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中小企業發展調研報告

        時間:2023-04-03 21:45:48 調研報告 我要投稿

        中小企業發展調研報告

          中小企業產業結構調整是一項重大的系統工程,也是今后一個時期中小企業工作的一項中心任務,下面是YJBYS小編精心整理的中小企業發展調研報告,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中小企業發展調研報告

          大多是私營企業,發展時間短、自有資產少、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弱而且資信水平較低,財務制度不健全、運作不規范,難以達到金融機構貸款要求,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惜貸”;二是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和金融支持系統不健全。一方面,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不完善,以中小企業為受保主體的擔保機構不多,另一方面,直接融資體系發展嚴重滯后,在發行股票和債券方面,中小企業大部分受規模小、知名度不高、信用等級較低等條件的限制,難以達到上市條件,導致中小企業的資金來源很大程度上依賴銀行貸款。

          (二)中小企業“小,散,亂”,抗風險能力弱

          一是小企業占有絕大多數,經營規模小,經營業績不穩定。2016年,我省13萬多家中小企業中,中型企業只有2793家,所占比例只有2%,98%的企業是小型企業。作為大型企業成長的搖籃,中型企業數量顯然偏少,存在斷層,同時從單位平均規模看,我省小型企業平均從業人員為33人,平均固定資產為289.5萬元,平均營業收入為888.03萬元,分別占全部企業平均水平的68.3%、45.8%、57.6%。由于規模小,業績不穩定,虧損、倒閉、關,F象時有發生。二是產業集群化發展不夠,分散化經營現象嚴重。我省中小企業絕大多數在園區外分散經營,主要靠單兵作戰,沒有充分利用大企業的帶動作用和園區的輻射作用。三是家族式企業多,經營管理方式落后。由于我省中小企業的主體是私營企業,家族式企業多,經營者素質和員工素質低的現象較為嚴重,管理方式大多脫胎于家族式管理,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組織管理混亂落后的問題,從而導致企業運行不暢。

          (三)中小企業以資源開發型、產品初加工型、服務低層次型為主,產業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

          雖然經過多年的調整和發展,我省中小企業產業結構已有一定改善,但與市場需求的矛盾依然突出,直接影響著中小企業的發展。首先,從三次產業結構看,我省中小企業依然是明顯的“二、三、一”分布,其中二產業約占65%,服務業所占不到35%;其次,從占中小企業比重高達56.7%的工業內部看,資源開發型、產品初加工型、勞動密集型、能源消耗型產業仍然占較大比重,而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的行業比重較低;第三,從服務業內部結構看,中小企業仍然集中在傳統和低層次的服務業,現代服務業、高端的服務業發展明顯滯后。

          (四)社會化服務體系尚不健全,中小企業發展環境有待改善

          中小企業的快速發展需要完善的社會化服務體系,而我省面向中小企業的社會化服務體系發展滯后、功能不全,尚不能系統地提供技術支持、市場開拓、創業指導、管理咨詢等多方面的社會化服務,致使中小企業發展受阻。另外,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一些政策措施還沒有完全落實到位,也是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障礙。

          (五)政策不公,市場無序。近年出臺的政策多是按照企業規模和所有制設計操作的,對大企業優待多,中小企業考慮少;對公有制企業優待多,對非公有制企業考慮少;政策適用不夠公平。在稅收政策上,國有企業可先繳后退,非國有企業無此待遇;中小企業特別是個私企業往往是小額納稅人,增值稅發票難以抵扣,實際稅負增加;個私企業存在雙重納稅等。在土地政策上,國有企業可享本土地使用權出租、增值稅減免政策,而非國有企業無此改革成本參與改組;特別是在銀行呆壞帳準備金核銷上,大企業可列入國家計劃及時優化資產負債結構,中小企業無此厚遇。在行業準入上,中小企業尤其是個私企業還受到諸多限制。此外,市場交易規則缺乏,市場次序混亂,致使中小企業正常經營困難重重。

          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現行政策

          目前實行的一些優惠政策,雖大部分并不是專為中小企業制定的,但從受益主體來看,基本上或相戶,活躍在市場競爭最為激烈的領域,是市場經濟的主體和市場體制的微觀基礎。

          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五大以來,我國的中小企業發展迅速,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強。中小企業雖然單個實力較弱,但就整體而言,已發展成為促進國民經濟增長、緩解就業壓力、增加財政收入的主要支撐力量。

