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口譯員的“危機管理”
引導語:“危機管理”(Crisis management)這個詞隨著西方管理理論的引入而逐漸熱門起來。下面是yjbys小編為你帶來的口譯員的“危機管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現在不僅是企業,政府部門也常常大談“危機管理”。“危機”無處不在,但在中國人的眼里。“危”中有“機”,這才是“危機”一詞的真意。從這個角度來說,之所以要進行危機管理,主要還是為了趨利避害,避免“危”,而尋找“機”。
在管理學的理論中,通?蓪⑽C管理分為兩大部分:危機爆發前的預計,預防管理和危機爆發后的應急善后管理。由于危機的出現往往具有突發性,因此“防患于未然”總是要比“亡羊補牢”的好。
“危機管理”的概念其實適用于各種行業,只是“危機”的程度可能有所不同而已。那么,在口譯的現場,同傳譯員是不是也會遇見各種各樣的危機呢?遇到危機又需要進行怎樣的危機管理呢?這些就是這篇小文想要討論的話題。
以下我會列出現在所能想到的口譯現場可能遇見的“緊急情況”,以及相應的對策,以便心理上有所準備,不至于臨陣慌張。
1、技術設備問題
雖然現在的口譯設備從以前必須布線,到現在可以不用布線,直接使用紅外發射,技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口譯現場,尤其是同傳現場所涉及到的設備還是很多的。有現場的話筒、揚聲器、接收機、同傳耳機、發射機、輻射板、燈光、舞美、電腦、大屏幕等等,其中任何一種設備都有可能出現問題。對于口譯員來說,最常遇見的問題主要有現場的聲音進不了耳機,或者是有很大的噪音,也包括現場發言人突然播放筆記本里的視頻,聲音無法通過話筒傳進同傳耳機。
對策:現場的聲音進不了耳機的情況還是比較少的,如果出現了這種情況,應該趕緊聯系technician來解決問題。但是,耳機里有噪音,卻常常是個棘手的問題。往往是會議開始的頭天晚上,技術人員已經調的耳機里沒有噪音了,但是第二天早晨一來,噪音很大,主要的原因是現場又啟用了許多其他的設備,和話筒的信號相互干擾,有的時候技術人員另外單接一根線直接從話筒到同傳耳機,就能夠消除掉其中的噪音。但是很多時候是沒有這樣一根線的,所以有的時候,只能是在可以忍受的噪音條件下工作。特別需要提醒的是,當同傳聽到的耳機里有噪音的時候,聽眾的耳機里一般也會有同樣的電流聲,所以這種感覺是很不舒服的。技術人員還是應該盡量和酒店人員協調解決好這個問題。對于口譯員來說,能做的一是盯著設備提供商去解決問題,二是在設備人員不盡力的情況下,聯系主辦方協調解決問題。至于現場發言人突然播放筆記本里的視頻,事先又沒有通知的情況下,如果同傳耳機里聽不清視頻的聲音,那就有權不翻譯,最多也就是好心地簡單介紹一下視頻可能涉及的內容。好在很多突然播出的視頻,畫面上都已經添加了subtitle了,細心的發言人也擔心現場的人聽不清楚。
2、客戶挑錯
