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少兒民族舞學習知識大全
關于少兒民族舞學習幾個民族舞的特點,經過我們的整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藏舞
首先是藏舞,一般來說藏舞是專業藝校最先開的民間舞種課程,而且藏舞的劇目也很多
西藏地域遼闊,人口居住分散。由于各地區地理環境、生產方式、勞動對象不同,尤其是地理條件的差異和宗教文化的影響,城鎮和農村、農村和牧區、牧區和森林地帶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舞蹈形態和形體動作。就目前發掘和發現的古代舞蹈以及前藏、后藏、昌都、阿里西部地區藏族民間舞和古典舞分布的現狀來看,真是多彩多姿,五光十色:
有頓足為節,連臂踏歌,熱烈歡騰的農村“果諧”(圓圈歌舞);
有踏步為節,重腳下節奏點子變化,熱情歡快的“堆諧”(俗稱踢踏舞);
有以歌為主,歌舞結合,悠揚雅曲的“囊瑪”(內庭歌舞);
有踏地為節,“喳”、“頓”、“踏”相結合,頓挫有力的“達諧”(林區圈舞);
有注重情緒表現,舞姿優美豪放的農牧區“果卓”(舊稱鍋莊舞);
有圓潤舒展,長袖翩翩,鈴聲震蕩,粗獷激揚,重技巧動作,表現狂熱情緒的“熱巴”鈴鼓舞;
有羽錘翻飛,氣吞山河的“色瑪卓”(后藏的大鼓舞)和“卓諧”(前藏腰鼓舞);
有配合劇情表演、自成一體的藏戲性格舞蹈;有伴合勞動,激發勞動熱情的“勒諧”啞劇性系列舞“羌姆”(俗稱“跳神”);
以及稀世罕見,古香古色,具有西域風味的宮廷樂舞“噶爾”(供云樂舞)等等。
從動律上看,既有“舞靴”,又有“舞袖”;
從韻律上講,既有“圓滑風”,又有“頓挫風”,既有“點”的強烈音響,又有“線”的圓曲流動,呈現出同一民族不同形態的多風格特征。
因此,西藏被稱為“歌舞的海洋”并非溢美之詞,而是藏民族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的真實寫照。
盡管藏舞千姿百態,品種繁多,但若從它的縱軸和橫面關系上綜合考察,仍大體上可歸結為:“四系”、“四類”和“多品種”、“多風格”。
“四系”,即民間、宗教、戲曲、宮廷。
“四類”,即民間舞果諧、堆諧、果卓、康諧等;宗教舞羌姆、祭祀舞、貢嘎爾鼓舞等;戲曲舞拉姆、格薩爾、希榮仲孜等;宮廷舞供云樂舞(嘎爾)等。
然而,在多品種舞蹈中,即使是同一種民間舞蹈形式,各地也有不同的跳法和表演程序,呈現出同形式舞蹈的多風格特征。但是”萬變不離其宗“,我們又可以從個性中看到共性,找出傳統藏舞中每個類型的內在聯系及其共同的形態特征,歸納起來綜合分析,得以一個比較系統而概括的認識。
藏舞的特點
在琳瑯滿目、繁花似錦的不同類型和不同風格的藏族舞蹈中,雖然它們都具有各自獨特的個性和固有的審美要求,但它們又都包含共同的精髓元素,以及共同的動作規律。這種精髓元素和規律構成了整個藏族舞蹈的審美概念。
“顫”、“開”、“順”、“左”、“繞”是各種類不同藏舞的共同特點,或稱為藏族舞蹈的五大元素,從而構成了它區別于其他兄弟民族舞蹈的美學概念。
這五大元素的形成,是同藏族人民的歷史條件、社會制度、風俗信仰、地理環境、生產方式、文化傳統等有著密切聯系的,是長期在人民群眾中凝成的審美標準。
藏族舞蹈中除上述共有的主要特點外,在舞蹈的動律上還普遍存在著最基本的“三步一變”、“后撤前踏”、“倒腳輾轉”、“四步回轉”的共同規律。在這種共同規律的基礎上產生出種種不同的變化,再加上手勢的運作、腰身的韻律、音樂的區別而構成不同的舞蹈風格。
藏族舞蹈的步伐十分豐富,從腳部動作上可概括為“蹭”、“拖”、“踏”、“蹉”、“點”、“掖”、“踹”、“刨”、“踢”、“吸”、“跨”、“扭”等12種基本步伐。
藏族舞蹈的手勢,可歸納成“拉”、“悠”、“甩”、“繞”、“推”、“升”、“揚”七種變化。
藏舞中的技巧主要有:輾轉、刨腿轉、踢腿轉、果諧轉、跨腿轉、跳跨轉、推磨轉、蹲轉、跪轉、掖轉、正反轉、扭腰正反轉、擰身反跨轉、點步翻身、踏步翻身、點轉、平轉、小蹦子、死人蹦子、躺身大蹦子、平轉虎跳以及跨腿跳、吸腿跳、蓋腿跳、撩腿跳、蹭步跨腿跳、兔子跳、貓跳等等。
