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后感1000字

        時間:2024-05-22 09:51:56 讀后感1000字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后感1000字

          讀完某一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后感1000字,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后感1000字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后感1000字1

          按照全市就業再就業工作情況調研的通知精神。我縣人大常委會組成了調研組,在分管副主任的帶領下就此項工作深入到了相關單位,鄉鎮和部分企業,通過查、看、問、訪等形式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匯報材料如下: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我縣實現城鎮新增就業X人,其中失業人員再就業X人,困難人員就業X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X%,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X人,其中新增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X人。職業培訓X人,其中創業培訓X人,貧困勞動力技能就業培訓X人,貧困家庭兩后生素質提升培訓X人(其中縣職業中專X人)。新增發放創業擔保貸款X筆X萬元,其中涉農涉扶貧X筆X萬元。新增創業主體X個,帶動城鄉就業X人,其中帶動城鎮就業X人。

          二、經驗做法

         。ㄒ唬┘訌娊M織領導,嚴格考核獎懲,落實就業責任。

          我縣歷來高度重視就業再就業工作,一直將其做為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來抓,列入全縣綜合績效考核管理目標。每年初將新增城鎮就業指標任務分解到各鄉鎮,按月調度完成情況,年終進行考核評分,有力地保障了目標任務的落實。

          一是積極落實各項就業優惠政策,企業職工得實惠。20xx年,落實職業技能培訓補貼、職業技能鑒定補貼、創業擔保貸款貼息等政策性支出X余萬元。二是積極提供人力資源服務,為企業排憂解難。隨著縣園區企業蓬勃發展,對勞動力需求大幅增加。20xx年共舉辦中小勞務招聘會、企業用工專場招聘會等就業供需對接活動X場次,提供就業崗位X個,求職登記X人次,職業指導X人次,供需雙方達成就業意向X余人。三是完善基層公共服務平臺,職能作用較好發揮。加強基層公共就業服務平臺建設,全縣X個鄉鎮和X個社區成立了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服務機構,且都建設了高標準的基層人社服務平臺,基本達到了基層人力資源市場建設標準。指導鄉鎮社區積極開展失業調查、就業援助等活動,多渠道開發服務性和公益性崗位,努力創建“充分就業社區”。韓山社區、武江社區被授予“X省充分就業社區”,南塔社區、成仙觀社區、東云社區被授予“X市充分就業社區”。

         。ǘ┘訌娐殬I培訓,突出重點群體,提高就業能力。

          一是完善就業培訓管理制度。嚴格執行省人社、財政部門聯合下發的《X省職業補貼培訓實施辦法》,建立了培訓報名管理制度、培訓機構認證制度、培訓資金撥付使用制度、績效考核制度等各項管理制度。加強技能培訓開班審核和教學監管,及時組織結業考試和職業技能鑒定工作。二是提高職業技能培訓質量。加強培訓機構監督管理,實行不定期抽查和年度檢查評估等形式,規范辦學行為,確保培訓質量。三是積極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大力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計劃”,組織X人次高校畢業生到縣人民醫院等X家就業見習示范基地參加就業見習,發放就業見習補貼X元。四是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我縣將X家社會職業中介機構納入縣人力資源市場集中管理,并在各鄉鎮社區和行政村配備兼職勞務信息員,形成了以縣人力資源服務中心為龍頭,鄉鎮社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站為依托,社會職介機構為補充的城鄉勞動力轉移就業服務網絡。

         。ㄈ┨嵘趸兀罅Ψ龀謩摌I,放大就業效應。

          一是成功爭創省級示范基地。我縣創業孵化基地全面落實省市出臺的一系列創業扶持政策,為創業人員從創業培訓、金融支持、稅費減免等方面給予支持。目前創業孵化基地累計進駐企業X家,其中在孵企業X家。20xx年在省級優秀創業孵化基地基礎上,順利升級為省級示范孵化基地。二是大力開展創業培訓指導。將有創業愿望和培訓要求的城鄉勞動者全部納入培訓范圍,大力開展“創辦你的企業”和“改善你的企業”培訓。加強創業指導服務,成立了創業指導服務中心,配備X名專職工作人員,組建由X名專家、教授和企業家組成的創業指導專家志愿團,為創業者提供有關創業政策扶持服務。20xx年開展創業培訓X人,培訓后實現成功創業X人,創業帶動就業X余人。三是建立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為促進大學生創業,我縣建立了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房租補貼、稅費減免、創業補貼、培訓補貼、擔保貸款貼息等政策扶持,現正在招收入駐大學生創業企業,目前有意向進駐企業X家。四是落實創業擔保貸款政策。把持有《就業失業登記證》的失業人員、高校畢業生、返鄉農民工等“五類”人員納入創業擔保貸款范圍,簡化貸款手續,及時為符合條件的創業人員發放創業擔保貸款,實行財政全額貼息。20xx年,我縣共發放小額擔保貸款X筆X萬元,帶動就業X余人。歷年貸款回收率達X%以上。

          (四)開展就業扶貧,打造就業載體,穩住就業底盤。

          一是扶貧培訓促脫貧。對有就業能力和就業愿望的貧困勞動力,開設家政服務、電腦操作、餐廳服務、電子電器、電動縫紉等專業,培訓結業后安排在家政公司、酒店及工業園區等就業安置基地就業,實現就業脫貧。對以種養殖業為主的貧困勞動力,我們請畜牧水產及農業、林業方面的專家下鄉進行技能指導,有針對性地開設現代種養殖農村實用技術等專業,實施定向培訓,并與當地農業合作社聯合,安排貧困勞動力就業。對農村貧困家庭“兩后生”,我們在縣職業中專進行計算機、網頁制作、市場營銷、社會文化、玉石雕刻等中長期培訓,當前正在培訓中,畢業后定點定向安排就業。二是勞務協作架虹橋。與X紅海公司合作,依托鄉鎮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站、勞務經紀人等,及時采集貧困勞動力的個人基本信息,轉移就業意向和職業技能培訓要求等相關信息,建立臺賬,定期更新,動態管理,并安排專人每月對系統內人員信息進行抽查。加強與清遠市人社局、X市北湖、蘇仙兩區人社局對接聯系,有序組織縣內勞動力外出就業。為X名外出務工的貧困勞動力發放交通補貼X萬元。目前我縣累計轉移就業貧困勞動力達X人。三是開發崗位保就業。開發了鄉村公路養護、農村保潔、山林防護等338個就業扶貧公益性崗位,安置了X名貧困戶、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戶中沒有轉移就業且有勞動能力人員就業,并發放X元/人·月的崗位補貼。四是扶貧車間助脫貧。把扶貧車間作為推進就業扶貧的主抓手,規范提升扶貧車間建設。支持和鼓勵采取“企業+車間+貧困戶”“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等方式,積極引導優質企業、返鄉能人到鄉村建立分廠、創建車間,確保每個鄉鎮建立X以上個扶貧車間,對吸納貧困勞動力X人以上的扶貧車間按X元/人·月進行獎勵。目前認定創建扶貧車間X家,吸納貧困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X人。其中,X鎮X村的X把自己在X的電子廠搬到X鎮開辦了分廠,車間X名工人中,就有X名貧困勞動力。

          (五)提供殘疾人就業平臺,扶持就業創業,解決生存之憂。一是扶持殘疾人就業基地建設,安置殘疾人集中就業。我縣先后X個企業被評為全市、縣殘疾人就業、創業示范基地。二是加強培訓力度,促進殘疾人自主就業。近三年來,通過培訓實現殘疾人就業達X多人次。三是各用人單位分散按比例就業。我縣通過依法推進殘疾人按比例就業政策,全縣各單位已落實X名殘疾人就業。

          三、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雖然我縣就業再就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工作中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是宣傳力度不夠。職能部門宣傳政策欠深入,而企業負責政務的領導政治和政策意識不強,業務綜合素質不高,學習了解政策不透徹,導致優惠政策落實難到位。給就業再就業工作帶來一定的問題和困難。

          二是就業結構性矛盾突出。部分企業一線工人缺乏,與農村勞動力、失業人員、大中專畢業生等就業群體就業難并存,就業結構性矛盾突出。

          三是就業資金投入不足。部分政策不能全覆蓋,如公益性崗位安置政策沒有覆蓋全部就業困難人員,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就業再就業工作。

          四是基層勞動保障員作用發揮不夠充分。各社區鄉鎮勞動保障站的編制管理權在各鄉鎮,不在人社部門垂直管理,對政策落地和工作開展存在很大的難度。

          五是企業的各種待遇和工作生活環境條件與就業人員要求差距較遠,招工和就業困難。表現為少數企業工作環境和條件較差,工作時間較長(有的長達XX個小時/天)。調研中員工反映:把員工當作是機器人,而工資等待遇較差(有的工種XX多元),其它社保福利都沒有,誰會進這些工廠企業。招工時廣告所宣傳的內容寫得蠻好,而現在實際情況相差甚遠,這些工廠企業又怎么能招到工。即使當時招到了,工作一段時間,員工接受不了這種現狀,又走了。他們招不到工,反過來責怪人社等部門單位落實優惠政策不好,服務不周到,企業只想享受優惠政策扶持,而優惠政策中規定的要求條件就不想照辦達到,招不到員工,從不找自身原因,甚至還到縣領導那里告狀。

          六是特殊群體就業壓力大。受經濟下行壓力,國內勞動力市場需求萎縮,高校畢業生就業期望值過高而產生較大的就業壓力。此外部分特殊群體,如女45歲以上,男50歲以上的失業人員、貧困勞動力、殘疾人等,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就業再就業難。

          七是用工靈活性不強,部分可用的勞動力得不到充分就業。如:有的工作可不受時間、地點、性別、文化、年齡等條件限制,只要具有勞動能力就能做的工作而沒有得到充分利用。有的工作甚至殘疾人都可以安排,企業還能享受優惠政策。但就是沒有靈活用工。

          八是創業孵化基地待提升。創業群體多,創業孵化基地容量有限,孵化基地規模尚需進一步擴大或分類建立。

          九是殘疾人就業形勢不容樂觀。由于殘疾人自身條件的缺陷,社會認識不夠重視,甚至存在歧視的現象,他們的就業競爭仍然處于劣勢的局面。

          四、意見及建議

          一是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等宣傳媒體,并深入企業、車間,大力宣傳國家和省市促進就業的政策,樹立就業和創業典型,通過開展就業宣傳周、職業技能大賽、創業大賽、進企業宣傳服務等活動,營造有利于促進就業的社會環境,努力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就業工作的良好局面。

          二是多方渠道擴大就業。堅持把促進比較充分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目標,實施有利于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企業、第二、三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發揮中小企業就業主渠道作用,進一步營造有利于中小企業發展的良好環境,鼓勵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實施更加有利于促進就業的財稅和金融扶持政策,努力增加就業容量。發展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產業,加強對靈活就業、新就業形態的支持,促進勞動者自主就業。

          三是加強公共就業服務。進一步完善覆蓋城鄉、連接省市的就業服務信息平臺,提高人力資源市場的運行效率。發揮鄉鎮社區勞動保障站在促進城鄉就業的基礎性作用,開展好城鄉勞動力管理、培訓和就業服務等工作。

          四是抓好重點群體就業。堅持把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放在就業工作的首位,繼續加大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投入,舉辦大學生專場招聘會,確保高校畢業生就業人數持續增加、就業結構更趨合理,到基層就業、自主創業的規模進一步擴大。加強對困難人員的就業援助,加強實名制動態管理和分類幫扶,實現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五是加強就業培訓管理。逐步將職業技能培訓推向市場化、社會化,指導社會培訓機構通過校企合作、訂單式培訓、定崗式培訓等多種模式,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建立以市場為導向,與產業結構相適應,與就業相結合的職業技能培訓體系。

          六是推進創業帶動就業。加強對大學生、失業人員和農民工等創業者的創業培訓,增強創業能力,提高創業成功率。繼續完善創業孵化基地,落實好創業擔保貸款、創業補貼等扶持政策。指導基層服務平臺開展創業型社區創建活動,對創業者進行跟蹤幫扶指導,推動以創業帶動就業。

          七是加強對企業的監督和服務。引導企業依法依規依政策落實國家省、市、縣的相關法律政策,改善工作環境和條件,提高職工各種待遇,增強人為關懷。實現企業和員工利益雙贏的局面,進一步促進企業發展和就業再就業工作上新的臺階。

          八是深入開展就業扶貧。全力推進“六個精準”確保扶貧工作取得實效。進一步增強主導產業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的能力,努力實現“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的目標。重點開展技能培訓。按照未轉移就業貧困戶實際情況,針對群眾所需,定制培訓計劃,開展精準扶貧培訓,免費對貧困勞動力開展裝飾裝修、電子電器、茶葉加工、傳統種植、養殖等各類就業技能和實用技術培訓。繼續落實就業扶貧各項優惠政策,加大創業擔保貸款扶持力度,健全創業培訓、創業咨詢、項目推介、專家指導等跟蹤服務工作體系。

          九是出臺涉殘就業的法律政策要有剛性。上級政府出臺涉及殘疾人就業的法律法規政策,要具體細化有操作性,并能落實到位,且具有剛性的條文規定,確保促進殘疾人就業再就業及創業工作得以實現。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后感1000字2

          為全面了解我縣近年來婦女創業就業工作情況,掌握我縣女性就業、創業狀況,有針對性地提出有利于女性就業創業的建議措施,促進我縣婦女創業就業工作。日前,__縣婦聯深入縣人社局和部分鄉鎮,通過調查走訪、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對我縣婦女就業創業狀況開展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我縣總人口39.77萬人,其中女性19.22萬人,占總人口的48.3%;20xx年以來,縣婦聯系統參與舉辦女性創業培訓班22期,指導幫助810人婦女實現了成功創業、二次創業;舉辦城鎮下崗女職工、待業女青年、女大中專畢業生創業就業技能培訓班24期,培訓學員1860多人,1300多名婦女實現了就業、再就業。

          (一)加強宣傳引導力度,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要大力宣傳促進就業的法律法規和有關政策,宣傳婦女創業就業典型,及時引導廣大婦女轉變創業就業觀念,樹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精神,引導婦女自主創業、自謀職業。建議各級黨委、政府制定與實施有利于婦女創業就業的經濟和社會政策,使我縣的婦女創業就業決策更具科學性、工作更具針對性。

          (二)加強培訓引導力度,提升女性綜合素質。

          建議有關部門,依托各級各類職業培訓機構,認真分析市場需求和不同層次女性創業就業的意愿,有針對性地開展技能培訓。為農村女勞動力轉移和城鎮下崗失業女性提供就業技能培訓,緊密結合市場需求,根據婦女的文化層次、技能水平,不定期、分層次舉辦技能培訓班,幫助失業婦女盡快掌握一技之長。開辦女性創業培訓班。為女大學生、有創業意愿的女性提供syb創業培訓班,學習創業所需的各類知識,增強創業意識和開拓精神。逐步建立政府主導、婦聯牽頭,社會參與、婦女受益的創業培訓格局。

