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幼升小擇校必知的13個關鍵詞
下面小編就給大家帶來幼升小選擇學校時,必須知道的一些關鍵,希望能夠幫助到您,謝謝您的閱讀。
一、幼升小
幼升小是幼兒園或學齡前兒童升小學的簡稱。幼升小在幾年前原本不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隨著教育的改革,特別是小升初升學方式的多元化、學籍制度管理的強化,幼升小已在小升初、初升高中變得最為重要。原因是,小升初、初升高,中學的好壞可以有一個最重要客觀標準衡量——分數,中考、高考成績好的中學可以一目了然,家長、學生選擇指向性具體而明確,而幼升小家長看不到小升初統考、看不到分數,對小學的認識只能停留在原來的認識上或口碑相傳上,選擇時小學選取的數量具有超大海量性,選擇權大,迷茫性也就大。最為關鍵的是,幼升小不過是未來進入教育水平好的、較好的區縣好中學的跳板,家長、學生的真實目的是緊緊瞄準高考的,因此幼升小既要看小學,更多的是還要看可能進入的初中、高中學校,這樣就使得幼升小擇校、升學變得迷亂而復雜了。
根據目前北京的教育狀況和各階段升學的游戲規則,幼升小擇校、升學設計的合理,可以肯定地說,能夠為孩子獲得更多、更大的機會,這一點毫無疑問!但幼升小又絕對不意味著只選擇“重點”小學,若應對合理,很多情況下可能還恰恰相反,這需要區縣、學校、課外輔導、特長開發、操作技巧等的選擇與組合。
二、學籍
學籍對于幼升小的家長是第一位的概念,不真正了解學籍就不可能完整、清晰地了解幼升小、小升初、中考、高考的全貌,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按照北京市中小學生學籍管理的規定,新生辦理入學手續后,即取得學籍。學校應在開學后一個月內編制新生學籍卡片和學生名冊,并將學生名冊報區、縣教育局備案。學籍與學生的入學、考勤、轉學、借讀、休學、復學、退學、開除(注:初中、小學學生不適用開除)和畢業緊密掛鉤,是學生管理的最重要依據。
學籍有三個最重要特點:
1.學籍具有嚴格區域性和獨立性。北京市加上燕山區共有19個區縣,取得任何一個區縣的學籍就執行這個區縣的入學、升學、教學、考試、評比等規定與其它區縣毫無關系。
2.學籍具有無與倫比的排他性。一旦取得某個區縣的學籍,就上學、升學本身而言,學籍具有超越戶籍、實際居住地的第一位優先性。即:在升學的時候,特別是小升初的時候,首先看學生的學籍,排在首位,效力最高,戶籍次之,實際居住地排在最后。通俗說就是,不管升學的學生是不是有某區縣的戶籍、實際的房產,只要他(她)有這個區縣的學籍,這個學生就當然獲得這個區縣的一切相應的升學機會,而沒有這個區縣學籍僅有戶籍或實際房產的學生,在升學的機會、所受的待遇等方面要排在有學籍學生的后面,具有了實際的“不平等性”。
3.學籍具有取得的自由性和改變的艱難性。這一點在幼升小時至為關鍵。目前,幼升小時學生是可以在19個區縣任意自由擇校的,可以通過社會關系、考試、測試、交擇校費、共建、劃片等多種方式自由取得某區縣的學籍,不受戶口所在地、實際居住地的任何影響。學籍一旦取得,如果想改變學籍的歸屬區縣要通過:社會關系+轉學+雙方區縣教委的認證+接轉學校的認可+考試+交類似于擇校費的費用等才能獲得,以上條件必須同時具有或多數項具有才可以使學籍得以改變,耗神耗力,具有很大艱難性。
從學籍以上三個最重要的特點,我們不難看出,由于東城、西城、海淀在全市的教育水平領先于其他各個區縣,這三個區的學籍對于期望值高的家長、想接受更好水準教育的學生而言就很受關注了。從這三個特點我們也不難發現,跨行政區縣——也可以說跨學籍來小升初是極其困難的。學籍制度是為了適應義務教育法的有關要求,實現就近、免試入學的保障,既給了家長、學生最大的自由裁量、選擇權又做了嚴格的限制性規定,這種自由與選擇對于絕大多數家長而言只能在幼升小時行使,可能也是行使最方便、最自由、最低成本的時刻。
