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經濟發展調研報告
縣域經濟發展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在整體協調推進的基礎上,要找到工作的突破口,抓重點、重點抓,下面是YJBYS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縣域經濟發展調研報告,供大家參考,歡迎大家借鑒。
縣域經濟發展調研報告范文(一)
一、近年來我市縣域經濟呈加速發展態勢
(一)經濟規模不斷擴大,發展速度逐年加快。縣域生產總值、財政收入、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逐年加快。從2015年起,縣域經濟一舉扭轉了長期發展滯后的被動局面,增長速度超過全市平均水平。2015年,三縣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79.6億元,是2015年的2.4倍,年均增長 14.5%,人均gdp突破800美元;實現財政收入15.05億元,是2015年的2.6倍,年均增長20.8%,;農民人均純收入2969元,比 2015年增加1150元,年均增長10.4%。今年上半年,三縣實現工業增加值28.83億元、財政收入9.1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3.4%、 26.4%,其中財政收入增長高于全市11.8個百分點,長豐、肥西工業增加值增長均快于全市?h域農民人均現金收入1656元,同比增長26.8%,高于全市9.2個百分點。三縣在全省縣域經濟考核的位次大幅上升。2015年縣全省(市)綜合指數,肥西居第7位,比2015年上升16位;肥東居第8位,比2015年上升10位;長豐居第11位,比2015年上升30位。
(二)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運行質量明顯提高。2015年,縣域經濟中三次產業結構已由2015年的44.4∶24.9∶30.7調整為 25.8∶40.6∶33.6。5年時間,一產比重下降了將近20個百分點,二產上升了15.7個百分點,三產上升了2.9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結構變動已越過一、二、三和二、一、三兩個階段,進入二、三、一階段?h域產業結構趨向工業化、所有制結構趨向民營化、就業結構趨向非農化、人口結構趨向城鎮化。隨著經濟結構的變化,非農產業主導作用日益強化,縣域經濟效益不斷改善,財政收入快速增長。在縣域工業中,逐步形成了汽車及汽車配件、家電、能源、化工、新型建材、食品、機械、輕紡服裝等一批優勢產業。農業結構調整取得明顯成效,養殖業占農業比重提升到55.7%,主導產業規;a、區域化布局基本形成。
(三)工業經濟快速增長,工業主導作用日益顯現。2015年,三縣實現工業總產值151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5.1億元、工業稅收5.8億元,分別是2015年的6倍、5.1倍和5.3倍,年均分別增長43%、38.5%、39.4%。縣域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由2015年的78戶發展到196戶,增加了1.5倍。工業對縣域gdp和財政收入增長的貢獻率分別達到37.3%和38.5%,5年分別提高了近20個百分點,成為拉動縣域經濟快速增長的一個主要因素?h域工業占全市工業的比重不斷提高,由2015年的5.7%提高到17.1%,上升了11.4個百分點?h域工業園區建設加快,園區經濟蓬勃發展,成為工業發展的重要載體。目前有3個省級工業園區和16個經市批準的鄉鎮工業集中區。2015年,縣域工業園區工業總產值和工業增加值均占縣域60%以上,提供稅收占三縣財政收入50%以上。
(四)農業產業化經營加快推進,龍頭企業不斷壯大。種植業、養殖業標準化、規;、區域化取得長足進展,市級標準化養殖小區發展到500多個,規模養殖比重提高到60%,2015年家禽出欄量突破1億只,比2015年增長65%;苗木、蔬果面積分別達到17萬畝、72.4萬畝,設施栽培達到10萬畝;成片造林59萬畝,相當于建國以來造林面積總和。農副產品加工業取得突破性進展,龍頭企業規模壯大,帶動力顯著增強。2015年,三縣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增至83家,年銷售收入76.9億元;擁有國家級龍頭企業3家、省級15家,銷售收入超億元的龍頭企業增至10家,其中10億元以上2家。伊利乳業、光大木材、新希望集團、和威集團等一批國內大企業、大集團落戶三縣,使農業產業化躍上新臺階。