          (三)積極搭建服務平臺,拓寬創業就業渠道。

          要統籌推進城鄉之間、區域之間婦女創業就業工作,把促進婦女創業就業與提高婦女素質結合起來,把幫助貧困婦女轉移就業與提高她們的發展能力結合起來,把提高婦女的生活質量與建設和諧家庭、和諧社區結合起來,促進婦女與經濟社會的'同步發展。婦聯組織要加強城鄉間婦女就業工作信息的交流,通過項目合作和對口援助等方式,開展勞務協作、維權服務、信息交流和成果共享,爭取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和創業發展信息,探索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新路子。同時收集、推介一批適合婦女創業的項目,積極主動地加強與用人單位的聯系,幫助失業婦女創業就業。

          (四)加大政策傾斜力度,促進女性創業就業。

          一是要通過簡化女性創業擔保貸款手續和程序、對符合貸款條件的女性創業人員,優先給予信貸支持、開辟女性創業信貸擔保綠色通道等形式給創業女性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二是通過設立女性創業發展基金、小額貸款利息補助等方式,給創業女性提供資金支持。三是通過加強銀企對接,建立女企業家融資懇談等機制,有方向、有目的地扶持女企業家做大做強。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后感1000字3

          為進一步研究分析我院畢業生就業工作面臨的新形勢和存在的問題,制定切實可行的畢業生就工作具體措施,努力提高畢業生就業率,經學院黨政聯席會議研究決定,開展本項調研工作。

          一、調研工作組及人員組成

          為確保本次畢業生就業調研工作的順利進行,成立人文學院畢業生就業調研工作組:

          組 長:

          副組長:

          成 員:

          畢業生就業調研工作是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重要環節,本次調研將為下一步開展就業工作提供依據。

          二、調研目的

          了解我院就業工作的現狀、畢業生對學院的要求,提出就業對策措施,適當提高就業率。

          三、調研內容

         。ㄒ唬┙衲戤厴I生就業工作總的形勢是十分嚴峻。

          1、20xx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達到413萬人,畢業生人數再創新高,云南省高校畢業大學生與20xx年相比增加2萬;

          2、十一五期間,需要就業崗位163萬,只能提供就業崗位100萬;

          3、今年地方鄉鎮合并,到國家機關就業難度較大;

          4、國有企業減員增效,不可能吸納太多的大學生就業;

          5、用人需求向重點大學集中、向研究生集中,地方院校的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度增大,人文學院研究生數量有限;

          6、高校畢業生重心下移受阻,由于下崗失業人員、中學畢業生、農民工等的'搶占,一些低端崗位被占領;

          7、研究生就業率出現下降的趨勢;

          8、近年來待就業畢業生有增加的趨勢;

          9、社會的有效需求趕不上高校畢業生的快速增長;

          10、農大的優勢就業專業是農科類,人文社科處于不利地位。

         。ǘ┊厴I生就業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調查過程中我們發現,除了就業形勢很嚴峻外,學生的就業觀念是影響學生就業的主要原因,目前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正在進行改革,國有大中型企業實施減員增效,不可能提供太多的崗位,然而,我院20xx屆畢業生73%的選擇國家機關,76%的選擇事業單位,62.5%選擇國有企業。這種供需狀況的不平衡,是影響就業率的主要原因,為轉變學生的就業觀念,學院目前正在開展就業講座,但是56%的學生在校外實習,也有的學生忙于找工作,因此,聽講座的學生較少。畢業生就業工作檔案管理較為混亂。畢業生就業工作材料報送不及時。

         。ㄈ┊厴I生簽約狀況。20xx年我院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為57.63%,年終就業率為86.2%。20xx年我院的畢業生96人,其中社會工作40人,森林保護專業56人,可能找到工作的有12人(其中,森林保護專業9人,考取研究生2人,社會工作1人),目前的就業率為12.5%。

         。ㄋ模⿲W生的要求。擴大專業介紹(尤其是社會工作專業),增加宣傳力度,提供就業信息,聯系用人單位,開展就業輔導講座,提供實習和實踐鍛煉機會,幫助社會工作專業的學生解決不能報考公務員的問題。

         。ㄎ澹┕ぷ鲗Σ

          1、做好畢業生就業信息發布工作。編印《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畢業生就業信息》(主要內容:學院簡介,專業介紹,畢業生個人基本信息)發往各相關單位。本項工作在20xx年4月20日以前完成。進一步加強網絡建設,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提供和發布網絡信息,實現用人單位與畢業生的雙向互動;

          2、積極聯系用人單位。首批邀請的單位15個,邀請函已發出,4月8日以前爭取聯系單位達30個;

          3、聘請就業顧問,拓寬就業渠道。擬聘請3-5名就業顧問,現已聘請了一位(證書已發),就業顧問將動用其良好的社會關系為畢業生拓展就業渠道;

          4、開展畢業生就業講座,轉變畢業生就業觀念、提高畢業生擇業技巧和改善畢業生就業心態。20xx年上半年講5講,在4月8日以前講3講;

          5、加強畢業生就業檔案管理,理順畢業生就業的各項工作;

          6、從20xx年開始面對大二、大三學生開展畢業生就業指導講座。就業指導注重面試素質,不單單講有關簡歷、面試、政策法規,還著重講解試用期的相關注意事項,還專門開設若干課時對此進行介紹。學院應結合學校畢業就業指導講座的情況,有選擇的安排政府主管就業負責人、就業指導專家、知名企業人力資源主管、就業顧問和專業咨詢公司的專家來校為大學生開展就業系列講座;

          7、在提高學生就業能力方面,通過院學生會開展一系列喜聞樂見的活動,如:完美簡歷比賽、就業征文、模擬招聘大賽、職業證書展示會等,讓學生在活動中受到職業啟蒙,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能力。

          8、開展就業援助計劃。為貸了國家助學貸款的學生特別推薦就業崗位。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后感1000字4

          為貫徹落實國家、省有關“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工作部署,積極推動婦女創業就業工作,保障婦女就業權利,進一步發揮廣大婦女在參與廣東經濟社會建設中的積極作用,省婦聯、省人社廳聯合開展我省婦女創業就業情況專題調研。5月10日至11日,省婦聯副主席許紅帶領第一調研組到我市調研。副市長崔爽出席調研座談會。

          蒞茂期間,調研組實地考察化州、電白等地企業,了解婦女創業就業現狀及各地勞動力市場建設、婦女創業就業服務等情況,并召開座談會,與我市各有關部門人員及婦女代表座談,同時發放調查問卷。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去年全市實現城鎮新增就業婦女3.19萬人,新增轉移就業女性勞動力3萬多人;實現轉移女性勞動力技能培訓1.35萬人,約占總數的45%。婦女創業小額擔保財政貼息貸款項目是我市的`品牌項目,至今,共爭取各級財政貼息資金1680萬元,累計發放婦女小額擔保貸款2.179億元。直接扶持4221名婦女順利發展生產,間接帶動近5萬名群眾就業增收。項目貸款連續三年位居全省第一,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

          調研組對我市推動婦女創業就業工作給予充分肯定,就下階段工作,調研組強調要進一步宣傳好婦女創業就業優惠政策,提高廣大婦女對政策知曉率,引導她們投身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熱潮;要加強技能培訓,提高婦女創業就業能力;進一步整合資源,加強與其他相關部門合作,形成工作推動力,共同推進婦女就業創業工作。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后感1000字5

          就業是民生之本,黨的十七大將擴大就業作為一個重要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建設中,實現充分就業對于發展國民經濟、維護社會穩定和構建和諧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認真總結實施積極就業政策以來我省促進就業工作的成效和經驗,分析存在問題,研究改進措施,根據省政府領導意見,由省政府研究室牽頭,組織相關部門,對我省就業再就業工作進行了認真調研,現將有關調研情況告如下。

          一、近年來我省就業再就業工作主要成效

         。ㄒ唬┓e極的就業政策促進了全省就業工作的平穩發展

          根據中央部署,自XX年以來,省委省政府在全省認真推行積極的就業政策,提出了就業優先戰略,確定了“增加就業崗位、落實再就業政策、加大再就業資金投入、強化再就業服務和幫助困難群體就業”等五大工作目標,提出了“就業和再就業工作要與增加投資相結合、與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相結合、與國有企業改革相結合、與城市化相結合、與農業產業化相結合”的五個結合要求,并以省政府名義將就業再就業目標下達各地州,要求各地把增加就業崗位、實現就業人數、控制失業率等目標納入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并先后制定出臺了一系列促進就業再就業的配套政策和操作辦法,形成了“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的就業機制,全省就業工作平穩發展,各項就業指標基本實現。XX-XX年年,全省城鎮新增就業人數95.01萬人,年均增加約19萬人;城鎮登記失業人數累計54萬人,年均登記失業人數11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到非家產業就業人數521.6萬人次,其中,省外流動就業人數為201.14萬人次;累計投入使用就業再就業資金15.17億元;領取《再就業優惠證》的下崗失業人員50.4萬人,實現再就業42.9萬人,再就業率為85.1%;參加失業保險人數為190.55萬人,失業保險基金收入30.49億元,支出18.76億元,有35.4萬人享受失業保險待遇;建立公共就業服務機構 127個,職業介紹機構共1715個,其中:公益性職業介紹機構1518個,街道、鄉鎮勞動保障事務所1359個,社區勞動保障工作站855個。

          (二)勞動力市場體系和現代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基本建立

          云南省勞動力市場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探索,90年代逐漸培育并隨著國家“金保工程”的實施而不斷發展,至今,一批設施、功能較為齊全的地方性的勞動力市場體系框架基本建立,包含職業介紹、就業訓練、失業保險和勞動就業服務企業等內容的就業服務體系以及職業介紹咨詢服務網絡基本形成,通過市場配置勞動力資源已經成為我省勞動用工的主導方式。

          一是全省城鄉普遍建立了勞動保障所(站)。XX年,全省129個縣(市、區)所轄的53個街道已經全部建立了勞動保障所(站),1517個鄉鎮上已經有1301個鄉鎮建立了勞動保障所(站),全省851個社區中,已有637個建立了勞動保障工作站;鶎觿趧颖U瞎ぷ髌脚_的建設,使勞動保障工作重心下移、更貼近群眾,窗口前移、更方便群眾。二是全省基本完成了勞動力市場網絡和信息化建設,并逐步完善了勞動力市場的職能。“十五”期間,全省各級勞動力市場場地建設面積達82,649.84平方米,其中:州、市級為14,428.18平方米,縣級為68,221.66平方米。市場內設有求職與用人登記、信息發布與查詢匹配、職業指導與政策咨詢、推薦介紹與現場招聘等服務項目和窗口。全省各地先后籌集勞動力市場建設資金8,026.03萬元。其中國家補助138萬元,省級補助691.25萬元,各州、市、縣自籌7,196.78萬元。各級政府除資金投入外,還以其它方式支持勞動力市場建設,如房產、土地、辦公用品、設備等,折合資金3,161.67萬元。

          XX年年,云南全省共有職業介紹機構1 865個,其中,省級1個,地、州、市級16個,縣(區)以上140個,街道51個,鄉鎮級1,477個,其它部門開辦的28個,個人開辦的169個。職業介紹工作人員2,675人。勞動保障部門開辦的職業介紹機構完全覆蓋了全省縣以上行政區域,鄉鎮職業介紹機構已覆蓋了全省鄉鎮的75.2 %,工作覆蓋面達到90%以上。全省勞動力市場載體建設形成了以省級勞動力中心市場為龍頭,以16個州、市為勞動力分市場,128個(不含麗江市古城區)縣級公共介紹機構為骨干、其它民辦職業介紹機構為補充的勞動力市場體系。

         。ㄈ┺r村勞動力轉移輸出成效顯著

          農村勞動力向城市流動(勞務輸出)是關系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大問題,也是實現農民增收的有效手段。省委、省政府將勞務輸出作為農民增收和三項扶貧工程的重要任務來抓,加大了輸出前的引導培訓和職業技能培訓的投入,強化了勞動力市場的建設,全省勞務輸出規模穩中有升,勞務收入穩定增長,輸出區域不斷拓寬,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已經成為緩解城鄉就業矛盾和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據省勞動保障部門數據顯示, XX年年1-10月,全省當年共輸出勞務人員137.68萬人次,完成年計劃任務的172 %。其中:境外輸出0.49萬人次,占0.36%;省外輸出40.81萬人次,占輸出人數29.65%;省內輸出36.45萬人,占輸出人數26.47%,縣內輸出59.92萬人,占輸出人數的43.52%。預計全年輸出150萬人次,完成年計劃80萬人的187%。

          XX年起,我省開始實施“興邊富民工程”勞務輸出項目,當年省級投入1,147.28萬元,其中勞動力市場建設費380萬元、農村勞動力引導性培訓及職業技能培訓費用767.28萬元,組織開展職業技能培訓27,251人,輸出勞務人員239,600人次,完成省下達計劃任務43,500人的550%, 當年實現勞務收入約11.5億元。XX年投入1,317萬元,其中勞動力市場建設費120萬元,農村勞動力引導性培訓及職業技能培訓費用1,197萬元,組織開展職業技能培訓33,398人,輸出勞務人員24,4728人次,完成省下達計劃任務39,900人的613%,當年實現勞務收入約11.7億元。XX年年投入1,848萬元,其中勞動力市場建設費18萬元,農村勞動力引導性培訓及職業技能培訓費用1,830萬元,組織開展職業技能培訓42,018人,輸出勞務人員313,510人次,完成省下達計劃任務36,600人的856%,當年實現勞務收入約14.7億元。

          (四)失業保險有效發揮了保生活、促就業的作用

          全省失業保險制度在鞏固中不斷發展,統籌級次提高,實現了“地級統籌,省級調劑,財政補貼”的管理方式,失業保險基金穩步增長,有效發揮了保生活、促就業的作用。到XX年底,全省參保人數回升達到189.2萬人。5年間,全省失業保險基金收入24.3億元,與“九五”相比增收15.2億元,增長166%;基金支出18.4億元,與“九五”相比增加12.9億元,增長232%;省級向9個州市調劑失業保險基金1.35億元,與“九五”相比增加1.02億元;救助失業人員達到32.6萬人,與“九五”相比增加20.23萬人,增長164%;幫助7.12萬名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與“九五”相比增加2.96萬人,增長71%。

         。ㄎ澹┵Y源枯竭型城市就業再就業成效顯著

          昆明市東川區是我省典型的資源枯竭型城市,隨著礦產資源的`日益枯竭,東川的企業發展陷入困境,大量勞動者失業,最高時登記失業率達40.2%。為有效促進東川區企業的轉產經營和改善勞動者就業狀況,XX年4月,省委、省政府決定在東川建立再就業特區,對東川再就業特區勞動就業提供許多優惠政策,為東川再就業特區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也為我省其他類似的資源型城市成功探索出一條發展道路。

