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少數民族過春節的習俗
在我國,春節也是各少數民族人民風俗節日。各族人民按照自己習俗,舉行各種各樣慶;顒樱哂懈髯詽夂衩褡濯毺仫L采。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少數民族過春節習俗,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藏族特色
藏族人民過年,是按照自己歷法過藏歷年。藏歷和漢族農歷相近。藏歷年一般是在漢族春節過后幾天內來臨。在除夕前一天,當太陽快要落山時候,家家戶戶都把臟水污物往西邊倒掉,讓那些臟東西跟著太陽落山而除掉,以示辭舊迎新,盼望人丁興旺,萬物生長。
除夕這天,要舉行隆重、盛大“跳神會”。人們穿著艷麗服裝,戴上奇形怪狀面具,在海螺、大鼓、嗩吶等樂器伴奏下,高歌狂舞,以示去舊迎新,驅邪降福。除夕晚上,藏民們喜歡吃食物是油餅、奶餅、血腸、手抓肉等。大年初一早晨,婦女們僦先去河邊或井旁背“吉祥水”,象征全家吉祥,健康長壽。接著,家家戶戶都在醒目紅桌上擺上象征性供品“竹素其瑪”!爸袼仄洮敗奔词窃獙毷介L形大彩盆(類似漢族地區五谷斗),在一頭裝滿麥粒,另一頭裝滿用白糖、酥油和青稞面做成糕點,并在上面插上幾束染了顏色麥穗和青稞穗,祝望五谷豐登,人畜興旺。歡樂人們在擺著“竹素其瑪”屋子里,圍在一起互敬青稞酒,贈獻哈達,盡情唱歌跳舞,慶祝新春。
春節期間,親友和鄰居之間,都互相拜年,互贈哈達,祝愿愉快幸福。并用青稞酒、酥油茶和糕點招待客人。廣場上和原野中更是熱鬧非常,青年們聚在一起舉行賽驪和射擊比賽,歌聲和喝彩聲此起彼伏。比賽結束后,大家圍在一起,點起篝火,彈唱團結祝福歌,跳起“鍋莊”、弦子舞,狂歡入夜。
彝族特色
彝族稱過年為“庫史”!皫臁笔悄昊驓q之意!笆贰奔词恰靶隆!皫焓贰本褪沁^新年。每當深山初雪,秋山紅葉,太陽回歸時,谷黃米熟,莊稼收進糧倉,便到了彝族過年時候。彝族一年一度年節是在農歷十月底,有地方是把過年日固定在農歷十月三十日為除夕之日,冬月初一為新一年開始。
在涼山大部分地區是按區域選擇吉日過年,但都在農歷十月之內。
過年日子臨近了,孩子們搬著指頭數天日,盼望新年早日到來,過年彎彎豬腳是屬于孩子,孩子們還要各自帶肉集體去野餐。過年是一年終點,是新一年開始,是新舊年間界限。除舊迎新,慶祝一年豐收、康樂,并憧憬未來,預祝新一年里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六畜興旺、清凈平安。祝愿一年更比一年幸?禈。
舊年若遇有不幸災禍,疾病臨身,通過過年使人們在精神上得到莫大依托和安慰。在新舊時日交替時節,時運轉換,祝賀新禧臨門。以過年時間為界定,一切從新開始,只要開好了頭,時運昌達。以過年時間為準,隔絕不幸命運于逝去之年。
若過了年,年成不好,多災多難,瘟疫疾病漫延,中途人們要重新過年。讓孩子們手持棍棒為武器,向一座搭建在村口象征性魔宮進攻,似為同邪魔進行撕戰,最后孩子們要搗毀魔宮。通過這一舉動,讓人們精神上獲得新寄托。
過年是一年中最快樂日子。在日常生活中,吃飽穿暖就有了如過年時幸福感。“過年三天盡情地吃,沒有吃錯道理!边^年是恭賀新禧、全家團聚、共享天倫之樂、豐衣足食、生活甜蜜美滿時刻,過年活動內容容喜慶吉祥、祈求福祿、驅邪避魔、拜祭祖宗等含意。
彝族“庫史”源遠流長,據彝族民間文學里記載:“彝族過年是一個名叫俄布科薩人開頭!庇捎跉v史冗長形成了一整套風俗習慣,如祭祖、堆柴垛、守歲、撣塵、串酒樂、拜年等許多豐富內容。
