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清明節吃什么
清明節文化由來已久,那么南昌清明節的傳統食物又是什么呢?下面小編為大家解答南昌清明節吃什么這個問題!
南昌清明節吃什么
一、美食“清明果”源于寒食節傳統
和耕牛一樣,南昌人自己在清明節也不忘一飽口福。這天雖然懷著對逝者的思念,但同樣是個美食節。
《新建縣志》中就記載著“俗沿春餅,城面以麥,鄉面以米,薄者佳。”《玉山縣志》寫著“米粉雜艾萌作果,謂之清明節果。”南昌人在清明時節會吃芥菜團子;萍鄉當地則制作“艾米果”,還有“三月三,地菜當靈丹”的諺語。
清明前后,江西各地大多都有用艾草或者野菜制作食品的習俗,被稱作“嘗青”。據民俗學者介紹,江西各地制作各種米果團子,都是源于寒食節不生火做飯的傳統。紀念介子推而形成的寒食節,其習俗已基本融入清明節之中。
二、食貢面團制成“魚肉”供奉先人
與茶葉祭祀有著異曲同工之效的,是在贛縣流傳的用面團制作成“魚肉”祭祀先人的習俗。制成的祭品名叫“食貢”,與一些地方大魚大肉祭祀的鋪張相比,食貢以其“素”而顯得與眾不同。
用面團制作成的食貢十分多樣,有鯉魚、雞、鴨等不同造型,外觀惟妙惟肖,堪稱藝術品。據食貢制作技藝傳承人鐘兆福介紹,所有作為“食貢”的物品都有一個贊號。如“雞”的贊號為“德禽”,源于《幼學故事瓊林》中“雞有五德,故稱之曰德禽”的說法;“鯉魚”的贊號為“金鱗”,源于“鯉魚跳龍門”的說法;“桃子”的贊號為“仙果”,象征延年益壽;辣椒的贊號為“辛味”等。據《贛縣鐘氏志》記載,清乾隆年間(公元1736~1795年),贛縣當地舉行祭祖就使用了食貢。學者認為,食貢的產生是中原文化以面食祭祖之俗與當地融合的結果,加上舊時食糧緊缺等因素,用面食祭拜折射了先人勤儉節約的智慧與美德。
三、茶葉茶水祭祖可追溯至魏晉
祭祖是清明節的主題,一般在清明當日或“前三后四”,人們會到祖墳和故去親人的墳塋前,清理墳頭長出的雜草,并平整土地。而在江西一些地方,流傳至今的茶葉祭祖習俗則顯得獨特而雅致。
九江德安一帶流傳著祭祖拜神時敬獻一碗茶湯的風俗。人們認為,敬神后的`茶能夠消除病痛,保佑人健康。清明節敬奉祖宗的牌位,或祭掃祖宗墳墓時,除了擺放各種祭品之外,還要斟上一杯茶,且往往要選用最好的茶葉。中國民俗學會常務理事、江西省中國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余悅認為,以茶祭祀的淵源最早可追溯至魏晉南北朝時期。據其介紹,清明祭掃期間,有些人會在故人墳前灑上一些茶葉,以表示先人的恩情如茶葉的清香存于后人心中。
南昌祭掃習俗
茶葉茶水祭祖
祭祖是清明節的主題,一般在清明當日或“前三后四”,在江西一些地方,流傳至今的茶葉祭祖習俗則顯得獨特而雅致。人們在祭祀的時候會在故人墳前灑上一些茶葉,以表示先人的恩情如茶葉的清香存于后人心中。
食貢面團制成“魚肉”供奉先人
與茶葉祭祀有著異曲同工之效的,是在贛縣流傳的用面團制作成“魚肉”祭祀先人的習俗。制成的祭品名叫“食貢”,與一些地方大魚大肉祭祀的鋪張相比,食貢以其“素”而顯得與眾不同。用面團制作成的食貢十分多樣,有鯉魚、雞、鴨等不同造型,外觀惟妙惟肖,堪稱藝術品。
為耕牛慶生傳遞傳統美德
江西清明習俗中反映的傳統美德還有感恩。在江西,除了追念先祖親人外,為耕牛過生日便是“感恩”元素最鮮明的體現。在古代吉安地區,重視農耕的社會環境中,為耕牛慶生是清明的重要習俗之一。
【南昌清明節吃什么】相關文章:
清明節要吃什么食物10-30
全國各地清明節吃什么10-30
清明節要吃什么東西10-30
清明節吃什么食物「匯總篇」10-30
;-南昌大學10-24
南昌人才落戶條件03-19
南昌旅游好去處11-09
南昌職業學院08-10
南昌求職指南201509-13
南昌銀行面試經驗分享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