          1、中小企業創造的增加值約為全省GDp的40%。2016年,中小企業實現增加值4279.34億元,占全部企業增加值的68.4%,占全省GDp總量的38.4%,這表明,每1億元GDp中,約有0.4億為中小企業創造,中小企業對全省GDp增長的貢獻率約為40%。

          2、中小企業是地方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2016年,中小企業共完成利稅總額2718.62億元,占全部企業利稅總額的77.5%。

          3、中小企業占據了城鎮就業崗位的半壁江山。由于中小企業大多是勞動密集型企業,能創造相對較多的就業機會,因此更是擴大就業,轉移農村勞動力的主渠道。2016年中小企業共提供就業崗位609.22萬個,占全部企業從業人數的89%,占全省城鎮就業年平均人數的53.7%,即全省1134.78萬個城鎮就業崗位中,有一半以上為中小企業提供。

          相對大企業而言,中小企業改革成本低,操作便利、社會震蕩小、新機制引入快。因此,在改革進程中,中小企業往往是實驗區,是突破口,是馬前卒。中小企業的各項改革成果,為大企業的改革實踐提供了有益經驗,也為創造多種經濟成份共同發展的大好局面作出了貢獻。

          我國中小企業的主要特點

          1、投資主體和所有制結構多元,非國有企業為主體,決定了當前中小企業工作要以發展為重點。中小企業特別是非國有企業在自身快速發展的同時,還積極投身國有企業的改革和調整,使改革前單一所有制結構狀況有了根本性改變。以工業企業為例,在獨立核算的中小工業企業中,國有企業的戶數、資產總額和工業總產值僅占總數的14.85%、38.5%和22.8%,即85%的中小企業均是非國有企業。另據調查,目前國有小企業改制面已近80%,余下20%大都是救不活、賣不掉、破不了的極度困難企業。應當說,中小企業的改革與發展同樣重要。但改革對象主要是國有小企業;而發展則要涵蓋城鄉各類所有制中小企業。因此,無論從中小企業的主體構成還是改革進程而言,當前,大力扶持中小企業發展應是中小企業工作的重點。

          2.勞動密集度高,兩極分化突出,決定了當前中小企業發展重在“二次創業”。中小企業生存并發展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就業容量和就業投資彈性均明顯高于大企業。據統計,目前中國大、中、型企業的資金有機構成之比分別為1.83:1.23:1;資金就為率之比為0.48:0.66:1,即中小企業比大企業單位資金安置勞動人數要高,有的要高出一倍,正因為如此,在前10年中國的工業化進程所以沒有出現嚴重的社會就業問題,中小企業功不可沒。但是,今天的市場背景變了,“賣方”市場變成了“買方”市場,總量需求不足與結構性供應不足共生,使中小企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即由勞動密集型帶來的就業優勢將變為競爭劣勢。企業兩級分化,中小企業將首當其沖。為此,提高中小企業的有機構成和科技含量,實現“二次創業”是當前中小企業發展中的重中之重。

          3.發展不平衡,優勢地區集中,決定了當前中小企業推進要區別特點,先易后難,以點帶面。中國幅員遼闊,各地區中小企業分布與發展水平極不平衡。據有關數據,按照經濟地帶劃分,中小企業數量東部、中部各占全國總量的42%,西部占15%;而相應的工業總產值東部占66%、中部占26%、西部僅占8%。這表明,在企業規模上,東部中小企業的平均產值規模大于中部和西部,大約是中部的2.5倍、西部的8倍。實踐也表明,選擇東部中小企業作業重點試區,就為試點的成功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此外,中小企業還可劃分四大區,即東北地區、長江中下游地區、中西部地區和廣東、福建為代表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東北地區老工業城市居多,中小企業的所有制結構和產業結構都很重,應主要解決國有中小企業規范改制和與大型企業專業化分工及配套問題;長江中下游地區是中小企業的汪洋大海,江蘇以鄉鎮企業為主。浙江以私營個體聞名,工作重點是規范引導、扶持發展;中西部地區資源豐富、中小企業欠發達,推進第三產業和科技環保型中小企業發展是重點;珠江三角洲地區中小企業區位優勢明顯,可借助“老鄉”、“老外”發展中小企業的“兩岸三地大中華圈”。

