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企業法律顧問企業管理知識考點分析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和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化,企業法律顧問制度已成為我國企業的一項重要管理制度,企業法律顧問工作已逐步走上規范化、制度化的軌道。企業法律顧問作為企業的管理人員在企業依法決策、依法經營管理和依法維護合法權益方面發揮著日益突出的作用,并成為我國企業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增強國際競爭力的一支不可缺少的法律力量。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市場競爭更加激烈,企業法律顧問作為具法律知識和企業管理知識的復合型人才,肩負的工作任務越來越重,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
國民經濟核算
國民生產總值(GNP) 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終結果。一國常住單位從事生產活動所創造的增加值在初次分配中主要分配給該國的常住單位,但也有一部分以生產稅及進口稅(扣除生產和進口補貼)、勞動者報酬和財產收入等形式分配給非常住單位;同時,國外生產所創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生產稅及進口稅(扣除生產和進口補貼)、勞動者報酬和財產收入等形式分配給該國的常住單位,從而產生了國民生產總值的概念。它等于國內生產總值加上來自國外的凈要素收入。與國內生產總值不同,國民生產總值是個收入概念,而國內生產總值是個生產概念。
國內生產總值(GDP) 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國內生產總值有三種表現形態,即價值形態、收入形態和產品形態。從價值形態看,它是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全部貨物和服務價值超過同期中間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資產貨物和服務價值的差額,即所有常住單位的增加值之和;從收入形態看,它是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創造并分配給常住單位和非常住單位的初次收入分配之和;從產品形態看,它是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最終使用的貨物和服務價值與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價值之和。在實際核算中,國內生產總值有三種計算方法,即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種方法分別從不同的方面反映國內生產總值及其構成。
三次產業 是根據社會生產活動歷史發展的順序對產業結構的劃分,產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門稱為第一產業,對初級產品進行再加工的部門稱為第二產業,為生產和消費提供各種服務的部門稱為第三產業。它是世界上較為通用的產業結構分類,但各國的劃分不盡一致。
我國的三次產業劃分是:
第一產業:農業(包括種植業、林業、牧業和漁業)。
第二產業:工業(包括采掘業,制造業,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和建筑業。
第三產業:除第一、第二產業以外的其他各業。由于第三產業包括的行業多、范圍廣,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第三產業可分為兩大部分;一是流通部門,二是服務部門。具體又可分為四個層次:
第一層次:流通部門,包括交通運輸、倉儲及郵電通信業,批發和零售貿易、餐飲業。
第二層次:為生產和生活服務的部門,包括金融、保險業,地質勘查業、水利管理業,房地產業,社會服務業,農、林、牧、漁服務業,交通運輸輔助業,綜合技術服務業等。
第三層次:為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質服務的部門,包括教育、文化藝術及廣播電影電視業,衛生、體育和社會福利業,科學研究業等。
第四層次:為社會公共需要服務的部門,包括國家機關、政黨機關和社會團體以及軍隊、警察等。
支出法國內生產總值 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用于最終消費、資本形成總額,以及貨物和服務的凈出口總額,它反映本期生產的國內生產總值的使用及構成。
