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的讀后感13篇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總結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國演義的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國演義的讀后感 篇1
觀千里山川,望萬里江河,數風流英雄,嘆不羈人生。今生今世,吾有幸與“三國”相伴,足矣!
在作者羅貫中的指引下,我來到了那夢幻的三國,它以機智的謀劃、雄偉的大義、率性的豪爽與適時的忍讓,向我詮釋了三國英雄們的不羈人生,給予了我無盡的成長財富。
《三國演義》,讓我懂得了謀劃。諸葛亮乃蜀國名相,曾舌戰群儒,火燒赤壁,六出祁山,七擒孟獲。他赤膽忠心,足智多謀,曾協劉備奪荊州,取西蜀,得漢中,后先主離世,又秉承主公遺志,平內亂,掃外患。令眾多敵將聞風喪膽。他讓我明白,人生如棋局,在下棋時應提前做好規劃,面面俱到,步步為營,但同時也要隨機應變,冷靜分析,更要堅定信念,不忘初心。這是諸葛亮神機妙算的不羈人生。
《三國演義》,教會了我大義,紅面長髯丹鳳眼,臥蠶眉,這,就是武圣關羽。他英勇無敵,重情重義,先為破黃巾參軍,與劉張二人桃園結義,后為尋兄長,過五關,走單騎,創出了千里走單騎的傳奇,再后來,他為報昔日之恩,在華容道義釋曹操,最后以兄長之令,據守荊州,不幸戰亡。他以血與傷——這傷痕累累的榮譽向人們證明,人生在世,道義為先,同時,也讓我倍加珍惜與朋友之間的深厚友誼。這是關羽重情重義的不羈人生。
《三國演義》,使我收獲了豪爽。在這本書中,張飛是一個智勇過人,率性灑脫的英雄人物。他忠誠善良,性情豪爽,輕松自在,隨性而為。他曾屢次主動請命殺敵,連立戰功,卻因兄長遭人殺害,而急欲復仇,亡命于小人之手。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一種現代人的縮影。他們做事直率坦蕩,灑脫豪爽,從不偷奸;諒澞ń,給我無限啟示。這是張飛率性灑脫的不羈人生。
《三國演義》,令我學會了忍讓。說起諸葛亮,自然就會想到他的勁敵司馬懿,也不禁會想起他們交戰之事。其中有一次,司馬懿退守城中,諸葛亮派人去城墻前連罵數日,并送婦女服裝去羞辱他,他卻坦然笑之,依舊堅守不出。他用親身經歷教會了我做人要學會忍讓,不應置一時之氣,壞一世之名!叭桃粫r,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這是司馬懿深謀遠慮,忍讓大度的不羈人生。
謝謝你,《三國演義》,你教會了我如何在苦難與挫折中展現自己的不羈人生。你如同黑夜中的燈塔,在冥冥中為我指引方向,你如同博大的天空,用四季風雨使我茁壯成長。
我相信,在你的陪伴與幫助下,我的人生定將歲歲陽光,步步輝煌。
三國演義的讀后感 篇2
寒假里,我讀了許多有趣的書,有《明朝那些事》《呼蘭河傳》《隋唐演義》……但我最感興趣的要數《三國演義》這本書了。
這本書以魏、蜀、吳三國的興亡為線索,描繪了三國時期尖銳復雜的軍事斗爭。書中用大量篇幅描寫了幾次大戰役: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等。每次戰役各有特色,讀起來使人驚心動魄、蕩氣回腸,帶來豐富的歷史文化體驗,讓我感到受益匪淺。文中許多個性鮮明、叱咤風云的人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神機妙算的諸葛亮、老奸巨猾的曹操、忠勇雙全的關羽、寬厚仁義的劉備……想必大家對這些人物都了如指掌,我也不例外。但是,如果問我最喜歡的人物,那要數性情豪爽、勇猛過人的張飛了。
只要提到張飛,估計他給大家的第一印象便是一個粗獷魯莽的武夫。殊不知,猛張飛也精通兵法。有一次,諸葛亮讓張飛帶領十萬大軍攻打西川的巴郡城。巴郡太守嚴顏是位老將,有萬夫不擋之勇,張飛率軍一連三天不能攻入城中,決定抄小道進攻。消息被嚴顏知道后,提前帶兵在那條小路上埋伏下來。嚴顏擒獲了“張飛”,眼看就要偷襲成功,突然一隊人馬殺了過來,為首的卻是張飛!原來嚴顏擒獲的是假張飛。張飛活捉了嚴顏,為蜀國立下了汗馬功勞,讓我由衷地為他叫好!他的勇猛過人和智慧讓我深深折服!難怪書中有詩贊曰:“生獲嚴顏勇絕倫,惟憑義氣服軍民。至今廟貌留巴蜀,社酒雞豚日日春!睆堬w性如烈火,嫉惡如仇,那份豪氣無人可比。他的許多故事膾炙人口,感人肺腑。他早年與劉備、關羽桃園三結義,曾怒鞭督郵,并一度拔劍欲刺董卓;他在長坂坡當陽橋頭上一聲吼,嚇退曹操八十三萬大軍,嚇死夏侯杰……至今讀來,那豪氣干云的張翼德仿佛就在我的眼前。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張飛也有他致命的弱點。他不吸取教訓,終生不改愛喝酒的毛病,曾因喝酒誤了許多大事,比如如痛失徐州等。他敬愛君子,但從不體恤士卒,對手下動不動就打罵,招手下怨恨,終招致殺身之禍,實在可惜!