(五)招商引資勢頭強勁,發展后勁顯著增強。2015年以來,三縣固定資產投資逐年加大,2015年固定資產投資75.3億元,是2015年的4倍多,年均增長32.3%。5年累計實際利用省外資金50.3億元,其中2015年達到18.6億元,是2015年的2.1倍,年均增長20.4%。今年以來,三縣固定資產投資和招商引資勢頭更加強勁。1-6月,縣域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8.17億元,同比增長134.9%,高于全市22.6個百分點;共引進省外項目48個,實際到位資金19億元,超過去年全年,同比增長91.9%。縣域投資加大和基礎設施建設加強,進一步增強了縣域經濟快速發展的基礎。
二、我市縣域經濟與經濟強縣相比仍然存在較大差距
近年來,我市縣域經濟雖然取得快速發展,但是我們必須清醒的看到,目前我市縣域經濟發展水平不僅與全國百強縣差距甚遠,即使與外省經濟強縣相比,仍然存在著較大差距。
差距之一,經濟發展水平偏低,整體競爭力較弱。根據國家統計局資料,2015年我市三縣綜合實力在全國2063個縣(市)排名中,肥西、肥東居中等以上位次,長豐處于中等偏下位次。我市縣域平均水平與全國百強縣相比,gdp僅為百強縣平均水平的21.5%,地方財政收入僅為全國百強縣平均水平的 24.2%,農民人均純收入和城鎮職工在崗職工平均工資是百強縣平均水平的44.1%和60.8%。與百強縣最后一名XX市相比,gdp最高的XX縣不及它的30%,地方財政收入最高的XX縣僅有它44.4%,人均指標相差更多。
差距之二,工業化水平低,產業層次不高。長期以來,我市三縣是全國商品糧的重要生產基地,一產占有很高的比重,農業經濟特征明顯。近年來三縣加快推進工業化,縣域產業結構發生明顯變化,但與經濟強縣相比,仍有較大差距。2015年,百強縣非農產業比重為90.4%,而我市為64.3%,三縣中非農產業比重最高的XX縣要比XX市低21.9個百分點。從我市縣域經濟發展現狀看,才進入工業化初期階段,工業基礎薄弱。2015年,我市三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共有 151家,總數比XX市還要少17家,三縣實現工業總產值合計為115.5億元,只及XX市59.6%。從各縣情況看,肥西、肥東和XX縣擁有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僅是XX市的14.9%、25%和18.5%,實現的工業總產值也只及XX市的31.3%、20.9%和7.4%。縣域工業增加值增長主要靠江汽、二電廠等幾個大企業拉動,縣域工業整體發展水平不高。
差距之三,縣域投資不足,經濟外向度低。我市縣域經濟內資不足、外資有限,投資能力較弱。2015年縣域人均基建投資額為794元,只相當于百強縣平均水平的15.4%。長豐、肥東、肥西三縣人均基建投資額分別為1129元、660元和592元,只有萊西的39%、23%和21%?h域貸款水平偏低,到 2015年末,三縣貸款余額總量為55.7億元,占全市貸款余額的4.6%,人均貸款余額只及百強縣的10%,人均貸款額較高的肥東也只有百強縣的 11.7%,只及萊西的36%。經濟外向度也比較低,我市縣均出口總額僅為百強縣平均水平的1.6%,縣均實際利用外資不到百強縣平均水平的4%。縣域外資依存度為2.2%,遠遠低于萊西13.4%的水平。
差距之四,資金、人才等要素大量外流,縣域生產要素供給不足?h級財政拮據,加之國有商業銀行收縮縣級以下業務,郵政儲蓄只存不貸,縣域有限的資金通過各種渠道不斷地從農村流向城市,縣域大量中小企業融資十分困難。受縣域環境、待遇等條件的限制,大中專學生回縣率很低,到縣域企業工作更少,大量人才流向沿海地區和大中城市。目前三縣規劃建設、工業經濟、財稅金融、企業管理等方面人才嚴重短缺,不僅直接影響到縣域經濟競爭力的提升,也影響到縣域創新能力的提高。20**年,我市縣域每萬人年均申請專利數0.07件,遠遠低于百強縣每萬人均4.37件的水平。
差距之五,市場化程度不高,非公經濟發展緩慢。我市縣域市場化程度不高,適應市場經濟規律的運行機制尚未形成,縣域經濟發展活力不強。市場中介組織培育不足,經濟發展環境不夠寬松,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緩慢。三縣民營企業多數規模小,檔次低,產業分布不合理,大多集中在第三產業,大多仍然處于家族式管理為主的低級階段,自身發展潛力有限。截至2015年5月底,三縣個體工商戶54842戶,注冊資金僅為7.28億元,戶均僅1.3萬元;私營企業3854戶,注冊資金5.6億元,戶均僅14.6萬元。實現的生產總值和稅收占縣域總量不足50%,遠遠低于發達地區70%以上的水平。