“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這句老話對于口譯員來說也很適用。做了一些日子的口譯員,尤其是交傳譯員,大概都有過被現場挑錯的經歷,挑錯的有可能不一定是客戶,可能只是又懂語言,又懂專業的“業內人士”。挑錯也分幾種情況,有些是善意的,有些是不懷好意的。善意的挑錯,其實可以看成是一種善意的提醒,因為有些內容口譯員畢竟沒有與會的代表熟悉,比如有些術語的專門說法,有些項目的前因后果,有些專有名詞、人名、地名什么的,如果有代表能夠善意的提醒,自然會對口譯員給力不少。但是也有不懷好意地刻意挑錯。這樣的人也不少,他們挑錯的目的有可能是為了顯擺自己的知識豐富,也有可能是為了挑錯后下次用他自己提供的翻譯,當然也有可能是有些代表可能打心底里就對口譯員的工作不屑。但問題在于,那些不屑于口譯工作的人,自己又不愿親自去翻譯,而他們只有自己親身去翻譯了,尤其是去翻譯一個自己并不熟悉的行業時,他們才會懂翻譯的艱辛。
對策:對于善意的提醒,欣然接受,有不明白的地方甚至可以主動求教,而對于惡意的挑錯,怎樣處理可以視情況而定。如果是經驗比較豐富的老翻譯,可能會拼就不要報酬,憤憤地對可以挑錯的人說,有本事你來吧,老子不干了!稍微嫩一點的翻譯,可以找個茶歇的機會和“刺頭”talk一下,問問他是不是對自己有意見,可不可以注意一下挑錯的方式,并表示虛心接受他的意見。再嫩一點的翻譯,至少做到不要一被人挑錯,就驚慌失措,不管怎么樣,除非客戶明確說要把你換了,你還是要硬著頭皮堅持下去,給出在自己能力范圍內的最佳譯文,努力讓挑錯的人挑不出來錯。當然,要想少遇見這種情況,最終還是要從自身的能力和知識入手,如果你能對討論的內容了如指掌,挑錯的人也就挑不出什么錯誤來了。
3、臨時交傳
“臨時的同傳可以考慮,臨時的交傳千萬要慎重”,這是多年的經驗告訴我們的。提前一兩天通知你去做一個同傳,可以考慮承接,因為同傳是兩三人的團隊合作,而且畢竟對同傳的準確度要求沒有交傳那么高。而提前一兩天通知你去做一個交傳,尤其是那些你可能不熟悉的領域的交傳,就一定要三思而后行了。我自己就曾有過這樣的經歷,客戶提前一天告訴我,第二天有一個午宴和一個會見,說午宴就是隨便聊聊,不需要做任何準備,而會見可能正式一點,但因為是外方公司的CEO會見中國的政府官員,估計也不會談到什么深入的話題。所以只發了不多的一點參考資料給我,內容是關于雙方在合作的一些項目的。第二天我去了,午宴開始還是寒暄之詞,比較好翻譯,但吃著吃著就進入了一些技術性的討論,說到的一些專有名詞,我事先因為毫無準備,一下子根本就反應不過來,幸好中方的一位技術官員幫了忙。而下午的會見就更無助。外方的CEO是美國人,英語很好,但說話太快,常常是沒有聽到他的開頭,就說完了,而且他們談的是具體項目的具體問題,搞得我度日如年。
對策:對于這種臨時抓壯丁的情況,沒有什么好的預防之策,因為它往往是突發性的,所以the best policy就是不要接這種臨時的活兒,愛惜一點自己的羽毛和腦細胞,以免損害自己的聲譽。不過,換個角度來講,這也是一種挑戰,一種新鮮的感覺,可以刺激刺激自己。以前也談到過AIIC主席Kremer也談到過他自己一次類似的經歷,頗為有趣。
4、遇到生詞
這里所說的“遇到生詞”,還不是一般的“生詞”,而是發言中的關鍵詞。有過口譯經驗的人大多遇到過這樣的一個詞,它是關鍵詞,但事先沒有準備到,就只能根據上下文反復地猜測,或者通過一些上義詞“瞞天過海”。但是這個時候出來的譯文就總會讓聽眾覺得不到位,甚至起疑。
