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優化木材產業結構工作的調研報告
根據我市開展科學發展觀學習活動的安排和市人大常委會年度工作計劃,主任會議決定,開展優化木材產業結構工作專題調研,組織了由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吳榮才任組長,常委會部分委員及有關部門領導為成員的調研組,于4月下旬開始對我市優化木材產業結構工作(未含竹業)進行調研。調研組聽取了市林業局、發改委、經貿委、環保局等部門的情況匯報;深入到延平、建甌、建陽、浦城等縣(市、區)調研,聽取了當地政府領導的情況匯報,并與相關部門、木業協會、部分企業負責人進行了座談;深入到福人木業、建陽六維等8家木材加工企業廣泛聽取意見,實地察看了解生產情況。現報告如下:
一、我市木材產業發展成效明顯
通過調研,我們認為,近年來市政府十分重視木材產業發展,出臺優惠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鼓勵、扶持木材加工企業的發展,木材加工業發展迅速,取得明顯成效。
—— 出臺政策措施,推進木材產業發展。近年來,市政府實施突出工業,突破工業戰略,在加快林產工業發展上,明確了培育發展產業集群的思路,出臺了《關于加快木竹制品產業集群發展的實施意見》、《加快竹木加工企業服務工作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措施,將木材產業發展納入我市重點發展的七大產業集群之一,作為我市產業組團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快產業培育發展。各縣(市、區)也分別出臺了相關政策、措施,鼓勵木材資源加工增值,扶持木材產業和龍頭企業發展。建立產業集群發展基金,重點扶持投資規模大,帶動效應強的新上項目。對企業建立原料林基地、品牌創優、科技創新、市場培育等方面給予適當的資金扶持,有力地促進木材產業的發展。
——木材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據林業部門統計,截止2008年底,全市有木材加工企業1328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82家,占木材加工企業總數的21.23%。木材加工完成工業產值686314萬元,占林業工業產值的48.82%,同比增長14.43%。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579199萬元,占林業工業產值的41.2%。一些優勢龍頭企業得到發展壯大,涌現出了象邵武王斌、杜氏木業、建甌萬木林、建陽六維、延平元僑木業等一批產品檔次較高、資源綜合利用較好、規模較大的龍頭骨干企業。如:邵武王斌裝飾材料公司總投資3億多人民幣,以杉木中小徑材為原料生產相框、細木工板、刨花板等產品,木材綜合利用率高,木相框占國內市場半壁江山,2008年實現產值2億元,稅收2026 萬元。目前,市級以上木材加工龍頭企業16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1家 ,省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4家 ,市級龍頭企業11家。木材產業已初具規模,形成了以木制建筑構件與材料、人造板、特色家具、家裝材料和木竹工藝品等為主的木材制品加工體系。
—— 木材產業加工園區建設有進展。通過實施項目帶動和龍頭帶動戰略,推進木材產業加工園區建設,初步形成以森林資源為依托的建陽海西林產工貿城、建甌筍竹城、邵武城南工業園區、南平大洲工業園等林產工業加工園區。如,建陽海西林產工貿城作為閩北經濟開發區的啟動項目,第一期工程已經建設完成,現引進入園企業有37家,總投資24.5億元,總注冊資金9.56億元,其中注冊資金6000萬元以上的項目有森嵐、六維、鑫泉等8家企業。入駐企業總用地1820畝,約占一期工業用地的60%。目前,已有30家企業動工建設,已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5億元, 累計完成工業產值3.5億元。此外,園區木材交易中心市場也開始正式運營,入駐商戶近20家。
