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17幼兒教師資格證考試仿真卷及答案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1.把0~8歲兒童的教育稱為幼兒教育的國家是( )。
A.中國
B.美國
C.英國
D.日本
2.社會本位的課程思想改革,最早比較系統化地反映在柏拉圖的( )。
A.《理想國》
B.《愛彌爾》
C.《教育論》
D.《明日之學!
3.兒童基本具備想象的基礎是在( )。
A.2~3歲
B.1.5~2歲
C.1~1.5歲
D.4~5歲
4.( )是在出乎意料的緊張與危機狀況下出現的情緒狀態。
A.心境
B.激情
C.驚悚
D.應激
5.嬰兒極少對母親不在身邊表現不安,當母親回到身邊時,他們也避免與母親的相互作用,不理睬母親與他們交往的表示。這類嬰兒的依戀類型是( )。
A.安全型
B.回避型
C.矛盾型
D.混亂型
6.以下對托幼園所衛生保健工作的意義論述錯誤的一項是( )。
A.健康的身體是人的素質結構的要素,是嬰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的基礎
B.嬰幼兒正處在生長發育時期,各器官已經發育完善
C.衛生保健工作是促進嬰幼兒身心和諧發育的保證
D.衛生部婦幼衛生司制定了《三歲前教養大綱》、《城市托兒所工作條例》、《托兒所幼兒園衛生保健制度》等,對托幼機構開展早期教育及衛生保健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
7.不屬于健康領域教學活動的環境創設內容的一項是( )。
A.有關身體生長的教學活動的環境創設
B.有關師生關系的教學活動的環境創設
C.有關安全的教學活動的環境創設
D.有關日常健康行為的教學活動的環境創設
8.不屬于從兒童社會性的發展上對幼兒園游戲種類進行劃分的一項是( )。
A.聯合游戲
B.規則游戲
C.旁觀游戲
D.獨立游戲
9.下列哪種教育方法適合藝術教育活動?( )
A.口語法
B.操作法
C.感覺教育法
D.描述法
10.應答評價模式最初是由( )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提出的。
A.斯塔克
B.泰勒
C.斯克里文
D.斯特弗爾比姆
二、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1.簡述學前教育學的研究對象和內容。
2.簡述促進學前兒童言語發展的策略。
3.簡述幼兒教育與家庭的關系。
4.簡述健康教育活動的方法。
三、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1.試述如何達成良好的師生關系。
2.試述我國學前教育的目標。
四、材料分析題(共15分)
據新華社7月22日報道,銀川市某中心幼兒園因食堂衛生問題,導致該園182名兒童出現細菌性痢疾暴發。這一衛生安全事件發生后,衛生部在認定幼兒園承擔主要責任的同時,對銀川市金鳳區衛生監督所監督不力的問題進行了全國通報批評,并建議當地衛生行政部門追究其主要責任人員的失職責任。
請你根據幼兒園集體兒童膳食的相關理論,對上述材料加以分析,并談談有何對策。
五、活動設計題(共25分)
請以“我愛家鄉”為內容寫一個300字左右的教學活動設計。
參考答案及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B【解析】略。
2.A【解析】社會本位的教育目的論的基本主張是以社會的穩定和發展為教育的最高宗旨,教育目的應當依據社會的要求來決定。古希臘思想家柏拉圖在其《理想國》中認為,教育應當因人而異,對平民階級教育要培養他們有勤勞和節制的美德;對軍人應當培育他們勇敢的精神;而對最高統治者的教育則應使他們具有把握世界的智慧,具有“哲學王”的特征。
3.B【解析】1.5~2歲左右的幼兒可以利用日常生活經驗開展想象,此時基本具備了想象的基礎。
4.D【解析】當人遇到閑難,特別是遇到出乎意料的緊急情況時,就進入了應激狀態,把各種潛力調動起來,以應付緊張的局面。
5.B【解析】回避型依戀的嬰兒極少對母親不在身邊表現不安,當母親回到身邊時,他們也避免與母親的相互作用,不理睬母親與他們交往的表示,這類兒童也被稱為“無依戀的兒童”。
6.B【解析】衛生保健工作是托幼園所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是實現托幼園所教養目標和管理目標的重要方面,是促進嬰幼兒身心和諧發育的保證。衛生部婦幼衛生司制定了《三歲前教養大綱》、《城市托兒所工作條例》、《托兒所幼兒園衛生保健制度》等,對托幼機構開展早期教育及衛生保健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健康的身體是人的素質結構的要素,是嬰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的基礎。嬰幼兒正處在生長發育時期,各器官發育尚不完善,免疫力較弱,易感染疾病,這就需要加強衛生保健工作,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使集體生活的嬰幼兒健康成長。
