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讀書筆記
時間過的真快,一晃兩年過去了,這兩年,馬不停蹄的畢業、工作、戀愛、生活。從一個職場小白變成一位都市白領,從不懂生活到現在開始學著去平衡工作和生活。期間,有過挫折和無奈,有過驚喜和歡快,經過生活的洗禮,身上的書卷氣少了很多,迭代成對生活的堅毅和熱愛。這兩年,一切的經歷和閱讀都內化為一個詞——閱歷,這些閱歷讓我突然懂得:
比成功更重要的是塑造性格。
提到成功這個詞,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名利和物質,諸如腰纏萬貫,揚名立萬,拜將封侯,卻極少有人會提到身體的健康、人格的完善、個人的成長、家庭的和睦,畢業兩年混跡職場,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工作究竟是為什么,難道僅僅是找一份養家糊口的事情做,還是有其他?直到有一天聽到一句話看到一本書,讓我瞬間頓悟,我渴望成功,但是年輕人要追求的更多應該是:持久成長的能力。
這一句話是我的直屬主管告訴我的:你還小,只要不斷成長,學到了本事,賺錢,賺大錢那是遲早的事情。
而那本書告訴我,想要擁有持久成長的能力,我必須重塑我的性格,這本書便是史蒂芬·柯維的大作《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那么七個重要的習慣究竟有哪些。這七個習慣又是怎么樣幫助我們對重塑性格的呢。
習慣一: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我們都喜歡積極主動的人。
剛剛入職那會兒,作為一個新人,什么都不懂,但是領導吩咐下來的事情是一定是要辦妥的,剛剛畢業,多少有點年少輕狂,當時記得很清楚,當接到任務的時候,一個人坐在工位上自己琢磨,但是怎么著結果都達不到領導的要求,這個時候,我的師父直截了當的告訴我:你一個大老爺們,做事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觀意識,你自己不積極主動的請教,難道還等著我反過來找你不成。這一下如醍醐灌頂,馬上抱著個本子,也不怕別人說我無知,到處請教,自己悶了3天的問題,經過別人的指導,半天就給搞定了。
經此以后,積極主動成為做事的第一法則,采取主動對自己過去,現在及未來的行為負責,并依據原則及價值觀,而非情緒或外在環境來下決定。正如書中所說:積極主動的人是改變的催生者,他們摒棄被動的角色者,不怨天尤人,發揮了人類思想獨特的稟賦,自覺,良知,想象力和自主意識,同時以由來愛的方式來創造改變,積極面對一切,他們選擇創造自己的人生,這也是每個人最基本的決定。
習慣二:以始為終,我們都喜歡大小事宜都有個。
我們的身邊總是有這樣的人:嘴巴上說的好好地,什么時間要把什么事情給做好,可是總是沒有下文;我們也經常遇到這樣的事情,剛開始的時候各種勢頭,各種計劃和愿景,可是最后的結果卻是,不了了之,連一個失敗的結果都沒有。我們老祖宗有一個經典的詞來形容這種事情:虎頭蛇尾。
誠如書中所言:所有事物都經過兩次的創造,先是在腦海里醞釀,其次才是實質的創造。大事小事,都要有個結果,做事,我們最想要的狀態是,凡事都要形成閉環。這樣,我們才能從成功中得出經驗,從失敗中獲取教訓。性格塑造,我們需要以始為終。
習慣三:事分輕重緩急,我們當下要做的永遠是要事第一。
剛剛入職那會兒,事情繁雜,忙忙碌碌,恍恍惚惚,每天像個陀螺似的不停的在轉,可是就是效率低下,做不出來成績來,還被領導和客戶兩頭訓,簡直是一段刻骨銘心的經歷,后來被領導訓了一次,但是也教了我不少:重要而且著急的事情馬上做;重要但不著急的事情次要做;不重要且著急的事情可以協調資源讓別人幫忙做;不重要且不著急的事情最后做。瞬間頓悟,至此效率也提高了不少!
