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神經外科常見疾病有哪些
你知道什么是神經外科嗎?你知道神經外科常見的疾病有哪些嗎?下面是yjbys小編為大家帶來的神經外科常見疾病的文章。歡迎閱讀。
一、顱內腫瘤
什么是顱內腫瘤?
指顱腦內原發或繼發新生物,可發生任何年齡,常見有膠質細胞瘤、腦膜瘤、聽神經瘤及轉移瘤。典型表現為頭痛、嘔吐、視神經水腫,還可引起復視,意識障礙、頭暈,猝倒,大小便失禁及血壓升高等局灶癥狀;嚴重者可致腦疝、腦危象,危及生命。
顱內腫瘤診斷常借助于CT、核磁共振(MRI)、腦血管造影(DSA),顱內腫瘤的治療主要是手術切除腫瘤,必要時還需輔助化療、放療。
術前注意事項
克服悲觀情緒,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以良好的心態配合治療。
術前進食高營養易消化的清淡飲食,戒煙、戒酒,全麻手術者術前禁食10-12小時,禁飲6-8小時。
避免用力咳嗽、用力大便、情緒激動等因素,以免誘發顱內壓升高,加重病情。
術前一天下午剃光頭后并用肥皂水清洗頭皮,戴上帽子。注意防止感冒。
有癲癇發作史的病人應連續服藥,避免癲癇大發作,手術當天可暫停服藥。
下列兩種情況不宜手術:
①術前半月服用抗凝藥物,如阿司匹林等,女病人月經來潮時。
、谟懈鞣N感染的存在,如感冒發熱、咳嗽、痰多等,易導致術后感染加重,不宜手術。
術后注意事項
病人全麻術后未清醒時去枕平臥,或側臥,以防止口腔分泌物及嘔吐物吸入氣管引起窒息。清醒后血壓正常者可搖高床頭(15-30度),有利顱內靜脈回流,減輕充血性腦水腫。
手術后神志完全清醒又無嘔吐,可進食少量流質飲食,以后逐漸改為半流質→軟食→普食,不能吞咽者可留置胃管鼻飼流質。
保持口腔清潔,每日口腔護理兩次,進食后嗽口,排除口腔殘渣,防止口腔感染。
躁動病人防止墜床,應放好床欄,系好約束帶,防止跌傷。
長期臥床者,應每2-3小時翻身、拍背,防止壓瘡及墜積性肺炎。
術后可能發生并發癥:腦疝,腦疝病人表現為意識障礙進行性加重,出現昏迷。
病人術后導尿管常需保留一段時間,應注意定時夾閉導管,訓練膀胱排尿功能,以利盡早順利拔除尿管,拔管應由醫護人員操作,切記自行拔管。
顱內腫瘤患者一般在術后7-10天拆線,營養較差或者老年患者以及原切口再次手術者,酌情延長1-2天。
患者頭部拆線后,頭皮有時會有癢感或輕微疼痛,這些屬正,F象。傷口愈合1個月后可以洗頭,此前可以用溫水毛巾擦拭。避免抓撓傷口,以免傷口破損發生感染。
出院須知
注意休息,避免過于勞累和重體力勞動,行動不便者防止跌傷,活動時最好有人陪伴。
飲食應加強營養,給予高熱量(如牛奶、豆漿、雞蛋、巧克力及甜食等),高蛋白(如肉類、魚類、蛋類、乳類及豆類等),高維生素(如蔬菜、水果等),易消化飲食,促進機體恢復。
加強康復訓練,對有功能障礙的肢體經常做主動和被動運動,防止肌肉萎縮。言語困難者應訓練談話,從字詞到句,循序漸進,促使功能康復。
有繼發癲癇者,應隨身攜帶疾病證明單,堅持服抗癲癇藥3—5年,不要單獨外出,禁止騎車、開車、游泳、高空作業等。
顱內腫瘤相關問答
垂體腺瘤
1
垂體腺瘤患者為什么會頭痛?緩解之后再次加重是為什么?
答:頭痛是因為腫瘤直接刺激鞍隔或鞍內壓增高。當腫瘤突破鞍隔,鞍內壓降低,疼痛可減輕或消失。當腫瘤向鞍旁發展侵入顱底硬膜、血管及壓迫三叉神經,或腫瘤向鞍上發展突入第三腦室,造成空間空或導水管梗阻,出現顱內壓增高而導致的頭痛劇烈。
2
垂體腺瘤的輔助檢查方法有哪些?