請幼升小的家長在學籍的選擇上要根據自家的實際情況、孩子的個性特點、接送距離的遠近、實際成本的支出、未來中學的定位等方面作出理性的判斷,不應該僅對東城、西城、海淀趨之若鶩,城八區中崇文、宣武、朝陽等區在某些個性化方面也是有很多優勢的。建議家長根據學籍、戶籍、實際居住地(注:本市戶籍需要有房產證,外地戶籍沒有嚴格限制,將在“實際居住地”條目中做詳細說明。)三個方面的規定做好交叉組合,也是可以達到特別好的升學效果的。
三、實際居住地
實際居住地了解得很清楚,小升初時可以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獲。
根據法律的規定,實際居住地是指連續在某處居住滿一年。對有本市戶口的學生家長,如果沒有目標區縣的學籍也沒有這個區縣的戶籍,而又想在這個區縣小升初,那么根據規定最穩妥的是,學生的父或母擁有這個區縣房產證的房產,對居住時間沒有任何限制;對于沒有本市戶口也沒有這個區縣的學籍,卻有這個區縣房產證房產的,最穩妥的是這個房產最好已經取得一年以上的房產證;對于沒有本市戶口也沒有這個區縣的學籍,更沒有這個區縣房產證的房產,而是租房居住的家長,最穩妥的是這處租住的房子已連續租滿一年(住不住沒關系);對于有本市戶口、沒有這個區縣學籍、沒有這個區縣戶籍、也沒有該區縣產權房只是租房居住的家長,小升初不能憑借“實際居住地”的條件讓自己的孩子到這個區縣來升學。
四、借讀
借讀主要指沒有北京戶籍兒童的就學問題。北京市教委對非京籍學生在北京的借讀問題有著如下規定:
申請入本市(北京市,下同)中小學校借讀的外省市學生,一般應由其家長(監護人)持學生常住戶口所在地鄉鎮人民政府或街道辦事處出具的,該生在當地沒有監護就學條件的證明材料(學生在常住戶口所在地有學籍的,還應持學籍所在學校開具的同意外出借讀的證明)和其家長(監護人)在京居住或暫住證明等,向學生暫住地區管片學校提出申請。學校同意,即可入校作為借讀生。
父母一方有北京市正式常住戶口的學生,持父(母)的北京市戶口簿及市鄉鎮人民政府或街道辦事處開具的學生與父(母)關系證明,直接到父(母)戶口所在地管片學校聯系借讀。學校對服務片內的應予接收,按有北京市正式常住戶口對待。
五:就近入學與劃片
“就近入學”并不是指到離家最近的學校就讀。而是指:由所在地區教育行政部門根據本地區公辦學校的資源配置狀況和義務教育適齡學生的分布和需求狀況,合理規劃和確定本地區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招生入學范圍和招生人數,為每一位適齡兒童少年提供就近入學的義務教育學額。
初中招生也是按照免試就近入學的原則,由小學對口初中或以戶籍對口初中的方式,安排小學畢業生升入初中就讀。
劃片
“劃片”是在小學、初中階段實施就近入學,將相鄰的居住區分別劃歸相對應的小學、中學以實現就近“對口”入學、升學。
被劃入的小學如果是名校,符合條件的對口居住區的孩子可以登記直接入學,對劃片以外的孩子則要收取擇校費。就近是相對的!北京市各學校對劃片區域擁有決定權,不會一成不變。小學劃片的范圍可以向所在社區居委會、學校、街道辦事處、所屬區縣教委小教科查詢、了解。
六:贊助費
贊助費
贊助費又稱為擇校費。北京市目前較好的小學、初中、高中都普遍存在收取擇校費的情況。數額從5000元到15萬不等。
擇校費的本質昭示著教育不公,尤其對基礎教育而言,這是一大病。國家有關部門年年重申不準收取或變相收取擇校費;遺憾的是,擇校費就和高房價一樣,一邊是人人喊打,一邊是迅速加價,掏錢的趨之若鶩,出血的還不亦樂乎。
擇校費頑疾為什么難以根除?