對策:遇到這種情況,如果是同傳,就趕緊用自己的筆記本搜一搜詞匯,電腦里裝一個離線的詞典還是有必要的,防止現場上不了網。還有一招就是求助于自己的同伴,如果她在旁邊坐著而沒有出去轉轉的話。如果是交傳,那就得厚著臉皮去求教一下方家了。其實沒有關系,因為我們求助的目的也是為了促進雙方的溝通與交流,所以不要覺得沒面子,畢竟口譯員不是專業人士,我們事前所能準備的很有限。有很多現場的發言是出乎我們的準備范圍之外的,我們如果不是精通這一行業的話,是無從知道正確的譯法的。而且我們有的時候還會發現,有時候一個外賓提到一個詞,你即使問了懂行的中國代表,他們也不知道怎么翻譯。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也可以聰明地選擇不翻譯的方式,就直接把英文詞一擱,清者自清。不過如果是中文詞,想要讓外國代表理解,難度較大,可以采取解釋或暫時省略的方法,等等再給出正確的譯法。
5、同傳箱簡化、不用同傳箱
現在神馬都時髦“裸”,有的時候,我們也會遇到“裸翻”的情況。所謂“裸翻”,大致可以指到兩種情形:一種是沒有任何材料地“裸翻”,另一種是沒有同傳設備的“裸翻”,如果自己穿得少,那不屬于“裸翻”的本義。有的時候,主辦方為了省錢,或者因為場地不夠,會采用簡化同傳箱的方式,例如,只用一張小桌子加玻璃隔板的方式,或者甚至連隔板都沒有,就直接把口譯員安置在會場角落里的一張長桌后。
對策:因為考慮到會有這種情況。所以首要做的應該是進行教育,與客戶溝通的時候就要說明,同傳一定要有同傳箱,如果沒有的話,就不能保證同傳的效果。我們國內的同傳市場比較亂,大家也沒有形成統一的組織,因此沒有什么戰斗力。如果是在歐洲的話,他們的工會組織,尤其是國際口譯員協會會代表譯員進行集體談判,從而保證譯員的權益,在中國目前為止,譯員主要還是單打獨斗,處于無序的市場狀態。這種情況下,只能依賴個人的經驗。如果有的時候實在沒有辦法,你也可以理解客戶的苦衷的話,那你就只能自己吃點苦啦。因為沒有隔音同傳箱的時候,現場的聲音和耳機的聲音是同時傳進耳朵里的,在你高度緊張工作的情況下,兩種聲音會相互干擾,再加上你自己的聲音,三種聲音交織,自然會影響到翻譯效果。在此情形之下,只能盡量放低自己的聲音,戴緊耳機,盡量依靠耳機里的聲音,減少現場聲音的干擾。如果是最極端的情況下,連耳機都沒有,那就只能將自己的聲音放到最低,盡量讓聽到的聲音更大一些,這樣有助于對信息的接受和處理。不過在這種情況下,一定要和客戶說清楚,不能保證翻譯質量啦!
6、看不到現場
做同傳,看不見同傳,是件很郁悶的事情。據西方的學者研究,遠程口譯譯員所面臨的一個巨大問題就是人不在現場,有一種loss of control的感覺。因為人對現場的感知是多方面的,不僅是視覺與聽覺,甚至包括嗅覺和觸覺在內都會有助于人們形成對于現場和事件的全面印象。但實際做同傳的時候,卻又經常碰見不懂行的客戶,將同傳安排在一個看不見現場的地方。有的單位,別看那會議中心有多么多么地豪華,但給譯員的不是一個小黑屋子,就是連窗戶都不能打開的機房。所以可見,國內對于同傳的了解還遠遠不夠。我自己的經歷中,就曾遇見過同傳箱放在幻燈片大屏幕背后、放在另外一間房間、放在距離發言人和幻燈片巨遠的角落等等的情形。
對策:與其他情況一樣,事先的溝通最重要。很多客戶第一次用同傳,或者用了很多次也沒有人dare to教育他們,因此形成了一種慣性思維,覺得同傳就是做翻譯,坐在哪里都是一樣的。不是曾有不懂行的人在同傳向其索取會議發言材料的時候答曰:“你們不是做同傳的嘛,拿到材料還做啥同傳!”這樣超乎想象的蠢話嘛!所以什么情況都有可能出現。具體到同傳箱看不見現場的情況,如果事先知道,盡量調整到一個能夠看到現場的位置,如果事先不知道,或者溝通失敗,要委曲求全,那就退而求其次,要求在同傳室架設監控器,最好有兩個,一個是給發言人,一個給幻燈片屏幕,這樣可以彌補一點不在現場的缺憾。當然,也有的時候,客戶什么也不提供,就讓你全靠聽,雖然同傳表面上看起來主要是靠耳朵聽,但實際上,眼睛看、鼻子聞同樣重要。在全靠聽的情況下,唯一的選擇就是盡量避免出現loss of control的感覺,盡量讓自己有一種對于會議的積極參與感,雖然那很難。這樣的情況少遇見為妙。
