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歷史的調研報告范文
在現在社會,報告的適用范圍越來越廣泛,不同的報告內容同樣也是不同的。我們應當如何寫報告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對歷史的調研報告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對歷史的調研報告1
一、調查背景
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學習方式,由此學生的學習不再是教科書內容的記憶與內化,而是積極主動的獲取知識的過程。合作學習是具有時代精神的嶄新的教學思想。今天社會的各個領域,越來越注重充分的合作精神。而合作意識和合作技巧,也越來越成為當代人的一種重要素質。正是在這樣一種背景下,今年,學校掀起了教育改革和研究的浪潮,大家積極參與校本研究,共同學習與交流,在摸索中實踐高效課堂,在研究中實現師生的共同成長。
我的課題研究———《初中歷史課堂小組合作自主學習模式初探》就是以教學模式的研究為基礎!靶〗M合作學習”也在目前各地的教學中被開始重視和應用。但是由于對課題本身的含義不太明白,大家常常還在一種比較淺的層面上展開,因而存在著不少的問題,致使很多的小組合作學習只是走過場,走形式,往往徒有虛表而效果不佳。因此我們教師對此困惑也較大。基于以上原因,特設計本次調查,目的旨在通過調查,分析問題及原因所在,研究解決對策,使小組合作學習能真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
二、調查內容和方法
本次調查采用學生問卷調查與談話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主要以問卷調查為主。學生調查從學生課前預習、課堂教學、兩個方面,設計了15個問題進行問卷調查。我們在中廠初中和宋家初中隨機抽取了176名學生參與了調查。要求學生根據自己實際情況無記名進行回答,力爭反映學生真實的學習情況,客觀地體現課題研究的現狀。課題組老師進行了數據整理和結論分析。
三、數據整理與分析:
1、課前預習情況:
調查中,第(1)題預習方式上,只看書的,占44%;邊看書邊做練習的56%。
(2)認為課前預習,對課堂上的新課學習有較大幫助的占47%,有一些幫助的占36%。
。3)預習中遇到困難的處理方式:問家長的占1%,問同學的23%,自己鉆研18%,集中精力上課專心聽講59%,反映預習中,學生自主討論交流、鉆研精神不太好,依賴老師的還居多數。
。4)遇到查閱資料的問題時:認真查閱資料的占28%,不查資料聽老師講的占50%,看別人怎么做,抄襲別人的占10%,可見學生自主學習的觀念和意識不高,教師在課堂上應該積極地引導他們自主的討論交流自己的想法,小組合作來解決一些問題,提高自己的自我學習能力。
從調查的數據反映,教師在教學中還要科學的指導學生預習,并且要及時檢查預習效果,對中等生要鼓勵學生大膽探索和獨立鉆研。對小部分后進生應提出基本的預習要求和目標,預習題的設計要相對的簡單、適中,讓學生能夠更好的達到預習效果,增強自信心,從而激發學生自學的興趣。
2、課堂教學情況
。5)課堂上怎樣的學習方式有利于學好本學科問題是老師少講,自己自學的是13%,分組討論的占21%完全聽老師講解的占38%,說明同學們課堂的依賴思想嚴重,認識需要提高,一部分學生就想自己不懂腦筋,等著老師總結,老師講。
(6)課堂上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程度:學生認為課堂上有機會發言的,占45%,有很多機會的占26%。從數據顯示上反映,教師應盡可能多提供學生發表見解的機會,通過恰當的評價鼓勵少數不善發言的同學,要培養她們大膽求真的學習精神。