一是在應試教育的威逼利誘下,從幼兒園到小學、從初中到高中,所有的目標都指向高考,既然如此,就不免有座次排名的一出,考試有考試的排名、學校有學校的排名,人人都想找捷徑、尋法寶,那么,優勢資源的集中化就成了教育目標一元化的必然選。
二是教育的“三六九等”,加上“集中力量辦大事”在基礎教育中的深情演繹。
三是擇校的背后是教育資源失衡,要解決這個問題,觸及各方既得利益,譬如城里的不愿意到鄉下去、財政的眼里容不下那些出不了升學率的學校。
七、學區房
學區房都是分布在名校周邊的房產,根據“就近入學”相關規定,在義務教育階段,凡片區內的適齡兒童皆可免試就讀。
學區房,一個特別的名詞,它是由消費者對幼兒園、中小學校等教育資源的需求所衍生出的對房地產市場的關注熱點,突顯出居住環境的教育功能,并將此作為是否購房的條件。學區房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狹義的學區房,即能夠滿足購房者本人子女就讀區、市、省級重點學校(小學或中學)入學條件的房地產項目。另一類是廣義的學區房,是指所處區域教育資源豐富,可以極大地滿足人們教育學習需求的房地產項目。
目前市場熱炒的二手房基本上屬于第一類,而房產商推出的“教育地產”概念的新盤,往往屬于第二類。
出現這一狀況的原因是教育部門及學校對入學生源的硬性地域劃分,在板塊覆蓋的區域內,學生可以通過享受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
據了解,不僅北京市,目前我國城市在小學入學政策上,采取的都是就近免試入學,因此,對于哪條街道哪一棟樓房里的孩子可以進哪一所學校,都有明確的劃分。因此,重點小學劃片內的房子,便成了二手房市場上熱炒的一個概念。
大家認為,“學區房”在自住、投資兩大方面都表現的較穩定,目前頗受市場關注。但是在購買“學區房”時,必須要具備風險意識,包括家庭財務的風險、幾年后孩子是否能就讀的風險、學校情況變化的風險,學區房保值升值的風險,以及孩子性格脾氣是否適應學校風格的風險,等等。畢竟,名校與成才不是絕對正比關系。
八、戶口年限
這個問題比較敏感。戶口年限的限制主要是一些熱門小學自行規定的,也就是戶口遷入具有孩子父親或母親名字房產下沒有達到規定的時間長度,孩子就不能進入本來對應的小學入學。
有的學校甚至要求父親、母親、孩子的名字必須都在一起并且同時達到規定的年限才有資格就近入學,不繳納擇校費。很多名校已經不認可爺爺奶奶、姥爺姥姥與孫輩的房產和戶口時限效力,當然也就更不認可遷移到其他旁系親屬、朋友等名下的戶口了。
2008年北京市戶籍部門已經實現全市聯網,戶口辦理快捷、容易了但對血緣關系的要求非常嚴格了。普通名校一般要求戶口至少遷入1年以上,知名小學則要求3年,2009年幼升小已經發現有要求5年的了。隨著今后幾年入學人數的增加,戶口問題可能會更突出一些,家長不應該掉以輕心,應該盡早把戶口遷移到目標學校劃片對應的房產上,以避免今后的麻煩。
此外,如果戶口年限符合要求,但并沒有實際居住,這些名校入學幾個月前都會搞入戶調查,一經發現就可以取消孩子的對口劃片入學要求。為了穩妥,北京戶籍的家長既便僅讓孩子上普通小學也應該保證有一年以上的戶口遷入和居住時間。
九、面試
幼升小競爭日益激烈,大多學校采取“筆試+面試”的形式,內容豐富、形式靈活,多角度的對孩子們進行評測。緊張激烈的幼升小,讓廣大家長和孩子進行了一場心智的大考驗。
雖然,教委三令五申不允許考試、測試入學,實際上能夠做得到的優質小學很少。從名校面試題來看,考查方式十分靈活,看重孩子是否具有豐富的想象力,以及舉一反三的思維能力,還有日常的語言積累量以及能否靈活運用語言。
鑒于這種情況,家長應該早些做準備,平時多給孩子讀故事,鼓勵孩子多開口,培養孩子對外界事物的敏感、好奇、觀察、思維、記憶,都能促進孩子的語言能力和想象力。
