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學論文
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又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論文一般由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組成。論文在形式上是屬于議論文的,但它與一般議論文不同,它必須是有自己的理論系統的,應對大量的事實、材料進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初中地理教學論文1
地理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所涉及的知識跨度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怎樣構建高效課堂?確保教師在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標;確保學生能夠有效自主學習;實現師生互動,教學相長的良好效果。本人通過對新課改的學習和對實際課堂教學的經驗總結,認為初中地理高效課堂的構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認真備課,精心設計課堂引導環節
要求教師在課前認真研讀教材、教參和相關參考資料,確保上課內容的充實、完整。在具體的備課中,教師需要精心設計一個課堂的引導環節將抽象的、邏輯性強的教學知識融入課堂的導入中,做到從上課的一開始就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需要教師做到:(1)吃透教材,將教材、教參和參考資料融為一體,結合學生學情有效地制定教學目標;(2)結合教學內容的性質將教學目標實行分層次設置,()如一級識記、二級理解、三級應用、四級拓展;(3)結合分層次的教學目標來精心設計課堂引導環節,要求教師要顧及學習程度、等級不同的學生。
例如,在《中國地理》中要講的中國的人口問題時,可以讓學生在調查自己家族(3~4代)、社區人口的增長變化狀況,初步了解其變化的特點,并嘗試分析引起變化的具體原因。這樣可以分層次實現教學目標,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學習結果做有效的補充和點評,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再如,在《世界地理》中,地形的形成一課中,教師可以通過設計課堂短片展示,通過壯觀的火山噴發、劇烈的地震以及模擬板塊的運動過程等景象來吸引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
二、通過課堂任務驅動教學模式來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高效課堂要實現以"學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就要確保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作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路人和指導者,只將有效的學習方法傳授給學生并組織學生有效實踐,使學生不僅能學到知識,而且能應用知識。
在地理課堂中,需要教師將整個教學班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每個小組選一名負責人(組長),在課堂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來設計不同的任務,通過給學生布置任務來驅使學生在課堂行動起來,每個小組都能積極思考、勇于發言,小組之間也能相互競爭、督促進步。教師需要給予有效的補充和提出指導性的意見,從而幫助學生不斷進步。
三、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有效結合現實生活開展教學
地理知識廣泛地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教師在教學中應當通過現實生活中的現象來調動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能夠使學生將所學知識得以應用,同時也能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熱愛生活的態度。如,在課堂提問學生喜歡去哪些城市旅游?同學們去過哪些城市、著名景點?這些城市的經濟、人口、礦產、動植物?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同學們可以設計一份旅游線路圖,并說明設計的原因等一系列的問題,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而且能使學生在生活中認識地理、學習地理,將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很好地應用于自己的生活。
四、鼓勵課堂提問,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在現代教育中我們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在地理課堂中同樣要求教師要重視學生的創新意識。在學習過程中,每一位學生對同一個問題都有自己獨特的理解方式,作為教師應當尊重、理解學生的思想意識,結合構建高效課堂,教師應當在課堂中積極鼓勵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提問,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疑問,引導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積極思考,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針對學生提出的具體問題在班級中可以相互討論、相互交流,不僅可以督促學生積極思考,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而且還能與其他學科之間相互滲透,有效地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五、仔細批改學生作業,有效開展輔導答疑
教師布置作業是學生對所學知識得以有效鞏固的基本方法。同時學生作業的具體情況也反映了教師在教學和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及缺陷,因此,教師只有在課后認真批改學生作業,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才能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只有教師對學生做到有效的輔導答疑才能鞏固強化所學,為今后的學習打好基礎,也能增進師生之間的交流,有利于更好地完成教學。
初中地理高效課堂的構建中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積累教學經驗,為每一堂課設置明確的教學目標,使用適合學生學情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用心、用情去教學,做到真正地投身于教育事業。地理課堂教學效果的影響因素有很多,還需要我們這些年輕教師在工作中不斷發現問題,提出更新更好的方法,大力提高地理教學工作的效率!
