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企業計劃與決策-科學決策的要求與方法
企業決策管理耶茨創作的一本對企業生產經營的決策過程進行管理的活動,即確立決策目標,搜集相關信息,謀劃多決策方案,最優方案的選擇與決定,執行決策,反饋控制的活動過程的管理。YJBYS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于企業決策的文章,僅供大家閱讀交流~
(一)決策科學化的要求
企業經營決策是對未來行動確定目標,從兩個以上可行方案中選取一個滿意方案的分析決斷過程,是一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系統分析過程。是否按照科學的思想進行決策,是決策科學化的決定性因素。一般認為決策科學化包括以下幾點:
1.合理的決策標準
經營決策很難達到完全合理的標準,這是因為要做到完全合理的決策需要具備幾個前提條件:
、贈Q策者對各種方案及其執行結果要無所不知;
、跊Q策者有無限的預測能力;
③決策者對各種目標有一個貫徹始終的優先順序;
、軟Q策不受時間約束;
、輿Q策約束條件是固定不變或同步變化的。但對決策來說,具備所有這些條件實際上是不可能的。所以盡管數學模型、電子計算機在決策中的應用日益廣泛,而決策卻由“足夠滿意化”代替了“最優化”的標準。
2.有效的信息系統
企業的經營活動和決策,時刻離不開信息。現代社會各種信息量大、面廣,根本不能靠人們的記憶來傳遞。必須建立有效的管理決策信息系統。所謂有效 性就是信息的收集、加工、傳遞要及時、準確、適用、經濟。所謂管理決策信息系統是指能生產并向用戶提供有用信息的整體。為獲取有用信息,系統要接收各種數 據,將它們轉換成信息,并加以儲存,以便提供給用戶。這個系統不直接參與決策過程,而是為決策過程提供信息資源。建立這個系統的前提條件是掌握企業外部的 信息渠道和企業內部的信息流。
3.系統的決策觀念
這是指用系統的方法對企業的經營活動進行系統分析、系統設計和系統抉擇。企業是一個經濟系統,它由若干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子系統所構成。企業 又是整個社會大系統的子系統。決策是以整體化最優為目標的,因而企業這個社會子系統的決策要以社會系統的優化為前提;企業內部子系統的決策要以企業經濟系 統的優化為前提。
按照系統的觀念,企業在進行經營決策時,要分析企業經濟系統由哪些因素和力量所構成,這些因素和力量之間存在著怎樣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關系。在此基礎之上,設計經濟活動的目標、戰略、供產銷、財務等整體結構、勞動結構和反饋控制子系統。
4.科學的決策程序
決策程序科學化有兩重含義:
其一,決策程序是一個科學系統,其每一步驟都有科學含義,相互間是有機聯系的;
其二,為使每一步驟達到科學化,還應有一整套科學技術作保證。健全的科學決策程序,具體可分為確定決策目標、探索可行方案、選優決策三個階段。
5.決策方法科學化
決策的最古老辦法是憑習慣和個人經驗,談不上對決策方法的系統研究。工廠制度出現后的兩個世紀以來,決策方法的改進有兩條基本途徑:第一,按常 規辦事,不必事事重新決策;第二,建立健全專門的組織機構,賦予其專門處理某類決策的權力和責任,分工明確。上述兩條基本途徑的主要精神是制度化、常規化 再加組織保證。這種精神直到今天還是決策方法改進的基本原則。
20世紀50年代以來,在上述基本原則的前提下,經營管理方面的決策方法的改進出現了很多新的特點,不但發展速度快,而且發生了質的變化。其兩大特點是:
(1)數學化、模型化、計算機化,同時建立了電子數據處理系統或管理信息系統這樣的組織作保證。這些所謂決策的“硬”技術得到了迅速發展和廣泛應用。
