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京劇有哪些服裝
京劇是國粹之一,其服飾又稱行頭。帶有強烈的中國特色。在眾多中華戲劇表演藝術中,京劇占有極為重要的位置,也是在對外戲劇交流與介紹工作中最能表現中華傳統藝術精華的戲劇品種。京劇服飾分為大衣、二衣、三衣和云肩四大類。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京劇有哪些服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京劇有哪些服裝 篇1
盔帽類:
盔帽就是戴的帽子,可分為盔、冠、帽、巾,總稱為盔頭。
靴鞋類:
只有靴鞋兩種。
輔助服裝類:
包括水袖、翎子、靠旗以及穿在里面的胖襖和系在身上的腰帶等。
長袍類:
也可叫袍服類,包括蟒,帔,褶子,開氅,箭衣,以至斗篷,長背心,旗袍等。
短衣類:
包括短衣裳,短褂子,褲子,裙子等。
鎧甲類:
古代作戰時,戰士穿的鎧甲,在京劇舞臺上叫做靠,可分為硬靠、軟靠和改良靠。
蟒袍:
在戲中是帝王將相的官服。
樣子是圓領,大襟帶水袖,質料用緞子,手工繡花,圖案是團龍或虎,下擺繡海水、江涯。
皇帝穿正黃色,王爵、太子穿杏黃色,元老穿香色或白色,侯爵穿紅色,此外還有藍色、紫色、綠色、黑色的。
服裝的基色,除身份、地位,和人物的性格,臉色也有關系:
如正直的人常穿紅色或綠色。粗魯的人或奸猾的人,則穿黑色:
像《霸王別姬》的項羽,《宇宙峰》中的趙高都穿黑蟒。
前者表現他的性情粗豪,后者表現他的陰險奸猾。
女子穿蟒的,有皇后、公主、將相的夫人等。
樣式與男蟒相同,圖案用飛鳳、團鳳。
但尺寸稍短,只過膝蓋,上身加“云肩”,下面系裙。
梅蘭芳在《醉酒》中扮楊貴妃第一場里就穿紅蟒,第二場改穿宮衣。
宮衣一般也用緞地繡飛鳳,色彩都較復雜,周身綴有五色繡花飄帶,用金銀線及五色絲線繡成。這種服裝特別容易發揮舞蹈的性能。
鎧靠:
軍中最莊嚴的戰斗服裝,作戰時用,惟當朝賀、及閱兵、凱旋等典禮時,外邊須穿蟒,即成為武將的大禮服。
有功老將穿黃鎧,青年將官穿白鎧或粉紅鎧,粗魯人穿黑鎧。
鎧靠的樣式是仿照中國古代鎧甲制成,緞地繡圖案,腹部和兩肩多繡虎頭。
女鎧式樣與男鎧相同,惟下身全綴飄帶,圖案花樣亦較為絢麗。
官衣:
中級官員的禮服,式樣與蟒相同,但用素色緞制成,胸前綴方形補子,從顏色上區別官級的高低,紅最高,藍次之,黑最低。
玉帶:
穿蟒或官衣時,腰間圍玉帶,男女都一樣,這是明代以前就流行的服制。
制作方法用硬帶鑲玉若干塊,與真的玉帶差不多。
帔:
常禮服性質的服裝,男女都用,式樣是大領、對襟帶水袖,緞地繡各種圖案,如團龍、團鶴、團鳳、花鳥等等,也有素帔,老年人穿香色,或藍色,中年人穿紅色、藍色,少年人穿紅色、粉色。女子的帔,大致相同,惟尺寸稍短小,只過膝而已,《奇雙會》的趙寵、桂枝均穿帔。
開氅:
武官的常禮服,有時大臣也穿,其顏色的區別與鎧靠大致相同。
式樣是大領、大襟帶水袖,緞地繡圖案,《將相和》廉頗,《宇宙峰》趙高均穿開氅。
箭衣:
輕便的戰斗服裝,有時皇帝或武將在行軍中也穿。樣式是小領、大襟、紐絆、窄袖帶馬蹄袖,有緞地繡花,也有素色。常外加馬褂,這和古代所謂'胡服騎射'的服裝有淵源關系。
靠旗:
將官身背之令旗。
古代軍事長官在陣上傳令,即用一面令旗,作為憑證,因此在作戰時都腰插幾面令旗,以備應用。