初中地理教學論文2
在進行地理教學時,會面臨著諸多圖例、地名,如果記憶不深刻,就會出現混淆,使學生產生厭煩的心理。在地圖的協助下,能夠實現地理知識的空間化,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培養形象思維。為此,合理使用地圖,能夠提高教學有效性。
一、地圖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重要性
1.準確再現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地圖是地球表面全部或局部地區的縮影,能將廣大地區的地理事物表現出來。各種地理事物的形態、特征和空間分布等,都可以用地圖來加以顯示。地圖的基本特征可以幫助我們在地圖上準確的了解地理事物在實際地區中的空間分布。比如國家之間的相鄰位置,河流的流向,山脈的走向等。以使學生通過對地圖的學習在頭腦中對一些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及形態有一個宏觀的印象。
2.可以把零散的地理事物條理化。地圖可以把似乎零散的地理事物歸結到圖中進行綜合歸納,條理化,能夠清晰的呈現出地理知識的規律性,使一些復雜的、抽象的地理事物化繁為簡,轉難為易,便于理解。以世界氣候類型一節內容為例,通過閱讀分析“世界氣候分布圖”“五帶分布示意圖”,不僅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到氣候的種類、分布情況以及形成原因,還可以很直觀的說明不同溫度帶形成不同的氣候,分別是熱帶氣候、溫帶氣候、寒帶氣候。此外,可以根據海陸位置、地形地勢等原因疊加形成各溫度帶內部的特殊氣候(小氣候)。借助地圖對比分析,就可以將種類繁多的氣候類型和分布特點,非常清晰明了的條理化的展示給學生,把抽象的概念變成形象的過程。這樣,對于教師教學,學生接受知識都有很大幫助。
二、地圖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作用
1.激發學生濃厚的地理學習興趣
布魯納說過:“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學生對認知對象感興趣就會產生積極的主觀認可,會在內心深入激起主動參與的熱情,自然會產生強大的學習動力,表現出積極的學習行為,這樣的教學自然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地理教學中運用地圖,這種直觀形象的形式比起教師枯燥的語言傳輸更具吸引力,更能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熱情與濃厚的學習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延長學生有意注意力時間。
如在學習“降水和降水的分布”這一內容時,如果單一地用語言來進行描述,讓學生閱讀文字材料,學生往往會覺得枯燥,而無法對所學內容產生強烈的學習動力。因此,在教學中我為學生展示《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地圖,讓學生進行認真的觀察。這樣將靜止枯燥的文字轉換成圖片,更能讓學生獲取更多直觀的感性信息,更能激起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讓學生通過觀察來分析與總結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與特點。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觀察教材上的《世界地形圖》,讓學生將二者結合起來,分析降水量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學生參與的熱情非常高,主動思考,踴躍發言,整個課堂教學異;钴S,學生表現出了強烈的學習熱情,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與主體性。
2.了解地理事物的分布規律和相互關系
地圖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它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以形象、生動、鮮明的特點反映地理事物的分布規律及相互關系。正確應用地圖,可以使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上課時腦、手、眼、口齊頭并進,這樣知識在大腦中的印象才會更深刻、更強烈,記憶的知識更牢固。
地理知識分布很廣,很難直接觀察,教學中必須經常使用地圖,要始終注意指導學生讀圖、用圖,培養學生熟悉、閱讀和運用地圖的能力,使他們逐步養成運用地圖分析地理事物的習慣。要使學生對海洋、大陸、大洲以及各國、各重要城市、山脈、河流、湖泊等在地圖上的分布位置有清晰的概念,使學生形成準確的心理地圖。在閱讀地圖時,學生能夠通過地圖上的各種圖例、注記、和比例尺等獲取知識,并能從地圖中找出各種地理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進而能得出正確的結論。運用地圖,就是要掌握好與地圖有關的知識,如經緯網的特點、比例尺的運算、海拔與相對高度的測算、等值線圖與剖面圖的繪制等。運用地圖分析法,幫助學生了解地理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如地理位置對氣候的影響;自然條件與工農業生產的關系;人類活動隊地理環境的影響等。
3.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初中地理知識學習的基礎即是對地圖的認識,讀圖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性記憶,對于形象空間的了解還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思維能力上的引導。
比如說學習八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三節《河流與湖泊》中,關于黃河治理的學習,在利用地圖去學習中國的山脈和河流時,對于學生進行地圖重合的訓練,因為很多的山脈是河流走勢的重要標志,學生根據老師的引導,針對黃河展開討論與分析,黃河發源于青海省巴顏喀拉山,流經九個省區,整個黃河在陜北北部轉了個彎,順著太行山山勢順流而下,形成了重要的河流走勢“幾”,這些都是黃河的基本水文特征。這些都是學生結合基本山脈的特點、水流的影響因素、黃土高原的特色等學習知識探索出來的結果,經過學生的探究學習,教師達到了調動學生的思維能力的目的,以討論的方式在課堂上直接實現了對于課程基本內容的全面學習,而且老師只是在教學過程中稍稍提示,學生就能夠利用地圖的分析來反映出他們的思考和理解,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有重要的作用。
三、結語
由于教師經常運用地圖進行教學,學生也認真運用地圖學習和復習地理知識,養成了運用地圖的習慣,一旦離開地圖,就覺著無法復習和做作業。正象有些學生所言:“離開了地圖,學習地理就覺得撈不到邊了”。地圖的合理應用,無疑是地理教學的重中之重。如果教師能巧妙地運用地圖,同時教會學生運用地圖,不僅使地理課程教學輕松、生動,而且還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學得靈活,記得長久。
參考文獻:
[1]康秀波.淺談地理教學中地圖的使用[J].中國校外教育,20xx(05).
