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農業調研報告

        時間:2024-08-27 09:13:54 調研報告 我要投稿

        農業調研報告

          在生活中,報告對我們來說并不陌生,報告中涉及到專業性術語要解釋清楚。那么報告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農業調研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農業調研報告

        農業調研報告1

          加快推進農業標準化是當前農業生存的必然選擇近年來,隨著溫飽問題的解決,農產品開始出現低水平、結構性剩余,外銷量不斷擴大,尤其是隨著我國WTO的加入,農業標準化問題顯得日益重要和突出。然而,我區大多數農民還沒有學會采用標準化從事農業生產,甚至不懂“標準化”為何意,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在提高認識、明確重點的基礎上,盡快適應新形勢發展的需要,抓緊進行農業標準化的普及和推廣工作,提高農產品質量,成為當前農業發展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一、什么是農業標準化農業標準化不僅是現代農業的一個顯著標志,也是經濟全球化的一種必然趨勢。

          所謂農業標準化,用一句概括的話講,就是對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各個環節均建立起科學先進、切實可行的標準,通過規范操作與嚴格監督,使其得到全面有效的實施,從而確保農產品質量和消費安全,提高農產品的信譽度和市場競爭力,實現高產、優質、高效的目的。農業標準化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一項綜合性技術基礎工作,它的核心是標準的制定與實施,F行農業標準包括國家標準、地方標準、行業標準、企業標準、國際通用標準及國別或地區標準。制定和實施各類農業標準的最終目的是解決“市場準入”問題,沒有標準化就沒有市場化。因此,執行什么樣的標準,要由市場來決定。你的產品要想進入或打入哪類市場,那么你就要在農產品的生產、加工、銷售過程中執行與該市場要求相對應的標準。

          二、推行農業標準化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當前,由于部分農民盲目追求產量的最大化,在生產過程中不注意合理施用化肥、農藥等農業投入品,致使一些農產品不同程度地受到農藥、亞銷酸鹽等有害物質的污染,降低了農產品的質量和效益,廣大消費者對農產品質量普遍抱有疑懼心理,購買熱情下降。在出口創匯方面,由于一些農產品不符合相關國家和地區的食品安全標準,屢屢引發貿易糾紛,有的不得不減少出口甚至被迫退出國際市場。

          出現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農業標準化工作滯后,沒有跟上農業發展進入新階段的步伐?梢哉f,在目前城鄉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特別是在加入WTO的新形勢下,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全面提高農產品質量,顯得十分突出、十分重要。

          1)適應“入世”競爭的需要。

          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它在提供給人們廣闊貿易空間的同時,也給貿易帶來了磨擦,這種磨擦,主要表現為技術、標準即產品質量之爭。去年日本、韓國對我們的大蔥、禽肉等農產品實行進口設限,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可以說,在這種形勢下,如果我們不按標準化組織生產,就難以開拓國際市場。因此,我們只有按照國際標準的要求生產出大量質量過硬、市場競爭力強的農產品,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從而加快我區農業現代化進程。

          2)是搶占國內外市場的需要。

          隨著農業部啟動的“新世紀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的實施,全國各地都紛紛制定和出臺了一些加強農業標準化,提高農產品質量的對策措施,農業標準化工作已經在全國全面鋪開。北京、天津、上海、深圳等大城市已經建立了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其他地方也將陸續建立并實行市場準入制度。北京、天津,已經與河北省聯合簽署了“京津冀蔬菜農藥殘留檢測協作網”,達成了“華北護菜協議”,其目的之一,就是要限制農藥殘留超標的外地蔬菜進入本地市場。在這種形勢下,如果我們不痛下決心推行農業標準化,產品質量無保證,不但不能開拓和占領新市場,而且還會從已經占領的市場中被擠出來的危險,其后果不堪設想。

          3)是提高人們生活水平的需要。

          過去我國農產品長期處在短缺狀態,解決溫飽是農業面臨的最大最重要的問題。過去我們抓農業,追求的第一目標是高產,不太考慮產品品質的好壞,因為首先需要解決的是吃飽飯的`問題,F在溫飽問題解決了,農產品的品質營養、安全衛生則成為人們關注和追求的新目標,人們甚至希望多花點錢,也要買到安全、優質的農產品。也就是說,廣大消費者已對農產品安全性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么,要適應這種要求,實現吃好這個目標,就必須推行農業標準化。

          4)是確保人類健康的需要。

          現在我們的農產品中有相當一部分存在有害物質殘留超標的問題,有的因長期食用低劣農產品造成積累中毒,嚴重影響了人們的身體健康。許多消費者對農產品質量抱有疑懼心理,感到吃什么都不放心。20xx年xx月份,國家質檢總局與農業部聯合,從全國23個大中城市的大型蔬菜批發市場,抽查了10大類181種蔬菜,其中有86種蔬菜農藥殘留超過國家規定的最高限量,超標率占47。5,有9種蔬菜含有3種以上農藥殘留超標。也就是說,我們吃的蔬菜中,有近一半是農藥殘留超標的。這種狀況不改變,直接威脅到了人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因此,從維護我們人類健康的角度講,也必須推行農業標準化?梢哉f,實施農業標準化,實質上是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一場革命,絕不是錦上添花之作,而是關系到我區蔬菜、畜禽、果品等優勢產業能否生存、能否發展的關鍵措施。面對這種新形勢,我們只有以實現農業標準化為切入點和突破口,不斷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和檔次,才能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三、我區農業標準化存在的問題及建議我區的農業標準化雖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尚處于起步階段,還存在許多問題亟需解決。

          1)全社會的標準化意識還不夠強。

          推行農業標準化的重要性還沒有被全社會所認識,許多農民群眾對農業標準化還不了解,按照標準化生產還沒有成為廣大農民的自覺行動。

          2)標準的制定與實施缺乏有效的組織和配套措施。

          在制訂的標準中,產中技術規范多,產前、產后和系列標準少,與國際標準接軌不夠。同時,由于缺乏有效的配套措施,還存在著標準傳遞渠道不暢,落實不到位的問題。

          3)檢測體系建設不完善。

          受重視程度、地方財力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檢測體系建設還非常薄弱,一些必要的設備、儀器、人員還沒有全部到位。

          4)市場機制不健全。

          目前,我區農產品市場還沒有建立起“市場準入”、“分區銷售”等市場約束機制,優質農產品與劣質農產品混區經營,“優質優價”政策難以體現,嚴重挫傷了農民進行標準化生產的積極性。

          四、農資市場有待于進一步規范。

          近年來,盡管我區加大了對農資市場的清理整頓力度,但農資市場秩序仍不能令人滿意,國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殘留農藥、獸藥等農業投入品并沒有從農資市場上徹底清理出去。同時,由于缺乏相應的行業管理標準和處罰標準,使處罰有理無據,難以操作,也是影響清理工作的一個重要原因。針對這些存在的問題,結合我區農業標準化開展情況,下一步我區農業標準化生產應重點抓好以下幾點:

          1)建立健全農業質量標準體系。

          這是實施農業標準化的基礎和前提,沒有標準就談不上標準化。前段,我們制定了一些地方標準,但很不全面,標準的覆蓋面很窄,遠遠不能適應標準化生產的需要。下一步,要在現有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的基礎上,參照有關國際標準,進一步制定出從生產環境、生活過程到產品品質、加工包裝等環節的一系列標準,使農業生產的每一個環節都納入標準化管理的軌道,從而形成一整套完善的全程標準指標體系。

          2)盡快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檢測體系。

          農產品質量檢測體系,是確保農產品質量的重要手段。要抓早字,爭主動,盡快建立健全這一體系。同時,要引導扶持龍頭企業、生產基地、農產品批發市場盡快建立質量檢測點,努力在我區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齊全、服務便捷的農產品質量檢測網絡。在檢測體系建設中,要遵循高起點、高標準的原則,從長計議,建就建好的,上就上一流的,切不可應付了事,報有臨時觀念。要在搞好檢測體系建設的基礎上,加強對質檢人員的培訓,嚴格檢驗制度,對農產品實行全程監控,確保網絡的有效運轉。

          3)進一步搞好農業標準化示范基地建設。

          農業標準化是一個新生事物,需要靠示范引導,通過示范帶動促進面上工作平衡開展。各鄉鎮都要結合本地實際,建立自己的標準化示范基地,在基地內嚴格按標準組織生產,加強監測管理,建立生產技術檔案。通過示范基地建設,讓農民一看就懂,一學就會,達到宣傳推廣農業標準化的目的。同時,要新規劃建設一批農業標準化示范園區,嚴格按照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食品的標準要求組織生產,使示范園內的每一個產品都達到無公害產品或綠色食品的標準,把示范園真正建成農業標準化生產的樣板園。要注意發揮龍頭企業外聯市場、內聯農戶的優勢,積極幫助他們建立標準化種養基地,確保農產品質量符合進口國的標準。各級農業技術人員,要在農業標準化基地建設、農業標準化技術推廣等方面發揮主力軍作用。

          4)逐步建立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

          為激勵農民按標準化要求組織生產,充分體現農產品優質優價政策,今后要在主要農貿市場逐步設立農產品質量檢測站,對進入市場銷售的農產品進行快速抽檢,合格的允許進入市場指定的優質優價農產品專營區銷售,并逐步建立無公害農產品專營市場,樹立無公害產品的市場品牌。要通過建立無公害食品配貨中心,在超市設立專營區、專營柜等方式,逐步實行按質分攤位掛牌銷售,調動廣大農民進行標準化生產的積極性。

          5)積極組織好優質農產品的質量認證工作。

          要按照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的認證辦法,積極組織好各類名牌農產品的開發、申報和認證工作,使更多的農產品進入由國家和省認證的名牌農產品范圍。同時,要抓好已經認證名牌產品的跟蹤質量管理,以保證名牌產品的信譽和權益,對未經認可擅自使用無公害、綠色食品標志的要依法查處,嚴厲打擊。

          6)加大對農資市場的清理整頓和環境污染治理力度。

          要加強對種苗、肥料特別是農藥等農業投入品的質量管理,堅持不懈地加大對農資市場的清理整頓力度,適時公布禁用和淘汰的農資品種,對查處的假冒偽劣農藥和其它違禁農資,要依法處理并予以曝光,對違反規定在蔬菜、畜禽等生產領域使用高毒、高殘留物質的,一經發現,要嚴厲查處,決不姑息。同時,加大對工業“三廢”和城市生活垃圾的治理力度,為農業標準化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

          7)大力普及農業標準化知識,提高全社會的標準化意識。

          農業標準化的實施有賴于全體生產者、經營者、服務者、消費者和組織管理者的共同參與。農業、質量技術監督等部門要按照“各負其責,層層培訓”的要求,多形式、多渠道搞好農業標準化知識培訓。要把出口標準化知識納入綠色證書工程以及基層干部培訓的范圍。通過培訓,使鄉村兩級干部、農業技術人員和廣大農民盡快掌握農業生產的標準化技術和操作規程,提高運用標準化知識的能力。各級各部門要采取多種形式,廣泛宣傳我區農業生產面臨的形勢和實施農業標準化的重要性,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要加大標準化的宣傳力度,增強全社會對實施農業標準化生產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在全社會形成人人關注標準化、自覺實施標準化的良好氛圍。

        農業調研報告2

          根據縣委的統一安排,9月中旬到10月底期間,先后組織了農委、畜牧局、中小企業局、旅游局等相關部門,圍繞全縣“十二五”規劃編制,針對“加快發展都市型現代特色農業,增加農民收入”的課題,深入到農民專業合作社、農副產品加工業和四大特色產業基地詳細了解情況,并召開了不同層面同志參加的座談會,在進

          行了多次深入分析、認真討論、反復醞釀的基礎上,形成了如下調研報告。

          一、全縣農業發展現狀

          在“十一五”之初,新一屆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調整后,針對農業生產信息閉塞、區位無優勢、農業經營主體綜合素質低、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健全、服務功能不強等因素和農業基礎設施水平低、農業產業發展水平低、農民收入低的“三低”局面,組織全縣廣大干部開展了大量的實地調研,并組織各級干部外出農業發達的省、市進行了多次考察,結合**典型農業縣實際,提出了“種蔬菜、興畜牧、擴林果、輸勞務、建沼氣、強加工、抓中介、樹品牌”的農業發展24字方針,隨后在北京、四川等地考察學習后,針對**獨特的自然氣候、資源稟賦、產業優勢,提出了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的發展思路。經過兩年多的努力,農業生產的規;、標準化、市場化水平不斷提高,農民的組織化、信息化、市場化程度也逐步得到提高,農業主導產業以笨雞養殖為主的畜牧產業、以核桃、酥梨為主的林果產業,以設施蔬菜為主的蔬菜產業,以小米為主的小雜糧產業規模不斷壯大,新的特色農產品不斷豐富,農民人均收入也在不斷提高。從2005年的1840元提高到了2009年的2296元,年均遞增5.69%。但從總體上看,我縣的農業生產正處在由傳統農業艱難的向都市型現代特色產業發展的轉型、崛起、跨越的特殊歷史時期,在這個特殊時期,全縣農業發展主要呈現以下幾個特點,同時也存在著幾方面突出的問題。

         。ㄒ唬┤h農業發展呈現的特點

          1、建設都市型現代農業的理念逐步確立

          從指導農業生產情況看,指導農業生產的各級領導的思路不斷更新,建設都市型現代農業的理念正在逐步確立,并在指導農業生產的過程中,將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理念傳輸給了農民,同時也取得了可喜的實踐和豐富的理論經驗。從建設都市型現代農業和發展產業化農業的經營主體看,廣大農民在各級領導的指導下,產業化經營和建設都市型現代農業的理念也正在確立,發展意識明顯增強,特別是在建設現代市場農業的大潮中形成了一種敢闖、敢干、敢拼的市場意識、風險意識,正在逐步從“要我發展”向“我要發展”的方向轉變。

          2、產業發展的規模不斷壯大

          全縣農民依托傳統產業的基礎和優勢,圍繞蔬菜、畜牧、林果、小雜糧四大產業,擴大基地生產規模,推動了主導產業的發展壯大。在蔬菜基地的生產上,按照“中增綠”產業發展的規劃,穩定發展箕城、西馬、社城、北寨、郝北、云竹6個中部鄉鎮的早春、延秋蔬菜和以蘆筍、朝天椒為特色的露地蔬菜1萬畝,以發展溫室大棚,移動拱棚為主的食用菌和西紅柿、西葫蘆等品種的設施蔬菜620畝,在南王村還建起了庫容量200噸的蔬菜保鮮儲藏庫。在林果業基地建設上,全面落實封山禁牧辦法,鞏固了18萬畝的退耕還林成果,以改善生態、人居環境的造林綠化,每年增加2-3萬畝左右。在改造紅棗、核桃、酥梨、蘋果的基礎上,近兩年來,每年又新發展核桃5000余畝,近年來干鮮果累計發展了3.5萬畝。在畜牧基地建設上,在穩定豬、牛、羊生產的同時,重點推動笨雞產業的發展,以創新養殖模式、規范生產規程、加強品牌認證,地理保護等為著力點,推動了笨雞產業迅速壯大,笨雞飼養量達到了120萬只。在小雜糧基地建設上,在鞏固以前老品種的基礎上,以引進綠油谷、藥用大黑豆、紅扁豆、水果玉米、五彩玉米等各種特色雜糧品種來推進小雜糧種植規模的擴張。截至現在,全縣雜糧種植面積已發展到5萬畝。

          3、農產品不斷豐富

          圍繞農業四大主導產業,農產品龍頭加工企業和從事加工業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在政府各部門的扶持引導下不斷壯大,輻射帶動能力不斷增強。相繼開發出了箕城牌白醬油、北寨小麻油、河峪小米、雜糧面、趙國陳醋、西馬酸菜、主力阿膠系列食品、然晶蜂蜜系列產品、野狼山莊肉羊加工等優質農產品。所有農產品的標準質量也有了明顯提高,同時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土特產品都設計了較為精致的包裝。優勢產品的開發,提升了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影響力,擴大了市場占有量。

          4、市場銷售能力不斷增強

          農民專業合作社

          的不斷發展壯大,提高了產業化經營主體的組織化、市場化能力,推動了農業生產與市場銷售的有效對接。同時,新發展的.優勢農產品“一品三證”建設力度加大,提高了品牌效應,增加了市場的占有份額,產品的市場銷售半徑也在逐漸向省內外延升,部分農產品在省內外市場中形成了較為固定的銷售網絡,銷量也在逐年增長。

         。ǘ┊斍按嬖诘膯栴}

          雖然在建設都市型現代農業思路的指導下,農業生產取得了質的飛躍,但橫向與周邊兄弟縣市比,**農業仍然是弱質產業,產業發展受地域條件的制約,規模小、產品少,品牌效應不突出,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層次低。農業生產尚未擺脫靠天吃飯和小農生產方式,規;藴驶、產業化、商品化、品牌化程度低,農業生產和產品研發的技術含量低,產業規模不大,大部分農產品的加工以傳統工藝為主,特別是產業鏈條短,大部分農產品仍是初級產品,沒有打造出知名品牌,品牌效益差,市場占有量小。

          規模小。四大主導產業雖然基本培育形成,但由于受立地條件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制約,難以形成成千上萬畝的特色產業園區,直接影響到標準化生產水平的提升;農產品加工企業數量少、規模不大,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弱。全縣農副產品加工企業共122戶,從業人員達438人,百萬元以上的加工企業僅有5戶,各種農副產品的加工轉化率低,據初步統計僅為10%左右,低于全省農產品加工轉化率26個百分點,低于全國平均水平30個百分點。

          產量低。全縣糧食產量在正常年份可穩定保持在5000萬公斤左右,蔬菜、水果、畜禽肉蛋、小雜糧特色產業產量偏低,特別是像笨雞蛋、河峪小米、社城黑小米、然晶蜂蜜等取得綠色、有機認證、地理標志認證或登記的省優產品、名牌產品產量低,不能滿足市場需求。

          增收慢。對于農民增收來講,雖然每年都保持增長趨勢,但由于農民增收渠道狹窄,主要靠農業生產和外出務工,且大部分農業生產只為農民提供基本生活資料,產品的市場化、商品化程度低,導致人均增收幅度小,增收緩慢,這仍將是“十二五”期間重點要解決的重點、難點問題。

          (三)主要成因

          1、自然資源條件的劣勢所致?h域內的立地條件、資源條件相對差、產業發展難以突破自然資源制約,只能以小規模、特色化的發展方向前進。

          2、扶持農業發展的政策、資金制約。縣財政極度緊張,用于支持農業發展的資金嚴重不足;農民缺乏原始積累,投入農業發展的資金有限;金融部門扶持農業發展,受金融風險、產業規模、政策導向等門檻的制約,落到實處的少之又少;上級政策優惠難以打破縣級資金配套體制的束縛,特別優惠的政策和項目又難以落戶**。

          3、服務體制不健全。干部隊伍的思想作風不能很好地適應推進都市型現代特色農業的轉型發展,服務農業的質量和水平低,尤其是現行的體制下,條塊分割、部門掣肘,導致人才、資本、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的浪費。

          4、市場體制不完善。市場主體、農民主體培育不充分,企業和農民對政府的依賴性強,不能很好地根據市場需求尋找發展空間,市場銷售還未真正形成固定的網絡。

          二、加快都市型現代特色農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的思路及重點

          在“十二五”期間,加快都市型現代特色農業發展,促進農民大幅增收,必須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客觀審視**的優勢和劣勢,努力將優勢變為強勢,將劣勢變為優勢,突出發展方式和方向的轉變,實現趕超式發展。為此,“十二五”時期都市型現代特色農業的發展思路是:以科學發展為統領,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統籌全縣自然資源、產業基礎、產品優勢、地理區位、生產技術等各種要素,推進融生產、生活、生態、示范、旅游、教育等多功能于一體的都市型現代特色農業大系統,促進農業與二產、三產之間的滲透融合,形成產業融合、功能多樣、生產精細、開放廣闊的都市型現代農業特色。

