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發展調研報告
隨著個人的文明素養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事務都會使用到報告,其在寫作上具有一定的竅門。一聽到寫報告就拖延癥懶癌齊復發?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農業發展調研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農業發展調研報告1
為全面提升新農村建設內涵,轉變農業發展模式,適應鄉村旅游市場的需求,xx鎮深入挖掘整合鎮域深厚的文化底蘊、豐富的鄉村旅游資源,以“新農村、新旅游、新體驗、新風尚”理念為指導,科學規劃和漸次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示范區的休閑農業和鄉村黃金旅游景區。
一、主要做法及進展情況
。ㄒ唬└咂瘘c規劃。定位于黃河三角洲旅游圈中集生態高效、休閑觀光、旅游度假于一體的知名生態休閑觀光農業景區,依據我鎮東臨壽光林海生態博覽園,北承東營區六戶鎮生態觀光旅游區,南接孫武湖度假區的實際,依托顯著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和新農村建設的豐碩成果,我鎮聘請了青島同創設計院和東營新匯設計公司實地調研、充分論證,制定我鎮生態休閑觀光農業和鄉村旅游業的發展規劃,細化20xx年重點建設工程,做到了休閑觀光農業、鄉村旅游建設與全鎮新農村建設、小城鎮發展規劃的有機結合。
我鎮休閑觀光工程建設重點圍繞位于新農村建設示范區南部、長10公里的溢洪河觀光路打造溢洪河農業生態休閑觀光旅游項目。綜合分析觀光路各功能分區的資源差異,因地制宜,在觀光路西側規劃迎賓景門入口區,在入口處設置景門和“五谷豐登”小型廣場;利用唐王東征典故,突出地方歷史文化,規劃唐王擷果采摘區,主要包括萬畝冬棗采摘園和千畝蘋果采摘園兩個采摘園區;依托我鎮“賽夷”水產品品牌,發揮水產資源優勢,規劃建設王道養殖垂釣區和清怡湖水上休閑區,即賽夷垂釣休閑區;在濟青河王道閘處,經營農家特色小吃,規劃建設田園牧歌餐飲區;在田園牧歌餐飲區附近打造一個民俗特色村,規劃“私屬菜園”,建設農耕勞作體驗區;在觀光路適當地段建設文化長廊,打造xx人文展示區共六大景區。
該項目計劃總投資2844.9萬元,主要通過社會集資、大戶承包、銀行貸款、上級財政扶持等渠道籌措資金,計劃3-5年建設完成,今年3月份開始已投入200余萬元,全面啟動觀光項目的建設。項目建成后將產生顯著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對我鎮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提高產生推動作用。
。ǘ└邩藴式ㄔO。按照“科學規劃、高點定標、一步到位”的思路,決不搞低水平重復建設。溢洪河觀光路在沿路北側60米、南側50米建成速生林帶的基礎上,以“三網綠化”為契機,在觀光路兩側新植樹木2.9萬株,種植蜀葵2.5萬米,并及時加強后期管護,進一步增強了綠化效果,優化了項目區環境。迎賓景門入口區管理房已完成主體工程,位于景門入口區南側占地90畝、集休閑、娛樂、餐飲于一體的'農業生態觀光園項目已完成規劃設計,近期簽訂合同并開工建設。唐王擷果采摘區(萬畝冬棗采摘園和千畝蘋果采摘園)已具雛形,年內主要任務是提升采摘園周邊環境,與孫子文化節同期舉辦第三屆冬棗采摘節。在鞏固原有冬棗采摘園的基礎上,新發展冬棗大棚5個,大棚冬棗面積達到30畝,同時加大冬棗技術管理力度;對千畝蘋果園采摘路進行了拓寬和整平改造,道路兩側進行綠化,園內新配套建設建筑物15座,改建園區內管護房10座,全面優化了采摘環境。賽夷垂釣休閑規劃區,多次聯系亞東星海水產品開發公司、鑫馬遠洋捕撈公司等鎮域內海產品經營企業,王道養殖區內黃河口甲魚養殖項目已基本確定,正在進行規劃設計,為建成“賽夷”海產品經營園創造了條件;清怡湖水上休閑區周邊環境提升工作正在籌劃之中。田園牧歌餐飲區就引進特色餐飲項目多渠道進行了聯絡。農耕勞作體驗區和xx人文展示區正在細化方案。
。ㄈ┐罅Χ韧七M。一是成立機構,加強組織領導。我鎮高度重視發展休閑觀光農業和鄉村旅游,堅持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靠上抓,抽調農業辦、新型社區辦工作人員組成專門的辦公室,各司其職,分工負責,密切配合。為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靈活性,成立了xx鎮生態觀光旅游開發公司,負責制定我鎮旅游業發展規劃和旅游項目的策劃、包裝和對外宣傳工作,承接項目招商和推進。二是廣泛宣傳,多渠道招商引資。我鎮生態休閑觀光項目采用政府引導、企業參與、市場化運作的模式,為做活我鎮觀光項目的開發建設,擴大項目區的知名度,吸引企業前來投資,我鎮在縣人民政府網、《廣饒大眾》、《xx時報》等多種媒體發布招商信息;同時,縣旅游局將我鎮生態休閑觀光項目編入《山東省廣饒縣旅游項目投資指南》,納入了全縣旅游發展規劃框架內。我鎮在廣青路、青墾路十字路口處,安裝了冬棗采摘園和休閑觀光工程景區旅游指示牌;籌備舉辦了休閑觀光項目洽談會,就有關項目引進和市場開發進行推介和引進。
二、困難和問題
一是資金投入渠道不暢。我鎮休閑觀光工程投資巨大,單靠政府的財政投入遠遠不夠,需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引導企業或個體前來投資興建,但由于我鎮發展觀光旅游業還處于起步階段,對外知名度不夠,前來投資的企業或個體尚未形成規模,導致我鎮休閑觀光工程興建進程緩慢。
二是布局分散,尚未形成規模。受農村土地分散、小規模經營方式的制約,我鎮的觀光農業項目總體規模狹小,尚未形成參觀、購物、旅游一條龍服務的產業體系。根據國外的經驗,農業觀光旅游區在半徑為29.5公里的區域內才可以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而目前我鎮休閑觀光農業區的面積小于這個數字,因而造成客源市場相對狹小的局面。
三是旅游景區市場季節波動性
較大。由于我鎮現有資源具有明顯的季節性,淡旺季反差明顯。在旺季,會由于游客太過集中,帶來設施容量、環境容量上的壓力;在淡季,游客稀少,將造成大量資源和設施的閑置、浪費,使經濟效益大幅度降低。例如,冬棗、蘋果采摘園在夏秋季掛果期間,游人過度集中,對環境壓力較大,而在冬季則門庭冷落,效益低下。
三、對策與建議
一是加大宣傳力度,全方位推介我鎮休閑觀光工程。除充分利用電視、廣播、網絡等媒體渠道進行宣傳外,建議由各級主管旅游部門給予具體指導,幫助策劃包裝和宣傳推介,在更高層上提升形象、提升吸引力。我們還將更新鎮域內顯要位置的大型廣告宣傳牌,更換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內容,吸引更多商家前來投資建設。同時,希望各級主管部門能夠在加強業務指導的基礎上,幫助積極爭取各方面扶持,或吸引社會入股,彌補投資不足的突出問題。
二是繼續搞好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綜合比較外地休閑觀光農業經營模式,結合我鎮實際,繼續搞好項目區道路、綠化、保潔、照明等基礎性服務設施配套建設,構筑起針對東營東城、油田基地的都市近效農業和鄉村旅游業總體框架,搭建起良好的服務載體,以更好的外部環境和更人性化的優質服務,不斷拓展項目的內涵與外延,從客流量上進一步促進物流和資金流。同時,通過招商引資,利用大項目建設進一步吸引外部投資,努力形成項目聚集效應,不斷加大開發力度并擴大鄉村游半徑。
三是豐富旅游內涵,延伸旅游旺季。針對冬棗、蘋果采摘園旅游旺季時間短、果農受益相對有限的弊端,我鎮在現有冬棗采摘園的基礎上,基本形成了冬暖式大棚、普通大棚和大田冬棗三種種植模式,形成了早熟、正熟和晚熟的梯次采摘鏈條,大大延長了采摘期;千畝蘋果園在現有國光、紅富士等品種基礎上,再引進新品種、新技術,不同品種成熟期銜接,延伸采摘旺季。同時,我鎮的休閑觀光農業項目在滿足游客觀光、游覽、采摘、購物、農耕體驗、休閑、度假等消費需求的基礎上,要注重深入挖掘外延項目,如特色文化習俗、歷史特色建筑、手工藝品等,走生態旅游與文化旅游相結合的道路。
農業發展調研報告2
內容提要: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程度的高低,與一個地區農村社會發展進步和農民思想意識、生活水平是否達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密切相關。國家減免農業稅等優惠政策實施后,布爾津縣的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發生了明顯變化,各個鄉(鎮)村(社區)依托自有優勢,圍繞土地、林地、X牧養殖、旅游服務、勞務等,大力發展農村集體經濟,鄉村集體經濟得以不斷發展壯大。但在集體發展過程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通過對布爾津縣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客觀分析,探討如何進一步完善、發展鄉村集體經濟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集體經濟、資源優勢、科學經營、獎懲激勵
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是整個農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措施,是加快推進農業和農村現代化建設和增強農村基層組織凝聚力的物質基礎。近幾年,布爾津縣不斷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加大了農村經濟發展的指導和扶持力度,農村級集體經濟的總體實力得到了不斷壯大。
一、發展的基本現狀
據我們調查資料顯示,截止xxxx年底,全縣轄x鄉x鎮xx個行政村,x個居委會,目前,鄉村集體經濟總收入為xxx.xxxx萬元。其中:村(社區)級集體經濟收入為xxx.xx萬元,集體地面積xxxxx畝收入xxx萬元,集體林面積xxxx畝收入xxx.x萬元,草集草場xxxx畝收入xx.xx萬元,集體Xxxxx頭(只)收入xx.x萬元,其他經營性收入xx.x萬元。xx個行政村和x個社區居委會中:x萬元-x萬元的xx個,占村總數的xx.x%;x-x萬元的xx個,占村總數的xx.x%;x-xx萬元的xx個,占村總數的xx.x%;集體經濟收入xx---xx萬元以上的x個,占村總數的x.x%;集體經濟收入xx萬元以上的x個,占村總數的x.x%。
二、呈現的主要特點
近幾年來我縣鄉村兩級黨組織從各自的實際出發,積極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新要求,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原則,依托地緣、資源、產業等優勢,走出了各具特色的發展路子。從全縣鄉村集體經濟發展的總體趨勢來看,呈現出以下特點:
。ㄒ唬┮劳型恋刭Y源優勢,開發農業增收,仍然是農村集體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據統計,我縣農村集體共有集體地xxxxx.xx畝,平均每村xxx.x畝;集體林xxxx畝,平均每村xxx.xx畝;草集草場xxxx畝.平均每村xxx.xx畝,總數收入xxx.x萬元,占總收入的xx.x。特別是杜來提鄉耕地面積大,各村預留機動地相對較多,周邊宜農荒地也較廣,在全縣集體經濟收入x個到十萬元以上的村中,該鄉就占了x個,其中最多的杜來提鄉草原新村集體地xxxx畝,承包費x.xx萬元,集體林xxx畝,收入xx.xxx萬元。這些村充分利用土地資源豐富的優勢,采取集體所有,農戶竟價承包經營辦法,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
。ǘ┮劳屑w資產優勢,實行多種經營,仍然是鄉、村級集體經濟最普遍的經營方式。我縣大部分鄉、村的集體經濟規模較小,經濟總量不大,區位優勢不明顯。這些村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搞活集體資產經營,促進資源轉化增值,增加集體收入。主要是利用集體統管的荒地、荒灘、林場、草場、養殖場(集體X)、房屋等資源,通過招標承包、招商引資,使用權出讓,租賃經營等途徑,搞綜合經營性開發,增加集體經濟收入。xxxx年全縣各村集體Xxxxx頭(只),收入xx.xx萬元。杜來提阿肯齊村集體林xxx畝,收入x.x萬元。窩依莫克鄉托洪臺村水費收入x.x萬元。禾木哈納斯村房屋租賃一次性收入x.x萬元。
。ㄈ┮劳械鼐墔^位優勢,發展二、三產業,成為鄉、村集體經濟增長最具活力的增長點。按照“圍繞旅游辦基地,辦好基地促旅游,搞好旅游促發展”的思路,充分發揮靠城、靠路、靠景點的優勢,修建飯店、市場、出租門店等設施,圍繞第三產業求發展,成為鄉村集體經濟增長的新亮點。目前,由各鄉鎮村自主開發建設了“陽光沙灘”、阿合貢蓋提民俗風情園、白樺林休閑園等xx多個旅游景點和配套服務網點,使鄉村集體年增收xx多萬元。例如,窩依莫克鄉養殖示范區通過招商引資的方式在旅游沿線建起了“大藥房”,一部分用作村辦公室,一部分用于出租,每年可為村集體增收近xxxx元。
(四)依托資源優勢,組建農村股份合作社,拓寬集體經濟增收新渠道。在集體經濟發展過程中,許多村集體創造性的開展工作,想出了很多好辦法、新點子壯大集體經濟。例如,托洪臺村積極興辦農村股份合作社,按照“參股不控股,監督不經營”的原則,采取村集體出資、村民出力的方式,成立了“托洪臺湖股份合作社”,增加集體收入,達到了村集體與村民共同獲利的“雙贏”效果。窩依莫克村在不影響正常辦公的前提下,把村辦公室的臨街處全部建成了門面房,增強了集體經濟。
(五)依托幫扶共建,確保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上下聯動工作形成合力。建立了滾動幫扶重點村發展集體經濟工作制度,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與扶貧開發“整村推進”工作結合起來,并選派了xx個有一定綜合實力的縣直部門滾動幫扶貧困村發展壯大集體經濟。這一舉措收到了明顯成效,在圓滿完成第一輪幫扶目標任務的基礎上,xxxx年又啟動了第二輪幫扶工作,各幫扶單位累計投入xx萬,為x個重點幫扶村購買了xxx只生產母X、新建了村級辦公陣地及配套設施、安裝了有線電視等。針對部分村資源匱乏、集體經濟發展緩慢的問題,采取強鄉幫弱村、強村帶弱村的方式扶持“后進”村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例如,杜來提鄉采取牧業村給農業村借X、農業村給牧業提供草料的方式,促進了村級集體經濟的協調發展。也格孜托別鄉通過給村集體借X、劃拔集體X的方式,確保了“空殼村”不出現反彈。
三、當前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存在的問題和主要原因
總體來看,雖然布爾津縣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邁出了可喜的一步,但從整體來看,鄉村集體經濟整體的實力還比較薄弱,特別是從我縣農村基層干部隊伍素質和經濟大環境等主客觀條件分析來看,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和制約因素。因而,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所面臨的形勢依然十分嚴峻。
(一)存在的突出問題
增收渠道不寬,收入乏力的問題.xxxx年全縣農村(社區)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為總數收入xxx.xx萬元,其中直接經營收入僅為xx.x萬元,發包上交收入xxx.xx萬元。
發展水平不平衡的問題。就全縣整體情況來看,杜來提鄉、闊斯特克鄉是村集體土地較多的村,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水平整體比較高,年收入大多都在x萬元以上,
全縣年收入超過xx萬元的村只有x個,超過xx萬元的只有x個。而一些地處偏遠,而又無資源優勢的村,年經營性收入只有x萬元,可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還非常薄弱,無錢辦事的問題仍然十分突出。
干部素質不適應的問題。盡管目前鄉村干部的素質有了明顯提高,但與當前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現在村干部文化層次普遍較底,思想解放不夠,發展意識不強,對市場經濟知識知之甚少,也沒有經營管理的經驗,不能順應市場的要求,從市場發展需求出發尋找路子,因而,在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方面顯得力不從心。
基層工作不到位的問題。一是部分鄉村地理位置偏僻,交通閉塞,人多地少,自然資源匱乏,發展的空間很小。加之縣、鄉兩級對集體經濟特別是薄弱鄉村的集體經濟扶持不夠。不僅總體上數額小,而且扶溫飽的多,扶根源的少,極易返貧。二是一些鄉、部分村的發展思路不清,缺乏長遠規劃,增收路子窄,發展點子少,短期行為多,滾動發展慢。
。ǘ)主要原因
全縣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狀況,與近年來農村個私經濟的快速發展相比,顯得相形見絀,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意識不濃。不少人對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認識不足:一是“過時”論。認為現在大氣候是鼓勵發展個私經濟,再講發展集體經濟不合時宜。二是“畏難”論。認為在當前的社會經濟條件下,集體資產管理難度大。三是“無用”論。認為現在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無關乎農村經濟發展大局,不須再強調集體經濟作用。此外,在一些貧困村還存在“等靠要”的心理,自我發展意識不強。
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基礎條件薄弱。全縣不少集體經濟薄弱村所處地理位置偏僻,可開發利用資源較少,而且交通不便、信息不靈,技術落后,經濟的發展空間很小。只能靠機動地獲取有限的收入,缺乏新的有效的增收渠道。
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干部能力不強。村干部在素質上差距還比較大,特別是在發展農村經濟、致富農民群眾上思路不清、辦法不多。少數村干部對發展村集體經濟別有目的不是千方百計想辦法、找思路,而是想從中撈取好處,謀取個人利益;不少村黨支部書記整日忙于鄉鎮的中心工作,很少有時間謀劃村里發展大計,對發展村集體經濟存在“小富即安”思想。
四、進一步發展壯大鄉村集體經濟的對策
進一步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保持農村集體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必須縣、鄉、村三級聯動,各級領導及各鄉(鎮)和有關單位要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意識,立足現實,放眼長遠,積極培育和擴大集體財源,拓寬增收渠道,不斷增強集體經濟實力。
。ㄒ唬┙y一認識,加強領導。