[2]秦書麗.黑板地圖在中學地理教學中的作用[J].成都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xx(01).
[3]趙跟瑜.初中地理地圖教學探究[J]. 寧夏教育,20xx(12).
初中地理教學論文3
一、地理教學中不可忽視的因素――“感情”
初中地理教學意識的更新和教學技能的提高,地理教師的主觀、客觀兩方面因素起著重要的作用。一般,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地理教師往往拘泥于教材,強調地理事實的記憶和地理思維的嚴謹,死記硬背者居多,缺乏生動活潑的地理情趣,即過多注重知識目標而忽視情感目標。對于初中學生而言,學習動機、學習目的性還不太明確,愉悅、興趣是他們學習的一種催化劑,甚至對地理老師的好感也會成為他們學習的驅動力。
學生如果不喜歡地理教師,就不會喜歡地理課,那么,怎么能學好“地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學活動中,地理教師在學生心中的位置就顯得非常重要,這就要求他們一定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持之以恒”,“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導知、以趣相融”,努力營造一個輕松、和諧、舒暢的師生關系,使師生在輕松自然的情境下“自由地呼吸”。這種親切的地理教學氛圍是學生學好知識的重要一環。因此,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應該有歡聲笑語。歡聲笑語進課堂,需要地理老師注意增強組織能力與親和力。在整個教學中,教師精湛、詼諧、幽默的語言,可親可敬的教態,機敏的教學機智,都會使學生對地理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豐富的知識必會引起學生對教師的敬仰。
二、地理教學的理想教學方式――“教學互動”
網絡的普及使時代向前邁進了一大步,使學生的學習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特別是地理知識傳播的渠道更為廣泛,地理課已經不再是學生獲取地理知識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師應該轉變教師角色,改變過去教師單向講授為主的教學方法,將教學互動引入地理課堂教學已是當務之急,堅持“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講授為輔,學生活動在前,教師點撥評價在后”的原則。初中生很樂于參與教學過程,和教師一起探討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
初中地理課堂教學往往需要創設教學情境,把學生組織起來親歷這些過程。如讓學生自己組織地理知識競賽、地理角色扮演活動等,教師只做“技術指導”。又如在學習我國的黃河時,提出“面對我國黃河中下游水資源緊張的嚴峻局面,如何治理?”學生圍繞問題,七嘴八舌,議論紛紛。我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曾有一位男同學一本正經地提出,從甘肅蘭州到河南洛陽挖一條運河,使黃河上游的水少走彎路流到中下游。我沒有指責、嘲笑這位同學的幼稚、天真,也沒有回避。在表揚他有大膽設想的同時,我話鋒一轉:“假如全班一半的同學住在現在黃河流經的附近地區,你們是否同意他的意見,為什么?”由此,學生在這個問題上產生了共鳴,使課堂討論既活躍又深入,也讓學生理解到:要解決實際問題,更要從實際考慮,只有理論上的想法是遠遠不夠的。
三、地理新課引入必少不可的方法――“新情景”
種種原因使得不少學校初中地理教師是非專業科任或兼任教師。所以,新課引入方法,不外乎有兩種:一是“講”法:“同學們,今天我們講……”“同學們,老師現在講……”這樣就將師生互動的課堂活動引向“老師講學生聽”的單向活動。另一種是“翻”法!巴瑢W們,請把書翻到××頁”,把以地圖教學為主的地理課變成看書、劃書的枯燥文字教學課。初中地理教師應努力用“學習”或“討論”來代替“講”,用翻“圖”來代替“翻書”。雖然一字之差,但卻是實質的進步。
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我們應經常采用下面一些行之有效的新課引入方法:
。1)地理新聞引入法,師或生評述國內地理新聞。
(2)地理趣聞引入法,師或生評述地理趣聞,如:世界之最
。3)頭腦沖浪法,教師提出地理趣題激發學生討論。
。4)學生報告引入法,學生對學習專題提出個人或小組報告。
(5)一題多練法,教師針對學生作業錯誤編制開放性題目,激發學生舉一反三。
。6)目標激勵法,教師提出教學目標和獎勵目標,引導學生迅速進入課題。
。7)表揚批評引入法,對表現較好的個人或小組進行表揚,激勵學生盡早進入學習狀態,并在教學過程中多表揚少批評。
。8)地理游戲引入法,利用課件、制作進行地理游戲或地理競賽引入課題。
四、地理教學過程的必然趨勢――“地圖化”
地圖教學是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創作能力、實踐能力的主要途徑。在當今的信息社會中,知識更新的速度非?臁S捎诔踔械乩韺W科的基礎性特點,學生無須死記地理知識,完全可以借助地圖的顏色、圖例、周圍的環境影響等掌握有關知識。