(2)注意發揮人的智慧的所謂“軟”技術,即專家創造力方法。它通過心理學和社會學的研究以及廣泛的管理實踐,已經初步總結出較成功的經驗。這兩類決策方法相互區別、相互補充,使決策越來越科學化,成為現代決策方法的發展趨向。
(二)確定型決策方法
確定型決策的基本特征是指事件的各種自然狀態是完全肯定的,而且經過分析計算可以得到各方案的明確結果。企業中多數決策問題是例行的、重復出現 的,是程序性技術經濟問題;也有些問題是未定型的,但條件與結果明確且易于判斷,這些問題可以用“單純擇優方式”解決。一般對確定型決策也要采用適當的數 學方法。
1.量本利分析法
量本利分析法也稱盈虧平衡分析法,是企業經營決策常用的有效工具。它根據產品銷售量、成本、利潤的關系,建立參數模型,分析決策方案對企業盈虧的影響。決策者可借助它對方案進行設計和選優。
(1)量本利分析的原理。量本利分析的基本原理是邊際分析理論。使用的具體方法,是將企業的生產總成本分為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觀察產品銷售單 價與單位變動成本的差額,若前者大于后者,便存在“邊際貢獻”。當總的邊際貢獻與固定成本相等時,恰好盈虧平衡。這時每增加一個單位產品,就會增加一個單 位的邊際貢獻利潤。
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的劃分主要依據與產品產量(或工作量)的關系。總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產量范圍內,不隨產量變動而變動的成本之和,是即使產量 為零也要照常支出的總費用,如廠房、機器設備的租金、折舊費,水電費等。但是,從每單位產品的分攤額來看,則產量增加,單位成本降低;產量減少,單位成本 增加。
總變動成本是指隨產量變動而變動的成本之和,如原料、燃料、直接人工費等。但是,從單位產品來看,這類成本卻是基本不變的。
進行量本利分析的主要問題是找出盈虧平衡點,尋找的方法有圖解法和公式法。
1)圖解法。以Y軸表示收入或費用,以X軸表示產量,繪成直角坐標圖。將銷售收入線、固定成本線、變動成本線標到坐標圖上,只要單位產品售價大于單位變動成本,則銷售收入線與總成本線必能相交于某一點,這就是盈虧平衡點。
2)公式法。公式法可分為銷售量計算法和銷售額計算法
銷售量計算法的公式為:
Xo=C1/P-C2
式中C1——固定成本;
C2——單位變動成本;
P——銷售單價;
Xo——盈虧平衡時的銷售量。
銷售額計算法適用于企業固定費用和變動費用難以按產品種類劃分的多品種生產企業。其計算公式為:
So=C1/(1-C2/P)
式中So——盈虧平衡時的銷售額。
(2)邊際收益分析。由上列公式可以看出,單位售價超過單位變動成本,并抵補了單位固定成本以后,才能獲得利潤,產品售價超過變動成本的部分稱為邊際貢獻或邊際收益(利潤)。邊際收益是銷售收入與變動成本的差額。其計算公式為:
D=X(P=C2)
式中X——銷售量;
D——邊際收益總額。
在決策分析過程中,進行邊際收益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只要有邊際收益,就能抵消固定成本。判別是否盈利可用下式:
D=C1+Pr
式中Pr——利潤;
C1——固定成本總額。
邊際收益率是邊際收益與銷售收入的比值。如果已知邊際收益率,就可直接用來計算盈虧平衡點的銷售額,還可分析多品種生產的品種結構等問題(見圖3—6)。(注:3-6圖缺失,請諒解~)
Di=D / XP
式中Di——邊際收益率。
(3)經營安全狀況分析。企業的經營安全狀況,可用安全余額和經營安全率來表示。
安全余額是實際(或預計)銷售額與盈虧平衡點銷售額的差額。
L=XP-XoP