三國時代,英雄如云。作為21世紀的接班人,我們勿學曹操“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的奸詐,要學劉備寬厚仁義、知人善任的品質;勿學關羽的心高氣傲,要學他的勇敢頑強、忠心耿耿……讓我們繼承英雄的精神,做祖國的棟梁之才吧!
指導老師點評:小作者寫出了自己讀《三國演義》這本書的感受,贊美了性情豪爽、勇猛過人、粗中有細的張飛。習作用詞準確,語句通順,內容具體。
三國演義的讀后感 篇3
“亂石穿空,驚濤怕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三國演義》中,再現了無數英雄在戰場上臨危不懼,通往直前的形象。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神機妙算的諸葛亮。
論諸葛亮,必先提到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劉備們一行聽說有個叫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就請諸葛亮出山幫他統天下。劉備兩次請諸葛亮都未請到,劉備第三次請諸葛亮時,終于如愿以償。自從諸葛亮加入了劉備集團,劉備集團的勢力越來越大。諸葛亮的計謀屢屢成功,成為劉備手下一股強大的力量。
有的人拿諸葛亮當神仙,這是個大錯。世上沒有神仙,諸葛亮也是人。他為什么能在戰役中屢屢獲勝?這靠的是學問。當然,諸葛亮用的最多是心理學。在草船借箭中,諸葛亮識周瑜的詭計,什么?嫉妒。他知道如果不答應,周瑜會另想出計謀陷害他。他也了解曹操深信多疑,所以在大霧天行船靠近曹軍水寨,結果曹操損失了十多支箭,讓周瑜自嘆不如。諸葛亮識人心的準確,他的計謀鄧得了成功,既然周瑜心服口服,又為劉孫聯軍增加了十萬多支箭,真是兩全其美!
“空城計”這個策略家喻戶曉,諸葛亮因城中空虛,司馬懿大軍趁機來攻打西城,諸葛亮急中生智,讓剩余官兵先躲在一個安全的地方,自己則坐在城樓上,一邊彈琴一邊悠閑自在,城樓下自有二三十名百姓低頭掃地。司馬懿大軍來時,看此情景,司馬懿覺得不對勁,趕緊收兵回去,就這樣,他不花一兵一卒就保住了西城。其中,諸葛亮這次計謀像一次生死賭博,他在彈琴時也害怕和緊張,但都忍住了。這種為了國家的利益而不畏犧牲的謀士,才能稱得上是“忠”。司馬懿再能斗,也敵不過諸葛亮的計謀,若不是諸葛亮去世,三周必定歸蜀了。
諸葛亮最終死于五丈原,他舊病復發,吐血不止。他說:“如果七日之內主燈不滅,我壽可增加十二年,如燈滅,我必死矣!笨傻搅肆,只見魏延稟告,并把主燈滅了,諸葛亮無奈,把自編的著書與一些計謀給了他最信任的人。傳授之后,于建興十二年八月二十二日去世。后人評價他說:“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死的可悲啊!苦不是他早先去世,三國就歸蜀了!
諸葛亮,他神機妙算,識人心,知天文,曉地理,他的智慧一直知古流傳!我雖比不上他的智慧,但敬仰他諸葛孔明!在學習中也要像他那樣,遇到困難時,冷靜思考,多讀多分析,這樣一定能解開困難!