—— 科技創新與實施品牌帶動戰略有成效。一是通過出臺政策鼓勵引導企業建立研發機構,引導企業加大創新投入,扶持重點企業和重點產品開發。一些龍頭企業開發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新工藝和新產品,產品科技含量與檔次有了提升,市場占有率逐步提高。如,建陽六維公司在當地政府引導與支持下,公司成立了專業的寵物文化研究中心和產品設計研發中心,擁有50多名設計和開發人員,具有自主研發和設計能力,成為我國專業的寵物用品供應商,產品遠銷美國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甌福人木業集團為省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通過技術改造,生產工藝和設備已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產品質量可與國內同行業進口設備生產的產品相媲美。二是加強項目對接,加快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近兩年來,我市積極向省上推薦產品技術含量較高,有一定附加值的木竹加工項目22個,計劃投資9億元。被納入省工業內涵技改提升工程計劃的有14個,計劃投資4億元多。三是積極引導實施產品升級和品牌戰略。通過設立創品牌獎勵基金,對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省著名商標的企業和被評為中國名牌產品、省名牌產品等稱號的木材加工企業,給予獎勵;幫助做好企業技術培訓、協助申報等服務工作,加大了產品品牌建設力度。截止2008年底,全市木材產業共獲福建省名牌產品11個,獲福建省著名商標2個。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我市木材產業迅速發展,但總體上產業水平還不高,特別是木材產業發展中出現的結構性矛盾,如:產業布局不合理、加工業結構不合理,資源結構不合理,資源的培育與木材加工業發展不協調等結構性問題逐步凸顯,增加了森林生態保護的壓力,影響了木材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一)木材加工業結構問題。企業結構上,規模企業少,生產終端產品的企業少。規模以上企業282家,僅占木材加工企業總數的21.23%。產值上億元的企業只有17 家,僅占木材加工企業總數的1.28%。企業規模偏小,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產業水平不高,在市場中的影響力比較薄弱。產品結構上,低值產品多。由于小企業比重大,大部分企業生產技術裝備落后,工藝陳舊,產品的差異化不大,同質化現象嚴重;上游初級產品多、下游終端產品少;粗加工多,精深加工少;科技創新差、知名品牌少,難以形成品牌效應,產品附加值不高。資源配置上,市場機制不健全,資源利用效益低。木材加工業小企業多且分布散,資源管理難到位,市場不規范,資源配置難以優化。如:XX區王臺鎮就有60多家木材加工小企業,大部分小企業經營粗放,生產初級產品,資源被低效率地利用,影響了資源轉化和木材加工業的效益。
(二)森林資源結構與木材加工業需求矛盾問題。我市雖然有比較豐富的森林資源,但木材加工業的原料需求與森林資源的樹種結構存在矛盾。在商品林樹種結構上,杉木相對過剩,加工不足,供大與求,而松、闊葉樹種資源少,供給不足。據林業部門統計:2007年實際木材采伐蓄積量260萬立方米,其中杉:松:闊的所占比例為:69.4 :23.8 :6.8 ,而我市已形成的杉木加工能力100萬立方米,馬尾松制漿造紙和膠合模板能力80萬立方米,闊葉小薪材及“三剩物” 纖維板加工能力90萬立方米。由此可見,按現有可利用資源結構,木材加工所需的杉木資源可滿足供應,而制漿造紙和膠合模板所需的馬尾松資源和纖維板加工項目所需的闊葉小薪材及“三剩物”卻無法滿足現有加工企業生產需求。資源結構不合理,闊葉樹資源有效供給不足,造成資源結構性矛盾進一步擴大,盜伐闊葉樹以及薪材的案件時有發生,增加了森林生態保護的難度。資源培育與加工需求脫節,工業原料林定向培育不足,工業原料林基地建設滯后,絕大多數木材加工企業沒有建設原料林基地,原料需求完全依靠市場供給,企業對原料無法自我調節,成為企業發展的原料瓶頸。