式中XP——實際銷售額;
XoP——盈虧平衡點銷售額;
L——安全余額。
安全余額越大,銷售額緊縮的余地越大,經營越安全。安全余額太小,實際銷售額稍微降低,企業就可能虧損。
經營安全率是安全余額與實際銷售額的比值。
經營安全率在0~1之間,越接近于1,越安全,盈利的可能性越大。
判斷經營安全狀況的標準見表3—4。
當經營安全率低于20%時,企業就要做出提高經營安全率的決策。提高經營安全率有兩個途徑:第一,增加銷售額;第二,將盈虧平衡點下移。盈虧平衡點下移有三種辦法:①降低固定成本;②降低變動成本;③增加固定成本,降低變動成本,使總成本下降。
判斷經營安全狀況的標準
經營安全率經營狀況
30%以上安全
25%-30%比較安全
15%-25%b不太好
10%-15%要警惕
10%以下很不安全
(4)銷售利潤決策和生產方法的盈利性對比分析。量本利分析法可用于確定達到目標利潤的銷售額。當預測的銷售額為約束條件時,則可用來確定目標利潤,并且還可用它進行達到目標利潤的價格決策等。其基本公式為:
SE=(1-C2/P)/(C1+P2)
式中P2——目標利潤;
SE——達到目標利潤的銷售額(或預測銷售額)。
量本利分析法還可用于生產方法的盈利性對比分析。例如,手工生產、半自動化生產和全自動化生產三種不同的生產方法,設備投資不同,固定成本和變 動成本結構不同,量本利的關系也不同。手工生產的企業,設備投資較少,折舊額較少,固定成本較低,變動成本較大;如果企業改為自動化生產,增加設備投資, 則折舊額增多,固定成本加大,變動成本所占比重減少。在進行方案比較時,可用量本利分析方法的原理進行分析比較。使用兩個方案的成本相等的臨界銷售量(轉 換點)的計算公式如下:
臨界銷售量=(方案Ⅱ的固定成本一方案I的固定成本)/(方案I的變動成本一方案Ⅱ的變動成本)
2.線性規劃法
在經營決策中經常遇到這樣的問題:如何將有限的人力、物力、資金合理地投入和運用,產出社會所需要的更多的使用價值,為企業獲取最好的經濟效 益。用數學方法表示,就是要在一定的限制(約束)條件下,尋求某一目標函數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當約束條件表示為線性等式或不等式,目標函數表示為線性函數 時,就稱為線性規劃問題。
線性規劃的模型是由變量、約束條件、目標函數三者構成的。
首先,確定變量。變量是決策者對決策問題控制的因素,是一組未知數,用X1表示。
其次,列出約束條件。約束條件是實現目標函數的一組限制條件,一般表現為資源限額,如設備能力、原材料供應數量等。
最后,確定目標函數。目標函數是決策者要達到的最優目標與變量之間相互關系的數學描述。用極大值(max)或極小值(min)表示。
3.微分法
在經營決策過程中,常遇到一些經濟問題,要在能夠實現目標的各種方案中選擇一個費用最少的方案作為最優方案。而有關方案的費用支出,一部分與變量x成正比例關系,一部分與變量X成反比例關系。這兩筆費用之和最小時,方案最優。
(三)風險型決策方法
風險型決策是一種隨機決策。一般要具備五個條件:①有一個明確的決策目標,如最大利潤、最低成本、最短投資回收期;②存在兩個以上可供選擇的方 案;③存在著不以決策人意志為轉移的各種自然狀態;④可測算不同方案在不同自然狀態下的損益值;⑤可測算出種種自然狀態發生的客觀概率。對于風險型決策, 有收益矩陣、決策樹、敏感性分析等方法,應用最廣泛的是前兩種。
1.收益矩陣
利用收益矩陣進行決策的順序是:先分別設定各方案在不同自然狀態下的收益,然后按客觀概率的大小,加權平均計算出各方案的期望收益值,通過比較,從中選擇一個最佳方案。
2.決策樹
決策樹方法也是以期望收益計算為依據,進行選優決策。所不同的是,決策樹是一種圖解方式,更適合于分析復雜問題。
