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鎖記的讀書筆記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寫一篇讀書筆記好好地作記錄了。怎樣寫讀書筆記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金鎖記的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分享。
金鎖記的讀書筆記1
《金鎖記》寫于1943年,小說描寫了一個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靈變遷歷程。
七巧做過殘疾人的妻子,欲愛而不能愛,幾乎像瘋子一樣在姜家過了30年。在財欲與情欲的壓迫下,她的性格終于被扭曲,行為變得乖戾,不但破壞兒子的婚姻,致使兒媳被折磨而死,還拆散女兒的愛情。"30年來她戴著黃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殺了幾個人,沒死的也送了半條命。" 張愛玲在本書中在空前深刻的程度上表現了現代社會兩性心理的基本意蘊。她在她那創作的年代并無任何前衛的思想,然而卻令人震驚地拉開了兩性世界溫情脈脈的面紗。主人公曾被作者稱為她小說世界中惟一的"英雄",她擁有著"一個瘋子的審慎和機智",為了報復曾經傷害過她的社會,她用最為病態的方式,"她那平扁而尖利的喉嚨四面割著人像剃刀片",隨心所欲地施展著淫威。 作者將現代中國心理分析小說推向了極致,細微地鏤刻著人物變態的心理,那利刃一般毒辣的話語產生了令人驚心動魄的藝術效果。
《金鎖記》在敘述體貌上還借鑒了民族舊小說的經驗,明顯反映了類似《紅樓夢》之類的小說手法已被作者用來表現她所要表現的華洋雜處的現代都市生活。
金鎖記的讀書筆記2
說那曹七巧,一出場就是個悲劇身份,竟被個丫鬟看低了去。話說那個時候的階級劃分太過明顯,連丫頭片子都看人服侍,也讓人憤懣。心想著長白與長安的一生被個老媽子白白的給耽擱了,委實覺得憋屈。及可悲的幾個人物,張愛玲對人物心理的拿捏甚為到位,應該是深受《紅樓夢》影響的文人,她的文字處處可以看到紅樓的身影,似處處有珠璣。
曹七巧三十年來帶著黃金的枷鎖,于我們,誰身上沒有背著各種各樣的枷呢?說好聽點那叫夢想,實現夢想的那叫扶搖直上,一輩子徒于空背著個夢過日子的,那夢漸漸的就成了枷,鎖的人太緊,逼得人太急,終是害人又害己。
曾經被人問起,你的愿望是什么?我天真的回答道:很簡單的,我只想要個幸福的家庭。提問者語重心長的告訴我,不簡單啊,你的愿望其實是所有人愿望的最終歸宿啊。不知從何時起,我就背著這個枷一直在人群中尋尋覓覓,總盼著能覓到一個可以給我幸福的人,我對幸福的定義并不高,開心才是硬道理,可是覓到了,卻踽踽不敢再往前邁出一步,大抵是因為怕,怕,怕這么容易就實現了它,到顯得我的夢真的就過于簡單了吧。這個枷它鎖不住我,我卻也不愿將它放下,有夢想才會有希望,希望都沒了,人活著還有什么意思!
金鎖記的讀書筆記3
在社會大變革時期,曹七巧作為那個時代的負荷者,深陷在本我與自我沖突的旋渦里,一步步地走近黃金的枷鎖,最終被套牢,進而變態,并用黃金的枷角劈自己身邊最親近的人,更進一步的加劇了其人生的悲劇色彩。
傅雷稱《金鎖記》是現代文壇最美的收獲,曹七巧更是近代文學人物長廊中刺眼的形象。張愛鈴曾說“我的小說里,除了《金鎖記》里的曹七巧,全都是些不徹底的人物,他們不是英雄,他們可是時代的負荷者!辈芷咔删褪沁@樣一個徹底瘋狂、負荷著時代并逐步走向悲劇的人物。他們不是英雄,他們可是時代的負荷者!辈芷咔删褪沁@樣一個徹底瘋狂、負荷著時代并逐步走向悲劇的人物。
金宏達在《平視張愛鈴》中指出:“曹七巧的原型是李鴻章的第三代中的李國熊的安徽鄉下妻子—三媽媽(張愛鈴這樣稱呼她)”,把經過經過藝術加工的“三媽媽”—曹七巧的人生分成三個階段來闡述其由天使變成惡魔的悲劇歷程,即做姑娘時期、嫁入姜家至分家時期、分家以后,揭示本來單純善良的曹七巧如何發展到被黃金的枷鎖鎖住,最后用枷角劈人的悲劇的過程。
