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少數民族之水族的傳統節日
水族,有本民族的語言和傳統文字,水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侗水(侗臺)語支,水族古文字體系保留著圖畫文字、象形文字、抽象文字兼容的特色。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少數民族之水族的傳統節日,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傳統節日
水族有許多傳統節日,主要有端節、卯節、蘇寧喜節、薦節、敬霞節等,最隆重的當推“端節” 。
端節,又叫瓜節,水族人稱之為“借端”,“借”就是水語“吃”的意思,是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都勻、獨山、荔波等地的絕大多數水族地區都過這一節日,與漢族的春節相似。
水族有自己的歷法,“端節”是以水書水歷推算出來的。就選擇在水歷十二月至次年二月(相當于農歷八月至十月),每逢亥(豬)日,各地依傳統分批過節。時值大季收割、小季播種,也是水歷的年末歲首,因此是辭舊迎新、慶賀豐收、祭祀祖先的盛大節日。
在水族中,有“過端不過卯,過卯不過端”的傳統區分,而且各地區過節的先后次序是不能顛倒或混淆的。關于這種風俗,較一致的傳說是,古代水族的祖公拱登有兩個兒子,哥哥被分住到上邊內外套地區,弟弟被分住到下邊的九阡地區。原先約定好,豐收后到祖公處團聚慶祝。后來感到相距路遠,往來不便,就決定哥哥過端節,弟弟過卯節。時至今日,各地水族基本上是同宗同姓的一同過節。
端節時,青年男女在“端坡”周圍奏樂歌舞,而且舉行賽馬、斗牛、文藝演出、放映電影、親友歡聚會餐等活動。鄰近的苗、侗、布依、壯、瑤、漢等兄弟民族上萬人前來參加。
端節之前,家家灑掃庭院,居室內外收拾得干干凈凈。節日的前一天,過節村寨敲響銅鼓,辭舊迎新。節日里殺雞宰鴨吃新谷,并要以鮮魚燉湯,準備好新米鮮湯招待親朋。除夕(戌日晚)和初一(亥日)晨祭祖,忌食葷,供品不能有魚以外的其它肉類,忌葷但不忌魚。祭祖的主品是魚包韭菜,原因是傳說先人們曾以九種菜和魚蝦做成的藥驅除過百病。它的做法是將韭菜、糟辣及蔥、姜、蒜等調味品填進洗好的魚腹,捆扎后清燉或清蒸而成。
卯節,水語稱之為“借卯”,只是三都縣九阡地區和與之相臨的荔波縣部分地區水族人過的節日。與端節一樣,也是分期分批過節,日子要選在插秧結束之后的水歷九、十月(陰歷五、六月)的卯日,并以辛卯日為上吉日。不過卯節是分四批輪流過。由于“端節”和“卯節”事實上都是過年,故過端節的地區不過卯節,過卯節的地區不過端節。
蘇寧喜節,水語是“水歷四月丑日”的意思,水族民間節日,時間在水歷的四月丑日,即農歷十二月丑日。據水族傳說,這一天是“生母娘娘”向人間送子嗣的日子,所以又叫“娘娘節”,節日的主要內容就是祭祀生母娘娘。
薦節,水語是“正月”的意思,也叫“借薦”,是受漢族過春節的影響而產生的一個節日,實際上也就是過春節。過薦節的地區一般不過端節和卯節。
敬霞節,“霞”是水語“水神”的意思,敬霞又叫“拜霞”,也就是敬拜水神,是水族人原始宗教崇拜的一種具體體現,主要在三都縣九阡地區及其毗連地區過此節。敬霞節并非每年都過,相隔兩年、六年、十二年不等。具體時間有水書先生根據《水書》推算。
水族的節日
額節
額節,意為吃額,是荔波縣永康、拉交地區水族的年節,除了沒有跑馬活動之外,過節的時段與內涵與端節相似。
卯節
