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水果產業現狀和品牌情況的調研報告
一、果業發展情況
(一)總體情況及特色基地類型面積
我縣在果業生產中強化果業種植結構調整,使各類果品不斷向優生區集中。積極推廣“四項”關鍵技術,大力實施優果工程,突出發展葡萄、杏、桃等時令鮮果和地方特色品種,全縣形成了北部沿山葡萄、蘋果,中部灌區時令鮮果和澳洲青蘋,南部涇河沿線棗、杏、梨等名優特水果3個果品基地,合理種植早、中、晚熟品種(比例為10:20:70)。在果業發展上依托龍頭企業壯大優勢產業,已初步形成了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產供銷一條龍的產業化格局,截止年,我縣為張裕公司發展釀酒葡萄15000畝。目前,全縣果樹面積18萬畝,優特新雜果面積14萬畝(其中蘋果4萬畝、葡萄2.5萬畝、杏3.5萬畝、桃2萬畝、梨2萬畝、棗2萬畝、其它1.7萬畝),年果品總產13.5萬噸左右,產值達2.4億元,農民人均果業純收入400多元。全縣有果汁加工企業3個,果品批發市場7個,銷果經濟人員1000多人,果品冷藏庫6個,儲量1.2萬噸,標準化示范園20個,農民科技人員800多人,果品農村經濟組織13個。我縣被省政府評為省級優質時令水果基地縣。
(二)發展形勢
1、有利因素。我縣遠離工業區,工業污染少,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南部臺塬和北部沿山地區海拔高、光照充足、晝夜溫差較大,特別適合發展杏、葡萄、棗等多種雜果,中部灌區土層深厚、質地疏松、灌溉條件方便,是桃、梨、澳洲青蘋等果品的優生區。隨著我縣以雜果為主的果品區域布局的進一步調整和優化,水果面積和產量將穩步增長,質量進一步提高。我縣勞動力資源豐富,生產成本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果品價格優勢較強,黨的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新農村建設成為各級黨委工作的重中之重,國家在建設投資、財政支出、銀行貸款等方面都要向農村傾斜,支持力度前所未有,這將極大地鼓舞和調動廣大果農發展果業特色經濟的積極性?h委、縣政府把果業列為全縣經濟特色優勢產業之一,不斷加大釀酒葡萄等果品基地建設,推進產業化經營,也為果業現代化建設提供了良好的組織保障和政策支持。
2、不利因素。我縣果區大多冬春干旱,盛花期晚霜時有發生,夏季多發冰雹,災害性天氣對果品生產影響較大。園藝產業作為勞動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業,對農民素質要求較高,但是目前我縣還沒有建立專門的果農培訓機構和體系,果農整體素質較低。同時部分果農小農意識嚴重,市場觀念淡薄,組織化程度低,與市場環境下果業快速發展的客觀要求不適應。
二、發展規劃
—年果業發展的指導思想、發展原則和目標任務(一)指導思想。認真貫徹縣委、縣政府關于加快果業產業化建設的決定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統攬果業發展全局,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果品質量安全為核心,以實施標準化生產為突破口,發展壯大張裕公司、怡科公司等龍頭企業,大力開拓國內外市場,推進產業化經營,帶動果業現代化發展,努力實現果業強縣目標。
(二)發展原則
1、發揮優勢原則。立足我縣果業實際,充分發揮現有資源條件、產業基礎、市場環境及生產技術等方面的優勢,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進一步促進果業由數量增長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
2、市場導向原則。立足國內外兩大市場對果品多樣化、多層次、優質化的需求,用現代理念和手段組織生產與流通,創建品牌,全方位提高我縣果品的市場競爭力,突出發展雜果,把特色雜果做精、做細、做優。
3、產業化開發原則。立足果業整體開發,積極推進產業化進程,構建優勢產業延伸產業鏈,形成有機結合、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果業產業化經營格局,提高果業的整體素質和效益。
