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學低齡化增加家長壓力
小編導語: 游學本不屬于大眾消費,近來由個人游學的行為變成了群體行為,越來越多的家庭跟風加入,使游學市場水漲船高。專家提醒,理智游學,莫跟風。
·游學出現低齡化趨勢,小學生游學多起來了
·家長圈里戲稱游學是“不坑孩兒只坑爹”
·很多孩子在游學回來后就萌生了出國留學的愿望
“我都沒想到,10個名額這么快就報滿了。”前幾天,貴陽市一所中學初二年級的班主任朱老師,把暑假去英國游學的通知剛發到家長群里,報名的家長就“蜂擁而至”。“雖說這次游學活動是教委組織的,家長只負責一半的費用,但也要幾萬元呢。”朱老師說,以前總覺得貴州是經濟欠發達地區,去國外游學這種事都是東部發達地區熱衷的,沒想到如今這個熱潮已經涌到了自己身邊。
就在朱老師為本校家長的游學熱情而驚訝的時候,北京的季女士也在琢磨游學的事,不過她是在發愁。季女士的女兒正上小學六年級,其好朋友一家去年移民美國了,現在向女兒發出了暑期邀請,所以女兒正纏著季女士給自己報一個暑期的美國游學夏令營。
“幾萬元是挺大的一筆開銷,可是女兒沒有這個概念,她大概覺得去美國游學跟在北京郊區玩幾天差別不大。”季女士說。
近兩年,中小學生出國游學熱不斷升溫,正如貴陽的朱老師所言,游學大潮正從東部席卷西部,從一線城市涌向二三線城市。對此,在游學中介機構供職多年的張峰(化名)深有體會:“以前我們還要對游學產品進行宣傳,現在很多家長是主動找上門來的。而且游學出現了低齡化趨勢,小學生游學多起來了,親子游學也挺火爆的。”
張峰說,雖然剛到4月,但其所在機構推出的暑期游學產品已經開始熱銷了。
外出旅行,孩子自然能夠開闊視野,但正像季女士所說,出國游學跟郊區游不同,與舊時徐霞客“與長風云霧為伴、以野果充饑、以清泉解渴”式的行路也不同,需要大筆資金的支撐,因此,這股熱潮襲來后,首先面臨沖擊的是家長的“錢袋子”,其次是整個家庭的生活和教育計劃。
孩子游學歸來大都感覺不錯
河南鄭州的高一學生馮璇(化名)今年寒假在美國游學了三周,自認為“特別有收獲”。
馮璇參加的是一個號稱以培養“領導力”為宗旨的游學項目,課程設計來自哈佛大學,上課則安排在多所大學。“有一種腦洞大開的感覺。”馮璇這樣形容自己在美國大學上課的感受。
除了在大學上課,“還跟美國的中學生一起上課,能感受到自己跟他們的差距,”馮璇說,美國的高中生因為參加的活動多,閱讀也多,所以他們做事情很大膽,腦子里有很多有意思的問題,而自己除了上學就是上課外班,腦子里好像從來不去思考問題。
據張峰介紹,目前市場的游學項目大致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以“增長見識”為主,通過游學了解國外文化、生活,主要針對人群是小學生和初中生;第二類是以“留學預考察”為主,參加者多數是有出國留學打算的高中生,希望提前體驗相關國家和學校的留學生活,事先了解報考院校氛圍等;第三類是以“減壓”為主,目標人群多為剛剛參加完大考的學生,為的是緩解壓力、放松身心。
張峰說,只要選擇合適的項目,在和國內完全不同的經濟文化環境下學習生活后,孩子們肯定都會覺得有收獲。
而且,收獲不僅僅來自課堂。“就是最簡單的保管行李、十幾個小時飛行,對很多城市孩子來說都是考驗。”張峰說,“當孩子第一次獨立面對時,有的人真有些束手無策。”但是,沒有哪個孩子過不了這一關,所有的孩子都能適應。
靜軒上三年級的時候,在英國有過一個星期的短暫游學經歷。從來沒有離開過父母的靜軒住在了一戶英國人家中,靜軒剛到的那天,寄宿家庭的媽媽就拿出一個相機,當著靜軒的面給他的臨時房間每個角落都拍了照,然后告訴他“走的時候還要保持原樣”。
“當時聽了領隊的介紹,我想:完了。我們家的教育是比較隨性的,很少給他定這么死的規矩,估計他受不了。”靜軒的媽媽說。
誰成想,一周之后靜軒不僅沒有破壞規定,而且在跟這家人的相處中體會到了這種做法的好處。“有rules(規矩)好做事。”這是靜軒現在常說的話。
因為開闊了眼界,因為充滿新奇,靜軒對那次短暫的游學“意猶未盡”,他現在的愿望是“再去一次”。
游學團變成購物團
看到孩子有收獲,家長自然高興。不過,“這個高興真的是‘真金白銀’換來的。”靜軒媽媽說。
