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傳統習俗大全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端午節傳統習俗大全 ,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端午節傳統習俗:艾虎
舊時端午節驅邪辟祟之物,也作裝飾品。我國古代視虎為神獸,俗以為可以鎮祟辟邪、保佑安寧!讹L俗通》云:“虎者陽物,百獸之長也。能噬食鬼魅,……亦辟惡”。故民間多取虎為辟邪之用,其中尤以端午節的艾虎為最具特色。艾虎或以艾編剪而成,或剪彩為虎,粘以艾葉,佩戴于發際身畔。端午節飾戴艾虎的風習已經有千年以上的歷史。宋陳元規《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端午以艾為虎形,至有如黑豆大者,或剪彩為小虎,粘艾葉以戴之。王沂公《端午帖子》詩:釵頭艾虎辟群邪,曉駕祥云七寶車’!庇智甯徊於爻纭堆嗑q時記》:“每至端陽,閨閣中之巧者,用綾羅制成小虎及粽子……以彩線穿之,懸于釵頭,或系于小兒之背,古詩云:玉燕釵頭艾虎輕’,即此意也!
端午節傳統習俗:畫額
端午節時以雄黃涂抹小兒額頭的習俗,云可驅避毒蟲。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黃酒在小兒額頭畫“王”字,一借雄黃以驅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額紋,又虎為獸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鎮邪。清富察敦祟《燕京歲時記》:“每至端陽,自初一日起,取雄黃合酒灑之,用涂小兒領及鼻耳間,以避毒物。”除在額頭、鼻耳涂抹外,亦可涂抹他處,用意一致。山西《河曲縣志》云:“端午,飲雄黃酒,用涂小兒額及兩手、足心,……謂可卻病延年。”
端午節傳統習俗:豆娘
舊時端五節婦女的頭飾。多見于江南。一些地區亦稱作健人。此物一說源于古代的步搖,一說即艾人的別樣形式。《清嘉錄》引《唐宋遺紀》云:“江誰南北,五日釵頭彩勝之制,備極奇巧。凡以繒銷翦制艾葉,或攢繡仙、佛、合、烏、蟲、魚、百獸之形,八寶群花之類?U紗蜘蛛,綺榖鳳麟,繭虎絨陀,排草蜥蜴,又螳蜘蟬蝎,又葫蘆瓜果。加以幡幢寶蓋,繡球繁纓,鐘鈴百狀,或貫以串,名曰豆娘,不可勝紀。”
端午節傳統習俗:長命縷
端午節時厭勝佩飾。亦稱續命縷、續命絲、延年縷、長壽線,別稱“百索”、“辟兵紹”、“五彩縷”等,名稱不一,形制、功用大體相同。其俗在端午節以五色絲結而成索,或懸于門首,或戴小兒項頸,或系小兒手臂,或掛于床帳、搖籃等處,俗謂可避災除病、保佑安康、益壽延年。此類節物的形制大體有五:簡單的以五色絲線合股成繩,系于臂膀;在五彩繩上綴飾金錫飾物,掛于項頸;五彩繩折成方勝,飾于胸前;五彩繩結為人像戴之;以五彩絲線繡繪日月星辰烏獸等物,敬獻尊長。此俗始于漢代。東漢應劭《風俗通·佚文》:“午日,以五彩絲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長命縷,一名辟兵紹”。以后相沿成習,直至近、現代。清富察敦祟《燕京歲時記》記當時風俗:“每至端陽,閨閣中之巧者,用續羅制成小虎及粽子、壺盧、櫻桃、桑葚之類,以彩線穿之,懸于釵頭,或系于小兒之背!逼渲刑扑螘r,更有宮廷賜大臣此種節物之事。史載唐代宗興元元年端節,宮廷曾賜百索一軸。又《宋史·禮志十五》:“前一日,以金縷延壽帶、彩絲續命縷分賜百官。節日戴以入!