三、進一步加快我市縣域經濟發展的對策建議
在新的形勢下加快我市縣域經濟發展,要進一步確立科學發展理念,拓寬發展思路,轉變發展方式,努力實現從以鄉村為依托、以農業和農村經濟為主體的傳統縣域經濟,向以縣域和中心鎮為依托、以非農經濟為主導、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的現XX縣域經濟躍升。
(一)完善發展思路,確立新的發展理念。當前實施縣域突破,加快發展縣域經濟,需要資金、項目、技術、人才,但更需要的是適應現代市場經濟和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思想理念和制度供給。因此,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解放思想、與時俱進、轉變觀念、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是加快發展縣域經濟的首要動力。從思想理念方面來說,縣域突破首先是發展思路、發展觀念的更新和突破,要努力破除一切影響縣域經濟發展的思想障礙,擯棄一切束縛發展的落后意識,牢牢抓住發展這個第一要務,在提高認識中統一認識,在轉變觀念中更新觀念,在勇于探索中不斷前進。要不斷強化工業意識、市場意識、創業意識,善于把上級的政策和部署與本地實際結合起來,以創造性的工作開創縣域經濟發展的新局面。從制度供給方面來說,要從多方面確立并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和民營經濟的主體作用,構建縣域經濟發展的內生性機制,政府的指導和調控要建立在充分發揮這“兩個作用”的基礎之上,并保護“兩個作用”的有效發揮,而不能取代或限制“兩個作用”的發揮。
(二)強化工業主導地位,加快產業集聚發展。縣域經濟發展從本質上說就是工業化過程,就是用現代工業改造傳統農業和農村經濟,從二元經濟結構向現代經濟結構轉換的過程。工業化是縣域經濟發展的根本出路,也是經濟強縣發展實踐所證明的基本規律。推進我市縣域經濟工業化進程,當前重點應抓好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大力發展縣域特色經濟。要著眼于市場需求趨向,立足于區域自然資源稟賦和原有產業基礎,進一步強化產業特色,打破行政區域界限,優化組合各種生產要素,促進資源、資金、人才、技術等向特色產業或產品集聚,使其不斷壯大規模,形成優勢,在縣域內形成若干個專業化分工、社會化協作的特色產業集聚區。二是大力抓好工業園區建設。要把園區建設作為推進縣域工業化的主攻點,集中力量開發建設好縣工業園區和重點鄉鎮工業集中區,充分發揮工業園區產業集群、要素集聚、資源集約的“洼地”效應,引導資金、人才、技術等生產要素加快向園區聚集,使園區成為推進工業化的主要增長極。三是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用現代工業理念和現代生產經營方式改造傳統農業生產經營方式,促進縣域農業向經營規模化、投資多元化、布局區域化方向發展。
(三)統籌城鄉發展,加快推進城鎮化。工業化和城鎮化相互依存,工業化是城鎮化的基礎,城鎮化又可以進一步推進縣域經濟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快慢,直接影響著縣域經濟的發展。因此,加快我市縣域經濟發展,必須加快城鎮化進程,并使之成為壯大縣域經濟的一個基點。要按照現代化濱湖城市和“141”城市總體框架,推進我市縣域城鎮化,重點抓好店埠、上派、雙墩等中心城鎮建設,加快形成城市副中心。要把城鎮建設、工業園區建設、專業市場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引導、鼓勵各類企業向縣城和中心鎮集中,加快產業集聚、人口集中,促進縣域城鎮建設發展。改革和創新城鎮建設投融資體制,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進行市場化經營,多渠道加大對城鎮建設和基礎設施的投入。加強城鄉基礎設施的一體化,將城市的基礎設施不斷地向周邊鄉村延伸,對連接城鄉和跨地區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做到統一規劃、統一布局、統一籌資、統一建設,以改善縣域內外聯系條件,優化投資環境,增強自我發展能力。
