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冬至吃羊肉習俗的由來
冬至是中國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度過這天寓意著天地的平衡開始新的循環,在民間流傳著各種不同的習俗來度過這天。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于冬至吃羊肉習俗由來的文章,希望能為你提供幫助!
冬至吃羊肉習俗的由來
民間把冬至稱為“過小年”。對于農民來說,冬至開始了,也就有忙不完的農活了。相傳在冬至這一天耕田,就可以把草根永遠地除掉,于是,這一天又叫“草王會”。
據說,那一天,拜師傅、拜尊長,討得一年的福財、一年的安康。師傅、尊長這時也盡揀好詞兒送出口,讓說的聽的,心里都暖融融,這叫“賀冬至”;同僚之間相互拜賀,預祝來年有個好運氣,平時的勾心斗角,一切的恩怨情仇都拋開去,這叫“拜冬至”;有的地方在這一天甚至出動全家,到野外去掃墓,儀式大約和清明差不多,這叫“上冬墳”。
周圍同姓的人家多了,還要舉行“冬至會”,就是一大家族的人共同祭祖先。
家庭經濟條件稍好一點的,就在這一天宰豬腌肉。我們這兒有句俗語:“冬至不割肉,枉在世上走。”因此,有錢人家都在這一天腌臘肉、灌香腸,準備過年的年貨。誰都明白:冬至這天腌的肉,不腐壞,不流油,放的時間久。
這些活兒忙完了,還要到田地里采一些桑葉,拿回家,不能曬太陽,不能用火烤,讓它自然陰干,這就是“冬桑葉”。可以用做中藥,有祛風的藥效;或者將采回的桑葉蒸9次,再露9次,以后才能配做藥引子。
每到冬至,村莊早已籠罩在淡淡的薄霧中了,人影悠悠,淌向各自的住房,將那一副好心情帶回家去,晚上還要和一家人吃狗肉呢!這習俗聽說是從漢代開始的。
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狗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贊不絕口。冬至吃狗肉從此就在民間傳開來,不僅吃狗肉,還吃羊肉以及各種滋補品,希望來年有個好兆頭。到后來,又狗肉就慢慢轉變成了羊肉,最好是再配上祛風防寒的中藥。于是,冬至吃羊肉湯的習俗在四川地區廣為流傳。
冬至怎么吃羊肉
羊肉健脾粥
新鮮羊肉250克(洗凈切碎),大米200克,苡仁30克,加水適量,慢火煲2小時成粥后,再加適量食鹽、生姜、胡椒和花生油調味,分早、午、晚3次食用。
本品適用于脾胃虛寒,癥見食少腹脹、疲憊無力、大便溏稀、嘔吐呃逆、舌苔淡白、脈浮數,以及胃、十二指腸潰瘍、慢性結腸炎等患者。
羊肉補中粥
新鮮羊肉250克(洗凈切碎),山楂30克,懷山藥25克,加水適量,慢火煮羊肉至爛熟時,取出山楂,加糯米300克,用慢火煲成粥,分6次食用,早晚各1次。
本品適用于中氣不足,癥見神疲肢倦、少氣懶言、飲食無味、舌淡苔白、脈細無力及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下垂、子宮下垂等患者。
羊肉附香羹
新鮮羊肉350克(洗凈切片),小茴香4克(另包),附子3.5克(打碎后先煎半小時),生姜10克,加水1000毫升,慢火煲至羊肉爛熟,加食鹽適量調味,吃肉喝湯,分2~3次食用。
本品適用于虛寒腹痛,癥見平素怕冷、腹部隱痛、五谷不化、舌苔白嫩、脈虛弱者。
羊肉壯陽煲
取新鮮羊肉300克(洗凈切片),熟地黃25克,紅棗10克,海馬25克,生姜10克,核桃肉50克。把上述材料放入沙鍋中,加水適量,以小火慢煮3~4小時,然后加食鹽適量調味,分2~3次食用。
本品適用于腎陽虛,癥見腰膝酸軟、下肢怕冷、夜尿頻多、舌淡苔白、脈沉弱者。
羊肉扶弱煲
新鮮羊肉1000克(洗凈切碎),扁豆15克(打碎),當歸9克,干姜和川椒適量,加水猛火煮沸后,再以文火燜熟后,加鹽適量,分3~5次食用。
本品主要適用于體質虛弱的老年人,癥見平素怕冷、疲憊乏力、小便頻多且易患感冒、久病臥床者。
羊肉玉屏湯
新鮮羊肉500克(洗凈切片),北芪30克,黨參30克,防風15克,加水慢火煮至羊肉爛熟,然后加姜、蔥、黃酒、胡椒粉和食鹽適量,吃肉喝湯,分3次食用,每天一次。
本品適用于肺衛不固,癥見面色蒼白、自汗畏風、神疲肢倦、舌淡苔白、脈虛無力及平素易患感冒、咳喘者。
羊肉防寒粥
新鮮羊肉300克(洗凈切碎),大米150克,生姜50克,胡椒粉10克,加水適量,用猛火煮沸后,再用慢火煲3小時,早、晚各進食一次。
本品適用于氣血虛寒者,癥見形寒肢冷、頭暈目眩、臉色蒼白或萎黃、心悸失眠、舌淡嫩、脈細弱。
羊肉補血湯
新鮮羊肉300克(洗凈切片),當歸25克,紅花15克,白芍15克,熟地黃25克,加水適量,慢火煲2~3小時,然后加入蔥、料酒、食鹽適量食用,每天一次,連續食用3~5天。