答:(1)內分泌檢查:充血查生長激素、皮質醇、雌二醇、黃體生成素、黃體酮、卵泡刺激素、腎上腺皮質激素、睪酮、泌乳素、甲狀腺激素。
(2)放射學檢查:除了X線平片外,蝶鞍多軌跡斷層像、腦池造影、DSA、CT、MRI的應用,對腺體瘤的診斷具有重要幫助。
3
腺體瘤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答:(1)藥物治療:口服溴隱亭可治療PRL腺瘤、垂體生長激素(GH)腺瘤,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腺瘤。生長抑素可治療GH腺瘤。無功能腺瘤及垂體功能低下者,可采用激素替代療法。
(2)手術治療。
(3)放射外科:適用微腺瘤。
(4)放療:適用于手術不徹底或可能復發的垂體腺瘤及原發轉移癌或轉移瘤。
4
垂體腺瘤的手術效果如何?復發率高嗎?復發者的手術效果如何?
答:垂體腺瘤的手術良好率在60%~90%,單復發率較高,各家報道不一,國外資料為7%~35%。復發者如能及時診斷和手術或放療,有效率仍可在80%以上。
5
垂體腺瘤怎樣觀察尿量?
答:注意觀察尿液的色、質、量、尿相對密度(比重)和尿滲透壓。準時、準確地記錄每小時尿量。
6
經蝶垂體腺瘤切除術后有哪些注意事項?
答:(1)鼻腔內指套紗條術后48h拔出除。注意觀察鼻腔有無清水樣液體流出,同時予呋麻滴鼻液滴鼻每日4次,連續14d。鼻腔干燥者可用消毒液狀石蠟滴鼻,每日數次。
(2)避免術后劇烈咳嗽、用力擤鼻涕和打噴嚏,以防腦脊液鼻漏。
(3)手術后遵醫囑去枕平臥。
7
如何判斷經蝶垂體腺瘤切除術后是否出現腦脊液鼻漏?
答:經蝶垂體腺瘤切除術后患者一旦出現鼻腔有清水樣液體流出或感覺有液體自鼻腔咽腔流入口腔,應設法予無菌管鼻流液做糖定性和定量檢查,以確定是否有腦脊液鼻漏。
8
腦脊液漏護理:
答:“四禁”、“三不”、“二要”、“一抗”。“四禁”是指禁止耳道填塞、禁止耳道和鼻腔沖洗、禁止藥液滴入、禁止腰穿;“三不”指不擤鼻涕、不打噴嚏、不劇烈咳嗽;“二要”指一般取仰臥位并酌情將床頭抬高15°、要在鼻或耳道外面蓋一塊消毒紗布以保持清潔并在頭下墊干凈布巾;“一抗”指配合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9
垂體腺瘤患者術后飲食有哪些注意事項?
答:飲食、飲水應少量多次?筛鶕娊赓|報告指導其在飲食中添加少許食鹽或橘子等含鉀物補充,防止電解質紊亂。多食新鮮水果、蔬菜,以增加腸蠕動,保持大便通暢。避免茶葉、西瓜等利尿食物,以免加重尿崩。
顱咽管瘤
1
什么是顱咽管瘤?
答:顱咽管瘤是一種良性先天性腫瘤,從胚胎期顱咽管的殘余組織發生。發病率約占顱內腫瘤的4%。發病高峰為7~13歲,但任何年齡均可發病,男性稍多于女性。
2
咽鼓管瘤有哪些臨床表現?
答:(1)顱內壓增高癥狀:頭痛、嘔吐、視乳頭水腫、展神經麻痹等。
(2)視神經受壓癥狀:視力、視野改變及眼底變化。
(3)下丘腦癥狀:肥胖性生殖無能、體溫調節失常、尿崩癥、嗜睡、精神癥狀、貪食或拒食癥、高泌乳素(PRL)血癥、促垂體激素分泌喪失。
(4)垂體功能障礙癥狀:體格發育遲緩、身體矮小、瘦弱,易倦怠。
(5)鄰近正黃:癲癇、幻嗅、幻味等。
3
顱咽管瘤意識改變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觀察?
答:電解質紊亂、體內激素水平低下是顱咽管瘤意識改變的主要原因,應觀察患者有無乏力、惡心、嘔吐、不思飲食、面色蒼白及進行性的意識障礙等激素水平低下和電解質紊亂等癥狀。
腦室腫瘤
1
腦室系統由哪幾部分組成?
答:包括左、右側腦室,第三腦室和第四腦室。
2
側腦室腫瘤有哪些臨床表現?