(四)掀起全民創業熱潮,放手發展民營經濟。市場主體不多,企業數量偏少,民營經濟不強,是當前我市縣域經濟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放手發展民營經濟,培育壯大市場主體,盡快形成以非公有制經濟為主體的縣域經濟發展新格局。要加大全民創業的宣傳發動,積極引導群眾打破小農經濟意識和傳統文化觀念,深入開展全民創業行動,激活各類創業資源,盡快形成百姓創家業、能人創企業、干部創事業的生動局面。進一步消除束縛民營經濟發展的思想障礙和體制障礙,全面落實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真正做到思想上放心、放膽,政策上放寬、放活,工作中放手、放開,放寬準入限制,加大扶持力度,推動民營經濟不斷發展壯大,走出一條挖掘民智、吸引民資、依靠民力、做活民營經濟的發展之路。要把發展民營經濟同縣域國有、集體企業改革、新上項目、發展農村新型經濟組織結合起來,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參與公有經濟改革,參與新上項目投資入股,組建各種形式的農村經濟組織。
(五)擴大引資規模,加大縣域發展投入。現階段,縣域經濟發展,主要靠投資拉動,靠項目帶動。長期以來,我市縣域經濟發展滯后,主要是因為投資不足。因此,加快縣域經濟發展,必須把招商引資放在突出位置,千方百計擴大投資。要緊緊抓住沿海產業轉移的歷史機遇,積極實施東向發展戰略,在承接東部產業轉移中,搶占“地利”先機,吸納和承接更多的長三角地區轉移出來的資本、產業和企業。要緊緊抓住國家促進中部崛起戰略實施的重大機遇,積極“進京跑省”,極力爭取國家投資和省里支持,加大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為縣域經濟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硬環境。要著眼新農村建設和促進中部崛起的大背景,結合本地“十一五” 發展實際,認真謀劃一批上規模、上檔次的項目,充實和完善縣域項目庫。每個縣每年都要抓幾個帶動性強的重點項目,對重大項目要加強協調服務,促進盡快開工、建設、投產,形成現實生產力。
(六)優化發展環境,著力營造比較優勢。相對于沿海發達地區和XX市區,我市縣域的要素集聚力和資源配置力總體上處于弱勢地位,因此必須要把環境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做到門檻更低、服務更好、環境更優,努力形成自己的比較優勢,增強縣域對生產要素的吸引力和集聚力。要堅持不懈地抓好機關效能建設,以轉變思想觀念為先導、提高素質能力為基礎、創新體制機制為根本、改善運作方式為關鍵、強化責任追究為保證,進一步改進工作作風,提高服務水平,為縣域經濟發展創造更加優良的環境。要建立健全縣域經濟發展考核激勵機制,根據省里每年對縣域經濟考核的結果,對各個縣進行相應獎懲,同時每年開展評選經濟發展“十強”和“十快”鄉鎮活動,對評選出的鄉鎮給予獎勵。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對發展業績突出,在縣域經濟考核中大幅進位的黨政正職給予重獎和重用。使各個縣、各個鄉鎮既有動力,又有壓力,從而形成你追我趕、競相發展的生動局面。
縣域經濟發展調研報告范文(二)
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國家戰略,省委、省政府將“生態美”作為建設西部強省的重要目標,市委、市政府將循環發展作為建設美好安康的主題,**在生態資源方面,擁有全市、全省,甚至全國其他縣區無法比擬的優勢,如何搶抓這一重大歷史機遇,立足獨特的生態稟賦,將生態資源有效轉化為縣域經濟發展的持續動力,值得我們認真思考和探究。
一、要更加透徹地認識縣情
在省市加快發展、周邊縣區競相發展的大勢中,**經濟發展水平在全省、全市處于什么位置,與省市兄弟縣區、周邊毗鄰縣區相比存在哪些差距,是**加速發展應該首先研究的問題。從省市發展大勢看,以**年為基數,全省GDP 14451.18億、財政總收入2800.1億元、人均GDP為38557元、人均財政收入74709元;全市GDP 513.02億、財政總收入51.8億元、人均GDP為17100元、人均財政收入1762元;**GDP12億、財政總收入為0.822億元、人均GDP為20000元、人均財政收入1370元。數據表明,我縣與全省、全市的發展有著明顯的差距,而且差距趨勢越來越大,已基本處于掉隊的邊緣。從周邊縣區的發展態勢看,我縣與重慶、湖北毗鄰縣以及本省其他縣區也都還存在較大差距?