有一個神奇的定律是“二八定律”,我們回過頭去看,人生中最重要的那些決定,以及關鍵性的事情占人生的20%,而剩余的80%的事情是次要的;對于一個企業而言,有80%的效益是由20%的關鍵性人創造的。不管是生活還是職場上,我們一定要樹立要事第一的做事原則。
正如書中所言,你的目標,愿景,價值觀及要事處理順序的組織與實踐,次要的事不必擺在第一,要事也不能放到第二,無論迫切性如何,個人與組織均要更多聚焦要事,重點是把要事放在第一位。
習慣四:共享經濟的時代,每個渴望幸福都要有雙贏思維。
我們的生活中更多的人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在思考別人的心理,評價別人的行為,真正意義上做到換位思考的人幾乎都是自帶魅力的,在人群中他們也更加受到歡迎,因為明白換位思考的人都是“雙贏思維”的積極踐行著。生活中這樣的例子真的是不勝枚舉,史蒂芬·柯維在書中就舉了一個自己經歷過的事情:
有次他去坐地鐵,有幾個孩子不停的在打鬧,根本一刻都不得閑,而坐在他旁邊的家長對孩子的這種行為既不阻止,也不言語,乘客對此嗤之以鼻,柯維忍不住說了一句:“先生,你的孩子太鬧了,可否請你管管他們?!”
那人抬眼看了看柯維一眼,如夢初醒般說道:“是啊,我該管管他們,他們的母親一個小時前過世了,我們剛從醫院出來,我手足無措,孩子們大概也一樣吧!
就在這一瞬間,他的思維轉變了,并積極的詢問他:“您的夫人剛剛過世么?我感到很抱歉!您愿意和我談談嗎?或者我能為您做些什么?”就這幾句話,這一切都變了。
生活和職場中,不是只有敵人和自己人,每一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針對這紛繁復雜的世界,雙贏思維是一種基于互敬互求互換的思考框架與心境,目的是分享更多的機會,財富及資源,鼓勵我們解決問題。
習慣五:知己知彼不僅僅可以百戰不殆,知彼解己。
市面上“成功學”大行其道,在競爭的充分引導下,我們看重的永遠是“輸贏”,不知道有多少回,我們不能夠和同事同學、至親至愛的人坦誠的分享我們的成功與失敗,尤其是工作之后,因為利益和競爭的關系,我們不能直面我們的內心,在談話中我們也沒有全神貫注的聽別人在講什么,而是急于思考我們接下來應該怎么回答,輸贏在我們的心目中占據了太多的位置,導致我們不能好好的去卸下心理防備,坦然而談,不懂得別人,也更加不能直面自己的內心。
如柯維所說,當他不再急切回答,以誠心去了解和聆聽,別人便能開啟真正的溝通,增進彼此關系,對方獲得理解后。會覺得受到尊重與認可,雙方對彼此的了解也就更能促進溝通,知彼需要仁慈心,解己需要勇氣,能平衡兩者,則可大幅提升溝通的效率。
習慣六:世界上不是只有非此即彼,綜合綜效有時高效。
由此去和客戶談點事情,因為一個條款雙方不能滿足對方,僵持不下,盡管氣氛還算緩和,但是這個事情已經快到了談崩的狀態,就在上洗手間的期間,我打電話匯報了這個事情,直接了當的問老大:這個條款還有沒有變更的可能?他直接回答:完全變更是不可能的,但是在原則不變的情況下,可以酌情修改,你就按照這個態度再談一次,要是對方也可以讓步,就直接簽署吧。
按照這個方式,我再去聊,最后對方都作出了讓步,促成了這件事的最終達成,從目前來看,正是這次雙方的讓步,讓雙方更加信任對方,也促成了后續更多的訂單。
這個方式,柯維將其定義為:綜合綜效,這種方式談的是創造第三種選擇積分,不按照我的方式,亦非遵循你的方式,而是創造第三種更好的辦法,它是互相尊重的成果,不但了解了彼此,甚至還稱贊彼此的差異,欣賞對方,解決問題及把握機會的手法,個人的力量是團隊和家庭統合綜效的基礎,能使整體獲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成效實績。
習慣七:每一個人都是有一個操作系統,需要不斷更新。
每個人的“操作系統”,大概由概念與關聯、價值觀與方法論、實踐與踐行三個板塊組成,人的大腦是神奇的,不僅“軟件”可以升級,硬件也可以自主的升級,任何一個心智健全的人,都有一個自己一套的“操作系統”,可是時代在變化,我們要是不更新自己的操作系統,那邊會被時代這個大的背景所拋棄。
身體、精神、智力、社會/情感工作組成了我們生活的基本面,我們剛剛提到了7個習慣,只有不斷更新自己這個習慣,才能提升其他六個習慣的實施效率,方可打造一個完美的自己。
我們的世界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生活和職場變得更多元,更緊迫,對我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上的七個習慣,希望可以幫助你塑造性格,擁有高效和幸福的人生。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后感12-30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初中讀書筆記范文(精選6篇)12-29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后感1500字11-11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后感1000字11-06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后感500字12-21
職場人士要學好的七個習慣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