牌、各種款式、各種面料,不會有人像我一樣接觸過那么多的面料,穿過那么多衣服,我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好東西。”她把這些設計師們認為好的東西加上自己覺得可以用的東西放在一起,便成了自己的風格。呂燕也知道自己的劣勢在哪里,她并非設計學院科班出身,在設計感、系列的完整性上沒有科班出身的設計師那么強,風格也不是那么強烈與明顯,但這對她來說是很容易解決的問題,她打算找幾個科班出身的“專業人士”一起做。
打算要啟動品牌之后,呂燕去了上海的世貿商城看面料,結果卻讓她很受打擊——面料商除了對她的詢問愛理不理,便是開口就問,“你要幾千米?”這讓計劃剛開始時小批量精細生產的呂燕很是失落了一陣,剛好意大利的面料展Milano Unica開始了,她便跑到米蘭去看看,這次展覽改變了呂燕對面料商的看法,他們熱心地告訴呂燕她感興趣的面料的習性以及適合用來做什么,最讓她高興的是“50米也可以定”,呂燕覺得她的信心又回來了,“可以開始招人做了”。
設計小團隊組建起來了,作為主腦的呂燕主導著品牌、系列和每件單品,也負責訂購各種面料和與各種工廠的合作,團隊里專業的設計師則負責手繪、定稿等工作。
第一次工廠下單的時候,因為大家都沒有經驗,誰也不知道流程到底是怎樣的,呂燕的團隊犯了一個錯,把M和S碼做差了一個碼,100多件衣服出來的時候,發現所有的衣服都做大了,沒有人能穿,買手店要退貨。然后是各種各樣的狀況,以及在這些狀況中的成長,“我有很多衣服都是庫存,是做壞了,被工廠做壞了,我默默地擦著眼淚,花那個錢放在庫房里頭,因為我覺得不好就不能拿出去賣。”呂燕說,“大家看到的都是面相,里面的東西,艱辛只有你自己知道。”
好在堅持下來了。
Comme Moi進了棟梁,進了連卡佛,輕奢的定位以及個性實穿的風格,吸引了一批忠實的顧客;憑借著在時尚圈里的“好人緣”,呂燕的朋友們也很給力,鞏俐、張靜初、李宇春、楊冪、劉濤等明星都身體力行地穿上Comme Moi,對品牌起到了好的推廣作用;時裝秀也讓時尚圈和演藝圈里更多人認識到了Comme Moi,章子怡、劉嘉玲等大牌明星都親臨發布會捧場……
對于自己的“好人緣”,呂燕也看得很清楚,她從不否認時尚圈的資源確實給了她很大的幫助,但也明白最重要的還是作品,“好人緣不可能管一輩子,如果衣服丑誰還愿意再穿第二次呢?”甚至,呂燕還大膽拋棄了“流行”,因為在她看來,很難界定什么是流行,根據自己的經驗,做自己喜歡的會更加Comme Moi,她把在時尚圈多年的積累“變現”,比如根據自己多年穿著經驗,開創適合亞洲女性臀部線條的魚尾裙等,為中國女性的身材取長補短,這些也讓Comme Moi本身更具競爭力。
“做品牌,讓我有很多很多挑戰,我覺得我像一個戰士一樣,越打越有勁。當你克服一個困難,戰勝它的時候,你那種滿足感是很強的。”呂燕說,其實成功并沒有什么訣竅,無論是以前做模特還是現在做品牌,“就是努力去做,你的努力老天終會發現。別的我也沒想那么多,也沒想過未來五年、十年怎么樣,能看到明年就差不多了,世事難料,誰知道世界未來會發生什么?”
從走出江西的小村莊到走出國門,從被別人掌控的人生到自己掌控人生,呂燕一直謹記著媽媽小時候和她說過的話:你在外面做事,不要害怕多做,就算你們兩個人做一件事,你做了七十,他做了三十,你們得到的錢一樣多,也沒關系,你做得多學的就多。她說自己并沒有什么成功哲學,也不販賣什么心靈雞湯,只要堅持去做,大膽去做就可以了,“說不定就成功了呢?”
【超模呂燕的創業傳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