大力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是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創造力、凝聚力的物質基礎。各級黨委、政府要提高對發展村集體經濟的認識,引導廣大干部群眾充分認識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重要性,增強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緊迫感和自覺性,為村集體經濟提供寬松的發展環境,選優配強村領導班子,要加大村干部教育培訓力度,提高村干部發展集體經濟的能力,將有經濟頭腦,有實干精神的能人選進村級領導班子,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帶動全村經濟發展。
(二)因地制宜,多輪驅動,擴大鄉村集體生產資料規模。
各鄉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宜農則農,宜牧則牧。也可以發展第三產業,購置農業機械,入股搞合作社等多種形式。
第一、抓住農區X牧業和現代X牧業加快發展的機遇,充分挖掘農牧區的載X潛力,不斷擴大集體X、禽養殖規模。
一方面,采取有力措施挖掘鄉(鎮)村的內在潛力,在幫扶單位的支持下,多方籌措資金,根據自身的發展能力,不斷擴大集體X群的數量。
另一方面,把扶貧項目購進的牲X作為鄉集體扶貧基礎X,無償轉借分配到各重點貧困村,由村集體負責承包經營。每輪幫扶任務完成后,基礎X如數返還鄉集體,形成“牲X輪借,幫扶輪茬”的滾動發展機制,在滾動發展中增加集體的生產資料。通過x-x年的發展,使每個村集體X達到xxx頭(只)以上,有條件的村達到xxx頭(只)以上。
第二、結合退耕還林工作,用足、用活、用好國家政策,在保證效益、有利增收的前提下,穩步增加集體林面積。
借助國家退耕還林還草的補助資金,縣鄉村三級聯動,積極開展工作,多渠道籌措資金,除將不宜耕種的土地還林還草外,把荒山荒地及其它宜林地一起納入了還林還草工程,通過國家和集體出資,農民出力的方式大幅度增加集體林面積,在農民受益的同時,增加集體收入。種植業扶貧項目主要以低產田改造、發展黃豆基地和飼、草料基地為主。布爾津縣現有鹽堿低產田x.xx萬畝,因鹽堿化而棄耕的土地x.xx萬畝?赏ㄟ^爭取扶貧項目,實現低產田改造,擴展黃豆基地和飼草料基地建設。
第三、積極利用喀納斯旅游資源優勢,為農村發展集體經濟謀求一席之地。引導鄉鎮立足本地優勢,在全縣旅游開發的大框架、大規劃下,積極參與旅游配套設施建設,在交通、游覽、住宿、餐飲、購物、娛樂等旅游服務方面創收,增加集體收入。如禾木喀納斯鄉、沖乎爾鄉、窩依莫克鄉、布爾津鎮都可以借助旅游的優勢,發展集體經濟。
。ㄈ┟鞔_獎懲,加強激勵,督促鄉(鎮)村、幫扶單位形成發展集體經濟工作合力。
一是通過建立健全目標管理責任制這一有效途徑充分調動各方的工作積極性。由縣委基層組織建設領導小組負責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目標管理責任狀,明確鄉(鎮)、村、對口幫扶單位和下派干部的工作職責,按照百分制量化集體經濟發展目標任務,層層簽訂責任狀,逐級落實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責任主體。每年把各鄉(鎮)、幫扶單位、下派干部落實責任狀情況與鄉村綜合評比、幫扶單位評優定等和干部考核結合起來。完不成任務的鄉(鎮)和單位取消年終評優資格,黨政“一把手”、下派干部,取消年終評優資格,并與工作較好的單位和個人一并在全縣范圍內進行通報。
二是實行村干部結構工資制度,改變那種干好干壞都拿相同報酬的舊模式,把村干部的報酬與村集體經濟有機結合起來,建立多勞多得的工作機制。村干部是村民自治的代言人,是由村民自主選舉產生的代表村民管理村級事務的特殊群眾,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只有通過引導和制定激勵措施來實現。為達到這一目的,我縣制定并實行了村干部結構工資制度,把村干部工資劃分為基礎工資、獎金和發展集體經濟效益工資三部分;A工資、獎金部分由各鄉黨委、政府根據各村的集體收入狀況和每年年終考核情況確定。在此基礎上,按照集體經濟依靠自我投入和滾動發展增收的部分核定一定比例作為發展集體經濟效益工資發放給村干部。
(四)加強監管,科學經營,引導鄉村集體經濟步入長期穩定增長的良性發展軌道。
一是加大對鄉村集體資產的監管力度,每年由縣委基層組織建設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對鄉級集體資產進行一次專項審核,鄉(鎮)負責組織人員對各村進行一次審核,全面排查掌握各鄉(鎮)村集體資產的數額和各項財務開支情況,摸清各鄉(鎮)村集體經濟收入底數。強化村賬鄉管制度,建立鄉、村集體資產專門臺帳,定期進行登記更新。
二是完善鄉村集體資產承包經營制度,向科學經營要效益。對現有集體耕地和集體X,堅持扶優扶強的承包方向,結合養殖示范區、種養示范戶建設工作,改變以往撒“胡椒面”的方式,集中發包,確保規模經營。發包采取公開競標的方式進行,根據集體資產安全運營的需要,明確規定經營能力、賠償損失能力等承包條件,經過可行性論證后才能發包。對大規模承包經營集體資產的,預收部分承包費或以固定資產作抵押。所有承包行為必須簽定書面承包合同,并經過公證部門的依法公證后,才能承包。
三是逐步建立健全集體資產經營管理責任追究制度,對因工作失職、失察、失誤導致集體資產流失的,將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要求其追回流失的資產或按一定比例進行賠償,并視情節輕重給予相應的黨紀、政紀處分。
。ㄎ澹┌l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做好“五個”結合。
各級黨委、政府要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放在整個農村工作中通盤謀劃,實行“五個”結合:一是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與整個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相結合。二是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與體制創新相結合。三是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與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相結合。四是發展與管理相結合。五是“輸血”與“造血”相結合,加大對經濟落后村的幫扶,使其盡快擺脫貧困局面。
農業發展調研報告3
根據省委政研室的安排部署,我委按照《關于落實省領導對xx試驗區批示精神的調研方案》的要求,結合工作任務和分工職責,擬定了《xx試驗區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情況調研方案》,并由委發展計劃處牽頭,組織畜牧辦、科教處、種植業綜合處等有關部門領導、專家,分2個調研小組,于20xx年12月22日―27日,分別深入到xx、xx、xx、大方縣等地14個鄉鎮、16家企業、4家農民專業合作社進行實地調研。調研組深入到生產基地,詳細調查了解當前農業生產情況,并與當地政府、農業部門、龍頭企業舉行座談,現將調研情況匯報如下:
一、xx地區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現狀
(一)基本情況
xx地區轄7縣1市,現有總人口798.6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739.62萬人,農村勞動力455.64萬人,鄉村從業人員412.11萬人。國土面積26853平方公里,耕地總面積549.44萬畝(其中,水田68.66萬畝,旱地480.78萬畝),保障灌溉面積431.3公頃(占耕地總面積的11.75%)。
(二)20xx年農業農村經濟情況
1、預計20xx年,xx地區國民生產總值(GDP)600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331元/人,其中:工資性收入85元,家庭經營收入1850元,財產性收入35.92元,轉移性收入360元。
2、主要農作物生產值情況:20xx年主要農作物播種面積954.22萬畝,產值190.73億元,(其中,玉米257.24萬畝、23.35億元,鈴薯5.3萬畝、86.7億元,水稻66.32萬畝、5.76億元,小麥92.29萬畝、1.22億元,油菜85.52萬畝、2.41億元;蔬菜253.98萬畝51億元,烤煙66.98萬畝、13.49億元,茶葉面積29.2萬畝、1.38億元,中藥材20.7萬畝5.5億元。預計20xx年糧食產量263.05萬噸,占全省糧食總產的23.65%。畜牧業肉類總產33.67萬噸,其中生豬28.95萬噸、產值55.4億元,肉羊0.50萬噸、產值2.4億元,肉牛2.12萬噸、產值7.5億元,預計20xx年xx地區肉類總產33.67萬噸,占全省肉類總產的17.5%。
3、農業產業化經營情況:至20xx年12月,全區共有龍頭企業97家,其中部省級龍頭企業21家,地市級龍頭企業97家,擁有資產xx億元,20xx年營銷總額9.5億元,帶動農戶130余萬戶;全區已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943家,社員28945戶,合作社擁有資產5.4億元,流轉土地87.3萬畝。
20xx年農村沼氣建設投入建設資金11475萬元,xx農村戶用型沼氣池5.1萬口,大中型沼氣池3口,沼氣后續服務站95個,現全區建成農村戶用型沼氣池23.4萬口,適宜建池覆蓋率達到29%,綜合三改配套率達到62%。
二、“十一五”期間,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情況判斷
“十一五”期間,xx地委、行署認真落實xx試驗區的相關精神,緊緊圍繞“開發扶貧、生態建設”,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以農業結構調整為抓手,結合本地實際,出臺了一系列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在確保糧油生產穩定發展的基礎上,以生態畜牧業、馬鈴薯、蔬菜、茶葉、水果、中藥材等優勢特色產業為重點,優勢特色產業快速發展。
。ㄒ唬┘Z油生產總量不斷增加,單產水平不斷提高
在糧油生產上,以穩定發展,確保糧食基本自給為目標,通過加強優良新品種推廣、農業先進適用技術試驗示范和推廣普及,在穩定糧油作物播面的同時,努力提高單產,實現糧油生產穩定發展。20xx年與20xx年相比,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950萬畝左右,,糧食總產由250.52萬噸增加到20xx年的263.05萬噸,糧食單產水平由262公斤/畝,提高到276公斤/畝,全區糧食需求總量約322萬噸,常年生產量達到270萬噸,調入量17.46萬噸(主要是糧食品種之間的調劑,其中大米約14萬噸),調出3萬余噸,總體看來,糧食基本實現自給。油菜種植面積85.52萬畝,常年總產xx萬噸左右,單產xx公斤,并以xx康星油脂有限公司為龍頭,促進了油菜產業化的快速發展。
。ǘ┺r業生產結構逐步調整,優勢特色產業初具規模
“十一五”期間,xx地區結合本地實際,以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為抓手,以生態畜牧業、馬鈴薯、蔬菜、茶葉、水果、中藥材等優勢特色產業發展為重點,通過政策引導和扶持,強化投入力度,以良種繁育為基礎、基地建設為中心、標準化生產為保障、產業化經營為動力,加快優勢特色產業的快速發展。
1、生態畜牧業發展迅速。
xx地區充分發揮具有污染小、天然草場面積大(620.33萬畝),灌木林(630萬畝)、林地(1800畝)資源豐富,農作物秸稈總量大(年生產量326萬噸),綠肥種植廣(300余萬畝)、人工草地保留面積大(80萬畝),飼料來源廣泛(年可用于飼料的糧食和農副產品200余萬噸)等優勢因素。以發展草地生態畜牧業的重點,突出抓好規模養殖和服務體系建設,扎實推進“創新工作機制、調整生產方式、提高科技含量、組建合作組織”的四項措施,強力推進生態畜牧業的發展。20xx年與20xx年相比:肉類總產由29.42萬噸增加到33萬噸(增加112%),畜牧業產值由40.61億元增加到67億元(增加164%),畜牧業占農業總產值由37.86%增加到38%(提高1個百分點),養殖戶由1.8萬戶發展到13.6萬戶(增加7.5倍),養殖業收入由287.79元增加到631元(增加219%),養殖業收入占農民純收入比重由14.1%提高到20.5%(提高6.4個百分點)。按照規劃至20xx年,xx地區投入發展畜牧業的資金穩定在3億元,養殖戶達12萬戶,肉類總產增加到50萬噸,產值達200億元,占農業總產值50%,養殖業收入達20xx元,占農民純收入比重增加到30%,培育龍頭企業50家、農民專業合作社20xx個,至20xx年,xx地區畜禽生產量上升至全省第二位。
2、馬鈴薯產業穩步發展。
xx地區充分利用海拔高、氣候冷涼、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等優勢條件大力發展馬鈴薯生產。通過加強馬鈴薯良種擴繁體系建設,大力推廣脫毒馬鈴薯,加強馬鈴薯市場建設,加快馬鈴薯加工業發展等措施,促進馬鈴薯產業的穩定發展。現xx地區成為國家確定的馬鈴薯種植發展優勢區域,成為全國馬鈴薯四大主要產區之一,成為我省馬鈴薯最大產區。20xx年與20xx年相比:馬鈴薯總產值由34.1億元增加到86.7億元(增加2.5倍),種植馬鈴薯農戶由40萬戶發展到86萬戶(增加2倍),馬鈴薯單產水平由1212.1公斤/畝提高到1278公斤/畝,馬鈴薯收入占農民總收入比重由5.3%提高到9.5%(提高4.2個百分點)。按照規劃至20xx年,xx地區投入馬鈴薯產業的資金達到5000萬,種植農戶達90萬戶,馬鈴薯總產值達xx億元,占農民收入比重增加到12%,馬鈴薯龍頭企業發展到xx家,馬鈴薯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到xx個。
3、蔬菜產業規模迅速擴大。
xx地區充分利用海拔跨度大、生態類型豐富,交通(鐵路、公路)建設加快等有利條件,通過強化標準化蔬菜基地建設,加快蔬菜基礎設施建設和加大對蔬菜產業扶持力度等措施,促進蔬菜產業的快速發展。20xx年與20xx年相比:蔬菜種植面積由172.1萬畝增加到253.98萬畝(增加1.5倍),蔬菜總產值由20.97億元增加到51億元(增加2.4倍),蔬菜單產水平由13.2公斤/畝提高到62.5公斤/畝,種植蔬菜農戶由135萬戶發展到170萬戶(增加40萬戶),蔬菜收入占農民總收入比重由9.14%上升到14.98%(上升5.8個百分點)。按照規劃至20xx年,xx地區投入蔬菜產業的資金達到1億元,種植農戶達180萬戶,蔬菜總產值達90億元,占農民收入比重增加到20%,蔬菜營銷與加工龍頭企業發展到50家、蔬菜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到xx個。
4、茶葉產業迅猛發展。
xx地區充分利用荒地、坡地資源豐富,宜茶面積大等優勢條件,以茶產業作為生態治理、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措施,通過強化政策和資金扶持,全面整合“烏xx”、“三xx”、石漠化治理、整村推進等工程(項目)資金發展茶產業,以新茶園種植及無性系茶苗推廣應用為基礎,加快準建立茶園基地建設和無公害及有機茶產地認證,促進茶產業快速發展。20xx年與20xx年相比:茶葉總產值由0.365億元增加到1.37597億元(增加3.8倍),種植茶葉農戶由3.8萬戶發展到7.6萬戶(增加2倍),茶葉收入占農民總收入比重由0.5%提高到2.6%(提高2.1個百分點)。按照規劃至20xx年,xx地區投入馬鈴薯產業的資金達到1.5億元,種植農戶達35萬戶,茶葉總產值達30億元,占農民收入比重增加到xx%,茶葉龍頭企業發展到20家、茶葉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到xx個。
5、特色經果產業加快發展。
xx地區充分利用海拔跨度大、生態類型多樣的有利條件,以xx蘋果、xx核桃等為重點,整合“三xx”生態保護項目、退耕還林鞏固成果項目、國家生態功能區建設項目和爭取國家、省級精品水果項目,加大特色經果業資金投入力度,加快土地流轉,以特色產業基地和精品示范基地建設為基礎,以水果產業基地高標準建設為抓手,全面推動特色經果業的發展。
6、中藥材產業呈快速發展之勢。
xx地區充分利用xx半夏、大方天麻、xx百合等一批地道藥材在國際國內影響較大的優勢,通過制定規劃、加大投入力度,以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為基礎,以示范基地建設為核心,以“龍頭企業+合作組織+基地”產業化經營模式為主體,加快中藥材種植向規;、規范化發展,促進了中藥材產業的發展。20xx年與20xx年相比:中藥材種植面積由8萬畝增加到20.7萬畝(增加2.5倍),中藥材總產值由0.9億元增加到5.5億元(增加6.1倍),種植中藥材農戶由1.6萬戶發展到3.5萬戶(2.2倍),中藥材收入占農民總收入比重由0.005%上升到0.218%(增加43倍)。按照規劃至20xx年,全區中藥材種植農戶發展到12萬戶,中藥材總產值達到30億元,中藥材收入占農民收入比重增加到1.23,中藥材龍頭企業發展到3-5家、中藥材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到xx個。
(三)優勢特色產業占農民收入比重不斷上升
優勢特色產業的快速發展,優化了產業結構,提高了生產效益,不斷發展成為xx地區的支柱產業,和農民增收中最大的增長點。20xx年與20xx年相比,優勢特色產業收入占農民純收入的比重,由30.475%上升到66.96%,已成為農民收入中最大比例部分。同時,隨著優勢特色產業的不斷發展,產業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產業集成度的不斷上升,優勢特色產業的經濟效益也將更加凸顯,為該區生態治理、脫貧致富,以及為xx地區乃至全省“工業化、城鎮化”戰略的實施,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投入力度不斷加大
“十一五”期間,既是xx地區獲得投入最多的時期,同時也是xx地區各地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投入優勢特色產業發展力度最大的時期。據統計,xx地區在生態畜牧業、馬鈴薯、蔬菜、經果、茶葉、中藥材等優勢特色產業投入上,20xx年與20xx年相比,由0.4365億元增加到7.2292億元,投入增加16.56倍。其中:生態畜牧業投入資金由1255萬元增加至34887萬元(增加27.8倍);馬鈴薯產業投入資金由20xx萬元增加至4200萬元(增加4.2倍);蔬菜產業投入資金由590萬元增加至4580萬元(增加7.76倍);經果產業投入資金由20萬元增加至3180萬元(增加xx9倍);茶葉產業投入資金由500萬元增加至9460萬元(增加19.92倍);中藥材產業投入資金由900萬元增加至985萬元(增加17.8倍)。經果業、生態畜牧業、茶產業、中藥材產業成為投入增加最多的產業。
(五)產業化發展不斷加快