即使是地理基本原理的學習,也可以借助地圖來學習掌握。地圖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載體,對初中生而言,是幫助其樹立空間地域概念的基礎,也是培養其地理思維的主要手段,所以,地圖在一定意義上既是教具,又是學具,更是工具。地理教學涉及各種各樣的原理圖、示意圖、綜合景觀圖、系統聯系框圖、統計圖表等,是培養學生地理綜合能力的一種手段。教師應指導學生在平時讀書過程中加強對這些圖像的了解,掌握閱讀的方法,應讓學生從以往的題海中解放出來,把培養讀圖能力作為教學主要目標之一。
地圖教學能力是地理教師教學能力的具體體現。地圖能力包括觀察、記憶、想象、演繹、分析、比較、判斷等綜合能力,也是最具地理學科特點的能力。地圖教學能力是指地理教師在教學中運用、制作地圖,指導學生閱讀、分析地圖的能力。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電子地圖也將越來越多地進入課堂,對地理教師的地圖能力有了新的要求。如果地理教師本身缺乏地圖能力和地圖教學能力,就很難成為一個好的地理老師,而目前,地理教師不愿、不會用地圖的情況實質是教學要求不高或教學能力低的表現,并且在地理教學中普遍存在死記硬背現象,恰恰與地理教師不重視提高自己的地圖教學能力有關。
五、地理教學評價的方向――“能力化”
地理課堂教學的改革要與地理教學評價的改革結合起來,特別是要改革死記硬背的考試方法。近年來,中考政史學科采取開卷考試,受到了學校、教師、學生的歡迎,非畢業班的段期政史考試都這樣進行。有的地方,初中地理教學評價也由原來的閉卷改為開卷。開卷的范圍從地圖、課本改為只“開”地圖,不“開”課本,體現了學生學習評價的內容,重在考查讀圖、用圖的分析能力。學生對圖很重視,教師教學積極性也隨之提高,師生明確地理學習方法和目標,強化地圖在地理教學中的作用,從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所以我認為,地理學科也要像政史學科一樣“開卷”,這樣不但減少了學生“作弊”現象滋生,而且提供了客觀公平的環境,操作上也比“閉卷”方便得多。這種考試方式可以考出學生真實的地理水平,可以引起教師注意地圖教學,同時也可以引導學生平時多注意提高讀圖能力,這確實可以起到地理教學“減負增效”的作用。學生感到,這樣的考試,不需要“死記硬背”,可以獨立地發揮自己的地理水平,展示自己的能力。地理教學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增強了,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也培養了。
總之,在地理課堂教學中,通過互動的地理教學與生活密切的地理知識聯系,傳達地理思想,能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能力,使學生從“認識地理”到“學會地理”最終走向“會學地理”的海闊天空。
淺談初中地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地圖能力論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說到論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論文的類型很多,包括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學位論文、科技論文、成果論文等。你所見過的論文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淺談初中地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地圖能力論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淺談初中地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地圖能力論文 篇1
地圖是地理知識的綜合載體,是地理學科獨有的一種語言。地圖是地理教學中應用最廣泛、最實用,同時也是最不缺少的工具。十幾年的地理教學使我深深感覺到,如果學生掌握了運用地圖學習地理知識的技能,不僅能幫助學生高效的理解,記憶地理知識,而且能夠培養學生分析、判斷、推理、概括、綜合等多種思維能力。因此,培養學生的識圖、讀圖、析圖、繪圖等地圖能力是地理教學中最基本而重要的內容。但對于剛跨入中學的學生來說,地理是一門嶄新的學科,地圖概念幾乎沒有,由于年齡的關系,空間思維能力比較差,所以大多數學生普遍反映地理知識難記,地理學科難學,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學生沒有掌握運用地圖學習地理的能力和方法。那么怎樣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地圖能力呢?下面,我粗淺地談一談自己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地圖能力的幾點做法:
一、教會學生識別地圖