傅雷在《論張愛鈴的小說》中也指出:“愛情在一個人身上得不到滿足,便需要三四個人的幸福與生命來抵償”。曹七巧做了情欲的俘虜,代情欲做了劊子手”。曹七巧自己沒有得到幸福,就變態地去毀兒女的幸福。沒有悲壯,只有蒼涼。悲壯是一種完成,而蒼涼是一種啟示,可啟示對這個家有什么用呢?家本來是心靈的港灣,而在曹七巧做主的家里,沒有一絲的溫暖的氣息,不僅是給不了最親近的人心靈上的安慰,反而是一張恐怖的大黑網,使在這個家里的人窒息,每一個家人都是她宣泄這么多年來在姜家受的委屈的對象。
“三十年來她戴著黃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殺了幾個人,沒死的也送了半條命”,不知道曹七巧的心里有沒有后悔的念頭,可她只能說我已經回不去了,劈死的,劈的只剩半條命的也回不去了。
轉型中的洪流中,被吞沒的又何止是一個曹七巧,雖已成過去,可我們的身上或多或少都有點曹七巧的影子,也許只是我們不再是以被黃金鎖住,用金鎖劈人的形式表現出來罷了。
金鎖記的讀書筆記4
張愛玲,她的本名叫張瑛,她是一代充滿傳奇色彩的才女,她的性格特立獨行、不受束縛,她對周圍的事物有著敏感、深刻、獨到的認識,她的作品卻給人一種蒼涼之感,但卻充滿了人性的主題。她這一生創作了許多作品,例如《半生緣》《赤地之戀》《小團圓》等等。但在眾多的作品中我卻對《金鎖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張愛玲的家世顯赫,她的祖父是清末名臣,她的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鴻章的長女。而《金鎖記》這部作品就是以李鴻章次子李經述的家庭為背景的。小說描寫了一個在封建大家族中只有名份但卻出身低微、沒有地位、不受尊重的女人的大半生,她既是封建社會的受害者,同時也是害人者。對于這個女人我真的是又愛又恨,她的變態思想讓我覺得可怕,但在讀到最后的時候,我卻對這個封建社會的女人產生了一絲憐惜。小說主人公的名字叫曹七巧,是麻油店小老板的女兒,那個時候的她十分純真,有很多的追求者,但她卻選擇嫁到了姜公館,是因為姜家出了很多錢,她的丈夫卻是個天生的軟骨病人。但嫁到姜家之后,她因出身低微,倍受婆婆、妯娌以及丫環的蔑視和冷落,得不到起碼的尊重,她幾乎像瘋子一樣在姜家過了30年。在度日如年的生活下她卻對姜公館的另外一位少爺,也就是她的小叔子姜季澤產生了情愫,但姜季澤只是和她開開玩笑而已。所以到了后來分到家產成為寡婦的她就把全部心力用在了護住錢財上,為自己帶上了一套沉重的枷鎖。后來她卻為了錢,甚至攆走了有意找她的姜季澤。由于自己愛情的失敗,她病態地拆散了女兒的婚姻,故意在兒子、兒媳間制造矛盾。最初讀到這的時候,我覺得這樣的七巧讓我生厭。
張愛玲在空前深刻的程度上表現了現代社會兩性心理的基本意蘊,她在她那創作年代并無任何前衛的思想,然而令人震驚地拉開了兩性世界的面紗。作者筆下的七巧三十年來戴著黃金的枷鎖。她用那沉重的枷鎖也給許多人造成了心理和生理的痛苦。表面上看,曹七巧是被金錢迷亂了心性,變成了一個狠毒、絕情、病態的人,但其實是她的人性被所處的環境逼迫、扭曲的結果,所以此時此刻的我對七巧也表示同情。像七巧這樣的女人在當時社會中是具有普遍性的,而這種普遍性是與封建社會的根本相聯系的。在封建社會,女人沒有任何權利,她們只是男人的附屬品,所以也注定了七巧的命運最終會是一個悲劇。曹七巧為了報復曾經傷害過她的社會,她用最為病態的方式隨心所欲地施展著欺凌。此時的七巧已經徹底的被當時的社會所害。我想作為一個女人,除了生存必需的物質外,男女之愛是她們的基本需要。但身處沒落公侯之家的七巧卻連正常的夫妻之愛都得不到滿足。她生命中有三個男人:丈夫、小叔子季澤、兒子長白。