“十一五”期間,xx地區結合優勢特色的發展,以加快產業化發展為核心,通過扶持和培育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引導和促進“龍頭企業+合作組織+基地”產業化經營模式發展,促進良種繁育體系建設,擴大產業基地規模,促進優勢產業區域的形成,提高生產的組織化程度和集中度,加快農產品名特優品牌建設,加快產業化發展。20xx年與20xx年相比,xx地區在優勢特色產業發展方面的龍頭企業由20家發展到62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從無到有,發展到784個。目前,全區農產品加工企業達到300家,固定資產達xx億元的龍頭企業有75家,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xx55個。建成特色經過林130萬畝、生態畜牧業人工種草基地113.2萬畝、商品蔬菜基地131.9萬畝、茶葉基地29.2萬畝、中藥材生產基地20.7萬畝,較20xx年分別增長65%、87%、11%、217%和228%。累計獲得無公害產地認定61個,面積56.31萬畝;產品認證47個,年產量18.75萬噸;有機農產品認證20個,綠色食品認證1個,質量管理體系認證9個;獲xx名牌產品稱號9個、省證明商標xx個,地理標識產品4個,專利授權4個;獲xx省名特優產品27個,地區優質農產品認證130個。目前,全區已建成優勢特色產業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400余個,初步形成以xx、xx為主的優質肉羊產業帶,以xx、xx、xx、xx、大方為主的馬鈴薯商品薯產業帶,以xx、大方、xx、xx為主的夏秋反季節蔬菜產業帶和以大方、xx、xx、xx為主的優質辣椒產業帶,以xx蘋果、xx核桃、xx櫻桃、xx柑桔為主的精品果業產業帶,以xx、xx為主的高山生態有機茶產業帶,以xx半夏、大方天麻為主的中藥材產業帶。此外,xx地區的xx縣獲“中國南方馬鈴薯之鄉”,大方縣獲“中國皺椒之鄉”及“中國天麻之鄉”,xx縣獲“中國竹蓀之鄉”,xx縣獲“中國貢茶之鄉”,xx縣獲“中國高山生態有機茶之鄉”等稱號。
(六)結合實際,制定了優勢特色產業發展的規劃
xx地委、行署及相關部門結合本地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實際,提出了“十二五”期間,優勢特色產業發展的“3321”工程,即:建設300萬畝草地畜牧業、300萬畝特色經果林、300萬畝蔬菜,200萬畝茶葉、200萬畝中藥材。配合3321工程的實施,提出了建設特色農業基地建設工程和“十帶百園”(xx個5萬畝以上的的xx大特色產業帶,3個5000畝規模以上的特色農業示范園),具有全區的戰略高度。另外,xx地區根據本地優勢特色產業發展情況,結合省的“十二五”發展規劃,分別制定了草地生態畜牧業發展規劃、馬鈴薯產業發展規劃、蔬菜產業發展規劃、特色經果林發展規劃、茶產業發展規劃、中藥材產業發展規劃及油菜油脂產業發展規劃等。這些規劃的制定,進一步明確了該區域優勢特色產業發展的定位、發展思路、發展目標,對于下一步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七)不斷建立和完善政策支撐體系。
20xx年以來,地委、行署相繼出臺了《關于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若干政策的意見》(畢地黨發[20xx]6號)、《關于建設特色農業基地的意見》(畢地黨發[20xx]12號)、《關于實施“三萬”農業示范工程推進特色農業基地建設的意見》(畢地黨發[20xx]13號)、《關于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提高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化水平的意見》(畢地黨發[20xx]19號)、《關于加快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促進土地規模經營的意見》(畢署發[20xx]3號)、《關于推進馬鈴薯產業發展的意見》(畢署發[20xx]6號)、《關于大力推進特色林果產業發展,促進生態建設和農民增收的意見》(畢地黨發[20xx]17號)、《關于促進生態畜牧業發展的意見》(畢署發〔20xx〕26號)、《關于加快高山生態有機茶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畢地黨發[20xx]16號)、《關于加快蔬菜產業發展的意見》(畢地黨辦發[20xx]2號)等一系列扶持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政策文件,提出加快發展馬鈴薯、草地生態畜牧業、特色經果林、蔬菜、高山生態有機茶等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明確提出了“做優基地、做大產業、做強加工、做響品牌、做活市場”,“貿工農、產學研一體化”的產業化發展思路,在全區組織實施“3321”工程即特色農業基地建設。
三、xx試驗區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十一五”期間是xx試驗區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最快時期,但是,由于該區經濟發展相對滯后,人口眾多,自然條件生態環境較差,在發展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中尚存在以上方面問題亟待解決:
一是農業基礎設施條件差。
一方面由于該區域農業生產的自然條件較差、山高坡陡、水土流失嚴重、人口多,另一方面該區域經濟發展相對滯后,長期以來對農業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嚴重不足,農業生產的基礎條件差,受自然災害影響大。目前區域內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在保灌田土的覆蓋面、人均半畝口糧田建設、高標準農田建設,以及農業生產和產業發展的水、電、路配套等方面嚴重滯后,亟待改善。僅靠試驗區自身力量,短期內難以解決,要實現試驗區農業農村經濟跨越式發展,必須下大力解決農業生產基礎設施薄弱的問題。
二是體制、機制有待進一步的完善。
雖然xx試驗區結合當地實際,不斷深化改革,創新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體制和機制,在土地制度改革試驗、林權制度改革試點,財政扶貧資金貼息、信用社貸款的扶貧機制等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改革創新的力度和深度有待提高,特別是作為“先行先試”的試驗區,在政策優惠制定方面,在基層農技推廣體系體系改革與建設方面,在農業科研機構體制改革方面,在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投融資和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機制方面,在調動農業科研、技術推廣人員工作積極性,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等等方面,均需要進一步加大改革的'力度,建立起調動多方積極性,促進當地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新體制新機制,確實提高該區域在發展農業農村經濟中的承接能力。
三是投入力度亟待增強。
“十一五”期間,從中央到省,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相關政策,特別是對xx試驗區新一輪改革發展工作給予最大力度的支持,xx試驗區成為投入增長最快、增長最多的時期。但由于該區域長期投入嚴重不足,欠賬較多,加之區域內原有的自然經濟條件較差,從改革開發以來相比較,無論是投入的總量,還是人均的投入量,xx試驗區均處于較低水平,投入力度亟待加大。
四是科技支撐能力較弱,農民科技文化素質較低。
近年來xx試驗區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取得顯著進步,特別是農業優勢特色產業快速發展,對于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增加農民收入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區域內農業生產的方式較粗放、良種覆蓋率和良法到位率不高,標準化規范化技術的普及率不足,農產品科技含量低等問題較普遍,隨著優勢特色產業的發展,科技支撐能力弱的問題也日漸凸顯,區域內的農業科技研發能力、科技儲備能力、農業技術推廣與示范能力、產業化升級的科技支撐等都還較弱,迫切需要得到加強。xx試驗區人均受教育年限達到6.4年,低于全省人均受教育年限為6.75年水平,農民科技文化素質低,接受新知識、技術能力的能力弱,特別是試驗區農村大量的青壯年外出務工,滯留農村的多是老年、婦女和兒童,農業生產勞動力素質亟待提高。
五是保障體系有待健全。
xx試驗區農業優勢特色產業發展,在良種繁育體系建設,產業技術支持體系建設、標準化規范化技術基地建設、農產品加工體系、市場營銷和信息體系建設等方面,有待加強和完善。
四、對促進xx實驗區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相關建議
xx試驗區成立以來,受到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相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關于支持xx試驗區新一輪改革發展工作推進建議方案的要求》精神,積極支持xx試驗區農業農村經濟的發展。xx試驗區人口數量、國土面積是全省第二大的地區,貧困人口是全省最多的地區,是全省具有重要戰略的地區。加快xx試驗區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對于促進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對于“十二五”農業農村經濟發展,xx地委、行署及相關部門結合本地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實際,提出了“3321”工程(300萬畝草地畜牧業、300萬畝特色經果林、300萬畝蔬菜,xx萬畝茶葉、xx萬畝中藥材),結合工程的實施,制定了建設特色農業基地建設工程和“十帶百園”(xx個5萬畝以上的的xx大特色產業帶,113個5000畝規模以上的特色農業示范園)措施,明確各優勢特色產業發展的定位、發展思路和目標,思路清晰。
我們認為:在促進xx試驗區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中,要始終堅持實施“工業化”、“城鎮化”帶動戰略,用工業化理念謀劃農業發展,用產業化理念推進農業產業發展,用城鎮化理念促進農村發展,進一步加快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夯實農業發展基礎,在鞏固糧食基礎的前提下,要以創新體制機制為動力,市場為導向,科技為支撐,項目為載體,良種良法配套為基礎,規范化基地建設為重點,產業化發展為保證、提高農民科技素質為根本,下大力推進優勢特色產業發展,促進試驗區農業農村經濟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
1、制定更加優惠的政策措施,加快體制機制建設。
充分發揮試驗區“先行先試”的有利條件,加大改革創新步伐,要創造更寬松的政策環境,制定更有力的政策措施,以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加快基層農技推廣體系體系改革與建設,加快試驗區農業科研機構體制改革,創xx建立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有效機制,建立充分調動社會各類資源積極參與試驗區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新體制新機制,為試驗區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2、加大對試驗區支持力度。
從中央、省級層面,要制定對xx試驗區更大的支持政策,在項目、資金、人才等各方面,進一步加大對xx試驗區的支持。特別是要加強試驗區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在水利設施建設、高標準農田建設、水電路配套等多方面給予更大支持。
3、加大對試驗區農業優勢特色產業發展的支持。
一是建立xx試驗區與省級農業主管部門、省級農業科研機構建立緊密聯系的專家團隊制度,充分利用專家資源優勢,為試驗區農業優勢特色產業發展出謀劃策,充分發揮專家團隊優勢,獲得信息、技術、人才、資金等方面更大的支持。
二是建議xx試驗區農業主管部門,按照確定的重點發展農業優勢特色產業,加強與部、省相關部門單位的聯系,組成特色產業專項考察調研組,深入試驗區開展專項調研,從全省發展的戰略高度,對試驗區各優勢特色產業,再次進行科學合理的定位進一步理清產業發展思路、明確產業發展的措施,促進區域產業之間的合理銜接,強力推進該區域優勢特色產業的發展。
三是省級農業主管部門在農業產業化體系、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農田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農業機械化發展和農民科技培訓等方面,將xx地區納入優先支持和建設范圍。
四是試驗區政府、農業部門,要充分考慮各優勢特色產業發展總體布局,充分整合有效資源,促進產業發展的有機銜接,共同推進產業協調發展。
農業發展調研報告4
21世紀是知識和科技的時代,相對落后的中國農業的發展面對眾多因素的束縛。農業想要搶占21世紀的發展舞臺,必須走產業化經營與充分利用人力資源以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在這個過程中少不了政府對農業全方位的支持。政府角色、規模經營與人力資源相結合、可持續發展。
一、引言
在土地改革、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等政策推動下,經過50多年的努力,中國農業產生了巨大的變化。但是他的發展也存在許多令人憂慮的地方。首先,在新的發展目標明確之前,中國農業進入了一個盲區,主要表現在:
1、是低質農產品普遍供大于求,相反,某些優質農產品卻供不應求;
2、是區域結構趨同現象嚴重,沒有地方特色;
3、是農業產業結構層次低。其次,過去農業發展為了追求效益造成了環境的極大破壞,中國農業應怎樣擺脫不利因素,創造自身的發展優勢,中國政府在其中扮演怎樣的角色,已成為新世紀中國農業發展面對的頭等大事。
二、政府的作用
政府在農業發展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至少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是加強基層組織改革力度,切實減輕農民負擔,這方面安徽省的三個取消、兩個調整、一個逐步取消是個很好的榜樣。
2、是引導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大力發展名、特、優、新品種,促進農、林、牧、副、漁大產業協調發展。
3、是加大農業的投入具體途徑
。1)知識投入,實施科技興農戰略,提高農業從業人員的.素質;
。2)加強農業基礎設施的建設;
。3)促使農業信貸資金到位,給予專項貸款相應的政策優惠。四、是關稅的適當控制和保護,控制如棉花等重要產品的出口,放低國內競爭力較強生產成本高或無法生產的急需產品的稅率。
三、發展模式
1、采用生物技術,中國有2.38億個農戶近2個億農業生產單位,幾乎一家一戶單位的生產模式適合采用生物技術,推廣生物技術將吸引眾多掌握高尖科技的人才加入到農業中,廣大農民又有精耕細作的傳統,只要通過一定的技術培訓,很快就能掌握相應的生物技術。
2、規模經營與人力資源相結合,首先在大量采用生物技術的基礎上在適當的地方采用一定的規模經營,其次大力發展農產品的加工業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擴大就業空間,再次必須具有相應的運輸能力和市場信息,有利于擴大就業和促進農產品供需。
四、發展方向
中國在農業現代化發展過程中應逐步提高環境意識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在保護農業向前發展的前提下,大力進行環境建設,并逐步恢復已被破壞、退化的環境系統,從而達到華夏子孫共同享受大自然所賜予的物質和精神財富。
五、結語
中國農業發展的興衰,關系到整個中國及至亞洲和全世界的穩定,所以農業計劃和具體工作措施的制訂,必須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接地方特色來制訂,以能使之落到實處,促進農業現代化的進程為目標。
農業發展調研報告5
近年來,__區村級集體經濟取得了長足發展,但縱觀全區,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并不平衡,仍存在著少量經濟薄弱村,這類村多是一些純農業村。純農業村前進步伐的快慢事關區域平衡和區域協調發展的大局,同時也事關“十一五”計劃的完成和新農村建設平衡發展。為此,本文就__區純農業村經濟發展現狀,研究制約純農業村經濟發展的癥結及解決方法,以期對全市的純農業村經濟發展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一、現狀與問題
對__區純農業村進行梳理分析后可以發現,它們大多存在這樣一些問題:
。1)地處相對偏遠,交通或多不便。處于山區、半山區的純[文秘站-您的專屬秘書!]農業村,公路雖然已經全部實現通村,但相對蜿蜒狹窄的道路,還是給與外界的溝通帶來了一定的不便;處于平原稻區的純農業村大多遠離交通主干線,工業延伸的觸角對純農業村工業化步伐的影響相對較弱,加之本村的絕大部分土地都納入了更新的紅線農保地保護范圍,引進企業的難度相對較大。
(2)發展集體經濟的先天條件缺失。對于山區、半山區的農業村,對村原有的山林、果園往往平均分配到每個農戶,或者對果園只采取簡單的承包收取租金的方式進行管理,收入甚微,資源優勢沒有成為經濟優勢,集體經濟發展缺乏物質基礎,而今再對分配到戶的生產資料重新組織起來進行產業化操作,還存在不小的難度;對于平原地區的村莊,這類村長期以來工業基礎薄弱,村級經濟主要以傳統農業為主,他們由于在80年代到90年代鄉鎮企業發展的黃金時期,沒有適時發展鄉鎮企業而落伍。在目前情況下,發展鄉鎮工業難度較大,而且又沒有新的發展思路,同樣他們也存在產業化的難題。資源的相對匱乏,面對著強烈的致富心愿,也就成了無米之炊。
。3)農業基礎設施較差。處于山區、半山區的純農業村,基本農田面積遠少于山林面積,土壤多貧瘠,主要用于農民自足,且因地理原因進行農田標準化建設難度較大,農業基礎設施較差,發展農業的先天條件不足;處于平原稻區的純農業村,通過前幾年的標準農田建設,溝、渠、路等基礎設施基本配套,但也有很大比例基礎設施因年久失修或損壞,抗御自然災害能力較差,發展多種經營同樣缺乏有力的基礎條件支撐。
。4)農民發展農業經濟信心不足。現在在農村中,尚存在著一些錯誤傾向,認為“種地沒錢賺”、“堅持耕地就是在維護貧窮”,甚至有些“精明”的農民說,現在農民缺的是現金收入,而不是糧食,糧食安全更多的是為了城里人的安全,農民為什么要為了保障城里人的吃飯安全而苦守著耕地不放?他們希望土地被征用或者干脆將土地棄之去打工,這些傾向足以彰顯出農民對發展農業的信心不足。
。5)發展現代農業的人才緊缺。農村要發展,農民要致富,就少不了人才。但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一些年輕人和有能力的人紛紛外出就業、創業,造成了農村的人才大量流失,農村缺乏了發展現代農業的主力軍和后備軍,從而出現了目前在農村從事農業生產的多是年齡偏大、缺乏轉崗能力且又科學文化水平偏低的農民的狀況,使得發展現代農業缺乏優質人力資源的支撐。
。6)土地流轉難而貴。土地是不可再生的寶貴資源,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創造更多的財富,只有把土地向懂技術善經營的農業種植大戶或企業轉移,才能使土地收益成倍增值。但近年來純農業村的實際情況給土地流轉帶來了很大的困難。一方面,以農業生產為主要來源的農戶擔心流轉土地會失去生活的依靠,認為自己種田吃糧,沒有解決溫飽問題的市場風險,兼職從事二、三產業的農戶對土地流轉意愿不強,靠幾分田吃飯,靠企業賺錢,穩穩當當,加上土地承包三十年不變等政策,給推進農業產業化增加了巨大的阻力。另一方面,土地流轉價格逐年上升,由原先250元一畝逐步升到700元一畝,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土地流轉的難度。