三國演義的讀后感 篇4
《三國演義》是羅貫中寫的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105年的歷史風云。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戰和蜀魏吳三國之間政治和軍事斗爭,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
在三國演義中,有以忠為本的關盡善盡關羽,有仁義之君劉備和心狠手辣的曹操和機智過人的諸葛亮?傊,《三國演義》中有各種各樣的人物,有的讓人贊嘆,有的讓人罵的狗血淋頭,有些呢?既被人贊嘆,又被眾人罵,所以,我要來講講我最敬佩的二個人——諸葛亮和曹操。
諸葛亮,他是一個機智聰明,足智多謀的人。在草船借箭中,周瑜故意叼難諸葛亮,讓他在十日內打造十萬支箭,這根本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是諸葛亮從容不迫的接取了這個任務,令了軍令狀,還跟周瑜說只需三天時間就夠了,這讓周瑜半信半疑。諸葛亮回去后,魯肅十分擔心,但是諸葛亮卻一點都不著急,他還叫魯肅弄來二十條船,每條船上都有三十個人,并且在船兩邊扎上草人一千個。這更讓魯肅摸不著頭腦。
第三天四更時,諸葛亮派人請魯肅去取箭,魯肅到了諸葛亮那之后,諸葛亮請魯肅上船,之后,便駛向曹軍水寨,五更時分離曹軍水寨已經很近了,諸葛亮令船一字排開,并擂鼓吶喊,那時海上正好都是霧,曹軍無法知道敵方的來意,所以下令放箭,那箭向下雨似的落在了諸葛亮的船上,當船的一側收集的箭過多時,諸葛亮就下令讓船轉一個身,當另一側也收集滿時,諸葛亮就讓眾將士們喊:“謝曹丞相的箭!”當曹軍察覺此事時,諸葛亮卻早已順風順水逃走了。諸葛亮回到江東以后,讓將士們把箭從船上取下,不多不少,剛好十萬支,這下周瑜不得不佩服諸葛亮的聰明機智。從此以后,再也不敢不看諸葛亮。
曹操,也是一個讓我比較佩服的人,就拿青梅煮論英雄這件事吧,他想試探劉備是否有胸懷大志,說明他辦事十分精明,不會放過任何一個有可能阻擋他成為中原霸主的人。還有望梅止渴,在眾將士渴到不行時,曹操說前面有一片梅林,眾將士瞬間有了氣力,繼續往前走,成功的到達了目的地。
總之,《三國演義》是一本十分精彩的書,它里面的故事非常引人入勝,諸多故事讓人受益匪淺,還有很多可以打敗對方的奇招,這本書十分值得去讀。
三國演義的讀后感 篇5
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元末明初小說家羅貫中所創作的長篇章回體歷史小說。
歷史上的魏、蜀、吳,世紀東漢朝后割據而成的三足鼎立的國家,也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西晉陳壽所著的史書《三國志》是三國故事的最早源頭,羅貫中在寫作《三國演義》時,對三國的歷史人物和事件既有選擇又有文學加工,人物豐滿、傳神、情節曲折、生動,讀來引人入勝。
厚厚的一本《三國演義》中,桃園三結義、火燒新野、三顧茅廬、三英戰呂布、草船借箭等是其中著名的故事,讀了這幾篇后,諸葛亮、劉備、關羽、張飛等歷史人物的形象已經在我腦海中鮮活起來,特別是諸葛亮,他聰明過人,足智多謀,對敵人了如指掌,總想到萬全之策,又精通天文,利用大霧,向曹操“借”了一船又一船的箭。這樣的曠世奇才,一直為后人所紀念,并津津樂道也就不奇怪了。
說到曹操,《三國演義》里基本把他塑造為一個奸雄的形象,這與歷史事實是不相符的。實際上,曹操是個有抱負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留下的“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等著名詩句,顯示了一個王者的霸氣!所以,歷史小說不能完全當做歷史來看,是需要我們認真分辨的。
“三顧茅廬”是《三國演義》中著名的一個篇章,劉備為了請出諸葛亮先生做自己的軍師,三次登門拜訪,頭兩次不語,第三次再去時正逢諸葛亮在睡覺,大雪紛飛中,劉備、關羽、張飛三人在院子里靜靜等候,待他睡醒才出聲打擾,終于感動了這位有臥龍之稱的諸葛亮。從此,諸葛亮輔佐劉備建立起一番大業。三顧茅廬由此傳為佳話,后人用它比喻真心實意,一再邀請拜訪有專長的賢能之人。