丈夫是個天生的軟骨病人,在她看來是“沒有生命的肉體”,“要是能有點人氣就好了”,甚至連她自己也弄不明白怎么會有了兩個孩子。姜家只不過是讓她來侍奉他的,她也因此而分到了姜家的財產。姜季澤卻是她心中的最愛,喜歡到了身不由已的地步,但姜季澤也有自己的底線,他不可以也不能對自己的嫂嫂動情,我想這不僅是在封建社會不能,就是在當今社會也是不可以的。后來,七巧的丈夫去世后,分到家產的季澤終于來找七巧,但現在的七巧卻認為他是來騙錢的,對自己不是真情,所以把姜季澤攆走了?梢钥闯鲎髡吖P下的主人公不僅僅是想擁有愛情,最重要的是她想擁有真愛,但因為七巧過多的猜疑,她放棄了這種得到真愛的機會。在此后,她也拋棄了許多,而所獲得的財產,就成了她生命的唯一依托。她在丈夫、季澤那里得不到愛,忍受著情欲的煎熬,以至于后來產生了瘋狂般報復的病態心理,對所有男女之愛充滿忌妒,包括了自己的親身兒子長白、女兒長安的愛情。七巧的兒子長白成了她生命中唯一的男人,她讓已結婚的長白整夜陪著她通宵聊天,講小夫妻的生活,最后逼得兒媳婦自殺身亡。
這個封建社會的女人因為與丈夫的結合使她獲得了家產,也因為愛上了自己的小叔子季澤而備受愛情的煎熬。她的兒子長白也在她的管教下成了一個浪蕩子,連同女兒長安,都成了她病態心理的`犧性品。在七巧的生命中有三個男人,但這三個男人都不能給她愛,作為女人,我覺得她的一生是可悲的。我為這個在封建社會有很多不可以的女人感到痛心。所以我更要說明的是,這個“黃金的枷”,不是她自己愿意戴的,是封建社會強加在她身上的,最后她被金鎖壓瘋了,想摘也摘不掉了。
我覺得這部小說沒有痛訴,沒有反抗,只給人留下一種蒼涼的感覺。張愛玲將現代中國心理分析小說推向了極致,細微地鏤刻著人物的心理,以及毒辣話語的述說,但卻產生了令人驚心動魄的藝術效果。小說的語言簡練、凝重,比喻新奇,注重制造典型場景和人物心理刻畫,但它也存在不足的地方,在某些地方主觀性太強,比如主人公曹七巧主觀上為什么那么看重錢,交待得不夠透徹,沒有一個很深刻的過度,令讀者推斷起來就有些牽強。在刻畫人物時也有這種缺憾,做不到不露痕跡地表現人物的內心和性格。我想,這也許就是現代小說的特點吧。
金鎖記的讀書筆記5
前幾日讀安意如的《看張~愛玲話語》,對那一篇《她和她的金鎖記》感觸頗深。那一段,她寫她和她的外公。。。
眼神在文字中愈見迷離,連接那些情感的脈絡,不覺自己也深入其中。如今遠離家鄉,我亦想起了那些陪伴在姥爺身邊的日子。
歲月流轉,不知要翻閱多少章節,才回到那一溫情的頁碼。泛黃的燈盞懸掛在屋頂,古老的窗扉,變幻著一年四季的景象。我還記得院外的那一排楊樹,夏季紅綠相映的菜園。今年夏天又回那里,景物依然在,情感卻再也找不回曾經的深意,和那一份寄存在年少的天真。
我讀到那一處,她寫,"這條馬路上會出現一個清瘦慈和的老人和一個走路趔趄的小女孩身影。。。"想起曾經生活在姥姥家,每逢是集的日子,姥爺總會帶上我。尤其是寒冬臘月,近年的時候,家家忙著準備年貨,飄香的年味,和姥爺那張慈祥,溫和的臉又一次顯現在眼前。
姥爺喜歡聽評書,至今還記得每天的傍晚時分要開收音機,收聽評書。也是在那時,我知道了田連元,單田芳,并至今都不曾忘記!偶爾閑暇時會聽聽廣播,那聲響自然地會帶動耳部的神經,回到那時,去感受一下曾經陪伴在姥爺身邊聽評書的場景。也于此,不免在多愁善感的自己心中,生出一些懷念的滋味,久久不曾遠離。。。
姥爺是個向善,向佛之人,他聽佛經,喜看道學,對諸多雅致,古典的東西頗為尊崇。我不知道,和他同輩的人,是不是同他一樣。不知為何,總想許是他那個年代的人,是不是灌輸孔子的思想很多,處處有著嚴謹的作風和不可逾越的教化。如今與他在一起,更多的是喜歡隨他聽有關佛經的靜音樂,聽他說那些古老的規矩講究和倫理道德。聽之入神,自然有一種超脫俗世的輕松,忘記了現實的那些心憂,也不覺感生一種清凈和致遠。
近于他身邊的人,都知道他是個勤快人,又是急性子。眼中的活,身邊的事,等不得,也慢不下來。所以,這一家的院子總是最干凈的,每年地里的活,也是最先干完的。
