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京劇有哪些行話-京劇行話知識
行話,原指一種實心的木棒, 借以諷刺表演藝術拙劣的人。 下面,小編為大家講講京劇行話的相關知識,快來看看吧!
【暗場】相對明場而言。某些劇目中的部分情節不在臺上表演,而放在幕后進行。或通過人物的臺詞加以說明,或運用音響效果表明。例如《打漁殺家》蕭恩公堂受刑一節,即是作暗場處理的,通過幕后差役數打板子的聲音來交代。
【謝場】亦稱送客或金榜謝場。京劇戲班的舊俗。演出結束,由小生(穿大紅官衣,戴駙馬套翅)和旦角(穿霞帔戴鳳冠)各一人至臺前向觀眾行禮感謝。有時走下舞臺,送觀眾到劇場門口。
【聽場】后臺候場的演員注意力集中于舞臺上的演出,以便自己能準時出場。
【候場】指演員將上場之前,守侯在出場處幕后,作好準備。
【墊場】指在場與場之間臨時墊場子,為后一場的演員贏得時間。是救場的一種形式。
【楞場】指演員舞臺上突然出現的差錯,缺乏思想準備,不能隨機應變,造成演出中斷。
【趕場】有兩種情況。一指在短暫的時間內,完成角色的改裝或換服裝等事宜,保證準時上場。如《鐵弓緣》中陳秀英女扮男裝成王富剛的形象,《四進士》中光棍,看堂師爺三角由一人兼飾,也需趕場,又稱作一趕三。二指同一演員在相近的時間內,在不同的地點演出。常常是算準了時間,一場演出結束后,再趕往下一個場子。
【笑場】亦稱噴場。指演員在演出中脫離劇情與人物而失笑破壞了舞臺藝術的嚴肅性與真實感。
【誤場】指演員未能按時到達劇場扮戲延誤了上場。
【冒場】和誤場相反。指演出時演員過早的出現在舞臺上。
【怯場】演員因為初次登臺經驗不足或對所演之戲生疏等緣故臨場心慌而失去控制力使演出效果受到影響。
【暈場】演員由于對戲不熟練或精神過于緊張等原因造成表演慌亂。出現忘詞唱錯失手等舞臺事故。
【冷場】指演員由于忘詞誤場等原因造成舞臺演出的突然停止。是舞臺演出最忌諱的現象之一。演出中不管發生什么事情都不應中斷。
【救場】指對演出中突然出現的失誤,同臺的有關人員要及時采取相應措施,予以補救,使演出能繼續進行。
【翻場】演出時,演員認為同場演員或樂隊有所失誤,引起不滿,當場給對方予斥責,使演出中斷。
【把場】演員演某一劇目因經驗不足等原因,由師長在側幕照應把關,以穩情緒。有時演出特注明由某某名人“把場”,既抬高演戲演員的身價,又借此招徠觀眾。
【飲場】京劇戲班的舊俗。舊時京劇演員在臺上演出中間,常由檢場人員上臺遞送茶水,讓演員當場飲用潤喉。50年代提出凈化舞臺,此俗遂除。
【捧角】亦稱捧場。指通過包購戲票,哄堂喝彩,撰文揄揚等手段,造成聲勢,以達到抬高某演員或劇團身價地位的目的。
【明場】相對暗場而言。凡演員在臺上表演的情節,都稱明場。
【滿宮滿調】演員演唱時音高到位,聲音飽滿,氣力充沛。
【走板】也稱丟板。演員行腔時,節奏不穩,或快或慢,與樂隊奏出的板眼脫節。
【夯兒】行內暗語。亦稱吭兒。是京劇演員對嗓子的習稱。
【左嗓子】京劇界通常指高而窄的嗓音。此種嗓子能高不能低,遇到小腔轉彎處,往往唱不好。
【三條腿】術語。京劇唱詞分上下句,詞句成雙,其押韻為上仄下平。但也有例外,只有上句,而略去下句,以鑼鼓[掃頭]代之。這種處理也稱掃一句。
【討俏】指無須花費很大的氣力,就能討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些角色雖然戲不多,卻因為戲劇性強,戲料足,演員只要憑借不多的技巧或唱念,便會得到觀眾的歡迎。