端午節傳統習俗:荷包
戴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絲線纏成的,有用碎布縫成的,內裝香料(用中草藥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氣撲鼻。陳示靚的《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提及一種“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線貫之,搐使如花形!币约傲硪环N“蚌粉鈴”:“端五日以蚌粉納帛中,綴之以綿,若數珠。令小兒帶之以吸汗也”。這些隨身攜帶的袋囊,內容物幾經變化,從吸汗的蚌粉、驅邪的靈符、銅錢,辟蟲的雄黃粉,發展成裝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趨精致,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品。
戴香包頗有講究。老年人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歡戴梅花、菊花、桃子、蘋果、荷花、娃娃騎魚、娃娃抱公雞、雙蓮并蒂等形狀的,象征著鳥語花香,萬事如意,夫妻恩愛,家庭和睦。小孩喜歡的是飛禽走獸類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竿、斗雞趕兔等。青年人戴香包最講究,如果是熱戀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制作一二枚別致的香包,趕在節前送給自己的情郎。小伙子戴著心上人送給的香包,自然要引起周圍男女的評論,直夸小伙的對象心靈手巧。
端午節傳統習俗:佩飾
舊時江浙一帶端午時婦女的一種飾物。一般用金銀絲或銅絲金箔做成,形狀為小人騎虎,亦有另加鐘、鈴、纓及蒜、粽子等的。插在婦女發髻,也用以饋送。《清嘉錄》云:“(五月五日)市人以金銀絲制為繁纓、鐘、鈴諸狀,騎人于虎,極精細,綴小釵,貫為串,或有用銅絲金箔者,供婦女插鬢。又互相獻賚,名曰健人。”健人一說與艾人同意,只是以帛易艾,吳曼云《江鄉節物詞·小序》云:“杭俗,健人即艾人,而易之以帛,作駱虎狀,婦人皆戴之,”似此則當有驅邪辟疫之作用;一說即古時的步搖,純為婦女裝飾品(蔡云《吳獻》注)。兒童頭上還會用雄黃酒畫上一個“王”。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
中國
河北省:北平忌端午節打井水,往往于節前預汲,據說是為了避井毒。市井小販也于端午節兜售櫻桃桑葚,據說端午節吃了櫻桃桑葚,可全年不誤食蒼蠅。各爐食鋪出售“五毒餅”,即以五種毒蟲花紋為飾的餅。灤縣已許聘的男女親家咸于端午節互相饋贈禮品。趙縣端午,地方官府會至城南舉行聚會,邀請城中士大夫宴飲賦詩,稱為“踏柳”。
山東。亨u平縣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飲酒一杯,傳說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給兒童纏五色線,一直要戴到節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來扔在雨水里。臨清縣端午,七歲以下的男孩帶符(麥稓做的項鏈),女孩帶石榴花,還要穿上母親親手做的黃布鞋,鞋面上用毛筆畫上五種毒蟲。意思是借著屈原的墨跡來殺死五種毒蟲。即墨在端午節早晨用露水洗臉。
山西省:解州端午,男女戴艾葉,稱為“去疾”,幼童則系百索于脖子上,據說這是“為屈原縛蛟龍”。隰州端午,各村祭龍王,并在田間掛紙。懷仁縣端午又名“朱門”。定襄縣端午,學生需致贈節禮給教師。潞安府以麥面蒸團,稱為“白團”,與粽子一起拿來互相饋贈。
陜西。号d安州端午,地方官率領僚屬觀賞競渡,稱之“踏石”。興平縣端午以綾帛縫小角黍,下面再縫上一個小人偶,稱為“耍娃娃”。同官縣端午以蒲艾、紙牛貼門,稱為“鎮病”。
甘肅。红o寧州端午摘玫瑰以蜜腌漬為飴。鎮原縣端午贈新婚夫婦香扇、羅綺、巾帕、艾虎。子弟并邀集父兄宴請師長,稱為“享節”。漳縣端午,牧童祀山神。積薪丘,在雞鳴前焚燒,俗稱“燒高山”。
江蘇省:嘉定縣端午,不論貧富,必買石首魚(俗稱鰉魚)煮食。儀征縣也有“當褲子、買黃魚”的俗諺。南京端午,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許雄黃,鵝眼錢兩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稱為“破火眼”,據說可保一年沒有眼疾。武進有夜龍舟之戲,晚上在龍舟四面懸上小燈競渡,且有簫鼓歌聲相和。