最終消費 指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對于貨物和服務的全部最終消費支出,也就是常住單位為滿足物質、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從本國經濟領土和國外購買的貨物和服務的支出;不包括非常住單位在本國經濟領土內的消費支出。最終消費分為居民消費和政府消費。
居民消費 指常住住戶對貨物和服務的全部最終消費支出。居民消費按市場價格計算,即按居民支付的購買者價格計算。購買者價格是購買者取得貨物所支付的價格,包括購買者支付的運輸和商業費用。居民消費除了直接以貨幣形式購買貨物和服務的消費之外,還包括以其他方式獲得的貨物和服務的消費支出,即所謂的虛擬消費支出。居民虛擬消費支出包括以下幾種類型:單位以實物報酬及實物轉移的形式提供給勞動者的貨物和服務;住戶生產并由本住戶消費了的貨物和服務,其中的服務僅指住戶的自有住房服務;金融機構提供的金融媒介服務;保險公司提供的保險服務。
政府消費 指政府部門為全社會提供公共服務的消費支出和免費或以較低價格向住戶提供的貨物和服務的凈支出。前者等于政府服務的產出價值減去政府單位所獲得的經營收入的價值,政府服務的產出價值等于它的經常性業務支出加上固定資產折舊;后者等于政府部門免費或以較低價格向住戶提供的貨物和服務的市場價值減去向住戶收取的價值。
資本形成總額 指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獲得的減去處置的固定資產加存貨的變動,包括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和存貨增加。
固定資本形成總額 指常住單位購置、轉入和自產自用的固定資產,扣除固定資產的銷售和轉出后的價值,分有形固定資產形成總額和無形固定資產形成總額。有形固定資產形成總額包括一定時期內完成的建筑工程、安裝工程和設備工器具購置(減處置)價值,以及土地改良、新增役、種、奶、毛、娛樂用牲畜和新增經濟林木價值。無形固定資產形成總額包括礦藏的勘探、計算機軟件、娛樂和文學藝術品原件等獲得減處置。
存貨增加 指常住單位存貨實物量變動的市場價值,即期末價值減期初價值的差額。存貨增加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負值;正值表示存貨上升,負值表示存貨下降。它包括生產單位購進的原材料、燃料和儲備物資等存貨,以及生產單位生產的產成品、在制品等存貨等。
貨物和服務凈出口 指貨物和服務出口減貨物和服務進口的差額。出口包括常住單位向非常住單位出售或無償轉讓的各種貨物和服務的價值;進口包括常住單位從非常住單位購買或無償得到的各種貨物和服務的價值。由于服務活動的提供與使用同時發生,因此服務的進出口業務并不發生出入境現象,一般把常住單位從國外得到的服務作為進口,非常住單位從本國得到的服務作為出口。貨物的出口和進口都按離岸價格計算。
勞動者報酬 指勞動者因從事生產活動所獲得的全部報酬。包括勞動者獲得的各種形式的工資、獎金和津貼,既包括貨幣形式的,也包括實物形式的;還包括勞動者所享受的公費醫療和醫藥衛生費、上下班交通補貼和單位支付的社會保險費等。對于個體經濟來說,其所有者所獲得的勞動報酬和經營利潤不易區分,這兩部分統一作為勞動者報酬處理。
生產稅凈額 指生產稅減生產補貼后的余額。生產稅指政府對生產單位生產、銷售和從事經營活動以及因從事生產活動使用某些生產要素(如固定資產、土地、勞動力)所征收的各種稅、附加費和規費。生產補貼與生產稅相反,指政府對生產單位的單方面收入轉移,因此視為負生產稅,包括政策虧損補貼、糧食系統價格補貼、外貿企業出口退稅收入等。
固定資產折舊 指一定時期內為彌補固定資產損耗按照核定的固定資產折舊率提取的固定資產折舊,或按國民經濟核算統一規定的折舊率虛擬計算的固定資產折舊。它反映了固定資產在當期生產中的轉移價值。各類企業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折舊是指實際計提并計入成本費中的折舊費;不計提折舊的政府機關、非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和居民住房的固定資產折舊是按照統一規定的折舊率和固定資產原值計算的虛擬折舊。原則上,固定資產折舊應按固定資產的重置價值計算,但是目前我國尚不具備對全社會固定資產進行重估價的基礎,所以暫時只能采用上述辦法。
營業盈余 指常住單位創造的增加值扣除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和固定資產折舊后的余額。它相當于企業的營業利潤加上生產補貼,但要扣除從利潤中開支的工資和福利等。
直接消耗系數 指某一個部門生產單位總產出需要直接消耗各部門產品和服務的數量,也稱為投入系數。它反映該部門與其他部門之間直接的技術經濟聯系和直接依賴關系。
完全消耗系數 指增加某一個部門單位總產出需要完全消耗各部門產品和服務的數量。完全消耗系數等于直接消耗系數和全部間接消耗系數之和,它是全面揭示國民經濟各部門之間技術經濟的全部聯系和相互依賴關系的主要指標。
機構單位 指能以自己的名義擁有資產、發生負債、從事經濟活動并與其他實體進行交易的經濟實體。根據機構單位在生產、消費、融資活動中所起的不同作用,資金流量核算將常住單位區分為如下四類機構單位:非金融企業、金融機構、政府單位、住戶和國外。
機構部門 將相同性質的機構單位歸并在一起,就形成機構部門。資金流量核算中區分了如下幾類機構部門:非金融企業部門、金融機構部門、政府部門、住戶部門。