          XX年年末,東川區戶籍總人口為30.9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7.7萬人,農業人口23.2萬人;全區農業勞動力人數11萬人,富余勞動力人數1.6萬人,外來流動人口5,100人。

          在實現就業方面,XX年年城鄉就業人數17,938人(其中:在職就業農民工11,117人);在本地就業6,821人(其中:“兩后生”826人,下崗失業人員4,836,大中專畢業生750人,技校畢業生409人)。XX年年畢業后實現就業的“兩后生”361人,復退轉業軍人就業92人,勞務輸出人數11,174人。

          在失業方面,XX年年新增城鎮失業人員4,709人,其中:大中專畢業生400人,“兩后生”2400人,復轉軍人100人,其他人員1,809人;外地戶口到東川就業489人。XX年年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9%,比上年下降了5個百分點。

          在再就業資金使用方面,自XX年東川再就業特區建立以來,中央、省、市三級共安排再就業資金1.14億元。XX年年支出再就業資金2,054.15萬元。截止XX年年末,累計結余再就業資金3,707萬元。

          二、當前我省就業工作面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近年來我省就業再就業工作取得了重大進展和明顯成效,但是也還面臨一系列的問題,“十一五”期間我省就業再就業工作任務還十分繁重,需要長期艱苦的努力。

         。ㄒ唬﹦趧恿偭抗┣竺軐㈤L期存在,就業再就業工作壓力進一步加大

          城鄉就業需求的快速增長與社會可以提供的就業崗位之間,在人口不斷增加和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的雙重作用下,勞動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將長期存在而且更趨復雜。據勞動保障部門測算,我省有農村勞動力2,091萬人,其中還有500萬人需要在今后幾年轉移就業,加上每年有37萬左右的城鎮新增勞動力、登記失業人員,以及100萬省外常年入滇就業的外來人員,特別是仍在實施的企業改革和事業單位改制,導致由就業轉失業的人數增加,全省每年領取失業保險金的人數居于16-17萬人的高位上,我省gdp每增加一個點,僅能帶動2.6萬人就業,若經濟增長保持9%的速度,我省每年新增就業崗位不超過30萬個。因此,就業壓力非常大,就業供求矛盾將長期存在。

         。ǘ┚蜆I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

          云南是一個多民族、邊疆、貧困省份,據“五普”資料顯示,我省0—14歲的人口占人口總數的26.02%(全國平均為22.89%);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受教育程度的為20xx人(全國3611人);具有高中受教育程度的為6563人(全國11146人);具有初中受教育程度的為21233人(全國33961人);具有小學受教育程度的為44768人(全國35701人);文盲率為11.39%(全國6.72%)。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后感1000字6

          城市低保人口在我縣大致有幾種情況:一是老弱病殘,無勞動能力,無收入來源,極度貧困;二是家庭無主要勞動力,低收入,高支出;三是家庭有勞動力,但是無就業渠道,也沒有自謀職業。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受教育程度低、職業技能差、就業率極低。

          多年來,縣委、縣政府一直致力于提高城市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改善他們的生活狀況,尤其是從xx年實施城市低保以來,他們的生活得到了最低保障。但是我認為,長期給予他們低保,不促進他們自身的發展,就沒有實現以人為本,沒有很好地落實科學發展觀。所在,如何處理好城市低保人口的就業問題對于建設和諧社會、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有著重大的意義。

          一、促進就業是低保人口實現自身發展的重要途徑

          目前,我縣有城市低保人口8169人,占全縣城鎮人口的13%;人均月補助標準78元,在XX市處于第6位,年支出城市低保金850萬元,居全市第1位。呈現出人多、面廣、標準低、支出量大是我縣城市低保的特點。

          如此規模的城市低保保障了全縣絕大多數困難居民的生活,對于全縣社會穩定起到明顯的保障作用,從另外一方面也反映出作為國家級貧困縣的實際。但從當前低保工作開展的情況看,存在部份人依賴低保金、不思進取、得過且過的現象;存在低保金養懶人現象,有些人年輕力壯,領取低保金不做事;存在低保金養閑人現象,有些人成天在茶館喝茶打牌,靠低保金過日子。這些問題的出現,從主觀上看,是低保人口自身素質不高,幾乎不具備勞動技能,就業困難;從客觀上講,當前的低保政策中缺少鼓勵低保人口就業的內容,在勞務開發和促進就業工作中對這個群體的重視不夠,工作力度不夠。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我們在提高社會保障水平的同時,要充分考慮到低保人口的發展問題,以保障促進發展,以發展落實保障。要在分析低保工作時,正確認識目前低保政策存在的弊端,我們不能讓低保的面越擴越大、低保人口越來越多。我們可以換一種思維來思考:如果今年全縣低保的需求量為9000人,明年增加為1xx人,難道能夠說明我們的工作做好了嗎?應該說明我們的發展工作沒有做好,群眾的增收問題沒有解決好。

          只有加快經濟發展速度,加大勞務開發工作力度,促進就業,增加城市居民收入,在發展的同時提高社會保障水平,才是正確的發展思路。

          二、促進城鎮低保人口就業的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據調查,我縣城市低保人口中有勞動力1023人,有就業需求的878人,占86%,這說明大部分都有就業意愿,但為何沒有就業?如果不考慮主觀的因素,我認為應該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低保政策中關于居民收入計算的方式,客觀上抑制了低保人口就業的積極性。在目前的低保政策中,低保標準為150元/人、月,也就是說人均月收入達到150元的家庭不能享受低保。對于收入的計算,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中,沒有說明是凈收入還是總收入,所以目前在計算居民家庭收入時都按總收入計算,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如四口之家有一人外出務工,月薪600元,那該戶的低保按政策應予以取消,而實際上600元,只夠一人的在外面的基本生活支出,這一人外出務工反而讓一家人的生活失去了最低生活保障。所以當低保人口要選擇外出務工時,他就得反復權衡,患得患失。

          2、縣內就業崗位有限,外出務工面臨的困難多,讓城市低保政策成為低保人口手中的“雞肋”,食之無肉,棄之有味。由于我縣是一個農業大縣,企業規模小,無法提供足夠的就業崗位?h內的規模企業,郎酒集團、煙草公司等目前都沒有太多的就業崗位,新興的一些煤礦企業,技術要求又比較高,大部份城鎮居民又不愿從事采掘工作。所以縣內就業的可能性比較小。

          由于縣外企業在招用工上的不規范,服務保障政策滯后,外出務工又面臨勞動強度大、合同糾紛頻繁、工資拖欠等諸多困難。多數低保人員對外出務工前景不看好。

          另外低保人口的知識水平和技術能力都不高,出去后工資也不高。這些原因就讓低保人口常在領低保金和就業之間徘徊。

          3、促進就業的政策措施不健全,就業就等同于失去社會保障。全縣目前已有的政策措施是體現了各個部門促進就業的良好愿望,勞動與社會保障局執行為外出務工的低保對象報銷車費的政策就是例子,但各個部門所執行的政策沒有整合,一些沒有促進就業任務的部門的職能作用沒有充分發揮,保障作用在促進就業工作中沒有得以體現。

          如民政局沒有促進就業的工作任務,但承擔了社會保障工作任務。如何整合這些政策資源,形成促進就業的聯動機制,一方面要制約具備就業條件而不就業的低保人員,另一方面又要激勵積極就業的低保對象。

          三、創新思維,扎實工作,促進城市低保人口就業。

          1、加大勞動技能培訓力度,提高城市低保人口的就業機率。

          按照全縣城鄉勞動力統籌培訓工作的統一安排,認真按勞動力市場需求合理設置培訓專業,調查結果顯示:全縣有就業需求的低保1023人口中,有人希望接受電動縫紉培訓,人希望接受電子裝配培訓,人希望接受車、焊鉗工培訓,人希望接受計算機操作與維修培訓,人希望接受物業管理培訓,人希望接受餐飲服務培訓,另外還有人希望接受保安、創業規劃、煤炭采掘等專業培訓。要根據個人意愿,作好規劃,利用好勞務培訓費和下崗失業人員培訓費,采取靈活多樣的辦學形式,短期培訓與長期培訓相結合,組織針對性強、效果明顯的培訓班,確保培訓時間和培訓內容,提高培訓質量。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我們在提高社會保障水平的同時,要充分考慮到低保人口的發展問題,以保障促進發展,以發展落實保障。要在分析低保工作時,正確認識目前低保政策存在的弊端,我們不能讓低保的面越擴越大、低保人口越來越多。我們可以換一種思維來思考:如果今年全縣低保的需求量為9000人,明年增加為1xx人,難道能夠說明我們的工作做好了嗎?應該說明我們的發展工作沒有做好,群眾的增收問題沒有解決好。

          只有加快經濟發展速度,加大勞務開發工作力度,促進就業,增加城市居民收入,在發展的同時提高社會保障水平,才是正確的發展思路。

          四、促進城鎮低保人口就業的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據調查,我縣城市低保人口中有勞動力1023人,有就業需求的878人,占86%,這說明大部分都有就業意愿,但為何沒有就業?如果不考慮主觀的因素,我認為應該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低保政策中關于居民收入計算的方式,客觀上抑制了低保人口就業的積極性。在目前的低保政策中,低保標準為150元/人、月,也就是說人均月收入達到150元的家庭不能享受低保。對于收入的計算,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中,沒有說明是凈收入還是總收入,所以目前在計算居民家庭收入時都按總收入計算,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如四口之家有一人外出務工,月薪600元,那該戶的低保按政策應予以取消,而實際上600元,只夠一人的在外面的基本生活支出,這一人外出務工反而讓一家人的'生活失去了最低生活保障。所以當低保人口要選擇外出務工時,他就得反復權衡,患得患失。

          2、縣內就業崗位有限,外出務工面臨的困難多,讓城市低保政策成為低保人口手中的“雞肋”,食之無肉,棄之有味。由于我縣是一個農業大縣,企業規模小,無法提供足夠的就業崗位?h內的規模企業,郎酒集團、煙草公司等目前都沒有太多的就業崗位,新興的一些煤礦企業,技術要求又比較高,大部份城鎮居民又不愿從事采掘工作。所以縣內就業的可能性比較小。

          由于縣外企業在招用工上的不規范,服務保障政策滯后,外出務工又面臨勞動強度大、合同糾紛頻繁、工資拖欠等諸多困難。多數低保人員對外出務工前景不看好。另外低保人口的知識水平和技術能力都不高,出去后工資也不高。這些原因就讓低保人口常在領低保金和就業之間徘徊。

          3、促進就業的政策措施不健全,就業就等同于失去社會保障。全縣目前已有的政策措施是體現了各個部門促進就業的良好愿望,勞動與社會保障局執行為外出務工的低保對象報銷車費的政策就是例子,但各個部門所執行的政策沒有整合,一些沒有促進就業任務的部門的職能作用沒有充分發揮,保障作用在促進就業工作中沒有得以體現。

          如民政局沒有促進就業的工作任務,但承擔了社會保障工作任務。如何整合這些政策資源,形成促進就業的聯動機制,一方面要制約具備就業條件而不就業的低保人員,另一方面又要激勵積極就業的低保對象。

          五、創新思維,扎實工作,促進城市低保人口就業。

          1、加大勞動技能培訓力度,提高城市低保人口的就業機率。

          按照全縣城鄉勞動力統籌培訓工作的統一安排,認真按勞動力市場需求合理設置培訓專業,調查結果顯示:全縣有就業需求的低保1023人口中,有人希望接受電動縫紉培訓,人希望接受電子裝配培訓,人希望接受車、焊鉗工培訓,人希望接受計算機操作與維修培訓,人希望接受物業管理培訓,人希望接受餐飲服務培訓,另外還有

          人希望接受保安、創業規劃、煤炭采掘等專業培訓。要根據個人意愿,作好規劃,利用好勞務培訓費和下崗失業人員培訓費,采取靈活多樣的辦學形式,短期培訓與長期培訓相結合,組織針對性強、效果明顯的培訓班,確保培訓時間和培訓內容,提高培訓質量。

          嚴格管理培訓經費和培訓補貼,要將培訓補貼與培訓質量掛鉤、與輸出比例掛鉤。對于組織培訓后仍然多數參培人員不能從事基本操作工作或者輸出比率低于60%的要進行責任倒查。對于培訓效果明顯,輸出比例超過95%的要進行獎勵。

          2、加大勞務開發力度,拓寬城市低保人口的就業渠道。

          積極開發就業崗位,多渠道促進就業。組織專門的隊伍深入到國有、集體、私營企業開展用工需求調查,召開企業用工需求座談會,充分了解各類企業享受再就業優惠政策的落實情況和用工情況。充分利用稅收優惠和收費減免扶持政策,鼓勵企業,尤其是商貿、服務型、加工型企業積極開發就業崗位,廣泛吸納城市低保人口就業。

          加快社區建設步伐,扶持社區企業發展,探索社區企業由社區居民共同投資入股的模式,鼓勵并優先讓城市低保人口參股經營。對于投資有困難的家庭,可以協調信貸部門發放小額貸款予以扶持。

          鼓勵和支持自主創業,對自主創業的應采用發放小額貸款、稅收政策上給予優惠等方式予以扶持。在規劃城市建設、建立和新辦貿易市場時,可安排不低于20%的攤位,按成本價租售給城市低保對象。

          3、加大維權工作力度,保障外出務工人員出得去穩得住。

          實施好培訓、輸出、服務、維權、管理一體化工程,著力提高勞務開發的質量和效益,有效的促進城市低保人口就業。

          勞務開發部門、工會、司法、公安、法院等相關部門要加強協作,認真履行職責,共同維護外出務工人員的合法權益。勞務辦要利用現代信息網絡,建立與用工地相關職能部門、企業、法律服務機構的綜合協調、聯動維權服務新機制。在外出務工人員相對集中的地區要建立勞務工作站,定期對輸出的人員進行回訪,切實維護外出低保人員的合法權益。從而實現城市低保對象出得去、穩得住,實現外出就業的良性循環,用不斷有人成功的實例教育和引導低保人口自力更生、自強自立。

          要通過服務與維權,避免外出務工瞎折騰情況的出現,如果是出去的低保對象一月兩月就干不下去了,那他不僅掙不到錢,反而會增加家庭負擔,加劇貧困程度。

          4、加大科學管理城市低保的力度,解決城市低保人口就業的后顧之憂。

          首先是要開展調查研究,掌握全縣低保人口的基本情況,尤其要掌握其中勞動力的情況,建立制約機制。對已享受城市低;蛘谏暾埑鞘械捅D48歲以下、女38歲以下有就業能力的人員,必須在本人所在社區或鄉鎮勞務辦進行求職登記,如果兩次以上不接受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提供的就業崗位,可停發其城市低保金或不受理其城市低保申請。