看起來劉備本人似乎并沒有多大本事,但他卻受到大家的尊重,成為了老大,不是沒有道理的,除了善良,忠厚,胸懷寬廣,他更懂得識人用人,為了得到人才,不惜放低身段。試想一下,如果他也像諸葛亮一樣恃才傲物,別說三顧茅廬,恐怕一顧也做不到,那也就不可能實現他心中的理想了。
不由想到,做人要么得有諸葛亮那樣的本事,可以坐等發光;要么就向劉備學習廣納,天下英才為我所用。當然,不是所有人都天生具備領導者的能力,那就讓我們找到各自的位置。
有一份熱發一份熱,重要的是我們認真地付出。
三國演義的讀后感 篇6
我從小就特別喜歡讀書,當然我并不是著迷于書的內容,而是有一種感覺讓我難以忘懷。坐在陽臺上軟軟的椅子中,將書本平攤在雙膝上,再沏上一杯咖啡,那醉人的香氣讓我無法忘懷,然后看著書,便被那書中的故事情節深深的吸引了。
我最近看了一本好書,那就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作品《三國演義》,剛看不久就欲罷不能了,我的父親說男孩子一般都喜歡看三國,可我這個女孩子也對三國有了很濃厚的興趣,其實只有我知道是那一個個鮮明的故事情節讓我如癡如醉、不能自拔。
在作品《三國演義》這本書中,我喜歡的無非是那幾個情節。首先是曹操與劉備的“青梅煮酒論英雄”,我不得不承認曹操很聰明,他說天下能稱得上英雄的就是他曹操和劉備,能說出這話,說明曹操這個人不簡單,未卜先知,劉備是一個不可小覷的人才。曹操是如此的有自知之明,知道劉備日后定會成為他的大敵,但他也不忍心殺良才之士,這才稱得上為一代梟雄,一世偉才。三國年間是一段混亂的時期,從張角叛亂起就不得安寧,后來更是英雄輩出,戰亂不斷,生靈涂炭,在那個年代中沒有一個男人是沒有野心的,而最大的目標就是要一統天下,成為天下之主。斗來斗去,到最后只剩下了最強大的三方勢力,最大的勢力是一曹操為首的朝廷,其次是以孫權為首的東吳,再其次是以劉備為首的蜀漢。顯然,當年曹孟德說得沒有錯,劉備從沒有勢力到現在的稱霸一方,可以跟曹操、孫權抗衡,劉備確實不簡單。∮捎诋敃r曹操的勢力是這三方勢力中最強的,所以魯肅和諸葛亮主張孫劉聯盟抗曹,這樣東吳和蜀漢才不會在祖國的土地上消失,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于是這三國鼎立的局面就一直持續了好多年,后來三國被司馬懿之孫司馬炎所統一,建立了西晉王朝。那浩浩蕩蕩的三國史才得以劇終。對于我這個旁觀者來說,這樣的結果似乎有些不盡人情和出乎意料,曹、孫、劉爭了一輩子的天下卻被司馬氏給統一了,這讓讀者們多少會有一些詫異。但這就是歷史,無法改變的事實。
當我把那本厚厚的作品《三國演義》看完后有一種說不出的成就感。我愛書,我愛三國。也許只有在讀書時,我才會得到一個真正的我,認識到一個真正并且純粹的我!
三國演義的讀后感 篇7
提起曹操,人們腦海里便會浮現出一張這樣的京劇臉譜:水白底,上鉤青紋,眉心紅點,典型的奸詐之像。曹操的奸臣形象已經深入人心,而我以為,曹操是一位不同尋常的英雄。
英雄表現一:治世之能臣
人們之所以認為曹操“奸”,是因為它“挾天子以令諸侯”?稍谖已壑,這只是他在亂世中的英雄所為。眾所周知,漢獻帝軟弱無能,東漢后期政治黑暗,甚至出現了“民人相食,州里蕭條”的景象。曹操做丞相后,采用嚴格的法律法規,抑制豪強,加強集權。此外,他唯才是舉,廉潔奉公,社會風氣日益好轉。在此基礎上,他實行了一系列經濟改革,如屯田制,戶調制等,不僅很快地恢復了農業,得到了廣大人民的擁護,還有效地解決了軍糧缺乏的問題。試問,若無曹操的“強硬”,何以平天下?連毛主席都曾經說過:“曹操是白臉奸臣,那是封建正統制造的冤案,這個案要翻”。盡管曹操權傾朝野,能力非凡,他至始至終都做好他臣子角色。有一次,孫權派使者向曹操稱臣,并勸他做皇帝。但曹操將其書信給群臣看,說“是兒欲據吾著爐火上耶!”群臣也乘機勸他,但是他卻說“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足見其為人真摯,光明磊落。曹操,有道,有義,有治,有度,有德,實在是令人佩服之英雄也!