          根據總體思路定位“十二五”發展的主要目標:到2015年,減少大田作物種植面積,給特色雜糧和蔬菜發展留足空間,全縣糧食總產量要保持在4000萬公斤左右;加強對農產品加工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扶持引導,努力使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35%,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努力引導農民實現多元渠道增收,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626元,年均遞增15%。

          實現都市型現代特色農業的具體目標是:要保護優良生態環境,營造優美的自然景觀和改善人居環境,促進農民增收為出發點,圍繞推進畜牧、林果、蔬菜、小雜糧四大主導產業發展壯大,在規劃區域范圍內,按照高效、集約、精準、生態的要求,大力發展四大主導產業及產后加工業,使農業發展走從生產、加工到銷售實現標準化作業、無害化生產、產業化發展、特色化開發的路子,最終實現優良生態、優美景觀、優勢產業、優質產品的目標,以“四優”目標拓寬農民增收領域。

         。ㄒ唬﹥灹忌鷳B目標

          要通過整合土地、水、森林、草地等資源,構筑生態良性循環系統,維護生態平衡。在鞏固好18萬畝退耕還林成果的基礎上,實施好交通沿線、環城、村莊綠化以及云竹湖周邊綠化工程;結合封山禁牧工作,大力實施種養畜工程;加強水資源的涵養保護工作,做好小泉小水治理,建設天藍、水清、山綠的生態**,滿足都市人鄉村生態游的需求。

         。ǘ﹥灻谰坝^目標

          要在維護好優良生態的基礎上,結合交通沿線綠化、新農村建設,實施好新農村試點村、重點推進村的干水果經濟林工程,建設一批人居環境優美整潔的新農村和生態經濟景觀林。同時,按照全縣“中增綠”產業布局規劃,在濁漳河、泉水河、武源河、云竹湖下游沿線發展綠色生態景觀農業走廊,開發農業的生態、美學價值,滿足都市人農村旅途景觀游的需求。

          (三)優勢產業目標

          圍繞四大農業主導產業,抓好畜牧、林果、蔬菜、小雜糧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突出基地建設的規;、標準化、精細化、特色化特點,建設一批融現代農業、鄉土風情、觀光休閑、旅游度假、了解農業知識、體驗農耕文化為一體的現代特色農業產業基地,形成每村一特色的農業與旅游業融合的格局,滿足都市人鄉村綜合游的需求。圍繞此目標,發展都市型現代特色農業的重點為:建設好“三區、四帶、四基地”。

          三區:在以河峪、云竹、蘭峪、講堂、郝北、箕城、北寨部分地區為主的山地丘陵生態區,重點建設好以谷子為主的原生態小雜糧區8萬畝;以箕城、西馬、社城、郝北、北寨、河峪、云竹部分地區為主的川地建設高效果菜區10萬畝;要以河峪、云竹的云竹湖周邊村莊、北寨鄉泉水河沿線村莊為主,結合文化、旅游產業的開發,重點建設休閑、觀光、采摘為主的旅游度假型綜合農業園區。

          四帶:在濁漳河、云竹河、泉水河兩岸建設專用玉米、蔬菜產業帶;在云竹湖周邊、武源河、泉水河兩岸建設水果產業帶;在以河峪、云竹、蘭峪、講堂為主的東西部山區建設谷子雜糧帶;在西馬鄉新村——白北溝一箕城鎮銀郊片、東匯片、濁漳河沿岸和云竹、蘭峪、講堂、河峪、北寨等自然植被豐富的山莊窩鋪分別建設以肉牛,肉羊繁育,蜂蜜產業發展,生豬生產和笨雞養殖為主的生態畜牧養殖產業帶。

          四基地:主要圍繞全縣四大農業主導產業,合理引導,人力、科技、文化等人文資源向四大主導產業合理流動、集聚,建設規模化、標準化、精細化、現代化、特色化的畜牧、林果、蔬菜、小雜糧規模生產基地,并做好地理標志性品牌的保護。

         。ㄋ模﹥炠|產品目標

          以農業生產基地為依托,圍繞現代都市人生活需求和消費導向,加快培育農業龍頭企業,拉長農業產業鏈,發展創意農業,突出品牌建設,做好優質農產品的文化注入,完成農產品的工藝化過程,提高農產品的觀賞性和附加值,生產滿足都市人生活需求的一系列綠色、營養、質量安全的優質農產品,滿足都市人飲食需求。

          為此,今后農產品建設的重點是:要引導農業主體、市場主體,以市場對無污染、無公害、綠色時尚、營養健康、質量安全農產品日益增長的需求,發揮我縣無污染、無公害、獨特自然資源稟賦的優勢,將產業規模小、產量低、產品技術傳統等劣勢轉變為打造兼具地方特色、地域保護、文化美學價值內涵豐富的精致產業、產品優勢,迎合當前城市人需求心理。特別是要針對特色農產品的節日消費高潮和消費旺季,細劃消費群體,實行分級包裝、加工,打造農產品價格與價值背離的高附加值精品、名品,促進農民大幅度增收。具體從產品的開發上要引導農業主體包裝開發青、草、蓮、鯉、鯽、銀獨具云竹湖淡水生態品牌的云湖水產品系列;打造笨雞蛋、蜂蜜、笨雞肉、羊肉等具有地域保護的特色畜禽產品等;提升**白靈菇、蘆筍、西紅柿、黃瓜、酸菜等取得無公害認證的綠色生態蔬菜的知名度,擴大銷售量;策劃**核桃、酥梨的精美包裝,發展核桃、酥梨系列深加工飲品;提升具有認證層次不同河峪小米、黑小米、蕎麥、苦蕎麥等系列雜糧產品的包裝檔次,發展具有**品牌的陳醋、醬油、食用油、白酒等小雜糧深加工產品系列。以此來提高農業經營主體的利潤空間和農民的增收幅度。

          在打造優質安全高附加值農產品的同時,更要注重解決市場銷售難題,才能實現農民大幅度增收目標。為此,要圍繞全縣特色農產品的開發與打造,采取多元化的現代營銷手段,開拓市場,提高農產品市場占有量,形成穩定完善的市場網絡。具體要引導農業主體,建設以蔬菜、水果、畜禽水產類產地批發市場和外地鮮活農產品交易批發市場,建設農產品綠色通道,建立鮮活農產品物流配送體系;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和從事加工業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利用目前的外地銷售網絡,優化整合資源,創立具有**純天然、綠色品質和品牌特色的名優特農產品專營銷售網絡;借鑒嵐峪笨雞蛋、河峪小米直供省直相關的經驗、引導農業主體探索發展與省內外、企事業單位直供的市場銷售模式;吸收知名企業利用**農產品原料的生態品質、定制特色農產品,走從包裝設計、產品研發、宣傳推介到市場包銷全過程由企業負責的定制模式(如社城黑小米);發展由科研單位、客商、企業提供優良品種、技術服務、市場包銷的訂單銷售模式(如今年河北客商推行蘆筍種植模式)。此外,還要繼續引導農業主體發展節假日展銷、會展銷售、網絡銷售等模式,最終以多元化的現代營銷體系,促進農產品的通暢銷售。

          三、構建完善推進都市型現代特色農業發展的保障體系和措施

          為快速推進都市型現代農業的實施進程,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實現農民快速增收致富。要按照政策集成、部門聯動、資金聚焦、資源整合的發展思路和工作機制,重點開發農業的生產功能、生態功能、生活功能和科技示范功能,發展精致農業、休閑農業、生態農業模式。具體從夯實產業發展基礎,完善七大體系建設,提高農民素質和建設新農村四個方面保障都市型現代農業的發展。

         。ㄒ唬┖粚嵍际行同F代農業發展的物質基礎

          努力爭取上級項目和招商引資項目,制訂出臺夯實農業基礎建設的政策,進一步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重點開發利用好云竹湖、雙峰水庫、小型水庫等水利工程資源,抓好水土保持、土地整理等項目建設,提高農業生產的綜合能力,激活水、土地、森林等生產要素潛力,促進農業生產要素向服務都市人生活需求方面轉變,為都市型現代特色農業的實施打好物質基礎。

          (二)建設完善七大保障體系

          1、建立現代都市型農業的規劃保障體系。各鄉鎮和縣直有關單位要把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納入本鄉鎮、本單位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在全縣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規劃布局的框架內,結合本地資源、市場、經濟、技術等方面的優勢,因地制宜制定種植業、養殖業和休閑觀光旅游業等具體規劃,盡可能提高規劃的合理性、實用性。

          2、建立都市型現代農業的組織保障體系。為促進都市型現代特色農業的快速發展,要成立由分管農業副縣長為組長,各涉農部門、縣直各有關部門和各鄉鎮鄉鎮長為成員的領導組,使各部門切實履行自身職責,支持、參與、服務都市型現代特色農業的發展。同時各鄉鎮也要成立相應的領導組,形成縣鄉促進都市型現代特色農業發展的組織保障體系。

          3、建設好產業體系。在建設好農業產業和加強農產品開發的同時,更要開發農業生態服務功能、美學功能和文化內涵等。具體結合當地的民俗文化、飲食文化、歷史文化、自然文化等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的開發,形成農業產業、旅游產業、文化產業的滲透融合體系。特別要聚合旅游業發展的“吃住行、游玩購”六大要素,打造功能完善而且獨具特色的集農業產業開發、文化產業開發和休閑觀光為主的旅游產業相統一的農業觀光體驗園區。

          4、完善服務體系建設。各部門要結合各自的科技、示范、服務、引導等職能,聯動服務都市型現代農業的發展。充分利用遠程教育、信息網絡等農業信息技術,整合現有農業科技隊伍,加強與大專院校、科研單位的交流合作等辦法強化科技、信息的服務功能。同時要加強對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畜禽防疫、綜合執法等方面建設,以完善的社會化服務體系推進都市型現代特色農業的發展。

          5、完善創新農業發展模式。要完善公司+基地+農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產業牽動農戶型(如核桃產業)等生產組織模式;創新利用外援、招商開發、包裝農產品模式(如黑小米);創新定制、包銷、直供等市場營銷模式,以各種創新模式保障都市型現代特色農業的發展。

          6、建設都市型現代特色農業的資金投入體系。重點通過資金集聚的辦法,壯大農業投入。政府要增加對農業的投入,主要用于扶優、扶強、教育培訓、包裝策劃、宣傳推介等方面;縣直有關部門要將各種投入農業、旅游業、文化產業發展的資金、項目整合實施,以發揮資金的最大效益;要強化與金融部門的交流溝通,建立擔保中介服務公司,爭取更多的資金直接投入都市型現代特色農業的發展;要逐步建立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財政對投保農戶給予保費補貼;以招商引資的辦法,集聚資金,發展農業項目,建設新農村。

          7、建立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的考核評價體系。要根據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的規劃制定完善考核辦法,把推進現代都市型現代特色農業建設作為考核各鄉鎮、各部門工作實績的重要內容,同時加強督查,打分排隊,確保全縣都市型現代特色農業發展目標任務的順利完成。

         。ㄈ┳ズ棉r民綜合素質的提升

          建設都市型現代農業,要在提高農民綜合素質和培育現代新型農民上下功夫,培育新時期兼業化、多元化農業經營主體。在開展實用技術、技能培訓,增加農民科技意識的基礎上,加強對農民的法制、市場等知識的培訓,同時加強對農民的誠實、守信、淳樸、善良等民德民風的教育,逐步培育一批既有文化、又懂經營管理,既敢闖敢干,又淳樸善良的新型農民。

         。ㄋ模┙ㄔO好都市郊區型新農村

          要按照新農村建設的20字方針,整合“三農”發展的土地、水、森林等自然資源和人力、文化、科技等人文資源,全面推進新農村試點村和重點推進村建設,讓每個試點村和重點推進村都率先成為推動都市型現代特色農業發展的先鋒和表率。

          不妥之處,請各位領導批評指正。

        農業調研報告3

          4月21日至25日,區政協組織考察團赴四川省雙流縣考察了觀光農業開發情況?疾靾F先后考察了雙流縣三星鎮的草莓種植觀光示范園、楊梅種植基地、枇杷種植農家樂園三個觀光農業點,F將有關考察情況和我城區發展觀光農業的一些設想匯報如下:

          一、雙流縣發展現代都市觀光農業的現狀

          雙流縣按照城鄉統籌、科學發展的總體部署,緊緊圍繞實施都市農業的發展戰略,在發展傳統農業的基礎上,大力發展現代都市觀光農業,構筑具有大都市近郊特色的農村經濟新格局。

         。ㄒ唬┲еa業越來越明顯。該縣從“優化農業區域布局,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和優化農產品品質結構”著手,大力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促進了農村經濟跨越式發展。他們堅持“宏觀上引導,政策上扶持,工作上服務”的原則,依靠科技提升農產品質量,突出發展該縣具有競爭優勢的枇杷、草莓、梨子、牧山麻羊等名牌產品,重點培育出了幾個能在全國叫得響的支柱產業,成為農民收入新的增長點。

         。ǘ┊a業化經營越來越突出。一是品牌特色明顯。該縣依托草莓、枇杷、麻羊、小家禽等特色農產品,實施農產品標準化工程,打造了一批特色農產品品牌。二是經營規模壯大。為進一步提升農業發展的檔次和水平,該縣大力引進、扶持、培育產業化龍頭企業,提升現代農業發展水平。

         。ㄈ┬罗r村建設進程越來越快。充分發揮政府營造環境、企業發展產業、農民建設家園的“三個主體”作用,依托土坯房改造、沼氣工程、農用地整理和拆院并院,全面啟動了80個示范村建設,打造一批新農村亮點。目前已有近100戶農戶利用改造后的農莊發展農村休閑旅游,有近20家五星級鄉村酒店,提升了農村休閑旅游的檔次。

         。ㄋ模┲攸c鎮建設的勢頭越來越猛。

          該縣以大林“梨鄉春雪”、黃龍溪古鎮國家4a級景區為重點,大力發展以鄉村旅游、古鎮休閑為特色的旅游業。,該縣以黃龍古鎮和436家“農家樂”為重點,吸引游客880余萬人(次),帶動就業5000余人,實現旅游總收入7.5億元。

          二、發展現代都市觀光農業的主要做法

         。ㄒ唬┮詷嫿ā叭齻體系”為基礎,強化現代農業發展保障

          雙流縣以農業服務體系、農村金融服務和農民培訓為重點,著力構建現代農業服務體系,為現代都市觀光農業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是健全農業服務體系。建立縣級農技推廣服務中心,建設19個農業綜合服務站和33個動物衛生執法網點,253個村(社區)動物防疫服務實現全覆蓋。二是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創新財政支農機制,成立了現代農業發展投資有限公司和擔保公司,綜合運用風險投資、貸款貼息、擔保貸款等方式為各類農村市場經營主體提供融資服務。三是健全農民培訓服務體系。

         。ǘ┮耘嘤叭笾黧w”為重點,增強都市農業發展活力

          雙流縣以培育農村新型集體經濟組織、家庭農場、現代農莊“三大市場經營主體”為重點,增強現代都市觀光農業發展活力。一是加快培育農村新型集體經濟組織。引導群眾通過集體資產股份量化、與社會資金合作成立股份公司等方式,組建各種類型的新型集體經濟組織。二是加快培育家庭農場。充分運用市場機制和利用產權制度改革成果,以精品種植和一三互動為重點,培育和發展一批效益高、示范性強的家庭農場。三是加快培育現代農莊。結合產權制度改革,采取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土地承包經營權、集體林權出租、轉讓、入股、抵押等方式,吸引現代工商資本在丘陵區域投資建設觀光型、科技型、體驗型、生態休閑型現代農莊。

         。ㄈ┮酝七M“六化合一”為方向,提升都市農業發展水平

          雙流縣堅持以產業規;、組織集體化、投入集約化、生產標準化、服務社會化、產品品牌化“六化合一”為方向,著力提升現代都市觀光農業發展水平。一是著力推進產業規;。二是著力推進組織集體化。創新組織形式,鼓勵和引導農民以土地、資金、技術、勞動力等要素進行合作,大力發展以產權為紐帶、效益為核心的形式多樣的農村新型集體經濟組織。推動規范發展,指導和幫助農村新型集體經濟組織,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完善內部治理結構,采取“股份分紅”、“二次返利”、“訂單收購”等方式,與農民建立更加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三是著力推進投入集約化。集成政策、項目和資金,連線成片組團式整體推進“一環一線”田園城市示范線、新農村綜合體、示范鎮建設。統籌調度,整合各級農業農村發展專項資金,集約投向一三產業互動發展、土地綜合整治、場鎮改造、生產要素在城鄉之間自由流動等方面。四是著力推進生產標準化。建立農產品標準化體系。制定地方標準,鼓勵新型集體經濟組織、龍頭企業、專業大戶等實施標準化生產。建立農產品質量檢測體系。建立農產品質量監管體系。實現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等環節全程監管。五是著力推進服務社會化。健全公益性服務體系。積極推進鎮級農業綜合服務站建設,整合“農牧110”、科技專家大院等服務資源,健全農業科技服務體系。發展社會化服務組織。鼓勵和引導合作社、農民經紀人、龍頭企業等市場主體圍繞生產、加工、流通等環節,組建植保類、農機類、生產類、營銷類等服務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經營性服務。創新農業服務方式。在全縣253個村(社區)全面推行政府購買服務,通過委托、招標等方式,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社會力量承擔技術培訓、疫病防控、投入品供應等服務項目。六是著力推進產品品牌化。建立健全農產品品牌創建激勵機制,鼓勵農村新型集體經濟組織和龍頭企業創建農產品品牌。

         。ㄋ模┱鲗В碳抑黧w,農民積極參與,加快現代都市農業發展步伐

          一是堅持靈活土地政策。雙流縣農業開發用地以租用為主。,縣委、縣政府時出臺了《關于鼓勵扶持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意見》等政策性文件,規定凡到雙流縣租用土地用于都市觀光農業開發的,可安排其中土地的10%用于建筑性建設,即每100畝租用地可安排10畝用于建設用地,這些土地主要用農莊內的酒店、客戶、管理辦公場所等建設。土地承包費一般以每年的9月當地糧食價格為基本標準,以發放糧食代替租金,屬田地的,每畝可得300千克糧食(玉米);屬山地的,每畝可得200千克糧食(玉米)。土地承包費亦可采用收取資金形式,一般每畝800元至1000元。

          二是實行政府資金補貼。為了加快開發建設,縣委、縣政府專門設立用于農業開發基礎性設施建設的補貼經費。該縣財政每年200萬元百姓創家業專項資金,扶持和鼓勵百姓創家業的成績突出者。補助資金由縣農村發展局負責審核和發放。同時,各鎮(街道辦)也要積極創造條件,為百姓創家業提供一定的資金支持。

          三是成立專門管理機構。為加強對農業開發各項工作的管理,雙流縣專門成立了農業開發管理委員會,人員從各單位抽調組成。管委會負責全縣農業開發各項工作的總體調控,如制定全縣農業開發總體規劃,各鄉鎮再根據縣總體規劃制定本鄉鎮的規劃方案,要求各鄉鎮在建設特色農業園時各具特色、各不相同,從而避免了鄉鎮農業園區建設特色方面的沖突和雷同。

          其申報運行方式基本是:各鎮對用地單位和個人進行農莊、休閑農莊和休閑莊的開發認可后,要報縣農業主管部門(農耕地)或林業主管部門(林業用地)審批,并在縣委農工辦備案。未經批準而占用、租用的土地,統征時一律不予地面附屬物賠償。村民委員會維護好農民的土地承包權益,為土地優化流轉提供信息,做好協調服務工作。