非金融企業與非金融企業部門 非金融企業指主要從事市場貨物生產和提供非金融市場服務的常住企業,它主要包括各類法人企業。所有非金融企業歸并在一起,就形成非金融企業部門。
金融機構與金融機構部門 金融機構指主要從事金融中介以及與金融中介密切相關的輔助金融活動的常住單位,它主要包括中央銀行、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非銀行信貸機構和保險公司。所有金融機構歸并在一起,就形成金融機構部門。
政府單位與政府部門 政府單位指在我國境內通過政治程序建立的、在一特定區域內對其他機構單位擁有立法、司法和行政權的法律實體及其附屬單位。政府單位的主要職能是利用征稅和其他方式獲得的資金向社會和公眾提供公共服務。通過轉移支付,對社會收入和財產進行再分配。它主要包括各種行政單位和事業單位。所有政府單位歸并在一起,就形成政府部門。
住戶與住戶部門 住戶指共享同一生活設施、部分或全部收入和財產集中使用、共同消費住房、食品和其他消費品與消費服務的常住個人或個人群體。所有住戶歸并在一起,就形成住戶部門。
非常住單位與國外部門 所有不具有常住性的機構單位都是非常住單位。將所有與我國常住單位發生交易的非常住單位歸并在一起,就形成國外部門。
初次分配總收入 初次分配指以勞動者報酬、固定資產折舊、生產稅及財產收入等形式對增加值進行的分配。初次分配形成的收入余額為初次分配總收入。
經常轉移 指部門間以實物和資金方式實現的單方面轉讓。包括社會保險付款、社會補助、僑匯、無償捐贈、賠償等。
可支配總收入 指各機構部門在初次分配總收入基礎上通過經常轉移后所獲得的收入。這部分收入用于最終消費和儲蓄。
總儲蓄 指可支配總收入扣除最終消費后的余額。
資本轉移 指一個部門無償地向另一個部門支付用于資本形成的資金,是一種不從對方獲取任何對應物作為回報的交易。資本轉移具有不同于經常轉移的兩個特征,一是轉移的目的是用于投資,而不是用于消費;二是資產所有權的轉移,而不僅僅是使用權的轉移。資本轉移包括投資性補助和其他資產轉移,根據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投資性補助是指財政投資性撥款,即財政撥款中用于基本建設、更新改造和其他固定資產投資的部分。
凈金融投資 從實物交易角度看,它是指總儲蓄加資本轉移收入減資本轉移支出減資本形成總額后的余額。從金融交易角度看,它是金融資產的增加額減金融負債的增加額之后的余額。
通貨 指以現金形式存在于市場流通領域中的貨幣,包括輔幣和紙幣。
存款 指以各種形式存在的所有存款,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款、住戶儲蓄存款、財政存款、外匯存款和其他存款。
貸款 指金融機構向非金融部門提供的各種形式的所有貸款,包括短期貸款、中長期貸款、財政貸款、外匯貸款和其他貸款。
證券 包括債券和股票
保險準備金 指對人壽保險準備金和養恤基金的凈權益、保險費預付款和未結索賠準備金。
結算資金 指銀行的匯兌在途資金。
金融機構往來 指各機構之間的資金往來,包括同業存放款和同業拆借款。
準備金 指各金融機構在中央銀行的存款及繳存中央銀行的法定準備金。
中央銀行貸款 指中央銀行向各金融機構的貸款。
經常項目 包括貨物、服務、收益及經常性轉移。
貨物 指通過我國海關進出口的貨物,以海關進出口統計資料為基礎,并根據國際收支統計口徑的要求,出口、進口都以商品所有權變化為原則進行調整。出口和進口金額均按離岸價格統計。
服務 包括運輸、旅游、通訊、建筑、保險、國際金融服務、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專有權力使用費和特許費、各種商業服務、個人文化娛樂服務以及政府服務。
收益 包括職工報酬和投資收益。投資收益包括直接投資、證券投資和其它投資的收益和支出以及直接投資收益的再投資。
資本項目 包括移民轉移、債務減免等資本性轉移。
金融項目 包括直接投資、證券投資和其它投資。
直接投資 指外國、港澳臺地區在我國和我國在外國、港澳臺地區以獨資、合資、合作及合作勘探開發方式進行的投資。
證券投資 指外國、港澳臺地區購買(或我國買回)我國(包括地方政府和企業)發行的股票、債券等有價證券和我國(政府、企業、私人)買賣外國、港澳臺地區發行的股票、債券等有價證券。
其它投資 包括外國提供給我國和我國提供給外國的貿易信貸、貸款、貨幣和存款以及其它資產。
儲備資產增減額 指我國在黃金儲備、外匯儲備、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儲備頭寸、特別提款權、使用基金信貸等方面本年末與上年末余額之間的差額。儲備資產增加用負號表示。
【企業法律顧問企業管理知識考點分析】相關文章:
企業法律顧問企業管理知識練習題08-13
企業法律顧問企業管理知識復習題04-26
2017企業法律顧問考試企業管理知識模擬試題及答案10-22
企業法律顧問案例分析08-23
企業法律顧問考試考點記憶方法總結01-14
企業管理知識要點07-26
企業法律顧問制度對企業的作用07-28
企業需要重視企業法律顧問07-04
企業法律顧問案例分析之跳槽篇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