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心木》50字范文
1.《桃花心木》讀后感
《桃花心木》講述了:作者看到一個人栽種桃花心木苗。奇怪的是,這個人澆水的時間很不規律,而且澆水的量也是多少不一。作者好奇地問那個種樹人,才知道如果有規律地澆水,樹會慢慢地長得柔弱不堪,只有在不確定中生活成活率才高,也會很強壯。
這篇文章,帶給了我很深的感受,就像文中的一段話
我的14年幾乎沒有什么困難,甚至壓力也很少?墒,有點兒芝麻大的小事兒,我就會有很大的壓力,也會有壓抑感。所以,我總是生活在焦慮中。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緊緊張張?赐赀@篇文章,我才發現:其實沒有必要把自己搞得這么忙。遇事應該分清大和小,沒必要把一切全部弄得完美無暇。
我們要克服自己的依賴性,學會自己生存,成為一個自立自強、有作為的人,成為一棵永不枯萎的"樹"!
2.《桃花心木》讀后感
作者林清玄在寫和種樹人的對話中,使我得到了很多啟發,雖然種樹人是簡單樸素的話,但是也蘊含著深刻的道理。使我懂得了:人是有適應性的,環境可以鍛煉人,可以造就人,一個人去經受艱苦的磨難,從中可以鍛煉自己對失敗的承受力,逐步培養自己獨立自主的品格。種樹是百年的基業,不向青菜幾個星期就可以成。這句話說的就是:人的好習慣和好品格不是一時養成的,需要堅持,需要堅持,同而養成壞習慣,也是這個道理。本文作者林清玄在寫和種樹人對話之后的聯想,告訴了我們種樹和育人都是一個道理,都需要經過磨難。
我們大家都要學會從困難中學會做人做事的道理。同學們你們明白這個道理了嗎?
3.《桃花心木》讀后感
學完《桃花心木》這一課后,我有很多的感觸。正如文章中所說的:在不穩定、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經的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我認為,種樹人做的非常好、非常對。因為如果他每天都來澆水、每天都澆一定的量,那么桃花心木樹苗就會依賴于他澆水。如果桃花心木獨立了,它自己在地底下汲水生長,才能獨立生存下來。這不是跟人一樣的道理嗎?穩定的生活會使人養成依賴的心,相反,不穩定的生活才能獨立自主地生活,這樣才能更好的生存下來。正如一句名言"我寧可靠自己的力量打開我自己的前提,也不會去靠那些"有力者"的垂青。"
這篇文章借一個種樹人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說明了在艱苦的環境中接受生活的考驗,克服依賴性,對人成長的重要意義。
4.《桃花心木》讀后感
今天我預習了下學期的第三篇課文,《桃花心木》。這是我國臺灣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這篇文章語言樸實流暢、寓意深刻。
作者借樹苗的生長,來比喻人的成長,寫一個種樹人讓"樹木自己學會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說明了在艱苦環境中經受生活考驗、克服依賴性對人成長的重要意義。文章從描寫桃花心木的形狀很特別開始,引出桃花心木樹苗和種樹人,再寫作者觀察種樹人種樹的奇怪現象,最后寫作者與種樹人的談論。種樹人的話,使作者受到感動,明白了"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
的道理,點明了文章的主旨。
讀完了這本書,我悟出了一些啟示,桃花心木需要一種本身的能力,而我們更需要一種獨立自主的心。要想獲得自理能力,必須經過生活的考驗,擁有不確定的生活,從中深化了自己對事物的
認識,對這道理的理解。對于簡單的物質,更會有深刻理......
5.《桃花心木》讀后感
今天,我們學習了《桃花心木》這篇文章。不經歷風雨的樹苗長不成參天大樹,不經歷磨難的人難成棟梁之才。育人與種樹是同樣一個道理,希望我們可以從《桃花心木》這篇文章中悟出做人的道理。
《桃花心木》這篇文章主要講了種樹人給桃花心木澆水沒有規律的事,說明了在艱苦環境中要自強自立,克服依賴性,學會生存的道理。種樹人不定時間給桃花心木澆水,是想讓桃花心木學會自己獨立成長,適應環境,自己尋找水源。
讀完《桃花心木》這篇文章我深深感受到了生活的大海并非永遠風平浪靜,我們要學會有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像桃花心木一樣,學會適應環境,從地里尋找水源,像桃花心木一樣堅強、獨立。
6.《桃花心木》讀后感
前一段時間,我閱讀了一篇文章。這篇文章給了我的啟迪,文章的題目是《桃花心木》。
這篇文章是寫一位種桃花心木的人植樹的特別方法,也說了作者經過種樹人的一番話所受到的啟迪。
開始,作者對種樹人隔三、五天才來澆樹的這種做法感到奇怪而且不認同這種做法。作者一一地否定心里的想法,并對種樹人說了,沒想到種樹人對作者的想法別有見解,他把自己三、五天才澆一次水的原因說了出來,因為只有這樣澆水,才能長出百年的大樹,如果用作者的想法去種樹,樹木會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樹苗,遇到狂風暴雨,也會一吹就倒!
種樹和育人是一樣的道理,如果一個人在優越的環境中生活,他就會缺乏前進的動力與開拓的精神,不利于在克服困難中增長才干,健康成長。相反,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增強獨立生存的能力,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7.《桃花心木》讀后感
今天,我讀了《桃花心木》后,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它讓我懂得了:過于依賴別人,自己不動手實踐的話,就不能掌握生存本領,從而終將被社會淘汰的道理。
《桃花心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它借種樹,人給樹澆水不定時不定量的方法,說明在不確定的環境中生活的人比較經得起人生的挫折與磨難。假如一個人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就會產生依賴的心里,無所事事。從而不去觀察社會,研究生活,只看表面現象,而不理解內涵。
就像一則笑話所說:"有一天,一位大富翁問自己大腹便便、懶惰的兒子:米是從哪兒來的?"他兒子平時只看過把米從麻袋里拿出來,便不加思索地說:"從麻袋里來的。"正是因為富翁的兒子過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所以只看到表面的東西,以至于米是從哪兒來的都不知道,一旦他依靠的人去世了,他將失去一切。
這個故事給我了很大的啟示:在以后的日子里,不要依賴爸爸媽媽陪伴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8.《桃花心木》讀后感
這學期,我們學習了一篇課文,課文的題目叫做《桃花心木》。學完了這篇課文,我深有感觸,悟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作者發現種桃花心木的人澆水沒有規律,感到很奇怪,種樹人的一番話使作者悟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的事。
【《桃花心木》】相關文章:
桃花心木教學反思07-20
《桃花心木》教學反思07-26
《桃花心木》教學反思07-28
桃花心木教學設計08-29
桃花心木讀書筆記05-13
《桃花心木》讀書筆記09-20
《桃花心木》有感300字07-19
《桃花心木》800字范文07-18
桃花心木教學反思「優秀」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