現在劇中將官背上所扎之靠旗,亦有此意,惟每背四面,即已夸張加大成為裝飾品了。
靠旗系三尖式,緞地繡花,顏色與鎧靠相同。
《挑滑車》的高寵,《雁蕩山》的孟海公均扎男靠。
《穆柯寨》中的穆桂英,《抗金兵》中的梁紅玉均扎女靠。
茶衣和老斗衣:
古代勞動人民所穿的衣服,前者是短衣,后者是長衣。
樣子是大領、大襟帶水袖。
質料用布質或綢質,不繡花,茶衣一般顏色是藍色、褐色、米色,腰里系腰包。
老斗衣是米黃色,別有一種淳樸、簡潔之美。
襖褲:
原是清代中葉流行的服裝,這種服裝很適合花旦這門角色的表演,就被采用做戲裝。
立領、大襟、紐絆、禿袖(無水袖露手),顏色圖案各種都有區別也不甚嚴格。
式樣常常因時代變化,吸收當時社會婦女服裝,予以加工,《拾玉鐲》中孫玉姣穿襖褲。
古裝:
是梅蘭芳編演《嫦娥奔月》、《天女散花》、《別姬》、《太真外傳》等新戲時,參考古代繪畫、雕塑中適合上述各劇中人的身份和特點來創制的,當時稱它做古裝,以別于一般通用的戲裝。
這種古裝與其他戲裝的區別是,頭上的發髻在頭頂,不在腦后。
上衣較短,略如褶子,有時亦加云肩,有有水袖及無水袖兩種,水袖也比普通戲衣較長。
裙子系在上衣的外面,有時加飄帶。
這種古裝是為了在舞臺上發揮古代歌舞特點設計的。
褶子:
一般男女的`便服,有繡花或素色的區別,大領、大襟帶水袖。
《秦香蓮》中的秦香蓮穿素褶,《游園驚夢》的杜麗娘穿花褶,《拾玉鐲》的傅朋穿花褶,《金山寺》的許仙則穿素褶子。
斗篷:
在軍中或行路時御寒用的服裝,小領,繞身一圍,無袖,男子多用大紅素緞,女子則可用各種顏色,上繡圖案,如《別姬》中虞姬,《游園驚夢》的杜麗娘所穿。
八卦衣:
是道教中的服裝,和古代文人所穿的鶴氅也相近。
黑緞底上面繡太極圖、八卦,周圍鑲寬邊,腰間圍有繡帶,且有兩根繡帶下垂。
這種衣服是象征著穿的人具有法術,又為諸葛亮專用的服裝。
諸葛亮是三國時代輔佐蜀主劉備的丞相,他是有名的政治家、戰略家,分析事理,有遠見,又懂得天文,地理和各種學問,在作戰時善于用心理戰術,因此小說中把他描寫成為有道術的人,戲里也把他打扮成為有道術的人,他無論在任何場合都穿八卦衣。
以后凡戲里屬軍師(即高級參謀人物)出場,都穿八卦衣。
京劇有哪些服裝 篇2
大衣
簡介:
大衣是京劇服裝內部分工的行當之一,它的存在是為演員創造角色服務。從技術職能來講是管、拌、扎、勒,所謂的服裝的管理保養,在演出中負責演員的服飾的裝扮、特殊人物的扎勒,大衣在管理上有很強技能操作以及服飾的名稱識別和塑造不同人物著裝類型,為此服裝的分行對表演起到了保證作用,為藝術的完整,達到預期效果,發揮著集資的智慧和才能,大衣行當在技藝處理上有其自己的范圍和特點。
作用:
大衣類中的服裝名稱有:蟒、改良蟒、旗蟒、官衣、改良官衣、學士官衣、判官衣、開氅、鶴氅、帔、八卦衣、法衣、僧衣、褶子、宮裝、古裝、裙、褲、襖以及其它服飾配件。
大衣類中各種服裝名稱在使用上有它的一定范圍,如:表現宮廷帝王將相以及朝廷名官等身份的人物通常穿蟒,身居地方官員則穿官衣,但蟒和官衣都屬于朝服及禮服;实凵矸莸挠小渡咸炫_》中的劉秀、《金水橋》中的唐太宗等。身為親王的有《轅門斬子》中的趙德芳,身為大將的廉頗,官居首相的藺相如,其它朝廷命官,可為朝中大臣,在面見皇上時必須穿蟒。另在各歷史時期被朝廷稱之為"草寇"和敢與朝廷分庭抗禮者,他們敢冒天下之大不韙,也敢穿著蟒服或自稱皇帝或占山為王。如:晁蓋、宋江等。