(三)木材產業布局不合理問題。缺乏產業布局規劃,建廠選址不科學,造成木材加工業布局分散,山邊林邊小企業多。專業工業園區建設力度不夠,總量少,規模小。特別是我市受到自然地形地貌及土地成本高等因素的制約,加工園區建設十分困難,制約了產業做強做大。現有的一些工業園區,服務體系還不夠健全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仍滯后,影響到關聯企業的進駐和產業的集聚。木材產業集中度和關聯度不高,企業與企業之間的聯系不緊密,無法形成產業集群優勢。同時,由于企業布局分散,林政資源管理困難,一些山邊林邊小企業在獲得資源方面更具有“優勢”,在資源配置上出現不平等競爭。
三、幾點建議
綜上所述,我市木材產業快速發展,促進了森林資源轉化利用和增值,為農民勞動力轉移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增加了農民收入和地方財政收入,成為縣域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在木材產業發展過程中,加工業結構、產品結構、資源結構等結構性矛盾開始凸顯出來,影響到森林資源利用效率,增加了森林生態保護壓力,制約了木材產業的可持續發展,F階段,我市木材產業走向何方?我們認為:只要堅持生態優先,轉變木材產業發展方式,即:變重外延擴大、重數量增長,為重內涵提升,重產業質量,調整優化加工業結構、產品結構、資源結構,木材產業仍可實現可持續發展。主要基于以下因素:一是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林業是我市農民收入的重要的來源,林業收入占農民純收入的30%左右,尤其是林改后,林地使用權得到落實,農民造林營林積極性高漲,生產的木材需要加工升值,增加農民收入。同時,加工企業解決了農民轉移就業5萬人。二是資源轉化利用要求。我市是林業大市,林地面積3259萬畝,人工商品林面積1427萬畝,蓄積量9823.1萬立方米,實施森林分類經營后,國家下達的年采伐蓄積量433.5萬立方米,需要加工增值。去年有110萬立方米原木外運銷售。三是具有較好的工業基礎。木材產業是我市傳統產業,長期的發展已具有一定的規模和基礎,是區域經濟重要組成部分。四是林地有很大潛力。我市集體林比重大,相對經營粗放,林地產出率比較低,通過提高經營水平,可以有效地提高木材產量。五是市場剛性需求。我國是個少林缺材的國家,隨著世界各產材國加強原木出口監管和提高關稅,資源供應量相對減少,木材價格不斷上行,而且木材及其制品是不可完全替代的戰略物資和大宗商品,市場剛性需求旺盛。六是實行生態公益林與商品林分類經營。全市劃分國家、省級生態公益林面積824萬畝。又實施“三線林”的保護,面積64萬畝。最近,市政府又提出三級以上河流的河岸生態地保護。分類經營以及有力的生態保護措施,為我市乃至全省的生態環境提供保障,為商品林資源利用創造了條件。為此,對優化木材產業結構,促進可持續發展,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堅持生態立市,科學規劃,確保森林資源利用的多樣性。我市實施生態立市,建設海西綠色腹地戰略,森林生態資源是重要的保障。木材產業是資源型產業,產業的發展,必然帶來資源的消耗。因此,要在建設海西綠色腹地,堅持生態優先的前提下,科學做好產業規劃,突出實現轉變木材產業發展方式、產業發展與生態保護相協調、森林資源利用的多樣性、產業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措施等方面。一要加強森林資源消耗總量控制,適度下調采伐限額,嚴格控制實際采伐量,確保森林資源長大于消,提高森林的覆蓋率和森林質量。二要明確森林資源培育目標,不斷調整改善森林資源結構。要按林種的定位和市場需求,調整樹種結構,改善林分結構,確保森林資源利用的多樣性,如:水源涵養、水土保持、生物多樣性保護、森林景觀等森林資源多功能的發揮。三要優化產業布局,要科學規劃,優化布局,加快加工園區建設。對生態脆弱地區,生態重點保護地區禁建木材加工企業。符合條件新辦的加工企業,都要安排進園區。四要明確木材加工企業的準入條件,粗加工,產品附加值低、消耗資源大、污染嚴重的木材加工企業要嚴格限制,逐步淘汰落后產能。特別是以闊葉樹及薪材為原料,對生態保護影響大的纖維板類項目一般不再新建擴建。五要明確鼓勵支持的項目和產品目錄,根據可利用森林資源杉木多的特點,提出重點發展項目和產品,如:重點發展杉木層集材、杉木建筑構件、杉木特色家具、板式家具、工藝品等。