彝族過年地板上要鋪一層草。選割巖子上草,那里草是純潔草、干凈草,羊嘴沒有沾過草;是獸蹄沒有踏過草;是豐美草、茂盛草。芳草欣榮,鋪青疊翠,綠草茸茸如綠氈鋪地,象征子孫榮華富貴。
壯族特色
分布在廣西、貴州、云南、廣東等地區壯族同胞,與漢族同時過春節。除夕晚上,要做好節日那天所吃米飯,稱為“壓年飯”,有地區群眾稱為“吃立節”,壯語為“過晚年”意思。它預兆來年農業豐收。有還包制有一尺多長,五六斤重烷粑,人口少一家人一頓還吃不完哩!大年初一清早,天還沒亮人們就起床,穿上新衣服,燃放爆竹迎新,婦女們都爭著到河邊或井旁“汲新水”,開始新一年沸騰生活。
布依族特色
除夕之夜全家人通宵達旦地在水塘邊守歲。天一亮,姑娘們便爭先恐后地打水。誰最先挑回第一擔水,誰就是最勤勞、最幸福姑娘。
滿族特色
滿族分“紅、黃、藍、白”四旗人。春節時,紅旗人在門上貼紅掛旗,黃旗人在門上貼黃掛旗,藍旗人在門上貼藍掛旗,白旗人在門上貼白掛旗。這些掛旗圖案優美,色彩鮮艷,象征著一年吉祥開端。
侗族
貴州、湖南一帶侗族同胞,春節期間盛行一種“打侗年”(又叫蘆笙會)群眾活動。這種活動類似漢族“團拜”,只不過比“團拜”顯得更加歡樂、熱烈。這種活動一般是由兩個村莊共同商定舉辦。兩隊在廣場上正式舉行蘆笙歌舞比賽。這時兩個村莊觀眾,伴隨著樂曲,翩翩起舞,盡情地歡樂。
白族
云南白族同胞過年時,有一種叫“放高升”慶;顒印K^“放高升”就是用整棵大竹子,在竹節里裝上火藥,點燃以后可以把整個大竹子崩上天空百十丈,成為名副其實“高升”。有地區白族同胞與苗、壯族一樣,從春節到元宵節,都在進行“拋繡球”活動。凡接不住繡球,要贈給對方紀念品,多次失球而又贖不回紀念品人,就是表示愿允愛情了。
土家族
春節期間,土家族人民要舉行隆重擺手舞會。擺手舞會是土家族比較流行一種古老舞蹈,包括狩獵、軍事、農事、宴會等70多個舞蹈動作,節奏鮮明,動作優美,舞姿樸實,情調健康,不用道具,有著鮮明民族特色和濃厚生活氣息。
傣族
潑水節是傣族新年節日,是傣族一年中最盛大傳統節目。在三四天節日里,人們相互潑水,表示對你祝福應為傣族信奉小城佛教水是最純潔,祝福新一年幸福平安。
黎族
居住在海南島上黎族人民,每逢春節到來,家家戶戶都要宰豬殺雞,擺上豐盛佳肴美酒,全家圍坐在一起吃“年飯”;席間全家還要歡唱“賀年歌”。初一、初二、全村青壯年男子,還要舉行一次“春節圍獵”。這一天獵物全村共享。有趣是在分獵物時,先將全部獵物一半發給第一個擊中獵物射手;另一半由大家平分。孕婦可分得兩分,過路人恰巧相遇,也可分得一份。
僳僳族
僳僳族稱年節為“盍什”,他們大都做秈米粑、糯米粑和釀水酒,把第一臼舂出粑粑放少許在桃、李等果樹上,祝愿來年碩果累累。云南怒江地區僳僳族人民,先要給耕牛喂食鹽,以表示尊敬耕牛勞動。青年男女喜歡舉行春節打靶比賽。姑娘們把繡好荷包吊在竹竿上,荷包左右搖動,請小伙子們射擊,誰先射落荷包,姑娘們就把美酒作為獎品送到誰嘴邊。
拉祜族
除夕晚上,拉祜族同胞全家人都要沐浴清身,做好翌日食物。在食物中,特別重視糯米粑粑,除食用外,總要給牛吃一點,關在犁、鋤、砍刀等農具上擺上一點,以酬其一年來與主人合作,祝愿新一年里創造更多財富。
達斡爾族
居住在東北嫩江兩岸達斡爾族,農歷正月初一早上,男女青年梳妝打扮,先向長輩請安、敬酒、行禮,然后逐戶拜年,每家都準備有蒸糕,拜年人一進門就搶吃蒸糕,據說吃了之后,生產和生活都能“年年高”。
仫佬族
從正月初一到十五,仫佬族村村寨寨,男女老少都穿上節日盛裝,幾十人、幾百人,乃至幾千人聚會在山坡上或賽場里唱山歌,盡情歌唱勞動、生活和愛情。