表現地方官員的知府、知縣可穿官衣,在舞臺上有一句臺詞"相府門前七品官",也說明相當與這種身份者均穿官衣,如《七品芝麻官》中的知縣,《玉堂春》中的潘必正、劉秉義等。
表現帝王、官宦紳士在休閑之時常用服裝有:帔,開氅,褶子。如:《上天臺》中的劉秀,《斬黃袍》的趙匡胤則穿帔!侗滩ㄌ丁分械慕饘,《文昭關》中的東皋公,《打漁殺家》中的丁員外也穿帔。又如《鎖五龍》中的唐王,《將相和》中的廉頗、藺相如均穿開氅。
為塑造女性的朝廷命官,皇后、嬪妃等的主要服飾有:女蟒,女官衣,宮裝等。如《打龍袍》中的李后,《打孟良》中的佘太君,《大保國》中的李艷妃,均穿蟒;《樊江關》中的柳迎春穿官衣;又如《貴妃醉酒》中的楊貴妃,《上天臺》中的娘娘則穿宮裝。
為塑造女性中的夫人、小姐、女仆以及家貧婦女的主要服飾有:女帔,女褶子,裙,褲,襖等。女帔是夫人、小姐的主要服飾,如:《碧波潭》中的金夫人及小姐金牡丹,《春草闖堂》中的相府小姐,《賣水》中小姐。女褶子在旦行中分為兩種樣式,其一是老旦行當穿著的,其二是青衣行當穿著的。在青衣行當穿著的女褶子類中又分花、素兩種,女花褶子多為小姐穿著的,主要為穿帔時的一種襯衣。素褶子又名為青衣或青褶子,專為貧困中年婦女穿著如:《秦香蓮》中的秦香蓮,《武家坡》中的王寶釧,《汾河灣》中的柳迎春。老旦女褶子也多為家境貧寒的老年婦女所穿著的,如《釣金龜》中的康氏,《遇后》中的李后,《清風亭》中賀氏等。 裙、褲、襖類分為花、素兩類,而在穿著時可做裙襖,也可以為褲襖。裙褲的穿著者大多為富貴之家的小姐們,如《三不愿意》中的大小姐、二小姐,《孔雀東南飛》中小姑子。褲襖可以塑造兩方面人物,其一時表現家境不佳的少女,如《拾玉鐲》中孫玉姣,《豆汁記》中的年金玉奴,其二是表現丫鬟身份穿著的,如《三擊掌》中跟隨王寶釧的丫鬟,《棒打薄情郎》中跟隨金玉奴的丫鬟。
為塑女性的另一件新穎的服飾樣式——古裝,它的產生突破了傳統京劇服裝的衣箱制以及表演的程式化,古裝是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先生在籌劃排練《天女散花》時的創新之作,梅先生借鑒了古代繪畫作品中的神仙服飾,一改寬大平直的傳統服裝造型,形成了梅氏古裝系列,至今已成為新編歷史劇中的女性主要服飾。
大衣行當內,除以上涉及到的主要名稱和使用外,其它還有許多為塑造各類人物在裝束上的配件和裝飾物,它起著區別穿著相同服裝的不同身份、不同處境的人物形象,如:斗篷、飯單、四喜帶、絲絳、腰巾等,它可以互相搭配,去改變人物形象。在大衣行當中為塑造比較典型而有在人們心目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在衣箱制中另有專用服,如《霸王別姬》中虞姬,《四郎探母》中的蕭太后、公主德國內,這些專用服很少有其它人物穿著。
特點:
根據大衣行當的范圍及作用所涉及的有關問題,明顯可以看出她塑造人物大都是文職官 員、老爺太太、少爺小姐、丫鬟仆人等范疇的人物,另外從服裝樣式來看,有一個比較突出的特點,就是蟒、帔、褶子、開氅、宮裝、八卦衣、官衣等服裝在袖口處均有水袖,這正是區別于二衣、三衣之間的`不同。
二衣
簡介:
根據大衣行當所分工的范圍,二衣的范圍也就自然形成,它們之間在技藝處理上有著共同之處,但在其它方面有著很大差異。它的名稱范圍、作用及特點如下。
作用:
二衣的服裝名稱有:靠,改良靠,箭衣(其中含龍箭衣,花箭衣,素緞箭衣,布箭衣),馬褂(其中含龍馬褂,黃素緞馬褂,鏟子馬褂),抱衣(含花,素)夸衣(含花,素,絨,布),卒坎,龍套,大鎧,青袍,茶衣,大袖等及其它配件。
二衣類中的各種服裝, 在使用上的范圍,如: 靠,是元帥、大將在出征前點將或戰役中防身的鎧甲,在京劇舞臺上這些人物需要全身披掛——扎靠,如《挑滑車》中岳飛及高寵、張奎等,《長坂坡》中的趙云及曹八將等。根據劇情發展需要,某一人物在某一折中或全劇的某一場中,可能不扎靠,這種不扎靠的情節可以表達某一人物所處的環境產生了變化,如戰敗丟盔卸甲,表現狼狽逃竄之態的有《雁蕩山》中的賀天龍、《碰碑》中的楊繼業,戰役中被戰火或其它易燃物燒毀鎧甲的,如《竹林記》中的余洪,《穆柯寨》中的焦贊、孟良,喬裝改變其大將身份的有《三岔口》中的任堂惠,身居內室或休閑的有《將相和》中的廉頗等。每個人物的處境不同,它的裝束會隨之改變。
改良靠,顧名思義是改良,這種服裝樣式在京劇舞臺上,一來不失大將風度,二來減輕了演員的表演負擔,增強了表演的技藝難度,改良靠是"海派"的一大創舉,在京劇舞臺上成為男、女武將的輕便鎧甲,更成為新編歷史劇武將的主要服飾,如《火燒裴元慶》中的裴元慶,《扈家莊》中的扈三娘等。
箭衣:在二衣類中,箭衣的使用率較高,它塑造的人物范圍極廣,上至帝王,下至貧民百姓,它之所以表現人物范圍廣,主要原因是利用多種配件,互相搭配,改變了不同類型人物的形象,如:帝王一般騎馬行走時,要穿龍箭衣、腰系大帶,配以黃龍或黑龍馬褂,肩搭三肩,如:《長坂坡》、《回荊州》中的劉備,《武家坡》中的薛平貴。英雄豪杰、綠林好漢則通常穿花箭衣,披絳子,系大帶,如《惡虎村》中的濮天雕、武天虬,《時遷偷雞》中的楊雄、石秀則穿黑素箭衣,系大帶。而旗牌、中軍可穿花箭衣,系大帶,外罩花馬褂,如《夜審潘洪》中的旗牌就是如此!斗ㄩT寺》、《伊立搜府》中的校尉則穿素緞箭衣,外罩黃素馬褂,肩搭苫肩;劊子手、刀斧手可穿素緞箭衣,系大帶,披黃素馬褂,肩搭苫肩;衙役、解差、報子、更夫、車夫等均穿藍步箭衣,系大帶(報子、更夫可外罩卒坎,如《蘇三起解》中的崇公道,《野豬林》中的董超、薛霸)等。
抱衣:是塑造英雄好漢,綠林豪杰,兵卒,以及行走方便,動作靈活人物的主要服飾。在京劇舞臺上常為武打演員所穿著,如《三打祝家莊》中燕青、楊林,《惡虎村》中的黃天霸、李伍,《艷陽樓》中的花逢春、徐世英等。
夸衣:在使用上類似抱衣,但它塑造的人物,顯得在武藝及行動上略高于其他人物,如《時遷偷雞》中的時遷,《三盜九龍杯》中的楊香武,《銅網陣》中蔣平等。
卒坎:是交戰雙方士兵的一種裝飾在服裝上的標志,如《三打祝家莊》中的祝家莊丁、扈家莊的莊丁,通常卒坎,只有卒字字樣,在舞臺上表示兵卒身份。
茶衣:通常只是為塑造小孩形象而使用,如:《小放!分械哪镣,《秦香蓮》中的冬哥、春妹等。
大袖:主要為店家、酒保、禁卒、騾夫所穿著,而且這種服飾則成為丑行的主要裝束,如《蘇三起解》、《武松打店》中的禁卒,《十三妹》中的騾夫等。
二衣行當內,除以上主要名稱和使用外,同時還有其他許多配件和裝飾物,如:僧背心,道背心,鏢囊,彈囊,絳子,大帶等,它可以配以其他服裝,去改變不同身份,不同處境的人物形象。在二衣行當中為塑造比較典型人物和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在衣箱制中另有專用服,如《花果山》中的孫悟空所用的猴靠、制度衣、猴夸衣等,另有神話戲的神將服,《鬧龍宮》中的龜帥、蝦將、魚精等服裝,《四郎探母》、《洪母罵疇》中的大國舅、二國舅、洪承疇的旗裝,這些服裝很少有其他人物穿著。