二、思考與對策
對于以上存在的問題,筆者有針對性的提出幾個方面的建議:
。ㄒ唬┙y籌規劃、定格發展模式
不同的農業村有著不同的村情,其發展對應的路子也就不同,或工,或農、或三產,關鍵是要認真分析現狀,因地制宜,揚長避短,積極統籌協調好各類規劃,理清發展思路,選擇適合自身特點的發展路子。
對于__各個純農業村而言,按照“保護、保障、挖潛、集約、統籌”的原則,主動爭取建設、發改、國土、農林、水利、交通等有關部門的支持,弄清本村自然資源、氣象、水系、地質和社會經濟狀況,進而完善總體規劃,制定專項規劃,提高規劃的協調性、科學性和實用性,為村的長遠發展提供一個明確的發展方向。
這些規劃既要延續村莊原有的特色,保護整體環境,體現生態的原則,又要突出重點,適度超前,體現發展和集聚的原則,指導產業布局調整,集中規劃生產、生活用地,科學規劃土地的空間布局,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益,進而定格適合自己村情的發展模式。
(二)深度挖掘各類資源并激活成為現實生產要素
目前情況下,對于__區純農業村而言,很多潛在的資源還在睡夢中,其潛力還有待于進一步深入挖掘,才能夠進一步轉變為現實的生產要素,為發展現代高效生態農業提供基礎。
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區、鎮(街道)兩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大力扶持純農業村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及時修復年久失修或已損壞的基礎設施;加快標準農田建設,改造中低產田;增加農業投入,實行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特別要加強農田水利建設,修復山塘水庫、除險加固,清理淤沙、擴建增容,實行渠系配套,改善農業基礎條件,增強防災抗災能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對于__區純農業村來說,其生態環境保持相對較好,這是一個非常大優勢。好的生態環境,是一筆寶貴的財富,也符合生態農業的發展要求,因為優質的農產品對其所生長的環境有著較高的要求,因此很有必要保護山林水體不被破壞,使農作物有一個良好的環境。從長遠來看,守住一方綠色,更是建立起了自己的“綠色”銀行,培育了自己的“后勁”財源。
做好產業化配套建設。按照“自愿、依法、有償”的原則,積極推進土地使用權流轉,為耕地、水面、園地、林地的規;洜I、集約化鋪平道路;加快農機結構多樣化、農機技術高新化,農機服務產業化,為發展現代農業提供保證。同時,積極引導農民認識到發展現代農業的大好前途,增強依靠農業致富的信心。
。ㄈ┐罅Πl展現代生態農業,主攻科技和綠色農產品發展路子
當前人們對農業安全問題越來越重視,最近幾年所爆發的“紅心鴨蛋”等食品問題,進一步加深了我們對發展現代生態農業方向的認識:以綠色消費需求為導向,優質高效、資源節約、品牌響亮,具有良好的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在純農業村大力發展科技和綠色農產品將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現代生態農業這一明確的發展方向擺在了我們面前,所需做的是利用所處的區位優勢,腳踏實地、加快發展的步伐,縮短與先進地區的差距。對于純農業村而言,這是一個難得的機遇,需要扎實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積極培育符合產業發展方向、帶領農民致富的新產業,在名、特、優、新上做足做好文章。對于農業產業基地而言,要切實推行標準化生產和質量管理,提高農業企業農產品技術標準水平和核心競爭力,從生產這個源頭對農產品質量安全進行控制。農業等部門對農產品生產質量安全有顯著促進作用的新舉措、新技術,也要給予力度較大的補助進行引導。
。ㄋ模┓e極實施品牌戰略,提升產業檔次,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
同樣的品質、同樣的品種,有沒有品牌,以及品牌的知名度如何,在市場直接體現在售價上,有時價格相差許多倍。拿一個我們身邊的例子來說,普通的水蜜桃在市場的售價在兩元左右,而奉化的水蜜桃售價則可以達到四五元左右,品質好一點的則更貴,這足以看出品牌對農產品的作用,因此,實施農業品牌戰略,是提高農業附加值的一條有效途徑。
有關部門要積極引導農民樹立品牌意識,要通過相關政策的引領,推行綠色農業計劃的實施,創出自己的品牌。在選種、培育、管理等環節上很下功夫,全面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積極推廣農產品生產檔案、產地編碼等制度,加快農產品質檢體系建設,認真搞好無公害農產品、綠色產品、有機食品認證工作。農業龍頭企業緊緊圍繞農產品開發,建立起綠色農產品產業,建立從土地到餐桌的全過程質量監控機制,顯示農業龍頭在增加農產品附加值、提高農產品安全性等方面的積極帶動作用。同時,利用長三角發達的物流體系和銷售渠道,積極做好流通、銷售工作,面向上海、杭州、__等省內外經濟發達城市等中高檔市場,樹立本地農產品的精品形象,不斷滿足人民對高品質農產品的需要。
。ㄎ澹┲\求工農、農商、農貿緊密合作,積極探索聯合經營發展路子
建立暢通、高效的農產品生產、流通、銷售體系,符合貿工農一體化龍型經濟的要求,也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經之路,同時也是純農業村依靠發展現代農業致富的有效之路。
有關部門順勢出臺有關政策支持農業專業合作社興辦農產品流通企業,鼓勵與大型龍頭企業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努力提高農產品在連鎖超市、便利店等新型零售業態中的經營比重。組織開展“農商對接”,探索和推廣貿工農一體化、內外貿相結合的經營模式。支持農產品物流配送中心建設,支持冷藏和低溫倉儲、運輸為主的農產品冷鏈系統建設。積極引導、鼓勵農產品批發市場和流通企業與農產品生產基地建立長期產銷聯盟,發展“訂單農業”,發揮流通對農業生產的引導作用,逐步形成覆蓋__、聯通全省、輻射全國的農產品連鎖配送體系和電子商務網絡。
(六)實施人才興農戰略,培養一批懂技術、善經營、闖市場的新型農民
從根本上改變務農農民文化技能素質低的狀況,培養一批有較強市場意識、有較高生產技能、有較好管理能力的現代農業生產經營者,是純農業村建設高效生態農業的根本保證。
努力提高農民的專業技能和整體素質。為了適應建設現代農業要求,純農業村可以依托市、區有關部門,大力實施新型農民科技培訓、綠色證書培訓和農村創業人才的培訓,把專業農戶、農業企業經營者和農民專業合作社骨干作為培訓重點,著力把務農農民培育成現代農業的生產經營者。同時還要重視對農業后備>勞動力的培訓教育,特別是要加強對專業大戶、農場主、農業龍頭企業經營者子女實行定向的農業學歷教育,把他們培育成為掌握現代農業知識技能的新一代的農業創業者。
吸引有關人才。通過采取發放農業創業貸款、貸款財政貼息、稅費減免優惠等支持政策,為大專院校和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到純農業村從事現代農業生產創造條件,把流失在外的本村人才吸引回來從事現代農業。同時,有關部門積極搭建農業人才交流招聘平臺,鼓勵農業科技人才和農業大中專畢業生到農業龍頭企業和合作社建功立業。
農業發展調研報告6
近年來,我縣農業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省、州農業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扶貧開發為重點,大力推廣旱作農業技術,實現高產、高效、優質、生態友好和可持續發展,構建和諧XX,不斷提高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農業生產現狀及特點
。ㄒ唬┑乩砦恢谩夂、人口耕地狀況。XX族自治縣位于XX中部,XX州東北部,以XX族發祥地和絲綢古道上的重要通道而聞名,濾布是全國唯一的XX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自治縣。地處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過渡地帶,境內山巒起伏,形如駝峰龜背。最高海拔2664米,最低海拔1735米,年均降雨量350毫米,屬溫帶半干旱氣候。全縣現轄XX個鄉鎮,XX個行政村,1893個合作社,總面積XX平方公里,其中山旱地XX萬畝,占86.96%,川塬地XX萬畝,占13.04%,全縣農村戶口XX萬戶,農村人口XX人。
。ǘ┺r業生產情況。主要種植農作物是小麥、馬鈴薯、玉米、谷子、蠶豆、豌豆等。經濟作物是油菜、胡麻、當歸等。
全年共完成春播XX萬畝。其中糧食作物XX萬畝(夏糧5.3萬畝,其中小麥5萬畝;夏雜0.3萬畝;秋糧29.7萬畝,其中玉米6萬畝;洋芋23.5萬畝,秋雜0.2萬畝);經濟作物1萬畝(油菜0.3萬畝,藥材0.5萬畝,其他0.2萬畝);其他作物0.5萬畝。糧食作物夏秋糧播比例達到1:5.6,其中洋芋23.5萬畝,占農作物播種面積的64.4%,成為我縣山區最主要的支柱產業。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農業基礎較為薄弱,全縣山旱地多,土壤肥力差,有效灌溉面積少,抗御干旱等自然災害的能力低。全縣梯田面積XX萬畝,川水地XX萬畝,5°以上坡地10.32萬畝,其中5--15°坡地4.25萬畝,15°以上6.07萬畝。
2、農村服務體系不完善,農業專業技術人員缺乏。辦公設備不齊全,市場經濟信息不靈,鄉農技站既無辦公場地,又無試驗示范經費。嚴重制約和影響著對農民及時咨詢服務和各項新的技術措施落到千家萬戶。
3、農業投入不夠,試驗示范經費不足,直接影響著農作物新品種的更新換代和新的增產措施在大田中示范推廣。
4、縣馬鈴薯良種繁育中心規模小,投資少。繁殖原種、一級種的速度慢,不能確保為全縣大面積推廣脫毒馬鈴薯良種。截至目前全縣已推廣脫毒馬鈴薯面積XX萬畝左右,達到XX萬畝洋芋面積,應加大投資,加快繁育進程。
三、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建議
1、要提高對農業基礎地位的認識。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壓濾機濾布也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基礎產業,是國計民生的.大事,各級政府必須從思想上加深對“無糧不穩”、“無糧則亂”的認識,真正把發展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工作放在的重要位置來抓。在全縣范圍內營造重視農業,支持農業生產,特別是解決在農業生產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的良好氛圍。真正為農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一是要科學規劃,大搞農田基本建設,增強抗御干旱等自然災害的能力;二是加大對土地資源的投入,增施肥料,提高土地肥力;三是發展水利、改善農業生產環境,加強對現有水利設施維修與管理,真正發揮水資源在農業生產中的命脈作用。
2、要有計劃、有步驟,逐步建立健全農村服務體系建設,在加強對現有技術人員的培訓的同時,千方百計想法解決農業專業人員缺乏的現狀。充實和加強基層鄉站技術人員隊伍,逐步完善鄉站辦公場所。今年計劃在唐汪鎮建立一個鄉農技站的同時,及時向上級業務部門申報鄉站建設項目,爭取省州的支持。
3、要增加對農業生產的投入,引導農民走科技興農的道路,要把農業科學試驗、品種引進示范推廣、病蟲害調查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增強農業后勁,盡快使先進技術、優質品種在XX的土地上生存開花。
4、加大對支柱產業馬鈴薯良繁的資金投入,盡早實現洋芋脫毒化。一是加強對組培室擴大和管理,提高脫毒苗的生產效率,為繁育原原種提供優質脫毒苗;二是擴大原種和一級種薯繁育速度,增加面積,擴大范圍,加強管理,提高制種產量,為盡快實現洋芋脫毒化對良種的需要量;三是從外地調運優質馬鈴薯種籽是實現良種化的重要途徑;四是引進新的增產潛力大的馬鈴薯品種,進行示范觀察,選擇出適應我縣種植的品種,推廣應用到大田生產中,為品種的更新換代打好基礎。
5、要加強旱作農業全膜雙壟溝播技術推廣的組織領導和資金配套工作。力爭做到組織到位、技術到位、落實到位,全面完成省上下達的500萬畝全膜雙壟溝播技術的示范推廣任務,安排好各項試驗、示范內容落實工作。搶抓機遇,開拓進取,全面完成任務。
農業發展調研報告7
一、法庫縣農業品牌建設基本情況
20xx至20xx年,法庫縣立足農業資源優勢,大力實施“品牌興縣”戰略,不斷提升法庫農業的外向度和知名度。一是積極創建國家、省市農業品牌。目前,法庫成功創建國家級農業品牌4個,包括國家級出口紅樹莓質量安全示范區、國家級出口果蔬質量安全示范區、國家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省級品牌10個,主要有遼寧省出口果蔬示范區、遼寧省農業標準化示范縣、遼寧省農業投入品監管示范縣等。二是加快“三品一標”認證步伐,不斷增強農產品競爭力,全縣認證“三品一標”260個,“三品一標”主要包括地理標識保護產品4個、有機食品48個、綠色食品18個、無公害食品190個。三是積極申報注冊商標。目前,農事企業(農民經濟組織)注冊各類商標38個。四是積極創建國家級、省市品牌產品。共創建13個,其中國家級2個、省級3個、市級8個。被評為省級著名商標3個,分別是沈陽愛新覺羅祖家坊酒業有限公司(愛新覺羅)、沈陽宏君葡萄科技有限公司(五龍山)、法庫縣淑云蛋雞專業合作社(鑫豐)。市級著名商標6個,沈陽名牌2個。
20xx年至20xx“三品一標”補助款發放104.2萬元。
二、開展的主要工作
1、狠抓標準化生產,著力提升農產品品質
圍繞出口樹莓、辣椒、寒富蘋果、西紅柿等重點行業,大力推進標準化生產,建設標準化示范園23個,面積55萬畝。制定與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相配套的技術操作規程、農產品生產標準17項,集成轉化為通俗易懂的操作圖或明白紙,逐村逐戶發放宣傳,做到家喻戶曉、一看就懂、一學就會,有效提高了農產品生產標準化程度。
2、強化政策扶持,全方位開展品牌建設服務
以大力發展無公害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穩妥培育地理標識保護產品為戰略思想,堅持數量與質量并重、認證與監管并舉原則,圍繞縣優勢農產品,積極推進農業品牌和農產品質量認證,制定出臺一系列“三品一標”發展政策,在技術支持、資金補助、申報創建等多個方面給予大力扶持,有力推動了農事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的“三品一標”認證工作。截止目前,“三品一標”產品生產面積占全縣耕地面積的77%,認證總量達到260個。
3、建立健全監管體系,為農業品牌保駕護航。
為確保農業品牌建設可持續發展,法庫縣建立了農產品質量監管體系,確保農業品牌建設不斷發展。以龍頭企業、“三品一標”單位為重點,在全縣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推進生產主體備案和生產檔案記錄制度。通過采取產品上市前檢測、發放農產品《產地證明》、規范農產品包裝標識等有效監管措施和手段,實現“生產有記錄、流向可追蹤、質量可追溯、責任可界定”的產銷一體化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確保全縣不發生一起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
4、實施產業化經營,以龍頭企業爭創名優品牌
品牌的發展,離不開產業化經營的發展壯大。法庫縣依托農業產業化經營,把農業品牌建設與開發特色農產品緊密結合起來,以新產品創建新品牌,以名優名牌帶動特色農產品提檔升級。目前,全縣規模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24家,其中省級重點龍頭企業達到了10家,先后開發了“五龍山”等著名商標。同時,還依托農民合作社發展農業品牌,全縣已有46家合作社4家家庭農場新注冊了自己的產品品牌,這些品牌已成為合作社產品走向市場、發展壯大的有力支撐。
五是強化品牌營銷,樹立品牌形象。為提升全縣農業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法庫縣政府加強引導,積極組織參加各類農博會,先后參加了沈陽農業博覽會等國內外大型展覽會,多個企業在展銷會上獲得了各種獎項,銷售業績不斷提升,進一步擴大了法庫縣特色農產品和農業品牌的影響。
三、存在主要問題
主要是農產品整體品牌形象的塑造、標準化體系、評價體系、營銷推廣體系和政策支持體系的構建和完善等方面,都有差距和不足。
一是精品名牌少。目前,省級名牌產品僅有3個,品牌多、小、散,影響力不大,加之產業鏈條較短,精細深加工產品缺乏,許多品質優良農產品只能以原料和中間產品形式銷售,不僅價格上不去,影響農民增收,也影響了整個產業的長遠發展。
2、品牌意識還不強。多數農業經營主體忽視品牌形象塑造和優勢培育,特別是農民自己創立的經營主體,更是缺乏品牌創建理念,“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傳統觀念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比如養牛方面,規;B殖場有59個,但是注冊品牌的僅有4個。
3、品牌應用影響力不大。同質化品牌較多、差異化的品牌較少,同產品不同商標、不同品牌的現象普遍存在,有的甚至還在市場上發生相互壓價惡性競爭的現象,難以形成組團出擊、集中打響品牌的合力;同時,現有品牌還存有宣傳推廣不足,品牌創建與使用脫節,商標內涵單一,存在簡單模仿,缺乏個性等問題。
4、特色農產品品牌不夠響亮。法庫縣帶有地域特色的高質量農產品不少,擁有“三品一標”農產品已達到241個,但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認證、省級名特優產品認證的卻不多,能在國內外市場上真正享有較高知名度的品牌還比較少,像法庫牛肉、五龍山葡萄、葉茂臺花生等被消費者熟知的名牌產品更是屈指可數,大多農產品品牌對于消費者來說還很陌生,農業品牌效應沒有得到充分釋放,導致高質量農產品有品牌叫不響,難以獲得市場認可和發展空間,制約了農產品價值提升,影響了生產經營主體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發展的積極性。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發揮好政府、企業、社會作用,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持之以恒,攻堅克難,著力解決制約品牌發展和供需結構升級的突出癥結,明晰未來發展的方向和路徑,既順應全縣經濟形勢發展的要求,也是法庫農業實現新跨越的重要一步。
遵循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理念,緊緊圍繞現代農業發展,充分發揮市場決定性和更好發揮政府推動作用,以標準化生產和基地創建為載體,通過規;彤a業化,推行全程控制和品牌發展戰略,促進農業品牌持續健康發展。