(7)課堂上喜歡老師上課方式的:講得好、講得多、講得透的占33%,老師少講,多留時間自己思考的占12%,先讓自己思考,不懂問老師的占43%,從學生的心中答案可以知道,他們從心里上還是希望能夠自己獨立自學,自己解決一些問題,老師應該滿足學生的要求,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
。8)課堂上老師在學生遇到困難處理方式:有問題教師馬上講解的占24%,讓學生思考后再講的28%,讓學生討論后再講解的占34%。數據反映課堂上,教師還是存在不放心同學自己解決問題的現象。不能大膽把時間還給學生自己。
。9)課堂上學生有疑惑自己設法解決的占24%,與同學討論解決的占12%,直接向老師求助的占43%,說明他們從內心上,碰到困難合作討論的想法不多,過多還是依賴老師的講授,這種情況下,小組合作模式的進行還是有些困難的。
。10)課堂教學喜歡小組合作的占34%,還可以的占45%,學生的合作意識有待提高。
。11)課堂上參與討論積極的占35%,有時參與,有時不參與的占46%,這里說明學生應該更開放,更大膽些才好。
。12)課堂上對積極回答問題的學生的看法認為真勇敢的占63%,就愛出風頭的占6%,說明大部分學生還是想主動回答問題,只是單子不大,怕回答錯誤丟人而已。
(13)對教師“滿堂灌”認為合理的占34%,留時間給學生的占42%,心理上學生希望上課有屬于自己的時間來思考,獨立解決問題。
。14)喜歡老師用自主學習模式的占34%,喜歡合作討論的占45%,老師講學生聽得占3%,教師課堂上應該多給學生討論、交流的機會。
。15)有關課堂自主學習的方法,經過一段時間嘗試,已經把我適合自己方法的有34%,試著嘗試別人介紹的方法的有17%,說明學生學習新東西的欲望還是很強烈的,希望老師能夠好好引導,讓他們做課堂上真正的主人。
四、調查結論簡析
通過對回收問卷逐項統計,可以看到當前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突出問題是沒有以合作意識的培養為根本,使合作僅僅流于形式。主要體現在以下幾種現象:
1、調查表明,大多數同學已養成預習習慣,但學法指導方面,還需加強。少數同學預習具有盲目性。預習時,把做題當作主要目的,而忽視了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新課預習時,教師課前進行必要的預習指導,提出具體的要求,以及預習檢查都是不可忽視的。
2、調查資料顯示,預習時碰到不懂問題,選擇詢問老師或同學的占多數,其他同學幾乎都選擇自己反復思考,或等著老師講解。
3、在學生功課有疑問、遇到難題時,選擇直接向老師求助的占43%,自己設法解決的占24%,與同學討論解決的占12%,說明他們從內心上,碰到困難合作討論的想法不多,過多還是依賴老師的講授,這種情況下,小組合作模式的進行還是有些困難的。
4、小組合作學習成了少數尖子學生表演的舞臺,使得個別學生成為教師的代言人,許多學生采取旁觀的態度,缺少積極參與的意識,思維能力、表達能力、質疑能力等得不到鍛煉,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得不到培養。問卷第11題“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積極參加討論嗎?回答是的占32%,有時參與有時不參與的占58%,不回答的占4.5%。不太主動參與的原因,都是自認為學習中等或不太好,怕說錯了大家笑話他。
5、對于課堂上回答問題表現積極的同學,多數同學認為他們是學習的榜樣,是正能量。但是仍有極少數同學不認同他們,認為他們虛榮、愛表現。不過,還有一部分同學也會有反思:為什么別人會,但自己不會?