          此外,地方產業為主體,決定了中小企業的支撐層面在地方;中小企業自身基礎薄弱,決定了其要么成為大企業的搖藍(即小巨人);要么成為大企業的伙伴。

          綜上所述,促進我國中小企業改革與發展要注意調整好五大關系;一是改革與發展的關系;二是吸納勞動力與科技含量的關系;三是點與面的關系;四是中央與地方的關系;五是中小企業與大企業的關系。處理好上述關系,把握好重點才能在中小企業的改革與發展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小企業的經營特點

          (一)“小”、“靈”、“快”

          與大型企業相比較,中小企業的首要特征之一,即在于企業規模小、經營決策權高度集中,但凡是小企業,基本上都是一家一戶自主經營,使資本追求利潤的動力完全體現在經營者的積極性上。由于經營者對千變萬化的市場反應靈敏,實行所有權與經營治理權合一,既可以節約所有者的監督成本,又有利于企業快速作出決策。其次,中小企業員工人數較少,組織結構簡單,個人在企業中的貢獻輕易被識別,因而便于對員工進行有效的激勵,不像大企業那樣在龐大的階層化組織內容易產生怠惰與無效率的情況?梢,中小企業在經營決策和人員激勵上與大企業相比具有更大的彈性和靈活性,因而能對不斷變化的市場作出迅速反應。所謂企業小、動力大、機制靈活且有效率。當有些大公司和跨國企業在世界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不得不壓縮生產規模的時候,中小企業卻在不斷調整經營方向和產品結構,從中獲得新的發展。

          (二)“小而!焙汀靶《

          中小企業由于自身規模小,人、財、物等資源相對有限,既無力經營多種產品以分散風險,也無法在某一產品的大規模生產上與大企業競爭,因而,往往將有限的人力、財力和物力投向那些被大企業所忽略的細小市場,專注于某一細小產品的經營上來不斷改進產品質量,提高生產效率,以求在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進而獲得更大的發展。從世界各國的類似成功經驗來看,通過選擇能使企業發揮自身優勢的細分市場來進行專業化經營,走以專補缺、以小補大,專精致勝的成長之路,這是眾多中小企業在激烈競爭中獲得生存與發展的最有效途徑之一。此外,隨著社會生產的專業化、協作化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擺脫了“大而全”、“小而全”的組織形式。中小企業通過專業化生產同大型企業建立起密切的協作關系,不僅在客觀上有力地支持和促進了大企業發展,同時也為自身的生存與發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礎。

          (三)小批量、多樣化

          一般來講,大批量、單一化的產品生產才能充分發揮巨額投資的裝備技術優勢,但大批量的單一品種只能滿足社會生產和人們日常生活中一些主要方面的需求,當出現某些小批量的個性化需求時,大企業往往難以滿足。因此,面對當今時代人們越來越突出個性的消費需求,消費品生產已從大批量、單一化轉向小批量、多樣化。雖然中小企業作為個體普遍存在經營品種單一、生產能力較低的缺點,但從整體上看,由于量大、點多、且行業和地域分布面廣,它們又具有貼近市場、靠近顧客和機制靈活、反應快捷的經營優勢,因此,利于適應多姿多態、千變萬化的消費需求;非凡是在零售商業領域,居民日常零星的、多種多樣的消費需求都可以通過千家萬戶中小企業靈活的服務方式得到滿足。

          (四)中小企業是成長最快的科技創新力量

          現代科技在工業技術裝備和產品發展方向上有著兩方面的影響,一方面是向著大型化、集中化的方向發展;另一方面又向著小型化、分散化方向發展。產品的小型化、分散化生產為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非凡是在新技術革命條件下,許多中小企業的創始人往往是大企業和研究所的科技人員、或者大學教授,他們經常集治理者、所有者和發明者于一身,對新的技術發明創造可以立即付諸實踐。正因為如此,20世紀70年代以來,新技術型的中小企業像雨后春筍般出現,它們在微型電腦、信息系統、半導體部件、電子印刷和新材料等方面取得了極大的成功,有許多中小企業僅在短短幾年或十幾年里,迅速成長為聞名于世的大公司如惠普、微軟、雅虎、索尼和施樂等。