          四是加大宣傳打造品牌。雙流縣各鄉鎮每年要舉辦一個農業博覽節,通過舉辦節日,一方面吸引來自成都等城市游客,另一方面也提高當地的農業園區的知名度,形成農業品牌。各鄉鎮錯開時間舉辦節日,形成雙流縣每月都有節慶活動,每月都有農業觀光休閑的好去處。

          三、區發展觀光農業的建議

          (一)城區觀光農業發展現狀分析

          區是新設立的城區,觀光農業起步較晚,發展緩慢,嚴格來說,觀光農業仍是一張白紙。近年來,城區黨委政府在發展城區觀光農業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委托有關部門編制了《區“十二五”旅游發展規劃綱要》和《頂螄山文化博覽園規劃》,對五圣宮、那蓮古戲臺、北帝廟、新江鎮徐漢林烈士陵園進行維修,建好烈士紀念館,修建那樓鎮雷婆嶺摩崖石刻道路,建鎮聯團村紅龍果休閑觀光農業示范園等等,但從發展觀光農業層面來說,仍處于剛剛起步階段,城區未形成觀光農業旅游景區(點),聯團村紅龍果休閑觀光園設施只有旅游休息室、觀光臺等,大部分基礎設施建設仍在設想之中。

         。ǘ┲萍s觀光農業發展的因素

          區觀光農業建設起步較晚,發展緩慢。轄區內觀光農業點總量小,亮點少,品牌形象還沒有樹立,更未形成規;a業。制約觀光農業發展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幾點:

          1.缺乏科學規劃,觀光農業發展方向思路不夠清晰。區雖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但對這些資源的市場價值缺乏深刻認識,對如何發揮資源優勢以及如何確定觀光農業發展重點項目等,至今尚未有清晰的思路。我城區是典型的農村型城區,要發展區觀光農業,需要加大城區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發展,打響自己的品牌;從區實際出發,科學規劃觀光農業點,摒棄各自為戰,零星擺布的做法。

          2.觀光農業資金投入不足,農業產業化發展水平較低。觀光農業建設需要大量資金作保障,投入單一,市場化運作程度不高,資金不足,制約了觀光農業的發展。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維護投入主要靠公共財政的投入;當前我城區建設的幾個農業園區,均以扶貧開發為主,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城區觀光農業的發展步伐。目前,成功引進個體老板發展觀光農業的典型不多,只有市振企農業科技公司開發的紅龍果生產基地和那路開田高效農業觀光生態園等,其它各種植基地產品單一,特色不強,規模不大,難以吸引游客。

          3.配套實施跟不上,離觀光農業發展標準差距較大。從當前觀光農業市場需求來看,游客喜歡有觀光農業園區應具體幾個基本條件,即(路)好走、好看、好吃、好玩、好住。而我城區還沒建成具有以上幾個條件的農業園區。如鎮聯團村的紅龍果基地,交通不方便;“好吃”僅僅為吃紅龍果,周邊無一間農家樂之類的飯店;“好看”方面除一片片紅龍果樹木之外,其它景色全無,確實有待加強;除可摘紅龍果,再無可用于休息的賓館及垂釣之類趣事。開田農業可參觀現代農業,但是交通也不方便,各類生活設施有待建設,吸引游客的興趣點還需進一步建設。

          4.特色農業宣傳載體不多,農業牌子不夠響。四川省雙流縣,每到一處均有歡迎進入某某園區字樣的大牌子;各鄉鎮每月均有相關節慶活動,通過舉辦節慶活動,吸引成都市內外游客均蜂擁而至,提高了各個園區的知名度。我城區有那樓淮山、良勇野豬、孟蓮香蔥、新江酸筍、百濟芝麻鴨等特色農業,但缺乏大宣傳的載體,在市、廣西級的知名度還不夠高。

          5.土地流轉難度大,在開發觀光農業容易出現各類糾紛。自從分田到戶后,農民思想趨向多元化,種植作物難以統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業產業化、規;l展。隨著城鎮化、市場經濟的發展,引導農民開展土地流轉工作難度較大。在公司租用農民土地過程中,容易產生各種糾紛。

          6.一產和三產沒有形成互動,傳統農業抵御風險能力低。我城區種植甘蔗、荔枝、龍眼,養殖雞、鴨、豬等傳統產業比較明顯,單靠出售農產品增加農民收入,由于技術跟不上、抵御自然災害能力較低、應對市場辦法少等原因,農民增收難以得到保障,往往出現增產不增收甚至遇到災害血本無歸等嚴重后果。

         。ㄈ┌l展觀光農業的有利條件

          對比四川省雙流縣,我城區基本情況與雙流縣有著某些相似之處,城區在發展近郊農業、都市型型觀光農業占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1.旅游資源豐富,發展觀光農業基礎好。歷史悠久,旅游資源豐富,民族風情多姿多彩,城區內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頂螄山貝丘遺址和五圣宮、雷婆嶺摩崖石刻、徐漢林烈士陵園、那蓮古戲臺、北帝廟、北觥清代古民居等人文景觀;有清水泉、龜山、英雄水庫、五圣山森林公園等自然風光;有淳樸的風土人情,壯族八音、搶花炮、嘹啰山歌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更是聞名遐邇,享譽中外,為發展城區發展都市觀光農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地域優勢明顯,省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強。雙流縣是四川省省會成都市管轄的一個農業大縣,距成都市僅40余公里,地域靠近省會城市,交通十分便利,這為發展農業觀光旅游業提供了十分良好的條件。我城區位處廣西首府市城區范圍內,是市重要的組成部分,距市中心僅10余公里,隨著五象新區建設步伐的逐漸推進,城區人居、交通、商貿等不斷得到發展,觀光農業發展前景誘人。

          3.群眾積極性高,觀光農業發展條件成熟。區成立以來,在城區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深入實施“一港兩江三區三帶”發展戰略,廣大農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廣大農村群眾積極融入大的發展格局中,農村剩余勞動力特別是農村青壯年進城務工,為農村土地流轉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隨著統籌城鄉工作的不斷推進,城市的生活理念、現代化的生活需求正在改變城鄉群眾的思想意識,盼望富裕、盼望健康、盼望休閑的思想觀念逐步形成,農村群眾都有改變生存環境、提高生活質量的強烈愿望,如那樓鎮某村坡幾百戶人家,愿意按照觀光農業發展要求,規劃拆舊房建新村,為發展觀光農業提供了有利條件。

         。ㄋ模╆P于區觀光農業的幾點建議

          1.盡快出臺或者完善農業開發扶持激勵政策。要發展現代觀光農業,從基礎設施建設做起,從技術援助到銷售服務,還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必須投入大量的資金。從目前情況分析,僅依靠城區政府力量是有限的,也是極不現實的。首先,有限,投入遠遠不夠;其次,要開發觀光農業,必須調動社會廣泛力量參與,從資金到人才資源,提供全方面服務。政府必須盡快出臺或者完善已有的相關政策,吸引廣西區內外社會資金投入,以及優秀管理人才的進入,從而為加快農業園區建設打下良好基礎。

          為了加快開發建設,建議城區專門設立用于農業開發基礎性設施建設的補貼經費,扶持和鼓勵百姓創家業的成績突出者。由財政、農業部門協同制定扶持獎勵措施。如對建設規模在2畝以上,投入資金達3萬元、5萬元、10萬元以上的農家樂,分別給予1萬元、1.5萬元、2萬元補助。對建設規模在5畝以上的農產品精品園按每畝100元給予補助。對生豬養殖戶年出欄50頭以上的養殖戶年出欄20頭以上、小家禽養殖戶年出欄1萬只以上、兔養殖戶年出欄100只以上分別給予每戶500—5000元補助。對年銷售額達到10萬元以上的農產品包裝營銷戶按每戶5000元給予補助。對年銷售收入達到10萬元以上小食品加工作坊按每戶5000元給予補助。對年銷售收入或產值達到100萬元、300萬元、500萬元以上的農產品精加工企業,分別給予1萬元、1.5萬元、2萬元補助。另外,屬于農業園區排水溝、農家樂大棚建設的,每畝還可補貼0.8萬元至1.5萬元;如承包山地需要修建道路的,可按主體工程建設成本25%給予補貼。補助資金由城區財政局負責審核和發放。

          2.盡快完成全城區性都市型觀光農業發展的總規劃和細規劃。要做好現代農業發展,我城區必須有一個科學合理的總體布局,各鄉鎮在總體規劃指導下進行細化建設,形成自己的特色園區;必須避免各鄉鎮之間的規劃沖突,造成不必要的資源浪費。我們可以根據目前各地實際情況,按照“一鄉鎮一園區一品牌”或“一線多品”的建設模式,推進現代觀光農業園區建設。

          (1)以鎮那路村為中心,依托聯團村紅龍果基地、那路開田高效農業觀光生態園、華康百香果基地,打造那路瓜果園區。

          鎮那路村那路街歷史悠久,有出名的那路八音、啰歌、有熱鬧的冬至節日、由傳統的狗肉美食和百吃不厭的特色魚扣,建設一些上檔次的旅館、飯店,增設本地文化表演場所,向游客提供住宿、餐飲、文化等服務,帶動當地消費。充分利用那路壯族八音、新江嘹羅山歌、古民居、民俗藝術等文化旅游資源,立足本地,大做“壯族風情”文章。在農業生態園內各景點向游人展示壯族八音、嘹羅山歌、舞春牛等獨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讓游客領略田園風光的同時,體驗到壯家做客的民族風情。在發展特色農產品生產的基礎上,帶動農戶建設以農家樂、鄉村酒店、休閑旅游別墅等為主體的綜合服務設施,通過銷售土特農產品,提供餐飲、茶社、娛樂、農產品種植和采摘等經營活動,建成大型農業觀光休閑、商貿旅游基地,打造萬畝花山果海的農業旅游休閑新名片。

          聯團村位于鎮東面,距城區政府15公里,市農業龍頭企業—市振企農業科技公司開發的紅龍果生產基地落戶聯團村。該基地計劃開發連片面積為1萬多畝,地域橫跨鎮聯團村、那樓鎮那瑯村和新江鎮力勒村上百座荒山,1-2年內面積達到10000畝以上。在基地內創造和提供鄉村空間,給人以生態旅游的田園風光、鄉村休閑度假、農業公園等清新場所。建設集科研、生產加工、銷售、觀賞于一體,打造高產、優質、高效的紅龍果種植、商品花卉種植、農產品品牌。利用開放成熟期的果園、花園、瓜園等供游客入園觀景、賞花、摘果,從中體驗自摘、自食、自取的果農生活和田園風光。

          鎮那路開田高效農業觀光生態園,該園于起建,總建設規模1000畝,劃分為高效農業生產園區,基地農田灌溉和生態養魚環坡蓄水區、觀光休閑農業別墅區、辦公區和新農村建設區;截至3月,已完成園區總體規劃設計,道路建設已推成路基;農業生產大棚已建成130個,現種植有禮品小西瓜、哈密瓜、豆角共123個大棚。在園區內建設供游客觀賞體驗的現代科技農業園、無公害瓜果園、垂釣湖以及住宿的小別墅。

          在華康村百香果基地建設農業生態園環境優美、園景宜人的景區、景點、園內小道等,既保持農村環境又可使游客擺脫城市喧囂,散步田野,悠然自得,融入自然;充分利用園內的山塘水庫,設置景區配套設施供游客垂釣、休閑觀景。

         。2)依托清水泉、頂螄山、五圣宮、北觥古民居、那蓮古圩等景觀,利用孟蓮村香蔥種植基地、孟蓮村民俗旅游開發形成一條觀光農業加民俗旅游帶。

         。3)依托至靈山二級公路,打造良勇村野豬養殖基地觀光旅游點、中和花卉觀光帶以及那例觀光點。野豬養殖基地靠近城區政府所在地,交通方便,可以結合“迷你署”種植和野豬養殖發展農家樂或紅薯博覽園,建立相對高檔的餐飲和酒店,供市周邊機關、企事業單位干部職工以及高收入人群到此開展培訓、度假等。中和鄉平天、新安二級公路兩旁花卉種植、欣賞休閑觀光帶;可以在中和鄉那例旦一瀑布打造融農業觀光、體驗搶花炮民俗、欣賞古橋飛瀑為一體的景點,給游人體驗遠離都市喧囂泛舟飛灑(水庫)、垂釣、撒網捕魚的樂趣,品嘗農村本土酒菜的風味。

         。4)依托十里養殖長廊,打造新江鎮那云村至漢林村公路兩旁建設西瓜村、七彩山雞、紅龍果種植基地等觀光旅游帶。一是充分利用到新江公路兩旁結合州同村(輕軌到附近新生村、靠近外環高速出入口)種植西瓜傳統、新江鎮十里養殖長廊優勢,逐步建設至新江三產經濟帶,讓來往的游客品嘗西瓜、欣賞七彩山雞,提供優質的餐飲娛樂等服務,在達到一、三產互動的同時,把和新江路邊三產連成一片,增加農民收入。

         。5)整合在新江至百濟公路沿線(附近)的英雄水庫、徐漢林烈士陵園、那寨水庫和百濟社區仁里坡等資源,打造新江百濟公路沿線觀光農業旅游線路。利用英雄水庫旖旎的風光,在附近打紅龍果基地園區,讓游客游山玩水、吃果垂釣,達到休閑娛樂的目的。那寨水庫有果有水有住宿的房子,發展農家樂項目的基礎較好。百濟社區仁里坡文化底蘊深厚,有明清時代遺留下來的古宅院和“三凝保障”等舊匾牌,有百濟芝麻鴨基地,游客可以在此游覽古宅、渾水摸魚、稻田抓鴨、品嘗鴨肉等等。

          (6)依托那樓鎮淮山產業基地,引進商家、企業,制作干淮山、淮山酒以及相關食品,拉長淮山產業鏈,增加淮山的附加值?梢宰寪坌娜耸空J養淮山,組織策劃一年一度的淮山節,提高淮山基地的知名度,同時帶動當地農家樂的發展。

         。7)依托扶貧攻堅工程,在那樓鎮屯良村至鎮龍社區的道路兩旁五百米內種植四季長青的景觀樹、種植各類果樹,形成連綿數公里的生態景觀帶。根據當地發展農家樂、觀光農業積極性較高的特點,引導農民拆舊房建新村發展農家樂,讓游客吃好、玩好,流量忘返。

         。8)依托那樓鎮那良村那蒙古民居群、民族村及摩崖石刻景點打造滿足下里巴人的休閑場所。附近靈山縣太平鎮農民多種梨樹,應該發動那蒙坡群眾廣泛種植梨果,春天一到,千樹萬樹梨花開的景象必將引來眾多的攝影愛好者前來,背包客將會用他們獨特的視角和藝術敏感將此地美景快速宣傳;夏日端午,雷婆嶺摩崖石刻上山搶花炮慶祝端午節的習俗必將帶旺人氣;待到秋天,市民可以前往品嘗酸梨果,喝本地出名的蜂糖酒;即使冬天,游客到此可以感受該村非物質文化遺產—壯族采茶戲,感受那蒙古民居、老匾牌、老故事的無窮魅力。那樓鎮那良村那蒙坡離城區政府所在地、鎮政府所在地較遠,農民自建的農家樂即可滿足游客。

          3.成立專門機構,加強觀光農業開發的統籌。目前,我城區尚未建立負責統籌指導觀光農業開發建設的機構,仍然存在部分部門之間各自為戰的現象。單兵作戰固然能夠發揮個體的積極能動作用,但是有時候也會互相沖突,難成氣候,造成不必要的資源浪費。因此,有必要成立區觀光農業管理委員會,負責對全城區觀光農業開發建設進行統一指導,組成人員可從農業、林業、土地、文化等部門抽調組成,全面統籌,確保觀光農業開發建設穩步快速發展。

          4.發展公交,構建四通八達安全交通網絡。為了更好地吸引市中心游客到我城區休閑娛樂,要大力發展廉價便捷的交通網絡。首先,想方設法讓每個游客從市中心到城區所在地公交車費1元;城區所在地到各景點要有面包車等方便的交通工具。其次,從城區到景點,從大路到景點,目前還是新農村建設是鋪設的村道、坡道,根本不能滿足出行需求,要拓寬、拉直現有的農村道路,為游客提供方便、安全的交通環境。

          5.示范帶動,加快推進土地流轉工作。按照“宏觀上引導,政策上扶持,工作上服務”的原則,城區集中打造幾個觀光農業示范點,讓城區廣大農民感受土地流轉帶來快速發展,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互動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影響農民轉變觀念,讓農民成為主動推進土地流轉的主體。參照雙流縣“隨行就市,實物兌換或現金支付”租地方式,免去群眾出租土地的后顧之憂,減少不必要的矛盾糾紛。創新宣傳思想工作方式,加強農村思想教育工作,引導部分存在仇富思想的農民改變觀念,樹立“你發財、我發展”的正確理念,推進農村土地流轉,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和諧發展。

          6.建立農產品監測系統,確保游客吃得好、買得放心。建立健全城區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建立農產品質量認證和標志制度,加強生產檔案管理。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制度、召回制度、市場準入制度和退出制度,認真落實疫病防控、農貿市場監管等具體措施,實現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等環節全程監管,讓游客吃得放心,買得安心。

          7.以舉辦特色節慶為宣傳載體,提高觀光農業知名度。加強觀光農業點的發展環境建設,力爭在每一個觀光農業點都凸顯各自吃、玩、樂等方面與眾不同的興趣點吸引消費者。結合我城區二月初二搶花炮節、三月十二花婆節、五月初五山上端午等節慶文化,由城區旅游、農業部門協助城區觀光農業管理委員會,統籌策劃,力爭每個月都有觀光農業節慶,促進消費的同時擴大觀光農業品牌的美譽度。如野豬養殖基地可以建設紅薯博覽園,有高檔會務、餐飲、住宿場所,也有烤紅薯、烤野豬肉的燒烤場。在紅薯的收獲季節,舉辦盛大的紅薯節,吸引游客前來。在百花齊放的春天,在那樓鎮那良村舉辦梨花節,吸引全國各地的背包客、攝影愛好者以及市區游人前往。

          8.結合實際,發展觀光農業。一是結合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特有的人文景觀發展觀光農業,讓文化旅游與觀光農業旅游有機結合,共同促進,實現共贏。二是立足當前,考慮長遠,結合市五象新區建設實際布點設計路線,以便更好地接受首府人流、物流、資金流的輻射,提高觀光農業的效益。三是觀光農業點的建設要結合消費群體的能力和用途打造相應檔次的景點,即顧及“陽春白雪”的需求,也要考慮“下里巴人”的承受能力,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

        農業調研報告4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為進一步摸清家底,理清思路,促進義烏市現代農業發展,日前,義烏市組織50多人分成13個組,分赴13個鎮、街道開展以法律法規宣傳、春耕備耕情況調查、低丘緩坡開發農業、耕地拋荒檢查為主要內容的大型農業專項調研活動,通過聽取情況介紹、深入拋荒、低丘緩坡開發等實地勘察,詳細掌握基礎材料,確保此次農業調研取得有效成果,為進一步細化扶農政策和開展農業工作奠定基礎。

          一、基本現狀

          1、貫徹市農村工作會議情況自市里的農村工作會議后,全市各鎮、街均能行動迅速、宣傳到位、措施有力,因地制宜地開展傳達落實。如稠城、稠江、后宅、城西、大陳等鎮(街)多層次組織召開了農技員會議和專業大戶、農業企業會議,進行會議精神傳達貫徹市農村工作,部署了農業生產措施。佛堂、蘇溪、廿三里等鎮(街)已草擬出扶農政策初稿,總體上扶持力度不減、資金不降。

          2、土地拋荒情況全市存在連片拋荒隱患的面積為3491畝,涉及10個鎮(街)88個村。其中拋荒隱患面積100畝以上的稠江、后宅、江東、城西、蘇溪、稠城等7個鎮(街),合計面積為3343畝,占全市的95.76%。主要原因為征而未用、項目工程建設造成配套渠系毀壞,農田整理后未落實到戶等,也有部分是因種糧效益低下,農戶自己不愿耕種又未及時流轉,引起拋荒。