五、出現的原因及其對策
通過對調查問卷及談話的反饋分析,可以看到,造成以上問題的主要原因是:
1、大部分學生樂于接受“小組合作自主學習”的模式。但同時受目前教學模式的影響,在老師思想上還沒有完全放開的情況下,課堂上,他們對老師仍有依賴性,離不開老師的`講授教學。
對策:教學模式的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老師需要過程、時間、學習和研究,學生同樣需要一個長期的適應過程。老師可以先用“小組合作自主學習”和“講授式”相結合的教學形式進行教學,慢慢放手,慢慢減少“講授式”的時間,讓老師和學生都經歷一個緩沖階段,最后,再讓“小組合作自主學習”模式占主導的地位。
2、大多數同學雖然已養成預習習慣,可是少數同學預習具有盲目性。預習時,把做題當作主要目的,而忽視了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導致課堂上新課預習,就好比是在做題檢測。根本沒有達到預習的真正目的。而且有時預習碰到不懂問題,選擇詢問老師或同學的占多數,其他同學幾乎都選擇自己反復思考,或等著老師講解。這種依賴思想太嚴重。
對策:預習看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如果老師沒有明確的預習目標,就會讓學生不知所措,因此教師課前進行必要的預習指導,提出具體的要求,以及預習檢查都是不可忽視的。特別預習過程中,當學生碰到困難時,那是老師應該加以引導、點撥。激勵學生合作討論。
3、在目前的教學中,學生功課有疑問、遇到難題時,多數學生選擇的還是“等”“靠”的思想,不愿自己動腦筋獨立解決,之所以調查中顯示直接向老師求助的占43%,自己設法解決的占24%,與同學討論解決的占12%,說明大多數學生從內心上,碰到困難時,合作討論的想法不多,過多還是依賴老師的講授,這種情況下,小組合作模式的進行還是有些困難的。
對策:新課改的實施,讓我們明白了,現在課堂的主人不再是學生眼中了不起的老師,而是真正能夠動手操作,大膽想象,勤于思考的學生。因此,目前我們的首要任務就是改變學生的思想,課堂多引導,多鼓勵,讓他們敢于把自己的想法對別人說出來,不同意見和別人進行交流。這樣才能有利于“小組合作自主學習”模式的推行。
4、在課堂上,積極參與討論的占一小部分;有時積極、有時不積極的占一半,還有少量同學因害怕錯而選擇課堂沉默。學生的這種表現主要來源于長期的“聽課”狀態,對于“小組合作自主學習”的教學形式有初期的“不適應感”。
對策:教師平時多與學生進行心理交談,給他們“洗腦”,初期用“講授法”和“小組合作自主學習”模式相結合的方式上課,讓學生有過渡的時間和空間。慢慢在放手讓學生在課堂上獨立解決問題,做課堂真正的主人。
5、在課堂上,少數尖子學生在回答問題和自主討論時能夠表現積極,多數同學認為他們是學習的榜樣,是正能量。但是仍有極少數同學不認同他們,認為他們虛榮、愛表現。不過,還有小部分同學也會有反思:為什么別人會,但自己不會?
對策:備課時,課堂問題的設計應該有梯度,相對簡單的問題留給水平中等偏下的學生回答,適中較難一點的問題留給中等生和尖子生解決,這樣就照顧到了班級大部分學生上課能夠積極發言、大膽想象。從而也增加了我們每一位學生上課的自信心。使他們敢于大膽回答問題主動參與討論。
六、啟發與感想:
通過以上的調查,我認為在今后的歷史教學中,老師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不要讓他們覺得歷史是一門副課。只有學生對他所學的科目提高興趣,他們才有可能很快地提高成績。而老師在課堂形式上,可以是活動課、討論課等,讓學生積極地參與進來,叫學生在自己的參與中并快樂地學習并掌握新知識,從而感受成功的喜悅。
2、合理搭配學習小組。教師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興趣愛好、學習能力、性格等進行綜合評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學習小組,最好做到性格互補,學習互補、男女搭配。如性格外向愛說話的和不愛說話的要互補,不能出現有的小組愛說話、愛討論,有的小組不愛說話,不愛討論。同時組內成員要有明確的分工,每個人擔任一個具體的合作角色,。如小組討論的組織者,記錄員、匯報員、發言代表等,一定時間后,角色互換,使每個成員都能從不同的位置上得到體驗、鍛煉和提高。
3、注意避免“小組合作學習”流于形式。課堂涉及到問題討論時,教師要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合作學習的內容要有價值,避免造成“擺樣子”、“走過場”的現象;杜絕小組合作學習的“假”與“浮”的現象出現。
4、教師對待學生要一視同仁,賞識每一位學生。要讓后進生也覺得他在小組中也起著重要的作用。無論學生的成績好與差,教師都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對于成績差的學生也要積極地鼓勵他們去學習,課堂上應該多表揚少批評,表揚是促使差生進步的一種好的方法。即使有時需要批評學生,也要注意方式方法,語言最好不要尖銳刻薄,不要傷害學生的自尊心。
