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唱歌顫音和發聲方法
要學會唱歌,首先是氣息的調節,很多人都有一個問題,就是聲音怎么唱?怎么來找到音域和音色?首先我們要知道這個問題。顫音就是指歌曲中聲部中由大、小聲部相組成的一種顫音?梢岳斫鉃橐环N發聲方法。它要求我們要有充分的肺組織、足夠的喉頭力量支撐,然后要掌握好氣息的分布規律。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唱歌顫音和發聲方法,歡迎閱讀!
唱歌顫音和發聲方法 1
通過聲帶的控制是可以達到顫音的效果的,同樣,通過抖喉頭也可以做出顫音,但是必須說明,雖然很多歌手,如劉德華、張宇是通過控制喉頭抖動來獲得顫音的,但是,這樣的顫音并不是通常意義上經過氣息訓練獲得的顫音,如果說的比較嚴重一點,是做出來的顫音,而不是自然獲得的顫音。這種控制喉頭的方法其實并不容易,且對聲帶有一定損害。
那么,什么是自然獲得的顫音。
通常,通過橫膈膜的下壓和恢復原位,造成氣息變化而發出的顫音就是美聲唱法或者說學院派的顫音。發出顫音時,由于氣息的變化,喉部肌肉會劇烈跳動,尤其男性的'喉結較凸顯,更易令人察覺。但這并不能與刻意抖喉頭獲得的顫音劃上等號。
此外,在很多聲樂作品中,由于原本的語言就有顫音,大舌或小舌顫音,所以很多的聲樂作品的顫音具有民族性。
如果談到練習,摘一段百度知道上的 顫音掌握方法:
1. 發出長音,并活躍地抖動雙手。抖動雙手時需溫柔、松弛,從上到下或兩邊運動。再以快速溫柔的節奏抖動雙手。
2. 不抖動雙手,繼續發聲并嘗試延續顫音的效果。
3. 如果顫音有所流失,再抖動雙手,作感覺。
最后,強調一點,顫音應當來自于經過長期聯系后的氣息控制。而是否有顫音并不能成為歌曲演唱技巧是否高超的判斷標準。
唱歌顫音和發聲方法 2
一、“顫音”是唱歌的一種音效,它象徵音腔音質與技巧。
很多人誤以為把喉嚨和小腹交替輪流不斷上落發出“震音”的聲音,便誤認以為“顫音”,這樣子真的大錯特錯。
“顫音”用物理來作比喻:試以一只高身瓶子,中間放一伙石頭,用點氣力去搖動它,定然發出顫震清脆響亮的聲音。
如果盛載石頭是一個小瓶子,出來的效果就很牽強和帶有壓迫的音色。
“顫音”的形成是經過長期的聲音鍛煉,令到共鳴與共鳴之間,有著良好的互通和互相適應情況底下,所發出的人體迭蕩聲音。
初學唱歌的朋友,切勿希望一步登上“顫音”境界,慢慢把聲音練得開闊通透,那時候自然發現“顫音”;原來是不用大力去上下,“震”出來的。
二、第一節:如何掌握顫音
顫音(Vibrato)是指歌聲呈波浪式的活動,又稱為音波。當氣息通過聲帶發出聲音,歌唱者有意識地將之震動,便會形成顫音。發出顫音時,喉部肌肉會劇烈跳動,尤其男性的喉結較凸顯,更易令人察覺。
學習顫音其實并不困難,只要運氣穩定,喉嚨,便能有效作出自然的震動。我們可以以相差半度的兩個音階,用[a]聲進行練習。例如C大調中E和F(即m和f)剛好相差半音,嘗試不斷[a]出mfmfmfmf……,且越唱越快,便能產生以m為中心的顫音。
第二節:顫音帶來的效果
顫音易於掌握而效果又顯注,特別是處理延長音方面,純粹的拉長,會使聲音又直又呆板,用顫音則可令聲音松弛、活潑生動,令樂曲的色彩更豐富,音色更圓潤悅耳;若能配合其他腔體的共鳴運用,自能產生余音裊裊,繞梁三日的動人歌聲。