梢哉f,落后是我們當前最大的縣情。但落后是特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僅能表明我縣在區域經濟發展環境中的位次,并是不是我縣的特色和特點。面對差距,要在發展中跟進全省、全市步伐,要在縣域經濟發展競爭中實現趕超,就必須認清自身的優勢。我縣森林覆蓋率達到86%在全省、周邊縣區最高;人少地廣、資源豐富,人均占有的資源也最為豐富,淡水資源、森林資源、生態資源等都很豐富;地理位置獨特、自然環境優良,生態、氣候條件最適宜人居住、養生等等,可以說全縣的山、水、林,甚至包括光、風、氣候等都是財富,是**今后趕超、跨越的巨大潛能和支撐,這些優勢都是其他縣區無法比擬、無法復制的,關鍵在于如何利用我們的優勢、發展我縣的優勢并將其轉化為財富,通過合理的方法和途徑,讓全縣人民都參與到財富的分配中來,在富民的同時實現縣強目標,使**的經濟社會水平發展到一個更高的階段。
二、要更加敏銳地把握發展機遇
從發展現狀和自身具備的優勢看,我縣的落后,是資源富集的暫時落后,面對擁有豐富資源的落后現狀、面對加快發展的大好形勢,如何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從而實現跨越、趕超目標,必須要善于把握機遇、抓住機遇。從經濟社會發展規律上看,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四化”(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是經濟社會發展必然,我縣尚處于“四化”建設的.起步階段,還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在發展的過程中又有成功的經驗可以借鑒,可以少走彎路,在趕超發展的過程中必將迎來一個高速發展的時期。從國家戰略層面看,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我縣全域在國家主體功能區劃是屬于生態功能區,加上我們自身良好的生態環境基礎,必將會迎來更多的發展先機。從中省市的政策機遇上看,中央扶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不斷加大投資力度,而且作出了促進秦巴連片特困山區區域發展和扶貧攻堅的戰略決策,有利于我們更多地得到國家項目和資金扶持;省上明確了陜南循環發展和移民搬遷的戰略部署,有利于**得到更多的發展傾斜;市上提出了建設美好安康的構架,有利于我縣在發揮自身資源優勢、促進發展上得到更多支持。從我縣自身創造的機遇看,縣上確立了以“三項建設”為主線,以突出工作重點、彰顯縣域特色為工作主題,以項目建設為載體,以招商引資、全民創業為動力,創新工作機制,狠抓工作落實,推動科學發展,進一步提升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不斷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全面推動縣域經濟更好更快發展的宏偉目標。加之**人民歷經貧困而產生的渴望加快發展的強烈愿望、渴求干大事創大業的雄心壯志,為我縣加快發展注入了強大的活力。發展的機遇前所未有,必須敏銳地洞察機遇、抓住機遇、利用機遇推動縣域經濟加速發展。
三、要更加清晰地抓住工作重點
縣域經濟發展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在整體協調推進的基礎上,要找到工作的突破口,抓重點、重點抓。就我縣而言,重點要立足縣域資源優勢,突出在生態資源開發利用上下功夫。
(一)在一產上,要大力發展現代農業。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突出園區承載、企業引領、龍頭帶動,促進農業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發展,加快現代特色生態農業園區和家庭農場建設,推動特色主導產業做大規模,加快培育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大力發展以綠化苗木、經濟林果、林下種養、林產品加工和以森林資源、水資源為依托的山林經濟和涉水生態循環產業,充分發揮山林“綠色加工廠”作用,圍繞生態這篇文章,做精以生態為特色的現代農業產業,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二)在二產上,要大力發展循環工業。堅持以循環發展為方向,妥善處理好生態保護與資源開發的關 ,逐步限制、淘汰以資源開發為主的工業企業,積極培育以富硒食品、涉水產業和醫藥等以特色生態產品開發利用和加工制造為主的工業企業。要謀劃經濟增長點轉型的問題,積極培育市場主體,依托一產在林產品加工、森林經濟、綠色食品加工業上下功夫,堅持“標準化生產、規;洜I、企業化動作”,推動形成完備的產業鏈條,提高山林經濟和涉水產品附加值,實現一產、二產的互動共生發展的良性循環。