英雄表現二:亂世之奇才
“說曹操曹操到”,其實說的就是曹操用兵之神速。曹操不僅是一位能臣,還是一位軍事奇才。官渡之戰是中國戰爭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例。曹操之軍事之才在戰役中表現的淋漓盡致。
曹操統一北方最強大的敵人是袁紹。當時,袁紹后方穩固,兵精糧足;而曹操處于四戰區域,兵殘不堪。但是曹操毫不畏懼。面對袁紹大軍的白馬之圍,他親自上陣。用計佯攻,吸引袁軍分兵西向,然后突然調轉方向,打得袁軍措手不及,曹操初戰得勝。在接下來兩個月的持久戰中,曹操處境極為困難。袁軍作高櫓,起土山,挖地道,無所不能。但均被曹操以設投石機,挖掘溝壑等法破解。最終決定勝局的戰役是烏巢之戰。袁紹的謀士許攸投降曹操,獻計偷襲。曹操在分析了形勢后,果斷地采納意見,最后打敗袁紹。想想看,許攸可是袁紹的人吶,曹操的膽識和用人,真讓人嘆為觀止?v觀官渡之戰,曹操雖身處劣勢,但他有膽,有謀,有文,有武,不愧為“非常之人”吶!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一本三國演義,一群英雄人物。我獨愛曹操———有道,有義,有治,有度,有德,有膽,有謀,有文,有武。若能如他,我之大事可成也!
三國演義的讀后感 篇8
“功蓋分三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題記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三國演義》是一部家喻戶曉的著作,講述的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的故事。這些英雄人物各有所長,性格也迥然不同:有忠厚老實的魯肅,有心胸狹窄的周瑜,有雄才大略的曹操,也有求賢若渴的劉備。而我最喜歡的當屬蜀國的丞相——諸葛亮。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徐州瑯琊陽都人,三國時期在蜀國擔任丞相職位,是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中這樣描寫他: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這位“仙人”留下了許多驚人的事跡。利用大霧天氣與曹操謹慎的性格,成功地從曹營“借”回了十萬余箭;在司馬懿大軍快要攻來時,抓住司馬懿多疑的弱點,大擺空城計,化險為夷……他的錦囊妙計總能把敵人打得落花流水,連連告饒,我對他真是萬分的敬佩。
但如果你認為諸葛亮只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智慧,那就錯了,他最重要的是與劉備彼此的信任和一顆忠誠的心。當初劉備帶著厚禮,三顧茅廬,最后連衣襟都哭濕了,諸葛亮被劉備的誠意感動了,就下定決心輔助劉備。他不但為劉備出謀劃策,還盡心盡力在劉備去世后輔佐劉備那不爭氣的兒子。在《白帝城托孤中》,劉備沒有聽諸葛亮的勸告,打了敗仗,連連敗退。有一天,陰云密布,下起了傾盆大雨,劉備覺得自己快不行了,于是下令召集眾臣,交待后事。他拉著諸葛亮的手,說道:“當初我沒有接受你的意見,如今打了敗仗,我覺得我快要歸天了,煩請軍師多多教導阿斗,如果實在不成材,軍師方可即位。”諸葛亮望著劉備憔悴的面容,心中很是傷心,連忙跪下:“主公放心,我一定盡我所能輔佐好您的兒子,不會讓您失望的!”然后哭聲連天。
其實諸葛亮的智慧、才能都遠在阿斗之上,他完全可以自己即位或是投奔敵國,榮華富貴和權利都唾手可得。但忠誠和仁義不允許他那么做,只要還有一口氣,他都要奮戰到底,絕不辜負劉備對他的信任。所謂的忠誠、仁義是什么?就是一顆不離不棄的心!