另外,學校也會對家長進行考查,包括家長的文化素養、對教育的認識,對孩子的期望達到何種程度等方面,主要形式有電子論壇、電話往來、校園開放日等。
十、共建
某些具有實力和背景的大單位和一些優質小學、中學簽有共建協議,學校每年都會給這些單位的直系子女一些升學指標,共建單位要向學校交數目不等的錢,這些錢有的由這個單位出,有的由學生家長出,統一由單位把錢給教委,教委留一部分,返給學校一部分。
共建享有一項“特權”:不受行政區域、學籍、學生實際居住地、戶籍的任何影響。教育部門每年都會出一個單位共建班的名單,寫明各個區招收共建生的幾所學校。
共建只是學校給一個考試的機會,是否能上還要看孩子自己的能力。絕大多數重點學校,在共建問題上能做足文章,既獲得共建費用又可以使招生錄取名額變得機動靈活,許多看似根本不可能錄取的學生主要就是通過共建的空間完成的。
十一、寄宿
目前,北京市寄宿小學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純寄宿小學,例如西城的奮斗小學;另一類,則同時擁有走讀部和寄宿部,一般不在同一個校區。擁有寄宿資格的小學,在幼升小的時候一般都可以全市招生。孩子不受就近入學的限制,擁有公平擇校的資格,
據了解,選擇住宿的家長主要有三類,一類是工作過于忙碌,希望“偷個懶”,讓學校擔負起教育重任。另一類是家庭與學校相隔較遠或父母在外地工作;還有一類家長希望盡早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
學校離家的距離現在也成為了一個問題。為了利用良好的教育資源,很多家長不惜舍近求遠,或者為孩子選擇寄宿。但是對于剛剛上小學的孩子來說,這樣是否可以使他們在奔波中保持好學習狀態或迅速適應寄宿做到“獨立”呢?
因此,不建議小學階段寄宿,童年期是兒童安全感、信任感建立的重要時期,缺乏足夠的信任感、安全感的兒童則難以形成健康、積極的性格特點,因此,更需要家長、學校的共同配合、教育、引導。
孩子上學與上幼兒園已經完全不同了,專家指出,家長的安排是決定這個問題的關鍵,應該明確自己的時間能否固定給孩子,如果不能保證每天讓孩子按時吃飯、睡覺,那么還不如讓孩子寄宿。至少孩子的生活會很有規律,吃飯、睡覺都能得到保障。而且孩子自己會結交許多同齡伙伴。但是如果選擇寄宿,一定要選擇全員寄宿或者有單獨寄宿班級的學校,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孩子每天的心理波動。
孩子選擇寄宿與否要視孩子自身的性格特點而定,家長的原因不論怎樣都是可以調整的,但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如果忽略了孩子的心理發展需要,漠視孩子的心理健康,對孩子而言是不可補償的,因為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
十二、幼小銜接
幼小銜接是指幼兒園教育與小學教育的銜接。更確切地說,幼小銜接只是涉及到幼兒園大班與小學一年級之間的銜接問題。
幼升小的過程,是孩子從幼兒到兒童的一個重要轉折,無論是學習環境、學習方式,還是生活習慣、行為規范都面臨著新的變化。為此,專家建議,家長要為孩子積極創設一定的環境條件,幫助孩子做好銜接,謹防斷層的出現,為以后的學習和發展都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幼小銜接的五大新轉變:
1.銜接的主體:由幼兒園單一主體向幼、小共同參與轉變
2.銜接的內容:由重知識、技能向重興趣、習慣和情感轉變
3.銜接的形式:由零散、隨意的活動向系統、有計劃的課程轉變