【官中】公共的意思。舊時京劇戲班中,主要演員的服裝,琴師都是專用的。而一般演員的服裝和道具都是公用的,叫做官中行頭。為除主要演員外的所有演員伴奏的琴師和鼓師叫做官中場面。適用于不同劇目,角色,行當的唱腔,演技叫做官中活。
【大路活】也叫“通大路”。指演員們按照一般基本套路來演出。
【絕活】通常指屬于獨家所創,人皆不能的各種技巧,也有專指難度較大的武功技巧。
【兩門抱】演員能扮演兩種不同行當的角色或某一出戲中的角色可由兩個不同行當的演員來演,均可稱。
【蓋口】人物對唱或對念時,彼此銜接處稱為蓋口。有死蓋口與“活蓋口”的區別。前者指固定化的對口戲詞,不能任意變動;后者指戲詞不固定,一方臨場發揮,另一方要有相應的對答。對口緊湊嚴密,叫“蓋口嚴”,否則就是“蓋口不嚴”。
【子午相】指演員在舞臺上坐,立姿勢的形體角度。要向左或右微側,忌正身平面直向觀眾。既要挺拔,又不能傻氣。
【邊式】1。指演員身段利落,干脆,漂亮。2。指演員化妝,穿戴清晰干凈,合適。
【漂帥脆】是對武戲演員給予贊揚的三個概念。漂是指身手矯捷,舉重若輕,動作富流動感;帥是指身段利落,儀態俊逸;脆是指動作節奏感強,重點身段的處理顯得格外干脆明快。此外,帥有時也引申為對演員臺風雅致瀟灑,表演華美精巧的稱贊。
【穩準狠】穩是指武打不論多么復雜,速度多么快,都能嚴整有序,招式穩健;準是指每一個武打動作都要按照應有的位置準確地表現;狠是指在穩和準的基礎上達到一定的力度,使武打真實可信。穩準狠是武打動作的基本要求,三者缺一不可。
【兩下鍋】亦稱梆子皮黃兩下鍋。指梆子和皮黃兩個劇種同臺演出,而劇目和表演均各自保持原狀,不相混合。也有在同一劇目里用兩下鍋的演法,半出皮黃,半出梆子。
【卯上】也作鉚上。指演員表演時無保留地盡情發揮個人能力。對于有不同演法的段落,有意選擇難度大的進行表演也是卯上的表現。對表演中松勁,懈怠,不肯使勁的表現,則稱之為泡湯。
【警內行與警外行】警內行是指表演受到內行觀眾稱贊;警外行是指表演受到外行觀眾的稱贊。內行和外行的審美眼光和需要有所不同,但真正優秀的演出會受到內外行一致的歡迎。警內行也稱打內,警外行也稱打外。
【打內與打外】見上條。
【一打一散】指那些結尾缺乏獨特性的劇目,矛盾沖突往往靠開打來解決。武打開始,即意味著全劇的結束。
【六場】指京劇樂隊。主要有胡琴,月琴,三弦,單皮鼓,大鑼,小鑼6件伴奏樂器組成。胡琴,月琴,三弦又稱作“文三場”;單皮鼓,大鑼,小鑼有稱作“武三場”。對六種主要伴奏樂器都能掌握運用的人稱作“六場通透”。有時也引申為指那些兼擅表演和音樂的多面手。
【文三場】同見上條。
【武三場】同見上條。
【六場通透】同見上條。
【水詞】指在不同劇目中經常出現的一些通用唱詞或念白,如“怒從心頭起,惡相膽邊生”;“冷水澆頭懷抱冰”;“看奸賊把我怎開銷”,等等。水詞缺乏個性,淡而無味,在新編劇目中應盡量避免。
【不夠一賣】指藝術上分量不足,難以滿足觀眾欣賞上的需求。
【打卦】原指占卜卦象算命,借以諷刺某些演員借名演員的招牌混飯吃,并無真實本領。他們學習流派,只追求形似,而真正的神韻卻不能掌握。
【皮兒厚】1。指戲的情節進展緩慢,精彩的表演段落很晚才出現,好象肉餡被厚厚的皮包裹著一樣。2。指一些劇情過于復雜紛繁,人物關系不清,觀眾難于理解的戲。
【沒譜】“譜”作規范或規格解。指演員的演出不按規范,隨意胡來。