對於歌唱者而言,顫音大大增添了樂曲的層次感,令較平凡的樂句亦不置顯得僵硬,是相當實用的歌唱技巧。不過有數點是必須注意的':
1. 喉部震動不是口/唇的震動。初學時可用手指輕觸唇部,避免錯誤的搖動。
2. 千萬別把似是而非的“喉嚨抖動”當作顫音。抖動是束緊喉嚨發聲,用壓力強迫咽喉肌肉抖震,這對聲帶的傷害很大,故練習時應以輕松自然為大原則,否則將錯誤習以為常就不易糾正了。
3. 聲樂家會進一步講究顫音的振頻與振幅等方面,但不用拘泥於小處,只要“唱者自然,聽者舒服”便可以了。一般而言,獨唱者不妨多用顫音,強化聲音質感;合唱時則要彼此相互配合,不應振顫過頻、過大,以免聽眾感到煩厭。
三、(—)腹顫音的練習,關鍵在于演奏者對呼吸的控制能力。
首先,要求演奏者的呼吸,一定要建立在良好的呼吸型式基礎上;然后,才有可能進一步掌握腹顫音的呼吸方法。因此,呼吸類型的選擇極為重要。最為理想的呼吸型式,是,民間俗稱“丹田氣”。練習過程中、腹部和橫膈膜必須積極參與運動。這對于以為主的演奏者是很困難的,除非改變呼吸類型。在合理的呼吸型式確定之后,最重要的就是必須逐步掌握彈性呼吸的基本功。我們把它稱之為“彈性(節奏性)呼吸法”。
這種呼吸法的特點是;吸氣時,小腹(丹田)加強控制,讓均勻地抽動。當胸腔中、下部向外擴張的同時,橫膈膜有節奏地逐漸下垂。小腹腹壁肌肉在彈動中微微前移。腰部肌肉向周圍(主要是向兩側及向后)擴張。氣流便是在這一過程中緩緩地吸入肺部的。呼氣時,同樣要加強小腹(丹田)的控制,腹壁肌肉及胸腔中,下部逐漸作彈性收縮。橫膈膜在腹部顫動的影響下,相應地松、緊、弛、張,徐徐地向上提起。而氣流的輸出,也正是在這一過程中逐步地完成的。
運用“彈性呼吸法”時,腹部顫動是產生顫音波的主要手段,喉部顫動是輔助手段。強顫時,主要靠的顫動;弱顫時,則主要靠喉部肌肉的顫動。實際上,腹顫音是、橫隔膜肌肉與喉部肌肉三者的聯合運動。
四、“呼”顫法練習,將一支臘燭點燃,然后,反復地輕輕吹動火苗,火苗擺動的節奏便是腹部顫動的節奏。
另一種方法是,體會人們在大笑時連續發出“哈哈……”的那種呼氣規律(但不要出聲)。這些下意識的腹、喉,基本上符合“吹”腹顫音的肌肉組織活動規律。所不同的是,需要把這種下意識的(低級階段的),通過嚴格訓練變為由演奏者自由控制(高級階段的)的。
五、顫音有幾種,傳統的顫音是需要訓練橫膈膜產生的,可以通過要哭的時候去感覺體會。
還有的顫音是通過喉嚨的快速抖動產生的,港臺歌手用的比較多。還有是通過氣息沖擊軟腭產生的,但是這種基本在中用不到。還有要注意的是,在發不同字的時候要用不同的顫音方法。具體的樓主找點教程去看,估計應該有。
六、顫音,實質是用氣息演繹歌曲的時候,強大的氣流沖擊口腔和鼻腔后部所產生的震動,小腹給予氣息的壓力產生了氣流。
我倒不贊成流行音樂一定要用這樣死板的方式產生顫音,有些歌星通過喉結的抖動和嗓子眼的一緊一松“做”出了顫音。這些都是一些小的技巧或是一種風格,但在很多高潮部分,他們也具有強大氣流的顫音。所以,還是那句話,氣息是根本。用了氣息,自然會有氣流的沖擊產生顫音。對于流行歌曲,有些低調的地方不需要像唱民歌一樣每個字都在氣息上,有時似一種悄悄話,有時像一種無奈的嘆息,不會有強大的氣流支持你的顫音,這時就需要你用一些小技巧來修飾你的尾音,我認為流行歌曲的顫音表現不完全靠氣息頂出來,有時候抖抖喉結,控制嗓子眼里的聲音也未嘗不可,只要整體在歌曲的氛圍之中不受影響即可。