本品適用于血虛兼瘀者,癥見面黃色暗、心悸失眠、月經不調、經血不盡、產后血虛、手足發麻、舌淡色白、脈細無力。
小貼士:羊肉有一股令人不快的膻味,而受到一部分人的冷落。小編建議大家在烹調羊肉時,可以加入適量的料酒和生姜,這樣不僅可以去膻氣,還能保持羊肉原有的風味。當然,羊肉雖好也不是人人皆宜。比如,發熱的病人、腹瀉的病人和體內有積熱的人就最好不要食用。
拓展:各地習俗
北方人吃餛飩和餃子
在北京,有句諺語叫“冬至餛飩夏至面”。對于有著“好吃不如餃子”習俗的其他北方人來說,也普遍有冬至吃餃子和餛飩的風俗。
在超市銷售冷凍制品專區可以看到,冷柜里擺滿了狀元、哈好妹、灣仔碼頭等各種品牌的速凍餃子和餛飩。不同地方的人們對餛飩的稱呼還不一樣,比如廣東人把餛飩稱為云吞,湖北人則稱之為包面,江西人稱其清湯,四川人稱抄手。河南人在冬至這天,要吃“捏凍耳朵”。原來,吃“捏凍耳朵”是河南人冬至吃餃子的俗稱,據說是吃了餃子后,可以讓人們在寒冷的冬天里,不會被凍掉耳朵。
江南一帶吃湯圓
古詩有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痹诮系某欣,思念、海霸王等各種品牌的大大小小的速凍湯圓被擺在了顯眼位置,每個品牌的廠家促銷員都擺上一個電磁爐,將煮好的湯圓送給消費者品嘗,以此吸引大家購買。
據了解,吃湯圓也是冬至的傳統習俗之一。廣東潮汕人把冬至稱為冬節。冬至的時候,他們也有吃湯圓的習俗,而且有“吃過冬節圓,就算大一年(歲)”的說法,意思是說,吃了冬至的湯圓,便又長了一歲。冬至吃湯圓的習俗在江南一帶尤為盛行。江南百姓在冬至前,常用糯米粉做成面團,包上精肉、蘋果、豆沙、蘿卜絲等餡料,制成湯圓。對于江南人來說,“湯圓”是冬至必備的食品。因為“圓”有“團圓”、“圓滿”之意,所以,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以此寄寓對來年合家團圓的祈福。此外,江南水鄉還有在冬至全家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
廣東人吃冬至肉
對廣東人來說,冬至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日,甚至比春節還重要得多,所以,廣東人有句話叫“冬至大過年”。
據介紹,冬至這天,大多數廣東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風俗。其中,燒臘就是廣東人冬至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傳統食品。全家人在祭祖之余,準備一桌大魚大肉、臘肉臘腸,談笑風生地吃一頓,以祈求來年能鴻運當頭,大吉大利。有些廣東人還有在冬至這天向親朋好友送臘肉的.習俗。為此,各家超市精心設置了紅紅火火的臘味坊,里面掛滿了各式各樣的臘肉、臘腸、臘鴨、火腿、咸肉、熏肉等,不僅有散裝的,還有袋裝的,讓市民各取所需。為了吸引市民購買,有的超市還派出工作人員,在超市外面擺起臘味品攤檔,向過路的市民銷售臘肉制品。
泉州人“冬節不回家無祖”
泉州俗有“冬節不回家無祖”之說,故出門在外者,都會盡可能回家過節謁祖。冬節早晨,要煮甜丸湯敬奉祖先,然后合家以甜丸湯為早餐。有的人家還于餐后留下幾粒米丸,粘于門上,稱“敬門神”。泉州人吃丸,稱元宵丸為“頭丸(圓)”,冬節為“尾丸(圓)”,這樣頭尾都圓,是意味著全家人整年從頭到尾一切圓滿。但清嘉慶《惠安縣志·風俗志》對冬節吃丸是這樣解釋的:“十一月,冬至,陽氣始萌,食米丸,乃粘丸于門。凡陽尚圓,陰尚方,五月陽始生,黍先谷而熟,而為角黍,以象陰,角,方也。冬至陽始生,則為米丸,以象陽,丸、圓也;各以其類象之。夏至不以為節,抑陰也。”中午祭敬祖先,供品用葷素五味,入夜,又舉行家祭如除夕,供品中必有嫩餅菜。泉俗過年,一年中只有冬節、除夕和清明節要備辦嫩餅菜,據說都寓有“包金包銀”之意,旨在祈望家庭興旺發達。舊時如屬大宗望族者,還于是日開宗廟詞堂大門,舉行祭祖儀式,與清明節的那次祭祖,合稱春冬二祭。祭儀十分嚴格,參加者虔敬至誠。
在惠安,冬節除祭祖外,還有一些清明節同樣的習俗,如可于是日前后十大內上山掃墓獻錢,修墳遷地也百無忌諱。
【冬至吃羊肉習俗的由來】相關文章:
四川冬至習俗吃羊肉的由來12-23
冬至為什么吃羊肉冬至吃羊肉的由來08-27
冬至吃羊肉的好處12-25
冬至祭祖習俗的由來06-27
冬至的由來和習俗12-22
2016年冬至的由來與習俗10-09
關于冬至的由來和習俗08-22
2016冬至吃餃子的由來及習俗09-10
冬至吃湯圓的習俗作文精選范文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