1、壯大農產品品牌。農產品品牌建設和農業產業發展相伴而生,相互依存,沒有雄厚的產業基礎,就不可能有好的品牌;沒有知名品牌;產業也很難做大做強,只有品牌化與產業化相結合,才能凸顯效益,增加附加值。培育更多的'地理標志和名特優產品。建議以獲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國家級出口果蔬(及加工品)質量安全示范區為契機,充分發掘優勢、特色產品(如西紅柿、甜瓜、雜糧等),在提高產品質量的前提下,積極做好申報工作,力爭早出、多出地理標志和名特優產品。形成特色產業帶和農業塊狀經濟新格局。
2、培育更多的農副產品深加工品牌。建議按照“扶大、扶強、扶優”的原則,扶持成長性好、潛力大的農副產品龍頭企業,支持和鼓勵重點龍頭企業以資本運營為紐帶,開展兼并、聯合,形成產業集群和銷售網絡體系。積極開展內聯外引,吸引國際、國內著名企業和民間資本參與農產品深加工業經營,并積極推廣“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
3、在主體建設、產業規模、產品品質上下功夫,不斷推動農業品牌發展。不斷豐富產品品種,提升產品品質,建立品牌管理體系,提高品牌培育能力,切實增強品牌意識,適應需求,做大做強品牌。繼續推進“三品一標”認證工作,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
4、強化品牌宣傳力度。樹立“品牌就是生命力”、“品牌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然要求”、“品牌是法庫現代農業發展的關鍵”的意識,進一步營造農產品品牌建設氛圍,在全縣形成重品牌、樹品牌、保品牌的工作合力。建議充分利用農交會等重大農業展會,加強品牌展銷傳播,對“法庫牌”農產品進行集中推介,將國際國內的采購商“請進來”,促進“法庫牌”農產品“走出去”。鼓勵和支持企業、行業協會等品牌持有人,加強與權威廣告經營商的合作,通過電視臺、廣播、網絡、報刊等廣告宣傳,叫響法庫品牌。積極組織農業企業參加各類展銷會,全方位、多層次、持續性地宣傳法庫縣農業品牌,提高法庫縣影響力。要從營銷半成品到營銷精深加工產品,從“游擊戰”發展到主攻大超市、大賣場或大城市設立營銷窗口的“陣地戰”。
5、健全品牌保護機制。加強政府引導,落實優惠政策,充分調動企業和生產經營者創建農產品品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加強農產品質量監管,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經營,健全農產品準出準入制度,推行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和監管,為農產品質量安全和品牌創建提供保障。
農業發展調研報告8
xx市緊緊圍繞實現“四個轉變”戰略要求,以推進農牧業供給側改革為主線,以產業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為總任務,多措并舉,大力提升現代農業發展水平,培育現代農業新興支柱產業,為推動xx市現代農業健康快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一、發展現狀。xx市轄3鎮1鄉、3個街道辦事處、51個行政村,農業戶8967戶,農業人口33924人。20xx年落實財政支農資金9000萬元,完成農作物播種面積20。4萬畝,枸杞種植面積增長2。6%,實現第一產業產值10。15億元,較上年增加1。14億元;增加值5。4億元,增長13。9%。露天蔬菜和日光節能溫室蔬果種植總產量達2。35萬噸,產值達0。52億元,蔬菜自給率56。5%,較上年增長1。5個百分點。長期以來,全市以溫室大棚、節水灌溉、先進農機推廣為抓手,不斷推動傳統農業轉型升級,取得良好效果。目前,xx市建成并投入使用高標準日光節能溫室4530棟,規;呱a基地3個。
二、存在的問題。一是受農作物經濟價值因素影響,導致枸杞種植戶增多,枸杞種植面積急劇擴大,基本糧食作物種植面積減少,農業結構調整難度加大。二是產業化經營程度不高,缺少精深加工龍頭企業,且現有龍頭企業作用發揮不明顯,特色產業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農畜產品精深加工鏈短,品牌建設相對滯后,市場競爭力不強。三是經濟下行壓力對農牧業造成較大影響,導致農牧民就業面收窄、農畜產品價格下滑、農牧民收入增幅放緩。四是農畜產品市場和價格波動等問題,直接影響到農牧業提質增效、農牧民持續增收。
三、對策及建議。一是全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放在突出位置,守住農牧民增收不逆轉,農牧區穩定不出問題兩條底線,將增收致富作為根本目標,將產品調特、品質調高、結構調優,讓農牧民取得更多改革發展紅利。二是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步伐。培育扶持農牧業龍頭企業,推動枸杞、藜麥和生態畜牧業規范化、標準化、綠色化發展。強化農牧業基礎設施建設,壯大果蔬肉禽設施農牧業基地,完成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加速推進耕地占補平衡工作。完善各類農牧業支撐服務體系,構建新型農牧業經營和社會化服務體系。依托高原特色優勢生物資源,推動生物產業項目、深加工項目達成投產。三是力促枸杞產業提檔升級。堅持有機、綠色發展方向,進一步做大做強枸杞產業。重點依拖枸杞精深加工,做好做實種植、加工、儲藏、烘干、運輸等各個環節工作。實施龍頭企業帶動戰略,大力扶持培育枸杞精深加工企業,延伸鏈條,豐富產品。加強生產環節的有效管控,提升枸杞產品質量。
加快xx市(國家級)出口枸杞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擴大有機(綠色)枸杞標準化出口基地規模,繼續推行標準化生產模式,推進綠色基地和有機基地認證工作,強化產品檢測和安全監管。加大柴達木枸杞品牌營銷推介力度和冷鮮果技術研發力度,為枸杞產業健康穩定發展提供科技支撐。四是加強宣傳力度打造品牌價值。以規范使用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識統領品牌建設,由行業協會授權誠信度高、精深加工能力強的`龍頭企業、合作社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識,規范各企業使用地標、產地等包裝標識,合力打造柴達木枸杞品牌新高度。在全國范圍內進行特色農畜產品專題推介活動,多角度、全方位加大xx農牧業品牌宣傳推介力度,采取電商銷售、宅配、專題推介、直銷點等營銷手段,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五是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加大標準化生產推行力度,加快建立和完善“菜籃子”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基地備案、市場準入和準出制度。大力推進“三品一標”認證工作,鼓勵生產基地和生產主體使用無公害、綠色生產新技術,積極支持申請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產品認證。六是加快農牧業經營組織建設。加快培育一批龍頭企業、產業組織,培養一批農村企業家、經紀人,完善扶持獎勵辦法,建立健全管理服務制度,帶動農牧區發展。加快引進和培育一批“農工貿”“科工貿”一體化企業集團,全面提升特色農牧業精深加工水平。規范大力發展農牧民專業合作社組織,有效整合現有資源,創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引導農牧民以土地草場承包經營權入股發展。強化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利益聯結機制,采取保底收購、股份分紅、利潤返還等方式實現農牧民和經營組織互利共贏、共同發展。七是打造城鄉結合部農牧業經濟帶。突出政策引領和規劃先行,打破城鄉之間、企地之間分割發展傳統格局,積極引導城鄉結合部農牧民圍繞服務城市、服務企業,發展設施農牧業、特色農牧業、觀光農牧業、餐飲娛樂業等多種經營,指導開展綠色無公害蔬菜、反季節蔬菜種植和農畜產品養殖,形成復合型產業,拓寬群眾增收渠道,助推農牧業加快轉型發展。
農業發展調研報告9
××縣發展有機農業有著良好的生態環境優勢,近年來在實踐中探索出“訂單信貸+訂單農業”的發展模式,對提高糧食產量、增加農民收入發揮了較好的推動作用,進一步鞏固了農業的基礎地位,實現了農業統籌協調可持續發展。
一、“訂單信貸+訂單農業”的運作模式
該模式以訂單為載體,對訂單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訂單農戶
予以訂單信貸支持,被當地農民形象地傳頌為:“今天的訂單、明天的存單”。
1、訂單信貸與雙重擔保相結合支持訂單企業。該縣將破解訂單企業融資難的路徑確定在訂單信貸與雙重擔保結合上。政府成立“訂單企業信用擔保中心”,注冊資金×××萬元,為訂單企業提供貸款擔保。當地人民銀行推出“訂單企業退稅賬戶貸款擔保管理辦法”,由退稅賬戶對訂單企業貸款進行反擔保。雙重擔保支持訂單信貸與訂單企業對接,既防范了訂單信貸風險,又提升了金融機構放貸積極性。當地農業銀行針對訂單企業農產品收購期集中、瞬時資金需求量大的特點,創新推出“簡式快速通道貸款”;農業發展銀行將商業性信貸的重點放在訂單信貸上,同時增加訂單項目的中長期貸款。
2、訂單信貸與企業墊付相結合支持訂單農戶。該縣將資金支持訂單農戶的路徑選定在訂單信貸與企業墊付結合上。當地農村信用聯社根據訂單企業的訂單計劃及實施情況,按信貸規定對企業墊付化肥、農藥、種子和收購資金的缺口給予信貸支持,并在結算上進行監督,確保資金按時足額發放到農戶手中。同時,農村信用聯社根據訂單農戶的需求分別進行信貸投入,包括訂單農戶農林牧漁項目的大額農貸,訂單農戶其它生產經營的小額農貸,訂單農戶套種訂單品種的短期農貸等,并創新發放“農村黨員創業貸款”和“農村婦女雙學雙比貸款”,發揮農村黨員和農村婦女的創業示范作用。
3、規范管理與風險防范相結合支持訂單信貸。信貸安全是“訂單信貸+訂單農業”模式運行的關鍵。當地人行在支持政府科學運作這一模式的同時,非常重視信貸創新與規范管理相結合,適時出臺了四大管理舉措,防范金融風險。一是定位管理。規定訂單信貸對訂單農業的供、產、銷環節進行服務,實行歸口經營、適當業務交叉。二是業務管理。規定訂單信貸的短期信用和保證貸款方式,訂單企業實行資質等級評定,訂單農戶實行信用等級評定。三是流程管理。訂單企業實施授權授信和應抵盡抵方式,aa以上企業可在授信額度內周轉使用,訂單農戶實行大、小額農貸方式,一次放貸利隨本清,借新還舊須經報批。四是風險管理。建立和運作訂單信貸的評價、監控機制。
4、資信評定與誠信建設相結合支持訂單經濟。該縣將促進訂單經濟持續發展壯大的路徑選擇在金融信用環境建設上,當地人行作為金融信用環境建設的重要組織者和參與者,注重資信評定與誠信建設相結合。資信評定主要執行金融機構現行辦法,政府出臺相關支持政策,不同信用等級企業實行區別優惠待遇,對信用缺失企業實行相應懲誡手段;訂單農戶實行“文明信用農戶”評定,配之以優惠政策。在誠信建設方面,堅持以訂單為基礎、信貸為紐帶、誠信為核心,重點加強企業訂單真實性、農戶訂單履約性、訂單信貸安全性、訂單農業集約性、訂單經濟市場性的“五位一體”建設,以確保訂單經濟的規范運行。
二、“訂單信貸+訂單農業”的模式效應
該縣人均耕地面積不足×畝,自××××年全面推廣“訂單信貸+訂單農業”模式以來,土地拋荒少了,有機農業超常發展成為縣域經濟增長的一大亮點。
1、訂單信貸支持訂單農業實現規模擴展。至××××年底,全縣訂單貸款余額××××萬元,累計發放額×××××萬元,是當年有機農業產值的×倍。在訂單信貸的強力支持下,有機農業推廣到全縣××%的鄉鎮,土地拋荒率由××××年山區的×%和平原的×%,分別下降到×%和×%;新增原生態有機產品種植土地××萬畝,有機認證耕地××萬畝,占全國的×%;通過德國歐格耳公司和歐盟國際生態認證中心認證的產品達××個,其中有機水稻×萬畝,產量×萬噸,有機農業產值×××××萬元,占全縣農業總產值×%。訂單農業的規模擴展,使××有機農業成為享譽江南的第一品牌。
2、訂單信貸支持訂單企業快速做大做強。至××××年底,該縣訂單企業由推廣初期的×家發展到現在的×××余家,其中規模以上的省、市級農業龍頭企業×家,具有自主進出口權的有機食品加工企業×家。在訂單信貸的支持下,青葉有機食品加工有限公司經過×年的發展,訂單面積達×××××畝,銷售收入達×××××萬元,實現利稅×××萬元,帶動農戶××××戶,成為規模以上的訂單企業。與××××年相比,目前該縣訂單企業資產增長近××倍,產值增加×倍,訂單墊付資金增加×倍,實現稅利增長×倍,解決下崗職工就業達××××人。
3、訂單信貸支持訂單農戶收入明顯增加。抽樣調查的該縣××鄉××家農戶,原來種植傳統水稻每畝收益×××元,現在種植有機水稻每畝收益××××元,實行“草莓+有機水稻”、“草莓+草莓苗”、“有機毛豆+有機水稻”的套種
方式后,收益達××××元,是傳統水稻種植收益的×倍!痢痢痢聊,該縣大宗訂單農產品中,有機水稻×××××畝,有機毛豆××××畝, 有機木姜××××畝, 草莓×××畝,幫助全縣農民增收×××××萬元,其中項目區農民人均增收×××元以上!痢痢痢聊,該縣農民人均收入××××元,比上年增長××%,其中發展有機農業所產業的收入占××%。
4、訂單信貸支持訂單經濟形成長效機制。在訂單信貸的支持下,該縣訂單經濟長效機制基本形成。一是建立訂單企業的支持機制,出臺鼓勵政策,外引與內聯相結合,確保訂單企業對訂單農業的引領作用;二是建立訂單農業的組織機制,農戶自愿組織有機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與訂單農業的組織形式進行配套;三是建立科技幫扶的服務機制,通過與院校、科研機構合作,實現有機農業生產與科研對接;四是建立有機農業的環保機制,縣、鄉、村、戶四級設立監控體系和隊伍,實現從種子、土地到餐桌的全程檢測和監控;五是建立訂單農業的促進機制,包括有機農田的基本建設、有機生態鏈的梯度轉移和有機農業的新型套種方式。
三、“訂單信貸+訂單農業”的實踐啟示
糧食安全關系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全局。特別是當前,國際糧價高漲,國內農業生產資料大幅漲價,如何進一步調動各地、各部門和廣大農民發展農業的積極性尤為重要。該縣“訂單信貸+訂單農業”模式發展有機農業,不僅具有直接的現實意義,而且對促進農業快速發展、搞好生態環境建設有著重要的實踐啟示。
1、政府強力推進是關鍵。增加金融服務和信貸投入,改進農業經營方式并提高生產效率,政府強力推進是關鍵,歸納起來是“三個依靠”,即一是依靠科技幫扶,二是依靠市場機制,三是依靠金融支持!叭齻依靠”中金融支持存有制度障礙,是政府強力推進的'重點和難點!坝唵涡刨J+訂單農業”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整合了金融手段,化解了制度障礙,使金融支持發揮了促進金融資本與農業資本融合的功能,進而實現了農業產業化的集約與規模,確保了農業統籌協調的可持續發展。
2、創新經營體制是重點。推進農業經營體制機制的創新,必須有強力的金融支持!坝唵涡刨J+訂單農業”的支持模式,對在現行農業生產關系基礎上有效實現形式進行成功探索發揮了積極作用,歸納起來是“三個促進”,即一是促進組織建設,二是促進農業服務,三是促進教育培訓。該縣打造以“訂單信貸+訂單農業”為核心的金融服務平臺,進而建立以金融為紐帶、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一體化長效機制,對推進農業經營體制機制的創新具有積極意義。
3、改善金融支持是保證。完善支持農業的金融服務,包括整合現有金融手段、化解金融制度障礙和加大政策和投入支持力度。“訂單信貸+訂單農業”的支持模式,是對現有的部分金融手段進行整合,歸納起來是“三個抓好”,即一是抓好金融手段創新。該縣實踐表明,通過整合金融手段,同樣可以起到化解現行金融制度障礙的效果;二是抓好金融風險防范。政府熟悉金融知識,尊重金融規律,促進金融創新,著力防范風險,是改善金融服務的關鍵;三是抓好金融生態建設。現代農業經濟日趨成為商品經濟、信用經濟和法制經濟,必須有與之相適應的金融生態作保證,否則傳統農業發展不好,現代農業也發展不了。
4、堅持生態農業是方向。該縣堅持“生態立縣、有機富民”發展戰略,實行生態農業發展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負責制的做法,對我省抓好××生態經濟區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首先,建設××生態經濟區,各級政府的重視和支持至關重要,有必要將農業發展與環境保護結合起來,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其次,我省境內河流大多匯入××,降低農業污染不可忽視。各地在完成污水處理項目的同時,還可采用“訂單信貸+訂單農業”的模式,在流域上游的丘陵山區加快推廣有機農業,在流域的中下游按比例地逐步推行有機農業,確保流入××的水質達標,從而保護好××區域良好的生態體系。再次,可以以××生態經濟區的建設為契機,在全省開展金融支持農業的推廣工作,通過整合現有金融手段,化解金融制度障礙,加大政策和投入支持力度,進一步鞏固我省農業的基礎地位,真正使建設××生態經濟區這一關系長遠發展的重大決策,成為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成為推動科學崛起的戰略舉措。
農業發展調研報告10
xx縣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縣,隨著近幾年農業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和優化,農業產業化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農業的現代化進程也不斷加快,已初步形成了優質稻米、優質水果、優質茶葉、優質苧麻和養殖業等幾大支柱產業。去年全縣實現農業總產值62。6億元,同比增長4。5%,農民人均年純收入4405元,比上年增長11。6%。可以說xx農業經濟與10年前相比,取得了巨大進步,但我們還應該清楚地看到xx在總體上的小規模、高成本、低效益的傳統生產方式并沒有得到根本改變,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并沒得到有效建立,城鄉之間的差距并沒有得到真正地縮小。在此,我們對**縣現代農業發展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方面進行了一次認真的調查和摸底。
一、現代農業發展的現狀
。ㄒ唬┺r業生產能力穩步提高。據全面統計,20xx年全縣糧食產量75。3萬噸,比上年增加4。2萬噸,增長5。9%;油菜籽產量8。7萬噸,比上年增加0。5萬噸,增長5。1%;棉花產量13290噸,比上年增加2274噸,增長20。7%;茶葉產量4350噸,比上年增加68噸,增長1。6%;柑桔產量98500噸,比上年增加8217噸,增長9。1%。牲豬出欄115。79萬頭,比上年增加1。2萬頭,增長1。0%;水產品產量4。3萬噸,比去年增加0。02噸,增長0。5%。
。ǘ┨厣r業發展呈區域化。通過農業結構調整,全縣農林牧漁各業特色農產品基地發展迅猛,目前**已形成了優質稻米、特色水果、優質苧麻、畜禽養殖、大葉茶四大高效特色農業產業。盤塘、馬鬃嶺、漆河、黃甲鋪的優質柑桔、黃甲鋪、理公港、太平橋的優質苧麻,楓樹、青林、漳江、深水港的畜禽養殖、太平鋪、茶庵鋪的大葉茶,牛車河、瓦爾崗的不上火辣椒等均達到一定的規模。xx縣已成為中南五省最大的蛋雞養殖基地縣、全國生豬調出大縣、中國優質果品基地重點縣等。
。ㄈ┺r產品知名度不斷提升。20xx年,xx縣有古洞春、騰瓊2家企業的4個名牌產品茶葉通過國家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認證,全縣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認證個數分別達13個和18個;陬福牌大米、三尖牌雞蛋通過國家無公害產品認證,認證總個數達9個;義哥牛肉、佳奇桂花糖、蜀中情特色食品獲第十屆省農博會金獎;“康多利”茶油和菜油,獲得湖南省農博會金獎、消費者信得過產品等稱號。