4、可持續發展原則。按照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堅持產業發展與資源保護并重,數量與質量并重,經濟效益與社會生態效益并重,實現果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三)發展思路:以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為指導,以促進農民增收,建設全省時令水果大縣和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為目標,堅持把發展現代農業、繁榮農村經濟作為首要任務,進一步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推進標準化、集約化、產業化經營,提升果業綜合生產能力和經營水平,加快轉變果業增長方式,為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奠定堅實的產業基礎。
(四)目標任務
到年,全縣水果總面積達到20萬畝,其中蘋果3萬畝,葡萄7萬畝(其中釀酒葡萄6萬畝)、梨1.5萬畝、杏2萬畝、棗2萬畝、桃2萬畝、柿、李、櫻桃等其它時令特色水果2萬畝。果品貯藏能力達到10萬噸,其中氣調、冷藏能力達到2.5萬噸,加工能力占到水果總產量的40%,年鮮果外銷6萬噸。在果業發展重點村建立專業合作社50個,建設標準化示范園30個,面積10000畝,建設白王、口鎮、蔣路、龍泉、王橋釀酒葡萄“一鄉一業”鄉鎮,王橋屯楊桃,白王齊家寨、蔣路張溝、龍泉龍源、王橋北峪釀酒葡萄,橋底官苗、中張張佰姚雜果,太平陳員灣杏,太平駱村、橋底溝而上蘋果等“一村一品”專業村10個,全縣農民人均果品純收入達到600元,增長8%,凈增200元。建成全省優質果品生產和加工基地,把果業做成富民強縣的支柱產業。
三、工作措施
(一)加大投入力度
1、建立以政府投入為引導,企業和果農投入為主體的多層次、多形式、多元化投融資體系,每年安排一定的資金,用于組織標準化生產,實用技術培訓推廣,良種苗繁育引進、示范園建設、中介組織培育和市場開拓等重點工作。
2、加快對果業專業合作社投入,抓好現有的果業合作社規范化建設步伐。
3、加大優勢果品基地建設投入,突出抓好苗木和基礎設施建設。
4、加大綠色果品基地建設投入,大力推廣無公害標準化栽培管理技術。
(二)加快推進產業化建設
1、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實行局長負責制,進一步強化對果業工作的領導,做好生產、貯藏、加工、流通和銷售等方面的綜合協調與管理工作,園藝站圍繞果業發展搞好技術、信息等服務工作。按照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原則,加快組建各類果業協會或商會,提高果業組織程度。鼓勵果農按照“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組建鄉村專業協會、專業合作社等合作經濟組織,積極開展技術、農資供應、病蟲防治、產品銷售等服務,逐步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
2、建立健全龍頭帶動體系。打破地域、行業和所有制界限,通過市場和政策引導,支持重點龍頭企業,名牌產品等,采取兼并、聯營、參股、租賃等多種方式實行低成本擴張,在種苗生產、果品銷售、加工等方面發展。
(三)加強營銷流通手段
1、建立果品交易流通平臺,為果品批發交易提供服務。在果品重點鄉鎮建設一批果品產地批發市場,在縣城的果品批發市場設立綠色果品交易區和精品果品交易區。
2、加強產后處理。主要包括采后商品處理生產線、冷藏、氣調貯藏設施、冷鏈運輸設施以及果品系列深加工及循環綜合利用。
3、積極開拓國內國際市場。國內市場按照“網絡化、連鎖化、規模化”的發展思路,采取開辦直銷窗口、設點經銷、發展連鎖超市、果行代銷等方式,有計劃、有組織地擴大銷售網絡;國際市場以綠色果品基地建設為載體,通過加強出口果園注冊認證,提高質量安全,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實施開放經營,鞏固泰國、新加坡等南亞市場,使果品穩步走向國際。
(四)加大產業基礎建設
1、提高果品質量,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果園生產管理投入,不斷提高果農素質,實施標準化生產,加大“四項”關鍵技術推廣,使果品質量上一個新臺階,繼續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增強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加快推進綠色果品基地建設,大力推行市場準入制。