          3、春耕生產情況根據統計數據顯示,全市今年春季作物面積169838畝。具體為早稻面積6840畝,落實早稻示范畈34個面積3648畝,其中機插示范畈11個面積1307畝。春季蔬菜面積42883畝,其中設施蔬菜8955畝。西瓜XX3畝,其中設施栽培2612畝;甜瓜3612畝,其中設施栽培1904畝,并以義亭鎮為主。田藕8041畝,主要集中在城西街道。茭白面積1165畝,糖蔗面積6545畝,果蔗17244畝,同比有一定增長。春大豆11251畝,春玉米5716畝,番薯10232畝,小麥1427畝,油菜16983畝,春馬鈴薯12888畝,蠶豌豆4898畝。

          4、土地流轉及農業項目開發情況今年全市土地流轉進行農業項目開發有70處面積達11406畝。其中新增流轉面積1000畝以上的有赤岸、義亭、佛堂、廿三里4個鎮(街),面積達7877畝。全市新流轉土地用于發展糧油蔬菜生產的為2634畝,占23.1%;用于種植水果的1035畝,占9.1%;用于發展花卉苗木的594畝,占5.2%;用于其它農業綜合開發的為7143畝,占62.6%。

          二、主要亮點

          1、春耕生產亮點紛呈一是示范畈建設成效明顯。在政策引導、效益影響下,農戶對建立示范畈有較高積極性。統計顯示,全市已落實50畝以上的`早稻示范畈34個,面積3648畝,同比增長了600多畝。二是內部種植結構逐步優化。品種優良、經濟效益明顯的蔬菜瓜果種植面積同比均有較大增長。農戶對西甜瓜、糖果蔗、田藕、毛芋等作物種植均有較高積極性,全市預計種植面積比上年均有不同程度地上升,其中糖果蔗增幅10%以上,西甜瓜增長在5%以上。三是作物區域性生產布局更趨明顯。通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發揮傳統種植優勢,呈現出農業生產專業化、規;^域化發展趨勢。如春馬鈴薯主要集中在上溪、義亭等鎮,種植面積占全市的66.1%。果蔗種植主要集中在佛堂、赤岸等地,占全市的85.8%,義亭、佛堂兩地糖蔗面積達4297畝,占全市面積的65.7%。四是設施農業強勢發展。為適應市場需求,提高效益,義烏市部分農業龍頭企業紛紛增加鋼架大棚等設施,生產大棚瓜果和反季節蔬菜,全市預計新增鋼架大棚面積在20萬平方米以上。其中義亭發展了大棚西瓜1400畝,大棚甜瓜1550畝。同時依托全市10家水稻、植保和農機服務社,早稻機插水平顯著提高,目前已落實11個機插示范點1307畝,占早稻面積的19.1%。

          2、各地扶農力度進一步加大為調動農戶發展農業積極性,部分鎮(街)也明確了扶農政策,總體上與上年度扶持力度不減或略有加大。如上溪鎮對糧食生產與沃土工程扶持上,按市財政補助1:1配套;稠江街道和后宅街道對50畝以上早稻示范畈均從200元/畝提高到300元/畝;后宅街道還將連棟大棚3畝以上的從15元/平方提高到20元/平方;農業機械和設備給予購置價的20%補助;廿三里街道對土地流轉XX年100畝以上的,一次性給予500-600元/畝的獎勵。

          3、有效嘗試股份制土地流轉開發稠城街道尚經村擬對全村土地進行股份制入股改造。尚經村現在527戶1300多人,土地1300畝(含塘、路等),實際分到戶有1000多畝。目前,該村兩委擬對全村土地進行集中,以土地入股的形式進行流轉開發,并于3月下旬專門組織了村兩委、村民小組組長、村民代表等30余人赴江蘇華西村考察?疾旌,基本明確了具體設想。目前村里已成立股份制操作小組。具體由村兩委成員、監委會成員、老年協會會長、團支部書記、護村隊長、出納、文書共12人組成。并專門印發了告村民書,對入股后的效益、分紅等事項進行廣泛宣傳,積極鼓勵村民自愿以土地入股,便于村里集中流轉。經初步測算,年分紅田每畝400元,地每畝200元。從村民的反映看,普遍均能接受。但應在陽光大道以內靠村邊處,留部分土地用于自用種菜等,也為舊村改造預留用地。對于陽光大道外側的田地則可集中流轉。

        農業調研報告5

          一、產業結構調整基本情況

          我是農業大縣,農村經濟在國民產值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經過30年來的改革開放,我縣的農村經濟同全國一樣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面臨著加快推進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的繁重任務。自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歷屆縣委、縣政府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方面走了一些探索性的路子,逐步確立了蠶桑、畜牧兩項主導產業,結構調整已初見成效。

          一是全縣桑園面積達7萬畝,常年發種量15萬張,畜牧業生豬飼養量達49.2萬頭;二是產業化發展模式初步形成,蠶桑、生豬產業目標從種植到加工、銷售一體化經營模式已形成,畜牧業也通過專業市場、中介組織加農戶的產業化模式也雛形初現。三是在結構調整中,農民來自糧食的收入趨于下降,畜牧業與經濟作物的比重上升,結構調整真正讓農民在“看得見”中受教育,在“摸得著”中學本領,在“學得會中”得實惠,實現了農民收入的穩定增收。xx年完成農林牧漁業現價總產值79063萬元 ,按參考可比價計算,較上年增長7.5%,比“xxx”末期達到6.1億元,凈增加1.8億元,年均增長7.6%,比“xxx”計劃確定的年均增長7.2%左右高0.4個百分點。全年完成農林牧漁業現價增加值45929萬元,較上年增長7.2%。比“xxx”末期達到3.9億元,凈增加0.69億元,年均增長7.3%,比“xxx”計劃確定的年均增長7.2%左右高0.1個百分點。

          二、我縣目前農業結構調整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小富即安的思想障礙尚未破除

          一是安于現狀不愿調。一些人小農經濟意識較強,習慣了“吃一點、賣一點、貯一點”的自給自足的生產方式,也有些人滿足“小富即安,不富也安”缺乏高速調整的主動性。二是怕擔風險不敢調。怕種不好,沒有大面積種植經濟作物的經驗,怕市場行情發生變化,擔心普遍種植造成價格下跌。三是按部就班不愿調。面對滾滾而來的結構調整大潮,一些人消極對待,被動應付心思嚴重,一味求穩、求準、不愿接受一丁點風險,滿足于微調、慢調,具體表現在品種選擇上,只選擇自己熟悉,會種、會養的品種,在調整進度上,看左右、隨大流,沒有一個時間表,調到幾時算幾時。產生上述思想的原因,主要是受傳統習慣勢力影響較大,思想不解放,競爭意識、風險意識、機遇意識不強,對“結構調整”這一新生事物不易接受。

          2、宣傳教育不到位

          一是廣大農民甚至個別鄉、村干部對種植業、養殖業、退耕還林、還草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對大調、快調、多調的緊迫性認識不足,對非調不可,不調不行的大趨勢認識不清,對結構調整的內涵搞不清。結構調整是農、林、牧、副、漁之間的全面調整,是根據當地實際,按照宜農則農,宜牧且牧、宜林則林的原則調整,而不是種多種少的調整。三是市場波動大,在部分農民中產生了負面影響。

          3、農業產業化進程遲緩

          雖然我縣農業產業化取得了一定成績,但由于我縣所處地理位置,引資融資能力較弱,因而現有產業規模小,缺乏龍頭企業的有力拉動,資源優勢得不到有效轉化,產業化進程遲緩。一是龍頭企業規模小,經營管理水平低,市場競爭力不強,對農戶的帶動作用不太明顯。二是產業化經營體制不完善,農戶與龍頭企業利益連結不緊密。三是主導產業只注重規模未充分挖掘本自然優勢,主導產業無自身特色。四是品牌意識不強,雖有天然無公害綠色產品但都沒有經過專業機構認證,更無叫得響的產品,市場競爭力不強。五是創新意識不強,新興產業挖掘力度不足,市場敏銳性不夠,總是跟著別人跑,搶站不了市場先機。六是主要農產品加工環節薄弱(加蠶桑、黃姜等),科技含量低,初級產品多,高附值產品少;大路品種多,優質新品少,產品結構質量遠不能適應市場需求,難以參于國內市場競爭。

          三、產業結構調整的思路

          根據我縣的地理環境、傳統習慣、自然資源、國內外市場多種因素分析我縣產業結構調整的思路為:一是繼續大力推進農業結構調整,集中力量力把蠶桑、生豬主導產業做大做強,扶持壯大主導產為業的龍頭企業,提高其市場競爭力。二是立足資源、面向市場,圍繞綠色農業開展開發特色產品。三是積極探索和完善龍頭企業與農戶的利益銜接機制,促使一體化經營健康發展。

          四、產業結構調整的主要措施

          1、抓調研、宣傳,切實轉變觀念

          全面摸清,理清思路,轉變觀念是農業結構調整的前提,今年以來我縣狠抓農業工作調研、宣傳。一是縣委、政府主要領導親自帶隊,組織縣直涉農部門一把手赴常州、壽光考察農業產業化建設,進一步開拓視野、更新觀念,認識到自身不足增強了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二是深入農村調研,縣級每一名領導都有聯系鄉、村,使我們對本縣縣情有了更深刻認識。三是狠抓宣傳,我縣通過廣播、電視、報紙、標語、網絡等形式宣傳農業結構調整工作,突出其重要性,使廣大干部群眾意識到農業結構調整是實現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的必然要求,農業結構調整的共識在全社會逐步形成。

          2、優化

          優化區域化布局,必須因地制宜,才能促使農業規;a,在這方面縣政府已做了大量細致的工作,先后出臺了《蠶桑產業化實施意見》、《畜牧產業化實施意見》,印發了高效農業示范帶《實施規劃》、《實施方案》,使結構調整科學合理、有序進行,促使我縣農業可持續發展。一是根據我縣情況在中高山重點發展畜牧業,在淺丘山區重點發展蠶桑,在川道重點發展優質糧、蠶桑。二是請省、市有關農業、氣象、水文等專家對我縣農業生產資源進一步合理規劃,做到宜桑則桑、宜糧宜糧、宜牧則牧、宜蔬則蔬。三是規劃突出主導產業,扶持后續產業,提升科技含量,增強市場競爭力。

          3、積極培育主導產業和產品,大力抓好規;a基地建設

          主導產業產品是為龍頭企業提供充足優質的原料,是進行農業結構調整、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基礎。一是根據我縣實際,確立了畜牧、蠶桑三項主導產業。在主導產業建設上我們首選項目應為畜牧業,其次是蠶桑、設施農業等。二是積極培育后續產業,后續產業既要有地方特色;即“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同時又要有市場前瞻性,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如我們現已開發出的蠶桑系列產品。三是主導產業的發展要有品牌意識,力爭使我縣的一些產業產品盡快通過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認證機構的認證,打造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國有名的農產品。

          4、建設高效農業示范帶,突出輻射帶動功能

          按照“整體規劃、分步實施、選準項目、重點突破、依靠科技、示范帶動”的發展原則,以市場為導向,通過聚集全縣的人力、物力、財力傾斜投入,加快農業優良品種,先進技術的推廣普及和農業基礎條件的'改善,積極開拓大中城市市場,大力發展現代高效農業,全力打造“綠色”品牌,促進農村經濟整體效益全面提升。按照“一年打基礎、三年上規模、五年見成效”的發展步驟,重點在池河、城關、銀龍、饒峰四鄉鎮19個村建設三大基地、兩大園區,即萬畝蠶;、5萬頭畜牧基地和設施農業示范園、觀光農業示范園,使該區域內的產業經濟效益在較短時期內有一個較大幅度的提高,農民人均純收入每年遞增300元,對全縣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起到示范帶動作用。

          5、創新科技推廣體制,加速農業產業化進程

          以全國農技推廣示XX縣項目建設為契機,我們在業已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如首問責任制,否定報備制,責任追究制、干部職工績效考評制度,政務公開制度等制度的基礎上,結合我縣農技推廣的實際,進一步完善并制定了XX縣農技推廣責任制,農技推廣管理職責、基層農技人員績效考評制度,聘用制度,培訓制度及多元化農技推廣服務機制等多項制度,通過加強與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建設,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樹立建章立制管理人,考評績效激勵人,嚴格監督約束人,樹立依靠制度管事,塑造全縣農業系統技術指導員敬崗愛業,奮發有為的良好工作形象,激勵廣大基層農技人員建功立業的積極性、創造性,建立起基層農技推廣長效運行管理機制。

          6、加大農業投入,強化基礎地位

          當前,我縣農村經濟基礎十分薄弱,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實現農業產業化經營,必須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力度,增強農民和龍頭企業的“造血”功能。一是繼續堅持金融扶持、財政傾斜、部門幫扶、科技投入的政策,把一切行之有效的措施落在實處。二是對農業生產進行補貼,把農業基礎設施等公共產品的提供和農村教育培訓作為支持重點,通過改善生產條件,提高農民科技素質,實現農產品的綠色環保、無公害化,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三是增強面向農戶的小額貸款,通過對貸款的用途、方向限制、扶持農戶擴大生產規模,引導其產業化發展,彌補其產業化經營的資金不足。四是加大對農業科技推廣的扶持,農業生產技術的先進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農業生產的質量、效率、效益,增加農業部門科技推廣經費,提高科技對農業的貢獻力,是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必然要求。

          7、發展生態農業,確保農業可持續發展

          為了促使農業可持續發展,我縣在產業結構調整中結合山川秀美工程推廣無公害種植、標準化種養、沼氣等生態農業技術。一是推廣無公害種植技術,結合市政府實施的月河川道萬畝無公害蔬菜計劃,在城關、池河發展無公害蔬菜4000畝,以此為重點,在全縣逐步全面推廣無公害種植,以降低農藥、化肥使用量,擴大生物技術使用和普及。二是推廣以舍飼養殖為重點標準種養技術,狠抓標準化建圈和人工種草以實現農業內部結構良性循環,降低放牧對自然資源的破壞,鞏固退耕還林成果。三是推廣生態沼氣技術,為徹底改善農民生活條件,目前我縣已建成萬余口沼氣池,結束了建設農戶煙熏火燎、蚊蠅滋生的生活環境,在村民中反響十分強烈,極大地調動了附近農戶對生態家園模式建設的積極性,從另一方面來講又減少了柴薪使用,鞏固了退耕還林、山川秀美工程來之不易的成果

        農業調研報告6

          辦事處位于科右前旗西南部,總面積239。2平方公里,轄10個村,29個自然屯,47個農業生產合作社,F有4806戶,其中農業戶4554戶,人口15946人,其中農業人口15115人,隨著外出務工人員的增加,現實有農業人口1。2萬人。全辦事處現有耕地面積151699。84畝,其中川地32826畝,占耕地比重的21。64%。氣候特征干旱缺雨,年平均氣溫4攝氏度,最高氣溫37攝氏度,年平均降雨量420毫米,無霜期127天左右,日照充足,晝夜溫差較大。主要農作物有玉米、高粱、馬鈴薯、葵花、大豆及雜糧雜豆。受所處地理位置、地形特點及氣候條件影響,自然災害尤其是旱災隨時威脅著農業生產,農民抵御自然風險的能力較弱,在十年九旱,年年春旱的情況下,為避免自然災害后農民和農業生產受到嚴重損失,大力發展農業保險是比較可行的方式之一,農業保險可以分散風險,轉移風險,使農民獲得必要的補償,有助于盡快恢復正常的農業生產。

          一、辦事處農業保險發展現狀

          以xx年為例,##辦事處農戶保險投保面積共計83401。78畝,保額共計170221。7元,其中:旱地玉米投保戶2387戶,面積59849。56畝,保額119699。12元;水澆地玉米投保戶414戶,面積7655。83畝,保額26795。4元;葵花投保戶968戶,面積10339。12畝,保額15715。46元;大豆投保戶669戶,面積5557。27畝,保額8001。72元。投保作物面積占耕地面積的95。14%。xx年保險公司共分兩批對農戶進行了理賠,第一批理賠各類農作物畝數為921。1畝,占投保面積的1。1%,賠付金額為69257。6元,占保額的40。67%,第二批賠付金額10萬元,兩批共賠付金額為169257。6元,占保額的99。43%。同時,保險公司將農戶投保的170221。7元保金轉到xx年,為農戶繼續參了保。

          二、存在的問題

          1、保險公司強行將農戶上一年的保費轉到下一年,在部分農戶中產生不良影響,剝奪了農戶自主投保的權力。

          2、開展農業保險業務的公司少,目前只有一家保險公司在辦事處開展種植業保險,無競爭,勢必導致其服務質量上存在問題,與農民的需求存在差距。

          3、農業保險的理賠程序不透明,諸如:災年農業年成是怎樣界定的,理賠標準是什么等等,參保農戶都不清楚,導致農民反響很大。

          4、保險公司理賠時間過長,與農業生產周期不相適應。

          5、理賠數額應嚴格按農業保險理賠標準實施,不能各鄉平均分配。這樣嚴重破壞了公平原則,也會使保險部門公眾形象大打折扣,影響農業保險業務開展,制約保險業發展。

          三、幾點建議

          1、強化政府引導。農業是高風險的產業,自然災害往往給農業、農村、農民造成巨大損失,而個體農民自身抗災能力極其有限,對于農民的.損失以往主要靠財政補貼和社會救濟這兩種辦法來解決。由于政府資金有限,往往“救急救不了窮”,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農業保險則是化解農業風險的一個重要途徑。由于農業保險具有高風險、高成本、高價格、低收益的特點,一般商業性保險公司都不愿意經營農業保險,農民由于收入低,大多數人缺乏為其農產品投保的支付能力,要讓他們自愿購買農業保險一時很難做到。因此,開展農業政策性保險工作,必須加大政府引導,但也要走出政府包辦的怪圈。

          2、加大政策扶持與財政補貼力度。農業保險的自身特點決定了它具有較強的外部性,單一依靠市場機制的配置會造成市場的失靈。純商業化經營的路子也難走通,這就客觀要求政府履行其宏觀調控和公共管理的職責,對農業保險這個準公共性產品給予財政補貼。除對農戶的保費補貼外,還要對農業保險機構的經營費用給予補貼,另外在稅收、貸款利率、再保險等方面給予政策扶持,國家政策扶持是農業保險發展的重要保障。

          3、實行“三低”原則!叭汀奔吹捅kU、低保費、低保障。由于農業因災受損經常發生,有時損失還較為嚴重,如果將各種自然災害損失都納入保險范圍全部給予補償,收取保費高,農民不愿也無力接受,因此,實行低保額的初始成本保險,這樣既幫助農民抵御農業風險,防止農民因災致貧,因災返貧,又解決了農民和地方財政經濟承受能力問題,將政府災后補助資金前移為災前保險費補貼。

          4、強化競爭意識。一個地區應形成多家保險公司參與開展農業保險業務的格局,引入競爭機制,給農民參加保險選擇機會,才能使保險公司提高服務質量。

          5、公開保險程序,增加保險理賠透明度。參加保險后,一旦受災,農民對農業災年收成如何界定,怎樣界定,保險公司如何理賠,理賠的比例數額多少,標準是什么,理賠的時限長短,農戶都不是很清楚,容易打消農民參保的積極性。

          6、擴大風險保障范圍。農業保險比較復雜,風險控制較難,應根據自然生態條件特點和農業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目標開展工作,逐步增加農業保險產品種類,擴大風險保障范圍,例如應把馬鈴薯種植納入農業保險范疇,實現農村農業保險的可持續發展和政策性農業保險的穩步推進。

        農業調研報告7

          鎮位于諸暨市西南部,自然、人文環境獨特,享有水果之鄉”的美譽。近年來,鎮黨委、政府審時度勢,按照市委市府的工作要求,提出了創建水果星級特色鎮鄉工作目標,利用資源優勢,因地制宜,被諸暨市委、市政府命名為“南方精品水果特色鄉鎮”,XX年被評為“三星級水果特色鄉鎮”,使我鎮以櫻桃、枇杷為主的水果產業得以規范、健康、快速發展,并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力地促進了我鎮新農村建設的發展.