獨龍族
唯一節日就是先在冬臘月“卡雀哇”節。最隆重儀式是牛祭天。這天,族長把牛拴在廣場中央木樁上。由青年婦女將鏈珠掛在牛角上,接著,一位勇猛強壯小伙子,手持鋒利竹矛,向牛腋部刺去,直到將牛刺倒死去。此刻,人們就跳起“牛鍋莊”舞,然后分吃牛肉。
鄂倫春族
在東北鄂倫春同胞,春節早晨,先在家族中依輩份大小斟酒,幼者給長者叩頭,平輩則互相請安,初二、初三進行賽馬。正月十五美味佳肴。正月十六早上,要進行相互抹黑臉活動。青年人給老年人抹黑時要先叩頭。
赫哲族
春節,赫哲語為“佛額什克斯”,即大年除夕之意。人們穿上在帽耳、衣領、袖口、褲腿、圍裙、鞋面上繡著美麗花紋、幾何圖案和花鳥等花邊獸皮等服裝。在年節里,一般人家要做“吐火宴”,或用一種野生果“稠李子”制作成餅子,同時擺滿魚、獸類肉等食品。對待貴客,則用殺活魚,或把魚條烤熟,用這種“塔拉哈”招待。
基諾族
春節到來,聚居于云南西雙版納基諾族,口嚼檳榔老翁揚頭打鈸,戴大尖帽老嫗低首鳴鑼,由周巴(寨父)最先把鼓敲響,男女青年圍成一圈徒手跳舞。
哈尼族
蕩秋千,春節前幾天,哈尼族居住村寨就已經熱鬧起來,婦女們都忙著舂粑粑。粑粑是用糯米做餅子。而小伙子們則忙著上山砍竹子,準備立秋千。那里秋千有十幾公尺高,哈尼族不管男女老少都很愛蕩秋千。節日里,大家都穿著自己最喜愛衣服去蕩秋千,處處呈現出熱鬧、和睦節日景象。
高山族
“圍爐” ,除夕晚上,一家老少圍坐在放有火鍋圓桌上聚餐,叫做“圍爐”。平常滴酒不沾婦女,也要象征性地喝一口酒,以示吉利!皣鸂t”時吃蔬菜不用刀切,洗凈后帶根煮熟,表示祝愿父母長壽。如果家里有人外出,也要空出一個席位,把這個人衣服放在空位上,表示全家人對他思念。
景頗族
春節期間舉行“打靶”比賽。初一早晨,人們紛紛聚到賽場上,姑娘們把自己繡荷包掛在竹竿頂端,射手射中吊荷包細線算神槍手,姑娘們便獎給神槍手一碗香甜米酒。
瑤族
節日期間,人們聚在一起,觀看風趣別致“耕作戲”。一人扮牛,一人扮扶犁農夫,一人扮擴鋤農民,三人邊舞邊歌,表示慶農業豐收;青年男女則聚在村寨四周草坪上,吹蘆笙,彈月琴,唱山歌,尋找意中人。
鄂溫克族
正月初一,互相拜年,特別是對自己長輩和親戚必須在初一那天去磕頭拜年。在年初一晚上,男女老幼集合在一個較大房子里盡情地快樂,一般都由老年人召集這個娛樂晚會,由婦女們先開始跳或唱,接著不分男女大家都跳起舞來。
羌族
每家每戶要做各種油炸面粉小牛、小羊、小雞等祭品,用以祭祀祖先和天神,過年要喝咂酒,大家圍壇而坐,由最長者唱《開壇詞》,然后用約二尺多長麥管從左至右,依次咂飲。
東鄉族
人們喜歡在春節期間打土仗,以示對養育自己土地熱愛之情。
京族
初一要拿上香燭到井邊燒拜,叫“買新水”,藏族婦女初一天不亮就要從河里背回“吉祥水”。認為初一新水可以帶來福音和好運,能保一年吉利。
苗族
把春節稱作“客家年”,家家戶戶殺豬宰羊,烤酒打粑慶豐收希望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還要唱《開春歌》、歌詞大意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
納西族
正月新春人們互相訪親拜友,輪流做客,中青年男子組織燈會,并與別村競賽。城市、鄉村都辦燈會 燈會節目演是本民族故事:如《阿紐梅說笑》、《老壽星放鹿》、《社戲夜明珠》、《獅子滾繡球》、《凰舞》等。
蒙古族
