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經典化
關于業務閉合化指的是供應鏈運營中價值的設計、價值的實現、價值的傳遞能形成完整、循環的閉合系統,一旦某一環沒有實現有效整合,就有可能產生潛在風險。那么,下面是哦小編為大家分享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經典化,歡迎大家閱讀瀏覽。
1業務閉合化
業務閉合化指的是供應鏈運營中價值的設計、價值的實現、價值的傳遞能形成完整、循環的閉合系統,一旦某一環沒有實現有效整合,就有可能產生潛在風險。
值得指出的是業務閉合不僅指的是作業活動如技術、采購、生產、分銷、銷售等作業活動的有效銜接,而且也涵蓋了價值的完整結合、循環流動,亦即各環節的經濟價值能按照預先設定的程度得以實現,并有效地傳遞到下一個環節,產生新的價值。
這一要求也就意味著在設計和運作供應鏈金融中,需要考慮所有可能影響業務閉合的因素。具體講,影響業務供應鏈閉合性的因素有來自宏觀層面的問題,這包括宏觀系統風險,也就是說由于宏觀經濟、政治法律環境的不確定性導致的供應鏈運營中斷,難以實現可循環的供應鏈運營。特別是在立足全球供應鏈基礎上開展的金融活動,特別容易產生這一問題。
影響業務閉合性的另一類因素是行業或區域性系統風險。供應鏈金融一定是依托于一定的行業供應鏈而開展的金融創新活動,因此,供應鏈服務的行業和區域特征必然對供應鏈能否穩定持續運行產生作用。
具體講,供應鏈金融只能在持續或者穩定發展的行業中實施,對于限制性的行業或者夕陽型行業,實施供應鏈金融會具有較大的風險,這是因為行業走低或者低迷會直接使供應鏈運營遭受損失,進而影響到了金融安全。
同理,一些區域性的因素,如地區的經濟發展前景、市場透明度、政府服務水平以及區域環境的穩定性等都會對業務閉合化產生挑戰。
供應鏈本身的業務結構也是保障閉合的主要方面,一個穩定、有效的供應鏈體系需要做到主體完備到位、流程清晰合理、要素完整有效。主體完備到位指的是供應鏈設計、組織和運營過程中,所有的參與主體必須明確,并發揮相應的作用。
供應鏈金融活動是基于生態網絡結構的金融性活動,網絡中涉及到諸多的參與主體,如供應鏈上的成員(上下游、合作者、第三方等)、交易平臺服務提供者、綜合風險管理者以及流動性提供者,如果某一主體缺失,或者沒有能夠起到預期的作用,業務的閉合性就會產生問題。
流程清晰合理指的是供應鏈以及金融活動中的各業務流程清晰,并且能夠有效結合。這既包括了供應鏈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清晰合理,也包括了線上和線下流程清晰,并且能夠產生高度融合,相互支撐、相互作用。要素完整有效指的是采購、銷售、技術、生產、分銷、銷售、信息化、人力資源管理、財務、會計等管理要素能夠發揮相應的支撐和監督供應鏈金融活動的作用。
2交易信息化
交易信息化原本指的是將企業內部跨職能以及企業之間跨組織產生的商流、物流、信息流、人流等各類信息,能及時、有效、完整反映或獲取,并且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清洗、整合、挖掘數據,以便更好地掌握供應鏈運營狀態,使金融風險得以控制。
而今,交易信息化的含義進一步得到擴展,為了實現金融風險可控的目標,不僅是能夠獲取和分析供應鏈運營中直接產生的各類信息和數據,而且能實現信息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實現有效的信息治理。
信息治理涉及到建立環境和機會、規則和決策權,以評價、創建、搜集、分析、傳遞、存儲、運用和控制信息,以解答“我們需要什么信息、如何運用這些信息、誰負責”等問題。
顯然,信息治理行為包括了交易管理、規則確立、信息安全、數據流管理以及信息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有效的供應鏈金融信息治理,需要解決好幾個問題:
第一,確保供應鏈業務的真實性。即所有在供應鏈中發生的業務是真實、可靠的,并且產生的價值是持續、穩定的。要做到前一點,就需要通過對交易憑證、單據和供應鏈運營狀態的查驗,來確保交易的真實。
此外,還可以運用大數據輔助判斷供應鏈業務真實可靠,即關、檢、匯、稅、水、電等間接性數據挖掘分析,例如,供應鏈參與企業一般納稅人取得資格的時間、納稅等級與繳稅情況、結匯狀態、常年用電用水的程度等,通過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能夠間接地了解生產經營的真實程度。
第二,確保供應鏈物流能力和質量。即在從事供應鏈物流服務過程中,物流作業的質量、數量、時間、地點、價格、方向等明確、清晰,例如,物流運營的能力、庫存周轉率、物流網絡等能否完全符合供應鏈交易或者相應主體的要求,此外單貨相符也是需要關注的重要信息。