記者通過向“澳際”、“啟德”等多家中介機構了解后得出了游學大致的費用。我們以北京初二學生為例,如果參加一個暑假去美國的行程為21天的游學夏令營,報名費約為52800元(包含住宿、車旅和基本飲食)。從近期公布的2014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看,北京的數據是43910元。兩個數字一對比可以看出,讓孩子出國游學一次,對普通工薪階層來說并不是一件輕松的事。
而所謂報名費還只是基本費用。
“帶孩子們出去最讓我吃驚的是他們的消費。”河南一所重點高中的校長說,去年他帶著學生帶美國游學,有的學生每到一個地方首要任務就是購物,手機、名牌包、衣服,什么都買,“至少花了幾萬元人民幣”。
雖然這樣的孩子不是多數,但會影響整個團隊。這位校長介紹,最初孩子們都是跟著團體安排統一吃飯,后來就有幾個孩子請假到外面吃,“這種事情也會傳染,”慢慢地其他孩子也開始隔三岔五地到外面去吃飯了。
對游學項目常見的質疑是其演化為旅游項目,但在鄭州那位校長看來,“游學團有的時候成了代購團,”不少孩子都是帶著購物清單游學的。
張峰介紹,負責的機構在出團之前都會跟家長交代,盡量別給孩子帶太多錢,一方面是因為不安全,一方面是孩子自制力不強,“但是有些家長給孩子帶了幾千美元,有的甚至把信用卡給孩子,讓孩子隨便花。有的孩子甚至花了十幾萬元。”張峰說。
而且“孩子們購物很容易互相攀比”,在那些“大手大腳花錢”、“隨意刷卡”的同學帶動下,有些孩子也不淡定了,一個孩子買了iPhone6,就會有人跟著買。
“我們十幾個同學花錢多少能相差6~7倍。”馮璇說。
孩子收獲了,但父母的錢袋子癟了,所以,家長圈里戲稱游學是“不坑孩兒只坑爹”。
游學正變成留學的前奏
當然,出國游學不菲的花費對于富裕家庭來說不算什么,但對于普通工薪家庭來說就是一個不小的`負擔。
一個三年級學生家長最近剛剛向靜軒媽媽咨詢了游學的事。“孩子班里有的同學借著父母訪學在國外待過半年,有的孩子每個假期父母都帶著出國玩兒,假期開學后同學們聊的都是國外的事兒,這么下去孩子之間差距會越來越大。”靜軒媽媽說。
正是這種“差距”使得“敏感”的家長們有了緊迫感,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行動,又進一步加劇了更多家長的焦慮。
這種攀比和較勁不僅發生在學校和班級里,在社區的家長圈里也同樣存在。
“你別看小區里的家長平時一團和氣,總帶著孩子在一起玩兒,其實暗地里都在比著呢。”家長李女士說,她的孩子剛上小學一年級,一起玩的伙伴有多半兒都和父母出過國了,“大家回來后都要在小區里散發禮物,搞得她也總嚷嚷要出國玩兒。”
“游學本不屬于大眾消費。”游學中介的張峰說,現在越來越多的家庭加入這個行列,一方面使得這個市場水漲船高,同時也促使一些資質不太好的機構在價格上做文章,推出一些低價的項目,“一些固定的成本是無法節省的,省下的只能是游學中最重要的環節,比如請什么樣的老師、參加什么樣的活動。”
不理智的市場傷害的是消費者,不理智的教育市場最終傷害的就是孩子。
游學對于一些家庭的沖擊不僅是經濟上的,還有孩子整體的教育和成長規劃。
北京家長趙先生的兒子今年上初二,學習成績非常好。在趙先生的計劃里,孩子出國留學應該是本科甚至是研究生階段的事,但孰料一次游學經歷把家庭的留學計劃大大提前了。
去年暑假,趙先生的兒子赴英國游學,短短20天的時間就讓小家伙迷戀上了國外教育,認為那里輕松快樂,沒有那么重的課業負擔。不管趙先生怎么苦口婆心地勸兒子說他只看到了國外教育的表象,但正處于青春期的男孩固執得很,無奈之下,趙先生開始考慮讓兒子高中去上國際班。
而這意味著,身為工薪階層的趙先生,勢必要為這個選擇賣掉一套房子。
趙先生的經歷不是個例。就在趙先生兒子所在的中學,越來越多的孩子在游學回來后就萌生了出國留學的愿望,而且恨不得高中就出去。
長沙的安女士現在已經把孩子送到美國讀高中了。“我們身邊已經有好幾個家長,在孩子參加完游學夏令營或冬令營后,最終把孩子送到了國外。”
有教育界人士介紹說,游學已經開始演變成留學的前奏,而早早出去留學也成了一部分孩子逃離壓力的借口,而不是綜合考慮后的理性選擇。“我們國際班的孩子初中時基本都有過游學的經歷。”鄭州那位高中校長說,事實上,國際班學生也并非全部出自富裕家庭,不少人家也只是城市工薪階層。
【游學低齡化增加家長壓力】相關文章:
個人游學 新游學指向標06-12
游學美國05-25
菲律賓游學優勢08-26
菲律賓游學概述08-26
游學趨勢變化11-11
什么是游學?11-11
游學的意義11-08
美國游學感悟10-05
游學臺灣攻略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