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背后的故事》讀書筆記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總結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書筆記吧。千萬不能認為讀書筆記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茶葉背后的故事》讀書筆記,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茶葉背后的故事》讀書筆記1
喝陳年普洱,喝得是文化!且看本書作者品評陳年熟普:掰碎茶餅,煮水溫壺,投茶沖泡,等候須臾,便有幾縷茶香悠悠襲來。浸泡約30秒,倒入公道杯,后分至小杯。空間立馬有香氣彌漫。端起大杯,掀蓋輕嗅,登時一股濃郁的樟香味直沖腦門。再看那湯色,濃如醬油。輕啜一口,舌苔似有漿液流過,幽香綿長,醇厚盈腔。十來泡后,香氣仍是難減。
依據原料芽葉的嫩度,黃茶分為黃芽茶、黃小茶、黃大茶三種。黃芽茶原料細嫩,以單芽或一芽一葉制成,主要包括湖南岳陽洞庭湖君山銀針,四川雅安、名山縣的蒙頂黃芽,安徽霍山的霍山黃芽。黃小丫,采摘細嫩葉制成,主要包括湖南岳陽的北港毛尖,湖南寧鄉的.溈山毛尖,湖北遠安的遠安鹿苑,浙江溫州、平陽一帶的平陽黃湯。黃大芽,采摘一芽二三葉甚至一芽四五葉制成,主要包括安徽霍山的霍山黃大芽,廣東韶關、肇慶、鎮江等地的廣東大葉青。優質黃茶應該湯色杏黃明凈,香氣鮮嫩清香,滋味甘醇甜和。
白茶為中國特產,主產于福建福鼎、政和、松溪、建陽等縣,屬輕微發酵茶,因原料不同,分為芽茶和葉茶兩類。完全用肥壯芽頭制成的叫芽茶典型代表有白毫銀針,其外形挺直如針,色白如銀,十分珍貴。以一芽二三葉或單片葉制成的叫白葉茶,有白牡丹、貢眉、壽眉等。
白牡丹以綠葉夾銀色白毫芽形似花朵,沖泡后綠葉托嫩芽,宛若蓓蕾初開,故而得名。其兩葉抱一芽,形態自然,色澤深灰綠或暗青苔色,葉張肥嫩,呈波紋隆起,葉背遍布潔白茸毛,葉緣向葉背微卷,芽葉連枝。湯色杏黃或橙黃,葉底淺灰,葉脈微紅,湯味鮮醇。有退熱祛暑之功,為夏日佳飲。
《茶葉背后的故事》讀書筆記2
茶之歷史,上至”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因而尊為“茶神”。那時茶尚只為藥用。
茶作為飲品,自西漢以來就有,有“武陽買茶”之典故為證。唐宋時期,茶為飲品得以普及,且熱得如火如荼,近似瘋狂。官方以貢茶為標志,有“牡丹花笑金鈿動,傳奏吳興紫筍來”成為久傳不衰的唐朝茶壇佳話。文人騷客更是推波助瀾,留下許多佳句!茶著輩出,陸羽的《茶經》,《新修閶門溪記》描寫了一方茶市的繁榮景象,還有宋徽宗皇帝老兒的《大觀論茶》;实酆貌瑁撼既し,上行下效,由此帶動朝野,演繹出一派旺盛濃郁的茶風。
由唐及宋,三大特色:其一,建茶的崛起,茶葉重心由長三角地區向東南地區轉移;其二,城鎮茶館風靡,茶肆遍布鄉野城郭,斗茶之風盛行;其三,茶類轉型,在團餅主打的同時,民間開始出現散茶。
進入明朝,松蘿制法開創了炒青綠茶新紀元,帶來了茶類、飲發及茶具的革新,茶著迭出,如《茶譜》、《茶疏》、《茶解》、《茶錄》等。
進入清代,中國茶大量邁出國門,經由廣州口岸,源源不斷運往歐洲。然洋鼻子終不甘白花花的銀子被中國人賺去,先是偷師,后用鴉片,最后使用武力!
新中國以來,各屆領導人不僅喜好喝茶,也都非常關心茶業的發展。
【《茶葉背后的故事》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孔子的名言及背后故事09-06
梅花K背后的求職故事08-12
揭示歇后語背后的故事02-24
IT行業大佬背后的創業故事11-02
世界名人蘇格拉底背后的故事09-18
名人屠呦呦獲獎背后的努力故事12-14
《順應心理,孩子更合作》暢銷背后的故事06-30
奧運上的“洪荒少女”傅園慧背后的故事12-14
茶葉諺語08-11
欣賞茶葉的方法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