寫到這,驀然想起那個小村莊的冬季。好幾年都未曾去感受,不知道如今又有了怎樣的變化,想是一定不似從前,卻也依舊是懷念的原生點。
讀著那篇文章,不由心生諸多的感慨,她和她的外公漫步在一座南方的小城里,我與我的姥爺也曾停留在一個北方的村莊。他讓他讀詩詞經典,他教我背三字經,弟子規。
這一日,文字如水一樣流淌,記憶的堤岸被沖破,即便在這個寒冷的冬日,也不會斷流。。。
身至于它地,太多不可逃避的現實,卻于那些有他的地點,有他疼愛的往事中,找到心靈的歸屬。。。
我無法想象他所受過的苦,他的累。輾轉于世七十載。
那一年,他花甲,我十歲;這一年,他古稀,我二十!我亦知不可用我的十年,去度量他的十載。我這一杯加了可可的水,怎能與他的茶相提并論?
心有千千結,文蘊深深情!
想起那篇《金鎖記》,讀它那背翻譯出的情深和感悟,只是,這時的我,不似安意如被金鎖牢牢地套住了,而是有一把鑰匙打開了那其中未曾表達的情感,讓我祝他七十歲的生日,快樂!
金鎖記的讀書筆記6
張愛玲的代表作《金鎖記》寫了一個只有名分但卻出身低微、沒有地位不受尊重的女人的半生,不同于很多言情小說或肥皂劇里的“瑪麗蘇”,《金鎖記》的主人公曹七巧既是封建社會的被害者,同時也是害人者。
作者嫻熟的寫作手法與故事的悲涼凄愴同樣令人感慨,張愛玲沒有放很多筆墨在對她的直接描寫上,開端即寫了兩個丫鬟背地里對她的牢騷和謾罵,地位的輕賤可以想見,寥寥四五千字,便把七巧嫁給一個軟骨病人當上姜公館二奶奶的事以及她越來越扭曲的性格交代得一清二楚,小說沒有痛訴,沒有反抗,只有絲絲蒼涼藏匿在文中的各個角落里,滲在主人公銹跡斑斑的心路歷程里,讓人啞然。
不同于《傾城之戀》的浪漫唯美,它對人性的剖析更加發人深省,著名評論家傅雷曾經點評說;“毫無疑問,《金鎖記》是張女士最完美之作,該列為我們文壇最美的收獲之一。”評論家夏志清甚至給出“《金鎖記》是中國自古以來最偉大的中篇小說!钡馁澴u。
“三十年來她戴著黃金的枷。他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殺了幾個人,沒死的也送了半條命!睆男再|上講,這是一部控訴舊社會的文學作品,但縱然封建社會是導致七巧悲慘命運的主要原因,卻也是她自作自受。
她并不是沒有機會獲得一份真情。
在她分得家產后,她丈夫的弟弟向她表明了心意,七巧本也是喜歡他的,卻因為猜疑他是為了拿他的錢,而把他攆走了。原文里這樣寫:“他想她的錢──她賣掉她的一生換來的幾個錢?僅僅這一轉念便使她暴怒起來!彼释媲,但更愿意做錢財的附庸。情感上的空缺,讓她產生了瘋狂般報復的病態心理,命運對不起她,她就要報復到兒女身上,逼死了兒媳婦,拆散女兒的愛情,終讓七巧淪為金鎖的囚徒三十年。
舊社會的毒瘤固然可怕,但孤獨一生何嘗不是以怨報怨種下的因?故事的結局是曹七巧在悔恨中死去,她的故事真正結束了嗎?我在原文中最后一段找到了答案——“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還沒完──完不了!睂!一切都沒有結束,如今的社會就是它的續篇。
許多人心里都有個曹七巧,這個曹七巧或大或小,或深或重地植入人的靈魂,禁錮人內心深處清澈的泓流!叭巳舸蛭乙蝗,我必還他十拳!薄八腥丝拷沂菫榱苏ト∥业睦妗,這樣的思想有如兇猛的毒蛇緊緊纏繞我們的心靈,給心扉上了最牢靠的桎梏,給價值觀壓迫扭曲得不成人形。如果每個人都想曹七巧那樣活著,那會怎樣呢?這又讓我想起小說的一個環節, 曹七巧的各種行徑,讓她女兒的情感受到了巨大創傷,她的女兒萬念俱灰,漸漸放棄了一切上進的思想,學會了挑是非,使小壞,舉止言談越來越像七巧。這便是“惡”的傳遞吧,命運對你不公,你也要禍害其他人,而其他人也成了禍害人的人。
我不禁感嘆,如果七巧不是以怨報怨,而是以德報怨,也許別人會幫她掙脫心靈的“黃金枷鎖”也說不定,金錢上的滿足是彌補不了心靈的空虛的,你對別人善良,別人亦會對你善良,就讓我們別再犯疑心病,不要等得年華不再時才后悔莫及,人生只有一次,總要抱有真誠善良的心才不枉來世一遭啊!