高郵的端午較為特殊,有系百索子、貼五毒、貼符、放黃煙子、吃“十二紅”等習俗,孩子興掛“鴨蛋絡子”,就是挑好看的鴨蛋裝在彩線結成的絡子中,掛在胸前。
四川。菏小俺龆宋缋小钡牧曀住S伤娜艘詢筛窀吞鹨粡堜佊屑t毯的大方桌。毯上用竹篾編一個騎虎的道士。敲鑼打鼓,上街游行。舊時,川西還有端午“打字子”的習俗。是日,成都人皆買李子,于城東南角城樓下,上下對擲,聚觀者數萬。光緒二一年(一八九五年)因擲李與外國傳教士發生衡突,此俗因而停止。樂山、新津等地端午賽龍舟時,還舉行盛大商品交易會。在綿陽市和遂寧市的部分地區,有端午吃包面和餃子類似,用面皮包餡煮食]的傳統,具體由來有待考證。
浙江。和⿵]縣鄉塾之學童,端午節具禮于師長,稱之“衣絲”。醫家則于午時采藥,相傳此日天醫星臨空。
江西。航ú绻澯冒俨菟丛,以防止疥瘡,新昌縣以雄黃、丹砂酒中飲之,稱之“開眼”。
湖北省:黃岡市端午節巴河鎮迎儺人,花冠文身,鳴金逐疫。宜昌市秭歸縣端午競渡,但以五月十三、十四、十五三日特盛,另有祭祀、招魂等紀念屈大夫的活動,這一天還有曬水給小孩洗澡的習俗,就是放一盆水中太陽下曬,等水熱了給小孩洗澡,據說可以洗去污濁和病魔。五月十五又稱“大端陽”,五月二十五又稱“末端陽”,食粽、飲蒲酒,例同端午。
湖南。贺h端午,孕婦家富者用花幣酒食,貧者備雞酒,以竹夾楮錢,供于龍舟之龍首前祈求安產。岳州府競渡以為禳災、去疾。又作草船泛水,稱為“送瘟”。
福建。焊V荻宋缗f俗,媳婦于是日以壽衣、鞋襪、團粽、扇子進獻公婆。建陽縣以五日為藥王曬藥囊日,人家皆于此日作醬。上杭縣端午用小艇縛蘆葦作龍形戲于水濱,稱為競渡。仙游縣端午競渡后,獻紙于虎嘯潭,以吊念嘉靖癸年戚繼光于此溺兵。邵武府端午節前,婦女以絳紗為囊盛符。又以五色絨作方勝,聯以彩線,系于釵上。幼女則懸之于背,稱為“竇娘”。
廣東省:從化縣端午節正午以燒符水洗手眼后,潑灑于道,稱為“送災難”。新興縣端午,人家各從其鄰近廟宇鼓吹迎導神像出巡。巫師并以法水、貼符驅逐邪凡魅。石城縣端午,兒童放風箏,稱為“放殃”。
海南省:每逢端午,海南各處都會如中原一般舉辦龍舟競渡等活動。海南除了與內地相同的賽龍舟、吃粽子、掛菖蒲和艾草,還有一個海島百姓都熟知的內容,就是洗龍水和洗草藥澡。
臺灣省:臺灣過端午節時,許多住家門口都掛菖蒲、艾草和貼鐘馗畫像,成人飲雄黃酒,小孩子佩香包,這些據說都有避邪保平安的作用。對商家來說,端午節是營銷民俗文化的好商機,每年都在挖空心思為賣粽子吸引眼球,臺灣什么稀奇古怪的粽子都有哦,很多民眾也很樂意展示自己的創意。臺南地區端午節不吃粽子,而是吃一種叫“煎堆”(又叫“煎錘”)的食物。此俗也與鄭成功有關。臺灣和大陸一樣,端午節最有氣氛、最為熱鬧的是劃龍舟。臺灣各地的主要河川在端午節這天都舉行盛大的龍舟競賽。
日本
鯉魚幡
日本自古以來就有過中國節的傳統。在日本,端午的習慣是在平安時代以后由中國傳入日本的。從明治時代開始,各節日都改為公歷日。日本的端午節是公歷5月5日。端午節的習俗傳到日本之后,被吸收改造成為日本的傳統文化。日語中,“菖蒲”與“尚武”的發音相同,因此被視為男孩的節日,有男孩的家里會掛出鯉魚幡。日本人在這一天不劃龍舟,但也跟中國人一樣會吃粽子,并在門前掛出菖蒲草。在1948年,端午節被日本政府正式定為法定的兒童節,成為日本五大節日之一。
另外,為了避邪,把菖蒲插在屋檐下,或將菖蒲放入洗澡水中洗澡。說到避邪,還有著這么一段傳說:從前,有個叫平舒王的君主,誅殺了一個不忠之臣,這個奸臣死后化為一條毒蛇,不斷害人。有個有智謀的大臣,頭戴紅色的蛇頭,身上灑滿菖蒲酒與之激戰,最終制服了毒蛇。從此,在端午節時,插菖蒲、熏艾葉、喝菖蒲酒,就流傳開來,成為傳統的風俗,日本人稱“艾旗招百福,蒲劍斬千邪”。節日特有飲食有日本粽和柏餅。
朝鮮半島
朝鮮半島人民認為端午節是一個慶典,是祭天的時候。在農業社會時期的朝鮮半島,民眾共同參與的傳統祭祀活動,祈求豐收。在祭祀舉行時會進行假面舞劇、韓式摔跤、蕩秋千、跆拳比賽等具有朝鮮地方特色的活動。
朝鮮半島各地,他們各自都把端午節本土化,并以各自的名字稱呼這個慶典,例如:天中節、重午節、端陽、五月節、戌衣日、水瀨日等。
韓國這天會祭拜山神,用菖蒲水洗頭,吃車輪餅,蕩秋千,穿韓國的傳統服裝,但不劃龍舟,不吃粽子。在江原道江陵市所舉辦大規模薩滿祭儀、山神祭與等一系列結合巫俗、儒道教地祝祭活動江陵端午祭,由于保留了大量的原始信仰、民俗遺風與傳統文化,1967年被指定為韓國第13號重要無形文化遺產和重要無形文物,2005年11月25日被世界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人類口頭和無形遺產。
琉球