【幺鵝兒】專指成事不足,敗事有余的人。
【象牙飯桶】光有較好的外形條件,而沒有內在藝術修養的演員稱之為象牙飯桶。類似俗語中的繡花枕頭一包草“。
【柴頭】指無用之材。京劇界常把藝術上不開竅的演員稱作柴頭。參見棒槌。
【棒槌】原指一種實心的木棒,借以諷刺表演藝術拙劣的人。參見上條。
【羊毛】京劇界對外行的稱呼,帶有諷刺不懂京劇之意。
【金鐘罩】原指一種刀槍不入的武功。現借用來諷刺只能唱唱念念,不能動刀動槍演武戲的演員。
【死臉子】亦稱整臉子。指演員面部表情呆板,缺乏生氣。一個死字,揭示出這種藝病的嚴重性:不會演戲。
【整臉子】見上條。
【吃栗子】亦稱吃螺螄和奔瓜。因心情緊張或臺詞不熟,演員在表演中將臺詞念錯,或念得結結巴巴。
【吃螺螄】同見上條。
【奔瓜】同見上條。
【票戲】同見上條。
【下!客娚蠗l。
【票房】1。戲曲愛好者的業余組織。2。劇場售票處。
【黑杵】指舊時票友登臺演出,暗中所收的報酬。
【下串】指給武戲主要演員配做武打對手的演員。
【零碎】亦稱掃邊。指京劇傳統戲中極不起眼的角色。有一定臺詞,有固定名姓,但往往不被觀眾所知。
【掃邊】見上條。
【喝】念第四聲。演出時配角比主角受歡迎。比如:今天xx可讓xx給"喝"了。
【單頭】某個角色的臺詞?傊v:整出戲所有角色包括龍套和上下手的臺詞動作等舞臺語匯。一般管能說整出戲的人叫抱總講的。
【抽簽】演出未結束觀眾提前離開劇場。如果大量觀眾集體離開稱為起堂。
【丹田音】又名響堂,京劇聲樂名詞。演員歌唱時肺部蓄足氣,小腹用力,氣似從丹田(人身肚臍下約三寸處謂之丹田)發出聲,F在一般傳統演唱戲曲練聲方法,也認為丹田音最能響堂(即聲音送得遠,聽得清)。
【云遮月】京劇聲樂名詞。這是對老生的圓潤而較含蓄的嗓音的一種比喻。這種嗓音,開始聽來似覺干澀,以后愈唱愈覺嘹亮動聽,使人感到韻味醇厚,潛力無窮,是長期鍛煉而形成的一種優美音質。譚鑫培、余叔巖的嗓音都屬于這一類型。
【塌中】京劇聲樂名詞。演員在中老年時期,由于生理關系,發生失音現象,完全不能歌唱,叫做塌中。有的演員愛護嗓子,到老仍保持元音不變。用假嗓歌唱的演員,老來塌中的較多。
【腦后音】京劇發聲的一種。又名背工音。一般發音,氣從丹田而出,經過喉腔共鳴,直接發出來。腦后音雖然同樣氣從丹田,但發音時,喉腔稍加壓縮,打開后咽壁,提高軟顎,將聲音送入頭腔,與鼻音相聚,使聲音迂回在腦后,通過頭腔共鳴,發出一種含蓄渾厚的音調。腦后音發音蒼勁有力,能達遠聞,而近聽又不覺其尖厲。老生和凈角唱腔中,凡遇閉口音(如“一七轍”)的高音,多用此種唱法。旦角唱腔用腦后音者較少,程(硯秋)派唱腔有時用之。
【荒腔】亦作黃腔、黃調或涼調。京劇聲樂名詞。指演員唱曲音調不準,習慣上專指略低于調門的變音。大部分都是由于演員先天生理條件所造成,如聲帶變異、耳音不準等。有時也由于練聲不得法所致。
【冒調】京劇聲樂名詞。指演員唱曲音調略高于規定的調門。大部分是由于先天生理條件所造成。有的是由于生理條件(如聲帶)臨時發生故障;有時也由于練聲不得法所致。
【走板】京劇聲樂名詞。指演員唱曲不符合規定的節拍。京劇唱腔中有一板三眼、一板一眼、流水板等各種不同的板槽,行腔時如背離板眼的規定,失去節拍的分寸,即謂走板。
【工尺】戲曲音樂名詞。泛指戲曲曲譜上曲詞右側所注音階符號。我國傳統民族音樂,以“合、四、上、尺、工、凡、六”等字作為音階的符號,相當于西洋音樂的“56712345”。習慣上把這些符號統稱為“工尺”。有的曲譜,曲詞旁只注板眼(拍子),不注工尺。有工尺的曲譜,名為工尺譜。