          由上可見,中小企業以其經營方式靈活、組織成本低廉、轉移進退便捷等優勢更能適應當今瞬息萬變的市場和消費者追求個性化、潮流化的要求,因而在包括發達國家在內的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中,中小企業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國現有中小企業約1000萬戶,勞動密集型出口產品和一些高新技術出口產品大多是中小企業生產的,中小企業產品出口額占全國出口總額的60%;中小企業提供了大約75%的城鎮就業機會。改革開放以來,從農村轉移出來的勞動力絕大部分被中小企業所吸納。中小企業每年為國家繳納的工商稅收占總額的50%左右。在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經濟快速增長中,工業新增產值的76.7%是由中小企業創造的。因此,在我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地域遼闊、各地經濟發展水平差別很大的國家,中小企業的發展更具有重要的意義。

          湖南中小企業發展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經過多年的努力,我省中小企業的發展已取得長足進步,具備一定的規模和實力,目前又有較好的發展機遇,一是各級政府已認識到發展中小企業對于湖南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已制定或正在制訂各項政策法規促進中小企業發展,二是目前我省仍有較好的發展中小企業的資源優勢,如豐富的礦產資源、水電資源、廉價的勞動力資源、旅游資源等,故中小企業的發展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但同大企業相比,中小企業在信息、技術、人才、融資等方面還處于劣勢,加上我國實行市場經濟體制的時間還不長,政策環境也不盡完善,使得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又面臨著許多困難和挑戰。

          (一)自有資金不足,外部融資困難

          企業融資渠道不暢,資金短缺是長期以來困擾和阻礙中小企業發展的突出問題。有資料表明,我國87%的中小企業發展所需資金主要源自于自有資金,24%的中小企業從銀行獲取貸款,13%的企業以民間集資方式獲取資金。調查還顯示,超過70%的企業感到生產資金不足。從2016年某省金融機構對1096戶企業的問卷調查看,全省中小企業貸款需求滿足率較低,其中企業貸款戶數滿足率為20.7%,企業貸款需求金額滿足率為24.5%。這些都說明融資難仍然是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特別對于我省這樣一個經濟還不太發達的中部省份來說,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就更加突出。融資難的原因:一是我省中小企業大多是私營企業,發展時間短、自有資產少、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弱而且資信水平較低,財務制度不健全、運作不規范,難以達到金融機構貸款要求,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惜貸”;二是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和金融支持系統不健全。一方面,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不完善,以中小企業為受保主體的擔保機構不多,另一方面,直接融資體系發展嚴重滯后,在發行股票和債券方面,中小企業大部分受規模小、知名度不高、信用等級較低等條件的限制,難以達到上市條件,導致中小企業的資金來源很大程度上依賴銀行貸款。

          (二)中小企業“小,散,亂”,抗風險能力弱

          一是小企業占有絕大多數,經營規模小,經營業績不穩定。2016年,我省13萬多家中小企業中,中型企業只有2793家,所占比例只有2%,98%的企業是小型企業。作為大型企業成長的搖籃,中型企業數量顯然偏少,存在斷層,同時從單位平均規?矗沂⌒⌒推髽I平均從業人員為33人,平均固定資產為289.5萬元,平均營業收入為888.03萬元,分別占全部企業平均水平的68.3%、45.8%、57.6%。由于規模小,業績不穩定,虧損、倒閉、關,F象時有發生。二是產業集群化發展不夠,分散化經營現象嚴重。我省中小企業絕大多數在園區外分散經營,主要靠單兵作戰,沒有充分利用大企業的帶動作用和園區的輻射作用。三是家族式企業多,經營管理方式落后。由于我省中小企業的主體是私營企業,家族式企業多,經營者素質和員工素質低的現象較為嚴重,管理方式大多脫胎于家族式管理,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組織管理混亂落后的問題,從而導致企業運行不暢。

          (三)中小企業以資源開發型、產品初加工型、服務低層次型為主,產業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