特點:
根據二衣行業的范圍及作用所涉及的有關問題,明顯看出二衣行當所塑造的人物大都是 元帥、大將或武藝高強的草莽英雄、綠林好漢等范疇的人物,另外從服裝樣式來看,有一個比較明顯的特點,就是所有服裝的袖口、褲腿均為緊縮型,同時不論穿著任何樣式服裝,腰間均要系大帶或其它束帶。大衣、二衣明顯的區分為文、武之別,通過各自的服裝的穿著處理,可以清楚看到它是類型化的具體體現。它是依據文、武分類,但又依據表演行當去進行分類的方法來塑造人物的。
三衣
簡介:
這個行當,俗稱靴箱,它所含括的物品名稱及作用,大多為人物穿著的靴鞋及內衣裝束, 其行當中的物品名稱可分為兩大類,一是軟片類,俗稱軟硬兩類。
軟片類:
水衣子:為演員化妝前提供的工作服,并為保護大衣、二衣服裝在表演時不受損害(由于天氣炎熱或演員出汗過多)。
胖襖:主要為塑造不同人物有一個健魄的身軀,其作用類似墊肩,但胖襖是根據表現行當和演員條件而定,通常有小胖襖,適用于生行(老生、小生、武生),另外一種為圓肩胖襖,它適用于武凈及武打演員,其次是折肩胖襖,主要是為銅錘(文凈)行當使用。有時根據劇情的需要,人物在舞臺上直接穿胖襖,如《悅來店》中的騾夫、黃傻狗便是。
彩褲:彩褲大致分為三類叫法,即紅彩褲,黑彩褲,雜色彩褲(其中含白,香色,淡青,彩色,同時含素和繡花、花邊三種,在樣式上又分為散腿和緊腿兩種),紅、黑彩褲大都為男性所穿著,雜色除個別小生行當,大都為女性穿著。
護領:由于大、二衣的服裝樣式大多為圓領,為使人物造型完美,在演出中不露脖子,為此在穿服裝前,演員要搭護領于脖頸上。
大襪:(布襪)其中有兩種樣式,其一為高腰大襪,專為穿福字履、皂鞋的人物穿著,其二為矮腰大襪,專為旦角穿彩鞋使用。
硬類:
厚底:它是劇中男性人物普遍穿著的高腰厚底靴,它的底厚是根據演員身材高矮或演員 表演水平而定,底厚通常有二寸,二寸五、三寸、三寸五(市寸)。
朝方:它是文丑行當專用的一種高腰靴,靴底厚為一寸。
福字履:老年層平民所常用的鞋類,矮幫底厚一寸。
登云履:男性神仙人物常用,矮幫底厚為二寸,二寸五。
皂鞋:皂隸、差人之用。
薄底:是男性武打演員通用之物。
彩鞋:是女性通用之用物。
彩薄底:是女性武打演員通用之物。
在三衣行當中還有一部分專用靴鞋及特殊靴鞋,如虎頭靴,魚鱗灑,黑白道打鞋,小孩靴,僧靴,旗靴等。
三衣在技藝處理上沒有像大衣、二衣那樣具體,但三衣的有些物品在使用上,一般要依據大衣、二衣的人物穿著,最后要達到統一調和,使用合理。
從京劇服裝的現狀來看,它與表演已經形成一對孿生兄弟。京劇在藝術上已臻于完善,而服裝也達到了比較完善的境界。要想使京劇前進一步,使京劇服裝適應當代審美觀點,創出新路,困難是極大的。京劇服裝畢竟是為演員創造角色服務的,但當務之急是從客上促使京劇內部產生革命,曾記得由李紫貴導演在中國戲曲學校排練戲曲《玉笛恨》時,就曾對服裝設計提出要求,服裝要大膽設想,迫使表演創造出新的表演語匯,這就是說從音樂、舞美、導演多方位的向程式化尋求突破口,這樣才能在原傳統基礎上前進一步。
云肩
分類:
常用四方四合云紋裝飾,并多以彩錦繡制而成,曄如雨后云霞映日,晴空散彩虹,故稱之謂:云肩。云肩,在漢族服飾文化中,是一種獨特的服飾款式,裝飾圖案內涵豐富,符號的藝術語言,數字的喻意,文化底蘊哲理深邃;云肩,又是漢族吸納外來服飾文化,融會貫通,升華入化為自己的民族服飾結晶;云肩,也是中國服裝史上,平面與立體設計巧妙構思的典范。云肩也叫披肩,多以絲緞織錦制作,大多數云肩用四個云紋組成,叫四合如意式,還有柳葉式、荷花式等等,上面都有吉祥命題,例如富貴牡丹、多福多壽、連年有魚等等。明清的時候流行很多,大多都在婚慶喜宴等場合使用。
形成歷史:
云肩是從隋朝(581-618)以后發展而成的一種衣飾,它圍脖子一周,佩戴在肩上。到清代(1644-1911)時,云肩普及到社會的各個階層,特別是婚嫁時成為青年婦女不可或缺的衣飾。發展到后來,云肩多在歲時節令或婚嫁時佩戴。云肩的形式多為“四合如意”形,也有條帶狀。云肩的制作一般做成兩層八片垂云,每片云子上或刺繡花鳥草蟲,或刺繡戲文故事。一件精美的云肩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繡成,其工藝之精巧,令人贊嘆。云肩的繡制有各種各樣的針法,如挽針、接針、滾針、松針、釘線、打子、圈金、搶針、齊針,樣式也較為繁多。圖中的云肩出自中國中部的河南省,所繡為如意云紋形,圖案有人物、花鳥、橋梁等,針法細密,色彩豐富而典雅,曲線流暢婉轉,不失為民藝精品。
云肩的形成歷史,秦漢以前的文獻尚無有關文字記載,從服飾款式看,其當受北方游牧民族觀念的影響,是外來的服飾樣式。其圖象資料,最早見于敦煌隋代壁畫,已經中國化的觀音菩薩身披云肩。云肩,在漢族中盛行,至遲在唐宋時期,上層貴族社會服飾已經流行“五云裘”衣,云肩盛裝了。云肩,隋唐時雖披在外來的菩薩肩上,卻與本土文化道家思想關系密切;雖然來自外來民族服飾文化,卻由于崇拜天的意識內因,化為我用,從而成為“天人合一”空靈恢宏的民族服飾文化典范。
文化創意:
云肩,“天人合一”的文化創意,來自于中國為代表的東方文化思維方式,是綜合性的講究萬物之間的相互包容與和諧。中國,自古以來,是世界上較早以農立國的民族,而農業是人類偉大的發現;農業定居后,人們重視天象氣候變化與人的生存環境綜合性關系,反映在代表社會意識的哲學上,道家思想天與人的“天人合一”哲理觀念,用現代語來說,也就是早在二三千年前的春秋戰國,中國古人便已重視了“道法自然”,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了;這也是云肩的“天人合一”文化創意,在中國服飾文化中的價值。
構想:
云肩的構想,與中國建筑的意境一致,審美情趣,脈脈相通。譬如,中國古代宮廷建筑,講究四方四合,直到明、清建筑帶有宗教祭天的天壇,典型地象征了中國“天圓地方”的造景觀念:祈年殿傘形的圓屋頂象征天,方形的祭天拜臺象征地;以天壇建筑物為中心,四周為參天柏樹擋住了人的視線,也擋住了喧囂的紅塵,天壇建筑雖然高度并不太高,仰望天空,但給人的感覺,仿佛人就置身于天際之間,令人憬然醒悟,中國的意象思維之含蓄高超。再看,中國服飾云肩的整體造型,打開來,從平面圖觀看,外圓內方,象征天圓地方;立體地觀看,穿在人的身上,云肩上刺繡的“一年景”四季花果,四周垂吊著綠色長穗,恰似大自然的森林一般,籠罩住人的主體,給人的感知,和天壇建筑一樣,也有“天人合一”的深刻內涵。東方的意象思維,和西方的具象思維——直白方式的創意作一比較:西方溝通人與天的崇教建筑,教堂塔尖高聳直插云霄,西方服飾的時裝設計,表現人與自然的關系,用具象的瓜果直接裝飾于人戴的帽子之上;而中國服飾云肩的“天人合一”創意,文化內涵要比西方服飾,更富有詩意,包羅萬象,博大精深,耐人尋味。