          其次是要建立激勵機制。對積極參加就業培訓并積極就業的可適當放寬低保政策,讓低保成為其就業和發展的有力保障,對月收入在800元以下的其原享受的城市低保待遇延續6個月,對月收入在800元以上的其原享受的城市低保待遇減半發放6個月。

          第三是要建立低保人口就業檔案,掌握其就業的基本信息,對于就業失敗的,要放寬低保申請條件,簡化審批程序,做到出得去進得來,讓低保對象在就業時無后顧之憂。

          5、加大調查研究力度,建立促進城市低保人口就業的長效機制。

          要進一步調查全縣低保群體的生存狀況,關注和研究他們的發展問題,探索和實踐幫助他們脫困致富的工作思路,建立促進他們就業的長效機制。

          促進城市低保人口就業是一項系統的社會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參與,縣政府可以考慮在適當的時候建立促進就業專項基金,專門用于解決城市低收入人群的就業問題,可以解決城市低保人口外出務工的路費補助、醫療補助、維權服務等。

          整合政策資源,建立健全促進就業的激勵和制約機制,激勵與制約并重,加強宣傳教育,轉變城市低保群體的就業觀念,用制度促進和保障城市低保群體的就業。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后感1000字7

          就業是民生之本。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的指導幫助下,**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全面完成了市、縣下達的就業再就業工作各項目標任務。針對就業再就業目前所面臨的新形勢,出現的新問題,我局一方面加強調查研究,密切關注形勢發展,另一方面積極尋求對策,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組織相關工作人員深入

          到企業調查走訪,幫助企業排憂解難,穩定生產,為促進**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F對就業再就業工作調研情況匯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1—3月份,全縣提供就業崗位495個,其中:開發公益性崗位44個;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181人,其中:就業困難對象實現再就業90人。城鎮失業人員755人,城鎮新增長勞動力 414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8%。勞務轉移輸出1432人(有序轉移輸出265人),培訓失業人員200人,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635人。

          二、經驗和做法

          促進就業工作是一項政策性強、涉及面廣、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工作,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影響,為進一步抓好促進就業工作,實現勞動保障工作更上新臺階,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采取以下四方面的工作措施:

          強化政府責任,促進就業穩定。把擴大就業作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充分發揮拉動內需促進就業的積極效應,在安排政府投資和確定重點建設項目時,把增加就業崗位和優化配置人力資源作為一項基本要求統籌兼顧。采取多種政策措施,促進中小企業發展,鼓勵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增加就業崗位,廣開就業門路。為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影響,穩定就業形勢,保持社會穩定,目前我縣已在建立失業預警制度,對可能出現的規模性失業,采取了預防、調節和控制的措施。

          支持企業發展,增加就業崗位。保企業就是保就業,通過經濟的穩定增長,增加就業崗位。充分發揮政府扶持幫助企業的各項行政、金融、經濟的政策和法規,幫助企業渡過難關,穩定生產。積極采取各種優惠和扶助措施,引導和鼓勵企業切實承擔社會責任,通過加強管理、技術創新主動應對金融危機的影響,并根據實際采取在崗培訓、輪崗輪休、協商薪酬等措施,盡最大努力不裁員或少裁員,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緩解社會就業壓力做出努力。

          落實優惠政策,促進就業發展。最近一段時間,國家、省相繼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創業促進就業的重大政策措施,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市政府研究出臺《關于鼓勵創業促進就業的實施意見》,對做好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鼓勵創業促進就業工作提出明確的要求。根據這一文件,我們正積極探索建立“政府主導、共同推進、政策扶持、創業服務、創業培訓”的創業帶動就業工作機制,加強創業培訓和指導,加大政策扶持,強化創業服務,用好創業資金,大力扶持和鼓勵有創業能力的大學畢業生、農民工、復轉軍人實現創業,帶動就業。

          完善就業服務,提供就業援助。當前,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就業困難人員面臨的就業壓力最大,是就業工作的重點對象。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放在就業工作的首位,鼓勵和支持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多渠道實現就業;通過建立和完善困難畢業生就業援助制度,幫助更多的高校畢業生實現就業。通過落實企業減負穩崗、擴大內需、強化政策扶持和引導、加強就業服務和職業培訓促進農民工轉移就業。強化對就業困難人員的就業援助,采取開發公益性崗位、開展“一對一”幫扶、鼓勵就業困難人員靈活就業和自謀職業。

          三、存在問題

          一是今年就業形勢依然嚴峻。一方面是需要就業的`勞動力增多。主要是大中專畢業生、新成長勞動力、城鎮復員轉業退役軍人、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轉失業人員和返鄉農民工。另一方面是就業困難群體增多。由于就業空間的擠壓,就業供求趨緊,導致“4050”下崗失業人員、城鎮零就業家庭、農村貧困家庭、殘疾人等困難群體就業再就業難度進一步加大。

          二是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企業發展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和壓力,有的企業開工不足、增速下滑,特別是部分資源型企業已經達到半停產狀態,企業發展的潛在風險都可能造成就業能力回落、繳納社會保險費能力弱化等新問題。

          三是由于就業形勢的日趨嚴峻,勞動關系領域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特別是企業用工需求的減少,職工待崗歇業現象的逐步增多,勞動關系的不穩定性增加,勞動爭議和舉報投訴案件數量上升,發展和諧勞動關系面臨新情況、新問題。

          四、下步打算

          落實積極的就業政策,確保就業局勢穩定。把就業工作作為勞動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緊緊依靠縣委、政府,與相關部門和單位密切配合,從發展促進就業、創業帶動就業、政策穩定就業、培訓提升就業、服務方便就業五個方面,加大就業工作力度。到年末,努力實現全縣開發就業崗位20xx個(城鎮新增就業1000人、失業人員再就業450人、特殊困難群體就業200人、“零就業”家庭至少有一人就業),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就業5000人,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20xx人。

          發展促進就業。結合縣政府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重大舉措,發揮重大項目的就業拉動作用。鼓勵支持勞動密集型產業

          特別是中小企業和服務業的發展,通過社會保險補貼等政策拉動就業。

          創業帶動就業。全面貫徹落實省政府鼓勵創業促進就業工作會議精神,多渠道、多形式加強對各類創業人員的培訓,增強他們的創業意識,提高創業能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落實好小額擔保貸款、稅費減免等優惠政策,為創業人員解決啟動資金、降低創業成本,實現成功創業創造良好條件。重點扶持250名失業人員、大中專畢業生、農民工、復轉軍人和其他有創業能力的個人自主創業,帶動600人就業。

          政策穩定就業。強化“零就業”家庭人員、享受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員、4050人員、連續失業1年以上人員、完全失去土地未就業的生活困難人員、殘疾人等就業困難人員的就業援助,大力開發公益性崗位,鼓勵他們靈活就業和自謀職業,加大就業援助力度。做好農民工的就業工作,通過落實企業減負穩崗措施,穩定一批農民工就業;通過強化政策扶持和引導支持一批農民工返鄉創業;對下崗失業人員特別是困難人員,通過落實各項優惠政策,開發公益性崗位和提供服務、援助,多渠道多形式實現就業再就業。

          培訓提升就業。實施職業技能培訓計劃,大力開展有針對性的職業技能培訓,運用培訓補貼政策,擴大培訓規模,延長培訓時間,提高培訓效率,提升就業競爭力。為農民工和退役士兵提供免費職業技能培訓,為失業人員提供再就業培訓,為新增勞動力提供技能培訓,促進其就業。

          服務方便就業。組織開展“春暖行動”、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等系列活動。規范勞動力市場,把就業服務延伸到鄉鎮。完善人力資源市場監管體系,保障求職者合法權益。強化服務功能,完善信息發布制度,加強失業登記和預警預報工作。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后感1000字8

          隨著我縣經濟的快速發展,在項目建設中通過政府征用了大量的土地,導致了我縣一部分農民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地。合理解決他們的就業問題已經成為政府亟待研究的重點課題。

          一、我縣農村勞動力失地和失業情況

          我縣總人口共有35萬人,其中28萬是農民。由于近年來,為支持全縣經濟建設,征用了大量的農業用地,用于新上項目建設。目前,我縣人均不足0.3畝的農民有6萬余人,占全縣總人口的17%。據調查在失地農民中,多數村的失地勞動力再就業情況比較好,大部分已從事二、三產業,主要是建筑業、服務業。但是,也有個別村的失地勞動力失業情況比較突出,還有相當一部分失地農民處于失業狀態。

          二、失地農村勞動力就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就業觀念陳舊。目前一部分失地勞動力安于現狀,不是用獲得土地賠償金作為原始資金進行一些力所能及地經營活動,而是坐吃有限的土地賠償金,整天無所事事。一旦土地賠償金被用完,這些人的生計將成問題。

         。ǘ┤鄙偻獬鰟展さ氖炙。在我縣農民由于教育、文化、技術、信息等相對于城市較為落后,使一些農民文化水平不高,素質低,沒有一技之長。在失去土地之后,外出只能干一些苦、臟、累、險的體力活,且工資又不高、風險又大,導致一些失地農民不愿外出務工。

          (三)信息不靈,找不到掙錢的門路。由于一些農民與外界接觸少,缺乏溝通。失去土地后,不知道干什么好,十分仿惶。想外出打工應該干什么;想在家門口創業,不知干什么掙錢;想學技術不知到哪去學。

          (四)就業服務網絡需進一步加強。職業介紹、職業培訓等就業服務網絡建設滯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失地農民就業工作的開展,影響了此項工作的進程。

          三、解決農村勞動力失地和就業問題的主要對策措施

          (一)引導失地農民破除陳舊觀念。從加大宣傳力度入手,幫助失地農民樹立新的就業觀念。宣傳就業政策,通過廣播、電視等媒體,以晚會、知識競賽等群眾喜聞樂見活動為主要形式,大力宣傳就業政策。典型引路。選擇一批失地不失志,自力更生創大業的先進典型農民,采取新聞報道、巡回做報告等形式,進行宣傳表彰,樹立失地農民就業榜樣。幫助我縣失地農民破除要我就業的陳舊觀念,樹立起我要就業的觀念,學習榜樣,積極主動的去尋求就業門路。

         。ǘ┘哟髮r村勞動力素質的培訓。按照市場化、社會化的要求,調整和改革各類培訓機構。積極組建職業培訓基地或培訓集團,鼓勵合法的民辦培訓機構發揮作用,逐步形成完善的農村勞動力職業培訓體系;職業介紹與職業培訓相結合,按市場變化和社會生產發展的需求,組織農村勞動力職業培訓;發揮遠程培訓和電視、廣播、函授教育等多種手段的作用,繼續利用“三下鄉”、科技普及和農村夜校等有效形式,靈活地開展實用技術培訓;調動農村勞動者開展個人培訓,自我提高職業技能和創業能力的積極性,并發揮“能人”帶動培訓的效應。

         。ㄈ┘涌煅芯渴У剞r民社會保障工作。結合本縣實際,研究出臺失地農民養老保險暫行辦法,通過“政府出一點,集體拿一點,個人交一點”的方法,減輕失地農民繳費壓力,鼓勵他們參加養老保險,解決他們的養老問題,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

          (四)積極組織失地農民外出務工。針對我縣失地農民的就業愿望,大力搜集用工信息,并送信息上門,除通過電視廣告、廣播等新聞媒體發布外,利用鄉鎮流動集市,把用工信息直接送到失地農民手中。對失地農民就業實行政策傾斜,在求職登記、費用減免、同等條件下錄用、選擇輸出等方面給予優先照顧,為他們外出務工提供方便。

         。ㄎ澹⿵娀瘜κУ剞r民的就業服務。加大資金投入,加強勞動力市場建設。利用現代化的信息傳播技術,及時收集、整理、發放各種就業信息,建立起縣、鄉、村三級勞動力就業服務信息網絡。

          (六)支持鄉鎮個體私營企業發展。進一步落實好鼓勵個體私營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積極引導個體私營企業加大投入,上新項目,擴大規模,增加就業崗位,吸納當地的失地農民就業。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后感1000字9

          一、**縣近年來就業再就業工作的實踐情況

          (一)兌現優惠政策,促進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

          一是開發就業崗位。近年來通過一系列再就業政策的落實以及就業崗位的開發,平均每年可使1400人次的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其中36%被各類企業吸納,43%通過自主創業實現了再就業,21%通過靈活形式實現了再就業。二是落實再就業政策。20xx年以來共為1734名下崗失業職工核發了《再就業優惠證》;其中1512人享受到了再就業稅費減免政策,減免稅額達151萬元,享受工商、衛生、教育、城建等行政部門的管理、注冊、登記、證照費用減免12.5萬元;全縣共籌集了2230萬元資金,為5724名下崗失業人員發放基本生活保障和失業保險金;多方籌集資金300多萬元,用于下崗失業職工的社會保險補貼、公益性崗位補貼、再就業培訓和創業培訓補貼、職業介紹和技能鑒定補貼;20xx年以來共有20xx多名下崗失業職工參加了免費的再就業和創業培訓,其中300多名下崗失業職工通過職業介紹部門免費介紹外出就業;三是全力提供小額擔保貸款政策支持。20xx年以來共為49名下崗失業人員提供小額擔保貸款98萬元,解決了下崗失業職工資金缺乏的問題,促進了成功創業。

         。ǘ淞炐愕湫,創建充分就業社區,促進全民就業

          一是樹立成功創業個人優秀典型。通過全縣各部門的通力合作,提供各種就業支持,全縣涌現出了一批成功再就業典型,在榜樣力量的帶動下,20xx年以來全縣共有3800多名下崗失業人員從新走上就業崗位。二是依托充分就業社區,挖掘崗位促就業。社區是基層的神經末梢,充分發揮其在促進就業上的橋頭堡作用,依托城關鎮魯家臺社區的區位優勢,千方百計開發就業崗位,安置下崗失業人員和城鄉勞動力就業,社區內20多家工廠、商場、旅館、飯店吸納20xx多名城鄉勞動力就業。

         。ㄈ┳龃髣趧债a業,擴大就業領域

          **縣通過將勞務產業列入縣域煙、桑、畜、姜、礦之后的又一支柱產業,并列入縣對鄉鎮及縣直各有關職能部門年度重點考核范疇。通過抓領導、抓宣傳、抓培訓、抓能人、抓服務等舉措,著力打造勞務品牌,使勞務產業一年邁上一個新臺階。近年來,平均年輸出8.7萬人,創勞務收入6億元。20xx至20xx年該縣均被省、市評為“勞務輸出工作先進縣”,20xx年又被省上確定為“勞務輸出工作示范縣”。勞務產業促進了城鄉勞動力的收入增加,推動了就業和創業,全縣涌現了像百余名勞務和創業頗有建樹的能人,也涌現出蜚聲全國的杰出外出務工者,扮靚了**形象。