。ㄋ模┺r業產業化經營大發展。全縣初步形成以優勢產業為依托和以民間資本為主體的發展格局,并呈現出規;杆贁U張趨勢。20xx年,新培育規模農產品加工企業5家,產值過千萬元的農業龍頭企業達到25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4家,市級龍頭企業21家,總數居全市第一。湘魯萬福、三尖農牧兩家龍頭企業成為全省農業產業化現場會全市唯一的縣級參觀點。全縣共有杰新紡織、明月油脂、四喜養殖、躍宇竹業、金果果蔬等8家規模出口企業,出口基地12萬畝,年出口創匯2723萬元,比上年增長9%。主要出口品種有棉布、桔片罐頭、竹地板等,遠銷美國、歐盟、新加坡、南非等國家和地區。引資新建了總投資為4000萬元的騰瓊野茶神粉廠,項目投產后,茶農從茶葉中獲得的收入將由以前的每畝不足20xx元提高到5000元以上。新引進了xx市文源林業開發有限公司,積極對接國家油茶產業開發政策,發展壯大xx縣油茶產業。
。ㄎ澹┺r業合作組織不斷壯大。20xx年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24個,使全縣農民專業組織總數達104個,合作社成員達3。1萬人,帶動農戶15。6萬戶,戶平年純收入4。5萬元。三江禽業養殖專業合作社輻射范圍擴展到周邊地市及湖北、重慶、江西等省市,被列為全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經驗交流參觀點,被國家確定為全國百個合作組織示范單位之一,得到了政府主要領導的高度贊揚。
。┺r業基礎設施逐步改善。積極抓住國家加大對“三農”投入的機遇,結合新農村建設,20xx年共向上爭取農村安全飲水、農村電網改造、農村沼氣等農業投資項目33個,到位資金16400萬元,比上年增加3800萬元,增長30%,有效地擴大了資金投入,加快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步伐。
二、現代農業發展的制約瓶頸
。ㄒ唬┵Y源制約。xx農業資源是有限的。xx縣農用耕地128。1萬畝,82。23萬農業人口中有勞動力47。95萬,人平耕地1。56畝,開發潛力十分有限。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國家退耕還林政策的落實,土地資源日趨減少,形勢比較嚴峻。在農業資源緊缺的同時,部分地方土地掠奪性經營,粗放式耕種仍然存在、農業生態比較脆弱、環境對農業發展的制約日漸突出。
(二)市場制約。多年來政府培育的`優質水稻、優秀水果、優質茶葉、優質油菜、優質苧麻、名優生豬等特色產業,隨著全國農產品質量的普遍提高,大中城市紛紛抬高市場準入門檻,對xx農產品質量和營銷提出了更高要求,再加上缺乏市場經驗,科技及信息知識相對比較匱乏,對生產、流通、銷售中遇到的問題很難做出合理的判斷和科學的選擇。
。ㄈ┛萍贾萍s。近年來,由于多種原因,部分農業生產服務部門人員很難做到有充足的精力主動為農服務。盡管農業部門多次組織農技人員開展了農業科技攻關、生產技術服務等,但輻射帶動和應用推廣效益并不十分明顯。
。ㄋ模┧刭|制約。農村勞動力文化素質普遍偏低。據統計,20xx年底,全縣47。95萬農村勞動力中約22。9萬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或轉移到二、三產業和城鎮就業,致使農村真正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在年齡和文化知識結構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的人口和戶數比例在逐步增大,這種低素質、弱體力的農村勞動力,導致了傳統農業、粗放經營的惡性循環,必然會對推廣普及現代農業生產技術和經營管理帶來很大影響,延緩了現代農業的推進步伐。
。ㄎ澹┩度胫萍s。由于目前生產資料價格偏高、農產品價格回落,對農業的投入有所減少?h鄉財政困難難以投入更多的資金來發展現代農業;其次是農民收入水平差距較大,收入低者缺錢投入,收入高者不愿投入,而把有限的資金轉移到城鎮購房或伴君(子女)讀書等方面。這些因素致使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塘、堰、庫、堤等維修受阻。
三、現代農業發展的對策
。ㄒ唬┓定糧食生產,鞏固傳統農業。把發展糧食生產放在現代農業發展的首位,抓住當前國家扶持力度大的機遇,加強宣傳,強化服務,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生產積極性,確保全縣糧食種植面積210萬畝以上,雙季稻復種面積增加到150萬畝以上,力爭更多投入,多爭單產、多爭總產。
(二)抓住市場前景,壯大特色農業。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加強技術指導和示范基地建設,抓好市場對接工作,按照“一鄉一業”和“一村一品”的發展思路,壯大蛋雞養殖、生豬養殖、紡織、糖業、果業、竹業、油脂、茶葉、苧麻、富硒柑桔、魯胡子辣椒、現代煙草、康多利茶油菜油、豬鬃加工等特色產業,并充分利用冬閑田,扶持發展油菜種植等冬季農業。重點扶持發展古洞春、滕瓊茶葉有限公司,發揮特色,合理擴建銷售點,將太平鋪、茶庵鋪兩地建成全省茶葉重點鄉鎮;大力扶持發展湘魯萬福有限公司,擴大品牌效應,構建產、銷一體化,促進農副產品的生產、加工和銷售。
。ㄈ┮劳斜镜貎瀯,創精品牌農業。以全面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為核心,鞏固、培育、做大、做強、做優一批特色農產品。充分利用展示展銷會等各類平臺,大力開展品牌創建活動,依托xx綠色生態、革命老區等特色優勢,創古洞春大葉茶、騰瓊野茶王、金信竹業、躍宇竹業、富硒柑桔、康多利茶油菜油、魯胡子辣椒、xx土雞等農業品牌,提高xxx縣優質農產品的知名度,努力打造成全省、全國有影響力的名牌產品。
。ㄋ模┘哟蟊O管力度,構建綠色農業。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體系建設,抓好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嚴格產地環境、投入品使用、生產過程、產品加工、流通環節全程監控,切實加強農產品生產、收購、儲運、加工、銷售等環節的質量安全監管責任,杜絕不合格產品進入市場。同時加強農藥、化肥等農業投入品監管,積極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生物農藥及物理防治技術,大力推行無公害的生態農業模式,實施農業標準化生產,重點將優質稻、富硒柑桔等農產品發展成為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
。ㄎ澹┙∪珔f會組織,提升合作農業。積極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民專業協會等多種形式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以提升水平為重點,加大科技、管理、資金等方面的扶持服務力度,進一步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依法、規范發展。圍繞**優勢產業和特色產業的發展,努力打造一批管理規范、帶動能力強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使之成為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建設現代農業的重要載體。
。┙Y合旅游開發,發展觀光農業。堅持因地制宜、樹立特色、科學發展的原則,發展與旅游相結合的新型產業——觀光農業。抓住**“武陵漁川”沅水風光帶開發、桃花源旅游開發的契機,以特色基地、特色農產品為依托,突破一、二、三產業界限,在縣城郊區、桃花源旅游區、特色產業區等地采取農業園區型、休閑體驗型、科普教育型、資源景觀型、特色農產品型、“農家樂”型等模式,大力發展休閑觀光農業,讓廣大群眾不僅可以觀光、采果、采茶、體驗農作和了解農民生活、享受鄉土情趣,而且還可以住宿、度假和游樂。茶庵鋪鎮松陽坪可利用茶園基地被確定為國家級無公害茶葉基地的先決條件,借助“**野茶王地理標志品牌保護”的東風,弘揚茶文化、提升茶品味、創“茶葉生態園、觀光休閑園”的觀光農業。
。ㄆ撸┨岣邎谭ㄋ,加強法治農業。加大對《農業法》、《種子法》、《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等涉農法律法規的宣傳和貫徹力度,進一步強化農業部門行政執法的主體地位。整合資源,積極推進種子、農藥、肥料和農業環境、基本農田保護、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植物新品種保護、野生動植物保護、動植物檢疫和農產品檢驗檢測等執法,以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保護生產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從而切實提高執法效率和執法水平,樹立農業部門依法行政的良好形象。
。ò耍┙⒘魍w系,形成市場農業。圍繞城鄉一體化做文章,培育發展農產品專業批發市場,扶持農民中介流通組織,培育農村經紀人,完善市場機制。著眼于消費需求,城鄉兩個市場互動,通過在產區建立生產基地,在銷售區建立配送中心和網絡化連鎖超市,構建農戶、生產基地、批發市場、配送中心、連鎖超市緊密結合的生產加工銷售網絡,形成完整的流通鏈條。
。ň牛┘訌娹r民培訓,創高科技農業。農民是現代農業的組織者和實施者,其綜合素質特別是科學文化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到現代農業的興衰成敗。因此,我們應把全面提升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作為發展xx現代農業的一個核心任務來抓。一要強化農民實用技術培訓。重點抓好科技專業大戶、農村致富帶頭人、科技示范戶的培訓,切實增強農民從事現代農業生產的本領。二要強化新型農民培訓。著重加強現代農業生產、經營和流通等方面培訓,努力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隊伍。目前,**縣計劃并正在培訓1800名耕整機手,有力地推動了農業機械化進程。
農業發展調研報告11
農業產業化是農業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進一步發展的必然選擇、是擴大農村經濟規模,適應市場競爭,提高農業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近年來,我縣農業通過結構調整、培育和完善市場機制,開展一系列的切實可行的發展措施,在培育專業大戶、建立龍頭企業、發展基地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有力地促進了我縣農業的產業結構調整,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結合農業產業發展現狀,我就我縣農業產業化發展談幾點粗淺的認識和思考。
一、農業產業化發展趨形已基本形成。
1、龍頭企業的建立和帶動,促進了我縣農業向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
2、基地建設規模逐漸擴大,輻射帶動作用加強。通過基地建設,形成了規模化、系列化生產經營,有力地推動了農業產業化進程。
3、協會、專業合作社等中介組織的建立,有效地解決了農民產前、產中、產后等環節的服務工作,有力地提高了農業的組織化程度。
4、專業化交易市場的建設,大大地促進了農產品的流通。農業產業化的最終落腳點是銷售和流通,完善的交易市場和暢順的流通渠道,是農業產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二、當前我縣農業產業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思想認識不到位,不重視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有人認為農業的產業化不過是對傳統農業的改頭換面或換個說法而已,而沒有從本質上去認識這一新生事物,導致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難,農民不接受,政府也缺乏有力的組織領導、資金投入和政策配套,在操作上也缺乏具體的規劃和必要的.協調,使農業產業化處于自流的狀態。同時,不少人將專業大戶發展單純地與產業化相結合,發展幾戶大戶,成立幾個協會,就可以宣傳產業化水平上臺階了,而不重視農產品的加工與銷售,不重視產加銷、農工貿有效結合,這樣的農業很難參與市場的競爭,農產品的附加值也得不到深度開發。
2、企業與農民、市場的橋梁作用不夠明顯,聯系不夠緊密。
3、中介產業化組織規模小,實力弱,與農民之間的利益關系不夠緊密,發揮作用不夠。推進農業產業化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要實現農業組織的創新,通過產業化組織的中介作用,建立起農民與市場的協作關系,推動農業向規;⒓s化方向發展。
4、缺乏市場風險防范機制。
5、科技推廣工作乏力,機構不健全。
三、推進我縣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對策與建議。
1、選準主導產業,建立規;。農業產業化的推進,必須要求農業的規模化發展,而基地建設最為重要。通過基地的輻射帶動作用,可以有效地帶動農民大規模生產,從而形成區域化發展、專業化生產、規模化經營,形成群體生產優勢。在發展基地時,一是要堅持因地制宜,尊重農民意愿,正確引導,合理配制和利用資源,培育適合本鄉鎮、本地區的,有市場潛力和開發價值的產業;二是要發展名、特、優、稀等項目,做到人無我有,人少我多,人多我優;三是要做到推進技術創新和品種改良,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提高現有傳統農業的科技含量和生產能力;四是要做到長期、穩定發展,主導產業一經確定,不要輕易變動,使主導產業逐漸形成規;、區域化發展格局。
2、著力培育以農產品加工、流通為主的龍頭企業。現代農業發展的趨勢是弱化種植農業,強化加工農業。加強加工、流通企業的發展,應圍繞主導產業,按照起點高、輻射力強、市場潛力大的原則,建立一批具有開拓市場、引導生產、深化加工、強化服務的骨干企業。在發展這些龍頭企業時,一是政府一定要加強引導和協調,使企業與農民、基地真正形成“公司 基地 農民”的生產模式,做到優勢互補、實現“雙贏”;二是要加大對龍頭企業的投入,制定扶持龍頭企業的優惠政策,確保企業正常運行,不半途而廢,不損害農民利益;三是擴大農業的對外開放,重點引進農產品深加工項目,提高農產品加工的質量的檔次,積極引進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大型綜合項目,帶動產業化上規模、上檔次、上效益。
3、強化中介組織建設,加強組織與農戶的聯系作用。一是要規范中介組織行為,克服盲目發展;二是要培育中介組織的發展載體,使中介機構在生產、銷售、加工等環節均有企業支撐,從而服務于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如我鎮擬建的蛋禽協會,就依托我鎮規模較大的孵抱、運銷、加工等個體戶,從組織形式和服務內容上將會更加完善;三是要建立組織、農民、企業的利益共同機制。中介組織在服務農民時,可采取各種形式,發展經濟實體,與農戶、企業建立產品(商品)供銷關系,明確農民、企業、組織之間的利益分配原則,從而壯大組織實力,擴大組織規模,完善服務功能和服務內容,更有利于推進農業產業化的發展。
4、健立健全農業產業化發展風險保障機制。一是應建立產業化發展風險準備金,制定具體的風險金管理和使用辦法,重點就放在對公司、農戶的風險補償方面;二是完善企業與農民的風險保證行為,規范兩者的生產、經營行為;三是實行商業化風險運作,讓保險公司等中介組織介入農業產業化發展,采取個體投;蚬煞莺献鞯绒k法,減輕政府壓力,增大風險理賠保障,維護投保者利益,提高農戶和企業生產積極性;四是成立風險保障領導機構,在政府部門的領導下,讓風險雙方共同參與,確保風險保障機制得以公正、客觀地執行。
5、促進土地的合理流轉,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在第二輪土地承包的基礎上,可通過轉包、轉讓、互換、入股、出租、兼并等形式,引導農村土地使用權的有序流動,完善土地流轉使用制度,制定土地流轉優惠政策,以使農用土地向農業經營能手轉移,促使土地相對集中,以推動農業產業化的基地建設和龍頭企業建設。在土地流轉過程中,一是不能搞強迫命令,以農民自愿為前提;二是因地制宜,不能搞一刀切;三是不能改變土地的所有權;四是要完善流轉合同,不能放任自流。
農業發展調研報告12
xx是一個農業大市,是湖南省糧、油、棉、麻、菜、蔗、水產品等主要產區,農產品資源豐富,商品率較高。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對于解決農產品賣難問題,增加農民收入,促進國民經濟的良性循環具有重大意義,也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而緊迫的課題。
一、xx市農產品加工現狀
自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來,xx的農產品加工業以部分農民自行開設家庭作坊(主要從糧食、白酒粗加工)開始,到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苧麻熱使我市的苧麻加工業得到了空前發展。經過近幾年來的產業資源整合,產業鏈條延伸,產品國際、國內質量認證意識加強,國內、省內知名品牌增多,xx農產品加工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并涌現出一大批上規模、上檔次的企業。據調查,我市現有大大小小農產品加工企業3030家,其中年產值100萬元以上的有1066家,5000萬元以上的有9家,國家級、省級、市級龍頭企業共83家,涉及到糧食、蔬菜、肉類、水產品、油脂、水果、茶葉、甘蔗、木材、竹業、棉花、苧麻、蘆葦等多個產業。個體加工有13436戶,從業人員123752人,農產品加工年總產值達33億多元。并形成了一批有影響的品牌,其中有全國名牌“益鑫泰”,湖南名牌“粒粒晶”、“油中王”等。“粒粒晶”米業的三個品牌取得了國家農業部的綠色認證,同時申報成為國家免檢產品,至20xx年底全市已取得認證的產品達285個。在第八屆省農博會上,口口香大米、粒粒晶大米、克明面條、松花皮蛋等一些名牌產品參展吸引了很多客商,林結巴壇子菜、鄉里鄉土菜等一些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倍受客商青睞,短短幾天時間內,共獲產品銷售收入1125萬元,簽定產品銷售合同2.5億元。隨著農產品加工的快速發展,產業化經營也漸成氣候。
一是優質農產品基地規模進一步擴大。近幾年來,加強對原有農產品基地的改造與管理,根據市場需求擴建了一批新基地。優質稻基地達200萬畝,年產80萬噸以上;優質麻基地40萬畝,年產量達6萬噸以上;優質棉基地30萬畝,年產量5萬噸以上;優質雙低油菜面積100萬畝,年產優質菜籽10萬噸;優質茶葉、水果、竹業、畜牧水產等產業基地規模和產量都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二是通過外引內聯、招商引資擴大了規模,增強了競爭勢力。湖南辣妹子公司與湖南友誼阿波羅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集資金、品牌、資產、信息、商貿、管理、技術優勢于一體,使各項指標逐年攀升;xx泰升果汁公司與香港迎溢公司合作,既解決了產品出口問題,又增強了企業的經濟勢力;南縣順祥水產食品有限公司與江蘇淮陽市進出口公司合作,資產擴張到近3000萬元,產品遠銷美國、歐盟、東南亞等國,創匯100多萬美元。