大到一個國家,小到個人,都需要具有危機應對的“急智”。中國政府近年來在一系列的重大突發事件中逐漸開始學會危機管理,而對企業來說,一般都專設有危機管理的部門(有的時候是法務部),因為人們意識到,在現代社會,危機的發生不可能避免。如果不能很好地管理危機,那么后果將會是嚴重的。我們在最近的動車事故中可以看得很明白。危機管理雖然是在危機發生的時候需要,但是準備工作卻是平時要不斷做的。口譯是一項很有挑戰性的工作,平常的未雨綢繆對于臨場的危機管理非常重要,這也是我寫這一組文章,分享一些個人經驗的目的所在。
7、一人一箱
曾經遇到過“一人一箱”的情況,如果沒有記錯,北四環的國際會議中心就有這樣的會場。就是同傳室特別小,只能容得下一個人,而另外一個人只能在隔壁。而且最要命的是,這兩間還不是透明的,而是真的墻。我也遇到過雖然分兩間,但兩間之間是塑料相隔,中間是空的,那樣的話還比較人性化。
對策:就像你能想到的所有接頭的鏡頭一樣,遇到“一人一箱”的時候,就只能通過敲墻來相互提示了。到了換班的時候,準備接替的人先敲兩下墻,準備休息的人會意,說完嘴里的那句話,就停下來,由接替者繼續。這情節雖然可笑,但偶爾還是遇得見。中國的發展太快,很多事表面上光鮮,背地里寒磣,看一個會議中心有沒有達到國際水準,不僅要看光冕堂皇的大廳,美輪美奐的吊燈,也要看它的同傳室做得怎么樣。
8、同事很弱
同事很弱,一般是由于翻譯公司或者公關公司隨意搭配的結果。當然這些公司有他們自己的小算盤,一個好翻譯搭上一個新手翻譯,這樣可以從新手身上搜刮更多的利潤。不過,這種選擇其實并不明智,因為一個很弱的同事,不僅會讓更強的同事更累,而且會影響到整個會議的傳譯效果,不止一次有過主辦方發現兩個翻譯水平懸殊,當場要求換人的情況。但是這種情況還是有可能碰見。
對策:最好的辦法就是爭取自己挑選搭檔,挑選自己比較熟悉的,與自己水平相當的搭檔,那樣出來的效果是最好的。但是,有的時候,身不由己,出于種種考慮,接受了一個很弱的同事作為搭檔,那么本著“國際主義”的原則,還是要發揚一點風格的。可以在開會之前提醒他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項,例如換班的時候應該怎樣交接,翻譯過程中如何盡量保持聲音不顫抖,聽到不懂的地方怎樣應付等等。而在會議進行的過程中,也要多關注一下同事的情況,如果發現有的地方他是在堅持不下去,恐怕還是要拔刀相助的。當然,也有一些翻譯對此很反感,各做各的。這種情況下,會議的聽眾就“冰火兩重天”,而發言人也似乎是一會兒清醒,一會兒糊涂,總之就是不能保證會議翻譯效果了。
9、會議拖堂