          (四)嚴管機關事業單位用人,力促大中專畢業生就業

          人才是最寶貴的生產力資源,**上下已成共識!笆濉逼陂g,回縣的大中專畢業生共有13146人,近年來,**縣通過清退精減臨時人員騰位子,從大中專畢業生中公開招考補員,新崗位開發,全力為各類大中專畢業生開辟就業綠色通道。據統計20xx年以來全縣共清理計劃外用人1000多人,20xx年起每年都拿出一定數量的用人計劃公開招考安置大中專畢業生,共有628名大中專畢業生走上機關事業崗位就業,一批民營企業共吸納大中專畢業生1200人,通過享受全方位的人事代理服務,1536名大中專畢業生成功外出就業、創業。

          二、當前**縣就業再就業工作的困境與問題

         。ㄒ唬﹤鹘y的就業觀念成為就業再就業的局限。下崗失業職工大多是計劃經濟時代的正式工人,他們經歷了下崗失業的陣痛,可在重新就業崗位的選擇上,他們對工作的期望值過高,這些因素包括:工作的舒適程度、薪水待遇、職業安定等。從而人為的為自己設置了就業門檻,使一些就業機會擦肩而過。據統計,**城區內修鞋、擦鞋、環衛、配送、家政、看護方面至少有300個以上的崗位,其中有20多個不起眼的崗位成為外來就業人員的崗位,大部分崗位還無人問津。據統計,自20xx年以來有1400多名下崗失業職工通過各種途徑實現了再就業,其中自主創業的個體工商戶有914人,被私營企業吸納的有198人,其他形式實現就業的有288人。20xx多名等待就業大中專畢業生,沒有通過繼續加強專業技術就業,而是坐等政府安排就業。這批畢業生中師范類有548人,衛生類的有253人,農林類的有258人,其他類的有941人。

         。ǘ┫聧徥I人員自身條件已不適應新的條件下的就業需求。**的下崗失業職工年齡普遍偏大,且缺乏市場競爭就業的新技能,再就業難度大。在下崗失業職工中,“4050”以上的占47%。本地新發展的采礦、加工企業需要的都是年青而有技術的工人,相對于就業困難人員這是一個瓶頸。因此適合大齡就業困難對象的就業崗位并不多,而這些崗位大多數集中在社區的公益性崗位,這些大齡人員缺乏在社區工作的意愿,以至于處于長期失業狀態。

          (三)下崗失業人員創業意識不強、動勁不大。在參加培訓的20xx多名下崗失業人員中有創業意愿的僅有434人,占29%,220名失業職工中再就業的不足30%,糧食系統261名下崗職工有創業意向的只有64人。在小額貸款扶持政策的激勵下,目前享受小額擔保貸款的下崗失業人員只有49人。

         。ㄋ模┛h域經濟欠發達,崗位開發難度大。我縣是以農業為主導產業的山區貧困縣,工業經濟基礎薄弱,新辦的'企業少,非公經濟規模小,勞服企業以吸納原企業下崗失業職工為主,可提供的就業崗位有限,近年來,鐵路復線、高速公路建設、水電站建設等工程項目每年雖能提供1700個左右的工作崗位,但也很難滿足需求。

          (五)新的《勞動合同法》貫徹難度大,勞動合同的簽訂以及各項保險的繳納缺乏保障。在被企業吸納的198名下崗職工中,與企業簽訂勞動合同的只有20%左右,他們的社會保險續接情況得不到保障。再加上勞動局的勞動監察執法大隊只有兼職執法人員2人,目前縣上對勞動執法的重視程度還不夠,執法工作難以開展到縣域的每一個角落,新的《勞動合同法》貫徹還具有一定的難度。

          三、**縣就業再就業工作的出路與對策

          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國家確立了“勞動者自主就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的方針。縣級政府要正確把握在促進就業工作中的職責,要針對當前存在的具體問題,精確思路,健全機制,進一步解放思想,為促進和擴大就業創造良好條件。

          (一)轉變就業觀念,積極求職就業。加強對國家新一輪的就業政策、《勞動合同法》以及《就業促進法》的宣傳,改變廣大下崗失業職工和大中專畢業生的傳統擇業觀念,改變等、靠、要的消極思想,幫助他們創業就業。切實轉變傳統就業模式給職工帶來的安全感和穩定感,增加下崗失業人員的風險和創業意識。政府、社會和新聞媒體要全力合作,堅持思想疏導,加強宣傳教育,幫助下崗失業人員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努力營造勞動光榮,創業致富光榮的良好社會輿論氛圍。同時針對下崗失業人員自認為低人一等的心態,要充分尊重他們,信任他們,關心他們。要利用各種宣傳陣地,加大再就業工作的宣傳力度,采取“走出去、請進來”做法,邀請二次就業的各類先進典型傳授經驗,或組織下崗失業人員參觀走訪有代表性的成功就業和創業的典型,使他們在現實生活中轉變觀念,戰勝自卑心理,開闊視野,進一步認識到自己要生存,在社會上有一席之地,就必須靠自強自立,勇于開拓,樹立二次創業的信心,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在市場競爭中實現成功就業。

         。ǘ┞鋵嵑屯晟凭蜆I扶持政策。首先,加大就業投入,逐步形成再就業資金的制度性安排。其次,加強分類指導,調整和完善就業扶持政策體系。一是及時跟蹤了解再就業相關配套政策效應,不斷調整和完善稅費減免、社會保險補貼、再就業培訓和職業介紹補貼、小額擔保貸款等再就業政策。二是針對再就業工作實際情況,擴大再就業容量,以靈活多樣的就業形式組織非正規就業和階段性的彈性就業,吸納更多的下崗失業人員。

         。ㄈ┳ゼ寄芘嘤,以培訓促就業。培訓要按照縣政府的“十一五”規劃分層次進行,既要突出針對性,又要突出適用性。既要根據地方產業特點選準培訓項目,又要體現對外競爭的前瞻性。通過多層面的就業和再就業培訓,擴大培訓對象的范圍,免費為下崗職工、農村剩余勞動力、大中專學生、復轉退伍軍人以及“零就業”家庭人員等各類就業群體進行“包裝”和“充電”,全面提升其適應市場就業形勢的技術和本領。

         。ㄋ模┘訌妽徫婚_發,保障再就業。結合縣域實際,新崗位開發要堅持“五個側重”。一是側重在第一產業開發就業崗位,鼓勵下崗失業職工及各類就業人員“退二進一”、“進農門”,圍繞桑、畜、姜、煙四大涉農產業,興辦旅游觀光、科技示范、綠色營養、加工增值等生態化產業項目,實現自身并連帶他人就業再就業。二是側重在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開發就業崗位,引導就業群體在礦產開采加工企業,酒店、餐飲等社會服務業實現就業和再就業。目前,**每年都確定有百余個項目,這就是就業的契機,西康復線、漢江電站、白柳水泥廠的建設都是提供崗位拉動就業的支點。三是側重在非公有經濟領域開辟就業崗位,鼓勵各類就業人員到私營企業、鄉鎮企業、股份制企業求職就業,鼓勵從事個體或利用小額擔保貸款扶持興辦合伙企業實現就業。四是側重在行業或企業內部深挖潛力尋找崗位。鼓勵企業興辦主輔分離的勞服企業或實體,通過享受社會保險補貼、享受減免稅政策降成本,安置原國有、集體企業下崗職工。五是側重在政府投資和以收費養員工的項目中開發公益性崗位,通過享受公益性崗位補貼來彌補收費養人不足的部分,安置下崗失業職工中的“4050”人員就業。

         。ㄎ澹┌l展社區服務業,推進再就業工程。**經濟每年都以10%的速度遞增,城鎮化進程日益加快,社區服務、餐飲服務、老齡服務、娛樂服務、家政服務、保潔服務、食品蔬菜水果供應等服務領域蘊藏著巨大的商機,也有大量的就業崗位,建議縣上在城鎮商業區內設立再就業園區和創業園區,籌集部分資金支持各類就業群體就業和創業。

          (六)支持各類中小型和勞動密集型企業發展,擴大就業容量。根據調查,**縣有215 家中小企業,職工總數 9090人,其中工業企業136家,從業人員6084人,建筑業8家,從業人員632人,交通運輸業6家,從業人員250人,批發零售業53家,從業人員1497人,住宿餐飲業12家,從業人員627人。政府可以通過幫助其落實貸款、提供小額擔保貸款、貨款貼息、減免稅費等優惠政策,支持其發展壯大,從而吸納本地就業群體就業。

          (七)優化公共職介服務,構建城鄉一體化人力資源市場,形成良性“互動”、優勢互補的促進就業和再就業格局。當前,要以縣公共職業介紹所為依托,以鄉鎮社保站、社區勞動保障工作站為支點,開展就業指導、求職登記、職業介紹、職業培訓、檔案托管、社會保險接續“一站式”服務,為各類就業群體跨區域就業解除后顧之憂。

         。ò耍┮揽俊八拇髾C制”充分發揮就業再就業政策的效能。通過失業保險金待遇以及自主創業稅費減免政策,鼓勵下崗職工再就業;通過企業吸納下崗失業職工享受稅費減免、社會保險補貼調動其積極性;通過政府開發、政府統籌公益性崗位,用人單位享受公益性崗位補貼安置下崗失業人員中的“4050”人員再就業;通過享受職業培訓、創業培訓補貼、鼓勵就業培訓機構建立面向市場、適銷對路的培訓上崗創業模式,對下崗失業職工實行免費培訓,提高綜合素質,增強競爭就業的“含金量”。以縣公共職業介紹所為龍頭,開展以職介為主的“一體化”服務。

         。ň牛┩晟苿趧訄谭C構和人員配置,通過執法為就業工作保駕護航。勞動合同的簽訂、社會保險的繳納對促進就業工作至關重要,建議縣上擴大對縣勞動執法監察隊的人員配置和設備配置,形成既有業務人員又有執法人員的執法隊,既能保證業務工作,又能保證執法工作,從而在全縣上下形成合力,確!秳趧雍贤ā泛汀毒蜆I促進法》的貫徹落實,切實促進就業再就業工作。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后感1000字10

          為進一步促進殘疾人就業,加快發展殘疾人事業,并結合殘聯工作實際,采取入戶走訪、聽取匯報、座談交流等方式,在全縣范圍內開展殘疾人就業工作調研。

          一、殘疾人就業基本情況

          從全國殘疾人第二次普查數據看,縣共有殘疾人約38246人,辦理第二代殘疾人證2245人,其中進入量服平臺1987人。目前,縣16—59周歲的殘疾人有983人,有勞動能力的殘疾人有582人,其中:聽力殘疾82人,言語殘疾9人,肢體488人;未就業人員有:聽力殘疾46人,言語殘疾10人,肢體殘疾166人,視力殘疾98人,精神智力殘疾81人。

          二、殘疾人就業主要措施

          為全面貫徹《殘疾人保障法》《殘疾人就業條例》等法律法規,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推進殘疾人就業,縣殘聯緊緊圍繞地方文化特色及殘疾類別來強化培訓、掌握技能、促進就業、調查跟蹤的總體工作思路,扎實推進殘疾人就業培訓。

          (一)強化培訓支撐殘疾人就業。幫助殘疾人掌握1—2門技術,是促進殘疾人就業的強有力保障?h殘聯緊盯實用技術不放松,結合個人特點、地方文化特色,市場需求,因地制宜,在全縣有就業意愿的殘疾人開展技術培訓,培訓內容涉及石刻的選料、石刻工具的選用方法、勾線等工藝流程,并且手把手實際演示了瑪尼雕刻的全過程。培訓覆蓋率達100%。真正讓殘疾人學到本領,掌握技能,融入社會,提升價值。

         。ǘ┩貙捛来龠M殘疾人就業培訓。一是集中技能培訓和安置殘疾人?h殘聯首先在尕多鄉曼木達石刻傳習基地創建殘疾人就業石刻培訓點,石刻傳習基地“平等共享,促進殘疾人就業”的扶殘助殘理念,集中手把手培訓殘疾人65名,培訓期為1至2個月。二是分散按比例安置殘疾人穩步推進。嚴格落實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年審制度,充分發揮年審作用,依法促進殘疾人就業工作。對于已安排殘疾人就業的用人單位,要求用人單位必須為已就業的殘疾人繳納各項社會保險,簽訂勞動合同和用工協議,并支付不低于縣最低工資標準的工資,符合條件的視為安排殘疾人就業。對于未安排殘疾人的用人單位,積極宣傳國家的按比例就業安排殘疾人就業規定和殘疾人就業稅收優惠政策,鼓勵用人單位安排殘疾人就業。三是開發公益性崗位解決殘疾人就業規模擴大。為全面貫徹《殘疾人就業條例》《省殘疾人事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的通知》,縣殘聯積極協調人社局,在每個鄉鎮、街道開發一個殘疾人公益性崗位,招聘一名殘疾人專職工作者;同時,按照省殘聯等相關部門要求,爭取財政、人社支持,全面落實村(社區)殘疾人專(兼)職委員配備。四是盲人按摩定向輸出持續穩定。積極輸送有就業意愿的盲人,到州康復中心培訓學習盲人按摩,截止目前,推薦培訓人員2名。(三)優化政策保障殘疾人就業。一是采取鼓勵式就業模式。大力實施殘疾人居家靈活就業,鼓勵有勞動能力的殘疾人大力發展種養殖,進軍電商領域,對有一定規;蛴泄ど虪I業執照的殘疾人進行就業直補,目前縣共有582名殘疾人實現居家靈活就業,二是采取灌輸式就業模式。為幫助部分有意愿就業,但缺技術、缺資金、缺資料的農村貧困殘疾人,我們大力實施扶持農村發展生產項目,為他們送去資金、生產資料、勞動技術等,先行解決一批殘疾人就業,今年共有32人享受扶持農村發展生產項目。

          三、殘疾人就業存在的問題

          (一)思想觀念有待更新。從殘疾人群體看,大部分殘疾人坐、等、靠、要思想嚴重,骨子里認為自己是殘疾人,你就應該為我“拿來”,自身毫無進取心,無競爭意識和創新意識,部分殘疾人好高騖遠,尤其是年輕殘疾人由于聽力語言和身體方面缺陷,他們生活的空間小,吸收外界信息少,對社會了解不夠,在看待人生問題和選擇就業方面往往脫離現實;從社會群體來看,大部分企業、機關事業單位,在認識上存在歧視感,認為一個殘疾人,避免不了在工作中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困擾,本來正常人一個人就能干好的事情,他卻需要別人的協助才能完成,耽誤工作的推進,導致不愿意聘用殘疾人或接納殘疾人。

          (二)重視程度有待提高。提出對殘疾人要格外關心、格外關注和格外關愛,縣殘聯也分別借助“愛耳日”“助殘日”等各種活動,廣泛宣傳涉及殘疾人的法律法規,爭取社會人士對殘疾人的理解、支持、關心、關愛,但由于殘疾人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自身條件缺陷,素質普遍偏低等因素,仍存在歧視、無視、漠不關心等現象。