五更吃餃子、放鞭炮與漢族同。此外,除夕要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團圓。初一凌晨晚輩向長輩敬“辭歲酒”,然后青年男女跨上梭馬,騎串蒙古包,先給長輩們叩頭祝愿,接著喝酒跳舞,隨后串包男女還利用這一機會廷行賽馬比賽。
水族
主要聚居在我國貴州省,不數散居在廣西族自治區。與許多民族一樣,水族每年農正月初一至十五也過春節。節日前夕,家家戶戶都要打掃庭院,收拾房屋,縫制新衣,貼年畫、春聯,準備豐盛節日食品,來迎接新年到來。春節期間,人們最重果活動就是祭祀祖先,魚是必不可少供品。祭祀習俗,有地方在家門口臨時放桌,擺上酒席。有地方擺上籮筐,一頭盛著各種生產工具,冀盼來年生產豐收。祭祀時,燃香燒紙,全家無論男女老幼都要跪拜,祈求祖先保佑全家平安,事事如意。春節期間,水族小孩兒會挨家串門向大人討糖果吃,誰要得最多,誰就被認為福氣最好,將來聰明健康。除此之外,人們還穿著節日盛裝,相互走訪慶賀新年。男女青年則匯集在村頭寨尾,吹笙,擊銅鼓,隨著鼓點跳起各種銅鼓舞。節日期間往往鼓聲晝夜不停,整個水族山寨沉浸在歡樂節日氣氛中。
達斡爾族:
年年高北方的達斡爾族有拜年的習慣,春節時,人們穿上節日盛裝,逐家走訪,互相祝賀。每家都備有蒸糕,拜年者一進門,主人就用蒸糕款待!案狻痹跐h語中與“高”諧音,以糕款待,表示互相在新的一年中,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節日期間,達斡爾族還舉行歌舞、體育活動,一直持續半個月。
壯族:
迎英雄居住在中國南方的壯族,稱春節為“新年節”。這一天,人們出門無論遇到誰都要相互祝賀,認為這樣一年才能吉祥。在壯族民間還有過晚年的習慣,壯族稱做“吃立節”!俺粤⒐潯笔窃谶@個月的30號,相傳在100多年前,壯族的一支農民武裝在抗擊外來侵略者后凱旋歸來,這時春節已過,壯族群眾為了歡迎他們,就在這個月的30號為他們重過春節。
布依族:
姑娘搶挑第一擔水居住在中國西南邊疆的布依族,每年除夕晚上,都通宵達旦地守歲。天一亮,姑娘們爭著到屋外去挑水,誰先挑回第一擔水,誰就是最勤勞的姑娘。而那里的景頗族人民喜歡在春節前舉行打靶活動,姑娘們是這項活動的組織者和裁判員。她們把繡好的荷包用線吊在竹桿上,在樹尖中左右搖擺,請小伙子射擊。誰先射落荷包,姑娘們就把酒作為獎品送給誰。
哈尼族:
蕩秋千春節前幾天,哈尼族居住的村寨就已經熱鬧起來,婦女們都忙著舂粑粑。粑粑是用糯米做的餅子。而小伙子們則忙著上山砍竹子,準備立秋千。那里的秋千有十幾公尺高,哈尼族不管男女老少都很愛蕩秋千。節日里,大家都穿著自己最喜愛的衣服去蕩秋千,處處呈現出熱鬧、和睦的節日景象。
傣族:
擲糠包傣族青年男女喜愛甩糠包的游戲,春節期間,小伙子和姑娘們互相投擲糠包,看誰投得準,看誰接得著。玩到一定的時候,姑娘們就悄悄搶走小伙子身上佩的腰刀、包頭布或拴著的馬,跑回家去。假如小伙子有情就追隨而來。
蒙古族
蒙古族取奶食潔白無垢之意,稱春節為“白節”。除夕,晚輩要向長輩敬“辭歲酒”,圍著火塘吃餃子。飯罷,還要下棋,玩“嘎拉卡”(羊骨頭),在馬頭琴的伴奏下,通宵達旦地唱歌、玩耍。次日拂曉,男女老幼便穿上嶄新的民 族服裝,由長輩帶著全家人祭天,并在堆積的“敖包”前向西南方向叩拜。接著,開始拜年。由晚輩向長輩叩頭敬酒、獻哈達,祝愿老人健康長壽,一生平安。初一到初四,他們一般不遠行。初五以后,他們才騎著駿馬,興高采烈地帶著禮物到親友家拜年,共進全羊酒宴。 每逢節日期間,草原上到處都充滿了歡歌笑語,各族群眾沉浸在節日的幸福之中。彝族 彝族同胞根據彝歷選定年節。有的與當地漢族同過春節。有的地區彝族同胞,在門前樹立青松,用松針鋪地,表示免災消禍。還有的地區,在節日里殺豬宰羊,吃坨坨肉,人們互相拜訪,互贈肉類和饃饃。大年初一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挑水回家。他們將一碗水和昨天的水比重量,如新年的水重,就意味著今年雨水充足。