三是產品出口創匯有好勢頭。xx泰升果汁、湖南建玲竹業、xx三益茶葉、南縣順祥水產食品、沅江市湘中木業等公司的優質產品陸續打入國際市場,年創匯在3000萬美元以上。
四是產品的科技含量大幅度提高。為了提高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能力,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各農產品加工企業非常重視科技投入。湖南油中王實業公司、xx粒粒晶糧食購銷公司、xx泰升果汁公司、湖南建玲竹業公司、沅江湘中木業公司等龍頭企業引進了國外最先進的機器設備,努力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如湖南建玲竹業公司投入1000多萬元分別從德國和臺灣進口了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自動生產線和兩條紫外固化生產線,確保了產品質量標準。
五是公司帶農戶的產業化模式初步形成。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的發展,有力地帶動了農業經濟的發展并致辭富農民。湖南辣妹子食品公司年產值1.5億元,消化桔子2萬噸,水產品1000噸,辣椒、豆角、大豆等蔬菜3000噸,帶動農戶3萬戶,直接為農民增加收入3000萬元,帶動相關鄉、鎮企業增收3000萬元。南且順祥水產食品公司帶動農民建龍蝦基地2.5萬畝,按合同年收購水產品4000多噸,帶動農戶2萬多戶,僅龍蝦一項就幫助農民增收800多萬元。
二、xx市農產品加工的發展對策
農產品加工是農業產業化建設中最重要的一個關鍵環節,沒有農產品加工環節,就根本談不上農業產業化,更不可能實現農業現代化。農產品經過精深加工后,其價值可以增加幾倍甚至十幾倍,發達國家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產值之比大都在3﹕1左右,美國高達5﹕1左右,而我國僅為0.5﹕1,相差6—10倍,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將會成為最有前途的產業之一。雖說xx的農產品加工業在近幾年來取得了較大的發展,但由于工業基礎薄弱,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后,市場經濟意識不強等原因,還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阻礙著企業的發展。要進一步加快xx農產品加工的發展,實現資源整合、做大做強、產業化經營,筆者認為,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作手:
。ㄒ唬└咂瘘c謀劃好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首先,培育好主導產業。進一步鞏固和提高傳統產業,在已具備的糧、豬、禽、蛋、油、棉、麻、茶、果、菜等農產品資源優勢基礎上,通過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擴大生產規模,形成產業系列;分作物建立優勢產業區域,重點培育南縣的.棉花、沅江的苧麻、赫山的水稻、資陽的“三薯”、桃江的竹業、安化的水果等,使之逐步形成區域主導產業;注重特色產業的培育、開發,安化的山野菜、大通湖的水產品、赫山的蓮藕、楊樹產業等。其次,拓展加工領域。把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重點要放在食品工業、飼料加工、精深加工方面。進一步擴大米業、油料、柑桔、苧麻、蔬菜、畜禽水產品等加工規模,提高主產品精深加工水平,拓展副產品加工升值領域,通過挖潛改造,開拓新產品,實現農產品多層次、多環節的轉化增值,帶動農村種植業、養殖業和其他產業的發展,提高農業綜合效益。第三,把農產品加工發展與工業化、城鎮化建設規劃緊密結合起來。把農產品加工業作為工業化的重點之一,進行合理布局,防止新的雷同。結合城鎮發展規劃,避免分散、低效的“鄉村工業”格局。分行業集中優勢建立并逐步形成產業園區,如米業加工的蘭溪米市。
。ǘ┐罅ε嘀厕r產品加工、流通龍頭企業。在農業實行產業化經營的進程中,農產品加工、流通企業是產加銷、農工貿一體化經營的“龍頭”,他們內聯千家萬戶,外聯國內外市場,不僅是生產加工中心,而且是信息中心、科研中心和服務中心;不僅要搞好自身的經營管理,而且上要開拓市場、下要組織帶動農戶搞好原料基地建設。因此,對于已有的國家級、省級龍頭企業和各地認定的龍頭企業,一是在財稅政策上予以扶持。按照有關政策規定,對龍頭企業和新建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實行一定年限稅費的減免。二是在信貸政策上予以扶持。由農業銀行、農業發展銀行和農村信用社安排專項貸款用于扶持發展龍頭企業。三是在投資政策上予以扶持。各級農業、林業、水利開發資金,商品基地、農業綜合開發、專項資金等重點向龍頭企業或與龍頭企業相關的支柱產業、農產品基地投放。四是在外經外貿政策上予以扶持。加大在農產品加工領域的招商引資力度,擴大利用外資,發展“三資”企業龍頭。五是在科技政策上予以扶持。對與龍頭企業相關的農產品和加工制品的生產技術,給予科研攻關支持和技術推廣服務。
。ㄈ┘訌娀亟ㄔO,為企業發展壯大提供足量、優質的原料。生產基地是主導產業在地域上的表現,是龍頭企業的依托。當前,我市農產品品種結構與現代農產品加工需求的矛盾比較突出,雖然幾個大宗農產品在全國名列前茅,但真正用于精深加工的并不多。加工企業要注意培育自己的優質原料基地。按照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規;洜I的要求,打破行政區域的界限,建立一批有規模、有特色的農產品生產基地。有條件的話,可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根據市場和加工業的需要,建立高度專業化、優質化的大型原料基地和健全的儲藏流通體系。政府要引導農民進一步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在種植大戶、專業村、專業鄉等群體生產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一鄉一品”或“一縣一品”的連片生產格局。并積極發展訂單生產,不斷提高生產標準,最終形成穩定的生產基地。
。ㄋ模┘訌娡晟妻r業標準化體系建設。一是標準體系。建立農產品生產、加工、貯藏、銷售全過程以及操作環境和安全控制等方面的標準體系,把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后諸環節納入標準化管理軌道,逐步形成與國際、國家和行業相配套的標準體系,全面實行農業標準化。二是實施體系。通過貫徹實施體系中的標準指導農業生產,降低農業產品成本,提高農產品質量。正確采購和使用生產資料,科學規范生產的各個環節,保證生產出符合標準規定的合格產品。三是服務體系。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地方合作經濟組織、農民技術協會等,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大力開展指導和服務,及時為農民提供各種必要的技術標準咨詢,為創匯農業、農產品加工企業排憂解難。四是監測體系。積極加大對動植物病蟲害和殘留物的監測力度,達到防患于未然。五是認證體系。加大對農產品開展產品認證和質量體系認證力度,以更好地實施農業品牌戰略,積極扶持和培育優質產品,使一批品質好、規模大、效益高的名牌農產品成為國際名牌,提高我國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占有率。
。ㄎ澹I造寬松發展環境。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要齊心協力,積極為農產品流通、加工企業(大戶)提供優質服務,時刻注重經濟發展環境的宏觀治理和微觀治理;對于確立的重點農產品加工、流通龍頭企業(大戶),著手試行并逐步健全推廣“綠色110”制度;加強對農村經濟發展環境的綜合治理,向農產品加工和流通企業(大戶)公布報警電話及責任人姓名,實行重點保護。
農業發展調研報告13
在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的新形勢下,各級政府如何指導農業生產,農民的生產經營如何適應市場需求,已成為當前農村工作的熱點、難點問題。近幾年在我市悄然興起的訂單農業,以訂單為紐帶,把農戶、中介組織、龍頭企業等市場主體和生產、加工、銷售等產業鏈條緊密聯系在一起,在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增加農民收入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一、我市訂單農業發展現狀
所謂訂單農業,也稱合同農業或契約農業,是指農戶按照與客戶簽定的合同組織安排生產的一種農業生產經營方式。我市的訂單農業是近幾年在面向市場需求,加快調整優化農業結構的過程中應運而生的。為有效緩解農產品賣難問題,提高農業結構調整的針對性,全市各級和廣大農民紛紛把訂單農業作為加快調整農業結構的突破口來抓,訂單農業范圍不斷擴大,由最初的僅局限于良種繁育拓展到現在的育種、蔬菜、糧食、果品、畜牧等10多個產業;訂單農業規模迅速膨脹,據各鎮(處)自報統計,20__年,全市合同種植面積由上年的5.05萬畝發展到8.68萬畝,合同養豬由4.06萬頭發展到15.58萬頭,合同養雞由1692萬只發展到20xx萬只;訂單農業效益穩步提高,預計今年全市訂單農業總收入可達14820多萬元,比上年增長45.7%。在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訂單農業的形式也日趨多樣化,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四種類型:
一是依托加工企業型。這是我市訂單農業發展的主要形式,涉及到種植、養殖等各個領域,主要是農副產品加工企業為了穩定原料供應,與村級經濟組織或農戶簽定生產合同。如__鎮近年來通過招商引資,培育起20多家農副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共帶動全鎮發展訂單蔬菜1.8萬多畝。
二是依托科研部門型。這種訂單農業主要集中在農作物繁種制種領域,合同履約率相對較高,經濟效益也比較穩定。如市花生辦公室與省花生研究所簽訂的花生新品種繁育合同,由花生研究所提供良種,在我市發展花生育種面積20__畝,生產的花生種以高于市場價15%的價格回收。
三是依托中介服務組織型。主要是充分發揮中介服務組織和農產品購銷大戶信息靈、渠道廣的優勢,搞好農產品的集中銷售。這種訂單農業合作形式,一般具有較強的地域性,因而合作關系相對比較穩定。如__鎮肉雞生產協會,與__集團等30多家龍頭企業建立了穩定的產銷關系,每年幫助農民銷售肉雞500多萬只。再如__鎮果品購銷大戶劉洪正,每年幫助果農銷售果品1000多噸,市場遍布廣東、福建、上海等國內20多個省市。
四是依托外貿出口型。這是目前潛力最大的一種訂單農業發展形式,主要是瞄準國際市場需求,以“三資”企業、外貿企業和國外農業公司為依托,大力發展出口農產品生產。如__鎮王家埠村,通過掛靠中日合資三元成食品有限公司,發展蔬菜合同種植面積3000多畝,年出口各種蔬菜6000多噸。
從調查情況看,不論哪種形式的訂單農業,都是以合同為紐帶,在生產者和需求者之間建立了穩定的產銷關系,能夠有效規避市場風險,因而受到了廣大農民的廣泛歡迎。
一是有利于增加農民收入。發展訂單農業,其實質是用合同的形式把市場需求反映出來,農民作為賣方,事先與客戶按照平等互利、自愿協商的原則,就農產品交易的數量、質量和價格等事宜簽定具有法律效率的合同。通過把產后的銷售活動移置到產前,可以有效減少農民生產的盲目性和價格波動的不利影響,降低市場風險,促進農民收入的不斷增加。如__鎮以龍口__食品有限公司為依托,今年試種了40畝合同蘿卜,企業承諾每畝保底收入1000元,不僅使農民生產的產品有了穩定的銷售渠道,而且可以獲得穩定的經濟效益。
二是有利于加快農業結構調整。發展訂單農業,可以將多層次、多樣化的市場需求表現為對農產品品種、數量、質量等的具體要求,為農民調整農業結構提供明確的市場需求信息。農民按照合同組織安排生產,可以使生產結構更適應市場需求,從而實現小生產與大市場的有效對接,緩解農產品供需的結構性矛盾,帶動農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如__鎮今年以煙臺__高效農業開發公司為依托,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合同種植。按照合同規定,企業為農戶提供種子種苗、技術指導、產品銷售等系列化服務,并保證每個大棚保底收入5000元,極大地調動了當地農民發展設施農業的積極性,僅上半年,全鎮就已落實冬暖式大棚560個。
三是有利于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訂單農業,通過合同(訂單)這個載體,可以把分散經營的農戶與農副產品加工營銷企業有機結合起來,協調相互之間的利益關系,約束雙方的經營行為,把農業生產、加工、銷售等各個環節緊密聯系在一起,形成完整的農業產業化經營鏈條。同時,在發展訂單農業的長期合作過程中,隨著相互聯系的不斷密切、信任程度的不斷加深,產銷雙方必將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經濟共同體,為實現農業產業一體化經營建立穩固的基礎。如__鎮大東疃等8個村莊在為外資企業宮田有限公司種植合同蔬菜過程中,與企業結成了緊密的合作關系,形成了“定向生產、定向銷售”的基地化生產格局,目前蔬菜基地生產面積已發展到4000多畝。
四是有利于提高農民的整體素質。訂單農業對農產品的質量標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農民為了獲得訂單,完成訂單,就必須在提高農產品的科技含量、增強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上下功夫,這就充分調動了廣大農民學科學、用科學的積極性,有利于加快農業科技推廣應用步伐。同時,隨著農業優良品種的引進和先進生產管理技術的應用,也使農民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促進了思維方式的轉變和思想觀念的更新。如__鎮洪蘭村連續多年都與韓國大地種苗公司簽定了制種合同,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制種農戶嚴格按照規定噴藥、施肥、組織生產,不僅掌握了先進的制種技術,而且牢固樹立起質量意識、標準意識,綜合素質明顯提高。
二、訂單農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我市訂單農業發展較快,但從總體上看仍處于起步階段,還不能完全適應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需
要。如何正確引導,逐步規范,促進訂單農業的健康發展,使其更好地發揮作用,還有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是訂單農業發展處于無序狀態。從調查情況看,目前我市訂單農業的發展基本上處于自發狀態,村自為戰,戶自為戰,缺乏有序的組織引導。從生產者層面看,有的對訂單農業的內涵把握不準,對訂單農業條件了解不夠,只憑發展訂單農業的熱情,簽下一些不切實際的虛假單、模糊單,給了農民錯誤的市場導向,結果造成不應有的損失;從收購方層面看,有的經營者抱有坑農心理,有些訂單甚至就是以高價兜售產品為目的,收購時或是見不到蹤影,或是以質量不符合要求為由壓價拒收。如我市__等鎮部分農民與__省海貍鼠開發中心簽訂的海貍鼠養殖合同,規定農民每借養一對種鼠,交押金200元,管理費90元,在合同期內,養殖戶上交18對仔鼠,每對收購價為100元。但__省海貍鼠開發中心在出售種鼠后,并未按合同規定回收仔鼠,給農民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二是訂單農業合同不規范。規范的合同是訂單農業健康發展的法律基礎。但從調查情況看,合同不規范是訂單農業發展中表現最為突出的一個問題。有的主體不明確,以鎮政府或村委會的名義與客戶簽定訂單農業合同,但這二者并不具備法律意義上的經濟實體資格;有的內容不詳細,程序不完善,所謂的訂單只是買賣雙方的一紙“君子協議”,對農產品價格、雙方的權利義務、違約責任等一些關鍵環節缺少明確規定。還有的訂單看似內容比較詳細,但在具體規定上卻不夠科學、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合同的可操作性。如__鎮與__市糧食加工企業簽定的優質小麥生產合同,雖然合同價格每公斤高于市場價格0.1元左右,但規定由當地政府負責收購、運輸等環節。如果扣除各種費用,基本無利可圖,甚至還要虧本,最終合同沒有履行。
三是訂單農業合同履約率不高。正是由于目前訂單農業發展還處于無序狀態,加之合同不夠規范,結果導致訂單農業難以得到有效落實。據統計分析,目前我市訂單農業履約率不足40%,有一半以上的訂單成為一紙空文。即便是一些比較規范的合同,受市場行情波動影響,有時也難以得到落實。如__鎮與__著名葡萄釀酒有限公司簽訂了發展釀酒葡萄基地合同,合作初期企業還能按照合同規定收購葡萄,但20__年白葡萄酒市場出現滑坡后,企業便不再收購葡萄。該公司規模比較大、實力比較強、知名度比較高,連這樣的.企業都不能正常履行合同,一些規模小、實力弱的企業履約情況更是可想而知。
產生上述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從客觀因素講,由于受自然條件約束,農民生產的產品可能達不到合同規定的數量、質量要求;同時由于農產品生產周期較長,而市場需求則在不斷變化,農民生產的產品可能已不適應市場需求,從而影響銷售合同的順利執行。如__鎮__村今年與__市龍頭企業簽訂了90畝牛蒡種植合同,企業提供種子、肥料等生產物資和技術指導服務,并實行保護價收購,但到了收獲季節,由于出口不暢,牛蒡市場行情一路下滑,企業如按保護價收購,不但會出現較大虧損,而且產品也沒有銷路;如按市場價收購,農民收入還抵頂不了企業提前墊付的費用,最終合同沒有履行。但從調查情況看,當前制約我市訂單農業發展的主要還是體制方面的原因和人為因素的影響,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合同雙方法律意識不強。有的企業或農民經營理念落后,法制觀念淡薄,缺乏履行合同的自覺意識,受眼前利益驅動,往往存有短期行為。這是訂單農業履約率不高的重要原因。有的農民缺乏履約意識,當市場價格高于訂單價格時,從眼前利益出發,把產品賣給其他收購者,損害了客戶的正當權益;有的農民缺乏守約意識,不是按照約定的標準加強生產管理,而是單純追求數量,致使生產的產品達不到合同要求的質量和標準,導致履行訂單時產生爭議,出現毀約現象。但更多的是坑農事件,有的企業在農產品市場行情看跌時,為了降低成本,或者言而無信,訂而不收,改從市場上收購低價原料;或者壓級壓價、坑農害農,剝奪農民利益。由于合同履約率不高,在一定程度上敗壞了訂單農業的名聲,挫傷了產銷雙方發展訂單農業的積極性,為今后加快發展訂單農業增添了新的制約因素。