4.銜接的評價:由結果性評價向過程性評價轉變
5.銜接的范圍:由階段銜接向終身教育轉變
幼小銜接的六大目標是:
1、使孩子養成良好的觀察與思考習慣,增強學習數學的能力,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2、培養孩子具有一定的語感,掌握漢語拼音拼讀技巧,幫助孩子開展早期閱讀,減少入學后因識字量不足導致的學習障礙;
3、了解漢字的基本構成,建立學習漢字的基本功,感悟學習漢字的一些規律和方法,降低入學后學習漢字的難度;
4、根據不同的事物和場景確定正確的觀察順序,并能夠進行有條理的、完整的表述;
5、發展孩子的視聽知覺,使孩子具有規范意識,適應小學老師的教學方式以及小學的課堂結構。
6、讓孩子從容應對擇校面試,快樂、自信地迎接小學的學習生活。
十三、學前班
學前班是指幼兒在上小學前最后一年的幼兒班。一般都是為了讓幼兒更好地適應小學學校生活,是由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階段。學前班教育與小學教育有哪些不同?
1.教育的性質、目的不同。
學前班的教育性質是非義務教育,因此,沒有考試、考查等。它僅要達到為幼兒入小學做適當準備的目的,確切地說是為幼兒做好心理、能力方面的準備。而小學教育不同,小學教育屬義務教育階段,這時學生上學是向國家盡義務,學校對學生學習成績的考查、檢查以及由此引起的升級或留級,是國家對學生學習質量肯定或否定的體現,義務教育帶有一定的強制性,在許多國家,義務教育階段如果孩子不上學,其家長要被罰款或判監禁等。義務教育(中小學)的目的是培養合格的國家建設者。
由于以上教育性質、目的的不同,因此,它們的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也不同。
2.教育內容不同。
學前班所學的內容是與幼兒生活緊密相關的淺顯知識,借助這些淺顯知識達對發展幼兒與以后的正規學習有關的心理能力的目的,如“奇妙的影子”、“各種各樣的車”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概括等能力,繞口令鍛煉幼兒準確發音能力,看圖說話鍛煉幼兒觀察、想象、語言表達、邏輯思維的能力等。
小學的教育內容是成體系的學科知識,確切地說是以符號為媒介的學科知識,它的抽象水平相對較高,與學生的生活有一段距離,這種學習內容只有當學習者的思維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時才能理解和接受。
3.教育方法不同。
學前班教師應多采用歸納法,即讓幼兒看到許多有關的現象,讓幼兒開動腦筋,自己去歸納、發現其中的規律.這中間教師啟發提問、幼兒回答、幼兒歸納、教師小結等是重要的教學環節.如教師提問:“3比2多幾?”“2比3少幾?”“2比l多幾?”“1比2少幾?”“4比3多幾?”“3比4少幾?”讓幼兒在反復觀察、操作過程中發現自然數列中每一個數都比它前邊的數多1,比后邊的數少1這個規律,而不要由教師灌輸給幼兒這個結論。
小學教師則多采用演繹法,即教師教學生一些規律性的知識,然后用例題來證明此規律是正確的,這一過程與幼兒階段的學習過程正好相反。
【幼升小擇校必知的13個關鍵詞】相關文章:
幼升小擇校時家長常犯的7個錯誤03-03
2017小升初擇校標準「必備」03-02
2017幼升小面試指南03-31
打羽毛球必知的幾個關鍵詞03-11
早教小知識必知03-29
幼升小銜接的10大誤區03-04
2024幼升小真題題目09-29
2016年小升初面試必知的技巧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