回族
回族人正月初一吃面條和燉肉,初二方食餃子;白斬雞、釀豆腐、粽子、油堆等則是壯族人的春節食品。
在春節期間,寧夏西海固地區回漢人民群眾有表演社火習俗,表演隊將太平鼓、威風鑼鼓、安塞腰鼓敲得如響雷,滾過六盤山上空,當地老百姓夾道歡迎奔走相告,耍社火啦!一派喜慶的節日氣氛。
藏族
除夕那天,人們穿上艷麗服裝,戴著奇形怪狀的假面具,用嗩吶、海螺、大鼓奏樂,奉行隆重而又盛大的“跳神會”。小伙子們狂舞高歌,表示除舊迎新,驅邪降福。到了新年早晨,婦女們便去背“吉祥水”,預祝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傈傈族的刀桿節
每年初二后的三五天,方圓百里的數千傈僳族民眾都會聚集在一起,人們去洗“春浴”時,個個穿上節日盛裝,他們把“春浴”看做是一種文明、衛生、圣潔的行為。
如果能在怒江多待一些天,便可以參加正月十五的刀桿節了!吧系渡,下火!笔堑稐U節中主要的習俗表演活動,它再現了山地民族翻山越嶺的生活經歷及攀藤負葛的吃苦精神。
苗族的蘆笙踩堂舞
苗家的阿妹對著客人唱起“迎客歌”,阿哥們也要加入對歌,如果被阿妹選中卻唱不出山歌,那可要罰酒三杯。即使對上了,也要和阿妹干了這一杯。苗寨的風俗極為特別,姑娘們會在阿哥們的臉上印上漆黑的五個手指印,表示美好的祝愿。晚上,苗寨的篝火準時升起,節日狂歡的時刻才剛剛來臨。鼓兒敲起來了,阿妹們在苗寨鼓王的帶領下,載歌載舞。到了正月十六,小伙子們吹著蘆笙,而阿妹們則會圍著蘆笙隊跳踩堂舞。
羌族沙朗
新春佳節之際,夜幕降臨之時,一家人圍坐在火塘四周,篝火熊熊,大家一起跳羌族沙朗、喝咂酒、吹羌笛。另外,羌家歌舞往往由幾十個人、上百個人組成,大家一起高歌暢舞,氣氛非常熱烈,羌家姑娘會為你敬上醇香的青稞酒。
藏族藏戲
藏族大年初一,民間藝人四處活動,演唱藏戲和“折嘎”。富裕的人家提前與民間藝人說好,準時來家演唱,與客人共享。沒有得到邀請的藝人也可主動串門演唱。折嘎藝人頭戴白面具,手持木棍,用即興編唱的歌詞愉悅主人,一般都能得到好酒好肉的酬勞。從初四起,舉行西藏最大的宗教節日——傳昭大法會。藏歷正月初五,拉薩郊區的農民要舉行隆重的開犁禮。按傳統習慣,歡度藏歷新年一般要15天。
朝鮮族壓跳板拔河
節日期間吉林延邊一帶的朝鮮族還有到田間點火的娛樂活動,人們將這種有趣的活動稱為“民火戲”或“野火戲”。
朝鮮族有除夕全家通宵達旦守歲的習俗。在節日期間,男女老少縱情歌舞,舉行壓跳板、拔河等比賽。
正月十五晚上舉行傳統的慶祝集會,由被推選出來的幾位老人登上“望月架”,以先看到明月為福,意味他們的兒孫健康、進步、萬事如意。隨后,大家圍著點燃的“望月架”,伴著長鼓、筒簫、嗩吶樂曲翩翩起舞。
【少數民族過春節的習俗】相關文章:
少數民族怎么過春節06-26
少數民族過年的特色習俗介紹09-29
少數民族的中秋習俗匯總06-16
云南少數民族元宵習俗02-21
安徽過春節的習俗02-27
河南過春節的習俗02-24
重慶過春節的習俗09-12
海外過春節習俗02-02
少數民族春節習俗手抄報內容06-21
過春節貼春聯的習俗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