卯節,水語稱借卯,義為吃卯,在夏收夏種結束之后的水歷9~10月間(對應陰歷5、6月)分四批過節,是預祝稻作豐收與人口增殖的重大年節之一。頭三批分布在荔波縣的水利、洞托、水浦等地。最盛大的第四批卯節是三都縣九阡鎮、荔波縣永康等地關尾。節期在《水書》中被認為是綠色生命最旺盛的時節。卯節,以地支卯日為節期,并以辛卯日為上吉,以丁亥日為至兇,擔心旱象嚴重影響收成。以祭祖、祭祀稻秧、祈雨、對歌為主要內容,是祈求稻作豐產和人口增殖的傳統年節。三都縣水各村的卯節、卯坡,已作為重要的旅游文化開發。
蘇寧喜節
蘇寧喜節,水語音譯,義為水歷四月丑日節,水歷四月對應陰歷臘月,源于對生母娘娘祭祀的古節,被譽為水族的婦幼節,是貴州省三都縣和勇村板孔、吉勇及相鄰的獨山縣火寨等地的年節。節日期間,人們互相走訪慶賀,而娃兒們卻別有一番樂趣,他們提著特制的小提篼,結隊挨家逐戶去討吉利的年飯。受到人們的熱情地接待,給每人散發彩色糯飯、肉塊、豆腐干及紅雞蛋等。
銅鼓節
銅鼓節,是居住在都勻市基場、陽和兩鄉的水族,于清明節后第一個卯日在陳蒙坡丫口寨歡度的節日。相傳先祖遷來時,部落斗爭頻繁,虎豹成群,經過努力解除了災害。各村寨聚會商定,從此于清明過后卯日這一天聚會陳蒙坡歡慶勝利,相因成節。此外,還有獨山縣羊場地區農歷六月六日在溫泉過的洗澡節,三都、荔波等地傳存敬雨水神的古樸霞節等。云南富源縣古敢鄉水族的節日還有二月二祭白龍(中和節,或稱祭小白龍)、三月祭龍節(地支巳日過節,是古代上巳節的遺風)、六月祭土地、六月祭山神等。祈求風調雨順,年歲豐稔,村寨平安。
生產
水族地區的農業生產,建立在小家庭的基礎之上,生產工具主要有:犁、耙、釘耙、耥耙、秧耙、踏犁(步犁)、篤撬、薅鋤、挖鋤、鏟鋤、手鋤、斧頭、柴刀、鐮刀、鋸鐮、摘刀、谷桶、木錘、鐵錘、水碾、舂碓、扁擔、扦擔、鑿子、推刨、鋸子、梭鏢、弓箭、鐵夾、鳥槍、火炮等。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摘刀、踏犁(步犁)。摘刀,主要用于采摘糯稻、紅稗及喂牛的芭茅草。采摘時,右手持刀,一次一穗或一刀一根把采摘的物品摘下,然后結束成把,以便于搬運或晾曬。踏犁,適合于山區深翻土地,既省力而又不踩板泥土,頗受農戶歡迎。農活,一般入冬之前挖泡冬田、翻稻茬田,讓冰雪扎松土壤及殺死蟲害。入冬之后,抓緊割草積肥。快開春時,就準備修整水塘、水渠、水溝。在古代,山區梯田的開發,大多利用冬季農閑時節進行。
水族種植水稻有悠久歷史,形成眾多十分濃厚的稻作相關習俗。水族歷法以稻作物候為依據,水族的卯節與端節,就是因稻作種植與收割而形成的盛大年節。過去,人們認為在稻作生產關鍵階段,博得稻神歡心才能獲取稻作豐收,因此從浸種、撒秧、栽秧到吃新收割每個關鍵階段,往往要依據水書擇吉行事。開秧門之前,將兩把稻秧帶到家中以魚肉酒飯供祭,請盛裝的年輕媳婦主祭,喃喃祈求神靈保佑稻作豐產:“別人的稻谷用摘刀采摘,我家的稻谷用斧頭砍。斧頭砍根樁,摘刀摘尖稍……”。然后,由這位媳婦帶著秧苗先下田栽幾行之后,盛裝待命的其他婦女才紛紛下田勞作。開秧門儀式,既是對稻神的尊重,又是運用相似律的巫術原理,讓少婦旺盛的生殖力轉嫁到禾稻上,祈求獲得更大的豐產。
水族崇拜魚,魚是大多數水族地區的圖騰崇拜物。水塘養魚、稻田養魚是水族地區的重要技能與特色,人們運用田魚產卵和用稻草團分卵繁殖的技能,掌握洪水及野獸對漁業危害的方法,使魚稻獲得雙豐收。所以,飯稻羹魚成為水族的傳統習俗。
【少數民族之水族的傳統節日】相關文章:
少數民族之仫佬族的傳統節日04-06
少數民族藏族的傳統節日04-06
少數民族毛南族的傳統節日04-06
少數民族的茶文化08-02
水族端節與村落生活研究提綱10-16
少數民族干部培訓總結03-19
少數民族民風民俗資料06-17
云南少數民族元宵習俗02-21
少數民族舞蹈的要領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