然后是東北秧歌,這個是漢族舞,要求表情韻味比較到位、相對藏舞來說稍微會難表現點
東北地區的民間舞蹈有秧歌、龍燈、旱船、撲蝴蝶、二人摔跤、打花棍、踩高蹺等,多在一起配合演出,統稱為“秧歌”。秧歌旋律流暢,節奏歡快簡潔,其紅紅火火的場面、豐富的舞蹈語匯、情趣盎然的姿態和靈動活潑的表演風格,歷來深受人們的喜愛。
東北秧歌有悠久的歷史,是北方勞動人民長期創造積累的藝術財富,它起源于插秧耕田的勞動生活,又和古代祭祀農神祈求豐收,祈福禳災時所唱的頌歌、禳歌有關,并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吸收農歌、菱歌、民間武術、雜技以及戲曲的技藝與形式,從而由一般的演唱秧歌發展到今天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一種民間歌舞。
今天的東北秧歌形式詼諧,風格獨特,廣袤的黑土地賦予它純樸而豪放的靈性和風情,融潑辣、幽默、文靜、穩重于一體,將東北人民熱情質樸、剛柔并濟的性格特征揮灑的淋漓盡致。穩中浪、浪中梗、梗中翹,踩在板上,扭在腰上,是東北秧歌的最大特點。同時,花樣繁多的“手中花”,節奏明快富有彈性的鼓點,哏、俏、幽、穩、美的韻律,都是東北秧歌的特色。
然后是蒙族。這個比較大氣、豪邁。
蒙古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蒙古族舞蹈的特點是節奏明快,熱情奔放,語匯新穎,風格獨特。動作多以抖肩、翻腕來表現蒙古族姑娘歡快優美,熱情開朗的性格。男子的舞姿造型挺拔豪邁,步伐輕捷灑脫,表現出蒙古族男性剽悍英武,剛勁有力之美。保留節目有"筷子舞"、"馬刀舞"、"馴馬舞"、"盅碗舞"、"擠奶員舞"、"鷹舞"、"牧民的喜悅"、"祝福""鼓舞"等。
蒙古族舞蹈產生于民間,然后搬上舞臺。以久負盛名的"筷子舞"為例,它原先是鄂爾多斯的民間舞蹈,已有150多年的歷史。筷子舞自娛性很強,由坐式表演,逐步發展為邊蹲、邊站、邊走、邊巧妙自如地打擊自己身體,變化不同畫面的舞蹈形式,從而真切地抒發了牧民熱愛生活,樂觀歡快的性格和感情。
發源于科爾沁草原的安代舞是群眾性的民間舞蹈。它動作簡捷明快,歌聲流暢自然,由眾人邊唱邊舞,氣氛和諧而熱烈。安代舞最初是由薩滿教巫者領唱,眾人齊唱齊舞,用以醫治病人,所以早期安代舞的歌詞有宗教色彩。解放后,安代舞越來越生活化,成為群眾性的娛樂活動,也常常搬上舞臺。由于簡單易學,參加者很快融為一體,深受旅游者的喜愛。
然后是膠州秧歌,是山東秧歌的一種,屬于漢族舞!兑黄G葉》這個劇目可以去看下膠州秧歌體態動律的基本特征和動律特點膠州秧歌動律特點,可概括為“抻、韌、碾、擰、扭”五大特點。“抻”是起動或達到極點空間時動作形態的瞬間持續,而表現出一種力的延伸感。
如:丁字擰步向前,上推扇,身旁轉扇;丁字擰步后退,跨旁轉扇,遮羞橫拉扇,就表現丁字擰步的“抻”。因為換腳擰步過程快,姿態形成過程慢,因此在上推扇時,把韌勁推向身體各部位,從腳到膝、腰、肩、頭、雙肩、指間,直到神經末梢,展現給觀眾的是肢體漸漸伸展,給人一種神韻豐厚飽滿之感。
“擰”:是指以腰為軸,向外擰轉形成的“三道彎”體態。腳下的“擰”作為動作的發力點,使膠州秧歌形體線條彎曲柔和,舞蹈動作輕柔,但不失勁健挺秀,奔放灑脫。“碾”是在形成或移動重心的過程中,膝蓋被推動,反射在腳部的旋轉力上。“碾”的律動特點,在舞蹈動作上,主要呈現在腳部。
如丁字擰部、提擰部、丁字三部等。這些腳步動作,舞動時,由于先內側后外側的碾轉同時膝部則以先開后關、或先合后開的轉動及腳步一關一開的快速變化,又由于舞者大腿與膝內側擰動抬起時,支撐著主力腿的腳跟提起,而動力腿下踩時,主力腿又有控制地向外側擰動落腳跟、再落腳的邊緣,從而使其動作呈現了“碾”的律動特征,同時呈現出另一種重抬輕落的力度美感。