大結構:
云肩的大結構,基本上是對太陽崇拜的抽象化。如“Ⅹ”紋的放射形,或旋轉式放射形,或象征四時八節的“米”字形,或以“X ”(甲骨文 即巫字)護身符號為骨架。
圖案構成:
云肩的圖案構成,完全是運用藝術符號及其數字所組成,圖案雖有護身符作用,但不同于道教驅鬼召神的“符 ”,更不是調兵遣將的“虎符”遺風;每件云肩都各自有一個主題,都離不開人們對愛情、婚姻的美好祝愿。由于云肩圖案內容涵蓋豐富,要解讀云肩圖案構成的涵義,需要對典型圖例進行剖析欣賞。
京劇有哪些服裝 篇3
京劇經過一二百年的演進和發展,種類很豐富,下面介紹一些主要的品種。京劇的服裝大致可以分成六大類:第一類是長袍類,也可以叫袍服類。第二類是短衣類,包括短衣裳,短褂子,褲子,裙子等。第三類是鎧甲類。第四類是盔帽類。第五類是靴鞋類。第六類是附屬于服裝范疇的,輔助性的、裝飾性的東西。
京劇服裝的第二大類是短衣裳類。短褂子,褲子,裙子都屬于這一類。這一類的樣式不太多,大致可以分成下面這么幾類;
一種叫作茶衣,是專名詞,實際上是用藍布做的半身的短招褶子。也分為兩種,一種是跟褶子一樣,斜領,大襟,穿這種茶衣的比較多。還有一種是對襟的,穿的比較少,一般只有兒童穿。茶衣的袖子有帶水袖的,也有不帶水袖的。有的上邊穿著茶衣,下邊穿著褲子;有的在褲子外邊再系一條短裙子,這短裙子的名稱叫腰包。凡是系上腰包的角色,表示他有一種特殊的身分,比如酒保一類的人,給人遞茶送水的時候,當圍裙使用,再有一些手藝工匠則在干活的時候,當做勞動的服裝用,一般的情況就只穿一件茶衣和褲子。由于茶衣的色彩比較單純,樣式比較樸素,除了扮演兒童穿以外,更多的是一些酒保,樵夫,漁夫等等。所以茶衣實際上是勞動人民和下層人民所穿用的服裝。
短衣類的第二種,就是女式的褲子,襖。女式的短襖是立領的,大襟,袖口比較肥,不帶水袖,都是用綢子,緞子做的,花樣和色彩也是多種多樣,因人而異。一般的說,褲子、襖都是小戶人家的年輕婦女或是大戶人家的丫環穿的。小戶人家的姑娘穿褲、襖時,腰里大部都系著四喜帶,就是比較寬的帶子,上邊繡著花,還有更簡便一點的,就在腰里扎著一條汗巾。所謂汗巾,是一條普通的,漂亮的,長長的手巾。扮演丫環的角色多半在褲子、襖外邊再加上一件大坎肩。還有一些大戶人家的,性格比較活潑、伶俐的姑娘,有時也穿短襖和褲子,不過她們下身多數都罩一條裙子。此外還有一種女式的褲子、襖(當然男式的也有),是用紅布做的,不是用綢子、緞子,樣式樸素,這是專門為犯罪的人穿的,所以又叫罪衣。女式罪衣的形狀是小領,對襟,腰里扎著素白色的腰包,這腰包也有個專名詞叫罪裙,例如《女起解》的蘇三就是穿著這樣的服裝。在封建社會里,有這樣一個習慣,本來紅色是表示吉祥的,可是犯重罪的人,可能有殺頭的危險,也可以說是最兇,最不吉祥的一種事情,為了沖淡和消減不吉祥的氣氛,就有意識地給犯人穿上紅色的衣服。這樣的做法,反映了封建社會對犯罪和死亡的一種迷信觀念,一種神秘色彩,F在為了美化舞臺的形象,罪衣都不用紅布,改用紅色的緞子做了,同時行枷原來也是跟生活中的實物差不多,用木頭做的,后來也改為很漂亮的魚鱗枷,把殘酷可怕的刑具變成了光華燦爛的工藝品了,F在演《女起解》蘇三戴的就是經過美化的魚鱗枷。