在生活中,我們也應該如此。我也想做諸葛亮那樣的人,與人真誠相待,不會為了自身利益去出賣朋友、伙伴。在朋友有困難的時候不是棄他而去,而是伸出援手拉他一把,堅守人與人之間的真誠和信任。
葛亮忠誠、仁義、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這也正是我崇拜他的原因。他在我眼里不僅是蜀國的軍師,更是三國的英雄。
三國演義的讀后感 篇9
“魏蜀吳,爭漢鼎。號三國,迄兩晉。”這是三國演義的大概內容。但其獨特的內涵和姿態各異的人物形象確是千古的佳話。
初讀三國我只知江山破碎,豪杰輩出,結盟立誓,談笑風生,讓我如此向往,如此癡迷。且看關公溫酒斬華雄,張飛長坂震曹兵,子龍單騎救主。蕩氣回腸,仿佛歷歷在目。再讀三國,我只知英雄悲劇處讓我心酸,白帝托孤,一時的大意斷送了整個國家的前程。諸葛武侯雄姿英發,羽扇綸巾,撐起一個國家,一片江山。
鄧艾翻山越嶺,來到了蜀國的腹地,卻見諸葛武侯碑:二火初興,有人越此。二士爭衡,不久自死?梢娝系搅宋磥碇拢芍^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但我覺得他悲劇的地方讓我傷感。出師未捷身先死,沒能看到國家的繁榮,令人可悲。寇第斯曾說:“書籍乃世人累積智慧之不滅明燈,”讀三國,就時刻能感受到它的光輝帶來的溫暖,它字里行間蘊含著一股震撼人心的力量。讀三國,讓人深刻體會到它透露出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匡扶社稷,兼濟天下”的思想。這種思想與我內心深埋的理想交織、碰撞,產生共鳴,激蕩出串串亮麗的火花,鼓勵我為實現生命的價值而拼搏、前進……當我第三遍讀三國時,我發現每個人身上都蘊含許多哲理,呂布的有勇無謀,見利忘義。即使他武功再怎么高強也絕對比不上關云長的忠義兩全。曹操的從諫如流,求賢若渴奠定了他一統河山,號令天下的地位。
姜維的身先士卒,鞠躬盡瘁一統河山的宏偉志向,維持了蜀漢的江山。劉禪的無能卻斷送了這一切切的一切。看來賢明的君主永遠比掌握大權昏庸的君主強?v觀歷史長河,唯有任用賢才,遠離小人,方可以使國家經久不衰,國泰民安。問何人仰天長笑,嗟嘆歷史,追逐日月,在書中探尋那不安的歷史。千萬讀者此時定和我有一樣的感覺,品三國戰火,嘗人間心酸,嘆英雄早逝,恨未逢亂世,縱使一刀被斬,縱使爾虞我詐,也可馳騁戰場,領略豪情壯志。
三國作為我們崇拜的對象,作為我們茶余飯后的佳話,已流傳千古,F在更有易中天品三國,帶我們區別小說與現實的差距,無論怎樣,這一段刻骨銘心的歷史將會永留歷史。
三國演義的讀后感 篇10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羅貫中的作品《三國演義》,從劉備、張飛、關羽三人桃園結義,以三國時期魏、蜀、吳為統治而相互斗爭為主要內容,描寫了從東漢到晉朝統一之間的許多的戰爭故事。而在《三國演義》中,一個個鮮明生動的人物更是讓我難以忘懷,使我敬佩不已。
諸葛亮不僅神機妙算,而且為了蜀國鞠躬盡瘁;趙子龍忠得義薄云天……而我更加敬佩的是武力群超、盡忠盡職的關羽。他面對曹操的的百般誘降毫不動心;為了送劉備的家人平安回到家,不惜自己的生命,過五關斬六將。
首先是劉備,從一開始的桃園三結義這個故事就讓我對劉備產生了很深的感受,他非常重情義,也很有愛心,也非常的顧全大局,就拿三顧茅廬這個故事來說,劉備為了統一亂世,三次才請到了諸葛亮,他的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讓我十分敬佩他。但劉備也有一個缺點,就是受到打擊不能控制自己,關羽、張飛被殺害后,他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聽諸葛亮的話,一定要攻打吳國,導致失去了一員戰將,如果他當時聽從諸葛亮的話,就一定能聯吳抗曹。
然后是關羽,他一生獲得了許多的戰功,比如說: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華容道義釋曹操等等,他為了與劉備會合,便不遠千里來找劉備,斬顏良,誅文丑,結果魯莽的張飛以為他背叛了劉備,準備要殺他,然后又看見他跟敵方打仗,這才明白。于是關羽和張飛準備一起去找劉備,最后終于與劉備會合,想象著那令人激動的場面,真為他們而高興!在書中描寫關羽的一句話是: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手拿青龍偃月刀,還有赤兔馬。這樣搭配,簡直是無人能敵!