         。ㄈ┚蜆I收入有待提高。很多企業給殘疾人的工資相對較低,基本沒有實現同工同酬,各種保險也很難依法落實。有些企事業甚至不讓殘疾人上班,這就從根本上失去了就業的意義,對這樣的企業來說是鉆了政策的空子,侵占了殘疾人利益。

          四、殘疾人就業的幾點意見建議

          (一)提高認識,廣泛宣傳,正確樹立提高殘疾人就業的觀念。做好殘疾人工作,既是殘聯的工作,也是社會共同的責任,同時對推進殘疾人小康進程具有重要意義。要充分發揮電視、廣播、網絡等新興媒體的作用,大力弘揚人道主義精神,宣傳“平等、參與、共享”的殘疾人觀念,引導人們正確認識殘疾人和對待、處理殘疾人問題,充分尊重殘疾人的公民權利和人格尊嚴,把關心、關愛、關注殘疾人內化為人們的價值觀,外化為公眾的自覺行動,使全社會更加了解殘疾人,更加支持殘疾人事業,更加關注殘疾人切身利益和實際需求,提升殘疾人的幸福感、安全感。

          (二)高度重視,完善機制,及時出臺保障殘疾人就業的政策。一是完善培訓機制。建議人社局和殘聯建立培訓常態機制,加強殘疾人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讓他們掌握更多實用技術,首先以需求為導向,精準為目標,根據勞動力市場和用人單位的精準需求和殘疾人自身精準的.需要,有計劃組織社會各類培訓機構開展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其次以創業意識為關鍵點,大力加強創業培訓。強化對殘疾人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的培養,發展創業培訓,以培訓促創業,以創業促就業。二是出臺扶持政策。殘疾人作為弱勢群體,在激烈的市場競爭面前,舉步維艱,應根據殘疾人實際,出臺關于殘疾人就業創業的扶持政策,鼓勵有勞動能力的殘疾人自行創業,增強自信心。三是爭取部門支持。爭取財政、地稅等相關支持,加大對殘保金的收取力度,確保應交盡交,保障殘疾人就業創業服務有資金。

          (三)拓寬思路,加大投入,廣泛開辟挖掘殘疾人就業的渠道。

          要進一步加強殘疾人就業市場建設,完善就業登記、信息服務、中介、再培訓等服務,打破部門之間、地區之間、城鄉之間的隔離,將殘疾人就業市場納入社會勞動力市場體系建設當中,為殘疾人廣開就業渠道,保障殘疾人的工資標準和崗位穩定性,不斷增加殘疾人的收入,使他們逐漸擺脫對社會和家庭的依賴。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后感1000字11

          為進一步掌握城鄉勞動力在轉移就業中的動態情況、了解他們的就業狀況、轉移就業培訓的實際效果,便于在今后的工作中,有針對性的加以改進和提高,真正發揮職業培訓促進就業的基礎性作用。最近,我中心深入部分鎮、社區、企業、園區、葡萄種植基地、移民村、培訓學校,就職業培訓促進就業工作開展了專題調研,F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調研基本情況

          我們利用2天時間,先后有針對性的走訪了4個鎮( 青鎮、陳袁灘鎮、葉盛鎮、裕民街道辦);2家工業企業(青銅峽金昱元化工公司、杭蕭軸承制造公司);2家創業企業(新大眾農機制造公司、興豆源豆制品公司);3家餐飲服務企業(青銅峽賓館、龍海賓館、騎龍火鍋店);2家葡萄酒基地(璽天龍葡萄基地、御馬葡萄基地);2個移民村(同興村、同進村);1個社區(南苑社區);1個培訓學校(鑫源職業技能培訓學校)。通過實地調查,詳細了解了具體情況。

         。ㄒ唬﹦趧恿Φ娜藛T構成狀況:經調查,目前勞動力主要有6類人群構成 ,即:企業下崗職工、城鎮失業人員、復員退役軍人、應屆、往屆未升學初、高中畢業生、畢業未就業的大中專、本科專業的學生、失地農民、殘疾人。

         。ǘ┪幕Y構狀況:經調查后預測,在城鄉勞動力中,小學文化程度以下的占15左右%,初中文化程度占55%左右, 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25%左右。以上數字說明,我市城鄉勞動力中,高中以下較低文化程度占絕大多數,勞動力整體文化素質偏低。

         。ㄈ┘寄芘嘤枲顩r :隨著產業結構調整的不斷深入,各行各業勞動力技術技能和知識更新的需求在不斷增加,勞動力通過正規培訓和其他培訓的數量在逐年增加,但是與勞動力總量比,仍然只占很小的比例,并且培訓層次較低。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全市接受職業技能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創業能力培訓的城鄉各類勞動力約占全市總勞動力的75%左右。人社部門專業培訓占城鄉勞動力培訓總人數的65%左右,農業口各部門、扶貧辦、婦聯、工會、團委等相關部門通過以會代訓、現場會、科技三下鄉等形式普及農業科普知識約占農村勞動力總數的35%左右。培訓專業涉及中式烹飪、計算機操作、手工制作、家政服務、餐飲服務、汽車維修、果樹工、家蓄飼養、電焊工、木工、瓦工、鋼筋工、抹灰工、育嬰員等專業。以上數字說明,我市城鄉勞動力技能培訓工作逐年在提升,參與培訓人員的積極性也在提高,持證上崗的意識在增強。

         。ㄋ模﹦趧恿蜆I狀況:從就業方式和行業來看,一是自己到用工單位聯系參加應聘的人員。一般年齡在18至25歲之間的應屆、往屆未升學的初、高中畢業生較多,其次是一些年齡在30至40歲就業困難人員(文化低,無技能),主要從事餐飲、KTV、酒吧等娛樂場所的服務工作;二是被征地的失地農民,通過應聘進入園區企業工作的人員。一般年齡在25至40歲以下,具有初高中文化,都集中在我市嘉寶園區的企業打工,主要從事清真食品加工、機械制造、軸承加工、太陽能產品制作、包裝箱制作、糧油加工、物流配送等企業;三是通過勞務中介、輸出等方式組織外出打工人員。一般年齡在30至60歲之間,初中文化及以下的人員,多從事環衛、綠化、保安、保潔、建筑、公益性崗位等行業;四是自謀職業、自主創業人員。一般年齡在25至45歲有創業項目、創業資金、創業能力的自主創業人員,他們(她們)從事商品批發零售、家電維修、餐飲服務、家俬建材、廣告制作、家政服務、服裝零售、交通運輸、教育培訓等個體經營項目;還有一些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搞起了農家樂、家蓄飼養、蔬菜種植等致富項目;五是一些啃老簇。無就業愿望,依靠房屋出租、季節打短工作為生活來源人員。從上述情況看,18至25歲之間人員,就業率達到15%;25至45歲之間人員,就業率達到60%;45至55歲之間,就業率達到20%;55至60歲人員,就業率達到5%。

         。ㄎ澹﹦趧恿蜆I分析。從調查情況來看,城鄉勞動力就業主要呈現以下三個特點:一是就業渠道多元化。隨著城鎮化建設步伐的加快,失業、失地人員的增加,企業用工需求擴大,據預測,約36%有知識、有技術的年輕人走向企業,絕大多數城鄉勞動力從業于二、三產業,其中,約有13%的人員從事批發零售業務,約14%的人員從事居民家庭服務行業和其他服務行業,約 8%的人員從事建筑業,約17%的人員從事交通運輸業,約12%的人員從事住宿和餐飲服務業,從業趨勢朝多元化發展。二是就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尤其在二、三產業的從業人員,大中專以上文化程度的約占 10 %,高中文化程度的約占 22%,初中文化程度的約占 43%,小學文化程度的約12%,文盲半文盲約占13%,呈現從業人員素質偏低,以初中文化程度為主的文化素質格局。三是就地就近就業。其中從事二、三產業人員大部分集中在本市區域,在本市就業人員占總人數的 80%,體現了就業區域以本市為主的特點。

         。┣舐毴藛T的培訓意愿就業愿望及企業培訓用工需求。調查顯示,就業人員中大部分是年齡偏高、文化程度偏低、勞動技能單一的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就業困難群體和農村失地農民,還有一部分未升學的應屆初、高中畢業生及少數復轉軍人。通過深入部分鎮、社區及移民村開展實地調查,城鎮求職人員的培訓意愿分別是中式烹飪、工藝美術、家政服務、餐飲服務、商品營業員、商務禮儀、計算機操作等技術專業培訓;農村失地農民需要參加中式烹飪、裝載機駕駛、電氣焊、電工、瓦工、果樹工等技術專業培訓;城鄉其他求職人員對就業崗位的需求分別是司機、保安、公崗、餐飲服務、電氣焊工、家電修理工、家政服務、美容美發、電腦維修、計算機操作員、普工等就業崗位。通過對寧夏金昱元化工有限公司、嘉寶工業園區新大眾農機制造有限公司、寧夏杭蕭軸承制造有限公司、寧夏菲斯特軸承制造有限公司、青銅峽市興豆緣清真豆制品有限公司、青銅峽賓館、騎龍火鍋店、寧夏御馬國際葡萄酒公司、;势咸丫苹氐炔糠制髽I進行了企業用工情況的走訪調查,無論是民營企業,還是合資企業,乃至一般企業,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招工難”問題。一是企業在普工招錄方面,最看重的是年齡優勢。近年來青銅峽市加快了城市建設步伐,一些城中村、城邊村因為國家征用耕地而出現了一定數量的失地農民,其中不乏青壯年,但這一部分勞動力,大多因手中有土地補償款,寧可賦閑在家,也不愿從事有一定勞動強度的工作。大中專畢業生完全也可勝任這類工作,但大多因為普工工資較低,勞動強度較大,兼之自負具有一定的學歷,所以大中專畢業生也多不情愿從事普工職業。二是在一些有一定技能專業需求的用工方面,一定數量的大中專畢業生看似勞動技能并不低,但是由于所學專業不對口,很難滿足企業用工需求。三是一些大中專畢業生被招錄到企業后,因為需要一個培訓、培養期,而在這一期間,工資待遇較低,部分大中專畢業生不愿等待,大多干上一兩個月就另擇它業。另外部分大中專畢業生到企業就職,并沒有從一而終的想法,大多都是抱有邊做邊看的心理,不愿和用工企業簽訂勞動合同,以方便自己隨時離崗。同時,不愿企業為其辦理各類社會保險,并要求將單位繳納的社會保險金直接計入個人工資中。四是我市下崗職工年齡偏大,并且大多在勞動技能方面很難適應這些企業的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企業“招工難”的問題。五是部分企業在工資、福利待遇方面偏低,致使許多求職人員不愿進入該企業從業。同時也無法穩定現有的從業人員,導致這些企業就業人員流動性大,造成用工企業今天招工明天走人的現象時有發生。六是部分企業工資待遇看似較高,但工作時間、勞動強度又比較大,一些用工企業的做法甚至違反了《勞動法》的規定,所以也很難招到員工。

          二、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通過深入城鄉基層開展調查,職業培訓促進就業工作仍然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ㄒ唬┚蜆I意識和擇業觀念陳舊,與市場需求不相適應。 分析其原因是一部分失業人員怕冒風險、怕吃苦受累,怕上當受騙等保守思想嚴重,就業觀念狹隘,同時受年齡、文化程度、勞動技能等方面的限制,缺乏通過參加技能培訓實現自主創業和自謀職業的信心和勇氣。一部分失地農民自持手中有土地賠償款,安于現狀。部分民營企業雖有需求,但多為技術性工種,多數人員卻是眼高手低,既缺乏技術特長,又無工作經驗,但對自身有過高的期望,都想到條件優越體面的單位工作,認為這才是就業,對參加技能培訓抱消極態度。

         。ǘ┘寄芘嘤柗绞胶唵危嘤枌哟蔚,專業設置不能滿足需求。其原因是城鄉勞動者中既有 30 歲以下的年輕人, 也有“4045”人員,他們在文化基礎、技能水平、接受能力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就業培訓采取單一、簡單的培訓方式及標準,顯然不能滿足就業崗位的要求,人員組織難度較大,由于種種原因,參訓人員不能按課程設置全程上完課。另外培訓工作僅注重勞動技能的培訓,滿足失業人員的吃飯問題,忽視了對失業人員進行職業道德和就業觀念的教育。

         。ㄈ┡嘤栆庾R不強,培訓效果差。近年來,自治區先后出臺了許多優惠政策,為城鄉勞動力免費進行職業技能培訓,讓他們學到一技之長,考取相應的資格證書,達到持證上崗、實現就業、增加收入、改善生活。但從培訓督查情況來看培訓效果較差,主要原因:一是參培學員意識較差,培訓學校沒有好的辦法來約束管理學員,導致參學率不高。二是培訓學員自由散漫,不守紀律,不服管理,有興趣就學,沒有興趣就拍屁股走人,對國家實施的免費培訓機會不珍惜,自己不花錢,沒有壓力,沒有負擔,提不起精神,抱有看熱鬧混日子的思想。三是職業資格證書沒有“含金量”。在農民工實際工作中起不到多大作用,有證無證一樣干活,一樣拿錢。

          (四)創業培訓總量較少,電子商務培訓滯后。受資金限制,目前我市創業培訓的`年培訓量在350人以下,且IYB高端培訓,難以大規模開展。電子商務培訓區廳沒有明確補助標準,地方財政無資金支持,受資金、場地的限制培訓工作難以開展。

          三、對策建議

          針對職業培訓促進就業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結合實際情況,提出以下工作措施和建議。

         。ㄒ唬┘訌妱摌I就業意識教育,創新就業培訓模式。圍繞“以培訓促就業、以創業促發展”的目標,開展創業就業意識培訓。以市職教中心、各民辦培訓機構為依托,以失地農民、高校畢業生、城鎮就業困難群體為重點,廣泛開展創業就業意識培訓,力爭做到參與創業就業意識培訓面廣,受眾人數多。組織有創業愿望的失地農民、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參加創業就業專題講座,邀請有資質的創業培訓老師、專家教授、有創業實踐經驗的創業成功人士授課。通過開展創業意識培訓,使廣大受教育者充分認識創業就業、全民創業的重要意義,激發全民創業的激情和活力。積極鼓勵全市城鄉居民把自主創業作為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途徑。通過大力宣傳創業先進典型和動人事跡,扎實推進以下崗失業人員自強創業、返鄉農民工回歸創業、婦女群體巾幗創業、高校畢業生圓夢創業為主體的“四類”群體創業,積極樹培各類創業典型,發揮示范引領和帶動作用。

         。ǘ┚o密結合經濟特色,突出重點崗位開展職業技能培訓。重點依托全市商旅服務的經濟特色和崗位特點,圍繞文化旅游、葡萄種植、餐飲服務等急需崗位,合理安排培訓內容開展就業培訓,為商貿經濟發展提供人力支持。培訓工作要分層次有序推進,通過技能培訓、創業培訓,著力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便捷性,不僅注重勞動技能培訓,同時積極注重開展職業道德和就業觀念的培訓。要采取多元化的培訓方式,一是實行聯合訂單培訓。把技能培訓與市場有效對接,聯合本地企業大力開展訂單培訓,培訓后的失地農民直接到企業就業,成為有一技之長的產業工人。二是實行聯動培訓。實行城鄉聯動、校企聯動,依托各類培訓資源,因地制宜的開展培訓,實行“量身”培訓。

         。ㄈ┮詧@區重點企業重點項目為抓手,搭建勞務對接平臺。市就業服務機構強化與嘉寶工業園區、新材料基地的協調配合,加強工業園區重點企業重點項目與求職人員的勞務對接服務工作。就業部門一方面深入轄區工業園區重點企業重點項目單位開展用工調查,摸清用人單位的基本情況和用工需求,另一方面對已進行失業登記的大中專院校畢業生和城鄉勞動力的基本情況和就業愿望進行調查摸底,掌握他們的就業需求和工作意愿,為工業園區用工企業與求職者就業對接牽線搭橋。其次是按照轄區企業單位的培訓愿望和用工需求,組織企業新增員工開展崗前培訓和崗位技能提升培訓。

          (四)建議政府加大對創業培訓、城鄉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資金的投入力度,將培訓補貼資金納入青銅峽市每年的財政預算。加大舉辦SYB培訓班力度,適度擴大IYB培訓,增加電子商務專業的培訓,帶動更多的人實現創業就業。通過建立專家指導隊伍對成功創業的人員給予跟蹤服務,逐步解決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后感1000字12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農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他們不再安于現狀,不滿足當前傳統農業經營帶來的微利,在家鄉又找不到脫貧致富的好路子,因此外出務工的青壯年農民越來越多。據大王鎮農村住戶調查資料表明:農民外出務工得到的收入已成為近幾年大王鎮農戶家庭純收入增加的主體。而這種“主體”收入的增加主要依靠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這一途徑來完成。如何積極引導農村勞動力轉移,逐步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已顯得越來越重要.