認識地圖就是讓學生掌握構成地圖的基本條件和要素,能夠看懂地圖并分清地圖的類別和所表現的區域范圍。認識地圖是學生地圖能力培養的第一步。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使學生掌握地圖的三要素,即能夠在圖中辨認方向、會換算比例尺、懂得各種圖例和注記,這一階段的知識在初中地理《地圖》一章中做了專題介紹。這部分知識對于剛入校的七年級新生來說是個難點,但它又是今后使用地圖的基礎,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把起點放低,要耐心細致的講解指導,并給予熱情的鼓勵,一定要把這部分知識基礎打牢固。第二階段是讓學生分清地圖的種類,明確各類地圖的用途。初中新教材在編排上大量增加了地圖的數量,各種不同類別的地圖散布于教材的各章節中,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整理歸類,由計劃的分類滲透,使學生分清地圖的種類,并明確各類地圖的用途,在解決問題時,根據需要,能夠正確選用合適的地圖。第三步使學生熟練識別不同區域的地圖。初中階段,區域地理的學習是教材內容到重中之重,不論是世界地理還是中國地理,都分別講述了多個不同尺度的區域,分區地圖多而復雜,學生難記,并且容易混淆。我在教學中,利用形狀觀察法,就是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圖的輪廓、形狀、看看是否有明顯好記的特征。再根據觀察出的形狀、特征把地圖記住。這個方法能幫助學生輕松地判讀出所表現的是哪個區域。從而為進一步解答有關問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關于初中地理教學的論文范文
在現實的學習、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論文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培養我們的科學研究能力。一篇什么樣的論文才能稱為優秀論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于初中地理教學的論文范文,歡迎大家分享。
摘要:詳細闡述影視資源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具體應用,希望對地理教學的優化改革有積極作用。
關鍵詞:影視資源;初中地理;自主學習
1、前言
初中地理教學中運用影視資源是一種創新之舉,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培養創新能力和想象力。
地理教師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運用影視資源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理解、接受能力,并利用課堂導入、課堂教學和課后練習等環節發揮影視資源的作用,用影視資源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在課堂導入中運用影視資源
課堂導入是初中地理教學的重要環節。有一個良好的開端可以為之后的課堂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在課堂導入中運用影視資源,需要地理教師選擇合適的素材,使影視資料具有合理性和趣味性,在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激發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和熱情。同時,教師選擇的影視資源需要建立在教學任務的基礎上,不能單單以提高學生興趣為重點,而要綜合考慮初中地理教學的目標和要求。當然,選擇的影視資源還需要貼合學生的實際生活,讓學生體會到生活化的地理知識的魅力。
在初中地理教學課堂導入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影視資源。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早已形成自己獨特的思維習慣,在認識、感知事物時有自己的理解方式。因此,教師賦予學生選擇影視資源的權利,無疑是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初中生運用所學知識選擇與課本知識相關的影視資源,可以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鍛煉思考和動手的能力。
如何在初中地理課堂上進行情境教學論文
在學習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經常接觸到論文吧,論文對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對于人類整體認識的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論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如何在初中地理課堂上進行情境教學論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摘要:對初中生來說,地理這門科目是很重要的,但其知識點存在一定的抽象性,需要記憶的內容也比較多。要想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地理教師就要改變傳統教育模式,減少甚至杜絕使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而使用多種類型的新型教學模式來讓學生對這門課程產生興趣,進而積極、主動地學習,最終達到提高效果的目的。情境化教學模式是一種效果較好的教學方法,能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體會、掌握地理知識。本文主要針對情境教學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討。