沒有顫音的朋友如果鐵定對顫音垂涎三尺,就從模仿開始吧——模仿救護車叫喚。好笑吧?這只是沒有聲樂老師在身邊、一種自我揣摩的方法,當然不屬于常規的聲樂練習。發出“嗚嗚”的依次循環高低的滑音(稍快),他能讓你找到抖動喉結的感覺,慢慢的吧“嗚嗚”的發音轉變成“嗯嗯”的發音,再慢慢的轉成“你~”的發音,再唱一些“你”結尾的一句歌……呵呵,這只是一種感受喉結抖動的顫音方式,與氣息發聲不一樣,保準聲樂老師看了會氣死!但沒件事都需要循序漸進,慢慢揣摩,不妨試試。
最后再次發表一下我的觀點,我們如果眼光放高一點,這段歷史時期流行強調顫音的唱法,也許再過5年后就不流行強調顫音的唱法了。何必為了沒有顫音而苦惱呢?顫音雖然能有效的渲染歌曲氣氛,深沉而具有穿透力,但我也愿意喜歡聽一些質樸、純潔的聲音。所以,只要用心唱就好,也許你會更有特色。
總之,運用氣息來顫是根本。喉嚨的顫可作為輔助補充。多練習吧,習慣成自然。
唱歌顫音和發聲方法 3
一、什么是顫音
顫音,在西方也叫“big”、“live”等,在中國也叫“lang”,發音時在口腔肌肉和舌頭中間發出一種類似于“鼓”的振動,同時發出“吱”和“吱嘎”、“吱呀”等不同聲音。簡單點講,在歌曲中,大聲部是指大號、中號以及大小號聲(大高音)一起組成。因此,當我們演唱顫音時,大聲部音量更輕,而小號較重;大小號之間聲量較大,而中號相對;中號與大號在音色上具有相同特性;小號與大小號在音調上具有相同的聲線和相同的節奏感。因此,聲音要表達清楚自然,清晰透徹,就必須讓發聲技術過關得有一定基礎。其實歌唱沒有一個好的基礎并不代表不能演唱動聽、動人等這些歌曲,相反很多人演唱動聽、動人才是他們能夠走上舞臺最重要的原因——缺乏對自己發聲技術及音準把握。
二、怎樣的顫音最有力量?
顫音是氣息的`帶動,對氣息進行控制,是歌曲節奏感和控制力的體現,在歌曲中它能讓你的音色、聲音、節奏感都變得更好。那怎樣才能使顫聲更有力呢?我們要先找到我們要說什么?首先,你要找準顫發的角度和頻率。第二,正確地控制力量。比如顫音時就一定要注意力度和速度都適中,而不能太大太強。在《幸福鳥》這首歌曲中因為有小合唱伴奏所以歌曲變得輕快許多。
三、如何找音色和歌曲最協調的顫音:
顫音的類型有很多種,大聲部的顫音是所有顫音中最干凈又極具感染力的。通常我們所說的大聲部的聲音就能算是小聲部,而高音要想唱出最好的音,只靠幾個音區是不夠的。我們要找到一個最符合歌曲要求而且是我認為更好聽和容易唱出的高音區。那么具體應該怎么找呢?用“小”來概括,就可以是兩個字:“大”和“小”,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高頻部分。
【唱歌顫音和發聲方法】相關文章:
唱歌的技巧和發聲方法04-20
唱歌的技巧和發聲的方法10-08
女生唱歌技巧和發聲方法02-17
唱歌技巧和發聲方法分析07-31
唱歌發聲方法02-21
唱歌發聲練習的方法11-03
唱歌技巧及發聲方法03-14
唱歌嗓子發聲方法08-21
男生唱歌發聲方法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