          一、發展現狀與成效

          (一)水果基地版圖日趨擴大.通過鎮黨委、政府的引導和扶持,我鎮觀光農業基地快速發展,品種增多、品質提高,到目前為止,我鎮現有百畝以上水果基地三十多個,富潤科技生態園、“金竹山莊” 、龍虎原野山莊”、“月亮灣山莊”等綜合性休閑基地四處。XX年新建水果基20多處,F共有果林面積1XX余畝,各種水果十余種,既有傳統水果枇杷、櫻桃、紅心李、柿子,也有近幾年從外地引進的新品種優質黑珍珠(櫻桃)、黃花梨、楊梅、葡萄、提子、冬棗等,形成了品種全,季節長的水果產業特色。鎮黨委政府積極鼓勵果農在外投資,在義務上溪鎮等地開發桃子、桔子、葡萄等水果基地8個,面積4000余畝。

          (二)休閑旅游產業不斷升級.隨著經濟的增長,閑暇時間增多、出行能力提高,旅游市場不斷興旺,人們不再滿足于普通的游山玩水,旅游模式從單純的旅游觀光與休閑相結合的模式轉變.我鎮的生態旅游農業依托各大水果基地,以其便捷的交通和較強的參與性等特點,得到了城鄉居民的'親睞.集采摘、休閑、娛樂、餐飲、住宿于一體的農莊經濟發展迅速,旅游業,效益農業和農莊經濟三者結合程度不斷提升,“嘗農家土菜、喝高粱美酒、品綠劍名茶、摘時鮮水果”已成為游客對同山的向往。一年來,僅金竹山莊就接待市內外游客五萬多人次,并受到了游客的廣泛好評.

          (三)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增加。鎮黨委政府積極探索現代農業與旅游發展相結合的發展路子,緊緊圍繞旅游業“行、游、住、食、購、娛”六大要素,依托湯江巖野外拓展基地,邊村宗祠等原有景點,大力發展休閑旅游農業,取得了良好成效,今年共接待游客12萬多人次,總收入600余萬元,創利潤180余萬元,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近百人,農產品附加值得以提高,農民收入不斷增加.如今年的同山特色水果短柄櫻桃供不應求,每公斤賣到了60元的高價,沈宅的同華牌櫻桃打入了杭州、上海等地的大型超市,臺灣客商也通過網站了解到同華牌櫻桃,紛紛訂購.有效地促進了產業升級,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二、主要工作

          (一)制訂規劃、出臺政策、加強引導和宣傳.創建水果水鄉的目標確立后,鎮黨委政府迅速成立了以鎮長為組長,分管領導為副組長的領導小組,配備精干力量,加強對該項工作的協調和領導,為該項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組織保障。

          1、制訂規劃,進一步擴大水果版圖。年初就確定了在同源村、三新村一帶擴種櫻桃,使連片面積達到1200畝,在仙日、邊村、西源發展枇杷基地650畝,在中源、高城頭、臨江村發展提子基地200畝,改造唐仁、麗塢底等村山地1000畝,進一步擴大水果基地的版圖,為創建水果特色鄉鎮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出臺政策,重點培育水果塊狀農業。對連片種植櫻桃、枇杷、楊梅、提子等水果達一定面積以上的,給予不同程度有金額補助;對促進我鎮產業化經營的單位和個人進行獎勵和扶持;對發展觀光旅游基地的行政村及農戶給予每畝20元的資金補助;開展優質水果評選活動,邀請有關專家進行評比,對獲獎人員給予500-1000元的獎勵.

          3、政府搭臺,對水果進行整體宣傳推介。在對全鎮范圍內的水果種植情況進行調查的基礎上,結合鎮域范圍內的農業龍頭企業、農家樂山莊和旅游觀光景點,編印《同山鎮觀光休閑手冊》,廣泛發放,并把休閑手冊上傳到網上,在諸暨日報上進行專版宣傳。注冊成立同聯水果專業合作社,吸納會員100人,為廣大水果種植戶統一了包裝。在櫻桃時節著力做好休閑觀光農業推介活動,通過短信平臺廣泛發送短信,邀請社會各界人士到采摘櫻桃,并與湯江巖風景區聯合在杭州參加“旅游進社區”推介會,把“嘗農家土菜、喝高粱美酒、品綠劍名茶、摘時鮮水果”這一休閑特色推向更廣闊的市場。同時,5月28日成功舉辦“同山鎮南方精品水果節”,邀請市四套班子領導、涉農部門和各大旅行社負責人參加,組織與會人員參觀基地,舉辦培訓班和圖版展示會,進一步擴大了同山觀光休閑農業和同山水果的知名度。 11月1日舉辦了“秋滿同山環湖游”活動,邀請市領導、市登山協會和各界人士徒步安華湖,市美協、作協和攝影協會采風同山,采風文章在相關媒體刊登,為編制《圖說同山》做好準備,以全面反映同山的觀光休閑特色。

        農業調研報告8

          為進一步推動促進我區農業面源污染整治工作,6月中旬,區人大常委會農資環保工委組織區農辦、農業林業局、建設規劃分局、環保分局、水利局、財政局等有關部門負責人和部分區人大代表,先后到我區各街道辦事處、區農業林業局進行了座談調研,并實地察看走訪了部分畜禽養殖場所和種植戶。在此基礎上,提出一些建議和意見。

          一、我區農業面源污染整治情況及取得的成效

          農業面源污染是指農業生產及其相關活動中產生的環境污染。主要來源有兩方面:一是農業生產過程中化肥、農藥、薄膜等投入物使用;二是畜禽飼養排泄物。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及城市化、工業化不斷推進,我區大量耕地退出,農家肥施用量大大減少,而化肥、農藥、薄膜使用量大大增加。同時,在城中村、城鄉結合部出現相當數量且具有一定規模的畜禽養殖場所,對我區環境的污染越來越嚴重。據農業部門統計,我區20xx年度化肥用量為5527噸,農藥255噸,農用薄膜228噸;生豬存欄5萬余頭,奶牛存欄1800頭,雞鴨398000羽,其中規模上養豬場60戶,養牛場45戶,畜禽的排泄物基本上未經無害化處理直接排放到河道或露天堆放,成為當前環境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去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全面開展農業面源污染整治工作,在城區實行畜禽“禁養區”。區政府根據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要求,結合生態區建設,狠抓農業面源污染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ㄒ唬┙⒔M織機構,制訂實施方案,全面開展農業面源污染整治工作。區政府和各街道相應成立農業面源污染整治工作領導小組,有領導、有組織地實施農藥減量增效工程和規;笄蒺B殖場排放污染物治理工作。去年5月底,區政府發布城區畜禽“禁養區”通告,對城區東至二條路、南至高閘浦、西至永寧河、北至xxxxx南岸江堤的規;笄蒺B殖場進行整治,責令其搬遷或關閉。去年8月底,區政府還出臺了全區農業面源污染整治實施方案,把此項工作作為區政府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明確工作目標、工作任務,落實相應工作措施,并把農業面源污染整治納入各街道、農場的年度“兩個社會”考核內容。

         。ǘ┩怀鲋攸c,明確責任,把農業面源污染整治工作落到實處。農業面源污染整治工作面廣量大,涉及到千家萬戶的利益,各種矛盾與利益交叉在一起。區政府在開展農業面源污染整治工作過程中,一方面把它同“811”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結合起來,納入生態區建設的主要任務來抓;另一方面把城區“禁養區”畜禽養殖場搬遷作為重點,實施政策扶持,限期搬遷;同時,投入1000多萬元,在三甲八塘鹽田地塊建造占地面積89畝、總欄舍面積為11466平方米、可飼養生豬6000多頭的生豬養殖園區,為“禁養區”規模上養殖戶搬遷提供養殖場所。此外,區政府與各街道、部門簽訂了責任狀,明確具體的職責和整治任務,建立以街道為單位、農林部門主抓的工作責任體系。為鼓勵畜禽養殖戶搬遷和關停,區政府還出臺了相應的補助政策,規模上的養殖戶,如搬遷給予每一頭豬補助40元,每一頭牛補助400元,自行關閉的,每頭豬補助140元,每頭牛補助800元,確保了農業面源污染整治工作的順利進行。

         。ㄈ┘訌娂夹g指導,做好服務工作,提高農業面源污染的整治效果。為提高農業面源污染整治效果,農業部門對畜禽養殖戶加強技術指導,做好服務工作,強化疾病防治以及糞便排泄物的無害化處理。對農業生產過程中化肥、農藥、薄膜的使用,區政府從20xx年開始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增效工程,通過采取宣傳、培訓、示范方建設、統防統治等一系列措施,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20xx年至20xx年,累計實施農藥減量控害增效11.3萬畝,測土配方施肥8.3畝,全區畝農藥使用量減少20%以上,化肥使用量減少10%以上,大大降低了化肥、農藥使用對環境污染的程度。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

          區政府雖然在農業面源污染整治中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一定成效,但從實地了解情況來看,整治工作任務還很重,離市、區兩級政府提出的目標還有很大差距,有的街道僅僅搬遷了幾個規模上養殖大戶,面上的整治及對小規模的養殖戶、散養戶的處置基本上還未實施,全區“禁養區”需整治的養殖戶30家,現只有2家搬遷,葭沚街道的'任務尤其重。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對全區農業面源污染整治工作的宣傳不夠,群眾思想認識有偏差,抵觸情緒較大。通過這次調研和座談,發現有些單位對農業面源污染概念不清楚,整治工作內容不明確,僅把河道整治作為農業面源污染整治工作來抓,認為完成河道整治工作就完成了農業面源污染整治工作。而廣大養殖戶認為,當前發展畜禽養殖業符合中央政策,是各級政府大力提倡、鼓勵、支持的,現在實施整治,在城區設立“禁養區”與現有政策不相符,同時搬遷或關停涉及到養殖戶自身的經濟利益,且政府補償標準偏低,小規模的養殖戶搬到園區養殖根本無利可圖,甚至可能虧空,因而對整治 工作配合不夠,抵觸情緒較大。同時,此項工作僅僅局限于農業部門抓管,其他相關部門和各街道辦事處對此重視不夠,認識也不夠到位,有些街道認為抓經濟工作是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抓農業面源污染整治既看不到工作成績,又要得罪當地老百姓,因而有等待觀望思想,導致整治工作推進緩慢。加上上半年實施村級換屆選舉,工作難以落實,工作中缺乏配合協調,進展不平衡。

         。ǘ﹥蓚養殖園區建設進度滯后,且管理上存在問題。經區政府幫助包裝項目,20xx年,由xxxxx市國士特殊乳制品開發有限公司申報在三甲租用73畝鹽田,建造奶牛養殖園區,并得到了省、市的大力支持,補助了86萬元資金,其中省補助60萬元,市補助10萬元,區里補助16萬元。但在建設過程中因受“云娜”、“麥莎”兩次臺風的襲擊,給該園區造成了很大損失,導致建設進度緩慢。去年,區政府為了配合“禁養區”奶牛搬遷,又拿出120萬元給該公司用于環保設施建設,但該公司因資金緊缺而挪用了該款項,目前,該園區已有部分奶牛搬遷入園飼養,由于糞便處理不當,出現大量的奶牛糞便露天堆放,對周邊環境造成嚴重影響,群眾反映強烈。同時,養豬園區按要求在6月份完工,但目前來看,工程建設仍在進行過程中,因此“禁養區”生豬養殖戶要限期搬遷也有困難。此外,這兩個養殖園區在管理體制上也沒有理順。

         。ㄈ┴熑尾粔蚵鋵,難以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雖然區、街道建立了農業面源污染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并簽訂了整治工作責任狀,但實際工作中沒有按責任狀要求來實施,有些街道主要領導重視,工作開展好些;有的街道僅僅由農辦工作人員出面,被動應付,得過且過。從部門來說,雖然農業部門牽頭開展整治,但是缺乏統籌協調能力、違法處置能力,工作難以落到實處,工作難度很大。據了解,到目前為止,只有兩家養牛戶搬至園區,其他養殖戶均未采取任何措施,糞便仍直排河道,對這些違章養殖戶缺乏執法力度。如葭沚街道富強村所謂的養豬場,均是外來人員租用該村的標準農田建造簡易豬舍飼養,代表們進去視察時臭不可聞,無法進場,而且污水直排河塘,當地群眾反映強烈。這樣的情況很普遍。另外,農用廢舊薄膜缺乏回收利用,形成了“白色”污染,農村生活污水、糞便也基本直排河道。

          三、幾點意見和建議

          搞好農業面源污染整治,是事關社會穩定,經濟可持續發展,以及人民生活質量提高的大事,也是保護生態環境的需要。區政府和各級各部門要充分認識農業面源污染整治的重要性、必要性、緊迫性,牢固樹立全面的生態環境觀念和全面的治污觀念,把農業面源污染整治工作作為生態區建設的重中之重來抓。

          (一)要進一步統一思想,下大決心,提高對農業面源污染整治工作重要性、緊迫性的認識。農業面源污染整治涉及到全區千家萬戶,面廣量大。區政府要針對全區農業面源污染實際情況,統一開展集中整治,對重點污染源要重點整治。從地域整治角度看,重點是城區“禁養區”的規模上養殖戶應在規定時間內搬遷或關閉;同時,對小規模養殖戶和散養戶,以就地予以關閉為主,可適當提高補償標準,以補助在整治中給養殖戶造成的損失;對沿河、公路兩旁、集鎮及人口密集地也都要加大集中整治力度。要重視農藥、化肥的使用管理,大力推進無公害綠色基地建設。區農業、農資及相關部門要加強對全區農藥、化肥銷售情況的監管,防止高濃度、高劇毒物品流入市場。對“白色”污染物要求誰使用誰清理,做到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

         。ǘ┮M一步規范規模化養殖場建設,防止新的污染源出現。我區畜禽養殖已漸成規模,畜禽集中養殖帶來的糞便等新的污染源也逐漸開始影響環境。隨著新一輪農業生產鼓勵政策出臺,有些原從事家庭式工業企業主想在畜禽規;B殖中增加投入,大力發展畜牧業,如前所眼鏡模具廠轉產為規模上的養豬場,另有一家眼鏡加工廠轉產為規模上的雉雞養殖場。為防止因盲目發展而產生新的農業面源污染,區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制訂畜禽業發展規劃,正確處理好畜牧業的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引導養殖戶走規;B殖、無害化處理的道路,決不能以影響生態環境來發展畜牧業。農業、環保等有關部門要做好指導和監督工作,積極引進新型技術,對畜禽糞便等污染物進行處理,做到循環利用,變廢為寶。對新建的養殖大戶,區政府應幫助其落實好養殖場所,規范審批及相關手續,場地必須做到標準、環保,防止新的污染源產生。

          (三)要進一步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形成整治工作合力。要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全社會對農業面源污染整治的思想認識。要統一部署,以街道為單位明確責任,把農業面源污染整治工作任務落實到每村每戶;各相關部門要樹立為基層服務的理念,密切配合,大力支持整治工作。要集中時間,集中精力,嚴格執法,對“釘子戶”和造成環境嚴重污染的養殖場、養殖戶,加大依法整治和打擊力度。要認真研究當前農業面源污染整治中的困難和問題,進一步制訂和完善農業產業化和畜禽業發展的有關政策。

        農業調研報告9

          白河是典型的山區農業縣,自然資源較為豐富。然而,長期以來,全縣農產品加工卻較為滯后。為此,我們深入田間地頭、加工企業,與種植戶、企業經營者進行座談,掌握了我縣農產品生產、銷售、供應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形成了粗淺的思考。

          一、我縣農產品品牌建設現狀

          白河素有“秦頭楚尾”之稱,漢江穿境而過,農產品資源較為豐富。目前,全縣年產生豬27萬頭、養雞32萬只以上,蠶繭4600噸。林特野生資源豐富,盛產茶葉、魔芋、竹筍、板栗、核桃、春芽、山野菜、香菇、黑木耳等。山泉水藏量豐富,水質均為低鈉低礦化度、偏硅酸型天然型礦泉水。特色養殖資源豐富,有野豬、梅花鹿、孔雀等。白河是中國生態富硒木瓜基地,目前種植面積達10萬畝。

          雖然農產品資源較為豐富,但是全縣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國并沒有可以叫得響的農產品加工品牌。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農產品加工企業少,知名度低。目前,我縣農產品加工企業17家,農產品注冊商標僅10件,主要有蠶繭加工企業1家、綠色臘肉加工企業1家、木瓜酒飲品生產加工企業5家,茶葉加工企業6家等,其中有2家企業均獲得安康市知名商標和陜西省級著名商標稱號。農產品品種較為單一,產品更新換代慢,包裝比較粗糙。企業開拓市場力度不夠,市場知名度低,產品銷售局限于縣內、安康市內。

          二是企業產值低、帶動能力弱。全縣農業龍頭企業年產值千萬元的僅有永宏化工、逸酒酒業、安凱肉食品加工、恒泰絲綢4家企業,其中有2家企業今年處于半停產狀態或沒能滿負荷生產。作為我縣農業主導產業的木瓜、黃姜、蠶桑、畜牧、烤煙以及茶葉,均有龍頭企業,但龍頭企業與基地、農戶之間關系松散,對產業的帶動能力較弱。如我縣作為國內最大的光皮木瓜基地,種植木瓜達數10萬畝,xx年木瓜產量達6930噸,但我縣5家木瓜加工企業僅收購木瓜2130噸,大量的木瓜資源白白浪費。同樣,作為我縣目前唯一一家中藥材公司秦巴藥業,一直沒有產品加工,對中藥材的帶動作用也很小。

          三是企業工藝水平參差不齊、總體水平有待提高。近年來,我縣農產品加工企業總體工藝水平逐步提高,如逸酒酒業獲得陜西省著名商標稱號、歌風茶廠獲第十屆“中華杯”名優茶特等獎,但是全縣農產品加工企業總體水平還不高,企業之間工藝水平參差不齊,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品牌的知名度。如我縣茶葉產業在品牌整合之后,市場占有率和市場知名度有了明顯提高,但6家茶企之間工藝水平差距較大,需要進一步制定詳細的品牌標準進行規范,確!鞍缀哟貉唷逼放浦炔粩嗵嵘。

          二、思考與建議

          加強農產品品牌建設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然選擇,也是我縣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實現科學發展的重要基礎。當前,農產品市場競爭已從產品外觀質量競爭上升到產品安全質量競爭的新階段,著力打造品牌、商標、包裝、信譽等無形資產形象,顯得十分重要,其中品牌建設尤為突出。加強農產品品牌建設,要充分發揮企業、行業協會和政府三個層面的作用,共同做大做強農產品品牌。

          一是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農村產業化是農產品品牌建設的基礎和關鍵。農產品品牌建設和農業產業化相伴而生、沒有雄厚的產業基礎,就不可能有規模,沒有知名品牌建設,產業化也不可能做大做強,只有品牌化與產業化相結合,才能顯現效益。立足縣情實際,明確一個具有發展潛力的主導產業,如山林經濟,堅持不懈的抓到底,抓出效益。進一步完善有關農產品品牌的創建激勵政策,充分調動企業和生產經營者創建農產品品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加大對品牌宣傳和策劃的`支持,對獲得省、市級的農業名牌產品予以獎勵:建立農業龍頭企業服務機構,對農產品品牌建設進行策劃和指導。

          二是著力打造龍頭企業。根據我縣農業產業的特點,必須著力培育、打造一批牽動力強的龍頭企業。逐步建立起龍頭企業與農戶聯合運作機制,采用“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以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協會作為載體,在主體建設、產業規模、產品品質上下功夫,充分發揮各自作用,不斷推動農業品牌的發展。