7.B【解析】健康領域不同內容教學活動的環境創設包括:(1)有關日常健康行為的教學活動的環境創設;(2)有關飲食營養的教學活動的環境創設;(3)有關身體生長的教學活動的環境創設;(4)有關安全的教學活動的環境創設;(5)有關心理健康的教學活動的環境創設;(6)有關體育鍛煉的教學活動的環境創設。
8.B【解析】從兒童社會性的發展上把兒童的社會游戲分為非游戲行為、旁觀游戲、獨立游戲、平行游戲、聯合游戲、合作游戲六種。
9.C【解析】感受教育法適用于藝術教育活動,內容主要包括觸覺、視覺、味覺、立體感覺等感官訓練。
10.A【解析】應答評價模式最初是由斯塔克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提出的,以后由美國學者古巴、林肯等人進一步發展完善而成。
二、簡答題
1.【答案要點】學前教育學是專門研究學前教育現象,揭示學前教育規律的一門科學。比如,幼兒園應如何安排兒童的一日生活,才能有利于兒童的健康成長;教師應如何創設游戲環境,才能充分發揮游戲活動在幼兒發展中的作用等都是它所要探討的問題。
學前教育學的研究內容主要包括:兒童觀的演變與發展;教育觀的形成與變革,學前教育的目標與任務;學前教育課程的種類與評價;幼兒園社會教育的價值與實施;幼兒游戲的價值與指導;幼兒園家庭教育指導的內容與原則;幼兒教師的素養與培訓。
2.【答案要點】(1)傾聽能力的培養。(2)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
(3)早期閱讀能力的培養。
3.【答案要點】(1)家庭是幼兒成長最自然的生態環境。家庭是社會最基本的單元,也是幼兒成長最自然的生態環境,擔負著養育幼兒的重大責任。對于幼兒來說,與父母共同生活是最重要的需要。
(2)家庭是幼兒的第一所學校。父母對孩子的態度給幼兒以后對社會的態度奠定了基礎。在個性、社會性、智力發展和文化特征方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和最重要的環境影響因素。每個幼兒都從自己的家庭生活中獲得不同于他人的經驗、形成自己的行為習慣、發展待人處事的能力以及語言等。這一切在幼兒人園后,仍然極大地影響和制約著幼兒園教育,幼兒園教育只能在幼兒原有的基礎上展開,否則教育效果不佳。
(3)家長是幼兒園重要的教育力量。家長與幼兒天然的聯系使家長具有別人難以替代的優勢,一旦家長與教師為著一個共同的目的攜起手來,教育效果就將倍增。家長作為重要的教育力量表現在:家長的參與極有利于幼兒的發展;家長是教師最好的合作者;家長的配合有利于教育教學活動的順利實施;家長本身是幼兒園寶貴的教育資源。
4.【答案要點】
(1)動作與行為練習。讓幼兒對已經學過的基本動作與基本技能、健康行為與生活技能等進行反復練習,從而加深理解,形成穩定的動作、行為習慣。例如,盥洗的基本順序、衣服的穿脫與整理、持筷的方法,都必須在教師和家長的具體幫助、指導下反復練習才能真正掌握。
(2)感知體驗法。感知體驗法是指導幼兒感覺器官認識、判別事物特征的方法。這種方法能加深幼兒對事物的印象,同時由于加入身體動作,更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引起幼兒的注意。
(3)口令信號法。熟練機智地運用口令是教師進行體育教學和組織體育活動不可缺少的技巧。教師的口令要洪亮、清晰、準確,語氣要果斷,聲調要有感情。信號是指通過拍手、鼓聲、音樂、呼數、哨音等聲響來幫助幼兒做練習的方法。注意信號運用要及時,聲音高低要適當,音樂、鼓點等連續信號的速度和節奏要根據動作和游戲情節的需要而變化。
(4)情境表演法。教師或幼兒就特定的生活情景加以表現,然后讓幼兒思考分析情境中涉及的健康教育問題。比如,就“有些食品幼兒不宜吃得太多”這一實際問題進行情境表演,讓幼兒分析判斷,懂得日常生活中要能控制飲食才有利于健康這個道理。
三、論述題
1.【答案要點】達成良好師生關系的基本做法是:
(1)消除幼兒對教師的恐懼。幼兒在剛剛進入幼兒園時,對陌生的環境與陌生的人會有一種恐懼感。因此,教師要以親切的面部表情,和藹可親的語氣同幼兒進行交談。而且對于新人園的幼兒要盡力幫忙讓他們熟悉幼兒園。教師一方面要采取寬容的態度,另一方面還要以自己的常識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因為兒童往往對于有常識的教師特別有好感。