有劃龍舟習俗,并會在家里張貼一種叫“矢數”(琉球語:ヤカジ的紙人形作辟邪之用,有女兒的家庭會擺放紙雛箱,即一個載有紙人形的紙箱その他の人形,還會擺放龍舟模型和一些穿著琉裝、彈三線、打鼓、跳琉球傳統舞蹈的土人形。
端午節習俗-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于吳、越、楚。 1980年,賽龍舟被列入中國國家體育比賽項目,并每年舉行“屈原杯”龍舟賽。在競渡前,舉行了既保存傳統儀式又注入新的現代因素的“龍頭祭”。 “龍頭”被抬入屈子祠內,由運動員給龍頭“上紅”(披紅帶)后,主祭人宣讀祭文,并為龍頭“開光”(即點晴)。然后,參加祭龍的全體人員三鞠躬,龍頭即被抬去汩羅江,奔向龍舟賽場。此次參加比賽、交易會和聯歡活動的多達60余萬人,可謂盛況空前。
端午節習俗-吃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端午節習俗-小孩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于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在中國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還用香囊來表達愛意。
端午節習俗-插艾葉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于門眉,懸于堂中。并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制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可見,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端午節上山采藥,則是我國各國個民族共同的習俗。
端午節習俗-鐘馗捉鬼
鐘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鐘馗像,用以鎮宅驅邪。唐明皇開元,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夢見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紅無襠褲,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繞殿而跑。大鬼則穿藍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問,大鬼奏曰:臣姓鐘馗,即武舉不第,愿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瘧疾痊愈,于是令畫工吳道子,照夢中所見畫成鐘馗捉鬼之畫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時,一律張貼,以驅邪魔。
端午節習俗-掛荷包、栓五彩線
掛荷包和拴五色絲線,中國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因而,節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系線時,禁忌兒童開口說話。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里。據說,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蝎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里,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端午節習俗-給孩子涂雄黃
給小孩子涂雄黃,為的是圖利,驅病邪。在城市很少看到這個習俗了。雄黃酒市場上有售的,但咱可從來沒有喝過。
端午節傳說故事
紀念屈原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
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
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紀念伍子胥