二是訂單農業發展缺乏有效的載體。集中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龍頭企業發展水平不高。從調查情況看,訂單農業能否最終落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農產品加工企業的發展水平。但目前就我市而言,無論是本地的農產品加工企業,還是外商投資的農產品企業,大都實力弱、檔次低、帶動能力不強。全市現有的247處農產品加工企業,平均固定資產只有216萬元,其中固定資產50萬元以下的有140處。農產品加工轉化能力不足農產品總量的40%,精深加工率不足10%,難以為訂單農業發展提供有效的載體和保障。其次,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發育不快。由于分散的農戶與企業不是對等的主體,發生合同糾紛以后,一家一戶的農民很難與企業討價還價。但目前我市合作經濟組織發育遲緩,全市僅有專業合作社164處、專業技術協會174處,數量少,規模小,運作不規范,難以代表農民與企業進行談判,不能有效維護農民利益,訂單農業發展缺乏堅實的組織基礎。
三是訂單農業發展環境不夠優越。突出表現在訂單農業發展所需要的指導管理體系還不到位。從組織領導看,有的地方對訂單農業的地位和作用認識不足,對訂單農業發展支持不夠,致使訂單農業處于放任自流、無序發展狀態。從管理服務上看,由于農民在談判中處于不利地位,一旦出現違約現象,客觀上需要有關部門立即介入,發揮職能作用,提供法律服務,維護好農民的合法權益。但從調查情況看,違約現象發生后,大都是農民自己“孤軍奮戰”,有的受自身能力和經濟條件限制,甚至干脆放棄法律訴訟,不愿也不會用法律武器討回應有的公道。另外,由于目前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及檢驗檢測體系還不健全,加之企業在談判中居于強勢地位,一旦因產品質量問題發生糾紛,最終受損的往往是農民。如98年初一臺商與__鎮部分農民簽訂了1000畝荷蘭豆種植合同,但收獲時荷蘭豆市場價格下跌,無利可圖,臺商便以質量達不到要求為由壓級壓價、拒收產品。由于沒有法定的標準依據,無法裁定臺商的違約責任,農民的合法權益得不到有效保護。
三、加快發展訂單農業的對策
1、要正確把握訂單農業的內涵。訂單農業的核心是通過契約關系,穩定交易行為,是規避市場風險、解決千家萬戶小生產與千變萬化大市場之間矛盾的重要選擇。但也必須明確,訂單農業只是發展市場農業的一種形式。從發達國家的實踐看,農產品的生產、加工、銷售主要有三種聯結形式,第一種形式是由企業完成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的全過程,即常說的緊密型農業產業化經營,在農產品營銷總量中占10%左右;第二種形式是由若干企業、農戶分別進行農產品的生產、加工、銷售,相互之間的購銷關系用合同來穩定,即所謂的訂單農業,在農產品營銷總量中占20%左右;第三種形式是通過市場交易,實現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各個環節的有機聯系,這種形式在農產品營銷總量中所占比例達到50%以上?梢姡唵无r業雖然是發展市場農業的一種重要形式,但并不是唯一的形式。所以,一定要正確把握訂單農業在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既不能把訂單農業的作用擴大化,不顧客觀實際和條件,一味追求訂單農業的發展;也不能因為當前訂單農業履約率不高,就對訂單農業的發展失去信心,放任自流,無所事事。要大膽探索,積極實踐,正確引導,促進訂單農業快速健康發展。
受農業生產自身特點影響,訂單農業的發展具有一定的適用范圍,我市訂單農業的實踐也證明了這一點。一些常規性農產品由于種植的普遍性,企業選擇余地比較大,往往導致訂單關系脆弱,造成毀約現象。而特色農業、優質農產品以及專用性比較強的農產品,因為具有特有性,合同關系相對比較穩定。因此,要把訂單農業的發展重點放在名特優農產品和專用農產品生產上,結合農業結構調整,加快名優特新品種的引進和推廣步伐,積極運用先進適用技術,高農產品的營養品質、商品品質和食用品質,滿足廠商客戶對不同品質、不同用途農產品的需求,以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農產品占領市場,獲取訂單。同時,要積極實施名牌戰略。優質農產品是訂單農業的前提,但優質農產品只有被市場接收、被更多的消費者認可,才能形成更多的訂單。因此,要加大
宣傳推介力度,努力提高我市名優農產品的市場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在訂單農業發展中贏得主動。
2、要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農產品加工企業是訂單農業的主要依托。要加快發展訂單農業,就必須不斷膨脹農產品加工企業的規模和數量。要通過做大做強本地企業、想方設法引進外資企業、積極主動掛靠外地企業,不斷加強訂單農業發展的載體建設。特別要圍繞種子、蔬菜、瓜果、葡萄等具有相對優勢的支柱產業,按照規模大、經營好、輻射面廣的標準,選擇一批骨干加工企業,采取財政、稅收、信貸等多方面的優惠政策和扶持措施,進一步加大培育力度,盡快建設一批產業關聯度大、帶動能力強,有區域優勢、經濟規模和市場前景的龍頭企業,以此帶動訂單農業發展。同時,要協調好企業和農戶的關系。通過訂單這種形式,規范和協調企業、農戶、基地等各利益主體間的經濟行為,健全和完善農業產業化經營機制,使農戶和企業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確保訂單順利履行,促使訂單農業健康發展。如我市__鎮為__集團、__*集團養殖合同豬、合同雞的經驗非常值得借鑒,在養殖過程中,當有的農戶遇到各種災害受到損失時,企業都拿出扶持金,幫助農民度過難關,而農民也嚴格按照企業的規定和要求,及時提供高質量的產品,合同雙方實現了“雙贏”。
3、要積極培育中介服務組織。中介服務組織和經紀人是訂單農業的直接參與者和推動者,在訂單農業發展過程中發揮著積極作用。要采取綜合措施,積極培育壯大各種類型的中介服務組織。一是大力發展農民自己的合作經濟組織。這是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改變合同雙方地位不對等狀況的根本措施。要不斷深化農村改革,加快體制創新步伐,通過發展合作經濟組織,真正把千家萬戶分散的農民聯合起來,提高農民在訂立合同時的談判地位,取得發展訂單農業的主動權。二是加強行業協會建設。借鑒國際合作社發展基本經驗,在大力發展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的基礎上,通過合作經濟組織之間的相互聯合與合作,把從事專業化生產的農民組織起來,成立行業協會特別是專業協會,如在西瓜主產區成立西瓜協會,在蔬菜主產區成立蔬菜協會等,由協會負責協調市場價格、確定種植數量、穩定產銷關系,擔當起發展訂單農業的主力軍。三是壯大農民經紀人隊伍。通過出臺優惠政策和扶持措施,組織、鼓勵、吸引更多的農民進入流通領域,引導他們不斷增加投入、擴大規模、提高水平,積極拓市場、跑訂單。同時,要注重提高農民經紀人的素質,使他們不斷提高營銷水平,增強文明經商、合法經營意識,不僅能夠促成農產品交易,而且能較好地防止和調解訂單履行中發生的糾紛。
4、要規范訂單農業發展。訂單農業的本質是一種契約經濟。因此,要促進訂單農業的健康發展,關鍵是要加強法制建設,建立責、權、利相配套的制約機制。一是增強合同雙方的法律意識。要加強對法律法規知識及相關政策的宣傳力度,引導農民和企業樹立法制觀念,增強自律意識,依法簽約,認真履約,維護訂單合同的嚴肅性。二是提高合同的嚴密性。合同是訂單農業的載體。發展訂單農業,必須簽訂好完備、嚴密、可操作的合同,盡量避免因約定不明發生爭議,特別是要把數量、質量、價格、履行期限和違約責任等條款列詳細、定明白,這是防止企業壓級、壓價的有效手段。如__鎮農民在和__高效農業開發公司簽訂種植合同時,把供種、供料辦法、產品回收及付款辦法、違約責任等都規定的非常詳細,雙方嚴格按照合同操作,保障了訂單的有效履行。三是加強對訂單農業的依法管理。要健全完善執法監督體系,一旦發生違約現象,就要依法給予嚴肅處理,給以后違約者以警示,維護正常的市場經濟秩序。同時,要強化培訓,讓雙方知道訂合同怎么能更科學、更準確,出現問題后怎樣解決糾紛,從而更好地維護自己的權益。
5、要創造有利于訂單農業發展的優良環境。創造寬松的環境,是促進訂單農業加快發展的基本保證。一是要發揮好政府的綜合協調作用。在發展訂單農業過程中,政府發揮著任何組織和部門都無法替代的作用,特別是在當前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很健全的情況下,發展訂單農業,更需要發揮政府的規劃、組織、橋梁和監督作用。要加強市場信息網絡建設,多渠道、全方位地搜集信息,及時為農民提供正確的市場導向。要搞好簽約企業的資信調查,對企業的經營、管理、運作、履約能力等情況進行全面了解,幫助農民選擇信譽好、實力強、運轉正常的企業作為合作對象。在訂單農業發展中遇到糾紛時,要組織有關部門積極介入,迅速處理,依法保障雙方的合法權益,不斷優化訂單農業發展環境。二是要加強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建設。這既是新形勢下促進農業結構調整的重要舉措,也是加快發展訂單農業的迫切需要。要加快推進標準化生產和管理,建立和完善農產品質量標準和檢測認證體系,逐步實施“農產品市場準入工程”,特別要注意與國際農產品標準接軌,增強國內外市場競爭能力。三是要提高農民發展市場經濟的素質。要進一步增強農民的風險意識和質量意識、標準品意識,嚴格按照訂單的要求去履行職責,以良好的信譽和高質量的產品樹立形象,贏得訂單,與企業實現“雙贏”。
農業發展調研報告14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越來越注重農產品的品質、品牌。發展品牌農業已成為農業發展的一大趨勢,如何打造優質名牌,實現我縣農業生產由重量向重質、重效的轉變,推進農產品上檔次、上水平,推進農民增收,這是當前亟待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一、我縣品牌農業建設現狀
近年來,我縣以三品一標為抓手,主要為提升優勢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品牌美譽度,立足本地資源優勢,引導和培育有一定規模和發展潛力的生產主體,效益逐步顯現,促進了企業增效、農民增收。截止到目前,我縣獲得三品一標認證的生產主體有30家,三品一標產品總數93個,有效認證面積40。79萬畝,其中無公害農產品生產主體22家,產品80個,面積22。1萬畝,綠色食品生產主體5家,產品10個,面積1。54萬畝,地標產品3個,認證面積17。43萬畝。上述獲證產品中,蔬菜類47個、糧食類19個、果品類21個、玫瑰產品3個、魚類2個、禽蛋1個。
目前,我縣一些歷史悠遠、具有地域特色的農業品牌產品被越來越多的經銷商和消費者所熟知和了解,民樂享大白菜、天源玫瑰干花蕾、九州玫瑰干花蕾3個產品被評為山東省名牌農(林)產品,民樂享馬鈴薯、大白菜先后榮獲濟南市十大農產品品牌,騰龍山雞腿菇被評為濟南市市民最喜愛的十大品牌農產品。我縣玫瑰制品、食用菌、綠色蔬菜等品牌農產品的影響正逐步擴大。
二、我縣品牌農業建設存在的問題
。ㄒ唬┢放妻r業覆蓋面小。我縣三品一標新認證數量每年穩步增長,但認證產品大部分都是初級產品,加工產品少,而精深加工產品則更少。
。ǘ┢髽I品牌意識淡薄。由于目前實施市場準入制度進展緩慢,很多市場農產品優質不優價,無論認證與否產品都可以進入市場,導致企業參與三品認證的積極性不高,品牌意識淡薄,求精求高意識不強,不少獲證農副產品尚停留在出售原成品或初加工產品階段,加工精度和開發深度不夠,科技含量不高,品牌產品包裝設計檔次不高。
。ㄈ┙ㄔO資金投入不足。品牌農業實施主體需要大量生產資金進行基地建設、配套相關設施,品牌建設資金投入不足,使我縣現有三品一標品牌較為混雜,存在小、散、弱現象,管理難度大,品牌作用難以發揮。
(四)質量安全可追溯制度亟待建立。三品一標生產仍以農民分散種養為主,組織化程度低,生產加工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與基地農戶的產品質量安全控制和利益聯結機制還不緊密、不完善,農業標準化技術、質量安全可追溯化記錄難以真正落實到農戶、到產品。部分農產品仍存在質量安全隱患,違規、違法、超范圍用標現象仍然存在。
三、發展我縣品牌農業的建議
。ㄒ唬⿵娀姓苿,加強品牌認證宣傳。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年度認證計劃,把三品一標認證為重點的品牌農業創建任務分解到鎮街,嚴格考核,加快優質農產品品牌建設。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平臺和科技下鄉、咨詢、發放明白紙、示范培訓等形式大力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宣傳實施農產品品牌戰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普及農業三品一標知識和相關法律、法規,提高農產品生產主體的申報積極性。
。ǘ┓龀铸堫^企業,培育品牌主體。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農業行業協會、種養大戶、家庭農場是打造農業品牌的主體,培育品牌必須抓住主體中的龍頭。大力支持具有知名品牌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著力擴大品牌農產品的生產規模,依托龍頭企業在資金、技術、信息、市場和經營管理方面的優勢,制定實施企業品牌發展規劃,建立品牌農業基地,開發品牌產品。在政策、資金等方面向龍頭企業傾斜,鼓勵開展以品牌為紐帶的資產重組,通過聯合、兼并、股份合作等方式進一步做強做大。
(三)嚴格認證監管,提高產品質量。在三品一標申報認證工作中,嚴把認證環節各個關口,落實各項監管制度并實行全程監控,嚴格執行審查標準,規范工作程序,嚴格審查申請主體質量監管體系,確保產品質量,認定一個產地,帶動一片標準化生產,發展一個產品,保障一方產品安全。按照全程質量控制措施的要求,對全縣有品牌的生產單位的產地環境、投入品使用、生產記錄、生產操作規程落實、基地標牌、檔案管理、產品抽檢等,開展定期檢查和不定期抽查,認真清理、打擊獲證三品一標企業不用標、不規范用標以及沒有認證的企業亂用標的違法違規行為,強化獲證單位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確保品牌農產品質量。
。ㄋ模┩晟妻r產品的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提升品牌農業競爭能力。按照《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監管要求,以現有農產品質檢機構為基礎,結合特色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以特色主導產業為重點,建設布局合理、職能明確、專業齊全、運行高效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優化整合檢測資源,配備現代化檢測儀器設備,加強檢測機構技術人員隊伍建設,全面提升檢驗檢測能力和水平。支持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購置檢測設備,加強生產環節質量監控,為品牌農業創建提供保障。
。ㄎ澹┐蛟燹r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提高品牌知名度。針對農產品標準質量不統一,造成市場混亂,降低市場競爭力的問題,學習外地先進經驗,創建一種區域公用品牌,打造一個能夠展現xxxx農業特色,為市場和消費者廣泛認可的公用品牌,提升xxxx境內名優特農產品的形象和效益。例如章丘市,在區域內就打造了百脈泉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提升了章丘農產品的美譽度。
農業發展調研報告15
按照區政協20xx年度常委會工作計劃安排,區政協專門成立了由一名政協副主席任組長,區政協相關委室和區農業局的有關人員組成的調研組,就全區都市農業發展情況進行了深入調研。具體調研情況如下:
張店區現有農業人口14.04萬人,耕地面積8.1萬畝,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1286萬元。20xx年,為加快提升全區農業發展整體水平,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區委區政府立足區情,確定了“調整農業結構,優化農村環境,富裕農民生活,服務城市需要”的現代農業發展思路,著力推進都市農業發展。成立了由政府牽頭、部門組成的加快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工作領導小組,先后印發了《關于加快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的實施意見》、《關于推進全區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及股份合作制的指導意見》,對加快發展中心城區都市農業做出了全面部署。目前,我區都市農業發展初具規模,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開始顯現。
1、科學規劃,合理定位
全區都市農業發展遵循“點線面相銜接,大中小相配套”的.原則,因地制宜,著重建設“四個片區”:一是建設優質糧食生產片區。主要是依托馬尚鎮、房鎮鎮、中埠鎮等區域內的農田,發展精準農業生產,建設優質糧食生產基地。二是建設生態涵養發展區。以黑鐵山、玉皇山、炒米山、唐家山等區域為主,深入挖掘山區特有資源優勢,積極發展特色農業、生態農業和休閑觀光農業。三是建設生態經濟林果帶。在傅家鎮、馬尚鎮、房鎮鎮重點實施濱博高速公路沿線經濟林產業。四是進一步打造城市綠地生態體系。主要沿主干公路、主河道建設綠色通道、防護林帶以及環村、環鎮生態林,大力發展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兼備的經濟林果帶。
2、突出特色,全面推進
我區都市農業園區發展特色鮮明,農業結構調整進展順利,生態綠化修復初見成效,都市型現代農業框架初步形成。目前,灃水鎮、中埠鎮、傅家鎮、杏園街道累計種植核桃8000余畝;初步完成大規模沿路、沿河綠化,種植園林綠化苗木9000余畝;黑鐵山區域生態修復規劃面積2230畝,已完成苗木種植1200畝;實現土地流轉面積達到1.96萬畝,發展種植專業合作社8家。以建設各具特色的都市農業園區15個,總規劃面積8000余畝,計劃投資近9億元,已完成投資2.8億元,同時,注重引導園區積極與科研院所聯系,引入先進的科技項目,種植適合本地的特色農產品,帶動都市農業向名、特、優方向發展。
3、政策引導,全力扶持
區政府從財政上不斷增加對都市農業發展的投入,制定了一系列的都市農業補助、獎勵政策。按照都市型現代農業示范園區規劃建設的單位,區財政按照當年實際投資額的5-10%予以補助;對按照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規劃要求實現長期結構調整的,按照其調整面積,區財政按每年300元/畝的標準連續補助三年,當年提供300-500元/畝的苗木補助;對實現長期結構調整的鎮,區財政按照每調整1000畝獎勵2萬元標準予以獎勵。對都市農業園區建設配套設施所需的用地指標,優先予以安排。目前,全區已兌現各類苗木補助款490.31萬元;對5個都市農業示范園區發放獎勵資金45萬元。同時,積極協助解決都市農業園區用地問題,已落實新增指標和掛鉤指標1654.2畝。
【農業發展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關于發展現代農業的調研報告04-03
農業調研報告08-27
城市農業特色產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04-02
縣財政支持服務現代農業發展調研報告04-04
鄉鎮農業調研報告06-04
關于有機農業調研報告04-06
農業產業調研報告04-02
產業發展的調研報告10-08
鄉鎮發展調研報告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