          一、大王鎮農村剩余勞動力及轉移現狀

         。ㄒ唬┤傓r村勞動力結構現狀。大王鎮轄 27 個行政村,151個村民小組,20xx年全鎮共有人口34300余人(其中農村人口為33000余人,城鎮居民為1300余人),耕地面積32300多畝。全鎮18—55周歲的勞動力為16600余人,占全鎮人口總數的48.3%;從性別結構看:男勞動力占54.85%,女勞動力占45.15%;從所從事的行業看:第一產業占69.71%,第二產業占10.76%,第三產業占19.53%;從勞動力受教育的程度看:小學文化程度的占17.90%,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4.37%,高、中專文化程度的占32.34%,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5.39%。從以上結構可以看出:全鎮農村勞動力資源豐富,性別結構較為合理,但勞動力水平較為低下。

         。ǘ┤傓r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的現狀及特點。隨著

          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業生產科技水平的提高,再加上農民思想觀念的變化和農村“人多田少”現象的日趨嚴重,近幾年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已成為一股熱潮。全鎮已轉移農村勞動力中,在轄區內就業的420人,占已轉移就業總數7.3%;在鎮外縣內就業的'785人,占已轉移就業總數13.7%;在縣外省內就業2830人,占已轉移就業總數49.4%。在外省就業人數達到1685人,占勞動轉移總數的29.4%,其中在廣東沿海、浙江、江蘇等省務工的較多,分別占到轉移總數的18.4%、

          5.7%和5.3%。農村富余勞動力主要是以勞務輸出的形式向鎮外轉移,預計這種轉移格局在短期內不會有大的改變。

          總體上看,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主要集中在縣外省內。目前的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將農民與土地緊緊地聯在一起,大部分非長期性外出務工的農民,往往是既“忙外”又“忙內”,農閑時外出打工,農忙時回家耕種。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具有兼業性。

          2、二、三產業成為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的主要行業。據調查:農村輸出的勞動力有74.6%從事工業和建筑業,其次是商業、餐飲等服務業。男性絕大多數從事建筑業的住房建筑、裝修以及電工、木工等工作,女性主要家政、餐飲業、電子裝配等工作。也有些舉家外出承包田地種植蔬菜、養豬等,但為數不多。其他主要從事各種服務行業。

          3、勞動力就地轉移人數明顯增加。出現這一特征的主要原因是(1)近年來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對勞動力的需求趨于飽和;(2)我省很多重點工程相繼開工建設,建筑工地及公路建設工地均需要一定數量的勞動力;(3)個體私營經濟和農村小城鎮建設的發展吸引了一部分勞動力回流。

          二、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存在的問題

          近幾年全鎮外出勞動力人數雖逐步增加,但轉移的速度卻有所趨緩。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轉移的勞動力素質較低。主要表現在低學歷的偏多,高學歷的極少;體力型的偏多,經過專業培訓和有專業技術的較少。低素質的勞動力只能從事贓、累、苦、重等工作,很難找到理想的崗位,掙得滿意的收入。

          2、廣州、深圳等沿海發達地區和城市,對外來勞動力的需求基本趨于飽和。由于沿海發達城市經濟的飛速發展,對勞動力整體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各大城市的部分企業不景氣,下崗工人和失業人員大幅增加,面臨城市和農村剩余勞動力的雙重壓力。因此對外來勞動力的需求越來越少。

          3、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多屬自發性、盲目性,使得外出務工人員的利益和權力難以得到保證。由于農村勞動力的轉移自發的多,有組織的少,政府對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缺乏有效的引導和管理,基本處于無序流動狀態。由于缺乏宏觀調節手段,勞動力輸出后的情況無法了解,利益無法保護,

          如發生勞資糾紛或工傷事故等也無人過問。

          三、積極引導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

          根據以上情況加以分析不難看出:今后農村轉移出去的勞動力如不及時更新,要找到理想的工作,掙得滿意的收入已是越來越難。要想使農民的工資性收入對農民總收入的貢獻越來越大,必須積極地引導農村勞動力轉移。鎮社會事務服務所已初步開始了這方面的工作。

          提高勞動者素質,進行各行各業、多方位的技術培訓。據了解農村勞動力轉移中,小學至初中文化程度占62.27%以上,多數務工成員只能從事普通體力勞動,有技術、特長的只占10%左右。針對這一情況,為滿足農村勞動力在轉移過程中對技術的需要,提高就業率,必須對務工成員進行多方位的技術培訓,堅持“先培訓,后輸出”的原則。據調查:我縣就業局相繼開設了電腦、家政、機械加工、養殖等專業,我社保所相繼為農民工發放就業(創業)培訓券500余份。通過培訓,使他們一經轉移就能上崗,在競爭的過程中處于主動地位,既有利于生產的穩定發展,又增加了務工人員的經濟收入。

          四、利用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成果,促進大王鎮域經濟發展

          從以上調查和分析可以看出:農村勞動力轉移不僅可以擴大就業、增加收入,還可以以此為突破口,搞活全鎮經濟。

          它的意義不僅在于把門外的錢抓回來,更重要的是通過農村勞務輸出,把外面的先進觀念、先進技術、先進管理機制和先進的經營理念等學成回鄉,積極帶動地方區域經濟的發展。全鎮在這方面的工作已邁出了新的一步。

          1、勞動力轉移促進農民增收,帶動農村經濟發展。農村勞動力轉移不僅直接增加了農民收入,給農業生產提供了較寬裕的流動資金,而且帶動了相關二三產業的發展。如促進了交通運輸業的繁榮及職業教育和社會辦學的發展。據調查農民外出務工的工資性收入占農民純收入的比重越來越大,而家庭經營收入和轉移性、財產性收入則增長較緩。目前農村勞動力轉移成了農村居民增加收入、發展農村經濟,提高生活水平的主要途經。

          2、勞動力轉移帶動全鎮民營經濟的發展。全鎮外出務工人員在為沿海地區經濟發展做出貢獻的同時,其中姣姣者學到了過硬的技術,賺到了大把的票子。為此,各級政府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鼓勵他們回鄉辦企業。如減免有關稅款和相關的行政性收費、提供小額擔保貸款等,為返鄉創業人員創造出一個寬松的環境,鼓勵他們參與小城鎮建設。

          3、勞動力轉移加快了全鎮小城鎮建設的進程。由于廣州、深圳等地對勞動力的需求基本趨于飽和,其工資、待遇與內地收入越來越接近,且工作時間長,路程遠,開銷大。再加上近年來全鎮恰逢歷史上從未有過的發展機遇,二級公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后感1000字13

          為有效解決女性就業創業新中遇到的新問題,探索新方法,新途徑,促進婦女創業就業工作。__縣婦聯深入縣人社局和部分企業、鄉鎮,通過調查走訪、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對我縣婦女就業創業狀況開展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__縣位于位于__省西南部,__中上游,__市東北部,全縣總面積2538平方公里,轄25個鎮、辦、鄉、場,808個行政村、79個社區。據統計,截止20xx年底,全縣總人口106.56萬,其中女性人口51.22萬,占48.07%;成年至退休年齡段女性人數為30.12萬,占58.8%。全縣就業人員總數為55.33萬,其中女性25.05萬,婦女就業率為45.27%;全縣婦女自主創業人數有7500余人,主要從事服務、餐飲、美容美發、種養殖、紡織等行業。20xx年城鎮登記失業人數3880人,其中婦女失業人數為1860人,占47.9%;農村剩余勞動力6.61萬人,其中農村剩余女性勞動力人數3.18萬,占48.11%。

          20xx-20xx年,全縣發放小額擔保貸款總額為16602萬元,其中婦女獲貸金額為6749萬元,婦女獲貸金額所占比例為40.65%;全縣獲貸總人數為2873人,其中婦女獲貸人數為1005人,婦女獲貸人數所占比例為34.98%。小額擔保貸款助推婦女創業人數為1005人,帶動婦女就業人數為2896人。婦女貸款回收金額為4616萬元,婦女貸款回收比率為100%。新增應付貼息金額為1278.54萬元,實際支付貼息金額1179.32萬元,應付未付貼息金額162.16萬元,擔保資金規模為3200萬元。

          近幾年來,在上級婦聯的正確指導下,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在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縣婦聯充分發揮組織優勢和工作優勢,通過抓宣傳、抓培訓、抓服務等有效形式,積極做好婦女創業就業工作,取得了良好社會效果,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

          一是就業觀念落后。受男主外女主內傳統觀念影響,本地無業婦女承擔著家中的大部分家務,習慣了自由支配勞動時間,不能適應快節奏的工作流程和嚴格執行的`作息時間以及規章制度,在擇業時挑挑揀揀。二是依賴思想重。很多婦女安于現狀,不愿主動參與就業競爭,主動發掘就業機會,一味被動的等工作機會出現、等政府把工作機會送上門。三是就業能力偏低。無業待業婦女普遍知識水平偏低,缺乏專業技能,沒有一技之長,學習能力比較弱,缺乏主動學習的意愿。四是創業愿望不強。許多婦女生活安逸,衣食無憂,又怕苦怕累,無創業愿望。同時受創業知識、技能、管理經驗、資金、項目、信息因素的影響,使得她們不敢貿然創業。

          一是強化宣傳輿論,激發婦女就業創業內在動力。針對部分婦女就業積極性不高,存在抵觸情緒。通過加強宣傳引導工作,積極培育創業就業文化,宣揚婦女勞動的傳統美德,營造婦女創業就業的良好社會氛圍。同時,大力宣傳關于推動自主創業、促進城鄉居民充分就業的各項優惠政策,調動廣大婦女創業就業的積極性。并通過典型引路,讓身邊摸得著、看得見的典型事跡不斷影響和帶動更多婦女就業創業。幫助不愿意就業的婦女轉變思想觀念,實現就業;幫助有就業意愿的婦女樹立正確的擇業觀,轉變“大錢賺不到,小錢不愿賺”的想法,鼓勵他們自主創業,自謀職業,實現多途徑就業。

          二是強化教育培訓,全面提升婦女創業就業能力。要充分利用公共培訓資源,根據市場的需求,針對不同年齡階段、不同就業需求和不同類型的婦女群體,積極開展適合女性的專業技能培訓,多渠道、多形式提高婦女就業技能和就業層次。要幫助有創業意向的婦女樹立創業觀念,掌握創業本領,利用創業優惠政策,壯大創業實力,實現創業理想,推動更多婦女敢創業、會創業、創大業。

          三是強化服務管理,提高婦女就業創業水平。進一步加強婦女就業服務體系建設,確保婦女就業工作落到實處。讓廣大婦女真正得到實惠。通過小額貸款、稅費減免、創業服務創業培訓及服務等政策的落實,為婦女創造條件,鼓勵、支持和幫助更多的婦女自主創業。

          就業創業是民生之本,婦女創業就業工作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民生工程。因勢利導,扎實推進婦女創業就業工作,為推動__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率先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后感1000字14

          XX區共有街道(鄉、園、局)、社區、村婦聯組織92個,區直戰線婦委會10個,各類企業婦代會組織(女職工委員會)52個,團體協會組織3個。有街鄉社區婦聯執委和村婦代會委員639人。近年來,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省、市婦聯的具體指導下,我區婦聯緊緊圍繞全區“三先”(全省率先、中部領先、全國爭先)的戰略目標和“共促科學發展,共建和諧社會,共創美好生活”的總體要求,積極搭建就業平臺,優化創業氛圍,深化“巾幗文明示范崗”建設,開展教育培訓等方式全力促進全區女性創業就業工作。由于工作突出,xx年9月份,被全國婦聯授予“全國三八紅旗集體”榮譽稱號。

          一、女性創業就業取得的成效

          婦聯作為黨和政府聯系婦女群眾的橋梁和紐帶、社會支柱和重要幫手,在金融危機中發揮工作優勢和積極作用,按照區委和區政府的工作部署,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緊密結合婦女創業就業實際,找準定位,積極作為,著力解決影響和制約婦女創業就業的突出問題,切實履行組織婦女、引導婦女、服務婦女、維護婦女合法權益的職責,我區婦女創業就業工作有了新的發展進步。