2、發展龍頭企業,提升產業化經營水平。不斷擴大龍頭企業規模,增強帶動發展能力,增加果品貯藏能力,延長銷售期,加強果品產后精細化、商品化處理,使企業與果農之間形成良好的“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機制,生產、加工、銷售緊密結合,穩定營銷市場。
(五)加大產業改造力度
1、加強良種苗木引進繁育。按照發展需要,建立繁育苗圃,加快引進優新品種,選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良品種,加強品種的審定、推廣工作,保證生產發展和苗木更新的需要。
2、基地建設。包括標準園和示范園兩部分,標準園建設包括果園道路系統、水利設施、改土整地及標準化生產體系等,示范園建設除包括果園基本建設外,還包括節水灌溉系統和無公害生產體系等。
3、果品質量安全監測。質量和安全是影響果品貿易的兩大關鍵因素,急需盡快建立起我縣果品質量安全監測體系,對產地環境、投入品、檢疫性病蟲害、農藥殘留、重金屬等有害元素等進行有效監控。在果業局建設果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在果業主產鄉鎮建設果品質量安全檢測站(點),選擇部分重點果業合作社或協會建設果品質量安全檢測點。
4、加強服務體系建設。重點建設技術創新、市場服務體系和果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
(六)加強信息化建設
1、充分利用先進的信息設備、技術以及各種現代傳媒,建立內聯基地和企業、外聯國內外市場的縣、鄉、村三級信息網絡,逐步延伸到果區農戶,不斷提高信息的收集、處理、發布能力,為生產和經營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務,以信息化促進產業化。
2、在果業局建設果業信息服務中心,在果業主產鄉鎮建設果業信息服務分中心,在果業重點龍頭企業、批發市場建設果業信息服務站點,及時收集、分析、發布國內外、省內外果品生產、管理、貯藏加工、果品交易等產前、產中、產后服務方面的信息和政策,為果農、中介組織和企業提供信息服務。
(七)加大科技投入
依托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職業技術學院等科技力量,整合現有的科技資源,建立健全專業性強、產學研相結合的縣、鄉、村三級科研和推廣體系,在新技術、新品種、新工藝及標準化等方面加強科技攻關,促進成果轉化,實現果業整體上臺階。
1、強化果農技術培訓。堅定不移地推廣“四項”關鍵技術以及各項配套技術,擴大示范,認真組織實施科技培訓計劃,完善培訓手段,建立以縣級專家為主要師資力量、各級專業人員為傳播力量、廣大果農為受訓對象的長效培訓機制,注重果農實用技術素質的提高,兼顧經營理念、市場知識、信息技術、政策法規等綜合能力的培養,提高培訓效果。每年培訓果農1萬人次,盡快使全縣果樹種植戶都有1名技術明白人,每百畝有一名技術骨干10名技術能手。
2、加快綠色果品基地建設。搞好規劃,切實做好綠色果品認證的組織實施和監管工作,通過科技手段重點解決好農藥殘留、植物膨大劑使用等問題,強化病蟲害、產地環境和投入品監控和管理,盡快建成4萬畝綠色果品基地,提高果品的質量安全水平。結合農村能源戶用沼氣工程,建設“果、畜、沼、窖、草“五配套生態果園,帶動農戶養畜,果園種草,實現果畜良性互動,全面發展。
3、進一步優化果樹品種結構。以市場為導向,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加快新優品種的引進、繁育、示范、推廣,建立“栽培一代、試驗一代、儲備一代“的品種格局,從品種上搶占果業發展的制高點。
(八)提升知名度創建新品牌
1、加強“果品”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監管工作。按照《果品地理標志產品標準》組織果農進行生產,選擇具有一定實力、市場信譽好的專業合作社,使用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專用標志,開展創名牌活動,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
2、提高果品商品性。各有關部門要加強果品包裝管理,規范包裝,加強果品產后清洗打蠟、分級包裝等商品化處理,嚴厲打擊以次充好,摻雜使假等不法行為。