【板眼】戲曲音樂名詞。傳統唱曲時,常以鼓板按節拍,凡強拍均擊板,故稱該拍為板。次強拍和弱拍則以鼓簽敲鼓或用手指按拍,分別稱為中眼、小眼(在四拍子中前一弱拍稱頭眼或初眼,后一弱拍稱末眼)。合稱板眼。
【過門】京劇音樂名詞。指在唱句與唱句之間,唱段與唱段之間的間奏音樂。唱句與唱句之間常用小過門兒,唱段與唱段之間常用大過門。但由于板式不同,亦有不少例外,并無固定模式。
【掛兒】京劇音樂名詞。掛兒是“過兒”的諧音,專指在唱段與唱段之間的大過門,一般多指華彩的間奏音樂。在唱句與唱句之間的小過門不稱掛兒。
【墊頭】京劇音樂名詞。指在唱詞與唱詞間起搭橋作用的旋律稱為墊頭或小墊頭,亦名橋。墊頭旋律較短,一般只有一、二拍,起前后銜接作用。
【行旋】京劇音樂名詞。指在演員表演動作或對話、獨白時的襯托音樂。行旋多為曲牌或簡單旋律的反復演奏,主要起烘托氣氛的作用。
【調門】指演員歌唱時的音高。凡用弦樂器伴奏,都根據演員嗓音的高度自由定調的高低。
【不搭調】京劇聲樂名詞。指演員唱曲音調或高或低,不合于規定的調門。習稱跑調。
【氣口】京劇演唱方法之一。指演員唱曲時吸氣的方法。京劇各種唱腔長短不一,節奏快慢各異,演員須掌握準確吸氣方法,才能唱得從容不迫,優美動聽。氣口包括換氣、偷氣兩種。換氣指唱腔間歇中的吸氣,偷氣是在樂句若斷若續中吸氣而不使聽者覺察。
【換氣】京劇演唱方法之一。演唱時凡遇長腔或拔高處,必先吸氣,作好充分準備。換氣不是停腔再唱或明顯稍頓再接唱,而是在行腔吞吐字音的瞬間,乘便呼吸,蓄氣待換。唱腔中在何處換氣,因人而異,一般稱為氣口。
【偷氣】京劇演唱方法之一。指換氣時不著痕跡,在觀眾不覺察時偷換。如《捉放曹》中陳宮所唱“馬行在夾道內我難以回馬”,唱完前六字及“內”字長腔,利用“我”這一襯字向內“偷”吸一口氣,以便唱足下面“難以回馬”的腔,即謂之偷氣。
【嘎調】在京劇唱腔中,凡是用突出拔高的音唱某一字時,習稱嘎調。如《四郎探母》中楊延輝唱“站立宮門叫小番”一句中的“番”字,《定軍山》中黃忠唱“掃明天午時三刻成功勞”一句中的“天”字等,均稱嘎調。
【長吭】長(音掌)是增長,吭是嗓音的俗稱,此處指音量。長吭好似加大音量。
【砸夯】比喻演員演唱似夯地基時的鼓努為力,含貶意。演員不善于掌握演唱方法,用氣過頭,或使蠻力,演唱(多在尾音)出現笨拙的重音,謂之砸夯。
【搭架子】演員在幕后念臺詞。有時是配合臺上演員表演有時是用于上場之前以引起觀眾注意底包:(大概意思)在劇團里樣樣通,什么角色/什么戲都能演,但是掛不上頭牌二牌。如果臨時哪個演員上不了場,他都能救場。
【打通】在演出之前,先打一通鑼鼓。一般由節奏比較快,比較震撼的一組鑼經組成,比如:急急風--四擊頭--走馬鑼鼓--九錘半--陰鑼--串子--搜場點--上天梯--四擊頭收等等。打通的目的是營造氣氛,招攬觀眾。一般是在露天舞臺上演出前用,在劇場內演出大概不用。
【京劇有哪些行話-京劇行話知識】相關文章:
京劇有哪些服裝12-21
京劇常見的名詞有哪些12-22
京劇知識大全12-28
京劇臉譜知識06-29
京劇花旦練聲方法有哪些03-10
京劇的基本知識03-11
京劇的臉譜知識介紹12-09
關于京劇孕育期的知識03-12
關于京劇形成期的知識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