端午節的第二個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是紀念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后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后,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同意了。
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后,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體裝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紀念孝女曹娥
端午節的第三個傳說,是為紀念東漢(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于江中,數日不見尸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后傳曹娥碑為晉王義所書。后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為曹娥鎮,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為曹娥江。
圖騰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證實:長江中下游廣大地區,在新石器時代,有一種幾何印紋陶為特征的文化遺存。該遺存的族屬,據專家推斷是一個崇拜龍的圖騰的部族----史稱百越族。
出土陶器上的紋飾和歷史傳說示明,他們有斷發紋身的習俗,生活于水鄉,自比是龍的子孫。其生產工具,大量的還是石器,也有鏟、鑿等小件的青銅器。作為生活用品的壇壇罐罐中,燒煮食物的印紋陶鼎是他們所特有的,是他們族群的標志之一。
直到秦漢時代尚有百越人,端午節就是他們創立用于祭祖的節日。在數千年的歷史發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經融合到漢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則演變為南方許多少數民族,因此,端午節成了全中華民族的節日。
龍的節日說
這種說法來自聞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他認為,五月初五是古代吳越地區“龍”的部落舉行圖騰祭祀的日子。
其主要理由是:
(一)端午節兩個最主要的活動吃粽子和競渡,都與龍相關。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龍所竊,而競渡則用的是龍舟。
(二)競渡與古代吳越地方的關系尤深,況且吳越百姓還有斷發紋身“以像龍子”的習俗。
(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絲系臂”的民間風俗,這應當是“像龍子”的紋身習俗的遺跡。
蓄蘭沐浴說
據《禮記》載,端午源于周代的蓄蘭沐浴。古人五月采摘蘭草,盛行以蘭草湯沐浴、除毒之俗!洞蟠鞫Y記·夏小正》:“五月,……煮梅,為豆實也,蓄蘭為沐浴也!鼻毒鸥琛ぴ浦芯罚骸霸√m湯兮沐芳,華采衣兮若英!蹦铣喝俗阢痢肚G楚歲時記》云:“五月五日謂之浴蘭節!贝怂琢鱾髦撂扑螘r代,又稱端午為浴蘭之月。
端午節又叫什么節
端陽節:五月正是仲夏,據《荊楚歲時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故稱五月初五為“端陽節”。
重午節:午屬十二支,農歷五月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節又名“重午節”或“重五節”。
天中節:古人認為,五月五日時,太陽重入中天,故稱這一天為“天中節”。
浴蘭節:端午是皮膚病多發季節,古人以蘭草湯沐浴去污為俗。
解粽節:古人端午吃粽時,有比較各人解下粽葉的長度、長者為勝的游戲,故有“解粽節”之稱。
菖蒲節:古人認為“重午”時五毒盡出,因此端午風俗多為驅邪避毒,如在門上懸掛菖蒲、艾葉等,故端午節也稱“菖蒲節”。
【端午節傳統習俗】相關文章:
關于端午節的傳統習俗03-24
端午節傳統習俗和活動形式介紹03-01
重陽節的傳統習俗10-14
秋分的六大傳統習俗09-23
清明節的古代傳統習俗介紹04-06
湖南春節的傳統習俗03-03
中國臘八節的傳統習俗12-30
中國傳統習俗結婚對聯的正確寫法04-07
盤點清明節常見的傳統習俗04-06
畬族三月三的傳統習俗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