短衣類的第三種是抱衣抱褲。因為它是緊身的,像裹在身上抱在身上一樣。這種衣裳又叫英雄衣。顧名思義,就是俠客、義士、綠林英雄這類人物穿的。例如《三岔口》里的任堂惠,《惡虎村》里的黃天霸,《武文華》里的萬君兆,《艷陽樓》里的花逢春及青面虎等都穿這樣的衣裳。抱衣的樣式是大領、大襟、緊袖,特點是在褂子的底襟周圍縫著三層寬綢邊,一層摞著一層,像裙子似的,上面有繡花的寬綢邊。因為是三層,看著有些像水波浪似的,所以有個專用名詞,叫作走水。褲子也有繡花,和褂子上的繡花是一樣的,叫作花彩褲。
抱衣抱褲的花樣和色彩是多種多樣的。穿抱衣抱褲一般都系著鸞帶。女式的英雄衣,也有個專用名詞,叫作打衣打褲。褂子式樣是小領、對襟、緊袖,并有繡花。沒有走水,可是它在腰下系著兩片下甲,即貼靠在大腿兩旁邊,同時包住臀部的甲片,而這甲片就代替了裙子,所以又名戰裙。因為穿著女式英雄衣的人物,總是要進行戰斗的`,總是要開打的,穿著裙子就不方便了。而只穿褲子,又單調了些,所以在下身系著戰裙。像《武松打店》的孫二娘;《打焦贊》的楊排風等,就穿女式的英雄衣。
還有一種叫侉衣侉褲。我想這可能是因為南方人讀快字作夸的音,這種口音傳到北方來原封未動,就念成侉衣侉褲了。這恐怕是音訛,導致了文字上的錯誤。我想還是應該把它寫為快衣快褲,表示穿上這身衣服,動作非常敏捷。若寫為侉衣侉褲,就不易講通了?煲驴煅澟c抱衣抱褲的性質相似,也是緊身的,是便于武打用的一種服裝,只是更樸素一些。其樣式是小領、對襟、緊袖,一般沒有什么繡花。顏色為純黑色的。其特點是在袖子的底側,胸部的正中,密排著白色的扣絆兒,扣絆俗稱疙疸絆兒。下身是純黑色的褲子。這樣的打扮,可能是根據武俠小說里所描寫的夜行衣那種式樣設計的。穿快衣快褲,一般系鸞帶。武丑大部分都穿快衣快褲。武生只有一部分穿,像武松、石秀,以及《巴駱和》中的余千等。
短衣類里還有兩種。一種叫馬褂,和解放前的那種長袍外邊套的馬褂差不多。只是加了加工,繡了一些花。實際上這也是清朝的服裝。然而,在京劇里,卻是任何朝代都可以穿的。它經常都是套在箭衣外邊,作為一種行路的外罩服裝。當然也可以作為戰斗時的服裝。但穿箭衣馬褂進行戰斗的時候,顯然不會是激烈的,一般都是點到為止。穿箭衣馬褂的戲有很多,像《武家坡》里的薛平貴,《汾河灣》里的薛仁貴,《四郎探母·過關》的楊四郎以及《碰碑》里的楊六郎等都穿著馬褂,里邊穿著箭衣。《武家坡》、《汾河灣》、《探母·過關》都是作為行路時的服裝,《碰碑》的楊六郎是經過戰斗的,但也是點到為止。
另外一種就是彩褲和水衣。彩褲是每個演員都必穿的,它有各種顏色。原先京劇班里的彩褲,只有黑色、紅色兩種。后來就發展為白色、粉色、湖色、古銅色,包括繡花彩褲,各種顏色都有了。當然,現在還是紅色、黑色兩種較多。水衣就是襯在服裝里面的粗布襯衣。京劇演員是很辛苦的,無論酷暑還是嚴寒,幾乎每次演戲,都要汗流浹背,服裝很容易被汗水沾染。而戲曲服裝是價格比較貴的一種工藝品,所以,演員襯上水衣是為了吸汗,盡量減少汗水對戲裝的污損。粗布具有容易吸汗的作用,所以水衣都用粗布制做。因為它的功能就是吸收汗水,所以取名水衣。
【京劇有哪些服裝】相關文章:
京劇有哪些行話-京劇行話知識08-30
京劇常見的名詞有哪些12-22
韓國服裝的特點有哪些09-27
服裝搭配技巧有哪些11-09
服裝款式搭配技巧有哪些08-20
服裝顏色搭配的技巧有哪些?08-29
京劇的小扇子有什么作用11-24
紅茶有哪些08-30
服裝有哪些風格-2017最新服裝風格大全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