          三是進行科學的品牌規劃。根據我縣資源優勢和產業發展狀況,針對當前品牌“少、雜、小”的問題,應當突出特色主導產業,科學制定全縣農產品品牌發展規劃,合理布局,提升整體優勢。注重產品整合,握緊“拳頭”,集合有限的資金,進行品牌的整合宣傳,不斷提高我縣品牌的認知度和美譽度。要高度重視地域品牌建設。地域品牌即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具有區域產品特色,一個成功的地理證明商標,能帶動一個地方的產業發展。“陽澄湖大閘蟹”、“吐魯番葡萄”、“寧夏枸杞”這些眾人皆知的農產品品牌落腳點雖在產品本身,但無一不被打上了鮮明的地域印記,這也無疑是值得我們學習借鑒并為之努力的方向。我縣建設地理證明商標具有一定的基礎,應該充分發揮資源優勢,積極申報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加大推廣應用的力度,將企業各自為戰轉變為以地域品牌為龍頭統一開拓市場。

          四是加大對農產品的科技投入。不斷加大農業科技開發、引進和推廣力度,積極進行以提高農產品質量為核心的技術改造和技術攻關,建立完善農科教結合機制,通過多渠道、多形式培訓,不斷提高農民的科技素質。進一步強化農業標準化生產,建立完善品牌農產品相關的系列標準,構建新型農技推廣組織體系,指導企業和基地提高產品科技含量,提升農產品檔次和水平。由政府搭橋,與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加強合作。

          五是開發無公害、綠色產業品牌。食品安全是當前全社會關注的一個主要問題,無公害綠色安全食品是消費者產生信任感和重復購買的最直接因素,無公害綠色標志已成為農產品質量和安全的象征。從某種意義上說,實施品牌戰略就是在打無公害綠色安全品牌。我縣現有的農產品中,如柿子、食用菌、核桃等,它們受環境條件限制少,病蟲害少,本身就是天然的無公害食品,只要稍加引導規范,就是一個無公害、綠色食品產業群。力爭每種農產品都要獲得國家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和市無公害管理辦公室的認證,獲得無公害綠色食品標志使用權。有關部門借鑒先進地區經驗,遵照國家有關規定,抓緊制定、落實本縣的各類農產品的生產標準,實行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并建立田間檔案。建立農產品質量檢驗、監測機構,健全農產品檢驗監測體系,切實保證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打造農產品的“誠信”品牌。

        農業調研報告10

          20xx年,在市紀委和工業新區兩委的正確領導下,我們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紀委全會精神,嚴格按照省推進“三轉”電視電話會議要求,聚焦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明確職責定位,突出主業主責。上半年,我們圍繞“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積極變角色、移重心、樹形象,改進工作方法、創新工作機制,有效地推動了我區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

          一、落實“三轉”工作開展情況

          (一)變角色,促進職能歸位

          完善紀檢組織機構。今年上半年,為實現監督執紀問責主業提供組織保障,我們對剛剛整合后的工業新區紀檢組織機構建設情況進行了摸底調查;發現基層機構不健全,人員配置

          不到位,兼職較多,與日趨繁重復雜的工作任務極不適應,致使一些工作只能疲于應付,嚴重影響了工作開展和職能的發揮。針對以上問題,上半年我們把抓組織建設作為落實職能頭等大事,認真謀劃、深入調研,爭取黨工委支持。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紀檢監察組織和村級監督機構建設的實施意見》,進一步規范和完善區、兩園一鄉、村級紀檢組織建設,將監督觸角延伸到各行政村,真正實現監督工作區、鄉、村三級聯動,為落實監督執紀問責職能提供了組織保障。

          優化機構人員配置。突出辦案力量、強化監督力量,將力量向辦案一線傾斜。今年,區紀委增加工作人員3名,并對區紀工委職能科室進行了重新調整,充實了辦案力量,加大了辦案工作領導力度。

          歸還“責任田”突出主業。針對各基層紀檢組織擔心權力削弱、利益受損不愿放,擔心失去監督抓手不敢放,不知道哪些該放哪些該留不會放等顧慮,我們及時統一認識,厘清職責,堅決把別人的“責任田”還回去,堅決把不該管的工作交還給主責部門。對有紀委監察局參與的議事協調機構進行了清理,共清理議事協調機構19個,目前正在與新區兩委協調退出機制。出臺了《關于進一步規范鄉鎮、園區紀委(紀工委)書記區垂直部門紀檢組長(紀委書記)職責分工的通知》,

          進一步清理規范基層紀委書記在黨委(黨組)內部的分工,切實解決其身兼數職的問題,確保他們把主要精力轉移到執紀辦案和監督檢查上來。

          (二)移重心,強化執紀監督

          加大查辦案件力度。我們始終把查辦案件擺在突出位置,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上半年,我們克服人員少、案件多、設施不齊全等困難,推行全員辦案制,注重辦案質量。截止目前,查辦案件6件,已辦結5件,有3人分別受到開除黨籍和黨內嚴重警告處分,有6人受到告誡批評和誡勉談話。

          開展明察暗訪。圍繞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加大對嚴禁公務用車、公款招待,工作作風等情況的明察暗訪力度。上半年,組織作風紀律專項檢查2次,開展明察暗訪4次,發現問題11個,發通報2期,對6人進行了談話批評。進一步促進了中央八項規定和六條禁令的落實,干部作風有了明顯好轉。

          開展專項整治,切實解決損害群眾利益問題。上半年,結合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圍繞正風肅紀、還利于民,切實解決損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督促指導各部門、各單位對照《關于集中開展清還群眾利益專項行動的實施方案》、《關于深化正風肅紀開展“四風”突出問題專項整治的實施方案》開展了自查自糾和監督檢查活動,共清理拖欠群眾資金164。1460萬元;牽頭組織綜合辦公室對機關辦公用房進行了檢查,共清騰超標辦公用房225。93平方米。上半年,我們還對學校教師違規辦班情況開展了專項監督檢查,對違規教師給予了全校通報批評、退還所收違規費用的處理。并責成主管部門和有關學校加強對在崗教師加強師德師風教育,嚴格執行教育部《中小學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的規定,進一步規范了教師行為。

          加強對政府投資工程項目的監督檢查。上半年,我局先后春季綠化苗木采購、西區路面維修物資采購、循環經濟園區道路招標等重大工程招標活動進行了監督,保證投標人公開、公正參與投標活動,較好的發揮了監督作用。

          (三)樹形象,不斷自我完善

          開門納諫催生作風轉變。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堅持開門納諫。通過基層蹲點、上門走訪、個別談話以及設置意見箱、召開座談會、發放征求意見函等途徑,征求到各方面的意見建議16條。針對群眾反映和自查出來的監督不力、執紀不嚴等突出問題,我們不等不靠、立行立改,強化措施和制度保障,并在今后認真踐行。

          完善制度規范工作行為。先后規范了信訪、案查、審理工作程序,修訂完善了紀委監察局5項制度,進一步規范了紀檢監察干部的工作行為。

          加強學習注重素質提高。我們結合群眾路線教育活動,利用集中學習日,加強對反腐倡廉組織和紀檢監察業務的學習,先后集中學習領導重要講話及法律、經濟、金融等方面的知識,共計16個篇目。通過學習,使工作人員進一步把握紀檢監察工作特點和規律,提高了工作能力和水平,堅定了做好紀檢工作的信念,增強了干部責任意識、服務意識,樹立了“為民、務實、清廉”的良好形象。

          二、落實“三轉”當前存在的.問題

          近幾年,隨著我區經濟社會的發展,工作任務也越來越重,紀檢監察機關領導參加的會議多,參加的議事機構多,參加的監督檢查多。甚至有的部門和領導認為紀檢監察機關有權威,一些難度大的工作讓紀檢監察機關去牽頭,復雜的矛盾讓紀檢監察機關去化解,棘手的問題讓紀檢監察機關去處理,習慣。

        農業調研報告11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為進一步摸清家底,理清思路,促進XX市現代農業發展,日前,XX市組織50多人分成13個組,分赴13個鎮、街道開展以法律法規宣傳、春耕備耕情況調查、低丘緩坡開發農業、耕地拋荒檢查為主要內容的大型農業專項調研活動,通過聽取情況介紹、深入拋荒、低丘緩坡開發等實地勘察,詳細掌握基礎材料,確保此次農業調研取得有效成果,為進一步細化扶農政策和開展農業工作奠定基礎。

          一、基本現狀

          1、貫徹市農村工作會議情況

          自市里的農村工作會議后,全市各鎮、街均能行動迅速、宣傳到位、措施有力,因地制宜地開展傳達落實。如稠城、稠江、后宅、城西、大陳等鎮(街)多層次組織召開了農技員會議和專業大戶、農業企業會議,進行會議精神傳達貫徹市農村工作,部署了農業生產措施。佛堂、蘇溪、廿三里等鎮(街)已草擬出扶農政策初稿,總體上扶持力度不減、資金不降。

          2、土地拋荒情況

          全市存在連片拋荒隱患的面積為3491畝,涉及10個鎮(街)88個村。其中拋荒隱患面積100畝以上的稠江、后宅、江東、城西、蘇溪、稠城等7個鎮(街),合計面積為3343畝,占全市的95.76%。主要原因為征而未用、項目工程建設造成配套渠系毀壞,農田整理后未落實到戶等,也有部分是因種糧效益低下,農戶自己不愿耕種又未及時流轉,引起拋荒。

          3、春耕生產情況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全市今年春季作物面積169838畝。具體為早稻面積6840畝,落實早稻示范畈34個面積3648畝,其中機插示范畈11個面積1307畝。春季蔬菜面積42883畝,其中設施蔬菜8955畝。西瓜xx3畝,其中設施栽培2612畝;甜瓜3612畝,其中設施栽培1904畝,并以義亭鎮為主。田藕8041畝,主要集中在城西街道。茭白面積1165畝,糖蔗面積6545畝,果蔗17244畝,同比有一定增長。春大豆11251畝,春玉米5716畝,番薯10232畝,小麥1427畝,油菜16983畝,春馬鈴薯12888畝,蠶豌豆4898畝。

          4、土地流轉及農業項目開發情況

          今年全市土地流轉進行農業項目開發有70處面積達11406畝。其中新增流轉面積1000畝以上的有赤岸、義亭、佛堂、廿三里4個鎮(街),面積達7877畝。全市新流轉土地用于發展糧油蔬菜生產的為2634畝,占23.1%;用于種植水果的1035畝,占9.1%;用于發展花卉苗木的594畝,占5.2%;用于其它農業綜合開發的為7143畝,占62.6%。

          二、主要亮點

          1、春耕生產亮點紛呈

          一是示范畈建設成效明顯。在政策引導、效益影響下,農戶對建立示范畈有較高積極性。統計顯示,全市已落實50畝以上的早稻示范畈34個,面積3648畝,同比增長了600多畝。

          二是內部種植結構逐步優化。品種優良、經濟效益明顯的蔬菜瓜果種植面積同比均有較大增長。農戶對西甜瓜、糖果蔗、田藕、毛芋等作物種植均有較高積極性,全市預計種植面積比上年均有不同程度地上升,其中糖果蔗增幅10%以上,西甜瓜增長在5%以上。

          三是作物區域性生產布局更趨明顯。通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發揮傳統種植優勢,呈現出農業生產專業化、規;、區域化發展趨勢。如春馬鈴薯主要集中在上溪、義亭等鎮,種植面積占全市的66.1%。果蔗種植主要集中在佛堂、赤岸等地,占全市的85.8%,義亭、佛堂兩地糖蔗面積達4297畝,占全市面積的65.7%。

          四是設施農業強勢發展。為適應市場需求,提高效益,XX市部分農業龍頭企業紛紛增加鋼架大棚等設施,生產大棚瓜果和反季節蔬菜,全市預計新增鋼架大棚面積在20萬平方米以上。其中義亭發展了大棚西瓜1400畝,大棚甜瓜1550畝。同時依托全市10家水稻、植保和農機服務社,早稻機插水平顯著提高,目前已落實11個機插示范點1307畝,占早稻面積的19.1%。

          2、各地扶農力度進一步加大

          為調動農戶發展農業積極性,部分鎮(街)也明確了扶農政策,總體上與上年度扶持力度不減或略有加大。如上溪鎮對糧食生產與沃土工程扶持上,按市財政補助1:1配套;稠江街道和后宅街道對50畝以上早稻示范畈均從200元/畝提高到300元/畝;后宅街道還將連棟大棚3畝以上的從15元/平方提高到20元/平方;農業機械和設備給予購置價的20%補助;廿三里街道對土地流轉xx年100畝以上的,一次性給予500-600元/畝的獎勵。

          3、有效嘗試股份制土地流轉開發

          稠城街道尚經村擬對全村土地進行股份制入股改造。尚經村現在527戶1300多人,土地1300畝(含塘、路等),實際分到戶有1000多畝。目前,該村兩委擬對全村土地進行集中,以土地入股的形式進行流轉開發,并于3月下旬專門組織了村兩委、村民小組組長、村民代表等30余人赴江蘇華西村考察?疾旌,基本明確了具體設想。目前村里已成立股

          份制操作小組。具體由村兩委成員、監委會成員、老年協會會長、團支部書記、護村隊長、出納、文書共12人組成。并專門印發了告村民書,對入股后的效益、分紅等事項進行廣泛宣傳,積極鼓勵村民自愿以土地入股,便于村里集中流轉。經初步測算,年分紅田每畝400元,地每畝200元。從村民的反映看,普遍均能接受。但應在陽光大道以內靠村邊處,留部分土地用于自用種菜等,也為舊村改造預留用地。對于陽光大道外側的田地則可集中流轉。

          三、存在問題

          1、對現代農業發展認識不足。近年來,政府有和有關部門在政策、資金、服務上采取了很多措施,但由于農業比較效益低下,多數對務農存在認識偏見,引致農戶發展農業積極性不高,總體見效不大。

          2、土地拋荒情況尤其是零星耕地拋荒較為普遍,鎮(街)及村均沒有有效措施。

          3、春耕農業生產各鎮(街)進展不一。各鎮、街道安全生產等中心工作與獎金等利益掛鉤,牽扯農技員精力過大。個別鎮、街道出現移用農技人員現象。

          四、對策措施

          1、加大宣傳,落實措施,努力減少拋荒現象

          一是加大《農村土地承包法》、《浙江省實施農村土地承包法辦法》等政策的宣傳,提高農戶對制止拋荒的認識。

          二是加強與人大、政府等部門的溝通協調,將拋荒列入責任制考核內容。對各鎮(街道)轄區內較大范圍耕地拋荒特別是連片50畝以上(建成的標準田連片20畝以上)采取告知、督促形式,由鎮(街)采取一定措施,督促各村、戶恢復耕種,制止拋荒。

          三是積極完善農田水利配套工程。因工程施工引起農田水利設施挖損、塌陷、堆積、壓占及其它原因造成渠系不配套等耕種條件破壞的,要銜接相關鎮(街)、村,督促施工單位進行廢土清理和修復水渠,盡早恢復耕種條件。

          四是創新方式方法,積極引導農戶依法、自愿地流轉不耕種的'土地,引進大戶進行農業開發。

          五是加大“三新”技術的引進、培訓和推廣,提高農地產出效益,增強農戶種植積極性,努力減少拋荒現象。

          2、創新方式,因地制宜,全面推進春耕生產

          一是強化服務。積極發揮科技指導作用,引導農技人員更好地服務農民,指導實踐。因地制宜地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加快農技首席專家、農技責任大使及“雙聯”責任制、分片包干負責制等制度的建立完善,大力倡導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幫助農戶解決春耕實際問題,推進春耕生產。

          二是加強上下聯動,通過開展送科技下鄉進村活動等載體,提高鎮、街道及工作片農技人員的參與度,并及時分解落實各鎮、街道的糧食生產、農產品質量安全等工作任務,完善細化考核機制,確保業務工作的精心。

          三是牽線搭橋,培育大戶。農業大戶是當前XX市的農業生產的主導力量,同時在政策的引導下,工商業主反哺農業熱情高漲。有關部門可因勢利導,提供土地流轉信息、開發項目推介等服務,努力引進和培育農業大戶推進春耕生產。

          3、整合資源,突出重點,促進現代農業又好又快發展

          一是努力轉變農業增長方式。尊重自然規律,立足義烏實際,有重點發展早熟梨、果蔗、馬鈴薯、竹筍、桃、田藕、有機茶、花卉苗木和健康養殖業,努力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做強主導產業,做精特色產業。

          二是加快培育現代生產經營主體。深入實施農業企業化行動,積極培育發展帶動型、科技型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以“陽光工程”“十萬農民培訓計劃”為載體,普遍開展農業生產技能培訓,推動農業勞動者分工分業。

          三是強化現代科技支撐。在完善市、鎮(街)、村三級農技推廣體系網絡的同時,積極培育民營科研機構、農業科技型企業和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引導涉農企業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開展技術合作,加快農業科技成果的研發和推廣應用。強化以市農業信息網為主導的農業綜合門戶網站建設,大力推進農業信息化建設。立足大農業,發展大農機,積極實施農機化促進工程,加快引進、試驗、示范、推廣農業主導產業各主要生產環節的機械裝備,全面推進農業機械化。

          四是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加強農產品質量監管,穩步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

          五是加快構建現代市場體系。積極實施品牌農業戰略,促進農產品流通。加快推進農業“走出去”,鼓勵農業龍頭企業和有實力的專業合作社到市外建立基地、開拓市場。

          六是優化現代農業發展環境。一方面增加財政對現代農業建設的投入。健全農業支持補貼制度,發揮農業產業化專項扶持資金導向作用,加大對糧食生產、生態農業、農業風險救助等方面的補助,增強農業效益。另一方面著力構建新型農業服務平臺。圍繞新形勢下農民所需所求,努力拓展服務領域、豐富服務內容、提高服務質量,構建為農民辦實事和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的新機制,促進現代農業又好又快地發展

        農業調研報告12

          xx縣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縣,隨著近幾年農業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和優化,農業產業化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農業的現代化進程也不斷加快,已初步形成了優質稻米、優質水果、優質茶葉、優質苧麻和養殖業等幾大支柱產業。去年全縣實現農業總產值62。6億元,同比增長4。5%,農民人均年純收入4405元,比上年增長11。6%?梢哉fxx農業經濟與10年前相比,取得了巨大進步,但我們還應該清楚地看到xx在總體上的小規模、高成本、低效益的傳統生產方式并沒有得到根本改變,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并沒得到有效建立,城鄉之間的差距并沒有得到真正地縮小。在此,我們對**縣現代農業發展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方面進行了一次認真的調查和摸底。

          一、現代農業發展的現狀

          (一)農業生產能力穩步提高。據全面統計,20xx年全縣糧食產量75。3萬噸,比上年增加4。2萬噸,增長5。9%;油菜籽產量8。7萬噸,比上年增加0。5萬噸,增長5。1%;棉花產量13290噸,比上年增加2274噸,增長20。7%;茶葉產量4350噸,比上年增加68噸,增長1。6%;柑桔產量98500噸,比上年增加8217噸,增長9。1%。牲豬出欄115。79萬頭,比上年增加1。2萬頭,增長1。0%;水產品產量4。3萬噸,比去年增加0。02噸,增長0。5%。

         。ǘ┨厣r業發展呈區域化。通過農業結構調整,全縣農林牧漁各業特色農產品基地發展迅猛,目前**已形成了優質稻米、特色水果、優質苧麻、畜禽養殖、大葉茶四大高效特色農業產業。盤塘、馬鬃嶺、漆河、黃甲鋪的優質柑桔、黃甲鋪、理公港、太平橋的優質苧麻,楓樹、青林、漳江、深水港的畜禽養殖、太平鋪、茶庵鋪的大葉茶,牛車河、瓦爾崗的不上火辣椒等均達到一定的規模。xx縣已成為中南五省最大的蛋雞養殖基地縣、全國生豬調出大縣、中國優質果品基地重點縣等。