金鎖記的讀書筆記7
故事中的主角七巧,因丈夫是殘疾,夫家不得已選了她做媳婦,卻又認為她的家世背景低下,不屑與其往來,對她冷朝熱諷,為了保護自己,七巧變得越來越尖酸刻薄,說話和刀子一樣鋒利,成天對人嫌東嫌西,在別人的眼中,或許七巧是個愛惹事端,蠻橫無理的女人,但是,在我眼中,七巧卻是最令人感到可憐的人。
她不能決定生在哪個家,她也不能決定要不要嫁給一殘疾的人,父母也完全不考慮她的想法,就將她嫁給一個他不認識陌生人,她是中國傳統社會制度下典型的受害人,對于別人的冷朝熱諷,她只能默默的吞下,她一生都在追求金錢與利益,那看似能讓她擺脫命運枷鎖的唯一解藥,他用尖酸刻薄的話語偽裝,偽裝她柔弱易碎的心,當鎖越來越緊,偽裝越來越深,她用力掙扎,卻不小心砸到旁邊的人,她只把偽裝合理化,越陷越深,變得越來越讓人嫌棄。
然而,七巧也可以不用變成這樣的七巧,若是她能夠堅強一些,拋開他人歧視的眼光,做好自己應有的本分,或許,那個被兒女恨毒了的七巧、被婆家的人恨的七巧、被娘家的人恨的七巧、被大家棄嫌的七巧就不會出現了。
對于子女的教育,七巧看似疼愛,其實是深深的傷害。
時代的更迭,觀念的改變,我慶幸自己活在這個時代,不需受身分地位的拘束,不需因金錢利益嫁給自己不愛的人,如果我是七巧,我不會任命的嫁給我不愛的人,我不會因旁人的眼光而改變自己,我不會為自己的家世背景感到慚愧,但是,若真嫁給我不愛的人,我也會盡本分照顧好丈夫、兒女,分家后,盡心盡力撫養孩子,回歸正常生活,在當了婆婆之后,以將心比心的方式對待自己的媳婦,而不是成天埋怨,活在過去的陰影,這些都是無意義的,不能夠改變事實的。
七巧因身分地位而受人瞧不起,是那個時代的社會觀念,雖然結局是不好的,但是,作者如此貼切的反映當時社會的面貌以及價值觀念,對于人性的觀察之細微,更讓我們看見人性丑陋的一面,并且用他們的價值觀提醒著我們,我們是否也蒙蔽了自己的雙眼,犯了同樣的錯誤,是否也用一個人的家世背景來斷定一個人,是否為別人的眼光讓自己感到難過,這是非常值得我們深思的。
金鎖記的讀書筆記8
初讀張愛玲,很難不為她的才華所震動,接踵而至的全是來不及的驚奇,唯有感嘆。張愛玲的小說充滿荒涼景致。似乎經由她隨手拾掇的事物就能煥發出令人驚詫的美來。可是這天才一旦碰到她鐵冰的理智,便被那種冷酷和哀戚滲透了,開始呈現出一抹青慘的色調。她越是想拋開一切痛飲生命的苦樂悲喜,越是要猛烈地撞上這面冰冷的墻。我覺得,正是這種碰撞產生了《金鎖記》這樣一部杰作。
張愛玲的小說里全是些不徹底的人物,只“除了《金鎖記》里的曹七巧”。七巧是一家麻油店的女兒,年輕的七巧是店里的“活招牌”!案吒咄炱鹆舜箬偞鬂L的藍夏布衫袖,露出一雙雪白的手腕,上街買菜去。喜歡她的有肉店的朝祿,他哥哥的結拜弟兄丁玉根、張少泉,還有沈裁縫的兒子”。無疑,那時的七巧是美麗的,像所有的少女一樣,她也有過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和想象。然而,舊時的女人,若想改變命運,只有一條出路,那就是嫁人。再加上父兄的自私貪財,于是就把她嫁給了有錢又有權的姜家二少爺。名為“嫁”,實為“賣”。那是一個得了“軟骨癥”的殘廢男人。姜家在當地也算是有頭有臉的人家,
姜老太太想給兒子置一房姨太太,可有身份的人家不肯嫁,所以降格以求,萬般無耐下接受了七巧,為了能使七巧死心塌地服侍二少爺,索性就讓七巧做了正房奶奶。名為“少奶奶”,實為“高級丫頭”。七巧人生的悲劇序幕就從此拉開了。