(2)讓幼兒學會如何尊重他人。中小班幼兒往往因為發展的不成熟,對于友誼的界線并不十分清楚,有些幼兒更是把和藹可親與軟弱可欺混為一談。面對這一情況,教師不要以硬克硬,而是要讓幼兒首先分清這兩個詞的內在含義,而且還要幼兒對自己的言行負起必要的責任。(3)與兒童共同制定良好師生關系的基本原則。教師與幼兒要做到相互尊重、相互愛護、相互支持。因為這才是我們所希望的良好師生關系。在實現良好的師生關系方面的“主要責任者”是教師、保育員與幼兒,但也包括幼兒園中的每一個人。這些人都必須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身體,而且還要具有正確的“愛”的精神。只有所有的幼兒教育工作者團結起來,保教結合、協調一致,才能使兒童身心得到和諧健康的發展。
2.【答案要點】托兒所的保教目標:1981年,衛生部婦幼所就頒發了《三歲前小兒教養大綱(草案)》,提出托兒所的保教總目標是:“培養小兒在德、智、體、美各方面得到發展,為造就體魄健壯、智力發達、品德良好的社會主義新一代打下基礎。”具體表現為:
(1)發展小兒的基本動作,進行適當的體格鍛煉,增強兒童的抵抗力,提高嬰幼兒的健康水平,促進身心正常發展。
(2)發展小兒模仿、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通過語言及認識周圍環境事物,使小兒智力得到發展,并獲得簡單知識。
(3)進行友愛、禮貌、誠實、勇敢等良好的品德教育。
(4)培養小兒的飲食、睡眠、衣著、盥洗、與人交往等各個方面的文明衛生習慣及美學的觀念。
幼兒園的保教目標:1996年原國家教育委員會在頒布的《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明確指出,幼兒園的保教目標是實行保育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對幼兒實施體、智、德、美諸方面全面發展的教育,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主要表現在:
(1)促進幼兒身體正常發育和機能的協調發展,增強體質,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和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
(2)發展幼兒智力,培養正確運用感官和運用語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進對環境的認識,培養有益的興趣和求知欲望,培養初步的動手能力。
(3)激發幼兒愛家鄉、愛集體、愛勞動、愛科學的情感,培養誠實、自信、好問、友愛、勇敢、愛護公物、克服困難、講禮貌、守紀律等良好的品德行為和習慣以及活潑、開朗的性格。
(4)培養幼兒初步感受美和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
四、材料分析題
【答案要點】幼兒園的飲食問題也是影響幼兒安全健康的因素之一;幼兒在幼兒園的進食全權交給食堂,所以食堂衛生的優劣與否直接決定幼兒飲食的衛生質量,幼兒的用食從食堂到教室,需要經過食堂的工作人員,食堂用具,保育員等環節,這中間每一個環節都要保證不出問題,案例中當幼兒園暴發了細菌性痢疾,說明食堂是病毒主要來源,食堂的衛生是否達標是保證幼兒在幼兒園健康與否的重中之重。針對這個問題,可以有以下對策:
(1)幼兒園的食堂包括廚房必須達到衛生局的標準。
(2)食堂工作人員要有一定的衛生標準和行為規范。
(3)幼兒園的食物來源要保證其健康衛生。
(4)沒有得到批準,非食堂工作人員絕對不可以進入食堂。
五、活動設計題
【設計案例】《我愛家鄉》
活動目的:
使孩子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家鄉,熱愛家鄉,通過此活動增強幼兒環保意識。
活動內容:
1.了解家鄉名勝古跡及部分土特產。
2.教育幼兒熱愛家鄉,要保護家鄉名勝古跡,增強幼兒環保意識;顒訙蕚洌
1.通過家園聯系,要求家長配合帶幼兒在家鄉旅游拍照,收集各種名勝古跡資料。2.環保資料:家鄉環境遭遇破壞的圖片、視頻等。
3.布置好“美麗的家鄉”展廳。
活動過程:
1.穩定幼兒情緒,組織教學。
2.進入展廳,教師擔任解說員。
3.出示有關環保方面的照片,引導幼兒討論。
4.自由活動。
5.在大部分幼兒參觀討論結束時組織幼兒創編兒歌;顒友由欤
請幼兒將自己美麗的家鄉風貌用筆畫下來,并組織幼兒進行“美麗的家鄉”繪畫展。
【幼兒教師資格證考試仿真卷及答案解析】相關文章:
2017司法考試《卷四》仿真題及答案解析03-03
2017幼兒教師資格證考試仿真卷及答案03-09
201幼兒教師資格證考試模擬卷及答案解析03-09
幼兒教師資格證模擬卷及答案解析03-11
2017司法考試《卷一》仿真試題及答案03-09
2017司法考試《卷三》仿真題及答案01-22
2017導游資格證考試仿真題及答案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