5、小組合作學習要有合作精神,融洽個體與群體的關系。首先要訓練和教會學生如何傾聽別人的意見,如何把別人的意見歸納起來,怎樣在別人意見的啟發下完善和發展自己的觀點,怎樣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意見,怎樣大膽地提出自己不同的見解,鼓勵學生開展爭論和辯論,并以一種什么樣的態度接受別人的正確意見等。
對歷史的調研報告2
一、調查目的
為了把歷史新課程改革落到實處,進一步了解我校學生的歷史學習狀況,了解現行的歷史教學與學生創新思維培養的關系,為教師的課堂教學改革提供更為正確的信息,以提高歷史學科的教學效益,我們設計了調查問卷,對本校7—9年級的學生進行了抽樣問卷調查。
二、調查的內容
調查用的主要是問卷的形式,隨即選出825名同學進行抽樣調查。調查問卷共設計了10個問題,問題主要涉及到歷史學習的興趣、動機、學習方法和策略、學習的時間和態度、課堂參與的程度等方面。經過抽樣統計分析,歸納調查結果如下:
三、調查結果分析
1、學習興趣方面:
盡管90%的學生對歷史學習感興趣,但50%的學生對歷史知識的了解來至于電影、電視等媒體,家庭及社會的影響,更有30%的學生認為對歷史知識的了解來至于從小就喜愛歷史,愛看歷史故事書。95%以上的學生認為學習歷史的主要原因是提高自身素質的需要,僅有少數學生認為學習歷史是為了應付中考。
2、學習習慣方面:
80%的學生沒有課前按時復習的習慣,40%的學生承認只在上課之前的幾分鐘內瀏覽預習,40%的學生有時間就預習,沒時間就不預習。但98%以上的學生有上課認真記筆記的習慣。60%的學生在課堂上的持續注意時間在35分鐘以上,但在課后的復習鞏固上60%的學生有時間就復習,其他學科作業多的時候就不復習,很多同學僅僅滿足于課后老師布置的那一點有限的客觀作業上,少數同學甚至抄答案應付老師檢查。
3、教學方法方面:
50%的學生喜歡的教學方式是師生問答、談話、討論,30%—35%的學生更喜歡靠自己去發現新知識,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答疑、總結或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自主地動手進行觀察、思考得出結論以及多媒體演示等教學方法。
4、歷史學習上的困難:
30%的學生認為歷史學習上的困難是時間概念不清,不會審題;20%左右的學生認為平時其他學科的作業太多,花在歷史學習上的時間太少,很多內容因為不能及時鞏固,過一段時間就忘了,希望老師也能布置一些有針對性的作業或課外活動。
四、問題與討論
調查結果表明:
1、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較差,只是一味地抄寫筆記,不會及時消化、創新,他們的學習還停留在機械被動階段。在學習過程中,過分地依賴教師對于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疑點、難點,往往要等待教師去講解,不會去主動發現、探究。
2、學生的學習需要教師去正確引導,而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方法、手段的陳舊,激發不起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從而影響了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
3、受傳統應試教育的束縛,課堂教學往往不是在開發、培養學生的創造性,相反在某種程度上窒息了學生的創造性。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指出:教育在培育民族創新精神和培養創造性人才方面,擔負著特殊使命。愛護和培養學生的求知欲,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保護學生的探究精神、創新思想,為學生的稟賦與潛能的充分開發創造良好的寬松的學習環境。要擺脫為應試而教,為應試而學的影響,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一定要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鼓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思考,主動探索,主動實踐。
隨著實施素質教育觀念的深入人心,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重要性和急迫性已經成為中學歷史教師的共識,但如何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則沒有固定的模式,這需要廣大歷史教師去思考、探索和研究總結。
五、啟示與建議
初中生的年齡、心理和生理階段特征決定了每個年級、每個學期、每個階段的創新思維培養目標要有計劃、有目的、有重點地培養。要按照學生思維發展的層次性特征(直覺思維——經驗型的抽象思維——理論型的抽象思維——辨證思維)分層次分別地培養。要遵循歷史基礎知識——歷史基本能力——歷史創新思維能力,這樣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教學中既要注意培養創新思維各項指標的功能,又要注意其相互聯系和綜合功能。培養的思維目標要以目前學生學習歷史的實際智力水平為基礎,也要靠近學生思維能力的“最近發展區”,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結合,循序漸進,通過對學生思維的敏捷性、遷移性、廣闊性、自覺性、批判性、頓悟性等思維品質的培養,來達到創新思維之境界。