第三,確保供應鏈中資金財務風險清晰可控。交易信息化管理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是能清晰地了解供應鏈中資金流和財務的狀態,否則該信息的缺失就會直接導致供應鏈金融風險。
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采取各種渠道把握幾個方面的信息:一是現金流和利率狀態,二是企業自身的財務管理和內控體系;三是借貸狀態。
3收入自償化
收入自償化是指供應鏈金融活動中所有可能的費用、風險等能夠以確定的供應鏈收益或者未來收益能覆蓋,否則一旦喪失了自償原則,就很容易出現較大的金融風險。而決定自償原則的因素就包括了供應鏈運營中相應的貨物、要素的變現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在供應鏈金融運營互聯網化、網絡化的條件下,可能對收入自償產生影響的因素,不僅僅是靜態地考察貨物、要素的變現,還要動態地分析影響變現和收益的時空要素。
所謂時間要素指的是供應鏈金融活動中融資借貸的長短時間匹配問題。融資周期也是產生風險的因素,周期時間越長,可能的風險就會越大。具體而言,在供應鏈融資過程中,長借長還(即借貸時間長,還款時間長),甚至長借短還(即借貸時間長,分階段償還)都有可能對收入自償產生挑戰。
如果借貸時間較長,就有可能因為外部環境或者其他各種因素,產生行業或業務的波動,對產品或業務的變現能力和程度產生消極影響。尤其是在中國信用體系尚不完善、中小企業不穩定、不規范的環境下,短借短還應當是收入自償化遵循的準則。
空間因素指的是產生供應鏈收益的來源地。由于不同的國家、地域因為政治、經濟等因素的作用,會有不同程度的風險,這種風險必然影響到了交易主體的信用和行為,以及交易產品價值的變動和交易的安全,這些都是收入自償化原則需要關注的要素。
4管理垂直化
管理垂直化意味著為了遵循責任明確、流程可控等目標,而對供應鏈活動實施有效的專業化管理,并且相互制衡,互不重復或重疊。為了實現這一原則,需要在管理體系上做到“四個分離”,即業務審批與業務操作相互制約、彼此分離;交易運作和物流監管的分離;開發(金融業務的開拓)、操作(金融業務的實施)、巡查(金融貿易活動的監管)分離;經營單位與企業總部審議分離。從供應鏈金融在中國的發展現實看,除了上述四個管理垂直化準則,還有兩個問題值得關注:
一是組織結構和職能的完備和清晰,供應鏈金融的有效運行有賴于企業內部甚至企業之間合理的結構以及職能對接,確切地講,從事供應鏈金融的組織,需要在職能設計上綜合考慮產品設計(即根據供應鏈狀況設計相應的金融服務產品)、供應鏈運營(即供應鏈經營活動的協調、組織和實施)、營銷(供應鏈服務和金融的推廣,以及客戶關系管理)、風控(風險評估、監控、管理)以及信息化(供應鏈服務以及供應鏈金融信息化、大數據平臺的建立、信息整合分析、統計)等各個部門的責任,以及相互之間的制衡和協作關系。一旦某個職責弱化,就會產生巨大風險。
二是戰略和管理的穩定與協調。如今很多供應鏈金融中出現的風險問題,往往來自于戰略和管理的不一致、不協調,或者說由于戰略擴張、目標畸形化導致管理制度和流程的斷裂。一般在開展供應鏈金融的初期階段,為了形成自身的品牌效應,形成良好的合作機制,特別是為了獲得金融機構的信任和支持,供應鏈金融服務提供者往往會聚焦其熟知的業務領域,對合作企業的資格審核會比較嚴格,風險控制也相對完善,金融業務與產業活動的結合也會較為緊密。
然而一旦獲得初步成功,在行業或市場中產生了聲譽和地位,大量資金進入或者投資者參與,為了擴大規模,占領市場,就會出現戰略膨脹的狀況,要么盲目擴大經營領域,進入到之前不熟悉的行業領域,自認為其管理體系和業務邏輯能適應所有的產品市場;要么盲目擴大客戶資源,放松了資格審查與準入條件,一些不太符合供應鏈融資要求的客戶都進入到了供應鏈體系中。
甚至有的組織在取得初步成功后,改變了供應鏈金融服務的初衷,逐步放棄了立足產業、服務供應鏈企業的原則,逐步向資本運作靠攏,試圖變成一個純粹的金融公司。所有這些狀況,都會導致管理體系和管理流程的缺失,最終出現巨大的供應鏈金融風險。
5 風險結構化
風險結構化指的是在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的過程中,能合理地設計業務結構,并且采用各種有效手段或組合化解可能存在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在理解風險結構化的過程中,同樣有兩點需要考慮:
一是針對于不同的風險來源,因應和降低風險的手段和途徑是具有差異性的。供應鏈金融是供應鏈風險和金融風險的雙重疊加,具有高度的復雜性,因此,在結構化分散風險的過程中,必然需要多種不同形態的手段和要素。