自從嫁到了姜公館,七巧就像關進了囚籠,守著一個殘廢的男人朝夕相處。這個大家庭給了她巨大的壓力。表面上是書香門第,內里卻矛盾四伏。人與人之間沒有同情,沒有溫暖,沒有和睦,各自為了自身的利益和生存互相利用,勾心斗角。七巧卑微的出身使她在姜家處于極其尷尬的地位,到處受到歧視和排擠。她原來也有著正常人的人性,她也渴望被人認可、被人理解、被人尊重。七巧自己也知道這屋子里的人都瞧不起她,因此和新來的人分外親熱些,倚在蘭仙的椅背上問長問短,攜著蘭仙的手左看右手,夸贊了一回她的指甲。蘭仙早看穿了七巧的為人和她在姜家的地位,微笑盡管微笑著,也不大答理她。七巧自覺無趣,轉身到陽臺上來,拎起云澤的辮梢來抖了一抖,云澤啪的一聲打掉她的手,恨道:“你今兒個真的發了瘋了!平日還不夠討人嫌的?”曹七巧身份的改變并沒有得到周圍人的承認,在他們的眼里她依然是麻油店老板的女兒,依然微不足道,沒有人瞧得起她,甚至連伺候她的丫頭小雙也看不起她。她忍受著人們的鄙夷,處處防范算計,用一種潑辣、放肆的嘲罵來維護自身“二少奶奶”的地位。慢慢地,她變得更加敏感多疑,尖酸刻薄了。置身于這樣的大家庭,她感到孤獨、無望,她多希望自己的丈夫能給予她精神上的安撫。但是她守在身邊的這個男人無論在心理上,還是在生理上都不能給予她一絲一毫的撫慰,用她自己的話說“連我也不知道這孩子是怎么生出來的!越想越不明白!”丈夫的無能更讓她產生一種徹底的絕望和難以言傳的痛苦。生命的錯位,使她承擔起了自己無法承受的重負,姜公館成了七巧青春的葬身之地,她的命運就如“玻璃匣子里蝴蝶。
金鎖記的讀書筆記9
毫無疑問,張愛玲是中國近代以來最有才華的女作家之一,13歲時便在校刊發表小說,但真正使她嶄露頭角的作品,是在1943年在上海發表的《沉香屑第一爐香》。此后,她的諸多重要的作品相繼發表,使她成為淪陷區最走紅的作家。張愛玲出生于世家,深受傳統文化的熏陶,這使她的創作迥異于當時鋒芒凌厲的左派作家,而近于古典式的冷靜沉著的特征,語言也更加純粹。同時,大量近乎精致的心理描寫,打破了傳統小說的局限,將人物的特征從里到外得以的徹底呈現,加之她創作主題的悲情色彩,因此評論者也常說她“不動聲色地揭開人物血淋淋的傷口”。
在選擇推薦她的作品時,我一直在《金鎖記》和《秧歌》之間猶豫。前者是她在淪陷區時的作品,寫法結合了中西方小說各自的特長,在敘事方法和風格上承襲中國舊小說路子,而心理方面則有明顯西洋小說的特征。著名文學評論家夏志清教授,在他的《中國現代小說史》中,將其中國從古以來最偉大的中篇小說。
《秧歌》的創作則在張愛玲離開大陸以后,這部用英文創作的小說,放棄了以往中國古典小說創作的敘事方式,風格和題材也都發生了改變,不再局限于布爾喬亞生活的上海,而延伸到了鄉村。這顯然與共產主義席卷中國大陸有關,而評論者也樂于解讀其中的政治遠見,并給予高度的評價。然而,盡管《秧歌》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作品,但就創作風格和中文語言的應用,《金鎖記》無疑更具有代表意義。
金鎖記的讀書筆記10
她,曹七巧,原本是一個小小麻油店的女兒。卻因為家人利益熏心。被迫嫁給了身有殘疾的有錢少爺。被所有人認為的高攀。她一個女人又有什么辦法左右自己的命運呢。就這樣一個身份低微的女子,置身于封建大家族中,便注定了她悲劇的命運。