實踐表明:學生的主體作用,是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特別是創新思維能力形成的關鍵。思維能力既不能靠教師“灌”進去,也不能靠學生“背”出來,而是要靠學生積極的思維活動,通過綜合的練習,最終內化為個人的心理品質。因此在樹立學生自主意識的同時,教師應該努力創設一個寬松的環境和民主氣氛,創設問題情景,以激發學生積極探究,獨立解決問題,針對主題的焦點,做多維度的思考,以尋求創新的見解。因此,我們的教學活動要注重處理好以下幾個問題:
。ㄒ唬┮_處理知識學習與能力培養的關系。
這個問題是在教學中準確貫徹課標精神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在歷史教育中,知識與能力從來是不可分的,要培養能力,就要通過歷史知識來培養,而學習歷史知識的目的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能力,只是過去為了應試的需要,在知識傳授的過程中削減了能力培養的內容,讓學生去死記硬背一些記憶性的知識,而忽視了其中的能力培養。例如在第一課中,當我們講到新航路開辟時,既要了解和記憶有關地理大發現的某些關鍵性史實,同時也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時空概念,包括時間和地理方位、航海路線沿途的地理狀況等,如果有可能,還要訓練學生默繪某些重要的航海路線圖。這樣才不至于把一些知識僅僅知識化,而是變成一種理解,一種認識,一種能力,也只有這樣,學生們所學的歷史知識才能真正變成學生自己的知識和能力。
為了培養學生閱讀歷史文獻的能力,我們在課文后邊設置了“每課一得”和“材料閱讀”兩個欄目,其中提供了大量的歷史知識、歷史概念和歷史資料,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欄目,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認真閱讀,以培養學生閱讀的能力和興趣。如第三課的每課一得,我們介紹了英國的“不成文憲法”,這對學生來說,有些超過他們的理解力,但作為不考試的內容,它正好可以用來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即讓學生自己閱讀,并提出若干問題引導學生一邊閱讀一邊思考,如果還有不明白的地方,還可以讓學生利用網絡和其他圖書去尋找這些疑問的答案。在這種閱讀與思考的過程中,就可以培養學生閱讀的能力、收集資料和整理有關信息的能力。在第14課的材料閱讀欄目中,我們提供了俄國農奴制法令的部分內容,雖然其中有些內容是學生難以理解的,但大部分內容是可以讀懂的,用這些資料去訓練學生從字里行間尋找有效歷史信息的能力就是一種很好的方法。我們不能因為這些內容屬于附設性質而忽視這些欄目對提高學生能力的意義。
(二)要高度重視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的科學途徑的探索。
歷史教育一貫重視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與培養,但我這里不是籠統地說重視這方面的教育與培養,而是說要重視對這方面教育的科學途徑的探索,為什么要這么說?我們知道,在基礎教育中,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課程目標,也是我國為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培養合格建設者的客觀需求,而作為一個人文社會科學基礎學科的歷史學又具有不可替代的、強大的社會教育功能,于是在我們以往的歷史教育中,不探索如何正確有效地進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育的科學方法和途徑,以為只要按照教學進度,完成教學任務,這方面的課程目標也就自然而然地完成了。還有的,為了完成這方面的教育目標,不顧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特點,一味地,不講方法地進行灌輸,結果與我們的良好愿望相反,不是淡化了這方面的教育功能,就是扭曲了這種教育的本質,甚至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嚴重地削弱了歷史的教育功效。
【對歷史的調研報告范文】相關文章:
歷史調研報告04-13
對納稅評估的調研調研報告04-02
對學校調研報告范文(通用6篇)12-31
對民事再審案件調解難的調研報告_調研報告07-29
對我縣當前藥品市場的調研報告07-24
對小學數學教學的工作調研報告12-24
企業對電子商務人才需求的調研報告范文05-19
公司的調研報告范文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