          雖然經過多年的調整和發展,我省中小企業產業結構已有一定改善,但與市場需求的矛盾依然突出,直接影響著中小企業的發展。首先,從三次產業結構看,我省中小企業依然是明顯的“二、三、一”分布,其中二產業約占65%,服務業所占不到35%;其次,從占中小企業比重高達56.7%的工業內部看,資源開發型、產品初加工型、勞動密集型、能源消耗型產業仍然占較大比重,而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的行業比重較低;第三,從服務業內部結構看,中小企業仍然集中在傳統和低層次的服務業,現代服務業、高端的服務業發展明顯滯后。

          (四)社會化服務體系尚不健全,中小企業發展環境有待改善

          中小企業的快速發展需要完善的社會化服務體系,而我省面向中小企業的社會化服務體系發展滯后、功能不全,尚不能系統地提供技術支持、市場開拓、創業指導、管理咨詢等多方面的社會化服務,致使中小企業發展受阻。另外,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一些政策措施還沒有完全落實到位,也是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障礙。

          (五)政策不公,市場無序

          近年出臺的政策多是按照企業規模和所有制設計操作的,對大企業優待多,中小企業考慮少;對公有制企業優待多,對非公有制企業考慮少;政策適用不夠公平。在稅收政策上,國有企業可先繳后退,非國有企業無此待遇;中小企業特別是個私企業往往是小額納稅人,增值稅發票難以抵扣,實際稅負增加;個私企業存在雙重納稅等。在土地政策上,國有企業可享本土地使用權出租、增值稅減免政策,而非國有企業無此改革成本參與改組;特別是在銀行呆壞帳準備金核銷上,大企業可列入國家計劃及時優化資產負債結構,中小企業無此厚遇。在行業準入上,中小企業尤其是個私企業還受到諸多限制。此外,市場交易規則缺乏,市場次序混亂,致使中小企業正常經營困難重重。

          當大部分是中小企業。

          1.鄉鎮企業政策。鄉鎮企業所提稅可按應繳銳款減征10%,用于補助社會性開支,不再稅前提取10%;國家在信款上重點支持鄉鎮企業的出口創匯、東西部合作和農村適用技術轉讓(星火計劃項目)三個方面。

          2.鼓勵安置城鎮待業人員就業政策。新辦法城鎮勞動就業服務企業,當年待業人員超過企業從業人員人數60%的,經主管稅務機關審查批準,可免征所得稅3年;免稅期滿后,當年新安置待業人員占企業原從業人員總數30%以上的,經主管稅務機關審核批準,可減半征收所得稅2年。

          3.支持高新技術產業政策。國務院批準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企業,經有關部門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可按15%的稅率征收所得稅;國務院批準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新辦的高新技術企業,自投產后年度起征所得稅2年。企事業單位進行技術轉讓脫離技術轉讓及發生的相關技術咨詢、服務、培訓所得,年凈收入在30萬元以下的,免征所得稅。

          4.支持貧因地區發展改革政策。國家確定的“老、少、邊、窮”地區新辦企業,經主管稅務機關批準后,可減征或免征所得稅3年;民族自治地方企業,需照顧鼓勵的,經省級政府批準,可定期減征或免征所得稅3年。

          5.支持和鼓勵第三產業政策。1)為農業生產的行業企業,其提供的技術服務或勞務所得免征所得稅;2)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技術成果轉讓、技術培訓、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技術承包取得的技術性服務收入免征所得稅;3)新辦獨立核算的咨詢、信息、技術服務企業或單位,開業之日起,第一至二年免征所得稅;4)新辦獨立核算的交通運輸、郵電通信企業或單位,自開業之日起,第一年免征所得稅,第二年減半征收所得銳;5)新辦獨立核算的公用事業、商業、物資、外貿、旅游、倉儲、居民服務、飲食、文教衛生企業或單位,自開業之日起,報經主管稅務機關批準,可減征或免征所得稅1年。

          6.福利企業政策。民政部門舉辦的福利生產企業可減征或免征所得稅;安置“四殘”(盲、聾、啞和肢體殘疾)人員占生產人員總數的35%以上免征所得稅;安置“四殘”人員占生產人員總數超過10%不足35%,減半征收所得稅。