(三)在三產方面,要大力實施“生態立縣”、“旅游興縣”戰略。要積極爭取盡快啟動平鎮高速,在打破交通瓶頸的基礎上,大力包裝推介旅游開發項目,通過招商引資,逐步完善旅游基礎設施;要加大宣傳推介力度,創造條件與嵐皋、平利和巫溪、城口等周邊景區聚合連接形成大旅游區,推進境外產品本地化、本地產品區域化,增強景區互動性關聯度;要立足生態稟賦,深度挖掘旅游優勢資源,依托秦巴百里畫廊景點,加快推進飛渡峽•黃安壩、三道門森林公園、林麝生態養殖觀光園等重點景區建設,著力改善旅游設施條件,提升旅游發展水平。
(四)在城鎮一體化建設方面,要以生態立縣戰略為指引,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步伐。要扎實推進生態特色宜居縣城建設,以城鎮品位提升為目標,加快城區綠化、亮化、美化提級改造。圍繞建設“生態特色宜居縣城”,務實推進“四城同創”活動,(國家級衛生縣城、國家級園林縣城、省級生態縣及全省綠化模范縣等創建活動),加快縣城基礎設施建設,強化集鎮社區的綜合配套,全面提升城鎮管理水平,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步伐,逐步實現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的長遠目標。
四、要更加科學地推動經濟發展
在明確縣域經濟發展的思路、方向和重點地基礎上,要推動縣域經濟科學、持續發展,還必須找到正確的方法和準確的路徑。
(一)要科學統籌謀劃。**最值得稱道和最大的優勢是生態,實施生態立縣戰略是我們的必然選擇,必須緊緊圍繞生態這個主題,對縣域經濟發展的各個方面進行系統的規劃、謀劃,無論是工業、農業還是第三產業,都要圍繞這個主題進行規劃,制定出縣域經濟發展的“頂層設計”,建立完善有縣域經濟發展規劃體系,圍繞這個體系務實加以推進,確保經濟發展的科學性、操作性。
(二)要突出抓好項目的招商引資工作。項目是發展的載體,招商上發展的動力支撐,實現跨越趕超目標,最終要落實到一個個具體項目上,沒有一批實實在在的項目作支撐,沒有招商引資工作的強力推進,一切都將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要完善項目規劃體系,按照全域規劃的理念,加快建立覆蓋縣域經濟發展各個領域的專項規劃,構建科學系統的經濟發展項目支撐體系,用規劃定項目、爭投資、謀發展,增強項目的科學性、針對性和操作性,提高項目建設綜合效益。同時,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擴大投資的重要抓手,優化投資環境,讓更多的項目、更大的投資落戶**,通過項目建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三)要大力實施全民創業?h強必須民富,民不富則縣不強。要強化市主體的培育,激活各類市場要素,引導支持城鄉居民在各自的領域大膽創業。要加大創業培訓和創業扶持力度,引導個體業主在縣域經濟發展規劃體系內創業、轉業,加快完成全體經濟向民營企業轉型、產業大戶向家庭農場轉型。同時,編制返鄉農民工創業項目計劃,感召務工人員返鄉,實現引資、引企、引人、引智并舉,帶動全縣全民創業總量的提升,以民富實現縣強,推動縣域經濟加快發展、趕超發展、跨越發展。
【縣域經濟發展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關于縣域經濟發展調研報告范文05-06
縣域經濟發展情況調研報告范文(精選7篇)05-06
基層經濟發展調研報告04-30
有關經濟發展的調研報告05-15
經濟發展現狀調研報告05-06
關于經濟發展調研報告范文05-06
民營經濟發展調研報告范文04-30
經濟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04-30
經濟發展調研報告(通用6篇)05-06
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調研報告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