3、強化行業自律。通過協會等行業自律組織加強果品企業和果農的行為自律,維護果品形象,引導全行業建立誠信理念,增強服務意識,提高辦事效率。
四、重點任務
(一)優化生產布局,調整品種結構,穩步擴大規模1、蘋果:按照“擴大優生區、穩定適宜區、限制非適宜區”的思路,到年,北部沿山和南部臺塬優生區面積占到蘋果總面積的75%,海拔600—800米地區重點發展晚熟和中晚熟優質鮮食蘋果,建設1萬畝綠色蘋果基地,海拔400—600米地區重點發展早中熟鮮食蘋果和加工專用蘋果,建設2萬畝加工果基地。積極調整品種結構,加快老園改造,發展新優品種,推廣無病毒種苗,使早中晚熟比例調整為10:20:70,全縣面積穩定在3萬畝,產量達到3萬噸。
2、葡萄:主要在北部沿山的白王、口鎮、蔣路、龍泉、王橋、興隆、橋底等鄉鎮建成相對集中連片的釀酒葡萄生產基地,適度擴大面積,依托龍頭企業發展“訂單農業”,推廣優質高效標準化栽培管理,提高產業化水平。到年,釀酒葡萄和鮮食葡萄面積分別達到6萬畝和1萬畝。
3、杏:在涇河以南的太平、高莊塬區重點發展太平紅杏、金太陽杏等品種,依托果業協會等合作經濟組織,為果農搞好產前、產中、產后一系列服務,適度擴大面積,加快品種結構調整,推廣標準化載培管理技術,提高果實品質,加強宣傳,樹立品牌。到年使面積達到2萬畝,產量2.1萬噸。
4、棗:在太平鎮建設鮮食棗基地;在北部沿山的王橋、白王、口鎮、蔣路、龍泉建設鮮食加工兼用棗基地,大力推廣規范化生產技術,提高單產和質量,加強鮮食貯藏保鮮技術的研究,發展加工業,擴大外銷。到年,全縣紅棗面積和產量分別達到2萬畝和1.8萬噸。
5、梨:涇河沿線和中部灌區,有一定基礎的鄉鎮重點發展酥梨,黃金梨、水晶梨、中華玉梨、綠寶石等品種,適度擴大面積,加快品種結構調整,推廣標準化栽培管理技術。到年,使早、中、晚熟品種比例逐步調整到5:20:75,面積穩定在1.5萬畝,產量1.6萬噸。
6、桃:主要在三渠、云陽、涇干、燕王、永樂、崇文等鄉鎮建設優質桃基地,積極引進和推廣早、中熟優良品種,加快品種更新換代,到年,使早、中、晚熟品種比例調整到5:10:85,面積和產量分別達到2萬畝和1.8萬噸。
7、柿子、李子、櫻桃等時令特色水果。在城鎮郊區和氣候環境獨特的區域建設一批時令特色水果基地,重點發展柿子、李子、櫻桃等。大力實施標準化栽培,提高質量,擴大銷售。到年,面積發展到2萬畝,產量達到1.5萬噸。
(二)大力實施以“四項”關鍵技術為主要內容的優果工程,不斷提高生產水平逐步建立健全技術推廣體系,加強優果技術的引進、研發、試驗、示范和推廣,加大各級各類示范園的建設、認證和投入力度,示范引導,典型帶動,穩步推進生產水平提升。加大對技術培訓的投入力度,采取印發資料、辦技術培訓班、選送進修、脫產培訓等方式,縣、鄉、村三級技術隊伍建設,確保每戶果農有1名合格技術明白人,為新優技術的推廣和生產水平的提高提供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到年,全面實施優果工程,優果率達到75%以上。
(三)著力培育一批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
在鼓勵現有果品加工龍頭企業提升水平,拓寬市場的同時,著力扶持果品采后處理、包裝、冷藏、貯銷及加工等龍頭企業,重點培育一批規模大、實力強的以鮮果營銷為主的流通型龍頭企業,加強果品營銷體系建設,逐步擴大市場占有率。到年,使全縣果品加工增加值比現在翻一番,鮮果貯藏能力和采后商品化處理率達到總產量的60%,其中冷庫、氣調庫貯藏能力達到12.5%。
(四)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
精心打造果品品牌形象,全面推行信譽卡制度,實行質量承諾,不斷提高市場信譽,擴大市場空間。按照“網絡化、連鎖化、規;”的發展思路,采取開辦直銷窗口、設點經銷、果行代銷等形式,有計劃、有組織地擴大銷售網絡,力爭到年我縣水果在國內外市場占有率比年提高15—20%,以綠色果品基地建設為載體,通過加強果園注冊認證,提高果品質量安全,增強與果品企業協調合作為途徑,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實施開放經營,不斷鞏固和擴大市場。到年,我縣果品鮮外銷量達到6噸。
五、重大項目及布局
項目是規劃的延伸和支撐,按照統一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我縣果業發展將著重抓好基地建設服務體系、質量安全檢測體系、果品產后處理和果品流通體系建設,促進規劃目標實現。
(一)基地建設