          7.小型企業所得稅政策。1994年稅制改革確定的企業所得稅稅率為33%的比例稅率。為照顧小型企業稅賦能力,對年利潤在3萬元以下企業,減按18%征收所得稅;3至10萬元企業,減按27%征收所得稅。1998年7月1日國務院決定,年銷售額180萬元以下的小型商業企業,增值稅率由6%調減為4%

          促進我省中小企業進一步發展的建議

          中小企業既是大企業成長的搖籃,更是新形勢下促進我省經濟增長,擴大就業,增強財力,保障社會穩定的主導力量,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加快發展。

          (一)完善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系統,切實幫助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

          一是要積極培育和發展中小金融機構體系,大力發展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和農村資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機構,支持中小企業融資。二是要健全擔保風險的分散、補償和激勵機制,完善多層次的信用擔保體系建設,滿足眾多中小企業的融資擔保需要,提高中小企業獲得銀行貸款的機會。三是要積極構建支持中小企業的融資體系,拓展中小企業的直接融資渠道。使具有創新能力的優質企業與資本市場對接,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局。四是要明確各類金融機構在中小企業信貸制度中的作用和功能,制定中小企業貸款的具體管理方法和鼓勵措施,爭取更多的資金向中小企業傾斜。

          (二)健全中小企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為中小企業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bsp;應建立以政府部門為龍頭,各類民間商會為橋梁,社會服務中介機構為依托的多方社會資源參與的多元化、多層次的全方位的中小企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尤其是要在人才、技術、信息等方面切實加強對中小企業的服務。如在人才培養方面,建立中小企業人才培養基地,進行上崗培訓、再就業培訓、高級管理人員和高新技術專業人才的培訓。在技術創新方面,對進行技術開發的中小企業進行財政補貼,對其新產品的開發、員工培訓等活動提供無償資金資助,并以貼息貸款的方式優先為這些中小企業提供政策性融資。在信息化方面,加強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完善內部管理系統與外部的電子商務系統的相互融合,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應對貿易全球化趨勢。

          (三)發展產業集群,實施品牌戰略,加速中小企業產業結構調整

          中小企業產業結構調整是一項重大的系統工程,也是今后一個時期中小企業工作的一項中心任務。各級各部門一定要充分認識加快中小企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性、緊迫性、長期性和艱巨性,切實抓緊抓好中小企業產業結構調整工作。

          一是要發展產業集群,引導產業結構調整。集群化發展,是中小企業規避風險、做大做強的必然選擇。應充分發揮比較優勢,積極推動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配置,引導特色產業集群化發展。集中培育發展一批規劃科學、主業突出、特色明顯、規模大、鏈條長、競爭力強的產業集群。加快特色產業園區建設,引導中小企業到產業園區集中,發展專業化、有特色的工業園區,提高企業規模經濟水平和產業集中度。二是要加快技術創新,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引導中小企業加大技術創新投入,培育創新人才,發展專業技術服務企業,建立企業技術中心,加強技術合作,促進產學研合作,提升信息化水平,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鼓勵和支持在主導產業、特色產業和產業集群中,建立技術研發中心、產品檢測中心、模具中心、產業信息中心、人才培訓中心等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努力滿足企業的共性技術需求和公共服務需要,實現技術、人才、信息等資源共享。三是要實施品牌戰略,加快產業結構調整。重點扶持技術含量與附加值高、有市場潛力的名牌產品企業。鼓勵名牌產品企業擴大品牌經營規模,促進名牌產品企業多層次、全方位的聯合協作,實現資源共享。加大名牌培育和推介力度,促進名牌產品升級晉檔,以名牌企業、名牌產品為依托,著力打造區域品牌,提升產業國內外知名度。

        【中小企業發展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關于扶持中小微工業企業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08-08

        旅游企業發展環境調研報告12-14

        企業發展調研報告(通用14篇)05-31

        關于企業發展的調研報告(通用20篇)06-16

        工業企業發展調研報告(精選10篇)09-30

        中小企業調研報告07-21

        創業:中小企業發展途徑08-10

        中小出版企業發展對策論文04-20

        創新是中小企業發展的動力06-08

        信息與中小企業發展探討03-24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