(二)實施“扶優扶強”,優化木材加工業結構,提升產業競爭力。一要堅持“扶優扶強”,培育龍頭企業,改變小企業多,規模企業少的現象,促進企業結構的優化。有針對性地繼續出臺和落實扶優扶強的政策措施,綜合運用政策、資金、稅收、技術等措施,加快培育一批龍頭企業。引導企業向集團化發展,實施企業重組,資源整合,實現強強聯合,向上市公司發展。同時,要依法依規清理整頓無加工許可、無營業執照、無繳稅、無環評的加工企業,優化木材加工業結構。二要提升產品檔次,提高終端產品比重,增加產品附加值,提高促進產品結構的優化。要通過科技支持、項目帶動等措施,引導企業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改變產品粗加工,低附加值的現象,提高森林資源轉化的經濟效益。三要繼續加強品牌經濟建設,進一步鼓勵和支持企業實施品牌戰略,提升我市木材制品的市場占有率和影響力。
(三)加強加工園區建設,優化產業布局,提高產業集聚度。要在科學規劃下,籌劃加工園區選點布局,加快新園區的工程建設,形成科學合理的加工園區布點格局。對現有的加工園區,要搞好園區內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完善各類配套功能,健全服務體系,實行“一站式”服務,提高服務質量。通過優質服務、稅費優惠、項目扶持、科技支持等措施,引導支持木材加工企業和關聯及配套的上下游企業進入園區,推進產業集群培育,提高產業的集中度,延長產業鏈,提高資源轉化的附加值,盡快形成產業集群效應。
(四)加強資源培育,優化資源結構,適應產業發展需要。一要加強“林農+企業”辦基地等模式的研究。我市集體林制度的改革基本結束,要重視發揮林農培育資源的積極性,鼓勵林農采取多種形式造林育林。特別要重視研究林改后,林地經營單位以家庭、聯戶為主的生產經營形式與現代林業集約化規;洜I的矛盾,引導林農興辦林業專業合作社,鼓勵林農與企業聯合辦基地,推進“林紙林板一體化”項目等,發揮各自優勢,提高林地產出率,實現“雙贏”。二要繼續落實“四大基地”建設,重點加快工業原料林的定向培育,提高工業原料的供應量,改善人工商品林的樹種結構,使森林資源培育與加工生產原料需求相適應。同時,鼓勵支持企業外購森林資源、原料和半成品來廠加工,提高外來資源的比重。三要實施科技興林戰略,加大工業原料林培育的科技投入,努力提高單位林地面積產量。特別要針對市場的需求,加強對闊葉樹木材纖維利用的工業原料林樹種的篩選,加強種苗馴化、繁育、造林等措施,實施科學的營林技術,縮短輪伐期,提高林地產出率和經濟效益。通過加強資源培育,優化資源結構,為實現木材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資源保障。
(五)用好政策, 加強扶持,形成政策導向機制。要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以及《福建省促進閩臺農業合作條例》為契機,加強對臺林產工業的交流合作,建立產業優勢互補機制。將木材產業納入對臺農業交流合作范疇,加快制定對臺產業合作的實施方案,促進資源、技術、設備、種苗(速生、優質用材樹種)等生產要素的引進交流,暢通企業之間交流渠道,鼓勵臺商、臺企在閩北落戶。要對接國家、省上的政策、措施、項目,加強木材產業項目籌劃,為產業發展提供平臺。要強化政策導向作用,對出臺的政策措施抓好落實,特別要對木材產業的產品自主創新,發展終端高端產品、創建品牌、建設原料基地和要素市場等方面,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形成政策導向機制,促進木材產業更好更快發展。
【優化木材產業結構工作的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木材調研報告06-19
綠色營銷與產業結構優化03-24
我國產業結構優化思考03-24
論述中國產業結構的問題與優化12-05
縣域經濟產業結構優化問題分析論文11-21
金融對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的支持03-22
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優化產業結構03-18
優化營商環境調研報告(通用5篇)09-29
優化營商環境調研報告范文(精選8篇)09-29
優化產業促進特色科學發展調研報告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