         。ㄈ┺r產品知名度不斷提升。20xx年,xx縣有古洞春、騰瓊2家企業的4個名牌產品茶葉通過國家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認證,全縣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認證個數分別達13個和18個;陬福牌大米、三尖牌雞蛋通過國家無公害產品認證,認證總個數達9個;義哥牛肉、佳奇桂花糖、蜀中情特色食品獲第十屆省農博會金獎;“康多利”茶油和菜油,獲得湖南省農博會金獎、消費者信得過產品等稱號。

         。ㄋ模┺r業產業化經營大發展。全縣初步形成以優勢產業為依托和以民間資本為主體的發展格局,并呈現出規;杆贁U張趨勢。20xx年,新培育規模農產品加工企業5家,產值過千萬元的農業龍頭企業達到25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4家,市級龍頭企業21家,總數居全市第一。湘魯萬福、三尖農牧兩家龍頭企業成為全省農業產業化現場會全市唯一的縣級參觀點。全縣共有杰新紡織、明月油脂、四喜養殖、躍宇竹業、金果果蔬等8家規模出口企業,出口基地12萬畝,年出口創匯2723萬元,比上年增長9%。主要出口品種有棉布、桔片罐頭、竹地板等,遠銷美國、歐盟、新加坡、南非等國家和地區。引資新建了總投資為4000萬元的騰瓊野茶神粉廠,項目投產后,茶農從茶葉中獲得的收入將由以前的每畝不足20xx元提高到5000元以上。新引進了xx市文源林業開發有限公司,積極對接國家油茶產業開發政策,發展壯大xx縣油茶產業。

          (五)農業合作組織不斷壯大。20xx年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24個,使全縣農民專業組織總數達104個,合作社成員達3。1萬人,帶動農戶15。6萬戶,戶平年純收入4。5萬元。三江禽業養殖專業合作社輻射范圍擴展到周邊地市及湖北、重慶、江西等省市,被列為全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經驗交流參觀點,被國家確定為全國百個合作組織示范單位之一,得到了政府主要領導的高度贊揚。

         。┺r業基礎設施逐步改善。積極抓住國家加大對“三農”投入的機遇,結合新農村建設,20xx年共向上爭取農村安全飲水、農村電網改造、農村沼氣等農業投資項目33個,到位資金16400萬元,比上年增加3800萬元,增長30%,有效地擴大了資金投入,加快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步伐。

          二、現代農業發展的制約瓶頸

         。ㄒ唬┵Y源制約。xx農業資源是有限的。xx縣農用耕地128。1萬畝,82。23萬農業人口中有勞動力47。95萬,人平耕地1。56畝,開發潛力十分有限。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國家退耕還林政策的落實,土地資源日趨減少,形勢比較嚴峻。在農業資源緊缺的同時,部分地方土地掠奪性經營,粗放式耕種仍然存在、農業生態比較脆弱、環境對農業發展的制約日漸突出。

          (二)市場制約。多年來政府培育的優質水稻、優秀水果、優質茶葉、優質油菜、優質苧麻、名優生豬等特色產業,隨著全國農產品質量的普遍提高,大中城市紛紛抬高市場準入門檻,對xx農產品質量和營銷提出了更高要求,再加上缺乏市場經驗,科技及信息知識相對比較匱乏,對生產、流通、銷售中遇到的問題很難做出合理的判斷和科學的選擇。

         。ㄈ┛萍贾萍s。近年來,由于多種原因,部分農業生產服務部門人員很難做到有充足的精力主動為農服務。盡管農業部門多次組織農技人員開展了農業科技攻關、生產技術服務等,但輻射帶動和應用推廣效益并不十分明顯。

         。ㄋ模┧刭|制約。農村勞動力文化素質普遍偏低。據統計,20xx年底,全縣47。95萬農村勞動力中約22。9萬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或轉移到二、三產業和城鎮就業,致使農村真正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在年齡和文化知識結構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的'人口和戶數比例在逐步增大,這種低素質、弱體力的農村勞動力,導致了傳統農業、粗放經營的惡性循環,必然會對推廣普及現代農業生產技術和經營管理帶來很大影響,延緩了現代農業的推進步伐。

         。ㄎ澹┩度胫萍s。由于目前生產資料價格偏高、農產品價格回落,對農業的投入有所減少。縣鄉財政困難難以投入更多的資金來發展現代農業;其次是農民收入水平差距較大,收入低者缺錢投入,收入高者不愿投入,而把有限的資金轉移到城鎮購房或伴君(子女)讀書等方面。這些因素致使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塘、堰、庫、堤等維修受阻。

          三、現代農業發展的對策

         。ㄒ唬┓定糧食生產,鞏固傳統農業。把發展糧食生產放在現代農業發展的首位,抓住當前國家扶持力度大的機遇,加強宣傳,強化服務,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生產積極性,確保全縣糧食種植面積210萬畝以上,雙季稻復種面積增加到150萬畝以上,力爭更多投入,多爭單產、多爭總產。

         。ǘ┳プ∈袌銮熬,壯大特色農業。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加強技術指導和示范基地建設,抓好市場對接工作,按照“一鄉一業”和“一村一品”的發展思路,壯大蛋雞養殖、生豬養殖、紡織、糖業、果業、竹業、油脂、茶葉、苧麻、富硒柑桔、魯胡子辣椒、現代煙草、康多利茶油菜油、豬鬃加工等特色產業,并充分利用冬閑田,扶持發展油菜種植等冬季農業。重點扶持發展古洞春、滕瓊茶葉有限公司,發揮特色,合理擴建銷售點,將太平鋪、茶庵鋪兩地建成全省茶葉重點鄉鎮;大力扶持發展湘魯萬福有限公司,擴大品牌效應,構建產、銷一體化,促進農副產品的生產、加工和銷售。

         。ㄈ┮劳斜镜貎瀯荩瑒摼放妻r業。以全面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為核心,鞏固、培育、做大、做強、做優一批特色農產品。充分利用展示展銷會等各類平臺,大力開展品牌創建活動,依托xx綠色生態、革命老區等特色優勢,創古洞春大葉茶、騰瓊野茶王、金信竹業、躍宇竹業、富硒柑桔、康多利茶油菜油、魯胡子辣椒、xx土雞等農業品牌,提高xxx縣優質農產品的知名度,努力打造成全省、全國有影響力的名牌產品。

         。ㄋ模┘哟蟊O管力度,構建綠色農業。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體系建設,抓好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嚴格產地環境、投入品使用、生產過程、產品加工、流通環節全程監控,切實加強農產品生產、收購、儲運、加工、銷售等環節的質量安全監管責任,杜絕不合格產品進入市場。同時加強農藥、化肥等農業投入品監管,積極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生物農藥及物理防治技術,大力推行無公害的生態農業模式,實施農業標準化生產,重點將優質稻、富硒柑桔等農產品發展成為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

         。ㄎ澹┙∪珔f會組織,提升合作農業。積極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民專業協會等多種形式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以提升水平為重點,加大科技、管理、資金等方面的扶持服務力度,進一步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依法、規范發展。圍繞**優勢產業和特色產業的發展,努力打造一批管理規范、帶動能力強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使之成為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建設現代農業的重要載體。

         。┙Y合旅游開發,發展觀光農業。堅持因地制宜、樹立特色、科學發展的原則,發展與旅游相結合的新型產業——觀光農業。抓住**“武陵漁川”沅水風光帶開發、桃花源旅游開發的契機,以特色基地、特色農產品為依托,突破一、二、三產業界限,在縣城郊區、桃花源旅游區、特色產業區等地采取農業園區型、休閑體驗型、科普教育型、資源景觀型、特色農產品型、“農家樂”型等模式,大力發展休閑觀光農業,讓廣大群眾不僅可以觀光、采果、采茶、體驗農作和了解農民生活、享受鄉土情趣,而且還可以住宿、度假和游樂。茶庵鋪鎮松陽坪可利用茶園基地被確定為國家級無公害茶葉基地的先決條件,借助“**野茶王地理標志品牌保護”的東風,弘揚茶文化、提升茶品味、創“茶葉生態園、觀光休閑園”的觀光農業。

         。ㄆ撸┨岣邎谭ㄋ,加強法治農業。加大對《農業法》、《種子法》、《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等涉農法律法規的宣傳和貫徹力度,進一步強化農業部門行政執法的主體地位。整合資源,積極推進種子、農藥、肥料和農業環境、基本農田保護、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植物新品種保護、野生動植物保護、動植物檢疫和農產品檢驗檢測等執法,以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保護生產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從而切實提高執法效率和執法水平,樹立農業部門依法行政的良好形象。

         。ò耍┙⒘魍w系,形成市場農業。圍繞城鄉一體化做文章,培育發展農產品專業批發市場,扶持農民中介流通組織,培育農村經紀人,完善市場機制。著眼于消費需求,城鄉兩個市場互動,通過在產區建立生產基地,在銷售區建立配送中心和網絡化連鎖超市,構建農戶、生產基地、批發市場、配送中心、連鎖超市緊密結合的生產加工銷售網絡,形成完整的流通鏈條。

         。ň牛┘訌娹r民培訓,創高科技農業。農民是現代農業的組織者和實施者,其綜合素質特別是科學文化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到現代農業的興衰成敗。因此,我們應把全面提升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作為發展xx現代農業的一個核心任務來抓。一要強化農民實用技術培訓。重點抓好科技專業大戶、農村致富帶頭人、科技示范戶的培訓,切實增強農民從事現代農業生產的本領。二要強化新型農民培訓。著重加強現代農業生產、經營和流通等方面培訓,努力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隊伍。目前,**縣計劃并正在培訓1800名耕整機手,有力地推動了農業機械化進程。

        農業調研報告13

          x是山區農業大縣,在縣域經濟中農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隨著國家強農惠農政策實施力度的加大,我縣農業產業化發展前景更為廣闊。因此,以國家強農惠農政策為抓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進程,是加快x經濟發展、實現富民強縣的重要戰略。

          一、農業產業化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縣著力優化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大力挖掘農業優勢產業資源,重點培育發展優勢農業,特別是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迅速壯大農業產業規模,推動縣域經濟快速發展,為農業增產、增效,農民增收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據統計,xxxx年底全縣實現農產品加工總產值x.xx億元,分別比xxxx、xxxx年增長xx.x%、xx.x%,全縣農業產業化發展形勢凸顯以下特點。

          x、農產品基地建設初具規模。到目前為止,全縣已發展時鮮水(干)果面積是xx.x萬畝,年產水果x.x萬噸,總產值x.x億元,主要品種為李、梨、柑桔、板栗、錐栗等,主要是分布在文明、土橋、濠頭、嶺秀、永豐等鄉鎮;發展時鮮蔬菜面積xx萬畝,其中田莊早季蔬菜x.x萬畝,附城、三星、大坪、馬橋、井坡等鄉鎮春菜、冬菜x.x萬畝,馬橋、延壽、外沙等鄉鎮發展朝天椒、生姜等蔬菜面積x.x萬畝,商品蔬菜年產值達x.x億元;在三星旱塘發展硒山茶葉種植面積xxxx多畝,在盈洞發展金銀花種植面積xxxx多畝,在附城斗山、三星白泉、農科所等鄉村推廣省級水稻育插秧機械化面積x.x萬畝,實現了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作業;熱水、大坪、發展雜交制種面積xxxx多畝;在井坡建成了以龍豐、德峰為龍頭的牲豬養殖基地,年可出欄生豬x.x萬頭。

          x、農業龍頭企業建設穩步發展。我縣現有規模農業龍頭企業xx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x家,市級龍頭企業或享受市級龍頭企業待遇企業x家)。按發展類別分,規模養殖企業有龍豐生態公司、德峰養殖公司;規模糧食加工類企業有龍豐生態公司、旺發米業公司,其中旺發米業年加工優質大米xxxxx噸;規模木材加工類企業有榮盛木業公司,其中綠葉木業公司的“波林”細木工板、純正木業公司的“汝垣”指節板獲省級名牌產品稱號;水果加工企業有祥豐果業公司,年可加工水果xxx噸;蔬菜加工企業繁華食品公司,年可加朝天椒xxxxx噸,聯結朝天椒基地x萬多畝,年銷售額達xxxx多萬元;茶葉種植、加工企業有旱塘茶場,聯結硒山茶種植基地xxxx多畝;金銀花種植、加工企業有利源金銀花公司,在盈洞聯結金銀花種植基地xxxx多畝。隨著我縣龍頭企業數量增加和規模發展,農業龍頭企業對農產品基地利益聯結和對農戶的帶動作用日趨增強、日益明顯。

          x、農產品品牌建設初見成效。近年來,我縣農產品品牌建設發展迅速,繁華食品公司的“湘汝”牌小米辣、龍豐公司的“龍峰”米粉、祥豐果業公司的“果之潤”水果糕、旱塘茶場的“硒山茶”已獲得QS食品質量安全認證,綠葉木業公司的“波林”細木工板、純正木業公司的“汝垣”牌木地板通過ISOxxxx認證,其中“波林”細木工板、“汝垣”指節板被評為省級名牌產品。在產品認證方面,全縣完成農產品認證xx個,其中無公害食品xx個,綠色食品x個;在基地認定方面,以朝天椒、水晶梨和蔬菜為重點,建立無公害、綠色食品標準化基地x個,完成朝天椒、水稻、茶葉、奈李、水晶梨和蔬菜等產地認定xx.x萬畝。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是主導產業不突出,產業化程度偏低。我縣特色農產品種類眾多,但由于缺乏統一規劃,各農業產業發展是有面積無規模、有數量無效益、有特色無品牌。如水果、蔬菜種植雖種植面積達xx余萬畝,但由于缺乏機械化生產、規;鳂I,集中連片種植xxx畝的都很少,很難形成產業規模、保持品質優勢,導致產品市場競爭力弱,經濟效益不高。

          二是農業龍頭企業數量少,帶動性不強。我縣產值上xxx萬元以上規模農業企業只有xx家,產值上xxxx萬元的農業企業只有x家,產值上xxxx萬元的農業企業僅x家,沒有一家產值上億元的標志性農業企業。由于農業龍頭企業數量少、規模小、機械化作業程度低、實力弱,農產品市場競爭力不強,難以形成強大的產業鏈。

          三是農產品加工企業少,科技附加值低。除竹木加工企業外,我縣規模農產品加工企業僅有繁華食品、龍豐米粉、祥豐果糕、旺發米業等四家,且大多是對農產品原材料初級加工,產業鏈條不長,科技附加值較低,贏利能力差,導致企業積累成長慢,難以迅速帶動地方農業產業發展。

          四是農產品品牌建設滯后,優勢難形成。除“波林”牌細木工板“汝垣”指節板屬省級名牌產品外,到目前為止,我縣能走出郴州的農產品僅有“湘汝”牌小米辣、“龍峰”米粉、“波林”木地板等極少數農產品品牌,難以形成品牌優勢帶動x農業產業發展。

          五是創新開拓意識不強,制約產業發展。農業龍頭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大部分是種養植大戶、加工大戶出身,又是典型土生土長的農民企業家,他們掌握的知識和應用新技術不多,對人才引進,品牌意識認識不足,創新抗風險意識不強,企業擴大再生產不舍得大投入,抑制了企業的快速發展壯大,同時農民群眾對機械化作業認可程度不夠。

          三、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的舉措

          農業產業化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重點。目前我縣農業產業化處于初級階段,要加快推進我縣農業產業化實現科學跨越發展,就得突破傳統農業生產方式,依靠農業科技創新,改進農業生產手段,實施機械化作業,擴大作業規模,培育發展優勢農業產業,拓寬農產品生產、加工、經營領域。抓好該項工作需要各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相關工作部門的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引領群眾參與。農機部門要注重發揮部門職能優勢,逐步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實施集約化、規;C械化生產作業,全力促進我縣農業產業化和農村經濟更好更快發展。

          x、突破傳統耕作模式,探索現代農業生產方式。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突破傳統農業生產方式,把發展農業生產提升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高度上來謀劃,加強對各類新型、適用、耗能低、先進農機具的推廣引進,通過舉辦農機作業現場演示會、產品交流會、農機化新技術培訓會等有效形式,激發農民群眾購機用機熱情。積極創新農業生產方式,借鑒發展地區“農機合作組織+基地+農業機械”的生產方式,力改過去傳統人畜役耕作模式,進一步整合鄉村現有土地資源,加強農機農藝融合,探索農業全程機械化生產模式,積極鼓勵引導農機合作組織實施開展農機集約化、規;鳂I,加快推動我縣現代農業發展進程,促進農業產業化轉型升級。

          x、發展農機合作組織,發揮機械化作業優勢。按照《x縣“十二五”農機化發展規劃》思路,立足縣域農業資源優勢,著力培育發展農機專業合作組織、農機大戶,提高農機綜合服務能力。xxxx年,農機部門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重大決策,積極參與現代農業發展。重點發展蔬菜、茶葉兩大產業。初步確定田莊、暖水、馬橋、外沙等鄉鎮重點發展大棚蔬菜;附城、三星、土橋、三江口等鄉鎮重點發展茶葉產業。重點發揮農機專業合作組織、農機大戶的示范帶動作用,通過他們對新型農機具、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實施規;鳂I,以點帶面輻射影響周邊群眾,增強發展農業機械的動力。農機部門應定期加強技術指導培訓,讓他們及時了解掌握新的操作技術,促進技術更新,全力推進我縣農機社會化服務能力再上一個新臺階。

          x、落實強農惠農政策,提高農機化發展水平。一是加大政策扶持。以國家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為抓手,圍繞農業生產和農民需求,注重發展地方特色農機,繼續加大農機補貼范圍和力度,加強部門協調,強化技術服務指導,落實國家農機購置補貼資金,重點發展水稻、蔬菜、茶葉、水果、畜牧養殖等農副產品生產加工機械。二是注重示范引導。以省級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示范推廣項目縣為契機,加大示范項目建設力度,注重農機農藝融合,強化技術指導,以附城斗山、三星農科所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示范基地建設為突破,提高農民群眾對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的認可,推進該項技術發展后勁,促進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深度推廣普及應用,有效提高水稻生產械化水平。三是建立信息服務平臺。充分發揮農機科技推廣強大的信息資源優勢,建立縣鄉農機信息服務平臺,加強異地信息交流,及時掌握農機行業供需服務信息,為廣大農機手、農機專業合作組織提供及時、準確的服務信息,指導幫助他們實施跨區作業,加強異地技術交流,促進廣大農機手增收致富,提升農機社會化作業服務水平。四是開辟“綠色通道”。加強部門溝通協調,對所有參與跨區作業的農業機械,統一免費辦理跨區作業許可證,幫助他們安全開展跨區作業服務,免收過路過橋費,優先保證通行,為農機社會化服務提供安全保障。

          x、發展地方特色農機,提升農業產業發展層面。發展地方特色農機加快本土化優勢農產品規;a、加工、經營、流通,推進農業產業化薄弱發展環節。一是發展糧食生產加工機械。進一步加快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發展進程,保障全縣糧食有效生產、加工、經營、流通。二是發展鋼架蔬菜大棚。蔬菜是我縣主要的農業優勢產業,xxxx年底田莊鄉鋼架蔬菜大棚已發展到xxx余個,落實國家財政補貼資金xx萬元。力爭到xxxx年底,全縣發展鋼架蔬菜大棚xxxx個以上,爭取國家財政補貼資金達xxx余萬元,推動我縣蔬菜產業轉型升級,促進“菜籃子工程”提質,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進程。三是發展茶葉加工機械。茶葉屬我縣優勢農業產業之一,農機部門要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的重大決策,加強部門溝通聯系,強化技術指導服務,突出發展茶葉加工等配套機械,到xxxx年底,全縣發展茶葉加工機械設備xxx臺以上,策應縣委、縣政府重大決策,推進全縣茶葉生產、加工、經營規;l展,逐步提升了農業優勢產業化發展層面。四是推廣引進水果加工機械。xxxx年全縣已發展時鮮水(干)果面積是xx.x萬畝,年產水果x.x萬噸,總產值x.x億元,主要品種為李、梨、柑桔、板栗、錐栗等,通過推廣引進水果加工機械,能有效提升水(干)果生產、加工、經營層面,促進水(干)果生產、加工、經營實現農業產業一體化,促進農業產業化轉型升級。

