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鍵的跳躍部分動作練習
毽的跳躍動作,以其開展大方、干凈利索、力量性強的特點,受到圈內外人士的喜愛,難怪比賽或表演時,每當運動員展現跳躍動作的踢法時,觀眾都要給予熱烈的掌聲。所以,許多毽友,特別是年歲較輕的毽友,對當前,只能掌握一、兩樣難度不大的跳躍動作,感到不滿足,希望能找到一種合理的練習方法,使運動水平盡快地得到提高,為了找到這一合理的方法,我們還是從理論上,對跳躍動作的花樣踢法,進行一下全面的解析,供毽友們練習參考。
跳躍部份的動作,可分為掌腰、(即起跳時,人體重心隨起跳上移,)不掌腰,(即起跳時,人體重心不隨起跳上移,)兩個部份。從毽子上行下落的方位上,可分為體前、體后、體側三面,從動作的連續性上,可分為續、換、懸三種,從動作的特點上,可分為屈腿擺動跳躍,直腿擺動跳躍、繞轉跳躍、靜止跳躍四樣。
以上所提及到的兩類、三面、三種、四樣的各種花樣踢法,均從屬于掌腰的和不掌腰兩部份,這兩部份從宏觀上講,應當是掌腰的動作難度系數大于不掌腰的動作難度系數。從微觀上講,某些不掌腰的動作難度系數又大于掌腰的動作難度系數。這就是踢毽子運動的`辯證觀點。
至此,一種較為合理的練習方法,從理論上已初見端倪。進一步講,練習時,應先從掌腰部份的動作開始,從易到難進行練習,較為熟練后,再從易到難進行不掌腰部份的動作練習,這種練習先后的次序是不可混淆的。說到這里,有人要問:“掌腰的動作難度系數不是大于不掌腰的動作難度系數嗎?為什么要先進行練習呢?這不是違反了先易后難的原則了嗎”?
這一問題,提的非常關鍵,當前,在許多毽友中,包括水平較高的毽友在內,還掌握不了掌腰的跳躍動作,而不掌腰的跳躍動作,也完成的不準確,次數不多,其原因,皆是混淆了練習先后的次序,甚至,為人師者,也將練習次序混淆了,造成了傳承的遺憾。
我們已經知道,不掌腰的動作,起跳時,人體的重心不隨起跳而上移,只要臀部在起跳時稍往下墮,就能重心不上移。反過來也可以講,只要重心不上移,就能做到臀部往下墮。假如先進行了不掌腰部份動作的練習,久而久之,其動作已基本定型,這時再進行掌腰動作的練習,人體重心隨起跳上移,就和臀部往下墮形成了一對矛盾,只有先克服已基本定型的臀部下墮,才能將重心上移,造成了練習上的困難,即便強以為之,也會造成動作不準確,次數不多,低頭哈腰,姿勢不美觀等弊病。常言說,低頭哈腰,技術不高,就是這個道理。
先進行掌腰的動作的練習,就不會出現上述弊病,原因是,起跳時,強調的重點是,人體重心需隨起跳而上移,練習時間長了,也同樣會形成了動作的定型。這時開始練習不掌腰的動作,只要人體重心不上移,就自然達到了臀部往下墮的目的,化解了矛盾,動作自然顯得游刃、省力。省力,就易做到動作準確,次數就易多,就不會低頭哈腰,姿勢就易美觀。當然,也有例外,如花樣動作,“躁帽兒”(也有稱之為硬纏),是不掌腰的動作,它的難度系數要大于“跳帽兒”(也有稱之為大纏),反而需要先練習不掌腰的“躁帽兒”,這就是上面所講的,微觀角度的理解。
“躁帽兒”是不掌腰的動作,但起跳動作極少,不需要臀部往下墮,它的動作要點是繞轉,應歸屬三大部份之一的動作,它是繞轉和跳躍演變而成,相互結合的動作,繞轉、跳躍結合而成的動作,需以繞轉為前提,沒有好的繞轉為基礎,就不能和跳躍結合起來,因此,需要先進行練習,而“跳帽兒”以掌腰起跳為要點,屬于掌腰部份的動作,起跳后,有足夠的時間進行繞轉動作的完成,如果,先進行了“跳帽兒”的練習,再進行“躁帽兒”的練習,繞轉時就感到時間不足而失敗。由此可見,先進行掌腰部份的練習,并未違反先易后難的原則,而是踢毽子運動的魅力之所在。
【花鍵的跳躍部分動作練習】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