會議拖堂的情況太常見了。在中國,大多數的會都會推遲開始,推遲結束。所以在中國如果要想9:30開始開會,最好通知大家9:00或者9:10開會,要不就得搞到10:00開始。雖然我們經常看到一些發言人走穴式穿梭于各大會場,但也有很多的發言人是沒有什么經驗的,他們一不控制時間,二不控制速度,三不控制內容,更不關心同傳譯員,所以就成了會議拖堂和延時的“罪魁禍首”。會議拖堂還和會議的主持人有很大關系。主持人好,有分寸,就會盡量把握住時間,因為來發言的人有的是官員,夸夸其談,有的是贊助商,推銷商品,有的是學者,自家的一畝三分地,要說的很多,所以如果主持人不嚴格控制時間的話,是很難保證會議準點的。不過有的時候主持人也很難辦,因為有可能講話的人地位比他高,有可能錢比他多,有可能是他的前輩,所以兩害權其輕,即便主持人想關照翻譯,恐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吧。
對策:遇到會議拖堂,對同傳來說是一種摧殘,因為在工作時間外的工作會格外的累。拖堂的時間就像是那最后一根稻草,是一種重負。在這種情況下,上策是與主持人溝通,要求盡快結束,中策是堅持到底后要求增加工資,下策是礙于情面,硬抗到底。有的時候同傳也會用一點小心思,例如,在觀眾提問的環節,代主持人說,我們時間不夠了,只能提一個問題之類的,這些出于自我保護的white lie,絕對是善意的。
10、緊急情況
雖然我們在各式各樣的合同里面常常都能看見所謂force majeure的說法,也就是不可抗力,但一般做同傳的很少會遇見這樣的情況。但偶爾一兩次的危險還是有可能出現的。記得多年前,剛開始做同傳的時候,我的同學在另外一個會場,去看她的時候,她們的同傳箱上面的頂板居然掉了下來,還好沒有砸到人,不過也著實讓她們擔驚受怕了。另外就是同傳箱里的小桌子,一般都是現搭的,如果木工不過關,有的時候一使勁就掉下去了,有一次桌子塌下去了,同事的水杯潑了,手機也摔了,很慘,我沒啥貴重物品放桌子上,就濕了一些材料。5.12地震的時候,記得很清楚,當時在望京的竹藤大廈16層做翻譯,突然大廈搖晃了起來,窗簾刷拉拉地響,主持人在臺上還說是不是地震了之類的話。同事還在那里敬業地翻譯著,全然沒有想到要撤退,因為職業道德告訴我們,如果現場的聽眾沒有撤退的話,我們就不能離開。后來才知道好多公司的白領都跑下樓去了。
對策:雖然同傳屬于相對安全的職業,但在現在這樣一個高風險的社會,還是要小心為好。關于同傳箱的問題,可以到現場時查看一下,現在的同傳箱上往往都會放一個紅外反射器,大家伙,看著就挺重的,那家伙要是砸下來,可受不了,還是檢查一下箱頂的牢固性為好。至于箱子里的桌子嘛,一般都是加固了的,但也有特別容易掉的,可以請技術人員加固,或者小心一點,不要用手撐在上面,不要放水和貴重物品在上面。至于地震這樣的情況,不會常常遇見,遇見也不要慌亂,根據現場的情況臨時判斷吧。
“口譯員的危機管理”就暫且寫到這里。其實口譯員在工作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危機”。還是那句老話,如何從“危”中尋找“機”是特別重要的。但能從危險中找到機會的人,一定是那些有準備、有積累的人,沒有經驗的人常常會在危機來臨的時候慌張、無措。學會從危機中學會應對的技巧,才能不斷完善自己作為口譯員的各方面的素養!
【口譯員的“危機管理”】相關文章:
企業危機管理與危機溝通管理08-02
企業危機管理的原則-危機管理的內容10-22
企業危機管理及危機溝通管理知識06-20
什么是危機管理?06-06
企業危機管理09-21
高校的危機管理09-27
學校危機的管理09-17
危機管理簡介10-10
危機管理的原則05-18
醫院的危機管理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