關鍵詞:情境教學法;初中地理;新課程改革;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社會各個領域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讓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都能滿足社會的要求,教師就必須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不斷運用新的模式培養學生的各項能力。在使用情境教學法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教材中的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中的實踐問題結合起來,使整個課堂教學的知識點變得更加系統化、具體化。
一、情境教學的優點
從定義的角度來分析情境教學,其實就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創造一些比較具體的情境,讓學生了解所學知識點。情境教學具有比較高的使用價值。使用該方法傳授相關知識點時,教師需要認識情境教學包含的多種類型的教學資源,如教學視頻、多媒體等,并有效融入情境教學模式,讓學生學好初中地理這門科目的一些比較枯燥、難懂的知識點,更直觀、深刻地了解教師所教內容。這種創新性的教學方法能讓學生不斷提高地理知識水平。[1]
關于初中地理教學論文
初中地理到了復習階段,課時容量大、難度增加、復合性強的特點越來越突出。復習課的教學目標相比新授課而言,更多地強調地理事物間的聯系,或是因果關系,或是類比關系。這些都要求教師在時間有限的課堂上,最大限度地呈現給學生盡量多的直觀印象,這是傳統的一支粉筆、一張嘴、一本課本難以做到的。所以,必須重視多媒體在地理復習課中的應用。
一、多媒體教學的優勢
多媒體教學手段相對于傳統的教學方式而言,優勢在于,可以利用其對文本、聲音、圖形、圖像、動畫等的綜合處理,充分創造一個圖文并茂、生動逼真的教學環境,為教師教學的順利實施提供形象的表達工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快樂中將教學目標落到實處。
多媒體教學在地理課中的優勢更是明顯,地理學習中經常遇到一些相對抽象的內容。比如學生難以理解的《地球的運動》一節,很難運用語言來描述地球自轉、公轉的性質以及產生的現象。通過多媒體播放視頻,學生就一目了然了。地球的公轉軌道是美麗的橢圓,公轉時地軸與軌道面成66.5°夾角,公轉到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時,太陽分別直射在赤道、北回歸線、赤道、南回歸線上,與此同時,南北半球出現不同的晝夜長短變化。看了演示,學生不僅牢牢地記住了這些特征,而且被地球環繞太陽運動的優美所折服,不斷地發出驚嘆的聲音。他們大概也感受到人類的渺小,因為其它行星都沒有地球這樣獨特的適合生命生存的條件。多媒體教學的直觀、生動、動感是傳統教學無法比擬的。
關于初中地理課堂教學論文
初中地理課堂教學要嘗試創新的教育理論,做到教、 學、 做合一的教學,重視對學生知識的傳授,更要重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于初中地理課堂教學論文,歡迎閱讀。
初中地理到了復習階段,課時容量大、難度增加、復合性強的特點越來越突出。復習課的教學目標相比新授課而言,更多地強調地理事物間的聯系,或是因果關系,或是類比關系。這些都要求教師在時間有限的課堂上,最大限度地呈現給學生盡量多的直觀印象,這是傳統的一支粉筆、一張嘴、一本課本難以做到的。所以,必須重視多媒體在地理復習課中的應用。
一、多媒體教學的優勢
多媒體教學手段相對于傳統的教學方式而言,優勢在于,可以利用其對文本、聲音、圖形、圖像、動畫等的綜合處理,充分創造一個圖文并茂、生動逼真的教學環境,為教師教學的順利實施提供形象的表達工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快樂中將教學目標落到實處。
多媒體教學在地理課中的優勢更是明顯,地理學習中經常遇到一些相對抽象的內容。比如學生難以理解的《地球的運動》一節,很難運用語言來描述地球自轉、公轉的性質以及產生的現象。通過多媒體播放視頻,學生就一目了然了。地球的公轉軌道是美麗的橢圓,公轉時地軸與軌道面成66、5°夾角,公轉到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時,太陽分別直射在赤道、北回歸線、赤道、南回歸線上,與此同時,南北半球出現不同的晝夜長短變化。看了演示,學生不僅牢牢地記住了這些特征,而且被地球環繞太陽運動的優美所折服,不斷地發出驚嘆的聲音。他們大概也感受到人類的渺小,因為其它行星都沒有地球這樣獨特的適合生命生存的條件。多媒體教學的直觀、生動、動感是傳統教學無法比擬的。
新課改背景下初中和高中地理銜接教學研究論文
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發現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銜接出現了問題,初中地理知識過渡到高中地理知識存在較大的跨度,導致學生難以適應高中地理的教學,進而使學生成績不理想。因此,高中地理教師應該意識到初中和高中地理知識銜接問題的重要性,采取相應的教學策略,將高中地理和初中>:請記住我站域名/<地理知識銜接起來進行教學,從而提升高中地理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初中地理;高中地理;銜接策略
初、高中地理課程具有非常密切的聯系,但在現實的高中地理教學中,存在與初中地理不銜接的現象,始終困擾著絕大多數高中地理教師。由于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教師將高中地理和初中地理銜接的問題作為重點研究的對象,進而不斷完善高中地理教學的模式和手段。本文主要分析了新課改背景下初、高中地理的銜接問題,探究出切實可行的教學策略。