答:顱內壓增高、精神障礙、癲癇和局灶癥狀,如偏癱、失語、感覺障礙等。
3
第三腦室腫瘤和第三腦室后部腫瘤(松果體區腫瘤)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答:(1)顱內壓增高:腫瘤阻塞空間孔或壓迫導水管,影響腦脊液循環,導致腦脊液滯留,引起腦室擴大和顱內壓增高。
(2)尿崩癥:常為生殖細胞瘤的首發或主要表現。
(3)視力視野變化:腫瘤壓迫或浸潤視交叉。
(4)意識障礙:腫瘤壓迫或浸潤下丘腦或顱內壓增高所致。
(5)雙眼上視不能或聽力障礙:見于松果體區腫瘤。
4
第四腦室腫瘤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答:顱內壓增高、枕部疼痛,頸部強直和強迫頭位。后組腦神經受損表現,腦干癥狀以及視神經乳頭改變,嚴重者可導致枕骨大孔疝。
5
為何第四腦室腫瘤術后要著重注意患者呼吸?
答:由于手術直接或間接影響延髓網狀結構的呼吸中樞,患者可能出現呼吸節律改變或減慢甚至呼吸停止,所以在觀察時尤要注意觀察患者呼吸頻率、節律、深度的變化。
6
為什么氣道護理是第四腦室腫瘤術后護理重點?
答:由于手術可能刺激第四腦室底部的迷走神經背核、舌下神經核,引起嘔吐、嗆咳、吞咽困難、伸舌困難、舌后墜等癥狀。術后腦干水腫或血流動力學改變可能引起腦干缺血,累及腦干中的腦神經核,出現咽喉肌癱瘓,吞咽、咳嗽反射減弱甚至消失,不能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所以在第四腦室腫瘤患者術后護理中,呼吸道管理是護理重點。
聽神經瘤
1
什么事聽神經瘤?
答:聽神經瘤是由第Ⅷ對腦神經的前庭分支外層的鞘膜細胞所長出的一種良性腫瘤,為聽神經鞘瘤。
2
聽神經瘤的首發癥狀是什么?
答:發作性頭昏和眩暈,或單側耳鳴和聽力下降。耳鳴多為連續性高調音,類似蟬鳴或汽笛聲。單側聽力下降如不伴明顯耳鳴多不為患者所察覺,不少患者是在聽電話時才發現一側耳聾重聽,或伴有其他癥狀才發現。
3
聽神經瘤術后飲食注意事項有哪些?
答:術后禁食1~2d。待患者完全清醒后,檢查無后組腦神經損傷時再分次少量緩慢進流質。食物選擇不易出現誤吸的果凍樣或胡狀食物,根據病情逐漸過渡到普食。進食時宜取坐位或半坐位,不要用吸管飲水,以免誤吸入氣管引起嗆咳、窒息。吞咽困難者于術后48h行鼻飼流質,并注意觀察胃液,以及時發現并處理應激性潰瘍。每日用壓舌板輕觸患者咽部,觀察是否會引起嘔吐反射,吞咽、咳嗽反射是否恢復。教會患者進行空吞咽動作練習,使其能盡早恢復自行進食。
4
聽神經瘤術后面癱患者,做面神經修復手術的最佳時間?
答:如果術時已確定面神經完全離斷,術后2~3周患者情況允許,即應盡早修復面神經。如果術時面神經保留,術后面癱可予藥物治療,觀察3~6個月,才能使面部運動功能開始恢復。
三叉神經痛
1
何謂三叉神經痛?
答:又稱痛性痙攣或痛性抽搐,是一種原因未明的三叉神經分布區內短暫、反復發作的劇烈疼痛,多發生中老年人。疼痛發作時間間隔可為數周、數月或數年不等。
2
哪些原因可導致三叉神經痛?
答:三叉神經痛在臨床上分為原發性、繼發性兩種。前者發病原因不明,可能因微血管眼迫近腦干的三叉神經根,引起神經脫髓鞘,產生異位沖動或偽突觸傳遞所致;厚著多由于腫瘤動靜脈畸形等刺激三叉神經所致。
3
何謂微血管減壓術?
答:微血管減壓術是采用顯微血管外科的處理方法。移開與三叉神經有關的血管(動脈或靜脈),并采用減壓材料如滌綸片、明膠海綿、聚四氯乙烯(Teflon)等隔開血管和神經,以達到術后顏面部疼痛停止的目的。
4
為什么三叉神經痛術后會出現唇部皰疹或潰瘍?