最后是曹操,曹操是有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他在與劉備煮酒論英雄時說:當今天下,英雄只有你我二人,劉備嚇的把筷子掉在了地上,又裝作害怕打雷,這才蒙混過關。他在統一魏國時,可以說是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他的策略,無不可以統一天下。但曹操生性多疑,在赤壁大戰中,只是因為周瑜的一個小計策,而失去了蔡瑁、張允那么好的將軍,也導致了他們沒有好的水軍將領,也沒能識破龐統為他提供的`連環計,結果大敗而歸,全軍覆沒。最后讓司馬家一統了亂世。
通過這本書,讓我學到了很多:劉備教了我們做什事都要冷靜對待;關羽教會了我們忠臣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曹操教會了我們不要多疑。我們只要取長補短就能戰勝一切困難!
三國演義的讀后感 篇11
最近,我花了一個星期再讀了一遍《三國演義》,《三國演義》一書我在少年時期曾經看過,知道它是一部斷代體古典名著小說,主要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也許年少無知,所以這部書給我的印象只是打打殺殺的場面,雖說是四大名著之一,但也難以讓年少的我喜愛。最近,在拭擦書架上偶然看到這本書,想到這是一本名著,長久不衰,必然有他的魅力,不如再讀一次。
也許是心境不同,也許是不再年輕,也許,所以讀書我比以前認真了,人也沉穩了很多,年少時絕對不看的從序言,如今是先看的地方了。在序言中,我看到的是像“滾滾長江東逝水……”這一類膾炙人口的詩句,一下被吸引了。是呀!多少梟雄,多少謀士,多少紅顏登上這歷史的舞臺,猶如昨天,但一切也隨時光逝去而灰飛湮滅,不復存在。
年少時看這本書時,印象最深的是諸葛亮,所以翻看這本書時,對這位封建統治時期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忠臣特別關注,他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尤其是他在七擒孟獲的情節描寫上非常引人入勝,因為年少時我看這部書只是走馬觀燈,所以其中很多細節我是根本不知。另外,我在其他品位三國的文章中也看到別人對諸葛亮的評價,令我印象最深的觀點是批評他不識時務,以卵擊石,去攻打魏國。在看這本書時,我也不斷地思考,諸葛亮真的是不識時務嗎?當時的形式他不這樣做,還能怎樣呢?不知不覺地我也猶如陷入三國的紛爭中,唏噓不已。
《三國演義》一書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人物形象。全書寫了四百多人,其中主要人物都是性格鮮明、形象生動的藝術典型。各類人物各有共性;同類人物各有個性。作者描寫人物,善于抓住基本特征,突出某個方面,使人物個性鮮明生動。對于主要人物,往往通過一系列的故事情節和人物語言表現其復雜的性格。故事也同樣展現了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戰爭場面。其中尤以赤壁之戰最為出色,雖事過境遷,仍讓人拍案叫絕。
也許是年歲漸大,也許是思緒太多,也許只覺得群雄并起、風云幻變、三國鼎立,多么壯觀的場面,但在多年后的今天,只覺得彈指揮間似的過去,再多的紛爭、再多的欲望也沒什么意義,每個人只是歷史軌跡上的匆匆過客。也正因為如此,所以我們要用豁達的胸懷對待事情。
三國演義的讀后感 篇12
滾滾長江東逝去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幾次讀過三國演義,都被它深深打動,里面的那股英雄氣,那種大義凜然,總是讓我感慨萬千。但是,我最喜愛的,不是關羽的忠心耿耿,也不是張飛的勇猛無敵,而是諸葛亮的忠心。換句話說,就是他為報劉備知遇之恩,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令我敬佩。
素有“伸大義于天下”的雄心壯志的劉備,在歷經坎坷、飽嘗憂患之苦后,不惜屈尊降貴,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對這位賢人是倍加尊敬,給其極高的待遇!按鐜,食則同桌,寢則同榻”,并且說“吾得孔明,猶魚之得水也”。的確,有了孔明“這潭深水”,玄德“這條大魚”就活了起來。孔明遇上劉備,也就實現了“鳳遨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棲;士伏出一方兮,非主不依”的強烈愿望。特殊的恩遇加之這種強烈的愿望,注定諸葛亮在有生之年只能竭忠盡智,誓死效忠蜀漢政權了。
劉備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孔明先生對劉備也必有感恩之心,它主要體現在后期。在劉備病死白帝城后,先主托付蜀國于諸葛亮,孔明為報先主之恩,愿鞠躬盡粹。
劉備死后,吳國孫權派人和蜀國解除聯盟,諸葛亮派鄧芝去說服孫權,說服成功,蜀吳聯盟,全力征討魏國。
南中之戰,諸葛亮七擒七獲孟獲,火燒藤甲兵,南中統一,解除后患之憂,全力征討魏國。
諸葛亮再次上書,奏出師表,先后對北方的魏國進行五次征討,并無分勝負,最終因諸葛亮積勞成極,病死五丈原,吩咐后事,姜維為大都督,繼續北伐,共征討11次,大大消耗蜀國人力軍力,后又因為黃皓對劉禪說三道四,姜維北伐未成,導致蜀國滅亡。
最可以體現它的感恩之心的是他在劉備死后,劉禪阿斗昏庸無能,無論是從民意上,還是從理智上,孔明都應該繼承皇位,光復漢室,況且劉備死前曾說過“若吾兒可輔,則丞相輔之,若吾兒不可輔,丞相可取而代之。”可即使劉禪是個扶不起的阿斗,他還是輔佐他,最終死在了北上伐魏的路上,當時蜀國的軍政大權,都掌握在諸葛亮手中,他若想稱帝易如反掌。他沒有稱帝的原因正是對劉備知遇之恩的一片感恩之心啊!