重點建設旱腰帶地區釀酒葡萄基地,配套進行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和優質高效標準化釀酒葡萄示范園建設,帶動項目區群眾脫貧致富;突出發展名優特新雜果,在涇河沿岸建設大棗、肉杏、酥梨基地;涇河一線及西北臺塬建設加工專用蘋果基地,為龍頭企業提供純正優質的加工生產原料,進一步優化種植結構,提高經濟效益;亟ㄔO包括標準園和示范園兩部分,標準園建設包括果園道路系統、水利設施、改土整地及標準化生產體系等,示范園的建設除包括果園基本建設外,還包括節水灌溉系統和無公害生產體系等。
(二)服務體系建設
重點建設技術創新服務體系、信息服務體系、市場服務體系和果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
1、技術創新服務體系。主要從事果業生產、流通加工等技術的創新研究,加強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品種、新技術攻關研究和試驗示范,組織全縣技術骨干的培訓交流和果農培訓,在城區建設縣果業技術創新中心,在重點鄉鎮建設果業技術服務站。
2、信息服務體系。主要是及時收集、分析、發布國內外、省內外果品生產、管理、貯藏加工、果品交易等產前、產中、產后服務各方面信息和政策,為果農、中介組織和企業提供信息服務。包括建設縣果業信息服務中心,在果業主產鄉鎮、重點龍頭企業、批發市場建設果業信息服務站等。
3、市場服務體系。建立果品交易平臺,為批發商提供果品交易信息和功能服務等。在重點鄉鎮選擇建設一批果品產地批發市場,在城區的果品批發市場設立綠色果品交易區和精品果品交易點。
4、組織制度創新。重點是加快發展果業專業合作社經濟組織和行業協會,提高果業組織化程度和市場競爭力。一是抓好縣級果業協會建設,協助政府開展行業管理、保護和技術交流,加強行業自律。二是在果業基地重點鄉鎮扶持建設一批發展較好的果農協會,組織果農進行果業生產和果品銷售,提高果農的組織化程度。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強政策扶持,優化發展環境。通過調整財政支持農業支出結構,制訂財政支持優勢果品發展的政策,設立果業發展專項資金,加大對果農的支持補貼。
(二)推進科技創新,提升產業水平。強化對果農的技術培訓,加速推廣“四項”關鍵技術以及各項配套技術,擴大示范,力爭到年全面推行,每年培訓果農1萬人(次),盡快使全縣果樹種植戶都有1名技術明白人。加快綠色果品基地建設,通過科技手段重點解決好農藥殘留等問題,強化病蟲害、產地環境的監控和管理,結合農村能源戶用沼氣工程,建設“果、畜、沼、窖、草”五配套生態果園,實現果畜互動,良性發展。以市場為導向,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加快新優品種引進、繁育、示范、推廣,進一步優化果樹品種結構。
(三)建立健全領導組織體系,確保健康發展。實行縣鄉兩級行政負責制,強化對果業工作的領導。果業部門要做好果業生產、貯藏、加工、流通等方面的綜合協調與管理工作,果業技術服務機構要圍繞果業發展搞好技術、信息等服務工作,加快各類果業協會建設,提高果業組織化程度,鼓勵果農按照“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組建鄉村專業協會、專業合作社,積極開展技術、農資、病蟲防治、果品銷售等服務。
(四)樹立產業形象,提高市場信譽
鼓勵支持名牌創建活動,加強果品產后商品化處理,通過協會等行業自律組織加強果農的行為自律,維護果品的信譽,引導建立誠信意識,塑造果業誠實守信的良好形象。
【水果產業現狀和品牌情況的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肉羊產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09-01
風機產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07-02
鄉村產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10-14
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現狀調研報告02-20
縣農機機電產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07-16
產業調研報告02-07
品牌調研報告08-03
品牌調研報告09-19
蔬菜產業調研報告07-25
肉羊產業調研報告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