是錢,將她推入深淵的。
在那個沒落的封建家庭中,她處處受人白眼與排擠。甚至連家中的下人也瞧不起她。但她任然為自己的權益不斷反抗斗爭著,這使她在別人眼中更加臭名昭著。
10年后,丈夫與婆婆都死了?嚯y熬出頭了。她掙到了屬于她的家產。搬出姜家自立門戶。然而,在腐朽封建家族的大染缸中浸泡了這么久的七巧早已不是當年那個十七八歲活潑開朗的姑娘,不會再高高挽起大滾打滾的藍夏布衫繡,露出一雙雪白的手腕。上街買菜。。。她曾經渴望正常的愛,然而如今戴上了這黃金枷鎖的她,早已經迷失本我。
首先,她是因為錢才被迫嫁入姜家的。極具金錢情節。所以她認為人都是靠不住的,眼里只剩下錢。為了錢,她成為一個不折不扣的枷鎖奴隸。深入骨髓的黃金枷鎖將她壓的透不過氣來。只有不斷地發泄,報復。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她變得越發自私,殘忍,惡毒。。
她曾經愛著的姜家三少爺。在分家后找她,也在她疑心他是為了錢而將過去十年的愛戀推開。對于自己的一雙兒女,她的手段更是令人不寒而栗。她讓長安變成了她的復制品,這輩子也得不到想要到的幸福。在長安30歲好不容易得到幸福之際。卻將女兒吸x片有煙癮暗示于想要娶她的他。使女兒最卑微的愿望落了空。對于兒子的占有欲也驚人。害怕兒子去了媳婦忘了自己。竟然讓新進門的兒媳獨守空房,還要千方百計探聽閨中密事,并以此為樂羞辱折磨兒媳將她逼死。金錢,扼殺了人的情欲,甚至可以斬斷血緣親情。悲劇呵悲劇。
金鎖記的讀書筆記11
在一個偶然的機緣,讀了張愛玲的《金鎖記》,一種心碎碎的感覺,像被一種東西割裂著,痛,卻無法抗拒?? 心便被她俘虜了。在她的筆下,一切的人物皆是那樣在細細的、碎碎的、在不夠充分的陽光下生活著,為了生活,他們被迫犧牲了甚至是女人最致命的東西。
小說女主人公曹七巧是麻油店人家出身的下級階層的女子,可是她的大哥為了攀附權貴,把她嫁入了沒落大族姜家,她丈夫是個自小就臥病在床的廢人,七巧出身平民,有著勇敢剛強直爽的一面,突然進入了死氣沉沉、勾心斗角的封建家族,而且嫁著一個廢人,這個矛盾注定這是一個悲劇故事。在姜家她處處遭到排斥和冷眼,因此她不斷反抗,在別人眼中,她惡名昭著。后來丈夫和老爺相繼死后,姜家分了家產,七巧終于得以脫離封建家族的桎梏——張愛玲把它比作是一把金鎖——帶著兒女搬到外頭住。在七巧的下半生,雖然沒有了壓抑的生活,而且有了經濟基礎,可是她的后半生過得并不如意。舊時曾托以幻想的意中人三爺季澤來找她,她毫不猶豫揭穿了他的騙財的把戲,把自己生命中唯一一點的愛情葬送了;兒女長大要成婚出嫁了,可是七巧偏要和兒媳過不去,終于氣死了兒媳;女兒三十歲了仍未婚嫁,好不容易找了對象,七巧偏從中破壞??最后,這么一個不幸的女人終于在郁郁中死去,結束了她不幸的一生。
看著她拿自己一生的幸福做了賭注,嫁給了殘疾的二少爺,她愛上了自己的小叔子,她把這一切作為她生活下去的精神支柱??可是,她到最后終于是垮了,她被她自己扭曲了的人性變成了一個人不人鬼不鬼的東西。
“她把翡翠鐲子擼到胳肢窩處,有時候曾經想,自己年輕時也曾有過渾圓的胳膊! 每每讀它,我的心里總是有些不忍,有些痛楚,有些淚痕。
然而,這還不夠,到最后,還搭上了她的一雙兒女,長白和長安?蓱z的長安,在看到“有人看見她在街上買襪子,錢是她自己掙的,當然,是從男人的兜里來的”時,我幾乎憤怒了,這是長安的錯,還是七巧兒的錯呢???