答:正常人在三叉神經半月節內潛伏單純皰疹病毒,手術對三叉神經的激惹誘發單純皰疹病毒致病,在三叉神經分布區出現皰疹。一般發生在術后2~3d。
二、顱腦外傷
腦外傷救治越早,傷員的生存率和生存質量越高,死亡率和殘廢率越低。 頭部受傷多見于交通、建筑、工礦等意外事故及自然災害,戰爭時見于火器傷。
臨床表現
(一)意識障礙
由于受傷的嚴重程度不同,可有多種表現。由輕至重可分為:
(1)嗜睡:能喚醒,可勉強配合檢查及回答問題,反應遲鈍,停止刺激后入睡;
(2)朦朧:給予較強的痛刺激或語言刺激方可喚醒,只能作一些簡單、模糊或條理不正確的回答;
(3)淺昏迷:意識遲鈍,無語言反應,對強痛刺激有逃避動作,深淺生理反射存在;
(4)昏迷:意識喪失,對強痛刺激反應也遲鈍,淺反射消失,深反射減退或消失,角膜反射和吞咽反射可存在,常有小便失禁;
(5)深昏迷:對外界一切刺激無反應,各種反射消失,瞳孔光反應消失,肌張力消失或極度增強。
(二)頭痛、嘔吐
受傷局部可有疼痛。但頭部多呈持續脹痛,常伴有惡心和噴射狀嘔吐。
(三)生命體征改變
體溫、呼吸、脈搏、血壓可以反應顱腦損傷的程度。生命體征正;蜉p微變化多表示傷情較輕,病情平穩;生命體征變化較大多提示病情危重,急需處理,如血壓升高、脈壓差加大,心率緩慢或異常加快,呼吸深慢和節律不規整等。
(四)眼部征象
由于顱腦損傷病人多有昏迷,觀察瞳孔、眼球運動及眼底改變可較客觀地了解病情。瞳孔:正常人直徑為3-4mm,小兒略大,雙側等大同圓,如果瞳孔散大,光反應消失伴有意識障礙多提示病情危重。正常眼球位置對稱,各方向運動靈活,如有同向凝視或固定,或視軸散開等提示顱內受損。眼底觀察如發現視乳頭水腫、出血等提示顱內高壓或眼球內受傷。
(五)神經系統局灶癥狀與體征
585a2b69b7e37.jpg
顱腦受傷后可以出現一種或多種癥狀:隨意運動、言語、精神活動的異常;失語、書寫不能;記憶力、計算能力差;軀體麻木、肢體單癱或偏癱、肌張力失調;尿崩、高熱、消化道出血;全身強直;共濟運動失調;吞咽不能、聲音嘶啞,口角歪斜等。
顱腦血腫護理
體位護理:
采取頭高位,床頭抬高30°,有利于靜脈血回流和腦脊液回流。減少顱內血容量和降低顱內壓。
高熱護理:
高熱可加速體內新陳代謝活動,加重腦缺氧和腦水腫,應做積極處理,將體溫控制在38℃以下。保持室溫于28-30℃,室內應空氣流通,并定時進行空氣消毒。降溫以物理降溫為主,可用冰袋置于腋下、腹股溝等處,或用冰帽降溫。注意用冰袋降溫時要外加包布,避免發生局部凍傷。藥物降溫時應注意出汗量,大量出汗可引起虛脫。高熱時還需注意補液,并注意加強口腔護理和皮膚護理,預防肺部并發癥。
營養補充:
顱腦損傷后機體處于高代謝狀態,耗氧量增加蛋白質分解加速,因此應注意補充高能量。重型腦外傷患者會因腸蠕動減慢、排便反射被抑制或臥床等原因發生便秘,而便秘會引起腹痛,腹脹,顱內壓增高的患者還可能因用力排便而誘發腦疝。所以保持大便通暢也非常重要。
治療原則:
對于輕型顱腦損傷患者應注意觀察病情變化,并可于急診室留觀,進行頭皮損傷的清創、縫合等,必要時對癥處理和行顱腦CT檢查。中型顱腦損傷應住院治療,做好手術準備工作并隨時行手術治療。重型顱腦損傷,盡早手術或采取有效的藥物治療方法,搶救腦疝。
顱腦損傷治療可分為三個階段:急性期(傷后1周)、過渡期(傷后1-2周)、康復期(3周以后)。急性期治療的首要目的是搶救病人的生命,并通過急診手術及早期適當藥物治療,減輕和避免繼發性顱腦損傷,以提高病人的生存質量,對于原發性腦損傷主要是對癥處理,預防并發癥,但現有的醫療措施并不能改變原發性損傷。過渡期主要應注意是否有新的病情變化出現,及時處理,并開始康復治療?祻推谥饕轻槍δX損傷的并發癥與后遺癥的康復治療。