膠州秧歌的一舉一動、一招一式都在一個“扭”字上,所謂“扭”是動力腳腳掌和腳跟的碾動做運動的支點,從而波及腰和上身各部位的扭動而形成的,形成流動中“三道彎”曲線特征,也和原來舞蹈踩矮蹺有直接關系。“韌”是在流動的動作變形中,表現出的一種力的性格,是通過小臂的繞 8字,手推翻碗的有機配合,訓練了身體上下的協調性和內在控制身體的能力,給人以不間斷的里的延伸美感。
“擰、碾、扭、韌、抻”不是單獨表現的,而是身體各部按一定次序,依次向上下同時進行,構成統一和諧的運動,它形成收與伸、強與弱極鮮明的對比動感特點,是舞蹈生動細膩,更具魅力。膠州秧歌調動全身各部位“擰、碾、扭、韌、抻”,使女性演員的舞蹈動作重抬(抬起來較快)、落輕(腳落地而輕)、走飄(扭動運行飄逸),活動起來扭斷腰。
過后是維族,維族跳起來很好看,如果說要簡單的話就盡量選擇一些轉圈比較少的劇目跳,維族用腰和轉圈比較多。
風格與特點 由于新疆南北地區的自然環境和經濟發展的不同,使維吾爾族各種舞蹈既有共同的風格,又有不同的地區特色。維吾爾族舞蹈的主要特點是身體各部位的動作同眼神配合傳情達意。從頭、肩、腰、臂到腳趾都有動作。昂首、挺胸、直腰是體態的基本特征。通過動、靜的結合和大、小動作的對比以及移頸、翻腕等裝飾性動作的點綴,形成熱情、豪放、穩重、細膩的風格韻味。
其特點還表現在:
①膝部連續性的微顫或變換動作前瞬間的微顫,使動作柔美,銜接自然。
、谛D快速、多姿和嘎然而止。各種舞蹈形式的旋轉,均各具特色,通常在舞蹈的高潮時作競技性旋轉。
③音樂伴奏多用切分音、符點節奏,弱拍處常給以強奏的藝術處理,用以突出舞蹈的風韻和民族色彩。
然后是朝鮮族?此坪芎唵危瑓s是最不好跳出味道來的舞蹈
朝鮮民族——朝鮮族民間舞蹈——鶴的心態在民間舞蹈中體現朝鮮族民間舞蹈的風格特點——朝鮮族民間舞蹈的表演形式——瀟灑典雅的風韻——崇鶴心態的體現
朝鮮族民間舞蹈中有各種不同的節奏類型,細膩又具有跳躍感的12/8拍是主要的節拍型之一。人們還把不同節拍形成的節奏型稱作“長短”,如“古格里長短”“他令長短”等。長短一詞,是朝鮮語中形容樂舞的特有名詞,包括有:節奏、節拍、速度、風格等含義。每種“長短”都有特定的鼓點與敲擊方法,都有與它相應的特定舞蹈動作。而且舞者呼吸與“長短”相吻合中、與樂手默契交流,隨著“長短”流暢地進行,其表演才能充分體現出朝鮮族民間舞蹈的風格韻味。朝鮮族民間舞蹈富有藝術性,舞姿優美,技藝精湛,深受人們稱贊。
還有傣族,這個比較容易上手,音樂也好掌握,
傣族舞一位手:大拇指向回扣,放在大腿前側。
旁一位手:雙手手腕蛇回來,手要有點弧度,大拇指向回扣,手臂微微彎曲,在大腿2側。
后一位手:雙手放在臀部后面,不能*在一起,稍稍分開,手不能離身體太遠,手要有點弧度,大拇指向回扣,手臂微微彎曲。
側一位手:雙手放在身體的一冊,和一位手差不多。
基本動律:
1正面起伏:重拍向下沉,慢慢的沉,向下走的要均勻,脊椎要垂直,蹲的時候不能前侵也不能后仰,脊椎對著腳后跟下沉,向上提的時候慢慢的,跟下垂一樣!
2旁邊起伏:下沉的時候出右垮,雙膝向下彎,左膝*住右腳的膝蓋,上身向左比出,頭向右看,反方向動作,出左垮,右腳點地向左腿*,這個時候左腿是主力腿,重心都在左腿上,出垮的時候上身不能前侵后仰,保持正直,頂出右腰,頭往左看。
3腳部的正步起伏:當身體下沉的時候都有個抬腿,勾回來的時候膝蓋不能向前頂(因為傣族舞蹈穿的是桶裙)向前會很難看,一定要垂直向后踢腿,而且是勾腳,每當踢起時都要迅速,動作要做的干凈,還要帶有呼吸!當腿向后踢的時候上身有點左右起伏,不能直直的起伏!當起左腿的時候,出右垮,起右腿的時候出左跨,這個動作在傣族舞中是非常重要的!
還有苗族、彝族、侗族、瑤族、羌族、云南花燈。安徽花鼓燈。海陽秧歌。等等
【少兒民族舞學習知識】相關文章:
少兒學習民族舞的好處有哪些12-22
朝鮮民族舞蹈的基本知識09-20
少兒舞蹈的教學基本知識10-22
少兒舞蹈的學習技巧08-26
少兒學習音樂的好處08-09
少兒學習鋼琴的好處06-29
民族舞的特點09-28
少兒學習聲樂合唱的好處02-16
少兒舞蹈學習技巧分享11-01
淺談民族舞的特點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