有時侯,真想找她去理論一番,為什么,在你那樣柔美的筆端,卻非要那些原本可愛的女子,走那樣艱難而泥濘的道路,接受那樣悲慘而痛苦的命運,而我們自己,卻只能像一個完全的局外人般的品味她們艱難的人生之旅?同時卻又因了她們而使人淚落如雨??
七巧其實是一個很可愛的女子,年輕的時候,她也會和街上的走販眉來眼去,享受著生活的快樂;同時她也是一個十分善良的女子,你看她,盡管大哥把她帶到火坑了,她后來再見大哥,哭鬧過后,一樣塞了許多貴重禮物送給大哥帶回,這時她仍然有溫情的;她的情人季澤被她罵走后,她不也會躲在窗戶背后看著愛人倉皇而去的背影嗎?那時她心中還有愛情,就是到晚年,她在某一瞬間也仍然懷念年輕時候的溫柔。這樣,這個人物也活了,我們也對她絲毫沒有世故的眼光,她是可愛的,也是不幸的。
從表面看,曹七巧不過是遺老家庭里一種犧牲品,沒落的宗法社會里微末不足道的渣滓。但命運偏偏要教渣滓當續命湯,不但要做兒女的母親,還要做她媳婦的婆婆,——把旁人的命運交在她手里。以一個小家碧玉而高攀簪纓望族,門戶的錯配已經種下了悲劇的第一個原因。原來當殘廢公子的姨奶奶的角色,由于老太太一念之善(或一念之差),抬高了她的身份,做了正室;于是造成了她悲劇的第二個原因。在姜家的環境里,固然當姨奶奶也未必有好收場,但黃金欲不致被刺激得那么高漲,戀愛欲也就不至壓得那么厲害。她的心理變態,即使有,也不至病入膏肓,扯上那么多的人替她殉葬。然而最基本的悲劇因素還不在此。她
是擔當不起情欲的人,情欲在她心中偏偏來得囂張。已經把一種情欲壓倒了,纏死心地來服侍病人,偏偏那情欲死灰復燃,要求它的那份權利。愛情在一個人身上不得滿足,便需要三四個人的幸福與生命來抵償?膳碌膱髲停】膳碌膱髲桶阉龎喊T了!皟鹤优畠汉薅玖怂,至親骨肉都給“她沉重的枷角劈殺了”,連她心愛的男人也跟她“仇人似的”;她的慘史寫成故事時,也還得給不相干的群眾義憤填胸地咒罵幾句。悲劇變成了丑史,血淚變成了罪狀;還有什么更悲慘的?
我好象一直也想不明白,像張愛玲這樣的一直做到了文壇金字塔的頂端,一出道便注定風華絕代的一代才女,為什么總有那么多的哀愁,要寄予這人間各色女子,使她們在不太理想的環境里為自己的命運抗掙著,和自己感情世界里的另一個自我斗爭著,同時又唉痛,流淚,被逼無奈,到最后混混惡惡,窒息而死??
我想起了張愛玲自己,她和胡蘭成、和賴雅,仿佛都是天不隧人愿??賴雅是一個才華橫溢的人,他寫大量的劇本,掙取巨額的稿費,然后周游列國,等到錢花光了,再去掙,掙上了,再花??
通篇讀完,也許大多讀者和我一樣,非但不會對七巧種種變態行徑感到厭惡,而是會感到一種直徹心骨的蒼涼的悲哀和同情。
張愛玲,確實是個奇女子。不但是她的經歷,還奇在她的文章。愿一讀再讀,細細把玩,趣味無窮。
【金鎖記的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金鎖記名著讀書筆記07-29
張愛玲 金鎖記11-12
《金鎖記》經典語錄09-30
張愛玲金鎖記經典語錄08-12
張愛玲金鎖記經典臺詞11-15
張愛玲《金鎖記》經典語錄11-08
張愛玲《金鎖記》經典語錄08-01
金鎖記讀后感1500字11-15
《金鎖記》讀后感1500字09-04
讀書筆記的類型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