        農業調研報告14

          近年來,xx縣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始終堅持“發展是中心,增收是核心”,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特別是近兩年以來,以名優花木生產科技園區建設為契機,突出做大做強花木產業,著力打造高效農業板塊,全縣特色農業建設呈現良好發展態勢。

          一、基本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ㄒ唬┌l揮比較優勢,突出產業特色。按照“區域調特、品種調優、規模調大、效益調高”的總體要求,加快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一是突出花木特色產業優勢,不斷放大特色,彰顯效益。20xx年以來,xx縣花木種植面積平均以每年5萬畝的速度遞增,目前,全縣花木種植面積已發展到52.4萬畝,形成了綠化苗木、盆景盆花、草皮草毯、鮮花切花4大系列2400多個品種,擁有各級、各類花卉企業610多家,花卉從業人員18萬多人,花卉經紀人8000多人,年產各類花卉18億株(盆),花卉年產值達22億元以上,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38%,產品行銷27個省、市、自治區,成為全國最大的花木生產、銷售集散地,花農年均收入達7000多元,先后被命名為“全國花卉生產示范基地”、“全國重點花卉市場”、“中國花木之鄉”、“中國蠟梅文化之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核心區、“全省林業生態縣”,成為“中國花木第一縣”。

          花木產業作為xx縣生態農業最突出、最典型的代表,已成為富民強縣的優勢產業、支柱產業和加快新農村建設的產業支撐。特別是20xx年8月籌建的占地65000畝的名優花木生產科技園區,堅持走花木、生態、旅游聯動發展之路,通過科學規劃、土地流轉、企業運作、配套設施、開展農民培訓、引進項目等工作,努力打造獨具xx縣特色的花木園、生態園、休閑園,建成標準化生產區、集約化示范區、名優花木展示區、生態旅游觀光區、新農村建設實驗區。目前,園區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基本配套,已有來自省內外的59家企業入駐,共落實花木面積36600畝,栽植花木6200萬株,總投資達3.48億元。

          同時,以養殖小區建設為重點,按照“統籌規劃、分步實施、適度規模、聯片發展”的原則,抓住關鍵環節,加大扶持力度,強化科技投入,畜牧業迅猛發展,規模養殖成為主流。建成各類養殖小區48個、規模養殖場20xx個,成為“全國生豬調出大縣”、省“畜牧強縣”、全省“現代畜牧業發展重點縣”。瓜菜面積發展到18萬畝,特別是三櫻椒面積發展到13.8萬畝。相繼建成20xx畝的蓮魚共養基地,1000畝的大棗基地,20xx畝的櫻桃采摘基地。

         。ǘ┘涌旎亟ㄔO,實施龍頭帶動。按照“因地制宜、統一規劃、發揮優勢”的原則,合理布局特色農業生產基地,大力發展專業村、專業戶,逐步形成專業化、區域化、規;纳唐飞a基地。目前,全縣已建成50萬畝花木生產基地、55萬畝優質小麥生產基地、10萬畝優質棉生產基地。重點培育龍頭企業,搞好示范帶動。通過培育龍頭企業,帶動產業開發,形成“政府扶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發展格局。目前,全縣已培育龍頭企業60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4家,市級龍頭企業12家,帶動農戶10萬戶,實現銷售收入10億元。

         。ㄈ┩晟剖袌鲶w系,擴大銷售網絡。

          一是加快農產品專業批發市場建設。加強對季節性農貿市場的規范和引導,完善基礎設施,改進交易方式,促使產業、產品優勢轉化為商品流通優勢。目前,全縣已建起農產品交易市場50個,年成交額達7.5億元。重點培育和建設了沿311國道兩側及花卉主產區內的盆景盆花交易市場、馬欄棉短絨交易市場、只樂生豬交易市場、陶城旱鴨交易市場、柏梁活雞交易市場。同時,通過舉辦花博會等重大花事活動,擴大了花木等農產品的銷售。

          二是積極鼓勵、引導頭腦靈活、市場意識強的農民從事農產品購銷服務。目前,全縣各類購銷服務組織已達1500多個,農民經紀人達7000多人。

          三是以縣鄉農技推廣部門為依托,建立健全信息服務網絡。目前,已建成xx縣農業信息中心和花木信息交易中心,及時準確地向農民提供中長期的農產品市場預測,構筑農業信息平臺,為“三農”提供信息服務,幫助農民按照市場需求安排生產和經營。四是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重點發展花卉、糧食、蔬菜、棉短絨加工等經濟組織,創辦屬于農民自己的行業協會,為農業生產提供技術、信息、供銷等方面的服務,提高了農民的組織化程度。

          (四)狠抓科技投入,實現上檔增效。完善農業服務體系建設。與北京林大、河南農大等省內外大專院校、科研單位建立了長期、廣泛的協作關系。面向全國公開招聘具有本科以上文憑和中級以上職稱的專業技術人才來鄢工作,很多已成長為我縣農業發展的科技骨干。采取舉辦培訓班、印發技術資料、開展技術咨詢等多種形式加強對農民的培訓,使80%以上的農村勞動力得到了實用技術培訓。加快農業新技術、新品種的引進推廣;ɑ苄缕贩N引進培育、傳統名花的商品化研究推廣應用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成果。目前,北方花卉集團已被批準為省級高新技術企業,先后承擔了國家兩個863計劃項目,采用組培技術規;a名、特、優、新苗木品種30多個,其中四倍體刺槐、冬棗、櫻花快繁及脫毒技術已達到國內同行業先進水平。組織推廣先進實用農業技術30多項,提高了農產品的科技含量。

          (五)落實惠民政策,促進農民增收。認真落實種糧直補、農業稅減免政策,切實減輕了農民負擔。加大對農村科技、教育、醫療等基礎投入,提高了農民生活水平。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做好勞務輸出工作。針對市場經濟對勞動力的用工需求,進一步加強了勞務信息、技能培訓、勞務市場、組織協調四大體系建設,實現勞務輸出在數量和質量上的雙提高。

          二、存在的問題

          xx縣特色農業發展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與周邊發達地區相比,與又好又快的發展要求相比,還有明顯的差距,高效農業發展的諸多制約因素亟待解決。突出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加快發展的社會共識還不夠強。個別地方發展特色農業的人力、財力、物力投入不夠,客觀上存在著“上熱下冷”現象。部門間協調工作機制還未能形成,發展特色農業的合力有待于進一步增強。

          二是特色種植業規模集中度還不夠高。就產業的培育程度而言,存在著較大的.不平衡性。仍然停留在小規模多點開花的層面,設施栽培投入不足,規模集中連片不夠,始終未能形成強烈的示范帶動效應。

          三是龍頭企業的拉動作用還不夠明顯,F有龍頭企業規模普遍不大,帶動力不強;有的龍頭企業產銷兩頭在外,與本地產業發展的關聯度不大,帶動作用不明顯。此外,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處于起步階段,缺乏具有區域影響力的農產品批發市場。

          四是人才和技術與特色農業發展要求還不相適應。目前,留在農村、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勞動技能單一。同時,基層農技人員年齡老化,服務手段陳舊、設備落后,跟不上現代特色農業的發展步伐。

          三、幾點建議

          1、進一步完善建設規劃,明確發展新目標。立足全縣自然條件和特色資源,突出特色,把工作重點放在耕地的高效利用上,進一步做深、做細特色農業發展總體規劃和產業發展規劃。

          2、進一步突出園區建設,構筑發展新平臺。重點建設花卉苗木、有機農業、蔬菜立體種養和特精設施栽培等一批高效農業園區。畜禽業重點扶持養殖大戶、養殖小區、規模養殖場。大力發展農村土地股份合作,推動土地流轉,每年新增農村土地股份合作組織努力達到20家以上,入股土地面積萬畝以上。

          3、進一步放大有機特色,增強發展新優勢。大力發展有機農業,確保有機食品基地每年新增1萬畝以上。積極爭取上級相關部門的支持,籌建有機食品交易市場、有機食品檢測中心。同時,大力發展休閑觀光農業,在拓展現代農業功能空間上尋求突破。

          4、進一步強化農業招商,增添發展新活力。一是充實農業招商專業機構。進一步整合全縣農業招商的工作資源,堅持定點招商與流動招商相結合,積極探索中介招商、委托招商、代理招商、網絡招商等多種途徑。二是強化農業招商責任。把農業招商引資納入年度目標管理和責任考核體系,加大專項考核力度,形成狠抓農業招商引資的強大動力和合力。三是農業招商與工業招商有機結合。

          5、進一步增強龍頭帶動,打造發展新體系。一是培強龍頭。重點扶持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群體,力爭用2—3年的時間,使每個產業都有產銷過億元的企業,全縣產銷過億元的龍頭企業達10家以上。同時,對申報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實行獎勵等各項政策扶持,力爭每年新增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家、省級及國家級1家以上。二是建立現代農業流通服務體系。大力發展“四有”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培育農民經紀人和銷售大戶,培育2—3個具有區域影響力的農產品專業批發市場,增強對高效農業發展的拉動能力。

        農業調研報告15

          一、農機化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縣農業機械化工作緊緊圍繞農民“買得起、用得起、用得好、有效益”的目標,堅持以實現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為核心,著眼農機推廣實際,努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農機化事業得到快速發展。

          (一)農機裝備總量持續增長。中小型農機具得到快速發展,先進適用的新型農機具得到推廣應用。截止目前,全縣農機總動力達42.8萬千瓦,同比增長11%,農業機械原值1.8億元,F已擁有拖拉機313臺、聯合收割機125臺、耕整機12000臺、步行式插秧機65臺、乘坐式插秧機1臺、稻種催芽機4臺、一條龍播種機2臺、烘干機1臺,擁有排灌機械9500臺套/65000千瓦,擁有固定提灌站255處,常年提水量可達到3000-3600萬立方米,較好地解決在自然災害中人畜飲水困難,確保了本縣農業生產用水。

         。ǘ┺r機作業水平逐年提高。20xx年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生產水平達58%,比20xx年增長6個百分點。其中,完成機耕作業面積63萬畝,機耕水平達77%;機播面積8.9萬畝,機播水平為15.8%;機收面積47萬畝,機收水平為80%。20xx年9月至20xx年上半年,我縣推廣油菜全程機械化作業1萬畝,現已豐收在望。20xx年我縣大力推廣水稻全程機械化生產,現已在伏龍鄉的三夾溝村,石埡鎮的云峰村、張口樓村,顧縣鎮的桐子樹村等地完成水稻機械插秧面積近1萬畝,預計全縣機插秧面積推廣為3萬畝,力爭20xx年水稻全程機械化作業面積占全縣水稻面積的21%,比去年同期增長33%。

          (三)農機服務體系初具規模。近年來,不斷強化農機組織建設,構建農民與農機作業市場的紐帶和橋梁。農機服務網絡正在形成,全縣現有農機銷售網點88個,農機維修網點170個,鄉鎮農機技術推廣站10個,農機服務協會1個,農機專合組織15個,發展社員2487人。把有能力提供農機專業服務的農民組織起來,組建了農機機耕服務隊、抗旱服務隊、機收服務隊、機械維修服務隊、機電灌溉服務隊,積極開展油菜直播、春耕、水稻機插秧技能競賽,切實解決了機械購置資金不足、技術人員缺乏、服務機制不活等諸多問題。努力推行跨區作業,去年“春耕”期間,組織8臺大中型拖拉機到區、武勝縣、南充市等地跨區耕地10000余畝,探索了有償與無償服務新路子,走出了農機大服務的新格局。

         。ㄋ模┙ㄔO基礎設施更加夯實。全縣農用排灌機械9500臺/65000千瓦,擁有固定提灌站255處。去年至今年上半年,新建維修提灌站37處,新增提灌面積10.1萬畝,機電提灌面積達到69萬畝,較好地解決旱災中人畜飲水的困難問題,確保了全縣農業生產的正常用水;全縣機耕道1232公里,解決了農民生產生活出行難的問題。

          (五)農機購置補貼全面落實。20xx年開始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至今,全縣累計補貼農機購置資金2207.25萬元,其中,中央財政補貼資金1890萬元、省財政補貼資金22.25萬元、縣財政配套補貼資金295萬元,拉動農民投入購機資金4092.75萬元,補貼機具作業收入2800萬元。今年1-3月,全縣44個鄉鎮1002戶農民購置的1068臺農機具享受了農機補貼,中央補貼資金126萬元,帶動農民投入294萬元,但由于20xx年前縣本級財政實施了地方累加補貼,從20xx年縣本級財政停止了對農機購置補貼的累加補貼,導致我縣今年1-3月全縣只補貼了126萬元,與前幾年同期相比大大降低了機具購買力。

          二、農機化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受自然環境、政策環境、經濟狀況、人口素質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全縣農機化發展在進程中還存在不少問題和制約因素,不能完全適應建設現代農業、發展農業產業化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客觀需要。主要表現在:

         。ㄒ唬┺r機裝備不合理。存在“六多六少”問題,即小型機具多、大型機具少;動力機械多,配套機具少;糧食作物機具多、種植機具少;低科技含量機具多、高科技含量機具少。

         。ǘ┱咝再Y金投入不足。宣傳投入少,導致群眾對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和農機重要性認識不足,購機積極性不到位;培訓投入少,導致機手熟悉農機安全常識不夠,掌握農機操作規程不熟練;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少,導致農機作業便道和提灌站建設滯后,農機正常使用受限。

         。ㄈ┺r民購買力不強。多數農民渴望在農業生產中能得到類似聯合收割機的機械化程度較高的新機具,但由于農業收益微薄、新機具的價格偏高、地塊分散(導致作業成本高、新機具成本回收慢,經濟效益不好)、農機作業季節性強等原因,使得農民對新機具望而興嘆,影響了農業機械化的縱深發展。

          (四)農機油料價格高(或緊缺)。油料漲價太快,農機作業費用陡增,使用成本太高,相當部分農民因油料價格太高而“望機興嘆”,甚至出現農忙買高價油或買不到油的現象,影響了農民使用農業機械的積極性。

          三、加快推進全縣農業機械化的對策思考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我們應牢牢把握當前良好的發展機遇,強化農機在現代農業中的基礎地位,以建設現代農業、推進農業現代化為目標,以社會化服務為主線,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節支為核心,突出“興機富民”,不斷提高農業裝備水平和農機作業水平。

          (一)增強認識

          1.充分認識到農業機械化是發展丘區現代農業的必然要求。由于丘區坡地多,地塊小而分散,作物種類多,基礎設施薄弱,經濟條件差,農民素質相對而言偏低,這些因素導致丘區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嚴重滯后,大量農民工涌入城市,摞慌棄慌田地不斷增多,要解決以上諸多不利因素,形成規;藴驶a,機械化就成了現代農業的必備要素,沒有機械化的實現就不可能有現代農業。

          2.充分認識到農業機械化是廣大農民群眾的迫切需要。農業機械化不僅能夠把廣大勞動者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促進農村勞動生產率大大提高,同時,農業機械化也是節本增效、增加丘區農民收入的重要手段。農作物生產的農機化節本增效技術,可以大大降低勞動成本,減少物化投入,使有限的投入產生最大的生產效益,從而增加丘區農民收入。

          (二)理清思路

          1.堅持把發展作為主題,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以科技進步和管理創新為動力,立足大農業,發展大農機,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重點突破,大力發展農機服務產業化,增強服務功能,提高服務水平,全面推進農業機械化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不斷增強農業機械化對農村經濟發展及產業結構調整的支撐和保障能力,為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民增收節支提供強有力的農業機械化技術支持。

          2.擴大示范、加強新技術新機具的推廣應用。由政府牽頭,相關部門負責,以專業技術人員、鄉鎮農機(技)站、種糧大戶為支撐,把機械化育插秧示范工作推廣到各個鄉鎮,加強新型農業機械的推廣宣傳,深入實地,組織開展現場展示、演示,讓農戶了解插秧機及其它新型農業機械的可靠性、適用性消除農戶的思想顧慮,使農戶對新機具、新技術全面認知了解,為今后新機具的推廣打下堅實的基礎,促進農業機械化的快速發展。

          3.丘區是農機化發展相對薄弱的地區,也是今后發展的潛力所在。丘區自然備件差,勞動力缺乏,更需要農業機械化。要在少數條件相對而言較好的村,從水稻機械化推廣到油菜多種經濟作物機械化,逐步帶動條件較差的`村實行機械化,以推動丘區鄉鎮經濟作物普遍機械化。

         。ㄈ┘哟笸度

          1.制定出臺丘區機械化農業生產用油補貼政策。對從事農田作業的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給予政策上更大力度的支持;加大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支持力度,將補貼比例由現行的30%提高到50%,并繼續爭取縣級財政對購置補貼的累加補貼。

          2.加大丘區農業生產基礎設施的投入。一是加大農機作業便道建設的投入。農業增產,農民增收,關鍵是提高農村干部生產水平,發展和實施農業機械化。而實現機械化的前提條件就是農機作業便道,沒有完好農機作業便道再好的農業機械也難以下田作業。二是加大農村機電提灌站建設的投入。丘區水低田高,春旱和冬旱經常發生,老的提灌站多數損毀,已不能為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發展以及農民生活的改善發揮作用。

          3.加大農機基層人才培訓的投入。把人才培訓納入培訓納入項目實施的重要內容,著力培養大批農機技術人才,提高農機手農機服務水平。

         。ㄋ模┩晟茩C制

          1.政府引導,動員和鼓勵社會力量投入,形成穩定的農機發展長效機制。

          2.推進農機服務市場化、社會化、產業化運行機制。一是要結合各種農機補貼政策,采取多種措施積極培育和扶持一批家機大戶、農要種糧大戶,使之成為社會化服務的主力軍,帶動其周邊區域農機化的發展。二是促進機具、資金、技術、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組合,積極發展農機合作組織,推進農機服務向專業化、市場化、產業化方向發展。

         。ㄎ澹┥罨Y合

          農機與農藝結合,是農民群眾的迫切愿望,更是發展現代化農業的必然要求。雖然農機和農藝的側重點不同,但孝都是以提高土地產出率和勞動生產率為目的。只有找準農要與農藝的最佳結合點,才能更好地發揮農業機械的作用,顯示農業機械的強大威力,把農民從繁重的田間勞動中解放出來;才能使農藝技術得到實施、延伸和提高,把傳統的低水平農業轉變為現代的高水平農業,保障農業的生產豐收。我縣在農機技術與農藝技術結合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摸索出了適合于丘區水稻機插秧的“水育水管”技術,打破了用熟化細土作營養土的傳統育秧模式,使阻礙水稻全程機械化進程的“瓶頸”得以突破,農機裝備水平大幅度提升,但還需要不斷總結,不斷完善,不斷擴大規模,不斷推廣使用。小麥、油菜、蔬菜等農作物全程機械化也需要探索,需要突破,需要最佳結合,才能真正有效地解決撂荒棄荒田土的利用、勞動力轉移的問題,促進農業機械化快速健康發展,助推農民大幅增收、農業顯著增效、農村不斷繁榮。

        【農業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鄉鎮農業調研報告06-04

        農業產業調研報告04-02

        關于有機農業調研報告04-06

        農業示范園調研報告12-11

        農業信息化調研報告12-14

        縣農委農業資源調研報告02-24

        關于農業特色產業調研報告04-02

        農業信息化建設調研報告12-14

        農業女性專技人才調研報告12-10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