一、導致初、高中地理脫節的原因
1.師資問題
根據調查顯示,我國目前初中地理師資力量有限。因為受傳統思想和初中升高中考試要求等因素的影響,導致大部分初中學校對于初中地理的教學不夠重視,在初中教學中,地理通常被看成副科,導致一部分初中尤其是農村初中缺乏專業的地理教師,由其他教師代教地理課程。由于教師的專業能力較低,導致初中生地理基礎普遍較差。另外,因為教師地理專業文化程度不高,并且對于初中地理課程缺乏整體了解,導致其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無法把初、高中地理的內在知識聯系起來,這也就造成了初中生在升入高中后無法適應高中地理教學,以致對高中地理教學的效率造成一定影響。
關于初中地理教學方法優化初探論文
一、教學方法優化要考慮的問題
1、學生的認知能力
初中的學生們由于受到年齡的限制,對于事物的了解還不夠全面,而地理知識所涉及到的內容比較抽象和復雜,學生認知起來較為困難。例如“板塊的運動、大陸的漂移”等地理知識,學生如果缺少必要的想象能力,就根本無法理解這個過程,對于這部分的知識便會一知半解。因此教師在優化教學方法時必須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思考應該用什么樣的方式,能夠讓學生更為直觀的了解地理知識,從而學習起來輕松一些,他們便會克服對地理學習的恐懼心理。
2、情感因素在教學中的作用
當前時代強調的是素質教育,何為素質教育,便是提升學生們對于學科研究的興趣,培養學生們的科學素養,讓學生們熟練的掌握各種科學分析方法和基本技巧。因此要想讓學生們的地理素養得以提升,地理技巧得到掌握,教師就必須得將情感問題重視起來,培養學生們的地理情趣。在傳統地理課堂教學之中,非專業教師往往拘泥于課堂,采用照本宣科的形式向學生們灌輸地理知識,這樣未免讓學生覺得枯燥乏味,教學活動了無生趣,而專業教師則又過分強調科學的嚴謹,將原本生動活潑的課堂弄得死氣沉沉,師生之間沒有互動環節,學生缺乏學習興趣,成績自然難以提高。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榜樣,如果教師在課堂教學之中可以采用生動或風趣的語言,和學生適當的拉近距離,增長學生的見聞,學生定會覺得有趣,從而更加樂于投入到地理課程的學習之中。就如當教師講述到“天氣與氣候”這一地理知識時,可以適當的和學生們談談本地的天氣,從而引申到教學主題。學生在和教師互動的這個過程之中,可能會被教師的人格魅力感染,從而喜歡上地理課堂。據研究,“愉悅”是初中生們的學習動力之一,情感因素在學生的學習動機之中占據主導地位。
關于初中地理教學的信息化探析的論文
【摘要】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開展信息化教學有助于展現豐富多彩的地理知識,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地理創新思維,具有非常明顯的教學優勢。因此,初中地理信息化教學該注重合理化原則,積極開展動態模擬化教學,從而能夠提升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的信息化水平。
【關鍵詞】信息化;動態模擬;綜合性
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積極開展信息化的課堂教學活動,能夠從多角度、全方位地詮釋課堂教學內容,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欲望,從而保證了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的立體化和生動化。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構建信息化的課堂教學體系,推動課堂教學內容向課外的延伸,消除了地理教學在時間上和空間上的局限性,更好的展現初中地理多姿多彩的一面。
一、在初中地理課堂開展信息化教學的優勢
1、有助于展現豐富多彩的地理知識。我們知道,地理學是研究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經濟地理的學科,它由地球與地圖、世界地理、中國區域地理和中國鄉土地理等幾部分組成,既具有地球表面的各種地理面貌和地球運動知識,又有中國地理方面的風土人情。因此,通過在初中地理課堂開展信息化教學,可以通過文字、圖像、影視和動畫展現豐富多彩的地理知識,為初中地理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教學手段,也突出了初中地理知識的綜合性和地域性的特點。2、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地理創新思維。在傳統的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在講堂上認真進行知識講解和掛圖展示,對于地理知識進行相關的展示和講解,學生在課堂上仔細聽講,這種教學方法違背了“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無助于學生地理創新思維的有效培養。因此,通過在初中地理課堂開展信息化教學,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微課視頻和翻轉課堂等信息化教學手段,引導學生根據學習需求在課前開展自主學習,在課堂上開展自由交流討論,在課后開展復習和鞏固,真正實現了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來開展課堂教學活動,能夠保證學生學以致用和學有所思,最終實現地理創新思維的有效培養。