紛紛世事無窮盡,天數茫茫不可逃。諸葛亮最終雖落下了個悲劇的結局,但是他的感恩之心,在教導的后世的人們,讓人們做一個有感恩之心的真英雄!
三國演義的讀后感 篇13
在三國中,很多人在經歷了大風大浪后,或顯赫一時,或躊躇滿志,達到人生和事業的鼎盛時期。然而,又因為一些小事,在小河里翻船,最后一敗涂地,令人惋惜!
其中《三國演義火燒連營》主要講了在三國時期,蜀國的皇帝劉備因為東吳殺死了自己的結拜兄弟關羽和張飛,心生悲憤,于是就一賭氣率領七十五萬大軍進攻東吳。但由于扎營不當以及氣候等問題,被東吳的軍事陸遜用火攻,導致蜀國的軍隊火燒連營,幾乎全軍覆沒。
讀了這一節篇章后,我深有感觸,不禁為劉備感到惋惜。七十五萬大軍,就為一口沒爭到的氣而如此沖動,多么令人感到不值!蜀國在此戰之前的實力可謂雄厚,糧食充足、兵多將廣。文有臥龍鳳雛,武有五虎猛將,完全有一統天下的能力。但由于劉備的沖動,讓怒氣沖昏了頭腦,不聽諸葛亮的勸告,氣沖沖地去攻打東吳,結果卻損失了更多。征戰沙場多年的劉備居然被一介書生打敗,這對他來說是多大的恥辱啊!自此,蜀國便因小失大,成為了三國中實力最薄弱的一國。
這不禁讓我想到曾幾何時在國內保健品行業奪目耀眼的三株集團,正是因為要賭氣打贏“常德事件”的官司,結果因小失大,使企業一蹶不振。它的破產無疑是細節錯誤引發滅頂之災的最好例證之一:湖南省常德市78歲的老漢陳伯順曾經是“三株口服液”的消費者,19XX年9月,陳伯順的家屬認定他是喝了三株口服液才導致死亡,并于同年12月向法院起訴,經過歷時一年的調查,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判定三株公司勝訴。而在這一年中,“三株口服液喝死一條人命”的新聞被20多家媒體報道,在社會上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引發了公眾對三株口服液的諸多懷疑,甚至是對其產生了排斥的心理。所以,盡管三株勝訴,但是三株公司沒落的悲劇卻已經無法避免了。19XX年三株口服液的銷售額接近2個億,而在事件發生后的1998年4月,三株口服液銷售額只有幾百萬元。一審判決后,三株正式員工從15萬人減為2萬人,直接損失40多億元,最后不得已走上了破產的道路。
事實上,這本是一個可以“大事化小”的危機事件,三株曾經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避免這個悲劇的發生。事情開始的時候,原告曾直接找到三株公司,要求其賠償20萬元,可三株公司拒絕了對方的賠償要求,選擇對簿公堂。結果三株集團贏了官司卻賠掉了整個公司。
這些事情讓我明白了一個做人的道理:做人切勿因小失大,沖動用事。處事應保有鎮定,謹慎的原則,有些事情一旦做過,也許便永無翻身之地了!
【三國演義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讀后感《三國演義》_三國演義個人讀書筆記12-13
《三國演義》讀后感12-04
讀后感《三國演義》09-22
“三國演義”讀后感08-15
高一三國演義讀后感01-24
三國演義讀后感12-20
《三國演義》讀后感12-20
《三國演義》讀后感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