一般顱腦外傷的治療包括:手術清除血腫、減壓、清創等,脫水治療,亞低溫治療,神經保護劑及神經營養劑治療,抗感染,全身營養支持,物理治療,康復鍛煉,抗癲癇,顱骨修補等。
>>外傷性癲癇相關知識
外傷性癲癇是指繼發于顱腦損傷后的癲癇性發作,可發生在傷后的任何時間,甚難預料,早者于傷后即刻出現,晚者可在頭傷痊愈后多年始突然發作。不過,并非所有的腦外傷病人都并發癲癇,其發生率各家報道由0.1%~50%不等,由于資料不同,差異甚大。外傷性癲癇的發生以青年男性為多,可能與頭傷機會較多有關。一般說來,腦損傷愈重并發癲癇的機會愈大。多于受傷后1-3個月開始出現癲癇發作,也有的出現較晚,1-3年或更長。發作表現為部分性發作、全身性發作、部分性繼發全身性發作。
外傷癲癇除具有一般癲癇的特點外,還有如下特點:大腦內神經組織的形態、結構的器質性改變;部分患者伴有肢體運動、感覺、語言、智力等障礙;多數患者腦部有血運循環障礙;多數有確定位置的癲癇灶,頭部CT掃描及磁共振成像等可發現有腦部部分組織軟化、萎縮等密度及信號改變等;腦電圖可有慢波、尖波等病理性波出現。外傷后早期癲癇常在首次發作之后有一間歇期,數周或數月不等,以后頻率逐漸增高,約在3~5年左右半數病人可能有所好轉,或趨于停止。部分病人中仍繼續有所發作,但頻率不足,程度較輕者抗癇藥物多能控制。另有少數人癲癇發作頻繁,甚為頑固,預后較差。
癲癇發作如不能得到控制,反復發作會使受損的腦組織進一步受到損害,一般應根據發作類型用藥,用藥的原則是使用最小劑量,完全控制發作,又不產生副作用,故劑量應從小開始,逐漸增加到完全控制發作,并根據病人發作的時間,有計劃地服藥。所選定的藥物一旦有效,最好是單一用藥,不輕易更換,并行血藥濃度監測,維持血藥嘗試直至完全不發作2~3年,再根據情況小心逐步緩慢減藥。特別指出的是出院后長期服用,逐步減量,非常重要。若達到完全停藥后仍無發作,則可視為臨床治愈。對少數晚期難治性癲癇經系統的藥物治療無效時,則需行手術治療,在腦皮質電圖監測下將腦瘢痕及癲癇源灶切除,約有半數以上的病人可獲得良好效果。
癲癇只要不發作就如同常人?拱d癇藥物治療總的有效率為75-80%,大多數病人用藥后能明顯地控制發作,或使發作次數減少,程度減輕。有些病人雖然需要長期服藥,但仍能正常地生活。約有20-25%的患者常用的藥物不能控制其發作,成為所謂難治性癲癇。
>>抗癲癇藥物用藥須知
在正確用藥的情況下,不但可以控制癲癇發作,藥物副作用也是可以避免的,長期服用抗癲癇藥物的量應該是能夠控制發作的最小劑量。開始服用一種新藥時可能會感到疲乏、困倦或輕度不適,這些副作用常常會隨著身體對藥物的逐漸適應而消失。不要突然停藥,換藥而可能使發作加重。應定期復查以得到專科醫生的指導,如患者不按時服藥,酗酒,熬夜均可使臨床發作經久不愈。癲癇的用藥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不要自作主張而造成不必要的反復。減藥、停藥前,醫師會根據不同的病人及診斷來決定。
一般的原則為:
1)至少兩年以內無臨床發作;
2)腦電圖恢復正常;
3)減藥、停藥的過程應謹慎、緩慢,服用兩種以上藥物的情況下應一種一種減。個別病人減藥至完全停藥甚至需要經歷一年以上的時間。
【神經外科常見疾病有哪些】相關文章:
內科臨床常見疾病有哪些05-27
內科臨床常見疾病有哪些呢09-13
神經外科常見疾病之顱腦損傷07-23
春季傳染病預防知識-春季常見疾病有哪些08-09
出現哪些癥狀要到神經外科就診10-07
紅茶有哪些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