初中地理教學與情感教育策略論文
摘要:在素質教育的大浪潮下,情感教育在初中課堂教學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知識水平的提高,也要注重學生認知水平的發展和情感的健康發展。對于初中地理課程來說,情感教育要貫穿課堂教學的始終,能夠從地理知識中發現情感教育的內容,并在地理課堂教學上進行滲透,促進學生情感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初中地理學科論文
在地理課堂教學中適當地進行情感教育是有必要的,這可以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自身情感的發展,同時提高初中地理課堂的教學質量。開展情感教育,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也能促進學生情感的健康發展。本文就針對如何在初中地理課堂中進行情感教育滲透進行探討。
一、初中地理教學滲透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取決于這個國家人們所受教育的程度。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及時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變化,確保學生可以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通過學習地理知識,可以讓學生在祖國的大好河山面前,產生敬畏感、自豪感,增強自己的民族自信心。對于如此美好的大河山,教師既要引導學生去保護、愛護祖國的山水,又要用真實的情感去打動學生,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動機和興趣,同時有效調動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探索欲望。
二、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的策略
1.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引發學生情感的自然流露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懂得學生的發展程度不同,對知識的接受能力也是不同的。初中地理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其自身也要不斷學習和積累地理知識,提升教學能力,完善教學知識。在地理課堂教學時,教師不能墨守成規,要不斷進行教學探索,使用高效的教學方法,啟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根據地理教材的內容,合理創設教學情境,將學生帶入地理情境中。例如,在教《氣候的主要特點》這節課時,教師要先搜集全國各地的美食、服飾、動植物等圖片,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創造課堂情境,并提出相應的問題:為什么南方的人愛吃米飯,北方的人愛吃面條,而我國四川、重慶的人為什么偏愛辣椒等,讓學生自己小組討論,得出問題的答案。通過這些情境的運用,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課堂的氣氛也會活躍起來,教學效果自然會有所提高
淺談初中地理教學中的地圖教學論文
在進行地理教學時,會面臨著諸多圖例、地名,如果記憶不深刻,就會出現混淆,使學生產生厭煩的心理。在地圖的協助下,能夠實現地理知識的空間化,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培養形象思維。為此,合理使用地圖,能夠提高教學有效性。
一、地圖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重要性
1.準確再現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地圖是地球表面全部或局部地區的縮影,能將廣大地區的地理事物表現出來。各種地理事物的形態、特征和空間分布等,都可以用地圖來加以顯示。地圖的基本特征可以幫助我們在地圖上準確的了解地理事物在實際地區中的空間分布。比如國家之間的相鄰位置,河流的流向,山脈的走向等。以使學生通過對地圖的學習在頭腦中對一些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及形態有一個宏觀的印象。
2.可以把零散的地理事物條理化。地圖可以把似乎零散的地理事物歸結到圖中進行綜合歸納,條理化,能夠清晰的呈現出地理知識的規律性,使一些復雜的、抽象的地理事物化繁為簡,轉難為易,便于理解。以世界氣候類型一節內容為例,通過閱讀分析“世界氣候分布圖”“五帶分布示意圖”,不僅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到氣候的種類、分布情況以及形成原因,還可以很直觀的說明不同溫度帶形成不同的氣候,分別是熱帶氣候、溫帶氣候、寒帶氣候。此外,可以根據海陸位置、地形地勢等原因疊加形成各溫度帶內部的特殊氣候(小氣候)。借助地圖對比分析,就可以將種類繁多的氣候類型和分布特點,非常清晰明了的條理化的展示給學生,把抽象的概念變成形象的'過程。這樣,對于教師教學,學生接受知識都有很大幫助。