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虻》小學生讀后感1000字
關于革命的小說,讓我印象很深的有兩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和《牛虻》。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我讀完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也是我第一次將一本書讀了兩遍甚至三遍以上,可以說是這本書讓我真正開始愛上閱讀。
這么多年過去,唯一記得的恐怕只有當初讀這本書時的感受了。保爾所具有的自我犧牲、頑強堅韌的精神一直震撼著我,那種來自心靈的強大力量更是讓我記憶猶新。
而對于《牛虻》這本書,則是因為我曾多次在不同的書中看到過這個書名,之后偶然在圖書館見到才真正開始讀它。但《牛虻》帶給我的驚喜絕不亞于我第一次讀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時的震撼。
事實上,就這兩本書而言,并沒有什么實質上的聯系,除了二者都屬于革命小說,其在背景、寫作方式上幾乎沒有可比性。對于我來說,把兩本書放在一起討論就僅僅只是因為我在閱讀它們的其中一本時,能夠由衷地激起對另一本書中的主人公的深切敬意,如此而已。
相較于書中對“牛虻”所遭受的苦難的描寫,“牛虻”的心歷路程更能給我帶來共鳴。主人公亞瑟是一位虔誠的教徒,他對宗教和上帝有著極深的信仰之情。神父蒙太尼是亞瑟的懺悔神父,更是他最為敬愛和信任的心靈之父。
亞瑟深受青年意大利黨爭取民族的獨立思想的`吸引,但是,他所信仰的宗教卻并不支持這項事業。于是,真正的沖突顯現出來了,新的懺悔神父出賣了他,他鐘愛的女友瓊瑪也不相信他。
然而,最大的打擊卻是來自于蒙太尼神父,亞瑟得知他的真實身世是他最親愛的神父蒙太尼的私生子。
亞瑟一錘砸碎了耶穌像,同時破碎的還有他的心,他親手打破了對上帝的信仰。宗教的背叛和蒙太尼的欺騙是他心中痛苦的根源,是靈魂式的毀滅,與之相比,女友的不信任反而顯得微不足道了。
如果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側重的是對革命意志的錘煉,要經歷的是革命過程中各種對生與死的考驗。那《牛虻》,則是對心靈的考驗,哪怕“牛虻”曾經經歷過煉獄般的非人折磨,我感受到的更多的還是主人公心靈上的痛苦。他一直堅持著革命,堅持從事反宗教活動,夢想能把虛偽的上帝拉下神壇。在這過程中,對于宗教的痛恨與對蒙太尼交織的愛恨之情是他最強烈的情感來源,而這種情感是刻苦銘心同時又令他飽受煎熬的。
主人公亞瑟多年來和命運做斗爭,歷經無數苦難才活下來,可這些和上帝比起來,還是輸了。
對于“牛虻”,我是充滿同情的,我敬佩他那為理想奮斗不息的精神,更感動于他對神父蒙太尼的愛是如此深刻、執著。那種愛超越生命、超越信仰。
原文結束,某次搜這本書,看到有人提到亞瑟對神父的愛是一種極端的愛,確實如此,只是當時的我還想不到用這個詞語。我當時想的是:主人公和神父之間的信任是最珍貴的,而這是一個打碎美好的故事。
【《牛虻》小學生讀后感1000字】相關文章:
《牛虻》的讀后感12-08
牛虻讀后感2000字09-14
小學生窮人讀后感10-31
《窮人》小學生讀后感10-12
童年小學生讀后感09-19
小學生草房子讀后感03-31
小學生《詹天佑》讀后感10-11
小學生丑小鴨讀后感12-01
《駱駝祥子》小學生讀后感11-19
小學生《駱駝祥子》讀后感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