決策樹的優點是:①可以明確地比較決策問題的各種可行方案的優劣;②對于某一方案有關的事件一目了然;③可以表明每一方案實現的概率;④每一方案的執行結果均能算出預期的收益;⑤特別適合于多級決策的分析。
決策樹的構成有四個要素:決策點、方案枝、狀態節點和概率枝(見圖3—8)。決策樹是以決策節點為出發點,引出若干方案枝,每條方案枝代表一個 方案。方案枝的末端有一個狀態節點,從狀態節點引出若干概率枝,每條概率枝代表一種自然狀態。概率枝上標明每種自然狀態的概率收益值。這樣層層展開,形如 樹狀,由此得名。
決策樹的分析程序如下:
第一步,繪制樹形圖。繪制程序是自左至右分層展開。在進行決策條件分析的基礎上,確定有哪些方案可供決策時選擇,以及各種方案將會發生哪幾種自然狀態。如遇多級決策,則要確定是幾級決策,并逐級展開其方案枝、狀態節點和概率枝。
第二步,計算期望值。期望值的計算要由右向左依次進行。首先將每種自然狀態的收益值分別乘以各自概率枝上的概率,再乘以計算期限,最后將各概率枝的值相加,標于狀態節點上。
第三步,剪枝決策。比較各方案的期望值(如方案實施有費用發生,應將狀態節點減去方案費用后再進行比較)。剪掉期望值小的方案,最終只剩下一條貫穿始終的方案枝,它的期望值最大,是最佳方案,將此最大值標于決策點上。
3.敏感性分析
敏感性分析也稱靈敏度分析,在經營決策中,用于研究決策方案受概率變動影響的程度。概率稍有變動,方案損益值變動幅度較大,往往導致改變決策方案,即被認為是敏感的;否則是不敏感的,方案的敏感性差,決策的穩定性好而風險小,是決策者希望的最佳方案。
(四)不確定型決策方法
不確定型決策,具備風險型決策的前四個條件,但不能根據資料測算各種自然狀態的客觀概率。這種情形下的最佳方案選擇,取決于決策者的主觀概率估計與態度以及他對某決策方案所持的決策標準。
決策者可根據不同的標準和方法進行方案選擇。
1.悲觀決策標準
這是按照“保守”態度采用“小中取大”法(或稱“不利中求有利”準則),也稱“華德決策準則”,即寧可把情況估計得壞一些,先選取各方案收益最低值,經比較,再從中選一個收益最高或最有利的方案,該決策穩妥可靠。
2.樂觀系數決策標準
這個準則是決策者對未來情況持較樂觀的態度,且又考慮到不利形勢產生的影響,又稱赫威斯(Hurwitz)準則。
按此準則,決策者根據市場情況和個人經驗,預先確定一個樂觀系數α作為主觀概率,然后選出每個方案的最大和最小損益值。用a乘以最大損益值,加上(1—a)乘以最小損益值,作為該方案的期望收益,比較各方案的期望收益值,大者為最佳方案。α一般取0.667。
3.中庸決策標準
此法是由決策者先對各方案的自然狀態做出最樂觀的、最保守的以及最有可能的三種估計,然后再將計算出的期望值進行比較、選優。其計算公式為:各方案收益期望值=(最樂觀值+最可能值×4+最保守值)/6
4.最小后悔決策標準
此種方法是“后悔值大中取小”法,也稱薩凡奇(Sayag)決策準則。它以各方案機會損失的大小來判斷方案的優劣。所謂機會損失,指由于市場上出現高需求而決策采取較保守方案,或市場出現低需求而決策采取投資較大的方案所造成的收益差額。
5.同等概率標準(機會均等標準)
此標準也稱為拉普拉斯決策標準。它認為在沒有理由說明哪個事件有更多的發生機會時,只能認為它們發生的機會是均等的。這時各種自然狀態的概率就是:1/n,以此概率去計算各方案的期望值,比較后選擇期望值大的方案作為決策方案。
【企業計劃與決策-科學決策的要求與方法】相關文章:
企業如何科學決策06-06
制定有效的決策方法03-07
企業資源決策系統12-29
解決危機決策管理困境的方法03-10
確定型決策方法有哪些01-23
企業戰略決策的對策06-03
企業融資決策中的納稅籌劃03-19
企業上市輔助的要求03-04
宇博OA企業資源決策系統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