總體上講,供應鏈金融中可能存在的風險類型包括了合規風險(Compliance Risks),根據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發布的《合規與銀行內部合規部門》,“合規風險”指的是金融機構因未能遵循法律法規、監管要求、規則、自律性組織制定的有關準則、以及適用于自身業務活動的行為準則,而可能遭受法律制裁或監管處罰、重大財務損失或聲譽損失的風險;模式風險(Model Risks),即因為商業模式、業務模式或經營方式的缺陷或失誤導致的損失;流程風險(Process Risks),即供應鏈金融組織程序失當產生的問題;操作風險(Implementation Risks),即實施過程中因為各種行為失誤導致的風險。
顯然,針對于不同狀態的風險類型,就需要采用多種手段加以彌補,并且還需要考慮這些手段的組合效應;
二是盡管存在著各種化解、分散風險的手段,但是應當看到不同手段和要素的重要程度和風險分散能力是不盡一致的,也就是說風險手段存在著優先級,例如,在特定的供應鏈金融業務中,保險可以作為分散風險的手段之一,但是往往不能成為化解風險的最后或唯一方式。甚至作為擔保方的主體也存在著優先順序,這是因為不同主體的信用狀況具有較大的差異性,自身的經營歷史、文化、對法規和契約精神的理解都會影響到對風險出現之后的應對方式。
6聲譽資產化
在供應鏈金融創新中,聲譽代表了企業在從事或參與供應鏈及其金融活動中的能力、正直或責任。這一狀態是促進金融活動穩定、持續發展,防范風險的重要保障。聲譽的喪失意味著企業或組織具有較高的道德風險,可能會因為惡意的行為破壞供應鏈金融所必須要求的生態環境和秩序,從而產生巨大危害。為了實現上述目標,在聲譽資產化評估中需要對借款企業更加全面、系統、客觀地反映其綜合聲譽和信用,這包括對借款企業基本素質、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盈利能力、創新能力、成長能力、信用記錄以及行業狀況等影響因素的綜合考察評價。
首先是企業基本素質。企業基本素質是影響企業信用狀況的內部條件,較高的企業素質可以保證企業具有較好的法律合規意識,以及良好的契約精神,保障企業正常、合理、持續地發展,獲得合法的經濟效益。
其次是償債能力。企業償債能力是企業信用狀況的最主要表現,也是企業信用評價的首要指標。企業償債能力及反映企業經營風險的高低,又反映企業利用負債從事經營活動能力的強弱。
第三是運營能力。營運能力是指通過企業生產經營資金周轉速度等有關指標所反映出來的資金利用的效率,它表明企業管理人員經營管理、運用資金的能力。企業生產經營資金周轉的速度越快,表明企業資金利用效果越好、效率越高、企業管理人員的經營能力越強。營運能力的大小對盈利的持續增長與償債能力的不斷提高,產生決定性影響。
第四是盈利能力。企業的盈利能力是企業信用的基礎,企業只有盈利,才有可能按期償還債務。盈利能力是指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獲取利益的能力,使企業管理水平和經營業績的集中體現。
第五是創新能力。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對于形成競爭優勢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尤其對于科技型的中小企業尤為重要。
第六是成長潛力。成長潛力是推動企業不斷前進,改善資信狀況的作用力,只有成長潛力大的企業才能保證盈利的持續性,其信用狀況才會好。這包括三方面:一是企業所在行業的發展前景,以及企業能否真正從事符合產業發展趨勢的供應鏈運營;二是企業能否獲得關鍵利益相關方的支持,特別是國家政策支持;三是企業自身的成長能力。
第七是信用記錄。信用記錄是企業以往借貸和履約狀況,它不僅反映企業的償債能力,同時也客觀的反映企業的償債意愿。我國的信用基礎非常薄弱,對中小企業進行信用評價,必須注重企業的借貸渠道、借貸的狀況以及償債意愿分析。值得指出的是在對企業聲譽進行評估的過程中,企業主個體的生活行為和要素也是需要關注的重要方面,這是因為中小企業主的個體行為往往對整個企業的運營產生直接影響,也決定了供應鏈金融中的潛在風險。
【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經典化】相關文章:
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分析03-06
供應鏈金融風險分析03-07
供應鏈敏捷化的管理10-21
供應鏈金融風險案例分析12-07
供應鏈金融風險及防范攻略03-07
供應鏈的信息化03-18
化工企業供應鏈管理信息化應用分析03-05
一體化物流與供應鏈管理戰略分析03-05
供應鏈電子商務化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