          (一)圍繞全區婦女就業問題,搭建就業平臺

          通過 “暖春行動——春風送百崗、麗人暖真情”活動,聯合湖南其它十幾家知名企業為失業女性創造了500個工作崗位,長沙麗人醫院率先為100個失業女性創造了工作崗位,并按照其特長優先安排下崗職工就業崗位22個,大學畢業生16人。府后街勞動和社會保障站推行“3幫1”結對包保幫扶,為每一戶零就業家庭發放“零就業家庭愛心聯系卡”,為其推薦就業崗位和提供政策咨詢;開展“誰先就業,誰先脫貧”就業評比,正面激勵積極就業者。區婦聯大力開展就業服務,組織女性人才、單親母親、下崗失業婦女、失地女農民等專場招聘會,幫助轄區內廣大女性朋友們找到適合的崗位。聯合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區司法局、區工商局在區人力資源服務中心啟動女性專場招聘會,F場還設置了婦女維權、就業指導、法律服務、工商手續等4個咨詢臺, 40多家用工企業,為各類求職者提供了100多個工種、xx 多個就業崗位,共發放各類宣傳資料xx余份,并定于每周二、四持續舉辦招聘會。為了解決姐妹們的困難,區婦聯家政通過家政培訓實現了1600名婦女轉移就業,服務千家萬戶,成為全區有就業愿望女性零門檻就業的孵化器。積極與湖南生物機電學院都市花鄉班聯手,成功連接了政府、高校、企業、社區、家庭五級平臺,實現培訓、提質、就業聯動,加大婦女就業創業定單式培訓幫助轉移就業。這一成功經驗被今日女報以“定單班,讓高校成為企業人才基地—XX市XX區創新創業就業生態鏈”為題進行了整版報道。

          (二)圍繞全區創業富民精神,優化創業氛圍

          通過政府組織、社會響應的方式,開展“女性創業論壇”活動,積極為女性提供豐富的成功創業的經驗。成立XX區女性創業服務指導中心,召開女性就業專場招聘會,聯合創業辦在全區征集優秀女性創業項目,并召開創新.行動—我的創業方案暨優秀女性創業項目評審會,評選表彰11個優秀創業女性項目。搭建展示平臺,評比表彰“巾幗創業十杰”,區婦聯牽頭,組織了新芙蓉新女性演講報告會、成功舉辦了XX區女性創業講壇,成功創業女性論壇、成就與夢想—我的創業故事會,評選推薦創業女性典型(推薦省市成功創業女性、評選區級創業之家20戶、評選表彰巾幗創業十杰)。組建創業女性巡回報告團,開展創業十杰首場報告會,邀請韓國女企業家、韓國湖南大學創立者李花城,湖南派意特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姜學軍等中外優秀男女企業家為與會人員講述自己的創業歷程,為想創業和正在創業的女性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建議。聯合勞動局,認真落實小額擔保貸款政策,為女性創業提供政策優惠。鼓勵農村婦女自主創業,將火炬村陳新華、合平村李愛云、月桂社區劉建輝、人民新村李曉麗創業事跡在全區推廣,帶動城鄉女性創業。

          (三)圍繞全區經濟發展形勢,深化“巾幗文明示范崗”建設

          全區現有區級以上巾幗文明崗120個(其中國家級崗3個、省級崗2個、市級崗34個),“三八紅旗手”90名,巾幗創新業十佳60人,巾幗建功、雙學雙比先進個人550名。召開全區巾幗文明示范崗創建現場推進會。積極搭建城鄉聯動的服務平臺,強化項目支持、技能培訓、職業指導、資金援助和就業扶持。引導全區的.廣大婦女在各自的崗位上貢獻聰明才智,著力打造婦聯統籌城鄉婦女發展的響亮品牌。東岸鄉舉行“巾幗示范村”創建動員會暨女性素質大課堂的活動現場上,東岸鄉積極進行巾幗示范村創建,區婦聯牽頭組織了市級“巾幗文明崗”——市住房公積金中心與東屯村進行崗村結對,并在大會上簽定了結對協議。XX區婦聯組織了全區200名巾幗志愿者進行公共交通安全的宣傳和文明勸導,激發轄區內巾幗志愿者在文明城市創建中的參與熱情和創造精神,提升女性的自豪感和主人翁感。

          (四)圍繞全區婦女素質問題,開展教育培訓工作

          注重將長遠目標與近期目標相結合,積極與區委組織部共同做好婦女人才培養工作。堅持開展多層次、全方位的婦女培訓工作,根據不同婦女群體的需要,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和培訓,實施“婦女素質教育工程”。千方百計整合社會資源,爭取勞動、農林水等相關部門的支持,將婦女教育培訓納入“勞動力就業計劃”和“陽光工程”,在婦女群眾中廣泛開展靈活多樣、卓有實效的培訓活動,幫助廣大婦女提升素質,增強本領。

          二、女性創業就業的主要問題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女性創業就業也面臨著不少問題。

          (一)創業環境仍需優化

          近年來區委區政府在改善經濟發展環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由于市場競爭尚不規范,一些影響發展環境的人和事還偶有發生,無序競爭、經營缺乏誠信、道德失范等現象還存在,一些女企業家“花錢買經驗教訓”的風險成本還普遍存在。政府在女性創業上提出了一系列優惠措施,但是資金籌措、技術升級等仍制約企業發展,女性創業仍需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二)社會認可度仍需提高

          在傳統觀念影響下,許多男人寧要“賤內”而不喜歡“女強人”,使許多女性在事業中不思進取,缺乏現代管理經驗和專業知識技能。女大學生“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言論甚囂塵上。創業女性肩負著事業家庭雙重擔子,創業成功需要付出比男人更多的努力,做出更大的犧牲,而傳統觀念給女性創業帶來壓力和困難,支持女企業家發展的社會文化環境有待進一步完善,幾千年的文化積淀遺留下來的人們對女性的隱性歧視仍需解決。

          (三)女性素質仍需加強

          女性創業就業相對集中于批零貿易、餐飲、加工制造和社會服務,創業女性依靠吃苦耐勞、勤儉節約和傳統經驗完成了原始積累,與當今市場的瞬息萬變和科技的迅猛發展不相適應。更有一些女性,自身綜合素質不高,在就業中缺乏競爭力,特別是年齡大、文化低、沒有技能的婦女面臨就業困難。需要政府服務婦女,進行就業技能培訓和創業技能培訓,提高婦女素質,提升女性創業就業的發展空間。

          三、推動婦女創業就業的對策

          第一在教育婦女上下功夫。婦女教育是家庭和睦、社會和諧的基礎,在今后的婦女工作中加大婦女教育培訓的力度,舉辦多種形式的講座和宣傳活動,挖掘、樹立、宣傳典型,開設女子禮儀培訓班、賢惠廚娘培訓班、女性素質綜合培訓等課程,著重培養適應新時期新社會的新型婦女人才,為我區“和諧芙蓉”的構建貢獻力量,全力推動我區婦女事業發展進步。

          第二在服務婦女上下功夫。婦女就業創業困難仍然存在,貧困婦女、單親母親創業難。積極爭取政府及社會對婦女創業的扶持,重點推進單親貧困母親創業就業力度。聯系各企業公司針對女性開展不同形式的招聘會,提供盡量多適合女性的就業崗位,為廣大失業、待業婦女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不斷擴大同各階層和各界別婦女的聯系,增進與國外婦女組織的交流交往,吸取國外先進的思想理念和工作經驗。

          第三在維護權益上下功夫。加大幫扶救助工作力度,努力實現從他助到自助的轉變,實現貧困婦女自身的發展,為社會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貫徹實施婦女兒童“兩法”、“兩綱”,充分發揮婦兒工委協調推動婦女工作的優勢,積極推動政府進一步加大解決婦女發展中重點難點問題的力度,力爭在重點領域、重點指標上有新的突破。切實增強維權工作的實效性,完善婦聯縱向及橫向維權工作網絡,利用信訪接待、維權熱線,切實為權益受到侵害的婦女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和幫助。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后感1000字15

          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是解決“三農”問題增加農民收入的關鍵所在。__縣是勞務輸出大縣,外出務工人數逐年增多,打工收入占農民純收入的比重逐年上升。為更好的掌握農民工基本情況,探究“求職難”、“用工荒”背后的深層原因,筆者深入廣大農村和勞務市場,采取走訪調查、問卷調查等形式,了解農民工的真實想法和意見,并就如何科學合理的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作了一些淺顯思考。

          截至20xx年底,全縣累計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13.55萬人,實現工資性收入22.8億元,凈收入14.72億元。各類培訓機構共組織開展電焊工、電工等職業技能培訓4994人次,大大提高了轉移就業水平。創新輸出模式,抓住“兩站”移民建設等大項目、大工程建設契機,開辟多形式的務工渠道,組織農村勞動力就近就地轉移19187人。加大資金扶持力度,通過創業促進就業,把開展貸免扶補貸款、小額擔保貸款和勞動密集型小企業貸款作為落實創業扶持政策、推動就業的有效手段,充分發揮創業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20xx年,全縣發放貸免扶補創業小額貸款475人2375萬元,帶動就業712人;全縣發放失業人員小額擔保貸款500人2500萬元,帶動就業750人。

          (一)抓培訓,培養就業新技能。

          新生代農民工提高技能的意愿非常強烈,極其渴望學有一門技能,擁有和城里人一樣的技術水平。

          一是進一步打破部門、行業、區域、城鄉界限,逐步建立層次分明、規范有序的農村勞動力培訓體系。組織部門要切實發揮黨管人才“牽頭抓總”的作用,聯合人社、教育等有關部門,充分發揮職校的作用,有針對性地組織培訓。

          二是充分發揮遠程教育網絡平臺優勢,要優化培訓內容,按照缺什么培訓什么、用什么就培訓什么的原則,定向培訓人才。根據農民工的實際需要,因需施教,開展校企結合、定單培訓、招標培訓,利用歲末年初等農閑季節,集中開展建筑、縫紉、烹飪、電焊工、電工、餐飲服務、病蟲害防治、畜禽防疫等多種內容的培訓。農民工需要的是實實在在的技能,在制定培訓計劃時,培訓內容要緊扣市場需求,緊扣農民工的打工需要,讓農民工普遍感覺“用得上”、“沒白學”,發揮培訓的應有效果。

          三是聘請各行業專家、各工種技術能手授課,建立一支門類齊全的高素質、高技能培訓隊伍,確保農民工學到新技術、新方法。通過走出去、請進來、集中培訓、技術示范、技術人員包人等多種行之有效的方式,加強對農民工的培訓,讓農民工聽得懂、看得清、學得會,掌握1-2門實用技術,努力把農民工培養成高素質新型農民,促進其從苦力型向技能型轉變。同時,應注重培訓質量,力爭培訓一人就業一人,使農民工看到培訓的作用,提高參加培訓的積極性。

          四是加大財政對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和轉移就業的支持力度,建立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專項資金,政府出資部分列入財政預算,保證農村勞動力參加培訓由“政府買單”的免費培訓制度落實到位。

          (二)建平臺,開辟就業新渠道

          一是在進行農村勞動力資源普查的基礎上,建立農村勞動力資源的人才信息庫,登記農村勞動力的有關情況,盤清農村勞動力資源的底子。

          二是健全農村勞動力市場信息網絡,整合新聞網、電視臺、遠程教育站點等資源,實現縣、鄉(鎮)、村(社區)“三級聯網”,建立方便、快捷、全程的信息化平臺,使農村勞動力不出村社就能夠了解到就業信息,掌握就業動態。

          三是不斷規范和完善勞動力市場,完善以公共職業介紹機構為主體,社會職業介紹機構為補充,城鄉一體且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綜合性與專業性相結合的市場體系,力求城區有市場、鄉鎮有網點、村社有窗口,充分發揮勞動力市場在促進就業中的主渠道作用,為農村勞動力的就業咨詢、求職登記、信息查詢、職業指導和推薦就業等提供服務。

          四是建立準確高效的用工信息發布制度,通過市場服務大廳、城市電子屏、互聯網、大眾媒體、電視臺、手機短信等渠道,發布真實準確快捷的用工信息,減少農民工無序流動,提升農民工求職效率和企業招聘效率。

          (三)重宣傳,樹立就業新觀念

          農村富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是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發展的必然趨勢,是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保障和提高農民基本生活水平的根本措施,也是事關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諧的重要問題。

          一是進一步加大農村勞動力創業、就業政策宣傳力度,鼓勵農民走出家門外出務工。

          二是以“就業援助月”、“春風行動”活動為契機,廣泛搜集各類用工信息,以各種形式召開農民工專場對接會,為農民搭建就業平臺,讓更多的農民外出務工。

          三是落實好農民的各項優惠政策,提高辦事效率;四是大力發揮新聞媒體的作用,宣傳行業、企業和社會培訓機構開展農村勞動力培訓就業工作的具體做法和成功經驗,努力擴大開展農村勞動力就業工作的社會影響,激發農民主動參與培訓的熱情,引導他們更新就業觀念,變“政府要我就業”為“我要就業”,為擴大就業與再就業、自主創業營造良好的氛圍。

          (四)建體系,打造就業新服務

          一是改革多頭管理的就業管理體制,把就業資金用在刀刃上,確保農民工就業工作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負責實施,集中使用就業扶持經費。健全“培訓—就業—維權”三位一體的工作模式,工會、婦聯、團委等相關部門配合、協助,消除部門利益之爭,建立統一的組織體系,實現三級聯網,直通村莊,統一標準,增強服務能力。

          二是在政務服務大廳開辦農民工對口服務窗口,開展一站式綜合服務,把分散的資源整合到一起,充分利用現有的'服務機構和設施,集中辦公,最大限度地拓展服務功能,提高效率、方便群眾。

          三是打造良好的“硬”環境,大力幫助解決農民工在就醫、就學、養老、住房等社會保障方面的實際問題,給予農民工更多“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和支持,讓農村勞動力享受到最新、最全的就業服務。

          (五)強保障,建立就業新局面

          一是對組織轉移輸出把好三關,即用工信息關、送人關和跟蹤服務關。由政府宏觀調控,勞動保障部門牽頭對外地勞務市場及用工單位的性質、規模、實力,特別是勞資報酬、勞動安全等情況進行實地考察,統一組織,統一輸出,到達用人單位后辦理好交接手續,并對其轉移情況進行跟蹤詢查服務,盡量達到用工企業、勞動者、家庭三滿意。

          二是努力清理農民工工資拖欠,建立企業欠薪保障金制度,在完善農民工工資支付的規定的同時,明確用工單位必須及時發放農民工工資,對拖欠農民工工資的用人單位責令支付工資及賠償金,并對拖欠工資的用工單位給以重罰,不讓農民工流汗流血再流淚。

          三是建立農民工維權組織,切實做好農民工維權工作,保護農民工利益,增強農民外出務工的信心,用國家的法律、法規來保障農民工的權益不受侵犯。四是加大農民工補貼、扶持、獎勵政策力度,建立公平的就業援助制度。繼續加大資金扶持力度,通過貸免扶補貸款、小額擔保貸款,鼓勵農民工自謀職業或回鄉創業,減免農民工從事個體經營的各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將符合條件的農民工納入再就業政策扶持范圍、困難就業援助范圍、殘疾就業援助范圍、零就業家庭就業援助范圍,免費提供就業崗位及生活救助等援助。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后感1000字】相關文章: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心得通用06-26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書筆記11-09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書筆記01-09

        《卓有成效管理者》讀書筆記04-28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讀書筆記08-24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書筆記通用10-10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心得體會03-30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書筆記(精選25篇)11-07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后感10-08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后感09-23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